似玉如冰,青红交映,818中国古代精妙绝伦馋死人的瓷器们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595 回复:18

[物品器具] 似玉如冰,青红交映,818中国古代精妙绝伦馋死人的瓷器们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7-24 0
转载于天涯论坛maccamania
 
    首先说说瓷器大致命名规则。

  瓷器的命名方法其实有点类似法国菜的取名,完全是平铺直叙地描述瓷器的特征。
  通常来说,名字中包括四个部分:

  ①制作时间:年代(唐/元/明/清…)+年号(永乐/成化/康熙/雍正…)
  ②制作地点:窑(汝/官/哥…)或烧造地址(景德镇)
  ③釉及彩的装饰:釉色(青/白/天青/霁蓝…)或彩的种类(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釉或彩的形态或内容(黄地素三彩/缠枝莲/寿桃/水纹/人物…)+特殊技艺(开光/过枝…)
  ④器型:器形类别(玉壶春/僧帽/天球…)或其他形状的形容(蒜头/葵口/卷口/三足/高足/鼓钉…)+器型种类(瓶/盘/碗/瓶…)


  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以下这件瓷器叫做“清康熙 景德镇官窑 青花玉龙变 折沿洗”
  其中清康熙是年代和年号,景德镇官窑是烧制地点。
  “青花”是釉下彩,“玉龙变”是青花所描绘的内容。
  这件物品是文房四宝中的“洗”,而器形特点是边沿有折角度“折沿”。



  再举一个做工复杂,命名也复杂的例子。

  下面这一件叫做“清乾隆 景德镇官窑 粉青釉 描金 镂空 开光 粉彩 荷莲童子 转心瓶”。

  前面时间地点都不说了。
  “粉青”是釉色,“描金”是对釉的装饰手法。
  “镂空”和“开光”都是特殊的装饰技法,“开光”是指在器物的某一位置留出某一形状的空间然后在该空间里装饰花纹。
  “粉彩”是开光部分釉上彩的种类,“荷莲童子”是粉彩所绘制的内容。
  “转心瓶”是指这瓶子的特殊器形,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



  于是,下面我就会从“年代、窑、釉、彩、器型”几个部分,来818我国各类美丽的瓷器。

  在正式开始之前,再插播一下首先是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的问题,什么是瓷器?和陶器的区别在哪里?

  区别主要在于三点:
  一是泥胚的成分:陶器是粘土,含铁量高;瓷器是瓷土,含铁量低。
  二是烧制的温度:陶器烧成的温度通常只有几百度;而瓷器通常在一千度以上。
  三就是釉了:陶器通常不施釉,或者是低温釉(因为烧制温度低嘛);而瓷器则通常是美丽的高温釉。

  烧制温度可谓是瓷器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烧制温度越高,吸水率就越低,就越易于清洁,越不会吸附异味,越不会发生釉面的龟裂和局部漏水现象,硬度往往也就越高,釉和彩的颜色也往往越美丽。

  而泥胚的成分,又决定了瓷器是不是能忍受得了如此的高温。
  代表最高工艺的景德镇窑,在元朝一方面广泛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胎法,二方面窑的形状也很特殊,使瓷器的烧制温度达到了1300°以上,是工艺极为领先的高温硬质瓷。

  


  首先,大致谈谈我国制瓷业的几个高峰。

  首先在唐代,最著名的有盛产青瓷的越窑,和盛产白瓷的邢窑。(“唐三彩”其实是陶器,烧制温度很低。)
  其次是宋代,除了大家很熟悉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除此之外还有龙泉窑(弟窑)、景德镇窑、北方的耀州窑等等。
  到了元代,制瓷业中心已越来越往景德镇集中。元代最著名的创新应属景德镇窑的青花瓷。自从鬼谷子下山拍卖出天价之后,近几年元青花炒得火热。
  明永乐年间,皇家在景德镇正式设置御窑。从此之后一直到近代,景德镇的制瓷水平基本上独步天下。
  明代瓷器的巅峰一为永乐到宣德(一般称为“永宣”)年间,青花瓷及高温红釉的烧制无可比拟。
  另外最为珍贵的则是成化年间的斗彩,在当朝就价值千金。
  清代的制瓷业高峰则在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一般叫做“清三代”),此时无论釉、彩还是器型,都创新甚多,而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难度极大的珐琅彩,乾隆时期的粉彩也算是创造了一个新的流行高峰。
  除了景德镇之外,龙泉窑和德化窑在元、明两朝也有相当高的成就。

  具体每个窑的特点,我会在后面一一说到。

 首先,来说说“釉”。

  各色釉料中,青瓷和白瓷是年代最为久远的,其中,又属青瓷变化最多,温润似玉,颜色极美,历朝历代都受到喜爱。

  首先放一张故宫博物院藏的唐朝秘色瓷,越窑珍品,青釉八棱瓶。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最为珍贵的品种,釉色青中泛湖绿,唐朝人曾经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
  在法门寺地宫开启之前,长时间一直是只在传说中存在的釉色……

  1987年法门寺地宫开启后,一共出土秘色瓷十四件,其中“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疊子共六枚”,另外还有一件就是上图中的八棱长颈净水瓶。
  现在帝都的博物馆中,国博瓷器馆第一件展品就是秘色瓷碗,故宫博物院瓷器馆(文华殿)藏有上图中的八棱瓶。

  “秘色”是什么意思,到现在还有争议,比较多的说法,是指釉料配方保密,只供皇家。但一般来说,通指越窑的精品。
  清朝人说和一般的的越窑青瓷相比颜色是差不多的,但是光泽度更好。(“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 ,另外秘色瓷还有是在制作工艺上特别精细,胎体规整又薄又均匀。
  越窑秘色瓷在唐代和五代早期是偏黄色的,五代以后才越来越偏青。
  浙江出土了大量五代时期贵族墓葬中的五代越窑秘色瓷,有机会去浙江省博物馆的朋友可以仔细看看。



  然后再说说宋代五大窑之首的汝窑天青釉。

  汝窑瓷器存世量不足白件,其“香灰胎”(香灰色的泥胎)是重要特色。
  但汝窑的釉被形容为“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由于特殊烧制方法留下的‘芝麻挣钉’痕)”。
  胎薄釉厚,釉层有玉石般的质感,开片细密。

  汝窑釉色之中,最被称道为“天青釉”。
  “天青”釉色又叫做“雨过天青”,传说源自于宋徽宗梦见的大雨初晴的青天碧色。

  依旧是以故宫藏瓷为例,汝窑天青釉洗和天青釉尊。图片质量已经还可以了,但釉色和开片依旧拍得不够美啊。



 然后再说说宋官窑的青瓷。

  宋官窑的青釉中,最著名的颜色是“粉青”。
  官窑青釉层通常很肥厚,釉面多有开片。
  所谓“开片”,是指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

  “开片”是宋五大名窑都具有的一个特点,而官窑开片中釉相对薄的开小片,釉层厚的则开片非常大,独具特色,称为“冰裂纹”,

  下面这两件,便是故宫所藏的具有“冰裂纹”的宋官窑粉青釉瓷器。

  ①方花盆



      ②旋纹瓶



  下面说龙泉窑。实际上,关于哥窑、官窑二名窑光是窑址的各种学术争论就甚多,难以一一道来。以下仅仅选取其中通行的说法。

  龙泉是中国最古老的制瓷中心之一,历史非常悠久。
  按照最通行的说法,传说在南宋的时候,有章生一、章生二个兄弟,在龙泉设窑厂。
  生一所烧的窑名“琉田窑”,又名“哥窑”;
  生二所烧的窑名“龙泉窑”,又名“弟窑”。

  “哥窑”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
  哥窑青瓷与上面说的南宋官窑的青瓷难分彼此,都是胎色较深,紫口铁足,釉色以粉青、淡青为主。釉厚的大片冰裂纹,釉薄的小开片。
  前端时间故宫损坏的国宝,就为到底是哥窑还是官窑争论了半天。
  而两者的区别,明人有笔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总的来说,觉得哥窑不如官窑,但在实际之中,两者的区别真心不大…



  哥窑的另外一种名品,就是所谓“传世哥窑”的“金丝铁线”。
  这一类只有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等有收藏,但没有出土,也有说是元代而非宋代所制。
  釉色多为炒米黄,亦有灰青;纹线为黑(铁线)黄(金丝)相间。
  可以以下面这只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为例:



  现在一般说的龙泉青瓷,都是指“弟窑”也就是“龙泉窑”所产的另外一种产品白胎青釉产品,釉面无纹片,青翠滋润,宛如翡翠。
  这种青瓷因为足底等露胎处呈朱红色,也俗称“朱砂底”。

  弟窑的青瓷之中,以梅子青和粉青为上品,釉色如果泛黄、泛灰则为下品。

  两种极品青瓷之中,又以因颜色“梅子青”最具有弟窑特色,被形容为“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



  下面是国博收藏的,美丽的宋代龙泉窑梅子青釉莲瓣纹盖钵。



      这个是故宫收藏的龙泉窑梅子青三足炉



      龙泉窑的粉青后世也模仿颇多。

  宋代龙泉窑的粉青双鱼盘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0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7-24 0
  明永乐时期,景德镇大量仿烧龙泉青釉瓷,创新了一种新的青釉,叫做翠青釉。因釉色青嫩如翠竹故名。釉面色泽光润,垂釉处突出,玻璃质感强,釉中有密集小气泡。


  下面这件是故宫所藏的永乐翠青釉三系罐。造型和颜色都美飞了~



  青釉中最后再说说耀州窑。
  耀州窑是宋代北方最大的瓷窑,生产的瓷器种类极多,其中又以青瓷最为著名。

  耀州窑的青瓷釉色青黄、深沉,釉层较厚,胎釉交接处呈姜黄色。此外,釉面上有的会有小的露胎褐斑。
  釉色本身来说,应该讲是远不如南方的几个窑,因而在装饰手法上就往往更加丰富。不像南方的几个名窑往往造型极为简单,只取釉色天然之美。

  首先上一件故宫的藏品,釉色照得很典型。



       再上一件陕博的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装饰非常精美。
  关于刻花、雕花等泥胎装饰方法,后面专门讲。



    青瓷说完了应该说白瓷。

  但在此之前,先说说说说景德镇的“影青”瓷。

  “影青”属于青白瓷,颜色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透明度极佳。
  景德镇从宋代开始烧制“影青”青白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釉色白中闪淡青色,厚处闪深绿色,质地与玉高度相似,甚至被称为是“假玉器”。
  这种奇妙的半透明釉色以后成为了青花、釉里红等等很多景德镇最具有特点的釉下彩和釉上彩最常搭配的。说是中国古瓷中最重要的釉色也不为过。

  虽然不属于宋五大名窑,但景德镇的影青瓷在宋代就已经非常受欢迎了,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


  下图中仍然为故宫的一件宋代景德镇影青梅瓶,“白中泛青”的效果拍摄得很不错。



再放一件后世的影青瓷,也为故宫收藏,永乐影青暗花缠枝莲纹碗:



  下面再上一张景德镇用影青釉制作的“玲珑瓷”。

  所谓“玲珑”,又叫“玲珑眼”、“芝麻漏”,先在较薄的胎体上透雕出花纹,通体上釉,花纹处填满透明釉,而烧制成一种对光透影、玲珑剔透的效果。
  玲珑瓷器的产生源于产品缺陷。在宋代景德镇瓷器中有一种叫熏炉的产品,炉盖采用镂空装饰,在烧成过程中,由于釉料的高温流动性好,加之烧成温度往往控制不严,常使窑内温度过高,从而使釉料熔融后流动而将炉盖上的孔洞填平,出窑后对光一照,光亮透明。
  这种偶然的产品缺陷却使工匠们大受启发,终于在明代永乐年间成功烧制出晶莹剔透的玲珑瓷器。到明中期成化年间,景德镇不仅能够成批生产玲珑瓷器,还将其和青花结合起来,烧制成非常有特色的青花玲珑瓷。现在还有很多人用作饭碗。

  由于还没有讲到青花,下面放的是一只则是影青玲珑碗,是清乾隆年间的景德镇官窑作品,比起民间用的玲珑瓷,镂空雕花要精美许多倍,釉色偏白,无比的剔透。




  于是下面正式开始说白瓷了……

  历史上著名的白瓷包括唐朝时候的邢窑白瓷,宋朝的定窑白瓷,元代景德镇的“卵白釉”,明清时候的景德镇官窑“甜白釉”,德化窑“象牙白”等等。

  邢窑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窑瓷场,曾被誉为“天下无贵贱而通之”,是最早的贡瓷之一,与越窑的青瓷齐名。皮日休曾形容“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然而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评论茶器中虽形容“邢瓷类银,越瓷类玉”,但又说“邢类银不如越类玉”,认为作为茶器,越窑青瓷要胜于邢窑白瓷。

  邢窑的白瓷通常以日常用器为主,器型规整,少带纹饰,以突显釉质之美,釉色纯白均匀,白中闪青。但也有一部分人因此认为邢窑白瓷比较无聊,实用价值大于观赏价值。


  唐邢窑白瓷海棠杯:



  到了北宋时期,皇家用的白瓷主要为定窑生产。
  定窑白瓷胎质薄而轻,不太透明。
  釉则呈米色,极薄,可以见胎。

  除了胎体和釉色以外,定窑还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蜡泪痕”和“竹丝刷痕”。
  “蜡泪痕”指的是流下的积釉,形状堆积好似泪痕。
  “竹丝刷痕”是指釉薄可见胎的地方能够看到胎上的旋坯痕。



  定窑白瓷中最著名的一件可能就是下面故宫博物院藏的定窑孩儿枕了,造型极有创意,雕工细腻,栩栩如生。





 此外,在北宋晚期,定窑的白瓷的另一大特色为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而镶金、银、铜质边圈加以装饰。

  可以以这只北宋的刻画石榴纹碗为例,依旧是故宫藏品。



  前面提到过,在元代,景德镇的瓷胎采用高岭土加瓷土的“二元配方”法,增加胎土中氧化铝的含量,既提高烧成温度,又得到大件瓷器在高温中不变形的效果,保证了质量。
  同时,元代的景德镇窑掌握了在釉料中掺人适量的草木灰,使釉中含有碱金属钾和钠,同时降低氧化钙的含量的技术,提高了釉的黏度,使釉不易流淌,失去透明度。

  卵白釉便是在这种条件下创新的高温釉,釉质紧密厚实,釉面失透色偏青,无开片,光泽柔和。
  由于卵白釉窑器上常书“枢”、“府”两字,故又称“枢府瓷”,被认为是元代官窑的产品。


  下面这件是台北故宫所藏的元代“枢府“款卵白釉印花番莲碗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7-24 0
  最后来说一说被称为“中国白”的德化白瓷。
  德化窑在元代就有相当大的生产量,《马可•波罗游记》里面对德化白瓷有专门的介绍。
  明朝的时候德化窑达到鼎盛,尤其是白瓷的生产,出口极盛,以至于欧洲人称德化白瓷为“中国白”。

  德化白瓷的釉色同样很滋润,因而也被称为是“象牙白”“猪油白”,釉色以白中闪红者为贵。
  但相比同时代景德镇的白瓷,“体极厚”,胎体比较笨重。

  德化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相比其他窑大量生产日用瓷,德化白瓷雕塑极多,尤其是佛教塑像,成就很高。天工开物》曰“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那时候德化窑瓷雕的成就要高于日用瓷。
  不过到了清代,德化窑没落,就又恢复到生产普通用具比较多了。


  下面放一张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德化白瓷观音像,衣抉飘飘,线条美得要命。



再放一张近景照,釉色之美





  下面讲讲其他品种的彩色釉。

  大致来说,彩色釉的颜色可分为红、黄、蓝、绿四个系列。
  虽说“青瓷”实际上是包括了蓝、绿两种颜色的,但一些特殊的釉料,习惯上还是单独拿出来说。


  首先说说钧窑。

  民间自古就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的说法,可知钧窑之名贵。
  钧窑以窑变为最大特色,“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被称为是“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找不到第二只。釉色烧成之后,釉色非常华丽,种类之多不胜枚举。

  钧窑釉色泛莹光,质地上分“细平”和“橘皮”两种,釉色上,明人评价说“钧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黑色者次之”,且“色纯”者为上品,“杂色者无足取。”

  钧窑的各种釉色中,又以红釉、蓝釉以及红蓝釉互相融合形成的玫瑰紫等最为出名,美若云霞。


  下面依次放上蓝、红、及玫瑰紫三种颜色,看窑火的鬼斧神工。
  两件为台北故宫所藏





  补一下甜白釉:


  甜白釉是明朝永乐年间景德镇官窑所创的釉色。
  甜白釉瓷器往往胎体极薄,而釉色本身也非常透明。
  薄到半透明的胎+几乎全透明的釉色,使整件器物极为莹润通透,宛若美玉,有的有隐约肉红色,取“甜净”之意命名为“甜白”。

  甜白釉瓷器中又以薄胎暗花最为名贵。
  薄胎暗花指的是在泥胎上先刻图案,再罩以精白的釉色烧制。因为胎体过薄,在上面刻图案十分艰难。烧成之后图案若隐若现,晶莹剔透。

  可以说,无论是甜白釉质感还是暗花,现在的照相技术都难以捕捉,连能照清楚暗花图案的照片都难找到一张,一定要看看实物才行!


  下面这张是故宫收藏的永乐甜白釉僧帽壶,图有点小,但是我觉得比较能体现甜白釉羊脂玉质感的。




  上面的钧窑的“海棠红”,可以说是最著名的红釉了。
  除了“海棠红”以外,还有许多美丽的红色釉。

  红色釉中,由于高温红釉烧成难度极大,通常都相当名贵。
  著名的高温红色釉中首推永宣时期的鲜红釉。

  鲜红釉有叫做“宝石红釉”,是陶瓷领域第一种色泽纯正的红釉瓷器,于永乐年间景德镇窑创造成功,是景德镇窑的重大贡献。
  鲜红釉瓷器以永宣时产量最大,质量也最好,此后因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生产渐入困境,产量锐减,成功之作很少见。至嘉靖时,虽然宫廷一再催烧鲜红釉瓷器,但由于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不得不请求以容易烧造的低温矾红釉取而代之。
  在此之后,高温红釉甚至一度失传,一直到康熙年间才重新研制成功。

  下面这只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成化鲜红釉盘,这种釉的形态是典型用的“喷釉”方法上釉的。
  喷釉指的是系采用喷釉器将釉料雾化喷到坯体表面。




      这只同样故宫收藏的明宣德鲜红釉葵花式洗则是采用浸釉法制作的,釉层比较厚重,充分体现出了鲜红釉的不透明性。
  浸釉法指将坯体浸入釉中片刻,利用坯体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于坯体表面。



      再来说说“郎窑红”。

  所谓“郎窑”,指的是清康熙时候,江西巡抚郎廷佐作为督陶官时期的景德镇官窑。
  郎窑的最大成就,就是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成功,恢复了早在200多年前明代中期就失传的高温铜红釉烧造技术。

  郎窑红是模仿明宣德时期宝石红釉特征烧制的,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
  郎窑红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

  高温红釉由于对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因此当时有民谚说:“若要穷,烧郎红。”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后世民国仿造者不计其数。



  下面是一件故宫所藏的康熙郎窑红釉琵琶尊。釉色分布比较典型。



  郎窑高温红釉之中,还比较出名的有豇豆红和霁红釉。

  豇豆红颜色通常不均匀,釉色含有粉质,细腻粉嫩,所以又被称为是“娃娃脸”、“桃花片”。
  红色釉在烧制时,因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不同,往往会窑变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釉里红在烧制时也常常会窑变成绿色),豇豆红的绿色苔点往往被美称为“美人霁”,被赞为是“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

  豇豆红中,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的上品,为“大红袍”。
  釉色如豇豆皮,含有斑点者为中品“美人醉”。
  釉色太浅或者太深的都为下品。

  豇豆红因为烧成难度大,基本上集中在清康熙晚期,器内施白釉,外部铜红釉分若干次吹釉而成,雍正年间就很少烧制了。因为制作时间短,所以传世数量极少,而且基本上全部是小件,主要是文房用具。


  下面这件为私人收藏的康熙豇豆红团螭纹太白尊,釉色的确很类似偏偏桃花,不愧“桃花片”之名。但“美人霁”苔点不明显。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7-24 0
  红釉里最后再说一种同样创烧于清康熙末年的红釉,胭脂红。
  
  和前面介绍的红釉不一样,胭脂红釉是一种低温釉,烧成温度只有800°左右,由西方传入,所以又被称为是“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胭脂红釉一直到晚清都在烧制,但属雍正年间的产量最大,品质最精,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
  
  
  故宫的清雍正胭脂红釉盘:
  


霁红釉图片好像有点问题,换一张:乾隆霁红天球瓶




  红釉其实还有很多种,但最后只再说说矾红釉吧。
  矾红釉是一种低温釉,因为烧制比较容易,所以在永宣之后高温釉技术半失传的情况下大量出现。这种矾红釉瓷器一般要经过两次烧成,即高温烧成白瓷胎,再涂抹矾红料入窑低温焙烧成器,所以又称“抹红”。
  
  故宫那张明嘉靖的矾红执壶图片颜色怪怪的,改放一张清宣统官窑的矾红留白竹纹碗吧:




  红釉说完了再说绿釉和蓝釉。
  
  孔雀绿釉,低温色釉,釉色明丽葱翠,颇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亦称“法翠釉”、“翡翠釉”、“吉翠釉”。烧制方法有两种:
  (一)以素胎直接挂釉烧制,但釉面易开片剥落;
  (二)在白釉器上罩釉烧成,釉面剥落者少。
  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
  
  孔雀绿釉最早见于宋磁州窑。景德镇窑自明朝开始烧制,明成化时烧制成熟,成色之佳,则首推正德时产品。
  
  
  下面便是故宫所藏的明正德孔雀绿釉碗,碗内壁及圈足内施青白色釉,外壁施孔雀绿釉,近足处暗划仰莲瓣纹:



     再说另一种比较著名的绿釉,松石绿釉。
  这种釉为低温釉,因釉色酷似绿松石而得名,是清代产生的一种很漂亮的颜色。
    
  下面放的这件乾隆松石绿釉墨彩山水玉壶春瓶今年嘉德秋拍刚刚成交。
  这只瓶子用绿釉为地,绘制过枝墨彩山水,非常大气,极漂亮。



  天蓝釉。
  
  因为“青瓷”其实包含了蓝、绿两种颜色,汝窑天青釉其实就是天蓝色。
  现在说的天蓝釉大部分指仿汝窑天青釉色烧制的颜色,但除了釉色以外,开片、器型等都并不按照汝窑烧制。
  
  雍正天蓝釉瓷器的烧造在康熙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深浅不一的两种釉色,深若雨后晴空,淡趋月白。另外,康熙朝的天蓝釉瓷器多为小件文房用具,而雍正时出现行体较大的天蓝釉瓷器,如罐、瓶、缸、花盆等。
  
  
  下面这件雍正天蓝釉包袱式尊造型很独特,颜色也很可爱,可惜图片也有LOGO……



  钴蓝釉。
    
  钴蓝釉是高温釉,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
    
  下面这件元代蓝釉白龙纹盘是故宫的收藏,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
  


洒蓝釉,又称“雪花蓝”。以钴为着色剂,经高温烧成后,浅蓝色地的釉面上呈现深蓝色斑点,犹如洒下的雪花故名。
  明宣德景德镇窑创烧,清康熙时最精,洒蓝描金装饰较多见。
    
    
  康熙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魁星手执笔与银锭,当寓意“必定夺魁”,作为笔筒再合适不过了,画得非常生动啊~



  最后以霁蓝釉作为蓝釉和绿釉的结尾吧。
    
  霁蓝釉和霁红釉一样,是一种高温失透颜色釉,也为景德镇创烧。其中最被称道的为明宣德时期的官窑作品。
    
  本来想放的图片例子是扬州博物馆那个著名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的,但鉴于@四季顏色森林 姑娘(?)的话,改放一个小件举例。
  
  故宫藏的雍正霁蓝釉小杯。



  再放一种不属于蓝釉但颜色接近我很喜欢的——茄皮紫。
  
  茄皮紫,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创于明代,嘉靖、万历时虽然都有茄皮紫釉品种,但弘治时期的最佳。根据其呈色的深浅,又有淡茄、深茄之别。
    
  下面这只是故宫收藏的明万历淡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碗,釉色纯正,刻花生动,照片也照得美~~~

[attachm
ent=11350064]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7-24 0

  接下来说一说黄釉。

  我国传统低温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时产品最负盛誉。由于弘治黄釉瓷器一般用“浇釉”的方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又因其黄色浅淡娇嫩,故亦称“娇黄”。

  下面这件就是明弘治年间的黄釉描金双耳罐。黄釉描金罐唯弘治朝有,此类黄釉描金罐均属宫廷祭祀用器,传世品多属清宫旧藏



  接下来说说淡黄釉,瓷器创烧于雍正时期,釉色比传统浇黄釉浅淡。又因其釉色淡雅似蛋黄色,故又称“蛋黄釉”,也有叫做“西洋黄”的。

  下面这只雍正年间的类似柳叶瓶的淡黄釉瓶形状和色泽都可谓是极品~



  淡黄釉做地来衬托釉上彩和釉下彩时也能很美丽,下面这只也是雍正年间的作品,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暖色调却非常淡雅。漂亮极了~



  最后再说一种黄釉:茶叶末釉。

  茶叶末釉属高温黄釉,釉色黄绿掺杂似茶叶细末,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

  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

  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其中由于烧成工艺的某些差异,其色调有多种变化,有的似鳝鱼腹际色,俗称“鳝鱼黄”,偏绿的就能叫做“茶叶末”了。

  没找到色泽特好的图片,先放这个雍正茶叶末釉天球瓶吧:



文华殿也有一只偏绿的正宗“茶叶末”,但照片都很奇怪,反光太厉害像塑料做的一样……于是没放了Orz

  才发现台北故宫官网上这只照的不错,改成这个图片吧,清乾隆茶葉末六聯瓶:





顺便再补充一张台北故宫的藏品,汝窑蓮花式溫碗,这个“天青”颜色相对正一些。




再补一张台北故宫的宋代龙泉窑的粉青凤耳瓶:



 北京故宫的德化窑白瓷达摩像,同样是曲线美到哭,衣服仿佛会飘起来一样生动,脚底的水波线条圆润华丽。西方的文艺复兴就差不多在我国明朝,这尊达摩像的艺术水准绝对不亚于任何西方同时期的雕塑大师:




 各类颜色釉先暂时说到这里了……
  其他的等我把我家那位的照片拖下来再补充图片。

  今天开始说一说各类釉下彩、釉上彩和釉中彩。

  在看过本贴开头的瓷器制作流程后,这几类彩的名字相信都不难理解。
  釉下彩指的是在泥胎上绘制,在釉层底下的彩绘,最出名的包括青花、釉里红,一般来说要求高温。
  釉上彩指的是在烧制好的釉面上绘制后,再回炉烧制的彩绘,出名的包括粉彩、古彩、珐琅彩等等,一般低温的比较多。
  釉中彩顾名思义就是绘制在两个釉层之间的了,由于釉面不像泥胎那么好着色,流动性会非常大,一般来说会用来表现氤氲抽象的图案。

  

  首先说说釉下彩。
  其中第一个要提的,当然是青花。

 虽然在唐、宋年间,江浙一带的瓷窑中就有烧制青花瓷的,但技术并不成熟,甚至唐青花能不能叫做青花都还存在一定争议。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而且和唐宋年间的青花基本没有太多的传承关系。

  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窑囊括了瓷器制造史上的大半创新,但如果说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相信大部分景德镇的瓷器专家们都会选择青花瓷。


  鉴赏青花,图案都是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鉴赏它的“发色”。
  青花料烧制成后,无论色亮还是暗,无论繁复还是简雅,都美丽不可方物。


  现在的青花瓷收藏,总的来说分为三个时代,都集中在景德镇官窑。

  首先是由“鬼谷子下山”开始被热炒的元青花。
  其次是明代的永宣青花。
  最后是清三代中的康熙、雍正青花。乾隆一朝,官窑也有很美丽的纯青花瓷作品,但由于皇帝个人品味原因,更加热闹的粉彩,工艺更复杂的斗彩等逐渐占了宫廷瓷器中更主流的位置。

  首先说说元青花吧。

  元青花绘画层次繁多,和此前所有图案简洁的素色瓷器全都不一样,可以说是开创了瓷器美学上的一个新纪元。
  虽然一般认为元青花的存世量极少,但实际上元青花出口比较发达,从中国,到中东,再到欧洲,几乎一路上很多国家的博物馆里都有元青花的收藏。民间藏量更加难以统计。现在有“三百件”说的,有“一千件”说的,也有“上万件”说的,争议很大。


  2005年7月,一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人物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创造了当时的中国瓷器的最高成交纪录,带一下子引起了元青花的收藏热潮。甚至给很多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只要是元青花,都可以卖到上亿的错觉。



其实,就像其他瓷器一样,元青花也有品质之分。“鬼谷子下山”则毫无疑问的是一件上佳精品。

  青花人物的绘制相当有难度,相对花卉瓜果、云水龙兽纹路相比,相对数量较少。
  “鬼谷子下山”青花图案的绘制、青花料色的发色,都是几乎超越时代的上佳之作。以至于对它到底是不是元青花现在都有一定争议。

  元青花其他的例子图片等会儿说青花纹饰的时候再放。

  先说说明代的宣德青花。
  陶瓷界一直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宣德时期的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品种多、影响广,制作精良,发色之美更是无与伦比。

  永宣时候的官窑青花瓷大多采用一种郑和下西洋时中东引进的“苏麻离青”原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苏麻离青被用来绘制花卉枝叶图案时尤其的美丽。但明永宣年间本地的青料发色也非常的漂亮。

  另外在纹饰图案上,永宣时代的青花瓷比元代留白更多,更为简洁雅致,基本确定了后世青花纹饰的基调。


  下面放的这只明永乐青花云龙纹天球瓶,发色漂亮极了: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7-24 0

 永宣时候,因为外族的文化交流较多,文化融合之下产生了一些非汉文化的器型和装饰风格。

  这只永乐的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就是受中东风格影响的外来器型。纹样是传统的缠枝花卉。当初在故宫文化殿真心美到让我走不动路。大图的角度都不太好,放一张小点的图片:



再放一张比较大的盆心照片。



  顺便再说一说瓷器的几种最主要纹饰。
  总的来说,瓷器的纹饰可以按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1、人物,内容通常有历史典故、神怪、孩童、仕女、高士等等。

  2、云纹、水纹、山水纹、如意头纹(就是像如意比较大头的那一端那样的卷卷的纹路)

  3、龙、凤、鱼、鸟、麒麟、蝴蝶等动物纹路。
  其中御窑厂作品之中,龙纹是最常见的,又分三爪的、四爪的、五爪的。元代和元代以前大部分三爪,明代御窑流行四爪,清代皇帝御用则是五爪。
  龙纹还常常与水纹、云纹一起出现,分别叫水龙纹和云龙纹。

  4、花卉蔬果植物纹路。
  这一类可能是比例最大的。
  其中蔬果纹路之中,寓意长寿吉祥的寿桃,寓意多子多福的葡萄等等都很常见。
  花卉之中,牡丹、莲花、葵花、菊花、茶花、梅花、兰花等等中国传统花卉都常常出现,但每一种彩料适合绘制的花色又略有区别。
  其他植物之中,最常出现的蕉叶纹以及蕉石纹,但梧桐、竹等等寓意良好的植物当然也常常作为装饰。


  瓷器的以上几种纹饰都是相对和漆器、铜器等差别比较大的。
  因为瓷器纹路并不像青铜器那么抽象,头三种基本上看见就都能认得,先暂时不说了。

  重点讲一下青花花卉的纹饰之中最常见的“缠枝”和“折枝”两种。

  “缠枝”是指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以线或网状铺开的一种装饰手法。
  “缠枝”中最常见的又属“缠枝莲”和“缠枝牡丹”。

  下面这只故宫所藏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罐,其实从上到下一共有四种花卉纹饰:
  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再放上一只宣德的缠枝莲纹瓶。

  御窑瓷器上加年款(如“大明宣德年制”这样的年号)是从永乐开始的,但当时带款的极少。
  到了宣德年间,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带“大明”与不带“大明”的),但年款不一定在器物底部,而是到处都有可能,所以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这一只瓶子的年款就打在瓶口部。



  另一种常见的花卉装饰手法为“折枝”,指的是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
  这类装饰手法广泛运用在服饰、画作及各种器物上,不止瓷器独有。

  这件为宣德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宣德时候花卉纹路很流行,占了青花纹饰的主导地位,这只瓶子的器型源自阿拉伯铜器,颈饰缠枝花纹,肩饰蕉叶纹,扁圆腹两面饰折枝茶花纹,画得非常生动,颜色也很漂亮。



  花卉纹路中,我还想特别提一种叫“一束莲”的纹路。
  “一束莲”又叫“一把莲”,因为“莲”音通“廉”,据说御窑厂在永乐时期开始烧制的这种“一束莲”图案赏赐给大臣,寓意“一生清廉”。

  下面这是永乐青花“一束莲”大盘:



 到了清朝,雍正还是仿烧这种“一束莲”图案,同样也是用来赏赐给清廉的大臣,但图案略有变化。莲花茎比较直,图案更复杂严肃,不像永宣年间灵动。



  再介绍一种“竹石芭蕉”,这也是一直到现在日用瓷中还常常看见的青花纹饰。
  顾名思义,这种纹饰的主体之一就是竹、假山石和四季常青的芭蕉,是比较典型的江南园林景象。在竹、石和芭蕉之外,一般还辅有萱草、兰花等图案,寓意吉祥五瑞。
  这种纹饰在明代洪武年间开始烧制,一改元青花繁缛的装饰风格,构图类似于绘画,疏朗有致,青花色泽浓艳亮丽,深浅不一,富于层次感和立体感。

  下面这只是故宫藏的永乐年的青花竹石芭蕉纹带盖梅瓶,是永乐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盖部立壁上绘折枝花卉。梅瓶肩饰正反连贯的如意云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足部绘莲瓣纹及卷枝纹各一周,莲瓣内绘各种折枝花卉。



 永宣青花面中用料导致的黑色斑点,很类似水墨画中晕散的效果,在这种类似绘画的构图中尤其具有层次感。
  这种自然形成的色泽特点极难模仿。清朝历代皆有仿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的,但画面中的黑斑不是天然烧成,系人为重笔点染而成。
  这只故宫藏的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是清咸丰年间的,是清朝竹石芭蕉玉壶春瓶的标准式样,也是现代青花竹石芭蕉最常用的版本,图案比较标准固化,不像永宣年间的灵动肆意。



  下面说说康熙青花。

  康熙朝时间跨度长,此时的青花早期用浙料,发色较暗;中后期用“珠明料”,发色鲜蓝青翠,明快亮丽。
  康熙时期,一种叫做“分水”的传统青花绘制工艺被发扬光大。“分水”在勾好的轮廓线内,用不同含水量的青料填色,色分深浅,料水亦有浓淡,可分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等五到九种不同色阶,谓之“料分五彩”,与国画“墨分五色”相似。

  下面这个故宫的康熙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便是一件熟练运用分水技法表现青花色泽与纹饰的层次感的作品,使瓷绘纹饰获得了水墨画一般的艺术效果。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7-24 0

这是上面凤尾尊的牡丹纹局部图:



  于是回过头再讲讲明代青花。
  永宣之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局势较为动荡,正统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样瓷器”,这一时期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天顺之后,明成化年间,景德镇制瓷业得到恢复,创新出新工艺“斗彩”,在当朝就价值万金。
  成化年间的青花料前期仍采用永宣时候的外来“苏料”,后来则采用了景德镇临近地方乐平县(现在归属于景德镇市)的“平等青”(陂塘青)料,一直沿用到正德年间。

  “平等青”料色的特点是青中闪灰,色泽较淡,色呈非常稳定。
  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成化青花线条纤细,烧成作品呈色大多釉白胎薄,浅淡雅致。
  绘制手法上,常常采用“双勾画法”,指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
  后来弘治青花也继承了这种手法,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下面这只成化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算是比较具有成化青花特点的。莲花上八宝纹采用的就是“双勾画法”。



  “平等青”料一直用到正德早期,正德晚期,开始采用“回青”料。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回青》里写:“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回青”料也是从西域进口的(看名字也知道)。

  “回青”的料色特点是蓝色蓝中泛紫,一般和江西本地产的石子青混用。《江西大志·陶书》曰:“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石沉而不亮。”嘉靖青花浓重鲜艳,紫得比较厉害的蓝色,正是掌握了回青与石子青恰当的配料比例的结果。

  在嘉靖年间,景德镇官窑开始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将一部分御用瓷的烧制分包到了民窑。
  “钦限”器的烧造促进了民窑的制瓷技术进步,缩小了官窑器和民窑器之间的差别,让嘉靖民窑精瓷也能达到官窑的水平。

  下面这件是原来存放在宾大博物馆里的嘉靖大龙缸。
  大龙缸是皇宫的专用品,一是用来养鱼观赏,二是盛水防火。
  龙缸由于器形巨大,十分难烧,有专人专窑烧制。专门掌握烧造龙缸技术的工匠叫“龙缸匠”也称为“大匠”,另外还有敲青匠、画匠和各种夫役。史料记载“明初年有龙窑32座,后将其中16座改砌为青窑,仍存16座专烧龙缸。”

  烧造龙缸耗资成本巨大,倘火候不当就要裂口,青土缺乏同样制不成功,因此很难烧造出一件完整的龙缸,当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载:“嘉靖间……上忽命烧大缸,围至六尺,所用土料青料既多,比入火,十无二三完好者,坐是为虚费甚巨,而人莫教言。"

  关于大龙缸,传说非常多。
  嘉靖四十一年,在督工大臣的监督下烧出了12口青花瓷缸后,欲返京领赏。临行前,摆下酒宴,请掌管烧制火候的工匠来饮。席间,这位督工大臣问工匠:“匠师烧制青花瓷器,艺高技绝,劳苦功高。我走后,若朝廷另派他人督工,是否还能烧出更好的瓷器?”工匠不解其意,回答道:“艺无止境。”督工大臣听罢,暗派人在工匠杯中施放毒药,将其毒死。自此,景德镇再也烧不出精美的青花龙缸。
  定陵里,万历随葬的青花龙缸,竟然还真是用祖父嘉靖年间制造的。

  另外,大龙缸的故事还和景德镇延续至今的祭“窑神”故事有关。
  清朝最著名的督陶官唐英《陶人心语》中《龙缸记》曾引邑志《浮梁县志》:前明神庙造。先是累弗成,督者益力。火神童公悯同役之苦,激而舍身而成。
  相传是万历年间,主持景德镇窑务的太监潘相为给皇帝烧造青花大龙缸,瓷工日夜赶制,备受煎熬,随着期限的临近,龙缸迟迟未烧成功,此时一位名叫童宾的窑工不忍众瓷工再受鞭笞,愤而投身窑内熊熊烈火,火熄之后,龙缸奇迹般地烧制成功,神宗皇帝据此封童宾为“风火仙师”,并立祠。
  所以后来景德镇每窑口烧窑前必须先祭拜这位“火神童公”,并将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史料之中也有相关记载,但人名略有不同,主人公名叫陆定新,因父母早丧,家境贫寒,只得到窑上学艺。他性情刚直勇猛,而待人宽厚仁慈。嘉靖皇帝需要龙缸,派太监潘相到御窑厂督造。因龙缸不易烧制,工匠无人敢接掌管窑火的差事。陆定新毅然承担其责。但经多次烧制,没有一个成品。太监潘相大怒,下令重责窑民,然而龙缸依然烧制不出。潘相又下令对工匠窑民进行断粮和殴打。几天之内便有五人相继死去,眼看同伴受此苦役之累,陆定新遂于夜间面对熊熊烈火,奋身跳入窑中。翌日开窑,龙缸竟成。众人无不泪下,收其遗骸葬于凤凰山下。



码字好累,补几件图。

  这件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在今年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以1.68亿港元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拍卖纪录。

  继元青花和珐琅彩被热潮之后,曾经一度很受追捧的永宣青花收藏现在又抬头了…



菊瓣纹:永乐青花菊瓣纹碗



 宣德海水纹罐盖,此应为宣德青花出戟法轮罐之盖,罐身已失,是景德镇专为宫廷烧制的佛事用具。

  海水纹是最能体现永宣“苏料”的晕散效果的。



  刚才老大篇幅讲了嘉靖大龙缸的故事,下面再花点篇幅说说宣德蟋蟀罐的故事。

  话说,我们应该都学过一篇《聊斋志异》里的课文叫做《促织》的。
  这个“无良皇蟋玩物丧志,玩蟋蟀逼疯民家儿童”的故事,其实就源自于明宣宗朱瞻基同志。

  明宣宗朱瞻基是个公认的好皇帝,在军政方面都有卓越才干。
  但是……皇帝也是人嘛,他也有自己的小爱好,一是“雅好词翰”,二是“精于绘事”,三就是“酷好促织之戏”。
  一和二还没什么,故宫现在也有很多宣宗的画作。但三却比较上不了台面了。

  奇怪的是,台北故宫是收藏宣德官窑瓷器最多的地方,超过千件,大多数是从宣德朝传存下来的,竟然没有一件蟋蟀罐。


  原来,和杨贵妃爱吃荔枝的红尘以及妃子笑一个道理,皇帝的小爱好,就是天下的大工程。
  宣德为了斗蟋蟀,指使太监到全国各地甚至远至朝鲜搜罗“鸟兽花木与诸珍异之好”,密令苏州知府况钟进贡蟋蟀千只,并用世袭的官职赏赐蟋蟀进贡者。为捉找上等蟋蟀,官府不惜拆除民墙,毁坏农作物,太监借机敲诈民财,沿途勒索民物。

  宣宗去世之后,皇位由他年仅8岁的儿子英宗朱祁镇继承。
  为防止朱祁镇玩物丧志,荒废学业,太皇太后张氏发布了命令:“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革中官不差”。于是在宣德帝死的当年,按照太皇太后的这道命令,不仅砸掉了宫中所有的蟋蟀罐,而且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全部打碎深埋地下,一直到正统、正德时期仍停止烧造。

  1993年,景德镇陶瓷考古所在明代御窑厂东门遗址附近开探沟时,出土了一窝青花残片,发现了一窝状堆积的青花瓷片,经复原全为蟋蟀罐,共21件,其圈足与盖的内底都书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单行青花楷书款,据教授考证为明代著名书法家沈度所写或宣德帝御笔。
  这些蟋蟀罐全部是故意砸毁的,证明史书记载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到今天为止,宣德蟋蟀罐可谓是最珍贵的瓷器收藏之一,除了景德镇复原的那批之外,目前仅有三件传世品,其中一件还缺盖。
  明代文献有宣宗赠宠物予大臣的记载,根据推测,三件传世品大概就是因此离开了宫廷而侥幸地逃脱了灭顶之灾。

  故宫宣德仿汝窑蟋蟀罐。



 前面说过了青花分水,于是我就忍不住想介绍一下我觉得最能把分水体现得出神入化的题材了——青花葡萄。

  我在景德镇某条卖现代艺术瓷为主街上漫步的时候,曾在一家店里看到过一块让我神魂颠倒的青花葡萄瓷板,可惜当时没有相机拍下来……

  于是这里我刚刚就随便搜了景德镇一位省大师的青花葡萄瓷板举例子了。虽然和标题的“中国古代”有点不符合,但好歹是青花嘛,请大家待见。

  要画好葡萄,需要个个光泽,颗颗圆润,还得有不同层次感,对青花色泽的要求极高啊极高



  昨天说了一天的青花,今天再说说另一种人人都知道的釉下彩,釉里红。

  釉里红和高温红色釉一样是靠铜做着色剂。
  就像高温红釉很难烧制成功一样,釉里红也是最难控制的色料之一,烧成温度非常严格,要求的入窑温度在1350℃

  以上。
  而且和高温红釉一样,釉里红的窑变色彩非常不容易控制,在特定的情况下还会窑变成绿色,但如烧制精妙,釉下

  的红色却精妙绝伦,非常的美丽。
  另外釉里红料难以控制的一点,就是流动性非常大,很容易挥发,因此要制作出精细的图案非常不容易,线条往往

  会发生一种叫“飞红”的大规模晕散而模糊不清的现象。

  釉里红和青花一样,创烧于元代,在诞生之时起,就和青花是一对好CP。
  “青花釉里红”这种青红交映的装饰手法,一直到现在都很经典。


  故宫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这里的釉里红红色没有完全出来,但罐子依旧很漂亮。



在装饰手法上,釉里红一般有三个类型,第一种叫“线绘”,顾名思义就是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用青花线绘比较容易,但对于釉里红,由于前面说的料流动大常常产生“飞红”的性质,这种装饰手法是很困难的。

  这只洪武年的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采用的就是“线绘”,纹饰的发色也相当不错。
  外壁主体绘缠枝牡丹纹,圈足外墙绘回纹。
  内壁绘缠枝菊纹,内底双线圈内绘折枝牡丹纹。



燕燕。

ZxID:12923549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笙歌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7-24 0
— (灬千ヽ) 素材版规是要满20张图片才能新开楼哦~燕燕下回注意哈 (2012-07-27 19:39) —
其实还有蛮多的,不过实在是太长了,有兴趣的可以找原帖看去

原帖地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959504.shtml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文坛鼻祖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7-27 0
已审。

真的非常漂亮~大爱~

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工艺瓷器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fm/r5885004_u264835/
驰名世界的中国瓷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fm/r5889576_u264835/
juncong1354

ZxID:2007774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1-09 0
已阅,写出这篇帖子的作者对瓷器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了!
piepie

ZxID:537343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04-07 0
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超越的功夫  
1142056606@qq

ZxID:24900668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4-24 0
引用
引用第7楼燕燕。于2012-07-24 10:38发表的  :
其实还有蛮多的,不过实在是太长了,有兴趣的可以找原帖看去

原帖地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uninfo/1/2959504.shtml

1142056606@qq

ZxID:24900668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04-24 0
真好看,中国古代智慧结晶
luzhuanbi

ZxID:9624203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04-24 0
非常好看,此贴收藏了,真的是长见识了
卿印

ZxID:12558680


*每月不定时出来一次,平时不出来,抱歉啦*    朱敦儒万物ヾ(≧∇≦*&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04-24 0
好有爱好漂亮!
962120903yan

ZxID:15398295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3-04-25 0
古代瓷器,一般电视,电影中会看到,但都是一眼就过,还没 这么近距离看过,就算小说中有描写,光凭自己想想,完全没有现在看到的精美绝伦,特别是瓷器上的颜色,它们是被怎么烧出来的,扑朔迷离。宋代龙泉窑的粉青双鱼盘那个瓷盘颜色太美了,简单大方。。。
唐小果

ZxID:14041948

等级: 读书识字
这个世界上的许多悲剧,都源于对爱的绝望;对一颗冰冷的心灵来说,最大的可能就是自甘堕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3-04-30 0
真漂亮啊,楼主有文化啊
。。。。。。
oliva0714

ZxID:8039178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3-05-19 0
真心美
藩华落墓

ZxID:11875190


等级: 家喻户晓
所谓事实的真相,往往就来自于一个让所有的表象都顺理成章的假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3-06-26 0
这些瓷器都好好看啊
得之泰然~~~
失之淡然……
争其必然~~~
顺其自然……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