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26 回复:12

[宗教民俗] 三教九流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九昼暖

ZxID:12957271


等级: 派派版主
❤北辰九→夙九❤5.24-8.14-11.23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4-27 0
三教九流
[align=center][table=620,#000000,#000000,3][tr][td]
[align=center][table=500,#ffffff,#ffffff,1][tr][td][align=center][b]三教九流[/b] [/align][/td][/tr][/table][/align]
[table=600,#000000,#000000,3][tr][td] [align=center][table=110,#ffffff,#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d] [align=center][table=90,#000000,#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ffffff][/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d][align=center][table=110,#ffffff,#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 [/td][/tr][/table][/align][/td][td][align=center][table=90,#000000,#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ffffff][/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d][align=center][table=110,#ffffff,#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r][/table]
[table=600,#ffffff,#000000,2][tr][td]
[b][size=5]三教九流[/size][/b]sān jiào jiǔ liú

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
也泛指社会上各种行业、各色人物。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往往含有贬义。

[b]三教:儒教、道教、佛教[/b]

[attachment=11339501]

[b]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b]

[attachment=11339502]


[size=5][b]“三教九流”在民间的说法
[/b][/size]
【一】三教:佛教、道教、儒教。
九流:
上九流:一流佛祖 二流仙 三流皇帝 四流官 五流烧锅 六流当 七商 八客 九种田
中九流:一流举子 二流医 三流风水 四流批 五流丹青 六流相 七僧 八道 九琴棋
下九流:一流巫 二流娼 儒家创始人孔子三流大神 四流帮 五剃头 六吹手 七戏子 八叫花子 九卖糖
不过,这是民间口头传诵,不以为据,如著书,还当再须查证。

【二】“三教九流”这词的意义曾经是颇为高雅的。
"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教、释教、道教三种教派。河南嵩阳书院里有一尊三神像,在一个头上雕出了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面孔。
儒教,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的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做宗教了,自汉朝至“五四运动”前,一直在中国文化界及思想界占重要地位。孟子、董仲舒适是著名的代表人物。
释(佛)教,指东汉时传入我国的佛教,以其为 印 度 释 迦 牟尼所创而简称为释。
道教,以先秦老子“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流派。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被称为“道德家”,老子哲学思想,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汉代道教尊奉老子为道教的始祖,东汉时创立的一种宗教,讲究炼丹修道,寻求长生不老之法。
"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后来,人们把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统称之为"三教九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人们又把它作为贬义词,泛指那些在江湖上从事各种行当的人。
阴阳家:战国时提倡阴阳五行之说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齐国的邹衍。
法家:战国时主张法治的重要学派。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代表人物是战国时的商鞅、申不害,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名家:是战国时的学派,一名“辩者”,是古代的逻辑学。代表人物公孙龙。
墨家:是战国时的学派,提倡“非攻(反对非正义的战道教祖师老子争)”、“节用”、“节葬”等。创始人是墨翟。
纵横家: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策士中有“合纵派”和“连横派”。代表人物苏秦(主张“合纵”,即六国团结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即瓦解六国的团结,使之分别奉事秦国)。这两类策士统称“纵横家”。
杂家:战国至秦汉间杂揉各学派思想的一部分学者,他们的特点是“兼儒墨,和名、法”。代表著作为《吕氏春秋》、《淮南子》。
农家:战国时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上述为‘三教九流’的原义。因许多人不明其意,随时代更迭、引伸为三、九之贬意。

【三】三教九流 “三教”无疑是指儒教、佛教和道教。对“九流”历来又不同说法。一说“九流”分三等。
上九流是:一佛祖,二仙,三圣贤,四官,五公卿,六相,七僧,八道,九庄田。
中九流是:一评书,二医,三卜筮(算命),四棋(棋师),五丹青(画匠),六仕(兵卒),七横(说客),八义(侠客),九打渔。
下九流是:一高台(唱戏),二吹(吹鼓手),三马戏,四剃(剃头),五池子(开澡堂),六搓背,七修(修脚),八配(配种的),九娼妓。

【四】九流三教 还有一种说法,也将“九流”分三等。
上九流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一宰相,二尚书,三督抚,四藩臬,五提督,六镇台,七道台,八知府,九知州。
中九流:一医,二金(算命),三飘行(测字),四推(推算历法),五琴棋,六书画,七僧人,八道士,九星相(观星相定吉凶)。
下九流:一忘八(开妓院),二龟(纵妻卖淫),三优伶(唱戏),四吹(吹鼓手),五大财(耍大把戏),六小财(耍小把戏),七生(理发匠),八盗,九吹灰(卖鸦片)。“三教九流”把人分为若干等,在旧社会,受压迫者多被视作下九流,命运悲惨。
元朝的时候,政府按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把被征服的臣民详细划分为十个等级,即“十流”: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朝统治者是骑在马背上的征服者,敌视知识分子,儒被列在娼妓之后。就像文革期间,知识分子被叫做“臭老九”、儒家成为批判对象一样。

[/td][/tr][/table]
[table=600,#000000,#000000,3][tr][td] [align=center][table=110,#ffffff,#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d] [align=center][table=90,#000000,#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ffffff][/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d][align=center][table=110,#ffffff,#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 [/td][/tr][/table][/align][/td][td][align=center][table=90,#000000,#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ffffff][/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d][align=center][table=110,#ffffff,#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r][/table]
[/td][/tr][/table]
[/align]

[align=center]
[table=620,#000000,#000000,3][tr][td]
[align=center][table=500,#ffffff,#ffffff,1][tr][td][align=center][b]三    教 [/b] [/align][/td][/tr][/table][/align]
[table=600,#000000,#000000,3][tr][td] [align=center][table=110,#ffffff,#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d] [align=center][table=90,#000000,#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ffffff][/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d][align=center][table=110,#ffffff,#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 [/td][/tr][/table][/align][/td][td][align=center][table=90,#000000,#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ffffff][/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d][align=center][table=110,#ffffff,#000000,1][tr][td][align=center][color=#000000][/color][/align][/td][/tr][/table][/align][/td][/tr][/table]
[table=600,#ffffff,#000000,2][tr][td]
[attachment=11339514]

[size=5][b]儒教[/b][/size]
儒家学派。又称“孔教”。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

【儒教简史】
“儒”是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且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术士。《说文》:儒,术士之称。《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依据可靠的文献资料,周代初年,曾经协助周武王推翻了商朝统治的周公姬旦,在周朝建立以后,曾经“制礼作乐”,建立了当时先进的政教一体的礼仪制度。但是数百年以后,这套制度逐渐遭到了破坏。春秋时代的孔丘,忧虑当时的混乱状况,一生恓恓惶惶,希望国家恢复秩序和安定。他是当时最为博学的学者,因而得到许多人的尊敬,被尊称为“孔子”或“夫子”,人们若称呼他的名字就感到是一种亵渎。但是孔子的主张得不到当时国君们的响应。于是,他整理了被认为是古代圣帝明王们创造的文化成果,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希望这些文献能够成为后世人们行为的依据。经由孔子整理的古代文献,成为儒经或者儒经的基础。由于周公姬旦和孔子在礼仪制度和宗教观念上的重大贡献,直到唐代,人们还常常是“周孔”并称,认为他们是两个最大的圣人,并把儒教的主张说成是“周孔之道”。
汉代由于国家统治的需要,自汉高祖以来,历任帝皇比较推崇老子的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但从汉武帝开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实行了“独尊儒术”的政策。儒者董仲舒依据孔子的思想,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对这传统的国家宗教教义进行了新的解说。在董仲舒新解说的基础上,后来的儒教不断努力,逐渐使传统儒教彻底建立在由周公、孔子奠定的儒家学说的基础之上。因而,独尊儒术,是传统的国家宗教彻底儒化的开端,也是儒教的真正开端。
经由董仲舒重新解释和发挥的儒教教义,十分重视礼仪制度的建设,特别是其中祭天、祭祖的礼仪制度建设。完备而复杂的礼仪制度有助于人们养成遵守秩序、安分守己的习惯,这正是儒教重视礼仪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礼仪制度的外在性质,也容易导致虚伪。魏晋时代,儒教思想家以王弼等人为代表,认为应该更加重视有形可见的行为(有)背后那无形可见的东西(无),并且认为,那背后无形可见的东西,比起有形可见的,更加重要。他们的意见虽然得到许多人的赞同,却并没有成为儒教国家的思想指导,因为他们讲不出那个“无”是什么,这会导致由于理解不同各行其是而难以统治。
隋唐时代,礼仪制度的建设达到了高潮。唐代中期制订的《开元礼》,成为后代礼仪制度的模范,其中对于如何祭天、祭祖,如何祭孔,都做了详细的、具有法典意义的规定。这样的制度建设本应使国家趋于安定,然而不久即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国家从此陷入混乱,唐代政权从此也一蹶不振。唐朝后期的儒者反思儒教的效能,一面主张应该坚决排斥佛教和道教,另一面认为应诉诸人们内心,培养人们遵守礼仪制度的虔诚,因而对于心性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为儒者们最重要的理论方向。《孟子》、《大学》、《中庸》等过去被忽略的儒教典籍受到特别重视。到了宋代,经过程颢、程颐兄弟和他们的后继者主要是朱熹的努力,《孟子》等著作受到特别的重视,和《论语》一起,被称为“四书”,成为儒者们必修的最重要的著作。
儒教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在中国古代,儒教(孔教)始终居于社会或国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个别皇帝或国家官吏崇拜佛教、道教,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不代表国家。中国古代国家,从汉代开始,一直是把儒教(孔)教作为国家宗教。

【教义演变】
儒教教义的演变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1、汉学。
第一阶段是尊五经、重视礼仪制度建设的“周孔之道”。清朝儒者把唐代及其之前的教义称为“汉学”。
2、宋学。
第二阶段是尊四书、重视培养内心虔诚的“孔孟之道”。而宋代开始的儒学被称之为“宋学”。
礼仪制度的建设仍然是重要的,但是宋学更加要求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南宋时朱熹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 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南宋以来的科举考试重心也转向四书,标志“宋学”理学成为主流。在后人看来,宋学过分强调内心修养,因而失去了治理国家的能力。然而在宋学的主张者看来,搞好内心的修养,就能够精通国家各项制度,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他们认为,人人心里都有一个天赋的遵守礼仪制度的天理,要通过内心的修养,把这个天理开发出来,或者说,是把这被私欲遮蔽或污染了的天理显现出来。

【儒教教义】
儒教的主旨是“圣人神道设教”,其基本信仰是“仁”,即人人友爱。“礼”是实现“仁”的基本途径。“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先儒有言,礼之始也则自天子出,礼之终也则与民由之。与民由之然后礼达而分定,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则必有以为之教者,然教必以祭祀为主者,以神道设之使民知畏敬故也。由是观之,则圣人制为祭祀之礼者非但以致吾之诚、报神之德而已也,而实因之以设民之教,使咸安其分,尽其职以报乎上焉。”
除了礼教仪式以外,还有合于天理的修身致诚之道。

[b]敬天思想[/b]
诗曰:“敬天之怒,不敢戏豫;敬天之渝,不敢驰驱。”“天之不可不畏敬,犹主上之不可不谨事。不谨事主,其祸来至显,不畏敬天,其殃来至暗。”敬天除了要行天道,还要祭祀上天。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b]天人感应[/b]
天人感应是儒教的教义之一。《尚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洪范》,孔子作《春秋》言灾异述天道,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因为上帝是仁德的神,帝谓五德之帝,上帝为五德,五德似如大皞五人之帝,二文不同。庾蔚云:“谓大微五帝,应于五行,五行各有德,故谓五德之帝。木神仁,金神义,火神礼,水神知,土神信,是五德也。”

[b]天命观[/b]
儒教信奉“天命成败,圣人知之,有所不能救,命矣夫。”《尚书·仲虺之诰》:“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现代人的儒教,敬天,更要人和,对天尊重,也应该对人性关怀。儒教的礼和人性观,是人性的根本,所以心莫若和。中国文明有和谐性,天命地利人和是辩证合一的。

[b]合于天理[/b]
宋代理学尊四书为孔门至精之文,是儒教“合于天理”的一种修行方法,“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理出于天而具于人者为道、为德、为事,“善者便是天理,恶者便是人欲”。理学以《大学》为间架为纲领,以《论语》为根本,以《中庸》为“天人一理”“道统之传”,从大学到中庸即是“先致知而后诚意”。
“盖天下之理二,善与恶而已矣,善者天理之本然,恶者人欲之邪秽。所谓崇敬畏者,存天理之谓也;戒逸欲者,遏人欲之谓也。”“天下之达道也,必从事於修道之教,然后君子之道可得,而性以全。戒惧慎独,所以修道也”。理学宣扬《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中庸》的“三达德”以及《孟子》的“诚”,推崇《论语》的敬天,奉祖,孝亲,忠信,仁义,崇礼,性善,弘毅,见贤,思齐。
概括而言就是“三纲八目”:
三纲:1)明明德 2)亲民 3)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八目:1)格物 2)致知 3)诚意 4)正心 5)修身 6)齐家 7)治国 8)平天下。“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三达德:智、仁、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诚:《中庸》“三达德”的根本在于诚,“智仁勇是做底事,诚是行此三者都要实”,“中是道理之模样 ,诚是道理之实处,中即诚矣。”孟子所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b]德行[/b]
《孝经》:“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易传》: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持志养气”,“养浩然之气”。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周敦颐:“三希修炼”: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儒家哲学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为“十伦”。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为“十义”。

[b]生死观[/b]
《尚书·泰誓中》曰:“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儒教坚信一个人若成就了绝对的善,那个人就永远存在于天地之间,不会再有死亡。

[b]政事[/b]
儒教强调“先王之道”,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尊王攘夷。以“正名”、“民无信不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总纲。儒家主张内圣外王,把人道推行到政治上去,故言“人道政为大”,“人道敏政”,人道的法则是努力治理政事。要求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敬天忠君是儒教的根本原则,再配合着大一统的天下模式,任用贤能的用人主张,德治与教化的治民方案,和长治久安的根本目的,天下即可“大同”。

[hr]
[attachment=11339513]

[size=5][b]道教[/b][/size]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
道教的常念圣号是:福生无量天尊。

【主要派别】
根据法术原理,道教可以分为上层丹鼎派和下等符箓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这也是各种道派经过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结果。 全真道亦称为全真教、全真派,是由王重阳于北宋末年建立的钟吕丹鼎道派。全真道建立了传戒和丛林制度,要求道士出家住观修行,不鼓励娶妻,不茹荤饮酒;其教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 其修炼要旨是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以含耻忍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功行两全,证圣成真,谓之“全真”。经邱处机的推动而壮大了全真道,现为世界道教主流宗派,有龙门派、华山派、清静派、三丰派、老华山派(陈氏堪舆派)、金丹南宗等支派。 正一道正式形成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鞑子册封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以扶乩巫蛊等迷信活动为主要谋生手段。正一道士中相当一部分有家室,不住宫观,吃荤饮酒,不守戒规。此外还有许多民间道教派别,如福建三一教、香港先天道、台湾一贯道、韩国天道教、越南高台教、东南亚德教等。

[align=center][b][size=4]影响[/size][/b][/align]鲁迅曾作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学术思想】
郭沫若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 道教作为传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后产生了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和宋元明清内丹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在哲学上,道教无中生有、道生万物的宇宙本体论和阴阳转化、规律运动的辩证思维法,在古代是被普遍接受的传统世界观和方法论。 儒道互补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辟概括。宋朝大儒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的学术思想源自高道陈抟,程朱理学将道教的宇宙图式论和儒家纲常名教结合构建了“天理”哲学体系。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处处把“良知”说和内丹学相比拟,充分汲取了道教玄学理论和修养方法。 两千年来佛、道两大传统宗教不断地进行互动。东汉时期佛教被人们视为黄老道的支派,南北朝时佛教的传播借助了老庄玄学的影响,禅宗的宗旨方法深受庄子学说的启发,密宗的修行方法大量借鉴了神仙方术。

【政治经济】
道教认为“身国同治”、“内圣外王”,清静无为是治国和修身的通用原理。细读中国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汉朝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朝仁宗盛世,明朝洪武之治、仁宣之治,清朝康乾盛世,这些鼎盛时期都使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方针。 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与西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思想不谋而合。事实上,每当统治者以黄老学说作为指导思想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垂拱而治,就会“天下自正”,生产恢复发展,经济繁荣发达,出现太平盛世。
封建统治者常常利用道教为巩固统治服务,祈求国家长治久安,秦皇汉武热衷神仙方术,唐宗宋祖尊崇扶植道教,明朝盛行崇道之风;另一方面,民间道教经常成为农民起义的思想武器和组织形式,从汉末黄巾起义、南北朝李弘起义,到元末白莲教起义、清末义和团运动,各种起义络绎不绝,“替天行道”成为农民起义的鲜明旗帜。 道教与兵家有渊源关系,兵家军事谋略和道教修炼法门相互影响,《道德经》、《阴符经》常被视为兵书,“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以奇用兵”等思想被兵家研究应用,奇门遁甲等道术也在军事中实践使用。

【文学艺术】
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奇异方术、逍遥精神、贵生伦理渗透到文学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怀、浪漫主义深深影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来的《搜神记》、《酉阳杂俎》、《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与道教密切相关,唐宋传奇《枕中记》、《太平广记》等包含大量的道教元素。唐诗受道教渲染形成了古奥华丽的风格,宋词中大量词牌名源自道教,元曲中神仙飞升题材的曲目十分突出;明清小说包括四大名著都蕴含道教神学思想,形成了“智者形象道士化”的传统。此外还有独特的道教文学形式被衍生出来,如李白的游仙诗、明朝盛行的青词,以及《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神魔小说。当代流行的修真小说以丹道为主题,玄幻小说、盗墓小说、仙侠小说也与道教紧密相连。 “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追求写意、神似、自然的风格和神韵。王羲之、顾恺之、吴道子、赵孟睢⒒乒⒆Vι健⑿煳肌⒅燹恰⒅0迩诺仁榛叶际堑澜掏剑渥髌飞钍艿澜趟枷虢蟆5澜桃衾值那鳌⒊淮俳艘衾窒非姆⒄梗┚纭⒃骄纭⒃ゾ纭⒒泼废返榷汲浞旨橙∑溆L烊撕弦凰枷搿⒎缢坝叩朗跤跋熳胖泄辰ㄖ难≈贰⒉季趾徒ㄔ臁
[ 此帖被北辰九在2015-04-28 19:26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5

懿萱嘉薇

ZxID:17603237


等级: 热心会员
文编 5.3   海淘:10.15   曾用名:yiyi!2.14结婚周年。结婚:11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4-27 0
原来如此呀
wj宝宝

ZxID:11619415


等级: 内阁元老
青春又回来了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5-04-28 0
已审核

涨姿势啦,有些文化从古传到今,早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 此帖被wj宝宝在2015-07-28 20:44重新编辑 ]

时不予

ZxID:21951926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慕若涵
什么时候能够戒辣ε=(´ο`*)))12.15周年1.1婚礼周年7.30上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5-04-29 0
一直听三教九流还真不知道具体的是什么
傲娇的早大爷

ZxID:17071815


等级: 文学大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5-07-29 0
原来只当三教九流是个贬义词,原来还是这么有文化背景的呢
susula

ZxID:4888261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7-29 0
三教九流现在都变成贬义词了……原来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yy花景因梦

ZxID:14528143


等级: 热心会员
人世沧桑皆云烟,清净自在作壁观【附件有问题请私信我,谢啦!!☆⌒(*^-゜)v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7-29 0
谢谢楼主普及,只知道三教,九流知道的不太清楚╮(╯▽╰)╭
成长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你得接受这个世界带给你的所有伤害,然后无所谓惧的长大。
聪明可爱的咸渔

ZxID:14218436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帝凪.。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次性复制整页链接方法:表格那里勾掉只看代码!!勾掉!!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5-07-29 0
三教九流之前看过一点关于他们的知识
越玖

ZxID:58830999


等级: 热心会员
专注三次元,派派有缘再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07-29 0
太涨知识啦,以前以为三教九流是个不好的词语呢
朝瑶

ZxID:13098734


等级: 热心会员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所有等待终不被辜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5-07-29 0
以前只知道好像是个不大入流的词儿,第一次正正经经的看到全部呢
云梦逍遥

ZxID:699226


等级: 派派版主
💜3.16💜7.25💜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5-07-29 0
只知道这个词,不知道什么意思,真是涨知识了。
颜小甜

ZxID:57527879


等级: 文学之神
1月1周年??11.20生日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5-07-29 0
原来是这样呀,谢谢楼主分享
梅韵流芳

ZxID:11667504

等级: 小有名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6-02-04 0
贬义词三教九流,后来元朝还用来分等级各种流什么的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