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风俗传说大全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408 回复:3

[宗教民俗] 丽江风俗传说大全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舞矽

ZxID:12778187


等级: 派派版主
6.3上任 7.1生日 7.26周年 8.13结婚周年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8-24 0
— 本帖被 舞矽 从 体育沙龙 移动到本区(2012-08-24) —
丽江风俗传说大全


玉龙雪山的传说

     关于玉龙雪山的传说,大多与金沙江和哈巴雪山有关。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夹江而起,构成了峡深三、四千米,长达十二公里的大峡谷,金沙江穿峡而过,形成七道瀑坎,十八险滩,水声如龙吟虎啸,这就是著名的虎跳峡。关于它的传说,却出乎意料,像一首柔秀的抒情诗;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玉龙山、哈巴山,原是五兄妹。三姐妹长大了,相约外出择婿,父母又急又气,命玉龙、哈巴去追赶。玉龙带十三柄剑,哈巴挎十二张弓,抄小路来到丽江,面对面坐着轮流守候,并约下法章;谁放过三姐妹,要被砍头。轮到哈巴看守时,玉龙刚睡着,金沙江姑娘就来了。她见两个哥哥挡住去路,便低头细想,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忽然心头一亮,她唱起了婉转动人的歌,唱得守关的哈巴神魂迷醉,渐渐睡着了。她边唱边走,一连虽了十八支,终于从两个哥哥的肢边穿过去,一出关口,也高兴得大声欢笑着奔跑而去。玉龙醒来见这情景,又气又悲,气的是金沙姑娘已经走远,悲的是哈巴兄弟要被砍头。
泸沽湖的传说

     太阳女神和月亮男神繁衍后代的古时候,万山丛中有一个哑巴放猪娃,这个放猪娃每天都把猪群放到宽宽的匹坡上,冬天日头的时辰短,他也不带午饭;夏天日头的时辰长,他也还是没有带午饭。原来,这个哑巴放猪娃,在大山的峡谷底,发现了一眼晶莹透亮的灵泉,在这眼汨汨喷涌着珍珠似的泉水的灵洞口,拥塞着一尾偌大的闪晃着如星朵般鳞片的大鱼,哑巴放猪娃每天都割下鱼几丰的一块鱼肉,当午饭吃。奇怪的是哑巴放猪娃割鱼肉留下的伤疤口,第二天又长得原生复合了,大鱼的身上似乎像没有动过刀子一样。  
     哑巴放猪娃天天都没有带午饭,奇怪的是他丝毫没有饥饿的神色,这倒使刁滑阴狠的主人注意到了。一天,太阳当顶了,时辰到午辰的时候,放猪娃拎着一把锋利的竹刀,偷偷摸摸地隐遁进谷底去了。主人慌忙追踪着他的脚印,悄悄地尾循在哑巴放猪娃的身后,发现哑巴放猪娃走到谷底的一眼灵泉边,拎着竹刀涉进水潭里去了,然后弓着身朝着一尾大鱼的身上割着鱼肉……………
虎跳峡的来历

     虎跳峡,纳西话叫“无鲁阿仓过”,抚鲁意为雪山,阿仓意为地名,过意为深巷、窄巷;虎跳峡纳西话也叫“里斯里美公弓古”,意思是用手能递送弩箭的峡谷;还叫“阿仓老丛老洛弓”,意为阿仓猎人追着老虎跳过的峡谷。虎跳峡长约20公里,落差约190米,江面与玉龙雪山高差3900米,峡谷最窄处仅30多米,峡巷内有18处险滩,一入峡中,天如缝,江如龙,白浪飞溅,涛声如雷,令人胆颤心惊,极有魅力。雪山阿仓峡谷,因何取名虎跳峡呢?这里有一个惊动魄的传说故事。
     传说,玉龙雪山的怀抱里走出一座山,这座山的名字叫卧虎岭……
情死树的传说--(殉情的传说)

     传说,在拉是坝的蒙世大山上,长着一棵像伞盖一样撑开着枝叶的山楂树,这棵山楂树长得很古怪,两个合抱不拢它粗大的树身,好像老人的腰杆一样佝偻着,撑展的枝干像爬向四方的虬龙,它的荫凉面积方圆有九十多平方米。在这棵长得神奇古怪的山楂树上,每年吊脖子殉情死的纳西族青年有十几对,它是棵远近闻的情死树。
     很古的时候,爱神尤祖阿注在吃山楂果的时候,种下了这棵树。后来,这棵山楂树长到有碗口粗的时候,祖古羽勒和开美久命悄悄相爱恋,但是他们的婚姻受到了父母亲的阻挠,祖古羽勒和开美久命在婚姻上遇上了阻挠的关口,他俩受到了爱神尤祖阿注的蛊惑,相约着去找天国,他俩双双在这棵山楂树上吊脖子殉情死了。
     从这以后,村寨里的青年男女,他们一遇到男女婚姻上的不遂心的事情,就怀着生时不能同烧一座火塘火,死后也要埋一坑的宿愿,双双咬破指头,把血珠滴落在一起,发了死不回头的盟誓,双双偷偷地逃出家门,来到这棵山楂树下,仿着祖古羽勒和开美久命的样子,双双吊脖子死在这棵山楂树上。这样殉情的青年男女,每年都有着十多对情人。
     蒙世村有个孤老头子,这个孤老头子的婆娘在月子里因流血过多而弃世了,火塘边却丢下了一个小猫大的奶娃…………
一米阳光传说 传说之二
     美丽的纳西女子开美久命金和朱补羽勒盘深深美丽的纳西女子开美久命金和朱补羽勒盘深深相爱,却遭到男方父母的极力反对,伤心绝望的开美久命金殉情而死,朱补羽勒盘冲破重重阻挠赶来,已是阴阳两隔。悲痛之中他燃起熊熊烈火,抱着情人的身体投入火海,双双化为灰烬…开美久命金死后化为“风”神,她在玉龙雪山顶上营造了一个情人的天堂:没有苦难、没有苍老、无比美好的玉龙第三国,专门诱惑失意的情人步她的后尘。
     开美久命金和朱补羽勒盘是纳西传说里最早殉情的一对恋人……后来,民间逐渐相传,在丽江玉龙雪山顶每到秋分的时候,上天就会撒下万丈阳光,在这一天,所有被阳光照耀过的人们都会获得美丽的爱情和美满的生活!
     可这招来了善妒的“风”神的嫉妒,因此,每到这天,天空总是乌云密布。
     人们的所有梦想都被那厚厚的云层所遮盖。
     风神善良的女儿,因为同情渴望美好生活的人们,就在那天,
     偷偷的把遮在云层里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的阳光剪下一米,
     撒在陡峭的悬崖峭壁上的一个山洞中,让那些爱情的勇者,
     让那些对爱情执着同时又不惧怕困难和危险的人们,
     可以在那天得到那一米阳光的照耀,而因此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就是那个一米阳光的美丽传说!

传说中到丽江必做的十件事:
1、到万古楼听鸟叫,与丽江老头搭话;
2、吃一碗黄豆面;
3、看四方街的四张脸;
4、发现一条属于自己的小巷;
5、拜访一名隐士或狂人;
6、站在远处观察一位丽江老太太;
7、喝一口丽江的井水;
8、有幸得到一张“丽江名片”;
9、各买一个不同类型的丽江粑粑;
10、进一个院子发呆。

丽江黑龙潭老龙王的传说·

传说居住在老君山龙潭的老龙王,屋里锁着数不清的金银,膝下仅有心头肉般的一个独姑娘。他把女儿宠得生怕捧在手里会融化,抱在怀里怯着飞了。公主到了该配偶的时候,但是老龙王怎么也舍不得把女儿嫁出去,思想着招个能干的姑爷入赘,全家围着一座火塘火过日子,省得日后没日没夜地抹思念女儿的冷泪。
   山里的大小龙王们,像出窝采花的蜜蜂,一个个心怀甜蜜的希望,争先恐后的登门求婚。不知道是他们的情歌唱不甜蜜,还是聘礼动不了她的心。公主一个也看不上眼,公主用冰山似的脊背令人怵骨的嗤鼻声把一个个打发走了。
   老龙王看着女儿的行动,他以为是女儿舍不得离开阿爸才拒婚,使得做阿爸越发感动了,越发疼爱女儿。但是眼看女儿越来越岁数大了,生怕老姑娘会招来人们的流言蜚语,思谋着女儿结了婚,也就有个依靠,他想到这里,对姑娘说:“囡呀,花开有她的季节,结果也有她的节令,过了时令,花树也会枯萎,我想阿 爸膝下只有你这块心头肉,还是招个上门郎了却终身大事吧。”
   姑娘红着脸,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垂着水灵灵的眼睛,撅着小嘴巴露了一下洁白的牙齿。阿爸从女儿羞答的媚态里,知道了女儿答应了阿爸的要求。老龙王乐滋滋地站起来走进屋里,又被女儿的话收住了脚步:“阿爸呀,慢着,女儿可以听阿爸的话,可是阿爸也得依女儿的一件心事。”
   老龙王哈哈地笑着说:“囡,莫说一件心事,就是九十九宗事情,阿爸也不会摇头,说吧,什么样的心事?”
   女儿的脸盘红得像一朵鸡冠,止不住用小嘴咬起了衣襟,垂下眼睛,低下了头颇。老龙王看着女儿吞吞吐吐的窘态,心生怀疑:莫非女儿有什么难于启齿的话,莫非有什么隐秘事?忙催促着说:“囡呀,阿爸和女儿是火塘火里的火功和柴火,有什么心事堵塞了你的嘴巴,快说吧。”
   女儿的头颇从胸襟上抬了起来,羞答答地说:“阿爸,你给女儿招上门郎,相郎的事情得由女儿做主,你能依我吗?”
   老龙王倏的皱了一下眉头,旋即又舒开,打着哈哈把自己慌乱的情绪遮掩过去了,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天大的大事情,原来是这般轻如云雾的一件小事,行,阿爸答应你的要求。”
   丽江黑龙潭的龙王,是一个野性放荡的花花公子,他经常丢下家里的治水事情,走村串寨去串姑娘。这一天,他又悄悄地出了门,不知道是风儿给他传信,还是树叶给他嚼了舌头,他听到老君山的老龙王,屋里有一个待嫁的美貌得使彩霞变脸色,花朵看见会失色的女儿,这个花花公子暗里可动了心,想着去求婚。
   他便准备了盘缠,离开了家,来到了老君山龙潭的老龙王的家。姑娘看见登门求婚的小伙子,他像太阳一样闪着威武的英气,弄得姑娘眼睛眩迷住了。但她看出求婚的小伙子好似失魂落魄的迷痴神态,他不会有蜜蜂飞花的智慧,一定是个不务正业的游闲赖荡的公子,也许是个看见鲜花就迷神的轻浮人,恐怕日后会闹出见异思迁的不忠于爱情的事来。我得试试他的智慧海有多深,探访他心上有没有阴暗角落,不能误吃了爱情的苦果,后悔来不及。不能一时的粗心大意,给自己挖下葬身的陷阱。他到底是一砣金子呢?还是一砣锈铜?姑娘放着胆子清了清嗓子,对着小伙子唱起了考情歌:
   女:远方飞来的小蜜蜂喂,忙着来到花山采鲜花,莫是梳妆打扮时忘记照镜子,
   老君山龙潭的镜子使你神魂颠倒?阿哥喂,莫是你的心上呼风唤雨,
   搅得满天乌云聚合落大雨,洪水搅得龙潭水变混浊,想在龙潭照镜的阿哥怎么办喂?
   男:老君山的雪莲花喂,蜜蜂过海过山来采花,真想照个镜子来洗尘,
   忽见妹家的龙潭水混浊,阿妹呵,请你心里莫惊慌,看见妹的眼珠活像黑宝石,
   哥的身影落映妹的眼珠里,阿妹呵,它是一面永不混浊的镜子。
   公主听了对歌,禁不住激动,忘记了姑娘家的羞涩,边笑边拍着手说:“好歌,是个估摸不到的智慧人。”
   小伙子看见姑娘满意的欢笑,便悄悄地挨拢过去,轻轻地捧住她的手。小伙子和姑娘就像藤和树,两个相依着,窃窃的知心话,说得屋后的鲜花瞪大了惊奇的眼睛,知心的话儿捉弄得百鸟也哑了歌喉,天上的彩霞,也痴痴地在他们的头上徜徉。老君山的龙潭水,扬起金鳞似的浪花,他们手牵手来到了老龙王的家里。
   姑娘和小伙子在老龙王的火塘边,亲如鸽子,恋似鱼水。甜蜜的热恋,使他们忘记了太阳何时出山,也弄不清楚月亮何时落山,不知不觉冬天过去了,春天笑着来到了人间。这一天,姑娘和小伙子偎依在火塘边的时候,突然一个奴仆,气喘吁吁慌慌张张跑进来,结结巴巴地冲着小伙子说:“年轻的主呀,美利东阿普到我们家里来了,他发现你离开了家,鼻息也卷扬出漩涡风,催你赶快回家。”
   小伙子骇白了脸盘,一把推开姑娘,慌慌张张回到了家里。美利东阿普看见了年轻小伙子。横眉瞪眼地叱责他寻花问柳,懈怠治水的事情,黑龙潭的水时涨时落,时干涸,划得人间怨声载道。美利东阿普气咻咻地收回封赐的神旨,叫他改邪归正,戴罪立功。但是黑龙潭小伙子仍不悔改,他念念不忘老君山美貌的龙女,每年一到春神踏破冰雪窝的时候,黑龙潭龙王便丢下治水的事情,悄悄地离开家,偷偷来到老君山与情人幽会,所以每逢到了这个时候,丽江黑龙潭的水,慢慢下落了,有时干涸了。
   丽江坝子的人民,逢到丽江黑龙潭的水源干涸时候,四乡的村民,举行祭龙王祈雨水,他们不是向丽江黑龙潭祭祀求雨,而是要向老君山的老龙王祭祀祈雨,因为黑龙潭的小伙子是老君山龙潭老龙王的女婿,所以向老君山的老龙王祭祀求雨才灵验。
   黑龙潭的龙王,幽会情人,贻误治水,受到美利东阿普的问罪惩罚,收回天神的封赐。所以东巴“祈祷术神”的经卷里,没有提到黑龙潭龙王,反而提到老君山老龙王,原因就在这里了。

木府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跨过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桥,突见一座木牌坊赫然立于土木瓦顶居民之间。跨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地面上巍然耸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宏的气势,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宫之内。如果说在丽江古城我们看到的是丽江世俗生活的一面的话,那么在木府,我们将翻阅到一个在西南地区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
纳西人说起“木老爷”来,就跟我们提到自己的老祖宗一样亲切。木老爷,从前就是这座浩大宅第的主人。简单一点说,五六百年前的木府,就是丽江古城中的“紫禁城”。   
它是纳西民族发展史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有学者指出,“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留于世的明、清木府古建筑,建筑之宏伟、宫殿之辉煌、雕刻之精致、构件之玲珑、绘画之璀璨,真可谓美轮美奂,无与伦比。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鼎盛时期木府占地一百多   木府亩,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尽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华与恢宏,并不亚于任何一座王公贵胄的官邸。据《丽江府志》记载,从前的木府殿堂巍峨、布局严谨,仅中轴线就有369米长,中轴线上分别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大殿,两侧房屋罗列,楼台亭阁,数不胜数;花园回廊,风格别致。其总体建筑风格为“仿紫禁城而建”。   
丽江木府位于丽江古城,是丽江木氏土司当年在丽江的宫殿,纳西民族首领木氏自元(1253) 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所以木府是丽江地区政治、文化中心,现在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讲述丽江木氏土司风云故事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所谓“北有故宫,南有木府”丽江木府是丽江文化的"大观园"。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慧眼识宝,贷巨款相助重建木府, 丽江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施工,经三年时间,使木府如凤凰涅磐般再现于世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明末时达到鼎盛,其府建筑气象万千,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室"。 整个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大气"。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 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吧"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 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而狮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祀天祖,,"迎旭日而得木气",左有青龙(玉龙雪山),右有白虎(虎山),背靠玄武(狮子山),东南方向有龟山,蛇山对峙而把守关隘,木府怀抱于古城,既有枕狮山而升阳刚之气,又有环玉水而具太极之脉。 大自然的场所,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民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木氏土司家族
  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一共因袭相传二十二代。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于公元1381年派出30万大军征讨云南,滇西大理段氏地方政权被明军一举击破,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  木府,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从汉姓名字。木氏土司为了保持其统治集团姓氏高贵,在社会各阶层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而木氏土司则代代世袭,父子相传,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有的甚至延续到解放以后。一百多年的时光教化一个民族,历代土司对儒家文化的崇敬使他们在文化上同中原文化保持着难能可贵的一致——这种一致性使其在经济、政治、军事上都获益匪浅,更造就了木氏家族的土司作家群,这在中华各少数民族之林中是非常奇特的
木府的地位
  今天的木府既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招揽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让他们在游览古  木府
城风貌时,信步跨入一个民族曾经辉煌的历史;又是纳西人为自己的祖先自豪骄傲的象征。这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充分体现了明代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在明代中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纳西、白族各地方工艺风格,同时又是纳西古王国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聚一所的园林,它介于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之间,将天地山川清雅之气与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纳西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一座木府,凝聚了丽江这座世界名城的千年文明精魂和各族人民的博大智慧;这火中再生的凤凰,在古城向天长舞,舞出了盛世的辉煌,呼唤着新世纪。   
明代是纳西族历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倚重的木氏土司比较开明,不闭关自守,积极引进中原汉族地区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教育,广交中原名士,从内地引进文化、医药、教育、建筑、开矿、工艺制作等各方面的人才俊杰到丽江。木氏土司与丽江的联系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古城设“丽江军民府衙署”,丽江古城很快就成为了丽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木氏土司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如以石和木做的三座大型牌  木府坊、木家院、皈依堂、玉皇阁、三清殿、光碧楼、经堂、家庙、万卷书楼、玉音楼等。   
木府门前的石牌坊,用采自下虎跳金沙江边的汉白玉建成,宽9米,高约18米,4根石柱撑着牌坊上的碑、椽、檐和坊盖,匾额上镌刻着明神宗钦赐的“忠义”二字。   
这座结构宏伟、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远近闻名,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可惜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被拆除。   
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宫殿式木府时,座向未按“坐北朝南”为佳的中原风水理论,而是朝向太阳和东方。东方属木,太阳和木为纳西东巴教中的崇拜物,亦为皇帝所赐纳西族之姓。因此,欲得“木”之气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东的方向。   
古城周围不筑城墙,据说是因为木土司居于城中,一筑城就等于“木”字加个框成了一个“困”字,无异于把“木”困住。 木氏土司背枕狮子山,山上遍植柏树,如今狮子山上还保存有一大片古老的柏树林,它就是“丽江十二景”之一的“黄山古柏”。除了这一片古柏林,当地民众在20世纪50-60年代义务  木府栽种的大批柏树也日益茂盛,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树林。   
在狮子山极目下望,古城栉次鳞比的民居瓦房呈现出一片与天地混融的黛青色,苍苍茫茫宛若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木府的特色
  木土司的府第虽有王者气度,却一反中原王城“居中为尊”的传统,将府第建于城南一隅。而作为全城中心的则是商贾云集的四方街,纵横交错的街道从四方街这一商贸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   
从中可看出古城最初形成于乡村集市,最终也因商业贸易而繁荣。这与古城千百年来作为“茶马古道”重镇的历史密切相关。   
木土司的宫廷式建筑在明代已蔚为壮观,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就曾惊叹“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明代古城居民已达千余户,民居建筑颇具规模,徐霞客曾描述当时丽江古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民居繁盛之景象。
  木府酒坊   
木老爷酒是记载和传承从宋代末年到清初雍正年间丽江500多年历史和文化的丽江特色酒。此酒为清雍正皇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前,从宋朝至雍正年间世袭22世,统治丽江近500年的木氏土司家族的宫廷御用酒。采用地方特产荞麦和玉龙雪山流出的泉水经过多道工序秘制而成,仅在木氏土司府衙木王府之内流通,即便是其间各朝各代的帝王都不曾听闻更不曾品评。故称其为:“玉酒只应丽水有,他处难得几回闻。”木氏衰败后此酒曾在一段时间内消失在人们视线。随着丽江的发展壮大,尤其旅游业的兴旺发达,纳西后裔便以此为契机想向更  木府
多的人展示纳西人的聪明智慧,重新建立生产线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历时7年成功酿制出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宫廷玉液”---木老爷酒。把当年的“宫廷玉液”木老爷酒推向市场,把这一纳西即将绝版的特色奉献给世人。   
木老爷酒色泽黄润,口感清醇,工艺独特,包装精美。原盒采用纯进口木材,有纳西专业雕刻师傅纯手工雕刻而成,做工精细。古朴而又高雅木质酒盒散发股股高贵之气,做工精细而别致的图腾引人进入纳西圣地。原盒主要logo根据纳西少数民族的生殖崇拜风俗---繁衍子孙,延续种族的美好寓意。木盒上方的女性生殖器图腾搭配纳西图腾和东巴文字精雕细琢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好寓意,极具收藏价值。   
盒内以当地特产荞麦秸秆作为隔离层,以防瓶身与木盒碰撞。这一设计凸显了纯天然纯手工这一主题。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瓶身图腾为木氏土司宫殿木府,朵朵白云漂浮期间犹如人间仙境一般,彰显其崇高地位。突出其当年在宫廷内专用地位。   
木老爷酒做工秘制而独特,包装古朴而精美,寓意吉祥而深刻,历史悠久而地位崇高。畅饮木老爷酒定会带给您“飞”一般的享受,收藏木老爷酒定会带给您意想不到的价值。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木老爷酒绝对是提高您的品味的上佳首选。

木府重建
  要恢复木府,首先要把石牌坊原模原样地重新展现在父老乡亲面前。纳西民间流传着建造石牌坊的石头采自距古城近百里之遥的丽江大具乡境内的传说。在大具至古城的山间古道上遗留着许多破碎的汉白玉石,相传为当时木府运石所遗。为尊重历史,黄乃镇组织人到大具勘察古代的几个采石场,找到了比较理想的汉白玉和大理石。石牌坊根据原型的照片精确地计算出各种数据后,石匠们开始切割加工石料。黄乃镇多次带领指挥部的同事到现场办公,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一次他发现,已加工好的一批石料用来铺地面或横置石很好,可是如果做成立状石,可能承受不了石梁石檐的巨大压力,于是断然决定更换石柱。各个施工队知道黄总指挥的厉害,都精心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木府恢复重建方案确定后,为使这个民族文化工程尽快开工,县长杨廷仁想方设法,从县财政先挤出300万元给了木府工程指挥部。资金解决了,但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在设计施工图纸时却碰到了难题。搞古建筑恢复重建工程,一般是将现代的一些创作思路与过去的传统工艺相结合。设计院不仅要把握建筑布局、尺度感、房屋开关、纵深、屋面等大的形态,还要搞出包括大小木作在内的整体性设计方案。而大小木作的设计资料,通过电脑等现代化手段根本查不到。没有具体  木府的施工图,工程就一筹莫展。黄乃镇整日苦苦思索,他想,家里盖房子,不就是打基础、竖屋架、隔间、砌墙、盖瓦、上漆几道工序吗?如果把木府整体建筑加以分解,每幢房子无非也是基础、屋架、瓦屋面、墙体、雕刻、彩绘六大部分;而六部分中,难住设计院的是第五部分,即“小木作”中的雕刻部分。为什么不把这二部分丢到一边,先设计其他部分呢?想到这里,黄乃镇顿时豁然开朗,马上通知设计师们暂不考虑“小木作”部分。这样一来,设计师们如释重负,很快拿出了施工图,木府工程进入施工投标阶段。经过分段投标,木府工程动工了,并引来上千名纳西、汉族、白族的工匠。   
木府恢复重建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黄乃镇想,丽江古城已申批为世界文化遗产,而木府又处在古城的中心位置,被称为古城的王冠,如果将木府定位为丽江古城博物院,岂不是既可以充分展示古城悠久的文化历史,又可以加强丽江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吗!这一想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支持,给古城博物院正式编制,定为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木府则作为其下属的自收自支的企业,工作人员全部招聘,并培训了一批熟悉木府历史、热爱文化工作的讲解员。   
1999年2月2日,新修复的木府举行竣工典礼。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木府,占地46亩,在369米长的主轴线上依次建有:忠义石牌坊、仪门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两边各有配殿、阁楼、过街楼、家院、官驿、长廊等,共计162间屋宇。坐西朝东,依山而布,高低错落,起伏有致,成功地再现了这座昔日丽江“紫禁城”的气势,自有一种山城古殿的独特风采。木府在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的同时,又贯穿了丽江古建筑古朴简洁、厚重敦实的风格,融汇了纳西族、白族各个民族的精湛工艺,成为了个性与共性共存的“大观园”。府内“玉沟”纵横,活水环绕,体现出丽江特有的风水和建筑文化特色。   
丽江县撤县改市后,黄乃镇任古城博物院院长。为了把木府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给这个恢宏的建筑注入活力,黄乃镇在学习历史、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木府理论”:一是木氏土  木府当年极为尊崇“开门为诸侯,关门是天子”的思想;二是纳西族因在“夹缝中求生存”,非常推崇汉文化教育;三是木府内“木”的内涵很丰富:“见木低头”、“丽江和‘木’相处”、“以水养水”、“喜木朝阳”等等;四是木氏土司与中央王朝关系密切,许多匾额、门联等都反映了这一点。“木府理论”寻回了被人们久已遗忘的王国文化。   
1999年5月1日,木府正式对外开放。游客们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参观完木府后,感叹地说:“没想到丽江还有这样一个地方。今后到了丽江不到木府,就等于到了北京没看故宫。”
初见成效
  社会效益:第一,木府重现的事实证明:城市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与精神的传承。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不能忽略文化内涵,应重视文化工作者的参与。第二,木府提升完整了丽江古城,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内涵,弘扬了民族文化。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及数十万丽江人参观了木府,进一步了解了历史,激发了爱国激情。第三,木府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方式,解决了90多人的就业问题。第四,木府成立以来,大力开展了抢救、收集、整理民族民俗文化工作,完成了丽江壁画的整体临摹和古城百米长卷绘画项目。第五,木府给丽江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乐”的空间,已成为丽江老年人所喜爱的场所。木府恢复重建已4年多了。4年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了双丰收。   
经济效益:木府的12名专职人员从事纳西族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其成果不断  木府充实木府的文化内涵。30名免费讲解员成为了木府的“活广告”。近3年来,木府的总收入达2300万元,年均收入约 800万元。随着木府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和文化内涵的日益丰富,收入趋于逐年提高的态势。预计在以后的两三年内,丽江旅游市场如无大的变化,木府年收入将突破1500万元。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去年游览木府后表示,木府项目的成功,增强了世界银行投资中国文化项目的信心。   
木府的管理和运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由于是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单一、固定,缺少竞争激励机制,职工中还存在竞争意识不强、干好干坏一个样、论资排辈等问题。二是政企不分,权责不清,木府这样一个完全靠贷款恢复发展起来的单位,若不进行公司化的改造,加强企业化管理,不可能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三是木府不属于文物,要保护维修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现行体制下很难做到,有碍于木府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木府是一个新的文化产业单位,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决策者投入更多的精力,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五是木府以旅游市场为基础,而旅游市场有很大的风险,需要“未雨绸缪”,积极开发其他相关产业,以整合资源、积累资金、做大做强。
节庆活动
  纳西王国的心脏,东巴文化指的便是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东巴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纳西古乐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纳西族人民不仅珍存了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还保存了来自波斯的四弦弹披琴“苏古笃”,以及被称为“元人遗音”的纳西古乐。 木府东巴文字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至今还有保留在白沙的明代壁画以及堆满玉龙十三峰的民间传说…… 民族节日有: 三朵节:二月初八   三朵节是纳西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还会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以此来欢庆节日。 有关"三朵"的来源,说法很多,相传三朵为纳西族先民南迁时信奉的神灵,古时有一猎人在玉龙雪山上发现一块奇异的雪石,准备背回家中,刚开始背时觉得很轻,经过北岳庙时,觉得石头非常的沉重,稍微歇息后,再想背时已经重不动了,大家都认为这是块神石,是神的化身,于是就地建祠供奉。 转山节: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   转山节是泸沽湖摩梭人最重大的节日,又称转山会,摩梭人称转山节为"朝山节"。相传摩梭人的祖先便是在这天诞生的。节日期间,摩梭人都穿上最华丽的民族服装,进行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等各种活动。 有关转山节,还有个民间传说,相传,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住在格姆山下,她一天能织出几十丈麻布,把彩虹、大雁、鲜花等织进麻片,深受人们的喜爱。天上有一位神仙看上了美丽的姑娘,在七月二十五这一天,要娶她为妻,当日,神仙吹起了一阵大风,把她卷上天,整个永宁坝子的人  木府惊叫起来,神仙慌忙放了姑娘,但她却再也无法回到人间,她的身体附化在格姆山上的石岩上,灵魂则变成一位女神,飘巡在格姆山上。当大难要降临或猛兽要来叼牲畜的时候,她会及时向人们发出警报。人们为感谢她,便于每年七月二十五集会纪念她。   
米拉会:五月十五 米拉会又称"棒棒会",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传统节日,节日这天,人们扛着马笼头、鸡笼、犁、耙、桶、锄等各种木制农具涌向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进行交易。

丽江木氏土司
简介   丽江木氏土司是指木氏封建领主(纳西族),他们是丽江土地森林河泽的所有者,也是政治上的统治者。木氏领主基本上通过徭役制和实物代役租的形式维系着自己的利益。在云南土司的历史上,木氏土司接受汉文化最早。史称:“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丽江纳西族首领木氏自元代世袭丽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而作为王权象征的木府位于古城西南隅。
  木氏起源   木氏一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唐朝,按照传说,木氏的先祖是个能耐极大和聪慧的人。木氏先祖本不姓木,木姓实乃官府所赐。有史为据,《木氏宦谱》记载:“宋理宗宝右元年,蒙古宪宗命御弟元世祖忽必烈亲征大理,良迎兵于剌巴江口,锡赍甚厚,宠渥优礼,将授职茶罕章管民官······遂破巨津半空和砦,生擒叛贼阿塔剌,功升茶罕章宣慰司。”当时呈现了两种局面,一边是巨津州阿塔剌等在石鼓顽强抵抗元军,一边是通安州的麦良在等候迎降于石鼓江口,而且主动配合元军,攻下石鼓镇。公元1260年,麦良迎降的忽必烈当了皇帝,在其执掌皇权的第四年封麦良为“茶罕章宣慰司(从二品)”。又因协助平定大理等功,授“副元帅”、“还镇摩娑诏”、“提调诸路统军司”。一个边疆少数民族酋长,获得如此高的官衔,实属少见。其子孙任宣抚司,也屡次受到朝廷的封赏。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麦良的生存智慧给其后代以思想上的启迪,到了明朝,云南丽江的木氏先祖如法炮制,更加主动地向中央王室靠近。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远征云南。明军攻克大理之后,当时丽江的纳西族首领阿德率众首先归附明军,“钦赐木姓”。木氏辑刻的《皇明恩纶录》载明洪武十五年朝廷颁的“圣旨”云:“大军既临,渠魁以获。尔丽江土官阿德率众先归,为夷智识,足见摅诚,今命尔木姓,从听总兵官傅,拟授职建功。”明洪武十六年又颁旨“授尔子孙世袭土官知府,永令防固石门、镇御蕃鞑”、“封中顺大夫”。从此,这个家族在延续父子联名制的同时,拥有了汉族的姓氏“木”姓,并以“世袭土官知府”的身份统治丽江。而木氏土司为了保持统治集团姓氏的高贵,推行“官姓木,民姓禾”的制度。木氏土司代代承袭,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甚至是解放以后。
丽江土司
  木氏世袭土官知府的统治势力一直伴随着明王朝,直到清王朝雍正元年改土归流为止,共传了18代。如果加上元朝四代,共22代。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至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木氏担任丽江知府341年,若从公元1253年木氏先祖麦良降元时算起,至改土归流,其家族统治丽江地区共  丽江土司衙门
470年。    “传世最远”,木氏土司实行长子继承制,中间虽有波折,如木泰七弟木吉“以庶谋嫡,问以极刑”(《木氏世系表》),仍按秩序承袭。木氏谨慎为官,虽有越郡买地等小疵被人参奏,中央王朝有关部门仍予保护。   明代丽江木氏土司中,任职最长的是木嵚(43年)、任职较长的是木初(28年)、木公(28年)、木增(26年)、木懿(25年),任职最短的是木青(2年)。受封荣衔最高的是木增(左、右布政使司布政使,从二品)。其次是木嵚(太中大夫、资源治少尹,三品)。其余木公等(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云南大学教授木霁弘认为,木氏土司“以夷制夷”的管理方式成效十分显著。实际证明,此项政策的实施对顺应历史发展,兼顾少数民族的实际利益,巩固中央王朝在边疆的统治地位,对当地各方面发展和保持该地区的稳定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历任木氏土司
  木得(1304~1389)【阿甲阿得】洪武十五年~二十三年任丽江土知府(1382~1390)1382年朱元璋赐木姓,   1383年任丽江土知府。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8年   
木初(1345~1425)【阿得阿初】洪武二十四年~永乐十七年任丽江土知府(1391~1419)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28年   
木土(1364~1433)【阿初阿土】永乐十八年~宣德八年任丽江土知府(1420~1433)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7年   
木森(1401~1442)【阿土阿地】宣德九年~正统六年任丽江土知府(1433~1441)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9年   
木嵚(1429~1485)【阿地阿习】正统七年~成华二十一年任丽江土知府(1442~1485)   太中大夫、资源治少尹,正三品,在任43年 【在任最长】   
木泰(1455~1502)【阿习阿牙】成华二十二年~弘治十五年任丽江土知府(1486~1502)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17年   
木定(1476~1526)【阿牙阿秋】弘治十六年~嘉靖五年任丽江土知府(1503~1526)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24年   
木公(1494~1553)【阿秋阿公】嘉靖六年~嘉靖三十三年任丽江土知府(1527~1553)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28年   
木高(1515~1568)【阿公阿目】嘉靖三十三年~隆庆二年任丽江土知府(1554~1568)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15年   
木东(1534~1579)【阿目阿都】隆庆三年~万历七年任丽江土知府(1569~1579)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11年   
木旺(1551~1596)【阿都阿胜】万历八年~万历二十四年任丽江土知府(1580~1596)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17年   
木青(1596~1597)【阿胜阿宅】万历二十四年~万历二十五年任丽江土知府(1596~1597)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2年 【在任最短】   
木增(1587~1646)【阿宅阿寺】万历二十六~天启三年任丽江土知府(1598~1624)(让位给子木懿,隐居   芝山)。 左、右布政使司布政使,从二品,在任26年 【官职最高】   
木懿(1608~1692)【阿寺阿春】天启四年~康熙七年任丽江土知府(1625~1668年)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25年   
木靖(1627~1671)【阿俗阿胃】康熙十一年(木靖无子传侄木尧,木尧又让位给子木柚)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16年   
木尧(1647~1708)【阿胃阿挥】康熙十七年~康熙三十年任丽江土知府(1678~1691)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12年   
木兴(1667~1720)【阿挥阿住】康熙三十一年~康熙五十五年(1692~1721)子木崇世袭,1722年病死传给   四弟木钟。 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5年
木钟(1723年)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从此木府结束在丽江统治
木氏六公
  在云南土司的历史上,木氏首领接受汉文化最早。史称:“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木氏家族的文化素养由此可见一斑,“以文藻自振,声驰士林”这是历史学家的评价,在历史上出现过几代作家群,其中尤以木泰、木公、木高、木青、木增、木靖6人成就最为卓著,被后人尊称为木氏六公。对木氏作家群的诗文造诣,文人骚客的评价甚高,称其“文墨比中州”、“共中原之旗鼓”,认为他们的诗文为丰富和发展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制度发展
  领主庄园与行政单位的村寨是不分的,故木氏对庄园的管理以及对村寨的统治也是合一的。徐霞客是这样描  土司衙门正堂写的,七河“有大宅新构者乃木公次子所居”,“岩脚院......屋角俱插小双旗乃把事之家”,大凡“有瓦房者,皆头目之居。”木氏把子女分派到各个庄园,他们既是庄园的主人,也是行政村寨的统治者,而所谓把事和头目一是庄园的监工之类,二是村寨的大小统治者。   农奴替领主耕地、收获、牲畜以至于家务杂事,担负着一切繁重的劳动。余庆远《维西见闻纪》说:“所属麽些见皆跪拜,奉物及对则屈一膝,讼亦赴 有不率头目鞭笞之。农时助头目二三日,谷将熟,取其青者蒸而舂脱粟,曰扁米,家献二三升。腊奉鸡米,元日,头目以酒饭劳之。”余庆远的见闻已是改土归流、领主倒台以后的徭役制的残余情况,但是,残余尚且如此,明代中叶以前的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木氏领主对个体农牧民实行的是征收实物地租。对牧区收畜牧税的情况,徐霞客《滇游日记》说:“北地山中人,无田可耕,惟纳毛牛银为税。”对个体农民收田赋税课,余庆远《维西见闻纪》讲道:“自奔子栏以北皆降,于维西及中甸并现隶四川之巴塘里塘,木氏皆有之,收其赋税。”雍正元年(公元一七二三年)改土归流时,《丽江府志略》写有“查出山外夷民年纳土官牛羊籽粒,共折银二千二百一十九两七钱四分八厘。”可见,个体农牧民向领主贡纳的实物地租的数量是相当大的。当时丽江所有主要矿场和盐井全为木氏领主独占专营。例如金沙江产沙金,当地的纳西族用原始的方法淘沙取金,有时几天甚至几十天也淘不到一点,生活甚为悲惨,但若有些收获,也还要全部缴给领主,否则就有被杀头的危险,因为木氏领主规定有“民间匿铢两皆死”。那时每到领主家婚丧嫁娶,起房盖屋和逢年过节的时候,老百姓都要献礼服役。以祭天为例,自元旦至元宵后二十日,数举方止。每一处祭后,大把事设燕燕木公。每轮一番,其家好事者费千余金,以有金壶八宝之献也。”“这显然已经不是什么“好事者”的消遣了。 木氏领主控制下的丽江,关卡林立。难怪徐霞客记载“出入者非奉木公命不得擅行......即诏令至,亦......无得竟达。”毛奇龄在《云南蛮司志》也说:“州界有关,人皆不得入,惟府吏得入,故人尝愿为府吏。”不过木氏领主也征收货物过境税,当时七和就设有查税所。木氏领主是丽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政治上的主宰。难怪徐霞客说他“贮金数十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明代丽江富甲迤西诸郡,政治上号令一方,自雄于滇西北隅,故藏族贵族亦称它为“萨当汗”。   
明代中期以后,丽江纳西族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它急速向封建地主经济过渡,可永宁摩梭人的社会却依然故我。
明末清初,纳西族社会生产有比较显著的发展。在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中,农业是最基本的和主要的。那个时代农业生产的水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利灌溉的状况。丽江的耕地面积,在明朝正德以前没有明白记载,但估计不会太少。《元一统志·通安州》说:“山半(玉龙山)数泉涌出,下注成溪,灌溉民田万顷。”万顷当然夸大其词,但是,当时纳西族人民开垦了相当数量的耕地,并以农业为主。直到正德《云南志》中才有了官民田地区三百一十八顷一十六亩的数字。这一数字显然少于耕地的实有面积,因为当时土地全为领主所有,无法得其实数。明代末期有了一些发展,据徐霞客《滇游日记》说,在鹤庆丽江交界的三岔黄泥冈东北,“坞盘水曲,田畴环焉”;“东圆里......陇北平畴大开,夹坞纵横”;在三生桥“西北行平畴间矣”;“川甸桃柳缤纷,为之引满”;七和“漾共江出峡而下,盘其麓,峡中始环垒为田”,“水田夹江”;冯密“务陇成畦,辟田甚广。”   
到了清朝初年,尤其是改土归流以后,耕地面积大大增加。据《乾隆丽江府志略》所载,改土归流后的第三年,即雍正三年,有了七百九十顷八十九亩田地,雍正五年,又新增四百七十一顷九十九亩,七年新垦五十五顷六十九亩,于是达到了一千三百一十八顷五十七亩之多,比之明代万历间约增加三倍。其中,当有改流时清查田亩中清理出来的,但新垦的应为多数。以水利方面说,早在元代丽江纳西族已利用霓溪、些苏溪、姑霓溪、个霓溪和块麦溪等自流溪灌溉农田。   
明末清初有发展,徐霞客《滇游日记》载:东圆里:冈下即有一水,西自文笔峰环坞南而至。从南面坡巅俯视,下辟平坞,直北接郡治,其坡与东山夹溪南流,坡间每有屯卢,就洼傍坎,桃花柳色,置映高下。府治:“象鼻水至是乃东南行田间......折而南去二里,析为二道,一沿象眠而南,一由坞中倒峡,过小石桥又析为二,夹路东西行。五里黄峤山北,所引之水,一道分流山后而去,一道东随黄峰而南。象鼻水从桥南下,合中海之水而东泄于东桥......其后辟为北坞,小山当坞,若中门之标,前临横壑,象鼻水夹其东,中海之水经其西。十河:雪山东南之溪南注中海者,会引其水东行。坞脊无涓滴下流涧中,仅石梁垮其山,度梁之东即南随引水行,四里,望十河屯落在西,甚盛。白沙坞:有溪(三思渠)自东山出,灌溉田畴更广。   
清初,据《乾隆丽江府志略》载:有玉河、中海、清溪、玉溪、龙潭(三处)、清源渠、五村渠和三思渠等水利,这些溪渠中似乎有新开或重修的。如《新纂云南通志》说:“五村渠在城南三十里七河界,原有古沟久废,乾隆四年,知府管学宣督村民赵神保、和溥利等修理,灌溉邱塘关脚至南村各村田亩,村民称便。”   
在农田水利有所发展的前提下,农副产品增多,品名亦众多了。据正德《云南志》所载,有无芒麦,圆根(蔓箐)、松子、麝香、毡、盐、金、铁、琥珀和滑石。万历间更多了,万历《云南通志》说:“稻之属四,麻线、鼠牙、光头、香谷;来麦之属三,无芒麦、红麦、大麦;养稗之属三,甜荞、苦荞、饭稗;菜之属四,蔓箐、芦菔、青菜、白菜;果之属五,林擒、松子、榧子、多 、山楂子;禽之属五,鹤、鹰、雉、雁、鹗;兽之属十三,虎、豹、豺狼、熊、獐麂、兔、猿猴、狐狸、 牛、毫猪、竹鼠、山驴;药之属六,茯苓、荆芥、紫苏、半夏、茴香、滑石;货之属三,盐、土细羊、毛 。《天启滇志》概括为“总计谷属而下,其类凡九,其名三十有七。”并录有前志所无的猎犬、黄牛、紫金、绒 、摩 盔刀、古宗白金、花马石、青石、耗牛尾等名类。到了清初有了很多的品种。除上述各类之外,还有糯谷、燕麦、麻布、布、绵细纸、马、牛、羊、犏牛、赤山白鸡、飞鼠、鱼、雪茶、石达茨子、雪蛆、佛手参和鹿茸等,这可算是“琳琅满目”。   
从利用土地的情况看,丽江是有相当水准的。徐霞客《滇游日记》说:“其地田亩,三年种禾一番,本年种禾,次年即种豆菜之类,第三年即停而不种,又次乃复种禾。”纳西族人民实行间耕和休耕制,使土地得到休息,轮种适宜的农作物,既保护和利用了地力,以及掌握了作物的特性,亦保证了一定的产量。在雍正年间,还有品种的改良,如改土归流时“于北方选汉麦种到丽江,令民播种。颗肥而白,穗长粒多。”总之,由于农田扩大,水利加修,耕作技术提高,因而整个生产水平随之提高。《乾隆丽江府志略》说:“雍正八年(公元一七三0年),籍田产嘉禾,一茎四穗。”又“乾隆四年(公元一七三九年),岁大熟,大研白马二里麦两岐。”嘉禾一茎四穗以及麦两歧,当有夸大或者只是极个别罕见的,但收成比以前提高了是可信的。副业生产方面,除采掘药物之外,纳西族人民在农闲时间,用熊夹、猿栅、地弩、药矢、弓箭、刀矛等工具和方法从事狩猎,这些工具和方法应该是不太低了。   
明末清初,纳西族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着,要求有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因为封建领主制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木氏领主行不离骑,侍者前呼后拥,住的是瓦房丽室,吃得是山珍海味,用的是金银珠宝,到处皆有别墅,过着极度奢侈的生活。我们仅仅看一下木氏对徐霞客的招待情况,也就可知一斑,现录徐霞客《滇游日记》的几段如下:二日初一日,木公命大把事以家黑香白镪一两来 。下午设宴解脱林东堂,下藉以松毛,以楚雄诸生许姓者陪宴,仍旧以杯缎(银杯二只,绿绉纱一疋)大肴八十品,罗列甚遥,不能辨其熟为异味也。初二日......所 酒果有白葡萄、龙眼、荔枝诸贵品,酥饼、油线(细若发丝,中缠松子为片,甚松脆)、发糖(白糖为丝,细过于发,千条万缕合揉为一,以细面拌之,合而不腻)诸奇点。初五日......致油酥面饼,甚巨而多,一日不能尽一枚也。初六日......遣人 酒果,有鸡大如鹅,通体皆油,色黄而体圆,盖肥之极也。十日......肴味中有柔猪 牛舌......(柔猪乃五六斤小猪,以米喂成者,其骨俱柔脆,全体 之,乃切片以食。耗牛舌似猪舌而大,其脆有异味。惜余时已醉饱,不能多尝也。 领主们花天酒地,人民贫困交加。当时的文献多有这样的话,老百姓夜间“卧无衾茵”,靠火烘背取暖。他们“衣服止用麻布,饮食味薄,一岁所食圆根半之,圆根即蔓箐也。贫家食盐之外,不知别味。”“麦秋一月而饥,西成三月而饥,蔬食菜羹并日而食,习以为常而莫知改也。”两级分化形成鸿沟。   
明万历年间,有这样一件言之确确的“退地听采”的事件。《明史·土司传》说:“万历三十一年(公元一六0三年),巡按御史宋兴祖奏,税使内监杨荣欲责丽江土官退地听采,窃以丽江自太祖令木氏世官守石门以绝西域,守桥以断吐蕃,滇南藉为屏藩,今失退地听采,必失远蛮之心。”“退地听采”之事反映了领主对土地的控制力的削弱,表明领主大土地所有制的动摇。其后不久,土地买卖开始了。《赐悉檀寺常住碑记》说:“万历四十七年(公元一六一九年)正月三日立绝卖庄田文约,文约书八高世昌系北胜州听袭土舍,同舍目高运汉、高运保等,为因承袭起,急缺费用,别难奏处,愿凭中可全张先胤等为立约,将祖遗自己江外私庄渔棚、小甲长、宜军赛、小沙田、桥头五处庄田......议作实价银壹千两出卖与丽江府木老爷堂下永远为业”。买卖土地也不限于领主之间,同时在民间盛行起来,兼并最凶的还是新兴的地主豪强。萧彦《敷陈末议以备采择疏》说:“丽江......年来倍加厚殖,日市剑川界内之夸田与民田。夷民狃于目前之利而忘其世守之业,于是丽江之辖 出疆界之外,而其他占有者不与焉。”   
日盛一日的土地兼并,剧烈地冲击着领主庄园。就在雍正元年改土归流时,领主庄园彻底瓦解了,土地所有权落入封建朝廷手中,木氏领主从丽江土地的最高所有者降为千百地主中的一个。《木氏宦谱》说:雍正元年,“初任丽江府(杨香必)到丽视事......追比文案,得巴松沉阁公文数束烧毁后,再追祖遗田册凭据及一切卷宗,尽数烧毁......其祖遗兴之庄田,官给凭据,各处加我,未买(疑为卖之误)庄田尽数归官家。”原来在庄园中的农奴被释放了,有的成为佃农,有的成为自耕农或雇农,《乾隆丽江府志略》说:雍正二年,“清查田地户口时,有土官庄奴、院奴等类共二千三百四十四名,伊等并无田粮,皆愿自纳丁银。”   
原先庄园里的租谷、公务、杂派、下程、年例、邦贴等,全部“折算作实物”了,“人尽数入里为民,孳生牛羊乾地折价银两为合府公件”了,也就是说,废除徭役制代之以实物地租,从此,封建朝廷向地主和自耕农民征收赋税,地主向佃农征收实物地租。木氏家族自然也顺应潮流成了地主。   
清初,纳西族社会中的领主庄园瓦解了,徭役制度转化为实物地租了,从而农奴转化为小农,领主转化为地主。不过这一切变化丝毫没有触动整个生产方式的改变,它照旧是封建生产方式,因为土地是掌握在封建国家和地主手里,农民照例要年年缴纳实物地租。从整个社会经济来说,仍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归根到底整个社会的本质没有变动。所不同的是地租形态发生了变化,即从劳役地租转化为实物地租,还有是农奴成为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   
雍正年间,丽江集市增多,并显现出相当的繁盛。《乾隆丽江府志略》载,有府市、束河市和白沙市,以及东山、南山、刺宝、你罗、俸可、大具、香各、阿喜、石鼓、巨甸、鲁甸、通甸、吉尾、浪沧等地共四十八约,即四十八个小市集。其中,以府市和白沙市为突出。府市的情形是:“湫隘嚣尘,环市列肆,日中为市,名曰坐街,午聚酉散,无日不集,四乡男妇偕来。商贾之贩中甸者必止于此,以便雇脚转运。丽妇不习纺织,布帛皆资外境。合市所陈,稻梁布帛居其半,余则食物薪蔬菜。”白沙市:“昔木舍多居此,头目蜂从,人烟凑集。以盐酒蔬米交易相通。每日申酉方集,至晚灯火照耀,市声宣 。”在维西,丽江妇女手持琵琶猪进行交易,“远望若浔阳商妇也。”外来商人,尤其是汉族商人在丽江贸易活动也非常频繁,如冯 《滇考·珍贡》说:“江浒泥沙金 杂之,贫民淘而 焉,日仅分文,售蜀贾转诸四方。”章江贾也带着细布绒线来易黄连。另外,纳西族中也产生了专门以贸易为业的商人,如徐霞客《滇游日记》说:“其家(通事家)姓和,盖丽江土著。官姓木,民姓和,更无别姓者。其子即迎余之人,其父曾奉差入都,今以居积番货为业。”   在内部交换有所发展的基础上,纳西族与周围各族尤其是汉、藏两族之间的来往进一步密切了。丽江西北通查木多,北可达巴塘里塘和打箭炉,南通大理府。在南明时北胜开市,以盐茶等货物与汉、彝、藏等族贸易,康熙二十七年(公元一六八八年),倪蜕《云南事略》说“达赖喇嘛求互市于金沙江,总督范承勋以内地不便,请令在中甸立市,许之。”从此与藏族的交易更进一步。纳西族商贾多有负货至大理与白族贸易的。同怒江各族的经济交往也加强了,如余庆远《维西见闻录》说:怒族“精为竹器织文麻布。麽些不远千里往购之......其人以产黄连入售内地,夷人亦多负盐至其地交易。”    
纳西族内部以及她与周围各族间的经济联系性大大增强,直接冲击了封建领主制下的闭塞状态,加速了庄园制的瓦解,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明代初年,设立卫所,许多穿上军装的汉族农民屯戍丽江。他们同纳西族人民一道生产劳动。开垦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都融合到纳西族之中,成为纳西族的一员。徐霞客《滇游日记》说:“国初汉人之戍此者,今皆从其俗矣。盖国初亦为军民府,而今则不复知有军也。止分二姓,官姓木,民姓和。”汉族屯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传播了汉族的先进文化,给予较落后的纳西族以良好的影响。就是明末清初,纳西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与他们分不开的。看来汉族经济文化对纳西族的影响,是造成领主庄园制瓦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木氏领主庄园逐渐瓦解的过程,也就是领主政治统治垮台的过程,二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而后者以前者为先决条件。   
明初以至明中叶,木氏领主号令一方,夜郎自大。对封建朝廷只承担着差发、纳贡和应征调三项义务,数目不大,孔兴询《创建丽江文庙碑记》说“其分府而来者,无户口刑名钱粮之责,日用且仰给于世府。”   到了明末清初,情况大不同了。一方面封建朝廷的势力步步深入,对丽江的控制越来越加强。首先,封建中央逐步掌握丽江的田地户口数,如正德和万历年间,朝廷根据三百一十八顷的田地数,以及二千三百余户、五万七千余口的户口数,征收夏税麦秋粮米麦共二千四百多石。万历时,还增收差发米一百六十余石,以及花班竹银一百两。到清朝雍正年间,朝廷已掌握全部丽江田地户口数,直接征收田赋税课,原先为木氏领主独占的矿场盐井也全由朝廷专营。其次,从明嘉靖朝开始增加了贡纳白银一项。从嘉靖三十九年到天启五年共六十六年中,贡银达五万五千余两,每年平均八百五十两左右。再次,朝廷任命的流官通判的实权逐渐增大,明初就设有流官通判,但只有虚名,根本不能到任,最多到省而已。至明末清初,流官通判不但已经到丽江任事,而且有了一些活动。如康熙三十九年,流官通判就曾建立学宫,四十五年,建立玉河书院,等等。木氏领主对封建朝廷已经是有求必应了。这和过去大不相同。如木增在万历三十八年,助饷银二万余两,四十八年,“辽阳大惊,饷银一万解京”,又“助银一千二百两”,天启二年,“四川奢酋作叛,解饷”,并“差人赴阙,陈言十事,捐银一千助国,颁赏阵亡忠孝。五年,助银一千解司”,崇祯三年,“助京及黔饷并解部”,十年,“助陵工及捐银五百解京”,可见当时木氏领主对中央王朝是非常“忠心”的。
改土归流
  明初以至明中叶,木氏领主号令一方,夜郎自大。对封建朝廷只承担着差发、纳贡和应征调三项义务,数目  土司墓不大,孔兴询《创建丽江文庙碑记》说“其分府而来者,无户口刑名钱粮之责,日用且仰给于世府。”到了明末清初,情况大不同了。一方面封建朝廷的势力步步深入,对丽江的控制越来越加强。首先,封建中央逐步掌握丽江的田地户口数,如正德和万历年间,朝廷根据三百一十八顷的田地数,以及二千三百余户、五万七千余口的户口数,征收夏税麦秋粮米麦共二千四百多石。万历时,还增收差发米一百六十余石,以及花班竹银一百两。到清朝雍正年间,朝廷已掌握全部丽江田地户口数,直接征收田赋税课,原先为木氏领主独占的矿场盐井也全由朝廷专营。其次,从明嘉靖朝开始增加了贡纳白银一项。从嘉靖三十九年到天启五年共六十六年中,贡银达五万五千余两,每年平均八百五十两左右。再次,朝廷任命的流官通判的实权逐渐增大,明初就设有流官通判,但只有虚名,根本不能到任,最多到省而已。至明末清初,流官通判不但已经到丽江任事,而且有了一些活动。如康熙三十九年,流官通判就曾建立学宫,四十五年,建立玉河书院,等等。木氏领主对封建朝廷已经是有求必应了。这和过去大不相同。如木增在万历三十八年,助饷银二万余两,四十八年,“辽阳大惊,饷银一万解京”,又“助银一千二百两”,天启二年,“四川奢酋作叛,解饷”,并“差人赴阙,陈言十事,捐银一千助国,颁赏阵亡忠孝。五年,助银一千解司”,崇祯三年,“助京及黔饷并解部”,十年,“助陵工及捐银五百解京”,可见当时木氏领主对中央王朝是非常“忠心”的。   
清初,木氏的政治统治名存实亡。清顺治十七年(公元一六六0年),木懿袭土知府职,事实上虚有其名。康熙年间,蒙番占据中甸等处,吴三桂以通番之罪,把木懿押解省城,并令其赔纳中甸等处的米麦征额,旋后吴三桂又以割江内剌普其宗等地求教于蒙番,再逼令土府认纳这些地方的秋粮夏税。木氏领主不但不能保有原属区域加以统治,而且被吴三桂任意宰割和左右了。   
雍正年间,清王朝利用纳西族内部新兴的地主势力,把领主政治统治推开,取而代之。还在雍正元年,纳西族地主阿知立、阿仲苴、和日嘉与阿宝等,赴省申诉,请求改土设流。总督高其倬、巡抚杨名时题请改设流官知府,降土知府为土通判。这时朝廷是求之不得的事,故马上下令改土归流了。这种兵不血刃的改土归流实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改土归流的实现,标志着领主政治统治的垮台,也标明了从领主制到地主制转化过程的最后终结。这是因为改土归流的结果,废除了封建领主大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改组了行政机构,委派流官到地方主政,并设置府、厅、州、县,将原有的“自治”体制,从根本上给以变革,将政权模式与内地划一。木氏土司从此降为通判,权力和影响都被削弱了。把土府旧人员“或围为六房,或用为乡约”,原十二里改为“里社保约”;流官掌印,钱粮税课全归流官控制;流官控制地方武装,解除了土官兵权;剥夺了领主对矿场、盐井和茶叶的独占权,由朝廷专营;创立书院,令学子学习礼乐,开科取士,控制文化。之后儒家汉文化,从木氏家族的专有垄断中解脱了出来,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经历了清朝的改土归流后,木氏政权土崩瓦解,这不仅仅是土司制度的一次革命,对木氏和丽江而言,它对整个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治上废除了古老的土司制度,结束了木氏称雄一方的局面,外界和丽江的沟通开始变得畅通,有利于边疆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外地派来的流官迅速开展兴修水利、办学、组织商会等工作,给丽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而在经济上,政治“高墙”被推翻后,进入丽江的人群增加了,促进了当地耕作技术的提高,还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物资交流,使当地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文化方面,从《丽江府志稿》可见一斑,其曰“各乡村创立义学,广育人才,一时学校如林而家弦户诵”。流官们热衷办学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从乾隆元年到清朝末年间,丽江就产生过60多名举人,其中大部分留下了诗文集,如今已经成为丽江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但改土归流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是民族领袖后继乏人,另一方面是土官成为傀儡后,一味地推行汉文化,使当地一些古老的民俗没能得到很好的传承。
木氏翘楚
  木氏家族中成就最为显赫的土司,首推明朝初期的木公和木增父子。木氏父子热衷学习汉文化。从木府内的  木氏六公之木青 “万卷楼”到楼内珍藏的大量汉文经典书籍便能说明这一点。木氏父子酷爱诗文,据说他们和中原地区的许多著名作家都有唱和之作,而徐霞客、杨升庭、董其昌等名家,都先后成了木氏父子的座上宾,交往甚密。为了使纳西子弟能像汉人一样 “知诗书,守礼义”,木家还竭力宴请内地文人来丽江为其子弟教授汉族文化。因此,徐霞客曾称赞木氏土司“世著风雅,交满天下”,是西南地区颇有卓识和远见的人。但木氏对汉文化的喜爱仅仅局限在家族内部,并未普及民间。这也是儒家学说的影响在当时乃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未在纳西族广大民众中传播开来的原因。在云南土司的历史上,木氏首领接受汉文化最早。史称:“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木氏家族的文化素养由此可见一斑,“以文藻自振,声驰士林”这是历史学家的评价,在历史上出现过几代作家群,其中尤以木泰、木公、木高、木青、木增、木靖6人成就最为卓著,被后人尊称为木氏六公。对木氏作家群的诗文造诣,文人骚客的评价甚高,称其“文墨比中州”、“共中原之旗鼓”,认为他们的诗文为丰富和发展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木氏后裔
  木氏后人有成就者众多,或为官或为商,或为饱学之士专攻学术。而木霁弘属于后者。在昆明北市区一个名叫“茶马古道”的茶楼里,木先生和一大群文化圈的朋友在谈笑风生,他开的这个茶楼几乎成了文化圈名人特别是好茶之士必到之地。一间大会客厅内摆着名家的字画,宣纸和磨好墨的砚台随意摆放着,到这里的文人雅士都可以提笔挥洒展示自己的墨宝。整个房间的布局似乎在诠释着一句话“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身为云南大学教授的木霁弘如今已是名人。作为“茶马古道”的首先提出者,他对茶马古道文化的研究始终在吸引着文化圈人士的眼光。   
木霁弘的父亲是云南大学著名的纳西族历史学家,云南历史文化造诣十分深厚。而木霁弘的治学之路并不顺畅,他经历过文革的磨难,他曾经在昆明黑龙潭的花渔沟当过知青,之后又到云南省第二机械厂做过装配工,几经波折,他还是走上了治学之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为记者泡上一杯汤色诱人的普洱茶,木先生的思维开始在“茶马古道”和“普洱茶”两个关键词之间飞速跳跃。   
1987年,木霁弘和好朋友徐涌涛走向滇西北,对地方方言进行调查。他们沿着古老的石板路,一路追寻古老马帮的足迹,在每一个驿站,每一块石板,他都用脚去体会,用心去思考。残存的马蹄印,茂密的森林,厚厚的落叶,鬼斧神工的崖画,让他惊叹不已。漫长的几个月后,他们参加了《中甸历史资料汇编》,在这本书里,“茶马古道”一词被他正式提出。   
对茶马古道文化的研究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还需要毅力,1990年7月,木霁弘和5位青年学者开始了跋涉之旅,在历时100天中,他们的足迹踏过滇、川、藏三省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古老文化。一年后,木霁弘、徐涌涛、陈保亚、王晓松、李旭、李林6人合作完成了一本书——《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这本书里,“茶马古道”成为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各个领域的一个整体概念。之后,“茶马古道”更成为云南文化领域内的一个新体系。 说起木氏家族,他最欣赏的是其生存哲学,他认为生存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还有就是木氏六公留下的古诗词,他曾经通过搜集整理后主编了一本《丽江诗画》,结束采访时他将这本书送给了记者,他说,“从这本书里能感受到木氏先辈们的思想和生活。”



[ 此帖被舞矽在2012-08-24 18:1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文坛鼻祖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8-27 0
已审。。
vivian7d

ZxID:1505654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9-02 0
回复赚P币
天真无邪?

ZxID:18273535


等级: 热心会员
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9-12 0
前不久中央一台放的《木府风云》就很不错,介绍了丽江~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