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命比纸薄,令人心碎的红颜们(北朝后期至隋唐)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9226 回复:15

[人文通史] 20位命比纸薄,令人心碎的红颜们(北朝后期至隋唐)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笙歌醉

ZxID:926118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燕燕。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7-20 0
20位命比纸薄,令人心碎的红颜们(北朝后期至隋唐)
[table=90%,#ffffff,#92d050,1][tr][td][size=2]

[color=#ff0000]一、历史上命运最悲惨坎坷的公主:北周千金公主(隋大义公主)宇文芳[/color]
 
        历史上命运悲惨的公主,莫过于亡国公主、和亲公主、死于政治斗争或因政治斗争失去至亲的公主,这其中最悲惨第一要属亡国公主,而亡国公主中最悲惨的莫过于北宋末年被金人掳去的那些徽宗、钦宗的公主们。

  岳飞说那是靖康耻,果然是国耻。两个宋国皇帝被放到火热的铁皮上跳舞,供金人寻欢作乐。公主、皇后、妃嫔、大臣夫人都被送到金国抵债,这些公主在开封附近的刘家寺被金人随便奸淫,送到金国首都之后,更送入名叫洗衣局的官方妓院,每日赤裸上身只披狐裘,随时供人淫虐,过着比金国妓女更不如的生活。命运好一点的公主则被赐给金国宗亲,过着为奴为妾的生活。更有真假公主柔福帝姬千古疑案,那南宋的柔福很可能是真公主,宋高宗赵构为了掩饰亲娘在金国为妓为妾更生了两个金国血统的儿子的事实,于是杀死公主灭口。想那柔福,金枝玉叶,千里奔逃回到自己亲哥哥身边,没过上几年好日子,最终却是这样的结局。

  知道这段历史的人,就完全可以理解为何明朝末年崇祯在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仁心亲手去砍自己的女儿长平公主,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也受到北宋公主那样的摧残折磨。崇祯看似狠心,但是却比把自己的女儿送去抵债的北宋皇帝好一万倍。

  长平公主的真正结局是手臂受伤,被人收留治疗,清人(后金)入北京称帝之后,为了安抚人心,让她和崇祯选定的驸马周世显成婚,不过婚后一年二人皆病死,官方记载二人是思念崇祯过度而死。

  除了这些亡国公主之外,其他朝代的亡国公主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一般情况就是给新朝代的皇帝、皇子、官员做妻做妾。例如隋文帝杨坚的后宫中有好几个南朝陈的公主,隋炀帝的女儿也成为李世民的妃子。还有破镜重圆的那位主人公南朝陈的乐昌公主,当时驸马已经担心国破后二人不能相保,于是约定铜镜之盟。后来陈灭,公主成为隋朝越国公杨素的姬妾,驸马前往集市卖破镜子,被公主所知,又为杨素所知,杨素感动,将公主还给驸马,二人相携回江南终老。这个故事感人,但是这种例子是极少的。

  和亲公主的悲惨已经被无数先人说过,远嫁异域,语言不通,风俗不通,和亲人永远分隔两地,心灵孤寂,苦楚莫名。文成公主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松赞干布本有多位当地妻子,他为了一尊释迦摩尼幼时的等身金佛,迎娶了泥婆罗(尼泊尔)的公主,之后文成入藏,带去了一个更大的等身金佛。文成之后的另一位唐代和亲公主金城公主就更可怜了,她本是被武则天逼死的二儿子李贤的孙女,身世已很可怜了,待武则天死后李显继位,其实他自己有八个女儿,但是却将这个可怜的无依无靠的侄女封为公主养在宫中,就是等待一旦需要和亲就送金城出嫁吐蕃,最终公主入吐蕃三十年,以自己的一生幸福为国家换来巨大贡献。

  死于皇权斗争或因皇权斗争失去至亲的公主也很悲惨。

  例如汉武帝怀疑两个亲生女儿对自己不忠,一道诏书就赐死二位公主,何其悲惨!清朝皇太极的女儿建宁公主(和硕恪纯长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结果吴三桂不服削藩一朝谋反,公主的丈夫和亲生儿子立即被推出去斩首祭旗,公主又不得再嫁,孤独终老,生不如死,何其悲惨!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李仙蕙(死时封郡主)在十六七岁的豆蔻年华,在即将临盆之际突然失去至亲哥哥和丈夫,自己也无声无息的死去,何其悲惨!萧淑妃长女义阳公主在她母亲被废被杀的时候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唐初是十三四岁),结果突然失去母亲和哥哥,和妹妹一起被关入无人问津的黑屋,一朝从天堂跌入地狱,过着动物般的生活,过了十几年这样的岁月,最后因为弟弟李弘的义愤才得以出宫嫁人,过了十几年的平静生活,最终在武则天登基前丈夫被杀,自己没入宫廷,不久也香消玉殒。虽然后来她的弟弟中宗给她追封移葬,也不能对她一生悲惨命运稍有补偿。

  自己有选择命运的权力最终失败的公主不在此例,如唐朝的太平公主、安乐公主。

  清朝的公主也算是中国历史上命运悲惨的公主了。因为清朝皇帝多不疼爱女儿,入关后对封建礼教守的很严,更有一个奇怪的规矩,公主出嫁之后不宣诏驸马不得觐见,更不可能有夫妻生活了,公主身边的奴仆为了自身的利益,也阻止公主和驸马相见。驸马是可以纳妾的,自然没什么,有些公主一辈子都无法和驸马亲近一两回,最后郁郁而终。因此,清朝入关后公主的平均寿命都很短,十几二十来岁而已。有一位公主,出嫁一年多,每次想见驸马都被身边人阻挡,连驸马面都没见过,后来回宫探望皇帝父亲,询问父亲将自己嫁给何人,然后诉说其中情况,皇帝父亲也很震惊,给了她口谕,于是她才能回去好好跟驸马生活。

      以上这些公主的命运看起来已经很悲惨了,但是,中国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公主,非北周千金公主宇文芳莫属。因为这位公主不仅是亡国公主,又是和亲公主,更是在皇权斗争中被杀害的公主,而且她苦心孤诣想要复国,这种决心更为她的悲惨命运增加了几分凄厉的颜色。

  千金公主宇文芳是北周赵王宇文招的女儿,以公主身份和亲突厥,在十六七岁的年纪嫁给沙钵略可汗。可是在她和亲的第二年,隋文帝杨坚篡夺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北周宗室几乎被杀光。千金公主的父亲宇文招起兵兵败,被族灭九族。

  这样的血海深仇,千金公主怎能不恨!

  这时,沙钵略可汗为了自己的利益,又或者因为爱妻的悲伤,起兵反隋,隋文帝则采用长孙晟(长孙皇后的父亲)的建议,分化突厥,让突厥内乱。最终千金公主只好先帮助丈夫走出绝境,她屈辱的写信给隋文帝,表示自己虽然是北周公主,但是仰慕杨坚的圣明,希望做杨坚的养女。杨坚也因为当时的局势所迫,顺水推舟,收千金公主为养女,封大义公主,希望她以大局为重。

  这样表面上和平了几年,公主却暗中找来宇文家的遗孤,希望一旦有机会则扶持宇文家遗孤登基,同时她也在秘密练兵为将来做准备。五年后,她的丈夫去世,她按照突厥规矩嫁给丈夫的儿子都蓝可汗。

  有一次,她思乡心切,心中愤懑,一不留神写了一首感怀身世的诗,被杨坚得知,杨坚担心她挑动都蓝可汗跟隋朝战争,觉得她是个隐患,起意要除掉她。于是他借机褫夺了宇文芳公主的封号。接着,突厥的另一位可汗突利可汗向隋朝求亲,杨坚开出了杀死宇文芳的条件。

  于是突利可汗在都蓝可汗面前挑拨离间,陈述利害,最终,都蓝可汗杀死了宇文芳,当时公主年仅33岁。

  千金公主的死因一说是公主因为心灵极为孤寂,跟小吏通奸,被突利得知,散步出去,都蓝大怒,亲自闯入公主营帐刺死公主。

  另一说则是都蓝可汗为自己利益着想,觊觎隋朝给自己的更大利益,害怕安定天下后隋朝的强大历史,在千金公主前往复国军队阅兵的途中派人将她暗杀。

  不管是何种结局,都为她悲惨飘零沉重无奈的一生画上了心酸的句号。北宋的亡国公主虽然惨,但是她们到底享受了数年的金枝玉叶的生活,自己又不知反抗,或者无法反抗,让人对她们少了几许同情;其他的和亲公主虽然不幸,但到底背后有整个王朝支持,有着最尊贵的身份;因为皇权斗争而死或失去一切的公主虽然悲惨,但是她们未曾背负起整个王朝的重担,未曾在心灵如此孤寂的情况下存活接近二十年。

  纵观中国历史,真的找不出比宇文芳更命运悲惨、心志更坚强、事迹更感人的公主了。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古代的帝王皇室根本把女人当做一种生产儿子的附产品,笼络他人、政治联姻的工具。千金公主的堂兄(族兄)北周宣帝荒淫无能,于是将千金公主作为一件礼物送出去和亲,只是为了这样的王朝,千金公主其实大可不必苦心孤诣的为王朝复辟倾尽一生的精力,最终凄惨被杀。也许,宇文芳这样做,更是为了她的父亲以及她被族灭的近亲家人。

  不过,最终隋文帝的儿子隋炀帝还是死在了北周宗室、宇文家的族人宇文化及之手,按照古人的说法,也算是报应。

  无巧不成书,唐朝也有一位公主被封为千金公主,这个公主差不多跟宇文芳一样面临国破家亡的局面,但是她的选择却截然不同。

  这位千金公主是李渊最小的女儿,名字不详,我们称之为千金公主李氏,她出生的时候,李渊已经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她的母亲也是不得宠没作为的后宫女子。虽然她是大唐公主的身份,但是当时执掌权柄的是她异母的哥哥李世民,她不可能受到什么重视,更享受不到父亲或者哥哥的疼爱,到了年龄随便被赐婚给某人,然后领取适当的公主俸禄,若无意外,就此平静的度过一生。因此,她跟李唐宗室并没有什么感情可言。

  武周革命之前,大唐宗室多面临被屠杀的厄运,没有死的李氏族人也都惶惶不可终日。这位千金公主李氏之前大约就跟武则天走的很近,这个时候为了保全自己,更是自请改姓武氏,当武则天的女儿。武则天大约也很喜欢这个身份贵重(对于武则天来说,李唐宗室的身份还是很贵重的)、屈意承欢、聪明伶俐的女子,于是赐她武姓,改封为安定公主。安定公主本是武则天的长女——襁褓中夭折的那个婴儿的封号,此时给予千金公主李氏,可见对她的疼爱。

  只是这位千金公主李氏本是太平公主爷爷的妹妹,也就是她地地道道的姑奶奶,现在一下子成为自己的姐姐,辈分就不用提了。

  当然,这种事情也不是由千金公主李氏这个女人始。昔日汉高祖刘邦的长子刘肥因为惧怕吕后杀自己,曾经认自己的亲生妹妹鲁元公主为亲娘,那种近亲血统的辈分变化应该更让人难堪。说不定这位千金公主李氏这一招也是跟几百年前的须眉男子所学。


[color=#ff0000]二、得到一切却又失去一切的无辜公主:唐太宗长孙皇后最幼女新城公主[/color]

       她本是世间最尊贵的公主,但是出生才一年多,生母就病逝,在她的记忆中没有生母的影子。因为各种原因,生父并没有将她养在身边,虽然她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却缺少父母的关爱,少了为人最起码的亲情。虽然作为太宗最小的嫡女,太宗是很宠爱她的,但是物质方面的赐予又怎么比的上亲情的可贵。就算太宗十分珍惜她,费尽心思想帮她安排一门好亲事,保她一生安乐,但是到底事与愿违,就算贵为最伟大的天子,也保不住子孙后代的性命,更保不住他们的荣华富贵。

  新城九岁之时,被太宗许配给魏征长子,本是一项极尊贵的婚姻,只是一年之后却因为太宗对过世的魏征生前行为愤怒,而取消了婚事。

  几年后,再次许配给母家长孙族中身份尊贵的人物长孙诠,可是正办婚礼时候,父亲突然过世,婚礼停办,守孝三年才得出嫁。婚配一波三折,给未来婚姻生活笼罩上了不幸的色彩。

  婚后新城公主和长孙诠渡过了人生中的唯一一段快乐的时光,长孙家族无比荣耀,长孙诠也非常呵护公主,二人琴瑟和谐,唯一让人遗憾的是,二人没有子女。

  好景不长,武则天获得高宗李治的宠爱,慢慢掌握权势,因为政治斗争,长孙无忌被流放,长孙一族被打倒,长孙诠受到牵连,被流放外地,旋即被武后派去的人杀死。

  遭到这种事情,新城公主一定十分悲伤。但是从小长在宫廷之中,很明白政治斗争的血腥和残忍,她只是一个被哥哥和夫家呵护的没有任何权柄的女子,哥哥铁了心要灭掉夫家,她没有任何能力改变这个现实,也就不发一言,只是不再梳妆打扮,哀伤的度过自己的人生。

  异母姐姐看她新寡可怜,于是为她介绍了一名有学识的世家子弟韦正矩作为再嫁对象,这个男子本想通过娶公主来博得荣华富贵,但是婚后不久才发现,原来现在真正掌握朝政的是武后,并非高宗。武后因为长孙无忌的关系,也很厌恶新城公主,他娶了公主其实是做了一件赔本的买卖。

  于是,韦正矩开始冷漠对待公主,虽然不至于打骂,但是却冷冰冰的对待公主,施行家庭冷暴力。很快,他对公主无礼的事情传扬出去,他的官职反而从五品升至三品,这给了他一个信号,只要跟随武后的人,冷落公主,就会有更好的前途,于是他对公主的态度更差,二人可能发生过多次争执。

  此时,公主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嫡亲的哥哥高宗李治。对于李治来说,他并不是一个狠毒的人,只是个性柔弱,他同母所生的两个哥哥或死或贬谪在外地,两个姐姐也过世了,只剩下新城这个嫡亲的妹妹了,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他是愿意好好疼爱这个妹妹的。只是此时高宗身体已经开始不好,常常为风症折磨(类似现在高血压的症状),那时候又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只能自己忍受,因此将很多政事都委托给武则天处理。

  新城实在忍受不了驸马的不敬,想进宫求助哥哥,但是李治以为只是普通的家庭琐事,外加身体不适,于是没有特别在意,并未放在心上给韦正矩任何惩罚。新城失去了最后的靠山,韦正矩更加得意,肆无忌惮。

  因为心情抑郁,新城突然生病,韦正矩也没有好好照料,在医疗条件低下的当时,突然一命呜呼。李治惊闻这个噩耗,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对韦正矩特别愤怒,立即处死韦正矩,并且将韦氏举族流放,同时,因为歉疚,因为同情妹妹的遭遇,给予妹妹皇后待遇的葬礼。可是这些身后哀荣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说新城公主是死于家庭暴力,只是古代礼法极严,韦正矩再怎么不喜欢公主,应该也不至于动手打公主,那样的话一旦追究起来罪名很大。

  也有说韦正矩根本是跟公主性格不合,并未欺负公主,原因则是后来李治让韦正矩跟公主合葬,说明当时韦正矩是被冤枉的。只是李治后来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朝政多为武则天把持,李治也是一个爱冲动,思想容易受到别人影响的人。那么,谁知道这个决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谁又知道这里面隐含着什么样的政治目的呢?

[color=#ff0000]3 被幽禁岁月最长的公主:萧淑妃女义阳、宣城二公主[/color]

     萧淑妃一生生育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大的封为义阳公主、小的封为宣城公主,儿子素节的年纪在两公主之间。

  萧淑妃被废之时,义阳11岁,宣城6岁。在当时,11岁已是出嫁的年纪。因为生母被废之后惨死,两个公主立即从金碧辉煌的宫殿搬出来,被送至掖庭宫的小房间里,从此开始了不与人接触完全紧闭的生活。

  对于义阳来说,她的生活突然从云端掉进了地狱,每日惶惶不可终日。而对于宣城来说,她都还没有开始读书识字,还在需要父母呵护的年纪,突然遭此横祸,只能跟姐姐二人相互依偎。

  我不知道这两个本是金枝玉叶享尽荣华的女孩子是怎么样在黑屋子里度过那十几年的岁月。我更不能想象,作为父亲的李治怎么可以对自己的女儿完全不闻不问。

  作为子女多的帝王,可能会对某些子女疏于看护,但是义阳和宣城不同啊!义阳出生在贞观年间,那时候李治还是太子,专宠当时为良娣的萧氏,那么义阳这个女儿相当于是在李治身边长大的女儿,他一定很疼爱这个女儿,起码女儿成长中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应该都记在他的脑海中,女儿突然不见,他怎么舍得?宣城是李治极为之初降生的女儿,武则天进宫前那四年萧淑妃也算得宠,他应该也疼爱这个女儿,为何女儿这么小的时候,他就仁心再也对她不闻不问呢?难道是因为他深恨萧淑妃,不想看到女儿的哭闹而伤心,因此狠心为止?又或者他十分信任武后,认为妻子会好好照顾女儿,所以才会如此?

  武后的长女出生不到一月的时候暴毙,李治会十分愤怒,为何这两个女儿却会丢在一旁不闻不问十几年?后来李贤因谋反事发的时候李治会跟武则天求情留下这个儿子一命,为何对曾经十分疼爱的素节和两个女儿冷漠到这个地步?这个父亲实在是太过冷血无情。

  萧淑妃被杀的时候,武后权力还不是很大,李治完全有能力照顾这两个女儿啊!

  直到十六年后,武则天的长子李弘19岁,突然得知了这件事情,感到极为惊讶,这一年义阳27岁,宣城22岁,这在早婚的当年已经算是超级老女了。李弘立即上书父亲,史书记载这时高宗同意了,我感到真可笑,他是这时候才想起自己还有两个女儿吗?又或者是武则天第一个知道的,因为那时候基本上是武则天代替李治看奏章了,李弘那奏章也许名义上是上给父亲,实际上是给母亲的。

  当时武则天非常生气,觉得儿子多管闲事。武则天的愤怒其实也有情可原,当时她第二次进宫初期是多么的艰难,对所有的人都卑躬屈膝,最后才能坐上皇后的宝座,让李弘有太子的地位。在这种权力斗争之中,失败的都只有死。如果赢的是萧淑妃或者王皇后,武则天和李弘此时的境遇也一定十分凄楚可怜,吕后对戚夫人和赵王如意不是前车之鉴吗!武则天如此辛苦才给儿子一个美好的将来,儿子却将母亲当做恶人,武则天心中的难受是可想而知的。

  她立即随便招了两名宫外站岗未曾婚配的卫士进来,问都不问立即将两名公主分别下降给这两个人了。这两位后来的驸马虽然是出身世家,但一般都是庶子,在当时,嫡庶是有很大的分别的,因此说他们地位高也不算高,但是低也不算很低。只是纵观唐代的公主,因为没有谁嫁的驸马比他们身份更低了。

  公主出嫁之后,按例两个驸马都升了官,但是派到外地当刺史。这大约也是因为李弘要求事情按照礼制进行得来的结果吧!不过武则天不让两位公主留在京城,命令她们随丈夫到任地去。这样一来,两位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十几年的姐妹立即就要分割两地,再无相见的机会,让人也不禁肝肠寸断。那时唐代公主惯例,驸马任地方官,公主可以不随行,当时大部分公主也都留在京城。武则天之所以让两个公主出京,一个原因是想让二人分开不得相见,并且到地方去吃苦,折磨她们的念头;另一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公主出宫之后武后不能再如在掖庭中一般限制她们的自由,她们可以随意走动,武后怕她们会将她所做的残忍事情添油加醋的告诉其他皇族,才会如此。

  本来两位公主跟驸马出京了除了以上的原因,也总算逃离囚牢,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远离京城,相对比较安全,应该算是不错了。二人总算平静的生活了二十年,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史书记载二人都没有生育子女,按照她们的出嫁年龄并非高龄产妇,只能推测可能多年被幽禁的生活使她们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的损坏。又或者她们和驸马一直都过着战战兢兢心怀恐惧的生活,因此没有儿女。又或者只是二人身体状况的问题。

  在武周革命之前,武则天大肆屠杀李唐王室,自然也不会放过两个公主。两位驸马因罪被杀,公主则再次被没入掖庭。不知道是因为女皇迫害,还是因为义阳完全丧失了人生的希望,心中恐惧忧虑,没多久她就死了。而宣城公主则自称自己看见佛光,有菩萨护体,让武则天感到诧异,因此没有谋害她,宣城一个人终于熬过了痛苦的十几年岁月,在十几年后李显复辟的时候被封为长公主,这时公主已经56岁了。到了玄宗朝,她被加封为大长公主,给予了很好的待遇。公主没有再改嫁,一个人孤单的生活着,最终病逝于长安的府邸,玄宗亲往哭祭,给予了很高的生后哀荣。

  只是她们的一生,又哪里有幸福可言?

[color=#ff0000]四、出塞曲: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color]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事迹已经在前面宇文芳的事迹中提到了,这里不再重复。尤其值得同情的是金城公主,她本来就生世可怜,爷爷李贤被杀害,父亲自小被关在宫廷中常年遭受肉体和精神的折磨,最后养成及时享乐的性格,她一定没有多少家庭温暖。之后养父中宗李显更因为为了保护自己的亲生女儿,将她远嫁塞外,实在可怜。

  文成公主作为宗室女,好歹有个健康的童年,并非在腥风血雨中成长;和亲之后又有强大帝国的支持,给予了很高的尊重和礼遇。金城在众多和亲公主之中,差不多也算是身世最坎坷的。有记载说,在和亲路上,她一直哭泣到突厥。

[color=#ff0000]5 十七岁孕中而死,死因成谜,让父皇内疚,历史上唯一享受帝王规格陵墓待遇的公主:永泰公主李仙蕙[/color]

  李仙蕙是武则天第三子李显的女儿,武则天的孙女,死时尚是郡主,在她父亲继位之后感慨她的悲惨,追封为公主。

  李仙蕙的父亲当时是太子,母亲虽然不是正室,但是因为跟长兄皇太孙李重润(韦后所生)关系良好,又嫁给武氏族长武承嗣(他是武则天长兄的唯一的儿子,按当时礼法为近支族长)之子武延基,夫妻和睦,出嫁不到一年多就怀有身孕,即将临盆,本来她的生活是极端美满的。

  如果不是因为祸从口出,她不会悲哀死去,也许唐朝的历史也将改写,没有李隆基的横空出世了。

  她的特别悲哀之处在于,当时她才十七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在她即将临盆的时候,她的丈夫和亲爱的哥哥都突然惨死,她也悲惨死去,孩子也未曾产下。

  关于她到底是怎么死的,历史上没有定论,是一个谜。史书语焉不详,野史则议论纷纷,有说她当时死于武则天的杖下,又推测说是被她的父亲赐死的,但是她的墓志铭语焉不详,大意是说在她丈夫和哥哥死去的时候她并未死去,而是悲惨的活着,最终没有生下孩子,自己也死了。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李重润和武延基看不惯祖母(姑奶奶)宠幸二张,私下议论,被二张得知,告知女皇,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惨祸。

  根据我对相关史料的查找以及对武则天个性的研究,不太可能是武则天亲自让人杖毙孙子、怀孕的孙女、侄孙,这不符合她的个性,应该是后人讨厌她成为女皇而肆意诽谤的。武则天其实只亲自下令逼死过自己的一个儿子,并未无罪就直接动手打死子孙的,这件事情也未见正史,不太可信。若真有其事,后世一定会大做文章,把她写的无比恶毒。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武则天知道这件事后心中愤怒,但是又不好亲自处罚,又想试探一下儿子李显的反应,于是让李显知道了这件事,并且让他自己处理。

  李显这个人,年轻时候是个不知世事的白痴,说出要将天下分一半个老丈人的话,最终被赶下帝位,流放房陵。在十几年的流放岁月中,他终于知道了母亲的残忍,整日惶惶不可终日,每次朝廷派人去看完他,他就以为是赐死他的,十分恐惧,甚至恨不得自杀了事。虽然后来有被接回长安复立为太子,但是这种心中的恐惧应该没有完全消除。

  当女皇让他自己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一定极度惶恐,担心自己一旦处理不慎会再次遭到被贬谪的命运。在房陵的日子实在太恐怖了,他真的很怕再过这样的生活了。

  他到底有四个儿子八个女儿,就算亲如亲子,别人死总比自己死要好,于是他下令让儿子自杀,也要求女婿自杀,女儿因为尚在怀孕,根据大唐律法不适合赐死,因此没有强行逼迫,但是李仙蕙因为打击太大,惊惧交加,当时年纪又轻,发育不够完全(永泰公主陵已经出土,找到被认为是李仙蕙的遗骸,发现她的盆骨比一盘女性略窄),最终胎死腹中,自己也香消玉殒了。

  后来李显继位,觉得对女儿非常愧疚,因此将李仙蕙和武延基合葬,并且修建了一座帝王规格的陵墓,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被冠以“陵”的公主坟墓。若李仙蕙之死是武则天一手包办,李显欲救不得,那他不会这么愧疚。李仙蕙为庶出女儿,李显一直专宠韦后,看他对其他子女的态度,对这个女儿不会太疼爱,就算这女儿死的冤枉,如非愧疚之极,也不太可能逾制修建陵墓。

  这件事情的后遗症就是:因为李重润是李显皇后韦氏唯一的一个儿子,李显一直都非常宠爱这位韦皇后,韦皇后因为深恨害死自己儿子的二张,因为李显的次子跟二张有亲戚关系,因此被贬外放,又不甘心让别人的儿子当太子,又有女皇的先例,于是想立亲生女儿安乐公主为皇太女,李显也有这个意思,但是被臣子驳斥作罢。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竟然一不做二不休极端愚蠢的毒死李显,于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起来诛杀了二人,然后立李显帝李旦为帝,之后,李隆基更是赐死了太平公主,自己登上了帝位,成为历史上的唐玄宗。

  李重润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有思想的年轻人,若他当年没有因为这个事件死亡,韦皇后不会考虑立皇太女,更不会毒死李显,太平公主的势力不会急剧膨胀,他应该能稳稳当当的当上皇帝,就不会出现政局动荡,给李隆基为帝的机会。唐代的历史也要就此改写了。

[color=#ff0000]6 乱世公主:隋炀帝公主、李恪母杨氏[/color]

  她是隋炀帝的女儿,但是不知道是因为当时隋朝已经没落,隋炀帝早已无心理会国事,又或者是在国破的时候她的年纪还小,这位公主连个正式的封号都没有,更没有名字流传下来。

  她和李世民的初次见面史书未有记载,应该是李世民随父攻陷长安,当时隋炀帝在江都,公主留在京都,被李世民看到,于是纳为妾室。

  她跟太宗李世民是有血缘关系的,太宗的父亲李渊和公主的父亲隋炀帝是姨表兄弟,她们也算是第四代旁系血亲,因此生下的儿子李恪是最像李世民的一个儿子。虽然有亲戚关系,但是在皇家,却绝不会因为这种亲戚关系而厚待某人,一切恩宠只因为那男人是否喜欢而已。就如同汉武帝,将为自己即位成帝立下大功的表姐陈阿娇弃如敝履,废入冷宫,最终幽禁而死,帝王家的无情可见一斑。

  公主的两个儿子都是在李世民为秦王的时候诞下的,长子名恪,次子名愔,分别是李世民的第三子和第六子,可以推测,在李世民为太子的时候,年轻艳丽的杨氏还是很得他的宠爱的。只是后来杨氏未曾再有生育,可能是因为当了皇帝的李世民有了更多的美女,因此对杨氏也淡了一些。

  李世民为帝的时候,除了不能给杨氏皇后的名分之外,更将贵妃的名分给予了另一个女子韦珪。这个女子曾经嫁过一次人,生育了一个女儿,寡居多年,此时尚未为李世民生育儿子,而且还比李世民年长。李世民不仅封了韦珪贵妃,更封了韦珪和前夫所生的女儿为县主。县主是唐代郡王女儿的封号,仅次于公主、郡主。

  由此可见,李世民已经将爱情给予了长孙皇后、韦贵妃,以及其他的一些女子,给予杨氏淑妃的封号,可能只是因为她的血统高贵,她的容貌艳丽,她已生育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这时候已经很大了,而且很聪明。

  “恪”字的意思是恭敬,谨慎,“愔”字的意思是形容安静和悦,静寂无声,深沉,等等。而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的名字则分别是“承乾”、“泰”和“治”,都是非常好的字样。杨妃两个儿子都有这样的名字,是否是暗示让她知道自己的身份,一辈子和儿子一起安守本分,这样才能平安一生呢?

  后来,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让韦贵妃统领后宫一切事务,可见他心中更信任韦珪。虽然他曾有想立杨氏为皇后的意思,那恐怕也是因为疼爱儿子李恪,想让他成为嫡子继而为太子的缘故,不见得是为了杨妃。如同清代的康熙,因为很欣赏德妃的两个儿子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所以尽管德妃已垂垂老矣,早已不是韶华争宠之年,依旧封她为皇贵妃。

  杨妃确实安守本分,也从未企图让儿子李恪去争夺太子之位。即使是最喜欢将所有责任都推到女人身上的史书也没有提到过李世民宠爱儿子想立杨妃为后是因为杨妃怂恿而为的。

  这大约是因为她生于帝王之家,一生见多了皇族的血腥屠杀,因此只想两个儿子平安安稳做个富贵王爷度过一生足矣。只是可惜,她这样微小的一点愿望也无法实现。

  因为太宗曾对他儿子动过立储的心思,因为李恪各方面确实英武不凡,一心想独占朝纲的长孙无忌不肯放过她的儿子。因为长孙皇后十分贤德,李世民也算是明君,宫中一直平安无事,没有可怕的倾轧争斗,杨妃未曾生过触碰政治的念头,她以为只要自己避开政治的漩涡不去招惹权力,就不会有人动她。

  只是可惜,长孙皇后贤德无私不等于她的哥哥也一样贤德无私。长孙无忌借高阳公主谋反之事硬要牵连李恪,迫其自杀,将李恪四子全部流放,还牵连到杨妃另一个儿子李愔,他也被贬为庶人流放巴州,几年之后死去。这个李愔本就是个不成器的主,在太宗在世的时候就下旨责骂过,想必杨妃也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李恪身上。

  按照当时的惯例,在李世民死后,有子女的妃嫔出宫和子女同住,因此此时杨妃应该和李恪住在一起。若她先过世,应该已经陪葬昭陵,她不过是个女子,一般不会因此特地去扑她的碑。所以她应该还在世。这真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侍候丈夫一辈子的女人,终于可以来到多年不见的儿子身边,由儿子侍奉终老,安享晚年,可这好日子还不过四年,突然晴天惊雷,这样的打击她如何能够承受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太妃封号自然被褫夺了,从公主、皇妃一下子变成了没有任何依靠的庶民,而且子孙死的死,流的流,如此情况,杨妃肯定没有再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或者自杀身亡,或者郁郁而终,总之她默默无闻的死去,大约后事都没有人处理,更没有陪葬昭陵留下墓葬的机会。若是她真的阅尽沧桑,对人世间的一切变化都不在乎,也有出家为尼或者孤独终身的结局。

  一代红颜,就此凋零,就这样走完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

[color=#ff0000]7 仇人的女儿:唐太宗妃阴氏[/color]

  李世民在即位之初,就封了皇后和四妃,四妃名额满满的,都是他当秦王时期府中的姬妾。其中有一位位列四妃之三德妃阴氏。这位阴氏的遭遇十分悲惨,想起来就让人不禁为她唏嘘不已。

  阴氏本也出身高门大户,只是他的父亲阴世师却是隋朝的死忠之臣。为了终于随室,阴世师在李渊太原起兵之后,不仅挖了李家五代祖坟,还杀了李渊的第五个儿子、李世民的异母弟弟李智云,当时李智云只有十四岁。

  在长安被迫之后,阴世师被斩首,他年幼的女儿和儿子没有被杀,被贬为官奴。这时还是少女的阴氏被从将军的小姐一下子成为官婢,被分入了李世民的府邸。当时的奴婢来源一方面是贫穷人家的子女,或者是世代为奴的家生子,另一方面则是贵族家庭的子女因为受罚而成为官奴婢或宫女。例如上官婉儿。

  这段日子对阴氏来说是多么的痛苦和屈辱啊!当一个官家小姐身份一落千丈从被人侍候的大家闺秀变成要做所有粗活的最卑贱的女子,那将是多么难受的事情。而且,地位低下的人因为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如果看到低微高的人沦落下来,总想欺凌一下,纾解自己不能成为富贵人的不满情绪,这样一来,这些女子的生活就更悲惨了。

  还有一点,古代作为婢女的女人,如果她们的男性主人对他们有任何性要求,她们是不能拒绝的,否则就会面临更加悲惨的境地,这几乎成为一种惯例了。她们被男性主人占有了,因为她们的身世,那些男人一般不会给予她们名分,于是她们不仅被嫉妒她们的奴婢们欺负,更被家里的主母厌恶刁难,何其悲惨!

  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第一卷里面就讲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某国的将军因为善良私自释放了上千的夷族俘虏,于是他和妻子、儿子一并被贬为奴隶,在奴隶市场上公开买卖。他的脸上刻了奴隶的印记,他的妻子则赤裸裸在市场中被贩卖者介绍可以“陪床”,儿子的舌头被割掉成为哑巴。之后,购买他们一家的贵族用铁链锁着一家三口,然后当着父子二人的面凌辱那个女人。在这种情况下,孔武有力的将军不能逃跑,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被人凌辱,因为如果逃跑,族人会受到牵连,全部被处死。最终夫妻二人相拥撞石而死。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我相信古代绝对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而且不在少数。何其悲惨!

  查看唐史,总看到一些皇子竟然生母不详,例如李世民就有三个儿子生母不详,连才人这样的低的名分都没有,以前我认为可能是这些女人死的早,或者身份太过低微,可是想想又觉得这种猜测不妥。古代连女奴、歌伎都有可能成为皇后,身份低微又如何?李世民身边有那么多美貌女子,他难道会经常宠幸一些容貌丑陋自己又不喜欢的女人,而且一宠幸就生的出儿子来吗?那也太不可思议了。

  现在看看阴氏的遭遇,可能就能对以上的问题得到答案。那些皇子的生母很可能是罪臣、仇人的女儿,被贬为奴婢,生下儿子只能是男方强势报复的行为,并不表示男人喜欢这些因为亲人关系而受到惩罚的女人。这些女人的命运何其悲惨,而他们所生的儿子也一定得不到男人的宠爱,虽然按照祖制封为王,但也只不过是为了稳定政局,绵延子嗣,让他们为自己疼爱的儿子守护江山的作用。

  阴氏是幸运的,因为她一定貌美如花、青春可人、知情识趣、温婉娴静、小鸟依人,因此她才能够让丈夫忘记她血仇女儿的身份,在众多美女丛中脱颖而出,获得德妃的封号,她的儿子也被封为齐王。古时候亲王的封地也有好坏,例如刘邦认为赵地好,因此找机会将女婿的赵王封号褫夺,换给戚夫人的儿子如意。齐地在众多封地中也算不错了,可见在李世民为秦王以及即位之初的几年他还是很宠阴氏的。

  这些年应该是阴氏人生中最舒坦的几年,既有丈夫的呵护,又有贤德无私的长孙皇后的照顾,她应该会感谢上天,给予了她这样幸福的时光。

  只是好景不长,阴氏的儿子李祐渐渐长成,十几岁就远离父母,前往封国,阴氏一定很舍不得唯一的儿子离开,但是身在皇家,就得忍受骨肉分离之痛。不过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这个儿子很不成器,在他的舅舅阴弘智(就是那个害惨阴氏的阴世师的幼子,当年因为年纪小而未被杀,只是变成官奴)的鼓动诱惑下,竟然企图起兵造反,事败被杀,阴弘智自然也被杀。

  阴氏一定十分凄惨的向李世民哭求饶过儿子的性命,但是李世民没有答应她,或者根本就不见她,又或者狠狠训斥她,褫夺她的封号,最终狠心赐死了阴氏唯一的儿子,也许在儿子死前,阴氏都不能再见儿子一面。也许,因为儿子是谋反被杀,阴氏甚至连哭都不能大声哭,只能在静谧的夜晚一个人偷偷的躲在被窝里哭吧!

  同年稍晚时间,李承乾也企图谋杀,而且他就在京城之中,太极宫隔壁,起兵谋反的破坏性更大,太宗也没有杀他。

  可见,这个时候阴氏年老色衰(虽然当时阴氏应该才三四十岁,但是在作为妃嫔也算年老了),太宗身边又充斥着更多年轻美貌的女子,他应该已经忘记了当年的感情。也可能在更早的时候,李世民即位不久,就已经不再宠爱阴氏,所以阴氏后来未曾诞育儿女。此时,儿子是被阴弘智挑拨起兵而死,李世民想起跟阴家的世仇,可能连对阴氏仅有的一点感情也抛到九霄云外了。

  俗话说女人最惨莫过于少年丧父,中年丧父,老年丧子。阴氏三样遇到了两样,虽然未曾丧夫,但是那夫是很多人的夫,而且已对她没有什么感情,更不要说在她悲伤的时候安慰她呵护她了。

  一个女人,一生唯一的依靠失去了,所有的亲人都失去了,虽然还有丈夫,但是这个丈夫是不可能给她任何安慰的,女人到了这一步,就算依旧让她坐在德妃的位子上,她恐怕都会因为丧失全部希望郁郁而终,李世民更惩罚性的降她为嫔,无疑是对她雪上加霜。宫中之人都是爬高踩低的高手,正直慈祥的长孙皇后又已死,此时只怕人人都会欺负她这个没有依靠的可怜人。

  就算她能活到太宗过世之后,命运将更加悲惨,因为她没有儿孙,按例应该到尼庵修行,在那里,无论以前在宫中是何品阶,都是一样的待遇,要自己动手做所有的事情,也就是活着等死。那样的话,她的人生转了一圈,既然又回到了起点,成为一个人人都可欺负的女人。

  不过,在那样痛苦绝望的情况下,她应该活不过六年(太宗是在六年之后过世),因此,她也就这样了无声息的在宫禁某一个角落结束了自己可悲可叹的人生。

  在这里描述的所有悲惨红颜中,我认为最悲惨的莫过于这位阴氏,因为她的悲惨中尚带有一股浓重的屈辱味道,因为她是封建王朝所有这样悲惨女人的缩写。父兄以及丈夫所做的事情要她们承担责任,她们完全没有一点主宰自己命运的工具。错误不是她们犯下的,伤害不是她们造成的,她们却成为被报复的对象。

  又如明朝建文帝的忠臣黄子澄要自己的名节,他死不要紧,他的妻子却被卖为官妓,几年后已经生出了不知是哪个嫖客的儿子。

  给她们造成这样的命运的父兄、丈夫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几乎不会考虑到这些可怜女人的命运,他们伤害了人,冒犯了人,激怒了人,那些人却将气出在女人身上,明知道伤害这些女人并不能让自己的仇人伤心难过,却依旧为之,是否这些人天生就有一种虐待人的倾向呢?并且把这个当做制度流传,是人类体内兽性未脱的标志,还是自称为高等动物的人类的悲哀?

  虽然千金公主宇文芳也很悲惨,但是那是她自己的选择,只要她肯真心臣服隋文帝,也可以在异域以尊贵的身份度过一生。虽然李隆基皇后王氏也很悲惨,但是她的悲惨中没有那些仇恨和屈辱的味道,更博得了无数人们同情的眼泪。

  只有阴氏,只因为她的出身,造成了她一生的悲惨!

[color=#ff0000]8 乱伦污名的承载者:巢刺王妃杨氏(李元吉正妃)[/color]

  她本是李元吉的正妃,出身贵族,和长孙皇后曾为妯娌,身份地位相当。若夺嫡斗争赢的是建成、元吉,若建成会依照承诺封元吉为皇太弟,元吉成为皇帝的时候,她也将是大唐帝国尊贵无比的皇后。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向李渊请旨,诛杀建成和元吉的十个幼子,建成元吉各五个,这十个孩子当时大部分是不满十岁的幼童,都被封为郡王。李渊自然不愿,只是看到那么凶悍的武将逼宫,害怕李世民杀红了眼连自己都杀,于是被迫下旨诛杀自己的十个孙子。又或者当时李渊根本没有下旨,李世民也不需要他下旨,反正天子已在自己手中,他自己下旨说是天子的意思就可以了。

  元吉的五个儿子在这个时候被杀,但是没有史料记载其中是否有杨妃的儿子,那五个孩子当然不一定是一个母亲,可能元吉的姬妾所生,就如同李世民在即位前和多个女人也生有好几个儿子了。根据杨妃在十多年之后跟李世民生育了一个儿子的情况来看,她的生育情况是正常的,那么这五个被诛杀的孩子中可能有一两个是她的孩子。

  一日之间,失去了丈夫和儿子,不知道自己将来会面临什么样的可怕人生,这个时候,杨氏的心情一定是极端忧伤恐惧无助甚至绝望的。

  没有史书记载说建成和元吉的女儿们情况如何,只是说诛杀了他们的所有儿子以绝后患,想必,他们是有女儿的,只是这些女孩子不知道最终结局如何。到底是侄女儿,根据惯例贬做官奴总是不妥,但是又不需要杀死,可能这些女孩子就养在了掖庭宫中,就如同萧淑妃的女儿义阳和宣城一样。待到出嫁的年纪,以普通身份嫁给普通小官,已是她们最好的结局了。若是结局悲惨,可能一辈子被幽禁深宫,永无出头之日。

  据说,在玄武门事变之后,杨氏跑去找长孙皇后哭诉求助。长孙皇后是一个很贤惠的人,在李世民未成为天子之前,当他们兄弟父子关系紧张的时候,长孙皇后一直起着润滑剂的作用,想必妯娌之间关系也很好。因此这个时候一无所有的杨氏才会去找长孙皇后。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回来了,在自己妻子的房间里看到了哭的梨花带雨的新寡的弟媳妇。

  李世民以前当然见过这位杨氏,一定对她美貌的容颜有很深刻的印象。这个时候看到她如此凄惨可怜的模样,英雄心中怜惜美人的情感顿生。当然,这个时候杨氏的生死荣辱已经系于李世民一身了。长孙皇后从丈夫的眼中看出了欲望的光芒,她立即善解人意的借故离去,给了一个李世民安慰杨氏的机会。

  我们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样的一幕情景,或者李世民在弟媳面前倍述自己杀死兄弟和侄儿的无奈,杨氏于是半推半就的倒入他的怀中;又或者杨氏惧怕李世民的威仪,担心自己的前程,痛陈自己丈夫的不是之处,表明自己从来就不希望他们兄弟阋于墙的心意,于是李世民笑纳了弟媳,总之二人春风一度。李世民在当了几个月的太子之后,平稳过渡已经完成,李渊退位成太上皇,李世民当了皇帝,将杨氏接入宫中。这件事情当时也有人诟病,在后世更是为程朱理学家们不耻,只是李世民本来就有很大部分的鲜卑人血统,对儒教向来不感冒,并不在乎这个。

  杨氏入宫之后,没有得到任何后宫的封号,想必地位也很尴尬。好端端的正妻变成了妾,这也是红颜薄命、人生无常啊!多年后,李世民对杀兄屠第的事情感到后悔,追封元吉为巢刺王,这位杨氏才被后人称为巢刺王妃,只是在宫中,一般人应该都称她为杨妃。

  这样在皇宫中度过了十几年的岁月,杨氏诞下了一个儿子,是太宗的第十四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同时也是贞观十年长孙皇后过世后后宫唯一诞下的儿子。太宗最小的女儿是贞观八、九年左右长孙皇后诞下的新城公主。

  在太宗想要立隋炀帝女杨淑妃为皇后被群臣反对而搁置之后,太宗很是宠爱这位巢刺王妃杨氏了。可能,这十几年来,太宗一直都很宠这个女人。在太宗即位之初,很重视自己的名声,但是对于臣子非议他纳杨妃的事情置之不理,应该是很喜欢这个女人。并没有史书记载杨氏的年纪,但是元吉死的时候,她作为正妃,年纪应该在十七八岁以上。如此有过了十几年,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女人了。在那个人比花艳,被无数青春貌美的女子充斥的后宫中,这个年纪可真是不小了。难得太宗还会特别宠她,也真算是她的幸事,也是她安身立命的本钱。

  太宗这个人,说的好听就是博爱,说的不好听其实就是好色。不过他对于女人的喜好应该是与众不同。武则天当时是颇有名声的美女,但是在他的后宫中却默默无闻。太宗应该是喜好有味道有思想有学识为人贤惠的女人。例如长孙皇后,容貌应该很普通,但是因为贤惠,太宗特别爱戴她;韦贵妃,在太宗初见她的时候,她已经寡居八年了,太宗如此英雄少年,竟然会喜好这个带着女儿的寡妇,最后还立她为贵妃,在长孙皇后过世后统管六宫事务;阴德妃,本是敌人的女人,一个卑微的奴婢;徐惠,比他很多女儿还小,但是才十一岁就被宣召入宫,只因为才华出众,为人贤德,让他在她身上看到了长孙皇后的影子。

  女人只有美貌而没有个性,就如同一个花瓶一样。一个既有美貌又有学识更有个性的女人,她的魅力才是持久的。太宗应该不喜欢狐媚的女人,也没有听说他特别喜欢舞蹈歌曲,这些女人不可能往这方面邀宠。因此,她们每个人应该除了美丽的容颜之外,贤惠的品质,以及不同的个性。也只有在太宗这种会欣赏的人面前,那些女人才可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太宗晚年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儿子频频出事,企图谋反、兄弟相争,这让太宗感到无比沮丧,开始对当年玄武门的事件感到后悔,追封了大哥和弟弟,产生了给他们过继后嗣传宗接代的想法。

  经历了玄武门事变之后,杨氏应该对政治斗争的血腥心怀恐惧,并且十分敏感。因此,她应该本能的了解到在朝中长孙无忌的势力有多大。她唯一的儿子平安,才是她终身的依靠。把儿子过继出去,永无继位可能,这样才是对儿子最大的保护。

  太宗晚年应该有这种想法,但是还未下旨,已经过世。高宗李治继位之后才下旨让杨氏的儿子李明过继给元吉。这个时候杨氏也可以出宫跟儿子一起居住,总算过上了好日子。

  若是其他时期,杨氏应该就可以平安度过晚年。只是她很不走运,遇到了武则天。

  二十多年后,李明因为牵涉进太子李贤谋反事件,被当时的武后派人逼死。如果杨氏这时还活着,不过六十多岁,这对她一定是极大的打击。

  又数年后,武则天武周革命前夕,又杀死了李明的两个儿子,李明的其他儿子和孙子不是被流放岭南,就是隐匿民间,总之,对于李唐王室来说,那是一段极端可怕的日子。直到李显重祚之后,这些人才纷纷出来,重新受封。

  当然,杨氏肯定是看不到这一天的了,因为她如果能活到这一天,几乎接近一百的高寿了。

  杨氏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在儿子被杀之后因为忧虑担心而死,既不能陪葬昭陵,也不能风光大葬,两个丈夫不知道该跟谁,只能成为无主孤魂了。

  这里所说的“两个丈夫不知道该跟谁”并非跟祥林嫂那种担心一样,而是说她是第一个丈夫的妻子,却背叛了丈夫,死后必定无脸面面对元吉;虽然跟随第二个丈夫那么多年,并且生育儿子,只是这位丈夫妻妾太多,她不过是个卑微的无名分的妾,跟随他又有什么意义呢!

  总之,也是个可怜的女子!

[color=#ff0000]9 殉葬和活的明器:唐太宗充容徐惠为何要死?[/color]

  很多电视和小说里说武则天在太宗死后之所以要出家,是因为太宗听信了预言,畏惧她,所以才特别下旨让她出家。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唐朝仁慈,并没有殉葬制度,但是却也要求那些被皇帝宠幸过且没有子女的女人守节一辈子。她们不可以在宫中居住,因为新帝即将入住,这样不合礼仪,所以会被送往某个皇家特定的尼姑庵中修行,为先帝祈福,毫无希望的度过余生。

  这种尼庵中,有管理尼庵日常事务的尼姑,也有打理庶务、劳作的尼姑,她们都是自愿出家的,除了和普通尼姑一样要修行之外,更有一重职责,就是管理那些从宫中出来的嫔妃。

  有些嫔妃因为地位高,或者又学识,又或者跟新帝后关系好,可以特别给予优待留在宫中,例如李渊的薛婕妤因为很有学识,就被李世民留在宫中给李治讲学,后来受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优待,最后年纪大了,自愿出宫礼佛。但是大部分嫔妃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先帝一过世,只能收拾行李,前往尼庵修行。

  这些嫔妃不管以前是什么品阶,到了尼庵中都是一样的地位了,没有人服侍,没有人看的起她们,她们虽然不用立即殉葬那么凄惨,但是余下的人生却是极为悲惨的。

  在这种尼庵中,这些先帝的嫔妃的死亡率是很高的。除了因为她们没有人生的希望之外,更因为她们没有骨肉亲情,生活条件也不好,没有人在意她们的死活,没有人关心她们,有些之前位居高位被人嫉妒的女人,这时候正好被其他女人报复,如果个性清高,使那些出身卑微的尼姑们对她不满,日子就更不好过了。这些女人一般都活不过几年。

  刘晓庆版的电视剧《武则天》里就有一个老太监对在尼庵出家的武媚说,你还不如死在宫里,好歹还落得副好棺材。

  武则天之所以能度过这种可怕的日子,只是因为她在宫中跟李治有一段旧情,总认为李治会接自己出去,不会忘记自己,正是这种期望支持她熬过去。

  徐惠是个才女,自然十分聪明,她十一岁入宫,又没有生育儿女,那么快就越过众妃嫔成为正二品充容(位于九嫔第八位,当时整个后宫第十三位),成为继巢刺王妃之后最受太宗宠爱的女人,她会惹得多少人眼红啊!

  太宗死的时候,她才二十四岁(虚岁),在宫中度过了十三年的岁月,她知道之后面临自己的将是在尼庵中孤寂的度过漫长一生的悲惨命运。她是个清高的人,不想去那种地方。也许因为身体不好,也许因为忧虑,总之她开始生病了。她自称要为太宗守节,要跟随太宗而去,不肯服药。

  李治听说这种情况非常感慨,于是让她留在宫中养病,并且让她的妹妹进宫来劝解照顾她。但是徐惠自然是不可能让自己病好的,因为话已经说出去了,病好了她将失去一切,不如死在宫中,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一直不肯吃药,但是还是过了一年多,徐惠才死去。这也可以证明,其实她根本没有什么大病,只是如林黛玉一般,失去希望而自己折腾死自己。

  果然,徐惠死后,李治追封她为正一品贤妃,让她陪葬昭陵,是除了长孙皇后之外离太宗墓地最近的人。史家对于她这种自殉的品性都十分赞赏,因此正史纷纷为她立传,说明她有多贤德。

  刘晓庆版《武则天》里这位徐充容临死前跟武则天说什么太宗是自己心目中的一团火,太宗死了,所以她也要死,简直是笑话。

  太宗当时还有很多妃子,例如韦贵妃、杨淑妃、燕德妃、巢刺王妃、杨婕妤等等,她们跟随太宗的时间更久,很多是从年轻时候就培养出来的感情,而且她们的子女也都大了,她们为什么一个都不死呢?答案就很简单了。正如《红楼梦》里鸳鸯在贾母死后要自杀一般,都是被逼无奈。

  值得一提的是,徐惠的妹妹进宫陪伴姐姐的那段时间,一定被李治给瞧见了,这位女子虽然学问不及徐惠,但是容貌应该是很秀丽的,而且李治是喜欢附庸风雅的,秀丽的才女谁不喜欢呢?又不是只能娶一个要好好挑选,天子的嫔妃自然是多多益善。于是在徐惠死后,李治问徐惠的妹妹是否愿意留在宫中侍奉天子(应该是遣人去问),徐惠妹表示愿意,不知道是真心愿意还是为形势所逼,例如被天子看上的女人出宫后也没有男人再敢娶她了,唐太宗时期长孙皇后曾为太宗聘了一位很美丽的郑姓的女子,但是这女子已许配人家,于是大臣纷纷上书抗议,太宗迫于无奈没有纳那女子入宫,但是那女子许配的人家也不敢再娶这女子,自动要求解除婚约,最后这国色天香的女子竟只能孤独一生。

  徐惠妹表示愿意留在皇宫之后,李治封她为婕妤。婕妤是正三品,徐惠当初入宫时只是正五品才人,所以徐惠妹刚一进宫地位就被姐姐当年高多了,可说是沾姐姐之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徐惠进宫的时候太宗后宫的嫔妃位置几乎都满了,只有低品阶的位置,而此时李治刚刚继位,身边女人不多,所以可以给予徐惠妹较高的品阶。

  正是因为身边有如此多的女人,高宗将武则天完全忘在脑后,直到四年后他去感业寺进香,并且象征性的看望先帝的妃嫔——自己的庶母,被武则天把握机会接近了他,才使武则天有了二度进宫的机会。

  没有任何史书记载徐惠妹后来的情况,我们之所以直到这位徐惠妹,也只是在徐惠的传记里被史家提了一笔。

  我们可以很容易推测,徐惠妹在后宫并不得宠,得宠的一直都是萧淑妃,她不过是李治图个新鲜的玩意,不久之后也就冷落了。不知道她是否生育过儿女,虽然李治有两个儿子的生母不详,但是若是徐婕妤这种身份地位较高的女性所生,史书应该会有所记载。

  当武则天进宫之后,得了专房之宠,之后武则天打败了王皇后的萧淑妃,这个时候早已失宠的徐婕妤应该知道效仿汉成帝的班婕妤,远离李治。那么,如果武则天放她一马,没有心狠手辣的对付她,她也一定幽怨孤独的老死或病死在深宫之中。

  曾有人称呼那些在尼庵中为先帝守节的女子是活的明器。明器,是指的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 即冥器。秦始皇和明初几位皇帝都要求妃嫔活殉,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制度。孔子曾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是说一开始制作陶俑陪葬的人,他不会有后代。既然连器具陪葬都不可以,那用活人又有多残酷呢?杀死于谦的明英宗是一个极为无用的皇帝,但是因为他临终前废黜了明朝持续上百年的殉葬制度,虽然据说是为了他的爱妻,但是到底为这个人的人生添加了一点功绩。

  唐代是一个相对先进和民主的朝代,他们自然没想过用活人陪葬,只是让这些女子去尼庵而已,看起来是很大的一个德政。只是,让这些年轻的女子就在这种痛苦非人的环境中慢慢死去,又能说不是一种残忍吗?

  曹操过世的时候,还惦记着自己的姬妾,担心她们以后生活没有着落,让她们分香卖履。他在更早一些的时候,因为跟发妻不合,也允许发妻改嫁。虽然曹操被称为一代奸雄,但是他这方面确实很值得人称道。

  北周武帝也是如此,死后嫔妃以下无子者悉令还家。

  不管是徐氏姐妹,还是那些去尼庵的女子,又有几个如同武则天这样幸运呢!武则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残忍无比,可是谁又看到在她身后站满了多少满是血泪的女子的身影呢!

[color=#ff0000]10 一代才女,聪明与悲惨并存:上官婉儿[/color]

  她本来绝世聪明,但是却为了荣华富贵而给杀父灭族的仇人做事。当然,也许是女皇的魅力俘获了她。而且人为了自己的幸福好好生活也是无可厚非的。

  不过客观来说,女皇也不完全算是她的仇人。因为当年她的祖父上官仪确实有可能在高宗跟武后夫妻怄气的时候怂恿高宗废后,若不是武后在宫中很得人心,太监宫女得知这个消息立即争相奔跑告知武后,一旦诏书撰好,传之天下,废后就成事实,武后也只能落得个和王皇后、萧淑妃一样悲惨的命运。

  政治斗争向来你死我活,武后刚从刀尖上下来,自然要杀死上官仪以绝后患,更要灭其族杀一儆百,以免以后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

  上官婉儿的显赫,显示了女皇一贯敢用仇人后代不拘小节的风格。

  她的可怜在于绮年玉貌,因为跟张氏兄弟眉目传情被惩罚,先是面临死亡的恐惧,再被施以黥面的屈辱之刑。如果她以前曾对女皇有过幻想,曾认为女皇是祖母般慈祥的人物,此时她的幻想一定完全破灭了。

  她有什么错?她刚生下来就进入宫中,比十四岁入宫的女皇还要可怜。家族中的男人都被杀光,除了太监一辈子几乎没有跟男子说过话,更没有近距离接触过男人。哪家少女不怀春,哪家少年不钟情?突然见到张氏兄弟这样眉目如玉般的男子,有点动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她根本什么也没有做,只不过是眉眼间对张氏有了一丝情意而已!

  女皇的这种行为,让婉儿不会再终于任何一个人,而只终于权力,谁有权力她就忠于谁,而且她更想自己手握权柄,不再任人宰割。

  因此女皇被迫退位之后,婉儿也立即抛弃了女皇,投向新的权力核心。

  女皇的继任者中宗李显因为她熟练的处理政务的能力纳她为嫔,拜为正二品昭容,但是却不临幸她,她此时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自然不能跟豆蔻年华的小妹妹相比,她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更忌讳韦后的权势,自然不会主动靠近龙床,于是她跟少许几个可以见到的男子之一武三思私通,结果发现武三思的最终目的其实是韦后,只当她是介绍人。

  因为仁心将自己的情人介绍给韦后,她得到了韦后的喜爱,作为补偿,她获得了建立自己的府邸,可以每晚出宫居住的权力。每天白天她进入皇宫处理政务,侍奉李显和韦后,晚上则可归家居住。

  而且在帝后二人不需要她的时候,她也有了自己的空间,有了骄人的权势和财富。于是她的家中成了一个小型的文学馆,她可以和无数英俊潇洒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男子谈论诗文,享受多年辛苦屈辱才换来的幸福时光。当然,在这些男子中,其中几人也是她的情夫,她的生活是很惬意的,只是,她却被剥夺了所有女性都渴求的生儿育女的权力。不管是身体原因,还是她身份的原因,她都不可能怀孕生子。

  好景不长,没有一点文化修养,连历史都不知道借鉴的韦后在想立自己的女儿为皇太女的希望破灭之后,竟然疯狂的想要效仿婆婆武则天当女皇,她毒杀了自己的丈夫企图篡位,之前并未跟婉儿商量。

  政治警觉性很高的婉儿一发现这个情况,立即跟太平公主站在一条阵线上,未曾参与到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谋反事件中来。

  当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时候,婉儿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无罪,但是因为李隆基特别仇视恐惧女人干政,因此婉儿本来有功,他却让大将将婉儿当众斩杀,死时39岁。和杨贵妃死的年纪差不多。

  上官婉儿被杀的根本原因就是李隆基担心婉儿会干政,给自己带来威胁,阻碍自己夺权,借机趁乱斩杀她,防患于未然。有人将婉儿之死归罪于她自己没有任何政治立场,如同墙头草一般,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不过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悲剧,而且也不是她死亡的根本原因。看后来李隆基就算再宠爱武惠妃,也未曾立惠妃为后,可见此人因为童年阴影,心中一直非常害怕女人一旦得到权柄自己控制不住,因此早早除掉婉儿为妙。

  可怜的女人,绝代风华,天资过人,一辈子没有爱情的滋润,最终无辜惨死!

  虽然婉儿死后不久,李隆基大约是为了收买人心,说明自己只是误杀,安定当时权势滔天的太平公主之心,掩盖自己起兵诛杀韦后只是为了自己利益的事实,恢复了婉儿昭容的封号,谥号惠文。只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婉儿如此过人之人,人又已死,哪里还需要这些虚名呢!

[color=#ff0000]11、李隆基的四个女人,谁比谁更惨:原配王氏,肃宗生母元献皇后,武惠妃,杨贵妃[/color]

  汉武帝刘彻曾有四位皇后,他曾经喜欢她们每一个人,只是她们每一个却都没有善终。

  金屋藏娇的故事最早是出自志怪小说,并非正史,做不得实,但是刘彻小时候喜欢跟表姐玩应该是真的。正因为娶了这位表姐,刘彻才可以从那么多皇子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帝,只是他却狠心的以善妒而不生育的理由将陈阿娇废入长门宫,那长门宫本就是陈阿娇母亲的私邸,先给武帝的,他正好将废后安置在里面。陈阿娇因为自己的公主之女的身份一直没有绝望,在里面熬了很多年,最后在得知母亲和兄弟都过世之后,知道再没了人生的希望,这才抑郁而终。

  卫子夫,虽然出身卑微,但是一向处事谨慎仁慈,谦恭守礼,她生下了汉武帝的长子,她的弟弟和外甥都为汉朝建立了不世的功业,她战战兢兢四十多年,最终还是落得给太子被逼谋反,武帝派人收回她的皇后印绶,她一定很清楚陈阿娇的悲惨遭遇,于是在交出印绶之后立即悬梁自尽,结束了自己看似显赫但是却什么都没有得到的人生。大约是老天仁慈,最终她的重孙到底即位为帝。

  李夫人,出身低微,却成为武帝的宠姬,因为她的缘故,武帝使她的兄弟李广利为将出征匈奴,但是这人却根本不懂军事,兵败不说,更是投向了匈奴,最后还被杀。李夫人侍奉武帝不过几年就身染重病,到了弥留之际,武帝前来探望,李夫人以被覆面,不让武帝见自己最后一面,只是为了让武帝记住自己最美貌的容貌。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李夫人应该很懂这个道理。果然,在她死后,武帝记住她最美丽的一面,深深思念,对她的亲族都有封赏。武帝并没有追封她为皇后,只是因为在武帝死后,武帝的另外三位皇后(一位是后来继位皇帝的生母)都是因罪死,没皇后陪葬,霍光只好把这位李夫人抬出来封为皇后,陪葬茂陵。李夫人临终一刻的覆面,反映出了她的聪明,反映出了武帝的薄情,更反映出了她一生的悲哀。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还要心机深重的为家族谋利益,为幼子计将来,可见她平日里侍候武帝是多么的小心翼翼,如何的如履薄冰,难怪她进宫没几年就病死。自古伴君如伴虎!

  钩弋夫人,武帝晚年最宠爱的女人,生了一个很聪明的儿子,但是武帝担心她效仿吕后故事,于是找茬杀死了她,然后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昭帝。钩弋夫人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死,心中有多悲哀!不过她到底是昭帝的生母,被追封为皇太后。武帝此举,使北魏开创了立子杀母的制度,当然,那些被杀的女人其实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看到这些女人的故事,不能不认为汉武帝是最负心薄幸之人。不过,唐太的唐玄宗比他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他对原配王氏的态度。

  唐玄宗李隆基,在武则天当政、太平公主权势熏天的时候,备受压抑,心中惶恐,他的原配王氏一直在他身边安慰他,在他起兵的时候,王氏也在他身边支持他。最终当他登上帝位,立王氏为皇后。这位王皇后为人很贤德,虽然比不上长孙皇后,但是也差不太远,因为后来武惠妃得势的时候让宫中人说王皇后的坏话,宫中竟然没人愿意说,可见她多么仁慈,多得人心。

  只是她没有长孙皇后运气好,一直未有生育,而李隆基也不是李世民那样的明君,因此注定了王氏悲剧性的结果。因为武惠妃得宠,李隆基有了废后之意,王氏非常惶恐,担心李治皇后王氏的命运在自己身上重演,于是佩戴了一个作了法的求子的符,被李隆基得知,废为庶人,幽居冷宫,不过三月便过世了。

  若是李隆基是个明君,不被其他女人蛊惑,让王氏的帝位稳如泰山,王氏也不会因为恐惧而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在王氏过世之后,据说李隆基很内疚,以一品夫人的礼仪葬她,只是人都死了,这些虚名又有何益?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做给人看的。若真的内疚,为何不恢复她皇后的名位呢?

  若说汉武帝废陈阿娇很无情,李隆基就更无情了。陈阿娇不过是因为身份高贵,因为她母亲投机的缘故,才使汉武帝当了皇帝,她本人嚣张骄纵,并不温柔贤惠。但是王氏跟李隆基的情况则不同,王氏是和李隆基患难与共的女人啊,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王氏的父亲曾经拿一件衣服换了面粉做汤饼给李隆基庆祝生日,而且王氏为皇后只有一直谨守本分,并不嫉妒,善待后宫众人,这样的女人他竟然为了另一个女人而狠心废黜抛弃,实在是太过残忍无情了!

  李隆基虽然出生皇家,是武则天的亲孙子,但是他小的时候因为政治斗争,曾和五个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还有三个堂兄弟(李贤的三个儿子)一起被关在宫中幽禁,他的生母和嫡母因为无意得罪武则天,在新年进宫觐见的时候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就算李隆基后来成为天子都找不出母亲死亡的真相和尸骸埋葬的地点。因为跟四个兄弟还有一个堂兄(其他两个被折磨死了)经历了那样可怕的岁月,所以他们兄弟一生都和睦亲爱,没有发生过任何争斗,但是他对一起经历过患难的发妻竟如此绝情,实在让人齿冷!

  元献皇后杨氏,在李隆基为太子的时候已经侍奉在他身侧,并且怀有身孕。当时太平公主掌权,对皇太子李隆基很是猜忌,而东宫中又有许多太平公主的眼线,使的东宫中人心惶惶。杨氏怀孕,李隆基畏惧太平公主的威势,于是密谋张说要将此胎堕去。后被人劝解,才让杨氏平安产子,也就是之后的肃宗李亨。

  李隆基身边美女如云,杨氏并不得宠,在李隆基登基之后,只给了她贵嫔的名位。因为李隆基自己改过后宫品阶,又按照自己心意随便改变品阶,因此查不到这贵嫔到底是几品,应该是二品到三品的品阶。正因为这位杨氏不得宠,所以她的儿子后来才逃过武惠妃谗言使李隆基一日杀三子的厄运,最后成为大唐的皇帝肃宗。当然这个皇帝过的很悲惨,在他当太子的时候每天害怕老子和武惠妃,每天战战兢兢活着,当了皇帝之后又被老婆和太监夺权,最后惊惧而死。

  杨氏在李隆基在世的时候就失去了,没有看到儿子被立为太子的一天,也没有看到儿子继位的一天。在她的儿子继位之后,她被追封为元献皇后,只是她的一生是孤独的,哀伤的,恐惧的,就如同千百年间后宫中那些默默无闻的那些女子一般!

  武惠妃,武则天堂兄之子武攸宁的女儿,李隆基登基之后,诛灭武氏族人,武惠妃年幼,被没入宫中作为宫婢,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李隆基看到,因为惊艳于她的美丽,李隆基忘记了自己之前宠爱的所有女人,例如王皇后、太子生母赵丽妃,导致这些女人郁郁而终。李隆基因为宠爱武惠妃,竟然昏庸到一日之内杀死自己亲生的三个儿子,做出这种禽兽不如的事情来,不过最终,在武惠妃死前,他也没有立武惠妃为皇后,没有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若是武惠妃没有被李隆基看到,若是她不是生的那样貌美如花,她的一生一定是极为悲惨。因家属犯罪而被罚入宫廷的女子本就是地位最低贱的,从富家千金变为最低贱的奴隶,每日辛苦操劳不说,还要被其他出生寒微的人践踏,无比可怜。若是她们自己犯了过错导致这种命运倒还好说,只是不过因为家人的连累才会如此,她们本没有主宰男性家人的权力,却要无辜受到这种磨难,实在可怜,实在不公。当然,武家自然还有和她一样身份的女子,只不过容貌不及于她,或者未能一睹天颜,只能无声的凋零在掖庭宫中。

  有说李隆基不立武惠妃为皇后是因为武惠妃导致王皇后被废并且郁郁而终,这个不过是一种掩饰帝王无情的说法。若李隆基真的因为这个不立后,心中一定会对武惠妃有戒备心理,如何会依旧那样宠爱她,最终为她杀死自己的儿子呢?

  李隆基不立武惠妃为后,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害怕。武则天当政和太平公主主政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可怕的阴影,他最终不立武惠妃为后,只是担心被她抢了权柄而已。因此,在武惠妃死后,当这个女人对他再也没有权力的威胁的时候,他追封她为皇后。

  可笑的是,李隆基最终竟然给武惠妃贞顺皇后的谥号,并且给他的祖母武则天改换了谥号,将“则天大圣皇后”改为“则天顺圣皇后”,这两个女人哪里有一点顺从的表现啊?又或者只是李隆基在思想中希望女人全部顺从如水,因此在谥号中反应出来,那么他可真称的上有史记载的意淫的鼻祖了!

  其实李隆基算是武惠妃的杀父仇人,只是在那个皇权斗争的圈子里,这笔账也算不清谁欠谁的。武惠妃倾其一生的精力使用各种手段,当然也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也受尽各种胆战心惊的折磨,最终还是未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害死别人的儿子,并因此恐惧身亡,只是若不是那样一个制度,若不是在那样一个你死我活的后宫之中,她值得去还是别人吗?死后儿媳妇还被老公抢了,儿子也屈辱悲哀的活一辈子,这个女人难道不可怜吗?

  她虽然谋害别人,只是始作俑者是李隆基。若李隆基能如同他的曾祖父一样贤明,信任爱戴尊敬贤惠的王皇后,立好后宫秩序,人人心安,也不会发生各种倾轧的事件。而赐死三个儿子的诏书也是李隆基亲手下的,武惠妃跟这些人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本就是敌对的,李隆基自己不念亲情,却推说被女人蒙蔽,实在可笑的够呛!

  白居易写《长恨歌》,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讽刺李隆基和杨玉环二人的事情。他们两个之间有所谓的爱情吗?杨玉环并不是李隆基的妻,只是妾而已,当时并没有外界条件限制,只要李隆基愿意,就可以册封杨玉环而皇后,但是他却不愿意让杨玉环当自己的妻子。就算不提这一点,就当二人是夫妻,丈夫在危难时刻保护自己的妻儿本是自古以来男人的责任,可是在马嵬坡下,为了保全自己,李隆基赐杨玉环死。在李隆基下达赐死杨玉环的命令的时候,她的心是否一下凉了,瑰丽的梦幻灭了?若她是自行请死,那么她对于“天家无亲情”这个道理又有多深刻的理解?

  若李隆基不是九五之尊的皇后,杨玉环又会舍弃自己年轻俊朗的夫君,跟这个差不多可以当自己爷爷的男人的妾吗?

  一般认为,真正鼓动将士逼死杨玉环的是太子李亨,虽然他本人并不恨杨玉环,但是杨国忠太过遭人嫉恨,当时李亨还没有能力控制大局,害怕李隆基的势力,因此才会逼死杨玉环。若当时他能控制局势,李隆基成为无能为力的太上皇,那么杨玉环也只不过像是太高组李渊的尹、张二妃(二人为李渊宠妃,被建成、元吉买通,一直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没什么杀伤力,也不需要一定要她的命了。

  杨玉环一生不问政事,只陪玄宗嬉戏,若她只是普通人家的妻子这样倒是无妨,但是帝王的女人如果这样,往往没有好结果。例如南唐后主李煜的妻子周娥皇,后蜀皇帝孟昶的贵妃花蕊夫人,国破家亡,身死神灭,最后还要落得祸水的骂名。

  如果她可以选择,她是愿意做李隆基的贵妃,有着无尽灿烂的人生,但是却如同烟花一般短暂,还是做寿王的妻子,安逸平静的度过一生呢?

  李隆基的四个女人,谁又比谁更悲惨?又有谁是笑到最后的呢?

  (注:梅妃江采苹是虚构人物,最初见于小说,不见于正史,根据史家推断,实无此人。若是真人,她也是个悲惨的主儿!但是这个虚构的故事,难道说不是反映那个制度那些王朝中女人的悲哀吗!)

  李隆基如此薄幸,也活该晚年没有好结局!赐死了杨玉环之后,从四川返回长安,儿子李亨已经继位,因为他昏庸无道,宠幸杨国忠、李林甫、安禄山等人搞的天怒人怨,已不可能再为天子,他成为太上皇。一开始日子还算好过,只是他经常在兴庆宫跟百姓同乐,影响很大,被儿子猜忌,于是被移居南内。后来,因为李亨的皇后张氏和她宠幸的太监不喜欢李隆基和高力士,待遇日差,最后几乎衣食不保,郁郁而终,也是报应!

[color=#ff0000]12 父亲的棋子,封建礼教的牺牲者,北周皇后、隋朝公主:杨丽华[/color]

  杨丽华是隋文帝杨坚的女儿,杨坚本是北周的臣子,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将她嫁给还是太子的北周宣帝为妃,宣帝继位的时候,她被立为皇后。

  杨丽华的母亲独孤氏出身望族,就是后来隋朝的独孤皇后,也是李渊的姨母。她们同胞姐妹中竟然有三人分别做了三个朝代的皇后(包括追封)。

  这位独孤皇后跟杨坚有约,杨坚不可和其他女人生孩子。事实上,在独孤皇后在世的时候,杨坚基本上只有她一个女人,有一次杨坚一时兴起宠幸了一个宫女尉迟明月。尉迟明月本来也是前朝大将的孙女,只因为朝代变更没入宫廷成为宫女,本就身世可怜。突然间被杨坚宠幸了几日,被独孤皇后得知之后立即让人活活打死了尉迟明月,杨坚为这事很是生气,本想废后,但是最终想到皇后给自己生了五个儿子,辅佐自己,同甘共苦多年,也有一定的政治势力,也就作罢,只可惜了那个尚在韶华之年的女子。

  独孤皇后是很彪悍的,不仅自己不允许老公立妃,而且也不喜欢儿子或者朝臣有妾室。她的长子杨勇因为姬妾争宠,为她所不喜。二儿子杨广为了夺嫡讨好母亲,本是极为好色之徒,却十几年只搂着一个正妃睡觉,最终夺嫡成功,成为隋朝第二代皇帝,也是亡国之君,隋炀帝。

  独孤皇后跟杨坚一共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杨丽华就是他们唯一的女儿,想必独孤皇后是非常宠爱女儿的。

  北周宣帝是一个荒淫无道、喜怒无常的皇帝,他在立了杨丽华为皇后之后,竟然同时又册立了另外四个女人为皇后,这也是亘古未有的事情。杨丽华是一个很温柔很贤惠的女人,但是宣帝还是对她不满意。有一次宣帝想杀杨丽华,独孤氏(当时还不是皇后)得知之后进宫跪求宣帝,磕头出血,最终宣帝才放过了杨丽华。

  宣帝荒淫无道,二十出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即位。这小皇帝不是杨丽华的亲生儿子,是另一位皇后所生。这时杨坚已经权势滔天,先是辅政,不久就篡位为帝,杨丽华竟然十分愤怒,非常不满父亲的行为。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杨坚封女儿为乐平公主,还想让她改嫁,杨丽华誓死不从,年纪轻轻就过起了守寡的生活,只是专心抚育独生女儿宇文娥英和外孙女。不过可惜,她的外孙女李静训在九岁之时过世,让她十分悲痛。

  她就这样孤独凄清的度过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公主人生,最终在随同弟弟隋炀帝西巡张掖时在河西过世,享年四十九岁。临终之前请求皇帝弟弟将自己的汤沐浴(公主食邑)赐给女儿女婿,因为女儿是她这一辈子唯一的希望,唯一的寄托,她想帮女儿打点好一切,尽量让女儿以后的生活好一点。

  可是在她死后不久,有人说李姓之人可能取代隋朝江山,她的女婿名叫李敏,也被隋炀帝猜忌,有宇文氏的权臣劝宇文娥英上书舅舅隋炀帝出首她的丈夫,宇文娥英以为是族中前辈必然不会害她,于是照做,但是几个月后,隋炀帝还是以鸩毒赐死自己的外甥女宇文娥英。

  生在帝王之家就是这样残忍可怕,毫无亲情。杨丽华的命运还算是好的,起码还有一个女儿,起码还能成为隋朝的公主,生活富足无忧。跟她同为周宣帝皇后的其他几个女人在周宣帝死后无依无靠,又遇到亡国之事,只能出家为尼,命运则更悲惨,史书虽未多载,但是想也可以想象的到。

  杨丽华的一生不能不让人为之叹息。

  她的婚姻本就是父亲讨好皇室巩固自己权力的一个棋子,她没有选择的机会。嫁给了那样昏庸荒淫残暴的一个丈夫,在他死后,她竟然还对他坚贞不屈,那个男人配吗?成为了隋朝的公主,父母想让她改嫁,这时候他们的想法更多的是想补偿当年对她的亏欠,但是她却要死守贞操不肯改嫁,她是在对父亲的篡位表示不满,还是要折磨自己?虽然她贵为隋朝的公主,但是没有幸福的家庭,没有疼爱自己的丈夫,又有何幸福可言?

  这个女人的悲剧看似是自己造成的,但是往深了来看,其实也是受儒家思想毒害太深,才会这样。

  若她的丈夫是一个雄才大略、以天下为己任的伟丈夫,因为真心敬仰丈夫、为这样的男人守节自然是值得敬佩的行为。只是她的丈夫宣帝本就是个亡国之主,他的无能导致国家的灭亡,而隋文帝杨坚在处理国事上比北周宣帝勤勉百倍,隋朝代替北周是时代的进步。杨丽华这样固执己见根本就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不过,她这样的行为在封建时代被那些男性史家或者程朱理学家高度赞扬,那不过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男权而做出的行为。

  如同杨丽华一样命运的女人在历史上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是曹操送了几个女儿去侍候汉献帝,王莽也想尽办法将女儿嫁给汉平帝,之后又夺取汉平帝的皇位,然后封女儿为“黄皇室主”(就是公主的意思,王莽很有学问,建立新朝之后,很多称呼都改名),也想让其女改嫁,其女坚决不从。最后王莽被杀,这位汉平帝皇后王氏觉得自己无面目见汉家,于是自焚身亡。其实她有何罪?从未同流合污,只是身不由己,却要用死来成全名节。不过若是汉朝复辟,因为她是王莽的女儿,也不会有好下场。她从出嫁的那天开始就成为了男人手中的一个工具,王莽让她改嫁,不过是想削弱汉朝的威信,并非疼爱她的意思。最终,她也只能是悲惨的结局。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西夏国开国皇帝拓跋元昊(因宋朝赐姓“李”,所以又称李元昊)的第一任皇后卫慕氏的悲惨故事。

  卫慕皇后的父亲本是拓跋元昊的亲舅舅卫慕山喜,他将女儿嫁给外甥本就是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地位。卫慕山喜野心不小,想夺取权势,密谋杀害拓跋元昊。阴谋败露,拓跋元昊不仅杀了舅舅卫慕山喜,还把卫慕氏全族都绑上石头沉入河底。诛灭了卫慕氏一族后,李元昊又毒杀了亲生母亲卫慕太后。

  其实卫慕太后和卫慕皇后应该都不知道卫慕山喜谋反的事情,因为没有人会不帮自己的儿子而去帮自己的哥哥,卫慕皇后也如杨丽华、王莽女一样,其实都是向着自己丈夫而不是向着父亲的。

  卫慕皇后得知丈夫族灭卫慕全族以及毒杀亲生母亲的事情,身怀六甲的她丧失理智的去责骂质问拓跋元昊,她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比狼还可怕的人!

  拓跋元昊大怒,将卫慕皇后幽禁起来。后来她生下一子,拓跋元昊的宠妃进谗言说那婴儿长的不像拓跋元昊,于是拓跋元昊一怒之下将卫慕皇后母子二人杀死。

  拓跋元昊留有记载的后妃共9位,除一位幸运的早死(善终)外,其余无一有好结局。他的后宫可谓血迹斑斑,而且因果循环极重,元昊杀母、杀舅、杀妻、杀子、杀大臣。结果自己反死在太子手上,太子又死在重臣手里,朝政落入外戚手中,而外戚又被元昊的另外一个儿子所杀。

  (我记得九十年代流行一时的金超群主演的台湾电视剧《包青天》中有一个段落有李元昊出现,剧中描述李元昊来到大宋,在开封府上,他的一位女下属因为哥哥对不起元昊想要自杀谢罪,李元昊竟然亲手阻止,并且原谅她。看到那里,我不禁大呼,这个人物形象实在是太现代太人性化太不真实了。

  相比之下,1995年国内出品的电视剧《贺兰雪》相对真实的反应了李元昊的一生,残忍的让人感到可怕!)

  何其悲惨,这些被父亲当做棋子送出去控制他人的女子们!

[color=#ff0000]13 玉体横陈,被虐身亡:北齐后主高纬妃冯小怜[/color]

  一般说到冯小怜,总会把她跟亡国祸水,妖孽误国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她的著名事迹在封建朝代常常被人提到的则是谗言使皇帝杀死忠臣,陪荒淫无道的皇帝淫乐,在大臣面前“玉体横陈”。

  冯小怜是北齐后主高纬的淑妃,她原是皇后穆黄花身边的侍女,后跃上枝头作凤凰,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旋封左皇后。后人评价说:“她的娇媚与荒唐,使北齐帝国遭到覆亡的命运。”果真是这样吗?她一个小女子有这样的能耐吗?

  古代有很多荒淫无道的昏君,例如商纣之流,那就不必细说,但是没有一个王朝如同北齐王朝这样,从头到尾每一个君王都如同是神经病、虐待狂一般,做出一些丧尽天良、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北齐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王朝,属于胡人政权,是高纬的二伯高洋取代东魏王朝而建立,高纬的二伯、堂哥、六伯、父亲(排行第九)先后为帝,享国二十八年。

  这些君主做出来的事情那还都不是人做的,听起来就让人浑身发凉,如同置身于野兽林立的原始森林中一般。

  他们中有人奸淫庶母不遂则杀人、淫辱嫂子(老大调戏老二的妻子,老二奸淫老大的,老九又奸淫老二的)、威胁生母要将之嫁给鲜卑奴仆、虐杀侄子、无端殴打岳母、为夺姨姐虐杀其夫、常常以杀人为乐、突然发疯残杀宠姬然后以其骨为琴、大肆屠杀东魏皇室,朝堂之上乱杀臣子以至于臣子每次上朝时先准备好后事并和家人道别,还从死牢中提出许多囚犯代替自己被皇帝杀死。北齐灭绝东魏元氏皇族,连婴儿都用刀茅捅死,尸体丢进水里,导致鱼肚子里都有人的指甲,国人不敢吃鱼,惟恐沾上死人的晦气。

  种种可怕事情这兄弟数人做的不亦乐乎,这样的朝代如果不亡,人类真是连禽兽都不如。北齐王朝是史上公认的著名禽兽王朝,淫人妻女,杀害兄弟子侄,几乎是每个北齐皇帝的共同嗜好。

  高纬此人虽是亡国之君,但是暴虐程度还真比不上他的二伯和父亲。冯小怜如果能以一己之力辅佐高纬挽救王朝的败亡,那还真是天下奇闻。有没有她,这种禽兽王朝都会被其他王朝所取代,又或者被臣子谋反、百姓起义所推翻。

  冯小怜容貌秀美,最突出的是皮肤白皙,玉体曲线玲珑、冬暖夏凉,高纬跟大臣议事的时候常将她抱在怀中,而且据说高纬想跟大臣们分享自己爱妾的美貌,于是让大臣们出钱欣赏冯小怜的玉体,就有了“玉体横陈”之名。有说这“玉体横陈”是将裸体展示于宫殿之中,让有钱人千金一票前来观看。虽然北朝并非汉人朝代,没有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那时候的人的思想也非常理可以推断,只是我想,应该不至于裸体,可能是穿着如同现代三点式泳装那样的衣服展示自己的玉体吧!

  除此之外,高纬还为了跟冯小怜玩乐而延误了战机,甚至国家被灭他都不在乎,说只要有冯小怜就可以了。

  在封建王朝,女人不过是男人的玩物而已,皇帝让她干什么,她能拒绝吗?高纬的二伯高洋曾有两个宠妃姐妹花薛氏,但是高洋一日发疯,就将美人的头锯下,将骨头做琴弦。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冯小怜敢抗拒高纬的要求吗?而且,在所有的朝政大事中,她跟一个玩具并没有两样,不会因为她的义正言辞而有任何改变,她为了活命,只能顺从。就算高纬为了冯小怜的喜好做出任何事情贻误战机,那又关冯小怜什么事?做皇帝的是高纬,不是冯小怜,做了皇帝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只享受皇权带来的权力。皇帝如此昏庸,早该换掉。

  高纬被杀后,冯小怜被当做战利品,被北周皇帝赐给代王宇文达,一直不好美色夫妻和睦的宇文达立即就被她迷上了,非常宠爱她,导致正妃李氏失宠,处境可怜,最后忧虑而死。

  后来隋朝取代北周,宇文达作为北周宗室被杀,冯小怜再次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被隋文帝赐给大臣李询。前面已经说到,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很厉害,有她在隋文帝就算喜欢冯小怜的美色也不敢宠幸她。

  和这种情况类似的有越王勾践和西施。其实勾践本就喜欢西施,只是为了国家前途而将西施送给吴王,待吴国灭了,勾践带西施乘船回国,勾践夫人看出勾践对西施有意思,为了防患于未然,勾践夫人用皮革制成的袋子将西施装进去,然后沉入湖中淹死。勾践夫人到底是跟勾践共过患难的人,勾践也是有名的惧内,也无可奈何。西施被沉湖的事迹见于正史。后人同情西施的遭遇,将她的结局改成跟范蠡一起畅游五湖,当然这些都是野史传闻了。根据百家讲坛的说法,范蠡去找西施的时候都六十岁人了,足以当西施的爷爷,二人是不可能产生爱情的。一代红颜,为国付出一切,最后也只是这样的下场,岂不令人动容。类似的情况还有貂蝉,为国除害,离间害死董卓,但是最后吕布死了,她也没有好结局。

  再说我们的女主角冯小怜。这时候她竟然被人当做了亡国妖物,其实她又没有侍奉北周皇帝,北周宣帝那样荒淫且爱夺人妻女的人也没宣她入宫,她应该不是人见人爱的那种,只是对于某一类的人特别有魅惑力。也许是因为其他人恨她厌恶她想报复她,于是才故意散播她这样的名声,当然,封建王朝总喜欢将国家灭亡的原因推在女人身上,可怜也只有冯小怜承担这种恶名了。

  很可能是李询自己想隋文帝要求赐予冯小怜的,也可能是隋文帝想施恩于臣子,因为宇文达的正妃李氏正是李询的妹妹。

  李询的母亲知道冯小怜曾迫害过自己的女儿,乘机进行打击报复,令她改穿布裙,每日舂米、劈柴、烧饭、洗衣,不时叱责和鞭打——史书记载:“隋文帝将赐达妃兄李询,令著布裙配舂。询母逼令自杀。”(《北史 卷十四》)

  不过这个似乎不合情理,因为对于李家,冯小怜活得越长,他们越能体味到报复的快感,无数侮辱打骂,是对于去世的女儿的最好的回报,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这种乐趣,而是她自己活够了。我更相信另一种说法,有一日她弹琴(这可能也是一种羞辱手段,让曾经被宠爱万分的女人在宾客面前如妓女贱妾一般操琴,是对人的一种羞辱,如同埃及艳后,得知新的统治者要让她出去游街被万众观看,也就自杀),弦断了,她便自杀了。

  不管真相如何,曾经风光无限的女人,最终凄惨的死去,死后史书作者蔡东藩还说她为何不早死,到现在才死已经没有意义了,国家灭亡都是她这种人造成的。蔡东藩生于清朝末年,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作者,毛主席都很欣赏他的书,在抗战时期让情报人员帮他从上海买两套回来。虽然书中有很多封建思想的瑕疵,但是毕竟瑕不掩瑜,确实是很好的历史启蒙读物。

  冯小怜自然不能算是最悲惨的女人,因为她有过选择的机会,不过无论她怎么选择,都改变不了北齐王朝被取代的命运,只不过因为她不懂事纵情享乐,于是责任就全推到她身上,她的结局悲惨成了自作自受。她不能算是最悲惨的女人,因为有些女人命运比她更悲惨更无辜,例如北齐的尔朱英娥、李祖娥。只不过在她们死的那一刻,心中的凄凉感受也许并没有轻重之分。

  都说冯小怜是红颜祸水,因为她的缘故高纬贻误了战机,失去了国家。不过,我更认为她不过是个无知的、被宠坏了的女子,就如同现在被惯坏了的小孩子,只是贪玩,什么都要随心所欲,根本不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再则,不是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吗?她哪里知道什么军国大事?明明是是皇帝做出的决定,皇帝失国,关女人甚事!

  不知为何,在看到这个被无数人鄙视唾弃的女人的故事时,心中总莫名产生一种悲哀之意。也许这悲哀本是为了封建时代千万自己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而生吧!

[color=#ff0000]14 从嫔到尼到皇后,再为小妾,最后拒奸被人砍掉头颅的绝色美女:尔朱英娥[/color]

  看到“从嫔到尼到皇后”字样让人难免会想起武则天。武则天曾是李世民的后宫嫔妾,李世民死后出家为尼,之后又成为李治的皇后,最后称霸天下。不过跟武则天早期有同样经历的尔朱英娥,却没有这样的幸运,她的一生跟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曾在数日之内失去几乎所有最亲的亲人:父亲、丈夫、刚刚降生的儿子、弟弟,之后沦为父亲生前下属的小妾,待丈夫死后,被丈夫的禽兽儿子逼奸不遂,被砍下头颅而死。

  尔朱英娥生于北魏,是契胡族酋长、北魏大将尔朱荣的长女,初次出嫁给北魏皇帝孝明帝为妃,封为“嫔”。婆母胡太后专横,对妃嫔们很压制,因此她一直没有生育。孝明帝母子权力冲突很严重,武泰元年,胡太后竟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孝明帝,这个时候孝明帝很年轻,还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刚刚降生不久的女儿,胡太后诈称这个女婴是男孩,然后立她为皇帝。

  曾有学者认为,武则天并不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也不是第一位女皇,这位不知姓名不知生平的元姑娘才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其次是唐初的陈硕真,武则天只能排第三。

  要说的话,这位元姑娘确实登基继承大统,按照现在历史学家对皇帝的评价方式,就算在位不满一天,例如金朝末年的完颜承麟,虽然即位当天就战死,但是也承认他是皇帝,那么这位元姑娘真的可算是皇帝,只是她是以男子的身份继承帝位,这个就很难评价了。

  至于那位陈硕真,她是农民起义领袖,自称文佳皇帝,并没有控制华夏大半的领土,她就更难以算是正统的皇帝了。

  胡太后立了这个女婴之后不久,觉得不能服众,又改立临洮王世子三岁的元钊为帝,并命令孝明帝的妃嫔们全部做了尼姑。

  尔朱英娥在这个时候也出家为尼,本来只能青灯古佛度过一生,只是此时她的父亲已经成为北魏的大将和权臣,因此她不需像其他女人那样悲惨的度过一生,而一跃成为另一位皇帝的皇后。北魏是胡人的国家,也并不是很尊崇封建礼教,因此女人改嫁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虽然武则天也杀死过自己的儿子,只是这位胡太后的能力和手段都跟武则天没法比,据说她毒杀自己亲生儿子的原因只是为了自己的面首情夫,又不喜欢儿子束缚她的权力,因此杀死了儿子。但是她自己又没有控制朝政的能力,尔朱英娥的父亲尔朱荣趁机发难,发动政变,将胡太后、刚刚继位年仅3岁的幼主元钊、以及众多和他意见相左的皇族男子全部投入黄河淹死,由此控制了北魏的朝廷。想必那位元姑娘也在其中,因为之后没有任何历史记录记载那位元姑娘的生平和结局,在那种野蛮的乱世,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总是血流成河,随手将一个女婴杀死,根本就是一件让人事后想都想不起来的小事。就算当时元姑娘没被杀,那么小的婴儿,照顾不好也会病死饿死,根本没人会注意她的命运。

  尔朱荣一直图谋称帝自立,但怕众人不服,又拥立北魏宗室子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把女儿尔朱英娥从尼姑庵接出,立为孝庄帝的皇后。尔朱英娥个性强直,依靠父亲的威势,对丈夫很不客气,一旦丈夫对嫔妃们过于亲近时她就呵斥说:“天子由我家置立,今便如此,我父本日即自作,今亦复决?”

  她这样的个性,就算她长的再美,她的丈夫恐怕也难对她产生好感。历史上人对尔朱英娥此举多有诟病,只是想想,在女子十来岁就出嫁的当时,她当时恐怕只是个还未满二十岁的女子,当时又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啥见识,更没人给她们讲什么道理,她的父亲突然崛起,她有了父亲做靠山,嫉妒丈夫有其他的女人,说几句过分的话又有什么?就如同现在暴发户、富二代一般。虽然这种行为让人厌恶,但是也不表示这个女人本性很坏。

  过了一年多,尔朱英娥怀孕将产。孝庄帝不甘心做傀儡皇帝,借尔朱英娥生下儿子之机,骗尔朱荣进宫探望女儿,亲手杀死了尔朱荣及其14岁的长子尔朱菩提(尔朱英娥的弟弟)。

  这位孝庄帝的作风颇有一千多年后康熙的影子,只是可惜,这时北魏王朝政局已经很不稳定,尔朱荣也跟鳌拜不同,在尔朱荣死后,他的从侄,即尔朱英娥的族兄汾阳刺史尔朱兆和尔朱世隆共谋,推戴太原太守兼并州事长广王元晔即位,随后闯入宫中污辱妃嫔、虏掠财物,并将尔朱英娥的新生儿子抢来,当面摔死在床下。尔朱英娥的丈夫,24岁的孝庄帝元子攸被送晋阳拘禁,不久尔朱兆就将他缢杀,同时又杀死河间王元宽及其妻子(尔朱英娥的妹妹)。尔朱英娥被软禁宫中。

  尔朱英娥辛辛苦苦产下儿子,本来大喜过望,哪里知道顷刻之间却得知父亲和弟弟惨死在丈夫的屠刀之下,悲伤之余,更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样的命运。哪里知道没过几天,自己的族兄打着为父亲报仇的名义闯进宫来,她却只能看着新生儿子被摔死在面前,接着丈夫又被杀,她失去所有亲人,被软禁在宫中,等待未知的命运,心中的凄惶可想而知。虽然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是我也可以想像的到,那时候尔朱英娥肯定是日日以泪洗面,万念俱灰。

  看到这里,让人更感受到皇权斗争的残酷,你不杀别人,别人就杀你,一点心慈手软都不行,一点都疏忽不得。

  尔朱兆此人也只是个酒囊饭袋之徒,很快,他被尔朱荣的手下高欢打败逼死,北魏皇宫被高欢控制,被软禁其中的尔朱英娥自然被他所得。高欢此人很有谋略,他就是后来北齐王朝的奠基人。此时他并未篡位自立,又立了元家的一个子孙当傀儡皇帝,自己则手握实权。

  高欢爱慕尔朱英娥的美貌,对她很尊重,见必束带请安,自称“下官”,逐渐打动了尔朱英娥的心,尔朱英娥也就委身于她。在那种乱世,无依无靠的美貌女子除了这样又能如何呢?高欢早有原配娄昭君,并且为他生下了五个儿子,那地位自然是不能撼动的。他当然还有很多妾室,尔朱英娥以皇后身份也只能成为他的妾室。同时为高欢妾室的还有北魏建明帝(长广王)元晔皇后,应该是高欢占据北魏皇宫的时候一起得到的,此女被称为小尔朱氏,大约是尔朱英娥的妹妹或者族妹。

  后来尔朱英娥和高欢生下两个儿子,颇得高欢喜爱,高欢还很照顾她的两个弟弟。虽然回想往事难免让人觉得难过,只是日子到底过的平稳,她心灵上的伤害应该慢慢被抚平。只是她的弟弟却不争气,她的一个弟弟尔朱文畅竟然想暗杀高欢想自己当皇帝,事发,被处死。高欢看在尔朱英娥的份上,继续厚待她仅存的弟弟尔朱文略。后来在北齐时期,尔朱文略终因与平秦王拿一个漂亮的婢女和一匹千里马打赌输掉后残酷地“杀马及婢,以二银器盛婢头马肉”,而被处死正法。这是高欢死后的事情了。

  高欢过世之后,他的长子高澄替代他成为东魏的权臣。在那一系列的宫廷政变之后,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魏由高氏控制,西魏则由宇文氏控制。后来这两位控制者分别建立了北齐和北周王朝,北齐最后被北周所灭。

  高澄在篡位前夕被刺身亡之后,这离高欢死没有几年。高欢的第二个儿子高洋篡位成功,建立北齐王朝,自己当上了皇帝,杀死了北魏几乎所有的皇族,将他们的尸体丢入河中,导致当时邺城的人们都不敢吃河里的鱼,害怕从鱼腹中吃出了人的头发、指甲来。

北齐王朝是中国著名的禽兽王朝,高洋则是禽兽中的禽兽,残忍变态疯癫好色,他做的那些事情实在是令人发指,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此人的简介,后面其他女人的故事里也有所描述,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

  虽然尔朱英娥曾是北魏的皇后,但是后来成为高欢的小妾身份,还有儿子可以依靠,因此没有受到牵连。她的长子按例被封为彭城王,她则被拜为彭城太妃,本来可以平静的度过余生,只是可惜,老天依旧不肯放过她。

  尔朱英娥第一位丈夫死的时候是公元528年,这时已是公元556年,那么她应该也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了,不知道为什么她没有跟随儿子去彭城,而依旧留在首都邺城,被高洋看上,高洋想强行奸污她,她拼死反抗,最后高洋一刀砍下她的头颅将她杀害。一代红颜竟是如此命运!

  若尔朱英娥不是绝世美女,肯定不会得到高欢那样的人花费那么多的功夫软化她,高洋也不会看的上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她的美貌给她带来了十几年的平静安定岁月,在那个时候如果无依无靠的女人如果没有男人的保护,境遇可能更加悲惨,可能为奴为妓,但是她的美貌也成了她的催命符。

  若是那些被封建礼教弄坏了脑袋的古代道学家评论,大约会说,都嫁过了三次,而且前两任丈夫本就是同族亲戚,她早已是没有廉耻的人,根本不需要如此抵抗高洋,从了便是,反正也不是什么贞女烈女了。

  只是,尔朱英娥之前的三次婚姻,虽然不是她自己选定的,但是却是她自愿的,她到底也是个烈女子,若是用强,始终不肯低头。而且,她这样抵抗高洋,除了厌恶这个禽兽疯子之外,更为自己的两个儿子着想,因此不肯就范。大约尔朱英娥也没想到高洋会如此疯狂,自己不从他他就会砍下自己的脑袋。也许生在乱世,在那样一个禽兽王朝,看多了血腥残忍,她也能知道违拗了帝王的意思后果难料,只是她有为人的尊严,有自己的个性,对那样一个人间彻底失望,因此选择了死亡。

  高洋杀死了尔朱英娥,后来肆意奸污了父亲其他的妾室,以及寡嫂(高澄妻子、东魏公主)。高洋死后,他的妻子李祖娥也被他弟弟高湛占有,李祖娥就没有反抗的勇气,最后还生下了女儿。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报应!

  只是男人做错了事有报应为什么要女人来承受痛苦?


by实梦zs 
[/size][/td][/tr][/table]
[ 此帖被笙歌醉在2012-07-26 09:41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笙歌醉

ZxID:926118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燕燕。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7-20 0



15 禽兽王朝北齐的皇后们,没一个有好结局:元仲华、李祖娥、胡太后


(1)高欢长子高澄的嫡妻:元仲华

  冯翊公主元仲华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亲妹妹,当时东魏元家其实已经是傀儡政权,真正有实权的是高欢一家,在这种情况下,元仲华嫁给了高欢最受宠爱的长子高澄,也是一桩政治婚姻,如果丈夫疼爱她,丈夫活的长久,丈夫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君王,也许她的存在可以让她的娘家亲属命运稍好一点。

  史书上说她容貌美丽,性情温柔恭顺,曲尽和敬,婚后又给高澄生下一子二女,看起来日子还算不错,只是可惜,她并不太被丈夫宠爱,就算她是名义上的公主身份,但是高澄还公然在宴会上数落她姿色不如弟弟高洋之妻李祖娥,她的难堪可想而知,对家族命运的忧虑一定让她的日子十分难过。

  之后,高澄爱上她的同族姐妹元玉仪,欲废弃她改娶元玉仪为正室,这时候元仲华心中一定是十分难过的,不过好歹是自家姐妹,一荣俱荣,只要能保住元氏家族,她的命运恐怕还不会太悲惨。

  这时候,高澄已经打算受禅篡夺元家皇位,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要他夺得皇位之后能善待元家的人也算不幸中的万幸,突然之间,高澄竟然被厨子刺杀身亡,元仲华一日之间就变成了寡妇,这个时候她年纪大约才二十出头。

  当时那种局势,如果没有高家的人出来主持政权,那么东魏皇室一定会血洗高家,将政权夺回到自己手中,她作为皇帝的妹妹不会被杀,但是她幼小的儿子毕竟是高家的人,性命恐怕就难保了。

  如果她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又如果她是个对政治看的很通透的人,她应该希望她的哥哥能够赢得这场政治斗争的最后胜利,因为那样的话,她的命运应该会好很多。

  在高家一直被众人瞩目的高澄死了,正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高澄那个长相差劲,平时傻乎乎的被人忽视、薄待的同母二弟,才二十岁的高洋突然如变了一个人一般,出来主持大局,竟然一下子收拾了这个残局,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成为了高家权力的核心,并且也成为了东魏王朝实际的掌权者。

  高洋在不久之后篡夺了元家的皇位,建立了北齐王朝,追封高澄为文襄皇帝,元仲华为靖德皇后。

  表面上元仲华有着高贵的身份,但是实际上却根本不是这样。高洋是历史上有名的疯狂暴君,做事根本不循常理,他可以威胁将他自己的亲生母亲嫁给胡人奴仆,可以将两个亲弟弟用刀剑刺成肉泥然后焚烧,每天以杀人为乐,对其他人则更不会讲一点人性了。

  高澄在生前根本就看不起这个弟弟,而且曾调戏他的妻子,高洋对这个哥哥不会有什么好感。而元仲华又是东魏的公主,虽然她是高洋的皇嫂,是北齐的皇后,但是等待她的只有极为悲惨的命运。

  高洋残酷屠戮了几乎所有元家的男人,连婴儿也不放过,将婴儿抛到空中然后用剑戟接住刺穿婴儿的身体,然后将尸体投入河中。

  在这种血雨腥风的疯狂时刻,元仲华心中一定无比害怕难过,只能无声无息的躲在宫廷一角度日,只希望将自己的儿女抚养成人。但是尽管如此,她还是逃不过被侮辱的命运。

  一日高洋嗜酒昏狂之时想到了少年时代遭家人轻视的经历,遂将靖德皇后的库藏财宝全都没收,且声称高澄生前曾经非礼他的妻子李祖娥,于是将元仲华强暴。高澄做的恶事关元仲华什么事,高澄身前本来就对元仲华不好,现在死了还要连累她受苦。这还不算完,之后高洋又命仆人们当众轮辱她的姑姑安德公主。

  在那样一个禽兽王朝中,见过了那么多的血腥屠戮,一直从悲惨生活中走过来的元仲华真的没有勇气再反抗这种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悲惨命运,于是也就默默承受这种羞辱。又或者她的性情本来就温柔恭顺,因此无力反抗,只能任凭暴君搓揉。因为她的忍耐,遂没有受到其他伤害,不像尔朱英娥那样丢了性命。

  太后娄昭君得知此事后,到底是自己的儿媳妇,痛责高洋,亦遭高洋对骂。

  数年后,高洋死,政权更迭,走马灯似的换了高殷、高演、高湛、高纬四个皇帝,但是厄运依旧没有远离元仲华。她唯一的亲生儿子高孝琬得罪了高湛,高湛借口孝琬口出不逊,折其两胫而死。

  在宫中战战兢兢度过了这么多年的岁月,不知道悲剧哪一天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她的希望全在自己亲生儿子身上,儿子这样无辜惨死,元仲华不久后也抑郁而终。死后谥号敬皇后,和高澄合葬。若能选择,她哪里又愿意和那个对自己一点也不好的丈夫合葬在一起呢!而且自己娘家全族毕竟都死在高家人手中,就算不是高澄亲手所为,但是高澄生前也骄横跋扈,从未将元家皇族放在眼中。

  所谓皇后公主都是浮云,根本不能给这个弱质女流带来任何幸福,她也只能凄惨的度过自己的一生。

  (关于元仲华的名字以及元玉仪的事情尚未从正史上查到,如果对这段历史很了解的人欢迎给出有正史记载的根据。)

 (2)高欢次子高洋的皇后:李祖娥

  李祖娥出生于著名的高门士族赵郡李氏,属于当时没有南渡的汉人大族。南北朝时期,北方是胡人政权,南方则是汉人政权。因此李氏虽然是高门大户,但是在北方身份到底不如胡人尊贵,有一点类似后来满清初期的情况。

  李祖娥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才貌双全,被父亲李希宗视为掌上明珠。当她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就倾国倾城,被当时还是太原公的高洋中,明媒正娶,成为太原公夫人。

  史载高洋重瞳,相貌丑陋,还有严重的皮肤病,为人痴痴傻傻,连他的父母兄弟都看不起他,但是他到底是权臣高欢的第二个儿子,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赵郡李氏也无法拒绝高家的求亲,只能忍痛割爱,让李祖娥嫁给高洋,美妻丑夫成了一对。婚后,李祖娥生下了高殷和高绍德两个儿子。夫君无能,被夫家人小视,丈夫的大哥高澄还常常调戏她。

  好不容易熬过了这段日子,高澄在篡位前夕被刺身亡,高洋成了皇帝,但是朝中上下,还有太后都希望立家世显赫且是胡人血统的段氏为皇后,段氏的母亲还是太后的妹妹,这样一来,李祖娥就会嫡妻变成妾,因此她当时的处境很糟糕。

  但是大约是因为李祖娥在高洋被人欺侮的时候陪伴了他,或者是因为李祖娥生下了他的长子和次子,又或者他是真心喜爱敬重这个美貌端庄贤淑的女人,因此年仅二十岁的高洋力排众议立了李祖娥为皇后,立她的儿子高殷为太子。

  在这里,和李祖娥情况相似的有汉宣帝的第一位皇后许平君。

  因为汉宣帝年幼的时候祖父卫太子刘据被曾祖父汉武帝逼死,婴儿的他也被送入牢中,最后遇赦,但是依旧身份低微,在那个时候他和许平君结婚,夫妻恩爱,生下一子。后来机缘巧合,他登上帝位,所有大臣都希望他立当时权倾朝野的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后,他嘴里不说,却告诉大臣他想寻找一把故剑,大臣们立即明白他念旧的心意,这才没有反对他立糟糠之妻许平君为后的心愿。

  可是,许平君的好日子也没过多久,当了皇后不到两年,她再次怀孕,妊娠时被霍光之后妻、霍成君生母霍显毒死,死时不到二十岁。宣帝对此十分悲痛,但也无可奈何。

  接着,霍光夫妻心满意足的送女儿霍成君入宫,先为婕妤,旋即立为皇后。

  汉宣帝表面上对霍光很尊重,对霍成君千依百顺,但是其实心中自有主张。三年后,霍光死,宣帝立即封许平君的父亲为侯(霍光在世时一直不准封)。又两年,霍家族人感受到了宣帝对他们的不满,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谋反,未遂,霍氏族灭。霍成君因为企图毒害太子(许平君的儿子)被废,幽居冷宫,这时她大概才十七岁左右。霍成君在度过了十二年的幽禁岁月后,因宣帝逼其迁居,她万念俱灰,最终以自杀的方式了结生命,跟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的情况类似。

  汉宣帝在爱妻身后终于为她报了仇,虽然他后来又生了四五个儿子,也有很宠幸的女人,但是却依旧立许平君的儿子为太子,为了保护太子,有意立自己不太喜欢且没有儿子的王氏女做皇后,可见他对亡妻的一片深情。许平君得到了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东西,最尊贵的身份,丈夫的爱,还有儿子,只是她却没有福气享受。汉宣帝聪明机敏,腹有韬略,但是却无法保住爱妻的命,只能和她天人永隔。不知道百年之后,陵墓之中,他们的魂魄是否可以永远相依在一起,不再分开。

  许平君的儿子即位为汉元帝,就是被迫送昭君出塞的那位皇帝,没啥用。汉元帝的儿子汉成帝,更是个昏庸之主,宠爱赵飞燕姐妹,搞的子嗣都没有,最后汉成帝皇后王政君家外戚专权,王莽最终篡夺皇位,灭了西汉。

  言归正传,继续说我们的北齐皇后。李祖娥虽然没被毒死,而且活到了高洋死后,但是她的命运看起来比许平君悲惨百倍。有人说她的一生悲剧一幕幕的上演,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高洋残暴成性,虽然对李祖娥以礼相待,但是却再很少宠幸她了。这个从她在高洋为帝前给高洋生了两个儿子,后来跟高湛只有一年就又生了个女儿可以看出。而且,高洋也不会看在李祖娥的面子上放过她的家里人。有学者认为高家有遗传性的精神病,可能正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高洋还算善待李祖娥,但是她也不可能安心做她的皇后,只能在丈夫的暴行下战战兢兢的过日子。

  有一次,高洋驾临李氏的娘家,喝得酩酊大醉,对准李祖娥的母亲崔氏就射了一箭,接着,用马鞭乱抽,打了崔氏一百多下,崔氏血流满面,家人苦苦求饶,高洋破口大骂:“我醉时连亲娘都不认,何况你这个老婆子”。

  李祖娥的姐姐名叫李祖猗,是东魏安乐王元昂的妻子,长得也很漂亮,高洋看中了她,先是调戏,之后逼奸,还是觉得不满意,想彻底占有这个女人,为了去掉元昂这个眼中钉,高洋把元昂召进宫里,射了元昂一百多箭,直到把元昂射成刺猬一般, 血流满地而死。元昂死后,高洋把李祖猗带回后宫,准备纳为昭仪。李祖娥闻讯赶来,哭天抢地,扬言要把皇后之位让给姐姐,娄太后也出面干涉,高洋才把李祖猗打发离宫。

  高洋有那么多女人,而且对其中几人宠幸异常,李祖娥都从来不干涉,却不让丈夫纳自己的亲姐姐,应该不是因为害怕姐姐抢走了自己的地位,而是因为可能她姐姐对丈夫忠贞,誓死都不愿意来侍候这个魔鬼,为了成全姐姐,所以李祖娥第一次干涉高洋纳妾行为,另一方面,高洋宠幸的女人最好的结局就是独守空房,很多都是凄惨被杀,例如薛氏姐妹,一言不合就被杀,而且还被分尸,为了姐姐的幸福,李祖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违抗丈夫的心意。

  高洋对待他和李祖娥生下的长子太子高殷总算存着一丝亲情。高殷自幼学习儒学,温厚善良,礼贤下士,高洋嫌弃“太子得汉家性质”,不似自己,就让太子杀囚练胆,太子砍了几刀也没有砍掉囚犯的首级,高洋怒不可遏,拿起鞭子狠狠抽打太子,吓得太子得了忽发性的精神病。总算看在多年夫妻情份上,高洋没有废掉高殷的太子之位。

  高洋酗酒成性,即位不到十年,不过三十岁的年纪就死了。高洋知道自己的母亲娄太后并不疼自己,而很疼自己的六弟高演,他的母亲很有政治智慧,临终之前,他意识到自己死后,儿子才十五岁,母亲和六弟很可能会废掉自己的儿子,六弟即位。但是嗜杀成性也曾杀死过几个异母弟的他到底没有杀死同母弟高演,而是将高演招到自己身边,对他说:“夺则任汝,慎勿杀也!”他把皇位以及妻儿的性命都押在宝贝弟弟身上,临死前他还相信兄弟间的亲情,而事实上他的两个弟弟完全让他失望。

  高洋死后,李祖娥可能松了口气,她的家族也渐渐崛起。娄太后讨厌汉人势力的扩张,又宠爱自己的六子,于是下诏废掉了高殷的帝位,让高演即位。高殷被废的时候,娄太后命儿子高演发誓决不伤害孙子高殷性命,但最终高演还是虑有后患,于次年将高殷秘密杀害,完全没有理会哥哥临死前对他的嘱托和自己的誓言。

  可怜李祖娥就这样失去了儿子,从太后成为寡居的前朝皇后,开始重复她妯娌元仲华的悲惨命运了。

 这高演在北齐王朝算是一个正常的君主,因为他没有如他的兄弟那样逼奸嫂子,没有滥杀无辜,而做了几件积极向上的事情。只是他杀侄子这件事情还是让他被后世史家所诟病,而他自己也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

  高演当皇帝不到两年,一次骑马坠地受伤,之后老是梦到厉鬼索命,梦由心生,这完全是因为他还不是一个完全的恶人,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负疚的缘故。

  此时他才二十六岁,自知大限将至,为了保住嫡子高百年的性命,废掉嫡子太子之位,留下遗书给九弟高湛,让他入继帝位,遗书后面写着:“你应该将我的妻子与孩子好好安置,不要学我那样。”这时候他一定对自己的行为十分后悔了,只是可惜,他这样的举动依旧保不住儿子的性命,高百年依旧被杀,他的妻子未被侮辱大约只是因为他妻子的容貌很一般,高湛看不上眼而已。

  高湛即位以后听说高演的皇后元氏有一种奇药,就派人去元氏那里索取,不料被元氏一口回绝了。高湛怒从心头起,令阉宦驾车当面叱辱元皇后。元皇后不敢反唇相讥,只有忍气吞声,默默地流泪,将两只眼睛哭得像桃子似的,孤身一人去了高演的陵墓前恸哭。高湛余怒未消,将她降居顺成宫幽锢起来。

  李祖娥十几岁就嫁给高洋,高洋三十岁就死了,此时李祖娥可能只有三十岁上下,全身都散发着成熟女人的魅力。高湛也是个荒淫无道之人,虽然嫂子比自己大几岁,但是他还是贪念嫂子的美色,以李祖娥另外一个儿子高绍德的性命威胁她,最后将其逼奸。不久之后,李祖娥就怀孕了。

  她肚子一天天膨胀,渐渐行动不便。对于肚子里这个没有名份的孩子,李祖娥既惊且惧。她整日闭门不出,也不许别人踏入昭信宫一步。李祖娥的次子高绍德思念母亲,上门探望,却被卫兵拦在宫门外。儿子无法体谅母亲的苦衷,站在宫门外大声叫骂:“你不肯出来见我,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你肚子被人搞大了,才整天躲躲藏藏的。”李祖娥羞愧难当,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真不知道,在那样一个禽兽王朝,在一个皇帝想杀人就杀人的时代,这个小子怎么敢这样说话。可能是因为他年纪还太小,不知道厉害轻重,又或者是天生犯傻吧,总之所有人都没有料到他这举动后果的严重性。

  不久后,李祖娥和高湛的女儿出世了,史书上记载李祖娥“生女不举”,这个女婴很可能是被李祖娥掐死或者溺死的。真的不知道李祖娥当时要下怎么样的狠心才能弄死自己刚刚出生的亲生女儿,她的心情是多么的痛苦啊!这个举动可以证明她被高湛逼奸是多么的羞愤难过。她也没有意识到她这个举动会给她带来多大的灾难,她可能以为只要说女儿生下来就死了,就可以瞒过高湛,但是万没想到,宫中到处都是高湛的眼线,这样的事情根本瞒不住。

  她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性,心地太善良,她这样的女性只应该被人好好保护呵护,而不能成为一个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政治女性。因此,她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后,最后成为太后,还是让自己的婆婆废掉了自己的儿子。或许有人觉得她们的地位不对等,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但是晋代的皇后贾南风就把婆婆太后杨氏逼死,武则天还把掌控朝政连李世民都让他三分的长孙无忌弄死。都说个性决定命运,李祖娥这样温婉的个性决定了她一生悲剧的命运。

  高湛听到了消息,狂怒得像一头狮子,他没想到这个温顺的女人竟敢弄死自己的女儿。我很奇怪,高湛这人那么多子女,哪里会为一个刚刚降生的女儿之死气成这样,他气的可能是李祖娥敢杀他的女儿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事实背后隐藏着另一件事,那就是李祖娥觉得跟他在一起很羞愧,他男人的自尊让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他马上叫人把高绍德押到昭信宫来,当着李祖娥的面,声嘶力竭地狂叫,“你敢杀我的女儿,我就杀你的儿子”,当场用刀柄把高绍德活活打死,李祖娥极力阻拦,却救不回儿子的性命。高湛听到李祖娥疯狂的哭叫,更加怒火中烧,他扒光李祖娥的衣服,用鞭子狠狠抽打她的裸体,打得她血肉模糊,连声惨叫,昏倒在地。高湛叫人把她装进绢袋,丢进沟渠,绢袋被李祖娥染得鲜血淋漓。过了很久,李祖娥才苏醒过来,此时,她已经万念俱灰。

  宫女们为李祖娥敷上药,用牛车把她送出宫去,李祖娥进了妙胜寺出家为尼。史书上对这一段写的含糊不清,看起来似乎救活李祖娥都是宫女们的意思,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宫女哪敢自作主张做出这样的事来呢,这当然是依照高湛的命令为之。

  在经历了那么多痛苦煎熬之后,一日之间又失去了所有子女,人生再无希望,她竟然能活下来,这实在让人感到诧异。也许正是因为看多了那么多刀光剑影的血腥屠杀之后,她才知道生命是多么的珍贵,于是能跟佛法结缘,在尼庵中为她的丈夫和子女们祈福,寻找一丝心灵的净地。

  在那个时代,在经历那么多事之后,一个人要死很容易,要活着却很难,她能活下来,也许也是跟她的性情有关。

  过了十几年,北周灭了北齐,李祖娥身在化外,仍然作为北齐皇族的一员被俘虏到北周,变成了奴隶的身份。后来隋朝建立,有人买下了这个曾为皇后的女奴,带她返回家乡赵郡,从此以后,史书上没有了她的记载,李祖娥不知所终,悄然湮没在历史长河里。也许她很快就病死了,也许她默默无闻的如同一般村妇一样又活了数年才孤寂的死去。也许买下她的人本就是她的亲戚,因为赵郡李氏始终是高门大户,而且她心地善良,做了那么多年皇后,肯定有很多人感念她的恩惠。又或者身为明君的隋文帝可怜她,因此放她返乡。

  我认为造成李祖娥悲剧命运的最重要的人就是她的婆婆娄昭君,历史上虽然对娄昭君的评价挺高,但是看看她教育的几个亲生儿子吧,一个比一个疯狂,她这么有能耐,也没能力挽狂澜,制止他们的暴行,让北齐王朝从建立起来就一步步走下坡路。娄昭君一日不死,她就会立她的儿子为帝,因此高洋死了之后是高演,高演死了之后是高湛。高湛终于活的比老娘长,因此高湛的儿子高纬得以即位。

  李祖娥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身在政治漩涡中的人不可以太过善良太无心机。晋代皇后贾南风逼死婆婆虽然可恶,但是和政治沾上边人就必须变的残忍起来,你不杀人人杀你,长孙皇后还支持老公的玄武门之变呢,李祖娥不利用自己的皇后地位巩固自己的权势,最后只落得这种下场,实在可怜可叹。也许,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一直受传统礼教教育的女子,实在没有能力去操控权柄吧!

  和她类似的还有明孝宗的皇后张氏,此人当了十八年皇后,十六年太后,但却对权力没有欲望,待亲生儿子死后没有孙子,只能立旁系皇亲为帝,是为明世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嘉靖帝。嘉靖帝对张太后很差,后来还要杀张太后的弟弟,张太后跪在地上哀求也无济于事,又悲又气,很快病死,在她死后,嘉靖立即杀死了她的弟弟。

  李祖娥两子之死,是高洋的报应,但是李祖娥是无辜的,她是一个跟长孙皇后一样善良、贤惠、知书达理的女子,只是少了一点英气,命运不济,于是只落得这种下场。

  高演杀了侄子,自己的儿子也照样被杀。

  高湛当上了皇帝、太上皇,但是他的儿子高纬极度昏庸无能,最终北齐被北周所灭。

  不久之后,北周皇帝宇文邕杀了高纬和高纬年仅八岁的幼子,以及很多北齐宗室。宇文邕自以为英明,但是英年早逝,他的儿子也是个极度昏庸的主,二十几岁就纵欲而死,结果北周又被隋朝所取代,北周宗室又被大势屠戮。

  隋文帝杨坚千挑万选,最后选了杨广当皇帝,断送了隋朝天下,让李渊得去了江山,建立了唐朝。

  李渊的儿子倒是有用,只是兄弟相争,血溅玄武门,李渊被迫退位,过起了看儿子脸色的日子。

  皇权斗争的胜利者李世民到了四十几岁,几个儿子有样学样,又争起了江山,谋反的谋反,诽谤的诽谤,让他痛苦不堪,才知道自己的报应来了。他以为立李治可以保全其他几个儿子的性命,哪里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心爱的儿子李恪被大舅子长孙无忌害死,最后江山又让武则天夺去,差不多杀光了李世民的子孙。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吧!

  不过无论如何,在男人的斗争中,无论胜利还是失败,最悲惨的总是女人。男人若是胜利了,很可能就想换妻,如李隆基那样为武惠妃逼死共过患难的发妻王氏。男人就算失败,大多是他们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他们曾经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是那些女人,无辜至极,实在是太过凄惨!

 (3)高欢九子高湛皇后:胡氏

  若说到历代皇后命运悲惨之最,除了北宋末年被金人掳去的那些皇后之外,最悲惨的就算是她了。因为她的最终命运不是死,不是为尼,不是打入冷宫,而是在子孙被杀之后为妓。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时代,即使到了现在来看,她的命运也是最悲惨的。只是,她却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只是因为她在丈夫还在的时候曾经与面首私通,当妓女之后还说“为后不如为妓乐”。

  高湛皇后胡氏跟李祖娥一样,不仅是一朝皇后,更成为北齐太后。她在丈夫高湛在世的时候,就有了一个面首,那时高湛忙着跟嫂子李祖娥在一起,怕妻子反对,因此对妻子特别优待,也没太在意妻子这些事情,因此还为那面首加官进爵。

  这一点历来为人所诟病,只是那时寻常男人都有三妻四妾,胡皇后的皇帝老公更不可能对她忠贞不二了,食色性也,那些左拥右抱的男人又怎么有资格用这个来诟病她呢!

  胡氏跟李祖娥可不一样,她很是善妒,将高湛几个妃嫔逼死逼疯,高湛也听之任之,这大约不是高湛对她特别有感情,只是因为那些女人他不过玩玩就扔掉,最后结果如何也不放在心上。

  在后宫那种非一般的地方,争夺床铺就是保护自己性命的战役。女人就算之前有过其他男人,她的丈夫也会觉得很不痛快。那么女人嫉妒丈夫的其他女人,又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呢!这也只不过是一种求生的本能!正因为做皇帝的男人不像李世民那样会治理后宫,不是明君,后宫的女人才能纷扰不休。

  待高湛死去,胡后的儿子高纬即位,胡后将很多面容俊美的和尚打扮成尼姑的样子带到宫中宣淫。一次高纬觉得那假尼姑美貌,想自己享用,扯下对方的裤子,这才发现那些“尼姑”都是男人假扮的,大怒,将他妈送到离宫幽禁起来,不久之后又接了回来,但是两人之间就变的非常隔膜起来,胡后总想讨好儿子,高纬则害怕他妈毒死他。一如秦始皇对他娘赵姬一般。

  后来,北齐灭亡,胡后跟她的儿子一起被押送到北周首都长安,一开始北周皇帝还封了高纬一个官儿当当,但是不久之后就以谋反罪名将高纬及其幼子高恒杀死,并杀北齐宗室男子多人。之后胡氏和她的儿媳妇高纬的皇后穆黄花就沦为了妓女,在长安卖笑营生。

  对于高纬死后到胡氏沦为妓女这一段没有历史记载,因为后来胡氏多次对儿媳说出“为后不如为妓乐”的名言来,因此一般人都认为她们是自愿为妓的。

  只是在当时那种制度下,被杀的罪人家的女眷都会沦为奴隶,或者送入宫中,或者由皇帝赐予某人,或者官卖。高纬的爱妃冯小怜就被赐予北周宗室宇文达,高家的另外一位女眷在丈夫被杀后也赐予官员当妾室。那么如胡氏这样几乎是北齐女性中地位最高的女人,北周皇帝不会不做任何处理,任凭其流落街头。很有可能就是北周皇帝宇文邕认为北齐王朝太过昏庸无耻,又对胡氏的行径不齿,因此将她和高纬皇后穆黄花官卖为妓,作为对北齐王朝的一种羞辱。

  古代的官妓是非常可怜的,她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家属犯罪而被牵连,很多都是千金人家的小姐,到了这种地步,就算不想为妓也不行,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就算再有名声的官妓,想要脱籍也很困难,表面上看起来风光,其实一生辛酸血泪啊!明成祖朱棣就把不肯对他屈服的建文帝忠臣例如黄子澄等人的妻子官卖为妓,后来还生出小孩来。

  就算不是官卖为奴,只是因为穷困潦倒,为了吃饭糊口,不得不卖身,其他人也没有资格去诟病一个只为求生并没有伤害到其他人的女人。或者有人要说,鄙视她是因为她之前为后的时候做了太多的错事,才会有这样的结局。只是,高家的男人要发疯,女人阻止的了吗?元仲华、李祖娥、高演后元氏都安守本分,最后又有什么好结果呢!

  虽然宇文邕算是一代英主,但是他这种行为还是太不厚道。

  北齐和北周本来就不是汉人政权,他们本就是胡人,没有受过太多的封建礼教的影响,胡氏又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忠于自己的本性,因此她并不觉得为妓是一种羞耻的必须立即死去的事情。

  而且在那样一种情况,她只有自杀和为妓两个选择。求生是人的本能,从古至今都有很多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男性文人墨客指责女人为什么不用死来保住自己的贞洁,其实不过是一种极端阴暗自私的心理。就如同那个写出“千古艰难唯一死”的清代诗人,总想女人柔弱如水,将男人当做天地神明一般供奉,只是他们这些男人却有没有办法保护女人,待到亡国或者亡家之时,自己活的好好的,却让被人掳掠走了的女人自杀,不便宜别人,实在是太过无耻了!

  中国历史上,尤其是乱世和改朝换代之时,向来都是暴力的血腥和道德的血腥双双恣肆。男人只用承担暴力的血腥,但是女人却除了要承受那些免不了的暴力血腥之外,还要承受男人强加在身的道德的血腥。绿珠被抢之后跳楼自杀守节被人所赞,其实又有什么可以值得赞美的呢,绿珠根本就不是她丈夫的妻,只是妾而已,那男人配她守节吗?那些男人赞美绿珠的时候只是希望自己的女人也能效仿绿珠,一旦自己保护不了女人,女人就自杀为他守节好了,他就不用担心了。对于这种自私的男人,女人又何必用生命去成全他的自私心理呢?

  胡氏为了活下去,也就接受了为妓的现实。

  《圣经》里有个故事:耶稣在面对一个行淫被抓住的女人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你们中间谁是无罪的人,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结果抓女人来的那些人,还有跟来看热闹的人先后走掉,没有人去打那个妇女。

  这里也是一样,就算胡皇后可以被鄙视,但是鄙视她的那些自身是否足够高洁呢?

  既然要活下去,愁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高兴一点呢!胡氏充分领悟到这个道理,不想让别人看笑话,又或者是为了麻醉自己,或者她真的是这样想的,她对儿媳说出了那样的话。

  我并不认为胡氏的行为是对的,更不想为她翻案,在我心中也很厌恶这个女人。只是我认为,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也不过是那个时代所造成的。将所有的污水都泼在一个女人身上,太有失偏颇了。

  千年以来无数史家将这当成是一段奇闻,认为这是高氏父子兽行的报应。只是我认为,如果真有天理,有报应也应该是本人承受,关其他人什么事!提出报应一说的人,只不过是想用此方法让别人善良一点,恐怕他自己都不是很相信呢!

北齐的其他皇后:

  娄昭君是太后,她丈夫生前没有称帝,她直接成为太后。就她一个人活的长久又悠闲,看着一个个的儿子杀死她的一个个的亲生子,又侮辱她的媳妇们,她就只知道下诏废了孙子的帝位,捧上她宠爱的儿子为帝。这个令人厌恶的女人竟然在北齐王朝灭亡前死掉,算她走运!

  若是此人早死,让善良的李祖娥当太后,高殷也很善良,北齐恐怕不会那么快就灭亡。虽然娄昭君立的高演马马虎虎算是个明君,但是她只不过是因为宠爱儿子为了自己的利益才行废立之事,最后高演即位次年就死了,高湛当皇帝,为所欲为,她也无法控制。

  虽然她曾帮她的丈夫高欢发迹做过很多事情,但是北齐真是成也娄昭君,败也娄昭君。

  高演的皇后元氏:本为东魏的公主,老公死后就被小叔子欺负羞辱,还被幽禁起来,唯一的儿子也被杀害。她应该没有活到北齐灭亡的那天就死了,历史上关于她的记载甚少。

  高纬的皇后:

  第一任斛律氏,北齐大将斛律光的女儿,斛律光无辜被杀之后,斛律氏被废,大约在幽禁岁月中死去。若是到了北齐灭亡,她会被送至北周,北周皇帝给斛律光平反,并且赞许斛律光的忠诚,可能会改善她的待遇,但是没有这种记载,因此很可能早就死了。

  第二任胡氏,胡太后的侄女,胡太后因为跟儿子关系不好,进献家族女子讨好儿子,这个胡氏也曾被高纬所宠爱,之后在胡太后的要求下册立为皇后,接着高纬喜欢妃子穆黄花,穆黄花又生下了他的长子高恒,因此胡氏被废,结局不详。

  第三任穆黄花,高纬奶妈陆令萱的养女,本是一个侍女,在当时权势炙手可热的陆令萱的帮助下,用尽心计挤掉原来的皇后胡氏,成为高纬第三任皇后。只是后来高纬又宠爱了她的婢女冯小怜,爱不释手,想让冯小怜当皇后,穆黄花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自己从婢女出身爬到皇后的位置上,却又被自己的婢女搞的位置不稳,完全重复了她的故事。

  北齐面临灭亡的时候,高纬逃避责任让位给八岁的儿子高恒,自己当太上皇,穆黄花也算当了几天太后。北齐灭亡,她被一起押解到北周首都长安,没几个月高纬和高恒一起被杀,她和婆婆一起成为妓女。

  (实梦注:本段讲北齐皇后之所以在前面加上高欢第几子的皇后,只是为了方便阅读,因为高欢的儿子太多,而且都是兄终弟及,怕读者弄不清楚,因此加上这样的字样区别,其实本文和高欢没太大的关系。)

16 失败者的女儿、大唐皇帝的侄女:建成、元吉诸女

  自古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李建成、李元吉在皇权争夺战中失败,史书将他们说的一无是处不说,最悲惨的是,他们的十个儿子立即被诛杀。他们被杀之时,建成三十八岁,元吉二十四岁。史料记载,诛杀那十个年幼的孩子的诏书是李渊下的,但是李渊怎么舍得杀死自己十个嫡亲的孙子呢,那也是在迫不得已、自己的生命都遭到威胁的情况下下的诏书,更可能那诏书根本和李渊无关,当时李渊已被幽禁,李世民下任何诏书只要加上李渊的印章就可以了。

  基本上没有任何史书特意提到建成、元吉女儿的情况,乍看之下可能会认为他们没有女儿。但是认真一想,他们有这么多儿子,不可能没有女儿,这只是因为李世民篡改历史,又打压他们的后人,有意抹杀那些女子存在的痕迹,因此给人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又或者古代很少对女子做传,建成、元吉的女儿们身份敏感,后来也只有县主的封号,因此史家没有怎么记录她们的情况。

  查了很多书,最终才查到一点关于建成、元吉女儿们的情况,列举在下面。身为胜利者的女儿不一定就会命好,例如晋阳公主、新城公主、高阳公主,这几个都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不是夭折就是被气死或者被赐死。那么身为失败者的女儿,命运就更悲惨了。

  李建成一共有六个儿子,长子夭折,其他五个儿子均在玄武门事变之后被诛杀。按照他死时的年纪,他的次子可能已经有十六到二十岁了,很可能跟他一起上过战场,但是这一切都在史料中被抹杀了。

  建成至少有两个女儿,长女没有记录,可能在玄武门事变之前夭折,也可能在玄武门事变之后被没入宫中,照顾不好因此没有活到成年就死去。

  建成的次女闻喜县主李婉顺是唯一有记载的建成后人,关于她的记载主要见于墓志铭和其他一些时人的文章。

  后来唐太宗因为内疚过继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给建成和元吉,但是在我看来,那并不算他们的后人。

  李元吉有五个儿子,玄武门事变之时最大的应该也才六七岁,但是元吉被杀,这些幼子一个也保不住。

  他有六个女儿,其中有四个能查到记载,比起建成的女儿,他的女儿命运略好一些,应该是因为他不曾是太子的缘故,又或者是因为他的妻子杨氏成为李世民的宠妃,因此他的女儿也有好处。

  首先说说建成唯一有历史记录的女儿闻喜县主李婉顺。

  闻喜县主李婉顺,太子建成次女,字尪娘。不知道她这名字是建成起的,还是李世民让人起的,若是建成起的,就是对女儿有好的品性的一种向往,若是李世民起的,那就很有政治含义了,他是希望侄女乖乖的无声无息的度过一生,千万不要无风起浪,毕竟那时某些有特殊身份的女子也可以有些作为,例如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尪”并不是一个好的字眼,它的意思是骨胳弯曲不正,亦指有这种残疾的人,或者是孱弱,瘦弱的意思,可见婉顺身体一直都不是太好。也是,一个女子,没有人关爱照顾,精神忧郁,整天闭门不出,身体好的起来才怪。

  李婉顺生于高祖武德七年。按唐制,太子之女不论嫡庶,一律以郡主身分视之,等到时机再由皇帝下诏册封为某某郡主,虽然还没有确切封号,但是郡主的身份是一落地就已经确立了的。

  武德九年,玄武门事变后,年仅两岁的李婉顺一夜之间失去父母兄长(她应当还有一个姊姊,不知下落、亦无墓志出土)。她被褫夺郡主爵位,收留于太极宫中。

  贞观元年,太子建成被追封息王。按唐制,亲王之女称县主,被追封的王族后人,与一出生就确定的名分不同,由于父祖身份的改变,己身的爵位也随之转换,必须由皇帝下诏重新册封,重入宗正府档案。(举例而言:玄宗追封其弟薛王业为惠宣太子后,就下制册封薛王业的女儿们为郡主,册制见《全唐文》)

  但是李婉顺并没有马上得到相应的县主身份,而是以庶人身份在皇宫中又生活了十五年之久,直到十七岁才得到县主的册制,同时命她嫁给一个小小的通事舍人刘应道。

  看到这里,让我立即想起武则天嫁萧淑妃女儿的那一幕,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来被人认为狠毒,因此事被无数卫道士诟病的武则天的做法还是跟她的丈夫兼公公唐太宗学习的啊!在唐代初期,女子一般出嫁的年纪是十一到十五岁,虚岁十八才出嫁已经算是很晚了。唐太宗是个非常爱惜名声的人,他在这个时候嫁侄女,一来是因为已经不能再拖了,怕后人诟病,二来是因为年纪渐长,对当年事情开始后悔,而他的儿子们也开始争斗起来,他觉得是报应,所以才会嫁了闻喜县主,但是却始终有防备之心。

  说到“县主”这个封号,这里多说一句。李世民的贵妃韦珪,就是在他后宫中地位仅次于长孙皇后的女人,是再嫁才成为李世民的妾室的。韦珪和前夫曾有一个女儿,李世民也将其封为县主,后来嫁给一个他很信任的武将。建成的女儿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恐怕远逊于爱妃和前夫生的女儿吧!

  从有限资料中无法得知是谁照料这一个东宫遗孤,有可能是李世民或李渊的后妃,也有可能是她的亲娘或者建成的姬妾。当时的权力斗争一般不杀女人,罪人的妻女可能会没入掖庭,如果李世民善良一点,也许会让李婉顺的亲娘照顾她。

  但不论是谁,负责照顾李婉顺的人看来没有给她一个乐观开朗的童年,十五年的庶人生活与太子建成所背负的罪人之名,使李婉顺的性格迥异于北朝传统下的贵族妇女,她的畏缩与多疑已经无法单纯以谨言慎行来形容。

  墓志中说她深居简出,终其一生不曾出去造访朋友,连家里的仆人有些还根本没看过她,除了丈夫,她甚至与女性亲友也没有话说,如果别人不问话,她可以一天不说一句;墓志又说她天性警觉,一个深居简出的少妇警觉什么?

  若不是李世民从未放弃对她的监控,就是她在皇宫那样步步攸关生死的环境中,养成了对于迫害的高度敏感。

  李婉顺的婚姻其实就是李世民对她的打压:从目前可见的公主县主婚配纪录上看来,李唐近支皇族的嫁娶,首选姻亲,次选功臣,后选门第。姻亲功臣之门主要嫁娶于亲王公主,门阀与现任高级官员才与县主、郡主、郡王、嗣王、国公、郡公等人通婚。

  然而,刘应道既不是姻亲功臣,也不是门阀或高官之子,此时的他只是一个刚从弘文馆学生补到通事舍人的小官,以高祖嫡亲孙女、皇帝亲侄婚配小官,在重视门第的隋唐,这根本是对李婉顺的侮辱与轻视。

  从男女双方的性格来说,看起来也是不适当的:李婉顺内向多疑,而刘应道外向好动。

  在官场上,一个内向的主妇其实是不适任的,而外向的丈夫若钻营于官场,对于这样的妻子也可能心生不满,这桩婚事是否能够美满,看来很难说。

  在北朝隋唐的官场,主妇在丈夫的仕途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要出外替丈夫打点交游、活泼好客也要能够操持家务、教育儿女。高祖李渊的元配窦氏就是一个相当娴熟官场礼仪、并能为丈夫打理上下的标准北朝妇女。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在中年丧妻后,高祖李渊甚至担心武家没有主妇而影响武士彟的前途,特别把隋远支皇室中的一位娴擅礼仪、却因为向佛而四十未嫁的老姑娘指给武士彟为妻,这就是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由此可知主妇在隋唐的官场是相当重要的。

  不过,内向柔弱的李婉顺虽在皇宫中备受打压,却一心攻读诗书、遍览经史典籍。是啊,在那种情况之下,她什么都不能做,除了读书还能做什么呢?她甚至比萧淑妃的女儿更惨,出生次年还是个婴儿就被幽禁宫中,记忆中一天正常人的生活都没有。

  嫁到刘家后,与多才多艺的丈夫一拍即合,刘应道感到十分惊讶,这样沉默寡言的少女,却满腹经纶、过目不忘。夫妻两人情投意合,倒也还算恩爱。

  婚后,刘应道被派往梓州玄武县任县令,他很快就感受到李世民对太子后人的压迫。

  贞观十六年,太子建成追赠太子名位。然而,李婉顺并没有随着父亲名位得到相应的郡主册制,至死都是县主。

  刘应道本人在州县之间辗转七年才得回到长安,任户部员外郎后,随即又无故被贬官出京,官场蹭蹬屡遇挫折。刘应道慢慢收敛了好动的个性,学着妻子一样谨言慎行,除了公事,不与同僚多谈是非,以免惹祸上身。

  刘应道并没有万贯家财,出任外官、舟车往来又耗去不少俸禄,夫妻二人的生活甚是清素。县主是有食邑的,但是多少却不会固定,由这个人所受的宠爱来定,看李世民对婉顺的态度,恐怕她拿的也是县主食邑的最低标准。

  李婉顺知道以丈夫的才华绝不只眼前这点前程。刘应道之所以官场失意,有大半是因为他是太子建成的女婿,他也自知是她唯一的知己、唯一的朋友、唯一的倚靠,故而花费许多心神陪伴她,遇到这样的丈夫,恐怕是上天给予李婉顺唯一的施舍吧!李婉顺为自己拖累了丈夫感到歉疚,她并没有抱怨清寒贫苦的生活,只是竭尽所能给刘应道一些温暖与关爱,在超脱尘世的精神世界里比翼双飞。

  然而,多愁多病的李婉顺不堪于身心的疲劳,于高宗龙朔二年去世,享年四十岁,归葬长安。

  她的墓志铭据说是她的丈夫所写,刘应道饱读诗书,本就是文人出身,写的文章真是字字珠玑感人泪下,正是从这里,我们才算是粗略了解到那个生活在千年之前的哀婉女子的一生。

  闻喜县主是唯一一个被确认的李建成后人,她的事迹几乎没有载入史书,这和李世民故意想让人遗忘她有关。我们只能通过墓志铭、她丈夫的人生轨迹来推测她的生平。

大唐刘应道妻故闻喜县主(李婉顺)墓志:

  主讳婉顺,字尫娘,高祖武皇帝之孙,隐太子第二女也。风标清惠,长善柔明。友爱自衷,仁恕在物。器宇闲淑,风容秀美。固以荷灵宸施,传质天仪。年十七而封,仍降嫔与我。谦裕之道,因心而非饰;从顺之宜,即事而呈美。奉尊接下,外谐内睦,实彼美之恒誉,将何德而称焉。少而志学,及长逾励。壸务之余,披省无辍。虽名家之说,未足解颐;而历代之事,其如抵掌。至于艺术方技,咸毕留思;诸子群言,鲜或遗略。雅好文集,特加钦味。每属新声逸韵,无亏鉴赏。至若目见心存,耳闻口诵,始窥文而辩意,未终文而究理,与仆并驱于畴昔,余每有愧焉。及陈废兴,叙通塞,商榷人物,综核(核)名理,抗论发辞,莫不穷其指要,实有大丈夫之志,岂儿妇人之流欤!而固存撝挹,耻于眩曜。与朋类常谈,未尝及乎经史。不有切问,终日如愚。虽亲亲之沦,竟无睹其奥者。且其姿神警晤,操履贞确。行无矫迹,言不诡辞。动必应机,事非失礼。深远财利,不为苟得。性重周急,期之阙己。戒于积聚,有必能散。生资所务,取给而已。吾睹其孜孜之德,罕见营营之心。加以识尚清远,不昧流俗,卜祝巫觋屏之外物,祈祷占筮绝乎虑表。而特简之从,节于宾对。非岁时旅见,密亲无逾阈之谒。自姻戚之余,妇人亦不妄叙。持家驭下,严而有别。中外悬隔,言问罕通。虽于墙宇之内,亦必慎其游践。平居未尝临合,少长竟不窥园。近自家僮,卒无识者,斯亦匹妇之为谅也,终无夺鄙夫之志。余材命兼薄,班秩久微。而左迁除名,屯否相属,彼固混于荣辱,齐其得丧。同安菲贱,共甘黜免。始无戚容,终怀坦虑。友逾琴瑟,韵若埙篪。携手之游,无睽寸影;如宾之膳,罕违终食。言念百龄,初非始望。死生契阔,庶期偕老。孰谓斯人,遽有斯酷。昔伯鸾启齿,讬意形骸之外;奉倩伤神,寄情言行之表。况美兼双妇,恩总二夫。一遇之款既深,再得之悲逾切。龙朔元年夏遘疾数旬,六月六日薨于长安居德坊第,春秋卌。

  呜呼!人之云亡,天其丧予。怀璧非罪,毁玉何冤。奄坠雕梁,永辞兰室。钟期已逝,唯余绝赏之弦;风氏虽存,无复同心之质。其年十一月六日,窆于雍州万年县洪原乡之少陵原。去掩穷埏,照室之珍俄远;归临虚寝,比德之宝长空。方吊影于孤鸾,独吞声于离剑。足以哀倾楚咏,恨动潘文。余素阙词情,罕尝编缉,徒以心目所记,随第疏之,将假容于匠者,虑菁华以丧实。聊陈匪石,式备迁陵。余欲谁欺,敢虚其美。而其逝矣,何嗟及矣。情深反袂,吾道穷矣。投笔拊襟,于斯绝矣。自三周启路,二纪于兹。虽余率礼多愆,而彼伏义无爽。片言必顺,一行靡乖。歌螽斯而论美,仰关雎而同好。

  李婉顺的事迹绝大部分都是从这个墓志铭上得知,从写铭之人的语气,确定是其丈夫无疑。

  其中“怀璧非罪,毁玉何冤。”字样很明显是说婉顺就是因为身为建成女儿,所以才受到这样的对待,她的丈夫为她感到很冤枉,很难过。婉顺死的时候是唐高宗时期,那时武则天已经初步掌权,不知道是刘应道此人在爱妻死后十分难过,因此敢于写出这样的字眼,还是因为他感觉的出,此时朝廷已经对前朝太子之女没有什么敌意了,因此写出了这个墓志铭,才给那个悲惨的女子留下了一点曾在人生的印迹。

  墓志铭中完全没有提到孩子的事情,想必婉顺身体不好,无法生育,给这个本就凄惨的女人更大的打击。

 元吉四女:

  和静县主嫁薛道衡孙、薛收子薛元超,当时薛元超十九岁。薛元超有家世有学问有能力,为人聪明圆滑,受到唐太宗、唐高宗两代君王器重,官居高位。

  据说和静县主和寿春县主是齐王妃杨氏的女儿,她们的母亲后来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她们嫁的好一点就很容易理解了。

  薛元超活到六十二岁而终,荣光万丈。根据他的人品推断,他在生活中应该跟县主相敬如宾。

  只是后来他当中书令(宰相)的时候说他人生有三大憾事,其中一憾就是没有娶到五姓女为妻。唐朝李家虽然是皇室,但是在那个讲究门阀的时代,它却并非是地位最高的姓氏,他所说的“五姓女”是指的北朝隋唐流传下来的高门大族姓氏。当然,薛元超说这种话,也是从侧面反映他并不很喜欢、尊重和静县主这个妻子。

  在《全唐文》里找到一篇祭和静县主文,其中的称呼是“薛氏太夫人和静县主”,也就是说和静县主活到了相当的年纪,成为薛家的太夫人。祭文中有提到“夫拜中令,昔同鲍妇”,那么和静活到了她丈夫当中书令的时候;又有“子*琐闼,今类冯母”字样,想必她育有儿子;又有“举案如宾”祭词,想必在表面上看起来她跟丈夫关系还不错;又有“克庇二族,命服两朝”,应该是说她活了太宗、高宗两朝,在高宗朝才死;又说“洛邑启殡,长安归陌,哭恸高台,……俱成吊客”,表明她死的时候是备极哀荣的。

  建成、元吉留下的诸女中,也就算她命最好了。

  寿春县主嫁杨豫之,杨师道之子,隋宗室观王杨雄之后,唐高祖女长广公主(桂阳公主)是杨豫之的继母。表面上寿春县主似乎嫁的不错,但是她的丈夫却不是东西。

  李渊的女儿永嘉公主,也就是寿春县主的姑姑,虽然有老公,但是却很喜欢在外面勾搭男人,竟然勾搭上了侄女婿杨豫之。虽然都是皇族,并且是姑侄至亲,但是公主和县主身份迥异,寿春县主的父亲又是被诛杀的罪人,寿春哪里能跟永嘉比呢!

  杨豫之借口母亲死了要守丧,不跟寿春住在一起,却去跟永嘉鬼混,永嘉的丈夫实在忍受不了,带人将杨豫之抓住杀死。寿春就这样无辜成为了寡妇。

  虽然唐代女人改嫁成风,但是寿春县主没有靠山,恐怕无法再嫁,只能年轻守寡,无儿无女,孤零零的过一辈子。

  好在长广公主是李渊比较宠爱的一个女儿,李渊想到两个儿子无辜被杀,应该会很疼他们留下的孙女,长广公主知道父亲的心思,应该会对侄女兼媳妇好一点,不会苛待她。

  文安县主嫁段俨,段俨是高密公主与段纶之子,隋炀帝时兵部尚书段文振之孙,跟县主是中表之亲。根据墓志铭,她也是在贞观十五年被封,同年出嫁,之前情况可能跟李婉顺情况一样,幽禁在太极宫中。她比李婉顺要大,出嫁时候年龄已经十九岁了,在当时算是大龄剩女了。

  如果和静县主和寿春县主是她的姐姐,那么那两位县主出嫁的时候可能已有二十二岁。武则天幽禁萧淑妃的小女儿到二十二岁出嫁,被人诟病不已,可是唐太宗幽禁侄女到这样的年纪,为什么根本没有人提及呢?

  文安县主好歹嫁的还不错,婆婆也就是姑姑,只是可惜在贞观二十二年就死了,才二十六岁,死在李世民前面,陪葬昭陵。我想,如果她可以选择,一定不愿意葬在杀父仇人的身边。

  新野县主李令,字淑绚,元吉第六女。从墓志铭上得知,她嫁给河东裴重晖,裴重晖家世不详。婚后数年无子,县主又没有亲戚撑腰,于是裴重晖纳妾并认为是理所当然。写墓志铭的那人的语气对于纳妾之事认为是无比义正言辞、天经地义的,似乎裴某人不纳妾就是攀龙附凤、阿谀奉承、不忠不孝之徒,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祖先。

  在那种情况下,新野县主甚至不能跟自己的亲姐妹联络,更没有其他亲人,出嫁后可能要随丈夫离开长安到其他地方生活,生活上的不适应,精神上的孤寂可想而知。而且她婆家的人必定也知道她是不为皇帝所喜的人,必然会轻视她,情况应该跟李世民宠爱的女儿新城公主一样,新城公主之死不知道是不是李世民的报应。李令三十九岁病逝,恐怕也是抑郁而终。

  17 上《列女传》,忍心见自己亲生儿子被杀,选择孤独终老的公主: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

  我没看过《列女传》,不过从其他地方听过一点其中的故事,印象中除了汉朝的缇萦之外,能进《列女传》的女人总要把自己折磨的体无完肤,例如被男人摸下手就要剁掉手,又或者老公死了立即自杀等等,这样才可以进入《列女传》。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中国古代的女人有自虐倾向,这其实完全是封建社会男人从思想上压迫、毒害女人,进行道理暴力的一种手段而已。女人在这种环境里思想深受其害,又或者得了斯德哥尔摩症,又或者没有其他路可走,因此自己也愿意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名留青史”。

  隋炀帝是有名的昏君,他的女儿却可以进隋朝列女传,让人觉得真的不可思议,这就要从南阳公主生母萧皇后说起。

  萧皇后,本是南朝梁的公主,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张皇后。她出生于二月的后梁国都江陵,因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便由萧岿的堂弟萧岌收养,萧岌过世后,辗转由舅父张轲收养。由于张轲家境贫寒,因此本贵为公主的萧氏亦随之操劳农务。后来杨坚想跟南朝梁结亲,梁国的其他公主都不适合,于是选了她嫁给杨坚的二儿子杨广,成为晋王妃。之后杨广即位,她也就母仪天下,成为隋朝的皇后。

  史书上说她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深得婆婆独孤皇后喜爱,跟杨广关系也很好。

  后来杨广昏庸无道,萧皇后想劝诫,但是又惧怕夫君,自古伴君如伴虎,因此只能上折隐晦表达自己的意思,杨广根本不以为然。杨广有无数女宠,萧皇后也从未有嫉妒之事。

  有野史说萧皇后是乱世桃花,后来在李世民即位之后曾成为他的后宫,这不过是后人附会之词,只因为李世民纳了弟媳,就认为他是老少通吃之人,将萧皇后也硬塞给他。隋炀帝和李渊是亲表兄弟,李世民即位的时候二十九岁,他破突厥迎回萧皇后的时候年纪也只是三十出头。而萧皇后在隋炀帝被杀的时候,她的亲孙子已经十五岁了,这样推断她的年龄最起码在五十岁上下。她死于贞观年间,死的时候年龄是八十岁,这样算她在从突厥返回长安见李世民的时候大约是六十来岁的人。李世民就算审美观念再有问题,也不可能看上一个比自己大了二三十岁的女人。如果李世民真的纳了萧皇后,后来也不可能以皇后礼仪将她跟隋炀帝合葬了。

  萧皇后生有二子一女,女儿就是这位南阳公主。正因为萧皇后谨守礼教,于是将女儿也教育的“贤良淑德”。这里的“贤良淑德”四字打上引号,是因为我极端厌恶那种泯灭人性的封建礼教,因此对这种所谓的美德持反对态度。

  史载南阳公主美貌有才学,她一生被记录下来的事情主要有三件,都是她谨守礼教,“忠孝节义”的表现,其中后两件造成了她一生的悲惨命运。

  第一件事,隋炀帝将她嫁给大臣宇文士及,她根本没有当时公主的娇贵矜持,在公公生病的时候侍奉汤药照顾,尽足儿媳的本分,孝顺之名广为流传。可是就算她如此贤惠又如何?最后恰恰是她丈夫的哥哥、她公公的儿子宇文化及亲自弑杀了她的父亲隋炀帝,她成为亡国公主。

  后来宇文化及为窦建德所败,宇文士及自济北西归大唐。当时河北最强大的势力就是夏王窦建德。史载隋朝的旧臣引见建德,莫不惶惧失常,只有南阳公主神色自若,见窦建德时自陈国破家亡,不能报怨雪耻,泪上盈襟,声辞不辍,情理切至。建德及观听者,莫不为之动容陨涕,都非常尊敬叹服。

  窦建德诛杀宇文化及及其族人,当时公主有一子名禅师,年仅十岁。窦建德询问公主道:“宇文化及躬行弑逆,现在将族灭其宗。公主之子,法当从坐,若不能割爱,亦听留之。”公主哭着说:“武贲(窦建德)既是隋室贵臣,此事何须见问?”

  南阳公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既然是隋朝的贵臣,宇文化及杀死了隋朝的皇帝,这件事情还需要问我吗?也就是说她的儿子到底是宇文家的血脉,应该杀。

  这一点我们现在人看起来觉得十分不合情理,但是对于南阳公主来说,这是她忠孝的表现。隋炀帝是她的父亲,是皇帝,她必须尽忠尽孝,所以她的儿子虽然才十岁,但是到底是罪人的侄子,因此也该杀。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她被封建礼教毒害到什么程度。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心中一定十分痛苦,所以会哭着说这样的话,但是当时她一定觉得自己为大义奉献,是极为崇高的行为。

  我不认为公主是因为仇恨所以才要杀死自己的儿子,因为弑君的到底不是自己的丈夫,杀死自己的儿子对宇文化及又没有什么伤害,就算仇恨宇文家人,母性也会掩盖这种仇恨。若真的仇恨至极,何妨自己亲手杀死儿子,却要窦建德动手?因此,公主忍痛不救自己的儿子,应该是因为觉得对不起父亲君上。可是她那个荒淫的父亲配的上她这样忠君孝义吗?

  窦建德之所以会这样问公主,就是想看看在殿上那样大义凛然的女子在这种时刻是否会像一个小女儿一样哭哭滴滴哀求他,又或者他想卖一个人情给公主,不过他万万想不到公主会是这样的表现,他失望了,于是杀死了公主的儿子。史书中记载“竟杀之”,也就是史家也对窦建德这个举动感到很奇怪。其实窦建德根本就是农民起义领袖,他家人被隋兵所杀,根本不是忠于隋室的人,公主说他是隋朝贵臣,不知道是讽刺意味,还是因为到底是他杀死了弑君的宇文化及,或者还有其他的含义,总之窦建德当然不会顾及隋炀帝外孙的性命,见公主不肯求他,心里不爽,也就杀了那小孩。

  就这样,南阳公主的一点血脉没有了。

  此后不久,南阳公主剃发为尼。从史书中我们只知道她一直生活在窦建德所控制的势力范围内。及建德败,南阳公主回到西京长安,后来复与宇文士及遇于东都洛阳。公主决意不与相见。宇文士及去见公主,请复为夫妻。南阳公主拒绝了他,说:“我与君是仇家,只恨不能手刃君,只是因为另兄谋逆之际,君并不预先知情罢了。”严厉的让他赶紧离开。士及坚决求见,公主发怒说:“如果执意要求,死了就可相见。”士及见其言切,知不可屈,乃拜辞而去。

  当时有功业的男子并不愁老婆,宇文士及会来找她,可能一是因为她确实美貌贤淑,宇文士及真心爱她;二是因为她身份贵重,是隋朝皇室女,虽然隋朝已经覆灭,但是她们的贵族身份没有改变,这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唐初的皇室和大官都以娶弘农杨氏女为荣;三是因为他哥哥弑君,害的他们的儿子被杀,他对公主毕竟有几分内疚,不忍公主孤苦;四则是因为怕别人说他负心薄幸,影响他的前程。

  南阳公主确实很难面对这个跟自己有血海深仇的男人,是这个男人的哥哥使她从身份尊贵的公主变成了凄惨可怜的尼姑。但是她没有想到,就算宇文化及不杀隋炀帝,其他人也会杀。隋炀帝生前就对萧皇后说过:“如此好脖颈,不知道谁来砍。”公主是个明理之人,可能她心中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还是不能接受杀死父亲的竟然是自己的夫兄这个事实。

  不知道南阳公主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充斥心中是怨恨还是无奈,或者是对礼教的严格执行,总之,等待她的也只有孤苦一生的命运。虽说出家为尼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有的人也正的从佛法中得到解脱,但是哪个正常女性哪个不想有丈夫有子孙呢!而且她这样做,要表现自己的刚烈节毅,苦的只是自己,对宇文士及一点影响都没有,倒给他继续找个好前途提供了机会。

  当时宇文士及的妹妹宇文昭仪是李渊的宠妃,李渊甚至想立她为后,因此也很倚重宇文士及,于是将李家宗室女赐予他为妻。他早前也因为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有功,封新城县公、郢国公,后颇受宠而历任中书令、殿中监。贞观十六年过世,赠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陪葬昭陵。

  从这段历史记载可见宇文士及后来仕途坦荡,青云直上,历经两朝,生荣死哀,子孙满堂(他后来当然会娶妻妾,不会少了儿子)。

  只留下公主一人青灯古佛,孤清哀怨一生。

  这位南阳公主便是李世民后宫、李恪母杨妃同父异母的姐姐,姐妹二人出身高贵,却皆没有好结局。

19 一遇皇权一生成空:绝色美女郑氏、杨思俭女

 郑氏女:

  唐太宗即位之后,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为了给丈夫充实后宫,到处打听哪里有美女就给丈夫聘回来封为妃嫔。她听说有一个郑氏女,美若天仙,于是告知太宗,太宗下诏宣郑氏女入宫,封为正二品充华。

  在此女尚未进宫的时候,魏征突然打听到原来这个郑氏女已经跟某家有婚约了,只是还没有出嫁。于是魏征立即上奏谏止太宗。看太宗的个性,如果真的喜欢,连弟媳妇也不在乎,又怎么会在乎一个还未出嫁只是有婚约的女人呢!恐怕他只是觉得这女子美貌是美貌,但是自己也不一定会喜欢,天下美女多的是,也不少这一个。魏征又喋喋不休很是烦人,他又很在乎自己的名声,于是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只是跟郑氏女有婚约的男家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取消了婚约,谁敢跟天子争女人啊!就算太宗不像北齐的皇帝那样无道,不会杀死他们,但是只要太宗心里不爽,人手调配的时候将他们调到什么苦地方,那就倒霉大了。不仅如此,那家人退婚之后依旧还怕会有什么后患,逢人便说自家跟郑氏女其实根本没有婚约。

  太宗既然已经打消了纳那女人的想法,当然不会为一个素未谋面的女人再改变旨意,原来那家人又不敢再聘娶郑氏女,可怜这个女人纵然国色天香,最后也只能孤零零的度过一生了。她用一生的幸福,在历史中冒了个头,只是在太宗纳谏的美名上锦上添花了而已。

  (唐国强主演的电视剧《贞观长歌》里面的郑女就是以这个女子为原型的,但是却把历史上那么悲惨无助丝毫不能把握自家命运的郑氏女说成了一个为了当上皇后母仪天下而不择手段、周旋于众皇族之间的女子,不能不叹服编剧的思想实在是“与时俱进”啊!)

  杨思俭女:
  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因为恨姨母害死母亲和妹妹,又知道姨母绝对不会放过自己,因此放荡形骸,总想做些事情刺伤姨母。当时杨思俭的女儿因为容貌出众,天生丽质,即使在美女如云的京城里,也是首屈一指的美人儿,因此被内定为太子李弘的正妃。贺兰敏之得知了这个消息,想办法逼奸了这个丽人。

  武后得知这个消息,十分愤怒,为太子另选他人作为妃子。不久之后,杀死贺兰敏之,这件事情就是其中一条罪孽。

  可怜杨思俭女儿,未来的太子妃,只是因为跟皇家沾上了关系,成了姨甥斗法的牺牲品。有说她因为羞愤自杀了(或者被父亲逼令自杀),也有说她父亲立即送她去山西的某家寺庙出家了。无论如何,等待她的都是十分悲惨的命运。

  我们不知道在这个才十几岁的养在深闺的女孩子心中曾有多少瑰丽的梦想和对人生的期盼,我们只知道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直接走向了坟墓。

  皇室觉得幸运的是贺兰敏之的事情在正式宣布纳杨思俭女为太子妃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白璧有瑕,因此将那位国色天香本来人人都垂涎三尺的女子视若敝履,人人皆嫌弃她。可是她又有什么错?

  就算没有这件事情,她顺利成为太子妃,李弘的身体不是太好,他后来的妃嫔也都没有给他生下孩子,待李弘死后,很不喜欢这个儿子的武则天也不会对这个媳妇好,只会安置别宫,幽居度日。可能比清代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强不了多少。

  李弘后来娶的正妃裴氏,虽然容貌不及杨思俭女美貌,但是很是端庄贤惠,只是结婚没两年,还没有生下子女,(甚至有人怀疑,根据李弘的思想状况和身体状况,他可能都不会跟太子妃有正常的夫妻生活),李弘暴毙,裴妃离开好不容易才刚刚习惯的东宫,凄惨的生活在宫廷一角,几年后抑郁病死。当时李弘早已被追封为“孝敬皇帝”,但是裴妃死后未被追封皇后,可见对她的漠视。数年后裴妃才被追封为“哀皇后”,和李弘合葬。

20 第一个自称皇帝的女人:陈硕真

  陈硕真是唐高宗时期睦州人,农民起义领袖。唐永徽四年,浙江一代的农民不堪官吏贪求及豪强逼略,陈硕真与妹夫一起组织农民起义。这是一起典型的官逼民反的事件。

  她利用道教来收取信徒,并且诈称有法术。不过不管如何,如果不是因为当地的老百姓生活太苦,她很得民心,也不可能收取那么多手下。

  当她起兵的时候,自称文佳皇帝,仿造唐制建立朝廷,一时间所向披靡。

  不过当时唐朝政权已经很稳定了,她那也只是局部的起义,因此唐朝中央政府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她镇压下去。不过无论如何,在那样的封建时代,一个女子敢于自称皇帝,实在是勇气可嘉。

  武则天必然没有见过这个女子(很多现代写武则天的小说都拼命将二人扯在一起,说二人曾有一段交往),但是她必然听说陈硕真的事迹,这一定给她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陈硕真起事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二度进宫不久,刚刚产下长子,封为昭仪那段时间的事情。陈硕真的事情必然会在关心朝政的武则天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很可能直接导致了武则天产生自己做女皇的念头。

  史载陈硕真兵败之后,因叛徒出卖而被俘。

  这里我想主要讨论一下她的结局。

  几年之前,我查找资料的时候,曾经看到一篇用古文写就的陈硕真被凌迟处死的受刑经过,其中惨状实在让人咋舌,心理承受能力小一点的人都读不下去,就算读完心灵也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十天半月难以恢复。

  那个作者的古文水平忽悠一下我们这种并非专研古文的人还是可以的,我竟然也将那篇文章当做历史信以为真了,因为古代统治者对于反抗自己政权的人是必须施以酷刑处死的,我为这位如此有勇气的女性却有这样屈辱悲惨的结局感到很难过。

  最近,我在仔细查找其他史料的时候,无意中才发现,那篇文章原来是一个心理和正常人不同的人所写的S M文。

  关于陈硕真的结局,《旧唐书》中只说唐朝官吏“率众讨平之”,根本没有提到她是战死还是被抓还是逃掉;《新唐书》中说“陈硕真伏诛”,只是说被杀,没说怎么被杀;《资治通鉴》中则说“获硕真、叔胤,斩之,馀党悉平”。

  《资治通鉴》再一次给我们的历史故事提供了丰富的情节,我们终于知道她原来是被斩首或是腰斩而死。我专门研究了一下中国古代酷刑的文献,原来自春秋到秦汉,“斩”是腰斩的意思。例如秦朝名相李斯之死,史书说“斩”,原来不是砍头,而是腰斩。砍头则被称为“枭首”、“弃市”。唐朝贞观年间曾有人叛乱最后被处以腰斩的刑罚,那么《资治通鉴》里面这个“斩”字到底是斩首还是腰斩,还是很难明白,后者的可能性较大,也有可能写历史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上一笔。

  当然,《资治通鉴》总有神来之笔,也不是这一次了。旧新唐书上都没有的东西,他总可以如同亲眼看见一般写出来,它的可信度并不是很高。

  而“凌迟”在元代才正式进入法典,成为正式之刑,一开始只有六刀,到明、清才逐渐“专业化”,可达三千刀之多,到清末光绪年间,迫于外国的压力,才正式废除。这种刑法在唐代则是法外之刑。从这个历史可以看到,原来人类并不是逐渐走向文明,有时候也会变的越来越野蛮,在某些方面出现历史的倒退。

  不管如何,陈硕真应该没有被处于凌迟的酷刑,但是她兵败之后肯定在当地被杀。对于这种起义领袖,封建王朝历代统治者都会在百姓面前侮辱性的杀死那个人,让百姓知道,这个人真的死了,起到吓阻的作用,也免于百姓又有人用他(她)的名义出来作乱。

  想必陈硕真死的也不会太有尊严。

  不过,当地的百姓中却依旧流传一种说法:“就在官兵一拥而上,想抓住陈硕真时,忽然天边飘来一朵彩云,一只巨大的凤凰降落在山头,吓退了官兵,然后载上陈硕真腾空而去。于是,那山现在就叫‘落凤山’。”美丽的传说寄托了人民对起义军的同情和怀念。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无论事实的真相是什么,人们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个版本去相信。因为就算陈硕真被杀的时候死的再屈辱再痛苦,哭号哀求,怀念她的人也不会相信这个说法。就算陈硕真真的逃匿了,当时的官府也不会发布这个消息,而只会编造一个她如何受刑被杀的故事传播。一如清初那扑朔迷离的“朱三太子”案一般。

  陈硕真死了,但是在当地留下了天子基、万年楼这些古迹,《宋史》中明确记载,方腊跟陈硕真是一个地方的人,因为受到这些古迹的影响因此起兵。到了现在,当地也有陈硕真的雕像。

  这里附带再提一句,剿灭陈硕真的是婺州刺史崔义玄,他因为这个功劳官拜御史大夫,从地方进入朝廷。两年之后,到了废王立武的关键时刻,他立即团结在许敬宗、李义府的周围,为武则天立后大出其力,之后官运亨通。

  这人可算是灭了一个女皇,又辅佐一个女皇啊!

[ 此帖被笙歌醉在2012-07-26 09:46重新编辑 ]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2-07-21 0
已审。

很用心的搜集~感谢支持素材区~
sxy蝶

ZxID:10043202


等级: 家喻户晓
挚爱无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2-07-23 0
看君一纸书,红颜薄命坎坷,怎能只凭史家一言避之千年——我是女子主义者。
woshihongcha

ZxID:8620963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不吃青菜
生活由心情决定,心情由我决定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7-26 0
全部看完,花了一个多小时啊

鱼过水清清

ZxID:15389816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7-26 0
古代的女纸木有不可怜的~
枫亭晚

ZxID:19202067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7-27 0
哎,身处高位也无法保全自己,在男子欲望与贪婪,权利与金钱的渴望中被迫牺牲自己,这就是古代女子依附男人生活的悲哀。
感谢楼楼,收集的很认真,很好。
千暗幽月

ZxID:14268152

等级: 明星作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7-27 0
我居然看完了,好长啊!!!不过写的真不错!!
蟹仔仔

ZxID:19206775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7-27 0

要不说红颜薄命呢
筱寳呗

ZxID:19238175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7-29 0
  
岁晏韶愿

ZxID:9601896

等级: 热心会员
醉里白头忆少年,半付关山雪,半付江南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2-07-29 0
受教了。。。

真心觉得五胡十六国真乱。。
子夏飘雪~

ZxID:12352824

等级: 热心会员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2-07-29 0
大赞楼主~写的真好啊 看了之后真心有写文的冲动~
天子望气,谈笑杀人。
juncong1354

ZxID:20077749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2-09-06 0
已阅,感谢楼主这么用心地整理!
wn295393113

ZxID:14217379

等级: 读书识字
敌不动,我不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2-10-05 0
写的真好。楼主真是用心了。太佩服啦!!唉,古代女子真是可怜。。无比幸福的感觉。。自己生活在这现在这个社会。。好幸福好幸福
冲天而起

ZxID:20903267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2-10-08 0
这个还真不了解
薄凉病

ZxID:8173105

等级: 热心会员
聪明花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2-10-08 0
好多字。穿插点图片就好了。 我是有多喜欢看图说话。
楼主好有心,赞一个~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