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以后,宋朝还要给辽朝“加钱”,是外交胜利还是失败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56 回复:1

[人文通史] 澶渊之盟以后,宋朝还要给辽朝“加钱”,是外交胜利还是失败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闲过清宵

ZxID:12593744


等级: 素材组
借我孤绝如初见 借我不惧碾压的鲜活 借我生猛与莽撞不问明天 借我一束光照亮黯淡 借我笑颜灿烂如 ..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1-01 0
公元1004年,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约定宋朝每年给辽国银10万两、绢20万匹。此后的三十多年,两国都遵守了盟约。但是等到辽兴宗即位后,却逼迫宋朝再多交增加给辽国10万两银和20万匹绢,而宋朝在没有和辽国打仗的情况下也签订了这一“不平等条约”,这是怎么回事呢?

急于立威的辽兴宗

1038年,在西北发育许久的党项部落在首领李元昊的带领下,正式称帝建立西夏政权。这在宋朝看来,自然是管辖下部落的叛乱行为,之前宋军围剿这些党项人一直没有成功,现在却让他们成功独立建国了。而李元昊在建立政权后,展现了入主关中的野心,不断对宋朝边境发动进攻,先后取得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场大胜,但是并没有达成战略目的,反而搞得国内穷困潦倒,压力巨大。

1031年,辽国的一代中兴之主辽圣宗去世后,年仅15岁的长子辽兴宗即位。辽兴宗的生母元妃萧耨斤,自立为皇太后,临朝摄政。萧耨斤虽然是辽兴宗的生母,但是兴宗从小在和辽圣宗感情很好的齐天皇后萧菩萨哥抚养下长大。而萧耨斤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怕萧菩萨哥威胁她的执政地位,就指使护卫冯家奴、喜孙等人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国舅萧匹敌谋反。罪名成立后,萧耨斤下令赐死萧浞卜、萧匹敌,还牵连了萧菩萨哥。

辽兴宗知道后,对萧耨斤说:“皇后侍奉先帝四十年,将我抚育成人,本当做太后;现在没有做成,反而要之罪于她,这怎么行呢?”萧耨斤回答:“此人若在,恐怕成为后患。”兴宗说:“皇后没有儿子而且年老,根本就成不了什么事啊,为何不留他一条生路呢?”可萧耨斤下定决心要弄死齐天皇后,将齐天皇后以谋反罪名迁到上京。有一次,兴宗在上京地区展开春猎的时候,萧耨斤担心他将萧菩萨哥保护起来,急速派人前往上京赐死萧菩萨哥。

在除掉了萧菩萨哥后,萧耨斤开始辽兴宗的一举一动都置于自己控制之下,而辽兴宗越长越大,不甘再受太后的控制,双方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萧耨斤担心还政兴宗后,自己就再没有大权在握了,于是就与萧孝先兄弟合谋,企图废掉兴宗,另立自己的小儿子耶律重元。当时年仅13岁的耶律重元十分敬重哥哥,就将母亲的阴谋透露给了辽兴宗,于是兴宗开始计划反击。

1034年五月,萧耨斤和辽兴宗去行宫消暑,而萧耨斤的亲信都留在中京。辽兴宗见时机到了,就下令扣押了萧孝先,逼他招供废立阴谋,然后带着500名亲兵包围了行宫。耶律喜孙在辽兴宗的安排下,直闯萧耨斤的卧帐,杀死她身边的数十名内侍,然后用一辆囚车把她押往庆州软禁起来,为圣宗守灵。

从此,18岁的辽兴宗正式亲政。他怀着一番作为的理想,但此时面临的地位并不稳固,铲除萧耨斤旧部的行动让辽国内部动荡了一阵,而且帮助他发动政变的大臣也在制衡他的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他把目光放在了南边的宋朝,发现宋朝被西夏人折腾的够呛,便想趁火打劫,试图向宋朝索要关南十县(瓦桥关以南)。如果能够成功,那么他就可以凭借这样的胜利树立自己的威信。


上图_ 辽 北宋 西夏

宋朝据理力争

1040年,辽兴宗提出要向宋朝索要关南十县的计划,结果被重臣萧孝穆反对:“我先朝和宋和好,其无罪却要讨伐它,我们不占理啊。而且胜败未可预料,愿陛下详查。”兴宗起初听了他的建议,但是过了一年多,他又动起了这番心思,于是根据从张俭的建议,于1042年(辽重熙十一年,宋庆历二年),一边在边界重兵压境,威胁宋境;一边派遣南院宣徽使萧英(萧特末)和翰林学士刘六符与北宋谈判,对宋朝大家指责:

其一,当年周世宗不该夺取瓦桥关以南十县地。其二,宋太宗进攻幽云十六州,师出无名,破坏两国关系。其三,李元昊认我们辽国君主当舅舅,且早已向辽称臣,宋超讨伐西夏应当事先告知。其四,宋朝不应在边界上增筑工事,添置边军,这是在对辽国的边境造成威胁。随后狮子大开口地提出要求:应将原辽的藩属北汉的领土及关南十县地归还,只有如此,才能“益深兄弟之怀,长守子孙之计”。

辽兴宗本想趁宋朝内外交困之时,对宋来个突然的外交袭击,给它一点小小的大辽震撼。但是宋朝这边情报工作做的很好,早在辽使到来的前一个月,宋朝却己购得辽兴宗致书提出各项要求的底本,同时也探知了辽国在幽云布置兵马准备南犯的消息,所以宋廷早就开始商量对策了。对于谁能和辽方谈判,维护权利的问题,宰相吕夷简推荐了自己政敌范仲淹的追随者富弼,想把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他。没想到富弼直接表示:“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

于是宋仁宗任命富弼为接伴使,前往辽国谈判。

正和宋朝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一样,辽国亦如是。辽使刘六符拥护领导的计划,对宋朝放言恫吓,但萧英并不赞同辽兴宗的计划,认为这样不可取,于是在边境碰到北上的富弼的时候,暗中透露消息:“即可从,从之。不可从,更以一事塞之”。也就是说,你们宋朝如果能答应就答应,不能答应的话,就找个借口把我们皇帝搪塞过去。富弼心领神会,其后返回向朝廷告知了这一消息。

宋廷马上展开讨论,确定了几点方针:“其一,绝对不能割地。其二,可以考虑和亲或者增加岁币。”这便是“以一事塞之”。富弼等大臣认为和亲是耻辱的行为,而给岁币可以接受。宋仁宗命人起草复信,对辽方提出的指责全部驳斥:其一,澶渊之盟的时候宋辽就已经修好了,以前的恩怨“咸不置怀”;其二,宋太宗进攻幽云十六州是是辽派军援助北汉、阻挠宋朝统一国家所致,错不在宋;其三,瓦桥关南十县地,已是前朝的事,你要找可以去找埋在地下的周世宗;其四,李元昊的祖先们早已“赐姓称藩,禀朔受禄”,现在敢称帝犯边,当然应该收拾他,且事先己经告知辽过了。至于在边疆加强防御的问题,这是边疆大臣和将领理所应当做的事情,双方应该“缘边各守疆界,折书之外一无所求”。于是富弼再次受命北上,和辽国谈判。


上图_ 燕云十六州

六月,富弼与副使张茂实到辽国面见辽兴宗,表示要割地是绝无可能,不然就开战。兴宗指责宋朝在边境加强防御的行为是违背澶渊之盟,谈判不成辽国自然会南侵。富弼说当年签订澶渊之盟是我们真宗皇帝的大德行所致,如果当时听从了诸将们出战的话,辽国那二十万人马就别想活着回去了。现在宋辽两国交好多年,两国皇帝安享太平。若是再开启战端,臣下就可以找到立功的机会,而皇帝承担风险。辽国那些主战派大臣,都是只顾私利不顾国家大计的举动。

富弼见辽兴宗听蒙蔽了,接着说:“当初后晋皇帝石敬瑭欺天叛君,出帝石重贵又昏聩,国力衰微,很多的二五仔,所以契丹能将后晋灭亡,即便这样也付出了不少代价。现在我大宋提封万里,上下一心,法令修明,如果你们坚持要打得话,敢说自己必胜吗?如果继续通好,岁币还会给你家皇帝,群臣也就没有什么利益可以获得了。”当年萧太后南下差点被包饺子,让她母子俩都心有余悸,这样的经历辽兴宗自然是清楚的,所以逐渐被富弼说服。

富弼又拿李元昊的反叛,和辽国征讨高丽和女真未告知宋朝为例,指出辽国的指责是无理的。辽国君臣都哑口无言,只能暂时作罢。等到一次辽兴宗带着富弼去打猎的时候,提起关南十县是祖宗土地,自己不忍心就这么丢了。富弼表示你说这是你家祖地,难道我们就忍心丢弃祖宗之地了?北朝以得地为荣,南朝自然以失地为辱。我们宋辽是兄弟,就应该一荣一辱吗?刘六符指出要不和亲吧,富弼说和亲没有给辽国岁币靠谱,于是辽兴宗让富弼回去准备誓书。

富弼回朝后,宋廷再次讨论出了方针:“如果要和亲,那就不再另外给岁币了。如果不和亲,且辽国愿意约束西夏侵犯宋朝边境,对宋称臣,就多给20万岁币。”富弼正准备带着国书出发,却发现国书暗地里被吕夷简改成了更加屈辱的话语。如果这份国书给辽国,那就会把富弼钉在投降派的耻辱柱上。富弼吓得一身冷汗,赶紧请求宋仁宗给他更换了国书。

八月,富弼等人再次到辽国。辽兴宗要求宋朝对辽输送岁币应称“献”,富弼认为此乃下奉上之词,不可用于两个对等的朝廷之间,且宋为兄,辽为弟,岂有兄献于弟之理?兴宗说那就叫“纳”吧,富弼也坚决不同意。辽兴宗见他不肯让步,便派人绕过富弼直接到宋朝首都谈判。富弼上奏不可答应辽方这样的主张,但是宋仁宗迫于国防和经济压力,讲和心切,听从晏殊的主张就用“纳”的词语。

最终重熙合议达成,宋方每年多给辽国20万岁币,辽国必须约束西夏的侵边行为,让西夏对北宋称臣。

这是宋朝的一场外交胜利还是失败?

如果单看宋朝被辽国背刺,一仗没打就多给了20万岁币而言,宋朝看起来是屈辱的。但是我们分析宋朝外交是否达到了目的,主要看两点:其一,是否维护了国家利益。其二,当时的君臣和百姓认为这是胜利还是失败,是否损害了国家尊严。

从第一点看,宋朝当时被李元昊的侵边搞得国防开支高居不下,沉重的捐税和兵役、劳役负担势必加在百姓身上,如果此时再加入和辽国的战役,那么宋朝的北境就会陷入太宗、真宗两朝更加恶劣的局面,对于当时的宋廷绝对是雪上加霜,付出的代价会远远超过每年给的那些岁币。所以用一些岁币来满足辽的胃口,同时让它帮忙约束西夏,离间一下辽夏两国的甥舅关系,这笔买卖并不亏。

后来事情的发展也达到了宋朝的期望。李元昊在重熙合议达成时,再度侵犯宋朝边境。辽兴宗让李元昊罢兵休战,反而被李元昊邀请一起攻打宋朝。辽兴宗拒绝后,李元昊就开始招降辽国境内的党项人,也没有早早通报当年辽国派去西夏和亲的公主去世的消息,这就引起了兴宗对李元昊的愤怒,于是决定出兵好好教训一下李元昊,顺便也是履行一下重熙和议的义务。结果辽军轻敌冒进,中了西夏人的埋伏,大败而回。随后辽军再度征讨,再次失败。但是辽国的进攻让西夏本就紧张的国内局势陷入崩溃的边缘,李元昊只能服软,同意向宋朝称臣纳贡。

从第二点看,古人在送钱给外国的问题上,和经历过近代割地赔款屈辱经历的今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当时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是皇帝自己掏钱,并不花老百姓的钱。即便老百姓交税,但古人没有强烈的纳税人意识,不会觉得这是花了自己的钱,只会认为皇帝老儿能用点钱给人家发个红包,换我们能过太平日子,不打仗还不好吗?割地和和亲都是非常损害自身国防利益和国家尊严的行为,所以相比之下给岁币还是好得多。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重熙增币对宋朝当然不是一场外交胜利,但是也谈不上是失败。从此之后辽宋边境一直到两国末年,金人南下才再开争端。

作者:铁骑如风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辽史》《宋史》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1-06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转载】宋辽历次战役
https://www.paipai.fm/r5887583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