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蜀汉带入深渊的并非诸葛亮,也非刘禅,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这四人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69 回复:1

[人文通史] 将蜀汉带入深渊的并非诸葛亮,也非刘禅,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这四人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易璟涵

ZxID:10849657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灭酱
佛系肝章中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0-30 0
在三国历史中,蜀汉的覆灭常常归咎于诸葛亮的未能和刘禅的无能,但真相远比表面复杂得多。而真正将这个曾经强盛的国家推向深渊的,却是四位鲜为人知的人物。
他们看似平常,却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致命的选择。这四人究竟是谁?他们的影响力又有多大?


蜀汉巅峰:荣耀背后的隐忧

建安末年,蜀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刘备占据益州,挥师北上汉中,让曹操也不得不忌惮三分。
这时的蜀汉,拥有诸葛亮这样的军师、关张这样的猛将,地盘稳固,兵强马壮。曹魏和东吴都对这个新崛起的政权心存顾忌,不敢轻举妄动。
可在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难以察觉的危机。益州本地豪强对刘备政权心存芥蒂,暗地里仍在经营自己的势力。
法正虽然帮助刘备平定益州,但他的强势作风也得罪了不少本地官员。这些矛盾被暂时压制,却为日后的内部分裂埋下了隐患。
同时,蜀汉立国后过度依赖关羽、张飞等少数名将,军事指挥权过度集中。诸葛亮虽有远见,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更多可堪大任的将领。
加上蜀地山高路远,兵源补给都存在天然劣势。这种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的格局,让蜀汉的统治基础并不如表面上那般稳固。
益州的农业生产虽然发达,但军需开支巨大,加上连年征战,百姓负担日重。这些都是蜀汉看似鼎盛时期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荆州失守

谁能想到,蜀汉由盛转衰的第一枚导火索,竟是因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作为刘备的小舅子,糜芳担任荆州重镇的守将,本该以死守城池为己任。
荆州是蜀汉的战略要地,控制着长江中游的命脉。关羽北伐樊城期间,东吴大将吕蒙借机来攻。
糜芳不战而降,导致荆州门户大开。这一投降行为,彻底打乱了关羽的部署,最终造成了关羽兵败身亡的惨剧。
糜芳的投降绝非偶然,而是一连串失误的必然结果。早在关羽北伐前,荆州军中就存在诸多问题。
关羽为人骄傲,对孙权使者多有轻慢,这让东吴对荆州的觊觎愈发强烈。糜芳本人能力平庸,却因姻亲关系被委以重任,这本身就是用人不当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荆州军队长期驻守,战备松懈,军纪废弛。吕蒙以白衣渡江的计策得逞,正是看准了守军的这些弱点。
糜芳投降后,其他守将如傅士仁等人也纷纷效仿,形成连锁反应。这反映出蜀汉在荆州的统治并未深入人心,军队的忠诚度存在严重问题。
关羽虽然威名赫赫,但他过于自信,没有未雨绸缪,为日后的惨败埋下祸根。荆州的失守,不仅切断了蜀汉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更严重打击了军心士气,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军事行动。


兵败街亭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本该振奋军心,为蜀汉开创新的局面。马谡此时的决策,堪称军事指挥的反面教材。
诸葛亮三令五申要他在大路上设营,他偏要把军队摆在山上,完全无视地形之利。这种违背常识的部署,让曹魏军队轻易就能切断补给线。
街亭失守后,不仅打乱了整个北伐计划,更动摇了朝中对北伐的信心。这次失败,也让蜀汉错过了最好的进取时机。
马谡的失误暴露出蜀汉军队在人才培养上的致命缺陷。诸葛亮一直想培养接班人,但能力出众的年轻将领凤毛麟角。
马谡虽然饱读诗书,却缺乏实战经验,这反映出蜀汉重文轻武的倾向。街亭之战前,张郃已经在西北战场历经多次征战,而马谡却是初次独当一面。
两军主将的经验差距,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战局的走向。更令人遗憾的是,马谡固执己见,不听军事参谋的建议,执意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这种刚愎自用的性格,在军事指挥中往往酿成大祸。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不得不亲自处置马谡,这不仅打击了其他将领的积极性,也让一些本想报效朝廷的人才望而却步。这场战役的失利,标志着蜀汉在人才储备上的严重不足。


绵竹防线告破

邓艾偷渡阴平小道,领着残兵杀向蜀汉腹地。守将诸葛瞻面对这支疲惫的军队,本该据城死守或是抢占有利地形。
作为诸葛亮的儿子,他却没能继承父亲的军事才能。在绵竹一战中,他犹豫不决,错过战机,最终全军覆没。邓艾的这次奇袭本不该成功,若是诸葛瞻能够坚持到姜维回师,局势必定大不相同。
诸葛瞻的失败源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他过分依赖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真正潜心钻研军事。虽然继承了父亲的政治地位,却未能掌握临阵应变的本领。
再就是绵竹一带的防务长期松懈,当地官员对邓艾可能来犯的警告置若罔闻。守军战斗力不足,训练不够,面对经验丰富的魏军显得手足无措。
更重要的是,诸葛瞻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优柔寡断,反映出蜀汉高层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长期的安逸生活,让他们失去了面对危机的勇气和决断力。
邓艾虽然兵力不多,但他抓住了蜀汉军队指挥混乱、协调不力的弱点,最终一举突破防线。这场战役的失利,标志着蜀汉最后的防线彻底崩溃。


谯周之祸

成都城内兵多将广,本该死战到底。谯周这个老奸巨猾的投降派,却在朝堂上极力主张投降,动摇军心。他把刘禅的求生欲望激发到了极致,让这位皇帝完全丧失了抵抗的勇气。
即便有人建议借助南中势力东山再起,即便刘禅的儿子刘谌以死明志,最终还是没能改变投降的结局。谯周的投降论,成了压倒蜀汉的最后一根稻草。
谯周的言论之所以能够得逞,与蜀汉朝廷长期以来形成的懦弱风气密不可分。自诸葛亮去世后,朝中渐渐形成了一个重文轻武的氛围。
大臣们热衷于清谈,不愿承担责任。谯周深谙人性,他知道这些养尊处优的官员们最害怕失去现有的地位和享受。
他的投降论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让本就动摇的军心更加涣散。刘禅本人也因为常年沉溺享乐,完全丧失了先帝刘备的进取精神。
谯周的一番话,正好击中了他内心深处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安逸生活的渴望。当刘谌慷慨赴死时,朝中竟无一人响应,这种悲剧性的结局印证了蜀汉统治集团的内在腐朽。

蜀汉的灭亡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悲剧。从糜芳的背叛到谯周的投降,每个节点都像是命运的玩笑。
没有英雄的传奇,也没有豪情的壮举,只有一个个平凡人物的致命选择。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政权的衰落,往往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之中。

转自:搜狐新闻
[ 此帖被易璟涵在2024-11-01 23:42重新编辑 ]
liumeiling

ZxID:3002419


等级: 派派版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1-05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为何屡吃败仗,软弱的刘禅还继续同意北伐呢?
https://www.paipai.fm/r7715447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