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台寺游记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7 回复:0

[转载] 戒台寺游记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一枕栀言

ZxID:13098734


等级: 热心会员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所有等待终不被辜负。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9-05 0


古人游戒台寺,颇不易。《长安客话》有记:“卢沟桥西北三十里为灰厂。出灰厂入山,两壁夹径,行百折,径尽始见山门。”《燕都游览志》亦记:“戒坛在西山最深处,渡浑河西行可二十里,两涯中通一径,丹林黄叶,与青峦碧涧错出如绣。远望西北一峰如灵璧石,以为戒坛必在其下。过永庆庵,呼山僧问之,曰极乐峰也。西行不五里,石阑丹壁,已至寺门。”读这两段记载,颇为神往。

我去戒台寺,先到石厂,然后坐车到苛萝陀,实则已到山脚下。手机导航显示,步行上山至少需一小时,后打车前往,果然如《长安客话》所言,乃是“行百折”,古代的上山之路,一定更为艰难。古人的进山之路,显然是另一条,但上山之路,应是相同的。从地图上来看,我是从东北方向进山,古人则应是从东南方向进山。现在交通便捷,九点从市区出发,到戒台寺,已十一点,想必古人从市区出发到戒台寺,路途多为崎岖山路,又步行上山,至少要大半天方可。再如《日下旧闻考》记载,更显深山藏古刹之佳妙,“其地渡浑河而西,山径盘亘,迂回而入,中复豁焉宏畅,坛殿轩翼,犹见古遗制。深山长谷,乌可少此清严之宇以眺览名胜哉?”

戒台寺,以戒坛闻名,位列三大戒坛之首。我到戒台寺,先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略作游览,然后上台阶,便可看见千佛阁。千佛阁旧址因年久失修,殿墙倾斜,已成危房,于1965年拆除。现在的千佛阁,实为2015年重建,气势恢弘,但此去正在修缮,未能进入参观。《帝京景物略》有记:“上千佛阁,俯浑河,正曲,勾其三面,如玦然。”在千佛阁上,可三面俯瞰远处,视野极开阔。阁前向右走,尽头再左拐,进入院落,便是选佛堂,其地分外清幽。《潇碧堂集》有记:“坛在殿内……阁前古松四株,翠枝穿结,覆盖一院。”入选佛堂,殿内有一戒坛,实为一高台,上有释迦牟尼像,两旁有椅子数把,供法事之用。戒坛之特别,还在于戒坛四周的小窟,有各种彩色塑像数百尊,高约一尺余,形状各异,不似佛像,实为戒神。我在殿内绕戒台一周,颇感佛事之庄严,顿生敬畏之心。《长安客话》记:“坛在殿内,甃石为之,中有高坐,为每年说戒之地。周围皆列戒神。四月八日,游僧毕集听戒。坛创自隋唐间,国朝重建,辽金时所植松俱在。”《燕都游览志》又记:“殿宇宏丽,阑楯参差。坛在殿中,以白石为之,凡三级,周遭皆戒神。”

戒台寺有古松,堪称奇观。《鸿雪因缘图记》有“戒台玩松”一景,可见戒台观松,早已为文人佳事。刚进寺中所见的白皮松,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千佛阁的台阶前,有棵倾斜生长的自在松,树枝向下铺张,有游客称其自由发展而不受约束。而在台阶之上的平台,由左至右,依次有活动松、卧龙松、九龙松和抱塔松,各具特色。麟庆于游记中写道:“望千佛阁,丹影飞空,阁前数松,翠云匝地。”其中,我最为喜欢的是活动松,其松伞舒张,松荫婆娑,令人赞叹。最为惊叹的,则是九龙松,此乃白皮松,树枝粗壮,主干分出九条树枝,又由此再分出若干树枝,十分壮观。当然,最为有名的,要算是卧龙松了,其树身如虬龙,卧地生长,半个树身在空中,有一石碑作支撑,碑上题有“卧龙松”三字。而最为奇特的,则要算是抱塔松了。古松斜枝生长,两条粗壮的树枝缠绕,如左右护法,抱住了下面的墓塔,那是戒台高僧法均的舍利塔。戒台寺古树林立,以上名树之外,还有菊花松、莲花松、凤尾松等多棵,皆可玩赏。


《日下旧闻考》对西山古寺有生动记载:“西山地接神京,岭岫绵亘,林壑深美,中多有精蓝古刹。”这种独特的山川形势,使得戒台寺既为佛教圣地,又为揽胜佳境。朱自清在散文《潭柘寺 戒坛寺》中写到,戒台寺正殿前的平台,“眼界最宽,教人想起‘振衣千仞冈’的诗句”,以为此处为戒台最胜处。而对于戒台古松,他还作了如是评论:“若在月光下,森森然的松影当更有可看。此地最宜低回流连,不是匆匆一览所可领略。”在戒台的院子前,我还看到一个辽代的经幢式墓塔,十分精美而特别,颇为意想不到。此塔为月泉新公禅师墓塔,八面石柱体,记述戒台主持月泉新公长老的生平。经幢上檐雕有八幅妓乐图,乐妓手中分别拿着排箫、琵琶、琴、笙、贝、龙首笛等乐器,载歌载舞,宛如天仙。金申在《戒台寺的石经幢》中对这座经幢有过介绍,并特别称赏其雕刻大胆:“有一位妓乐袒上身,赤足,双手各持披帛一端,一腿屈膝,一足外伸,正在翩翩起舞。”


游毕戒台寺,已是午后时分。出寺门,沿山路出发,走了一刻钟左右的石板小路,终于见到戒台寺塔林。半山上遇有古松,茂林遮阴,苍苍翠微,风景极佳。塔林系历代高僧之墓塔,二十余座,错落有致,惜无游人来此。继续前行,蜿蜒曲折,终到山顶,豁然开朗,对面山峦起伏,青山叠翠,一时大为舒畅。山顶建一阁楼,有佛像若干。此后下山,石阶盘绕,层层叠叠,一路延伸。到山下,见千灵山景区,询问工作人员,告知有一观音洞,又有一明代古塔,旁边还有孙膑洞,皆为古迹,前行到顶,为极乐峰。忽然想到《日下旧闻考》的太古洞记录,莫不是就在这里?《燕都游览志》曾记:“有太古洞最胜,列炬而入,百乳千螺俱成佛像,不知其深几里也。”《帝京景物略》也有记:“观音洞大于室。”“秉烛入,如眢井,半里有龙跃,有鱼游,有狮坐,石乳所凝也。再入,有石佛危坐。西罅一穴冥冥然,下与浑河通。洞一名庞涓洞。”《长安客话》记载更妙:“一井绝深,投以瓦砾,不知所止。相传井与浑河通。有人投一犬井中,验之,果从浑河流出。”

戒台寺塔林和后山

此刻,实已腿脚疲累,又想难得来此一趟,不如一探究竟,遂鼓起勇气,决定去看观音洞。买了门票,一路爬山,到洞口,旁有一泉眼,名为龙泉,进洞内,周身顿感阴凉。观音洞口为屏风所挡,前有一尊观音像,屏风旁有一门,已上锁。我登上一个凳子,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向里翘望,幽深不可测也。此时,忽有三只蝙蝠从洞中飞出,环绕佛像数圈,又盘旋于洞顶,令我头皮发麻。从观音洞出来,旁有阶梯,上去便是石塔,为十一层密檐矮塔,心稍静,忽又隐隐闻有诵经声,不知从何处传来。查看四周,空无一人,后在塔身处看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音响,遂释然。此塔为护国宝塔,建于明代,周身刻有佛像八十八尊,仔细观之,佛像多有损毁,但不减古朴之姿。《日下旧闻考》记:“极乐峰在马鞍山之西,太古洞即化阳洞,亦名庞涓洞,洞门刻太古化阳洞五字。洞左石塔十一层。”由此可确定,观音洞即太古洞,寻访得遇,幸甚。天色微暗,我匆匆返回,到景区门口,沿小径,向南步行约五十米,即到孙膑洞。洞门紧闭,用力推开,为一狭小洞穴,有孙膑彩色塑像,别无他物,古人对此洞亦有记载:“其广也二十笏,一石龟伏焉。”


观音洞和旁边的古塔

此次到戒台寺一游,还有两件未曾料到的事情,后来回想,真是何其幸哉。其一是在戒台寺吃素斋。此前,已听说可以到戒台寺品尝斋饭。我去过不少寺庙,游客在寺庙吃斋饭,还是较少的。这次到戒台寺,经过一番辛苦跋涉,才理解寺院的慈悲。这里地处偏僻,山势险峻,至今也无商铺,想来古代有游客或香客来此,也只能在此吃斋饭了。而这个传统,应该是一直保留下来了。斋饭十一点半有一场,十二点有一场,每次可以容纳九十人同时进餐。待我参观一遍寺院,再过去排队,两场斋饭已毕,但还是吃到了一碗素面。其二则是我从千灵山下来,在停车场预定了网约车,但过了四十分钟,也没有车,拦车两辆,未成,干脆决定步行下山,但已疲惫不堪,下山之苦,可想而知。不久,又见一车,拦住,询问可否搭车下山,竟获爽快同意。立即奉上车费,没想到车主表示,遇见便是缘分。他是下午来此爬山,说过去从东南方向来,风景更美,这次来,那边山路封闭,故而到了这边。想想文献记载,他所选择的正是古人的进山路线。又询问目的地,竟与我要去的地方完全一致,于是一路相谈,可谓快哉。此乃戒台结缘矣。

作者:朱航满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8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