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走向“合”:餐桌上的变革,管窥唐人的开放与包容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97 回复:1

[人文通史] 从“分”走向“合”:餐桌上的变革,管窥唐人的开放与包容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沐君芊

ZxID:20542791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8-05 0


引言:自东汉分崩,不谈短命的司马王朝,中国事实上重新展现出大一统气象在隋一朝。

但炀帝无道,群雄并起,独李唐尽得天下。

到六朝之乱终定,四海蛮夷归一,初唐四帝征服八方后,终于于唐玄宗一迎来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巅峰。

开元年间,衣食住行,皆聚海内各族之长;三教九流,尽汇四面八方之客。

可谓上至王公,下达百姓,都能秉持一颗开放包容的心来接纳长安城内的万国衣冠。

而“夫礼之初,在诸饮食”,市井阡陌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也要数舌尖上那一点烟火气,故以饮食为镜大致能窥得盛唐开放包容气象的一个侧影。


一、九派归流万象新

中国的“礼”文化始于西周,从对文王之德的追叙到对个人品性的内省和对人与人关系的思考,“礼”的概念在逐渐被完善,而周人的礼在餐桌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礼记》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而《尚书·周书·洪范》中的八政,排第一的也是食。

可见自周朝,我们的餐桌就开始负起了承载“礼乐”,寄托人文的责任。

基于这种钟鸣鼎食的礼乐追求,在唐以前,分餐制一直是社会的主流。

铺开排场,满目的鼎簋,在奏乐声中,主人感受到了威严,客人也觉得被尊重。

这种规矩森严,礼乐有度的分餐方式完全满足了士大夫阶层对“文”和“雅”的想象,也无怪孔子也会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而兰亭集会即便在山间也要讲究个座次有序,杂然乎野趣的“高士风气”。

但自强汉后,中华文明一直行于莽莽密林,终于在公元618年迎来一处开阔的高地,我们称之为盛唐。

自此,“茫茫九派流中国”的局面遂归于一统。

提起唐朝,首先想到的必定是他的雍容华贵,强势包容。

体现在吃上,首先就是用餐方式的变化。

到了唐朝,由于区别其他朝代的种族融合观念,“天下主义”的兴盛和门阀垄断被进一步削弱,寒门子弟大量掌握话语权。

过去森严的分餐礼制变得逐渐不合时宜,除了如宗庙祭祀,接待使臣等必须强调“礼乐”观念的场合外,几乎是合餐制占据主流。

总之,唐朝的物质和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样貌。

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许多文物来看,不论是服装的大胆开放,妆容的艳丽万变,还是食器的精美奢侈,无不体现着唐朝与其他朝代的不同——敢于打破与创新。

这一点是唐人底气与实力的体现,也是其文化井喷式发展的关键。

二、胸怀广博“今”胜昔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一句诗便勾起了人们对那个浪漫时代的无限遐想。

事实上,唐朝“食”的开放是基于“人”的开放。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曾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强盛的唐王朝对四方夷狄的包容是前所未有的,正是“天可汗”对其子民的一视同仁,导致诸多外族真心归顺,一时间长安城内注入了新的活力。

若只尊单一一种文化,那注定要在发展途中固步自封,腐朽消亡。

但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中原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就一直未曾中断。

这种量的累积终于到唐朝达到了质变。

《新唐书》中记载张九龄曾上书“今百谷嘉生,鸟兽咸若,夷狄内附,兵革用弭,乃怠于事天,恐不可以训”

这一观点在唐人中很普遍,虽然传统观念中的“夷夏之别”仍然存在,但他们有自信和胆魄去突破部分陈规范式,走出自己的那一步,以平等的观念“礼”待臣服的四夷。

这种态度也让大部分少数民族和外邦感受到大唐的胸襟与魄力,所以他们带着自己的文化礼物真心想要融入,民族文化交流就在此悄然进行。

同时,由归顺诸部带来的许多新奇玩意开始风靡全国。

如蔬菜有胡萝卜,菠菜,胡豆,水果有葡萄,石榴,西瓜等。

尤其是印度的制糖技术和胡人的乳酪,更是让天子到百姓都无比推崇,一时之间整个长安城都飘荡着一股浓郁的异域风情。

难怪胡煦说“开元来......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甚至连太子李承乾也酷爱突厥美食。

唐朝的宴会也是极负盛名,从“烧尾宴”到游船之宴,士人百姓多喜以宴会友。

《全唐志·膳》记载“宴分三级,下为“韵宴”,菜鲜肉肥,羹药柔滑;中为“诗宴”,翅羹多汁,玉盘上餐;上为“文宴”,金碧集聚,鹿以肉鲜”。

其中最隆重盛大的还要数“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曲江宴游。

曲江宴只是一个总称,其代表着唐时进士及第后的一系列宴会,如着重赏花的牡丹宴,主打马球的月灯宴等等。

及第的士子往往忘却苦读烦恼,在皇恩沐浴下行酒享乐,题诗纵情,飞觥传觞间,“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的快活画面似乎仍在眼前。

乾符三年的一场樱桃宴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进士刘覃赤巨资买下整个长安的樱桃举办了一场樱桃宴请同年们品尝。

但时年樱桃未熟,所以只能就着糖酪,喝着胡麻酒尽享这珍品。

三、杯中仍映唐时月

仔细分析唐朝时期开放包容风气的成因,不难发现主要还是因为唐朝时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由于科举的大力推广,“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观念自上而下广泛传播。

寒门子弟得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这种人才市场下沉导致上层和下层的文化交流更为充分,许多艺术表现形式得到饱和式发展,最为显著的就是诗歌的井喷式产出。

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给予了唐人关于“美”的无限遐思。

正是这种物质到文化到思想互相发展的良性循环,使盛唐时的人们由内到外散发出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渴求和对现在的肯定与自信。

纵观唐朝的自信,总的来讲就像是大江大河从狭隘走向宽广,从千万条支流汇于一条河道。

所过之处不论何处的水,何处的泥都夹带着滚滚向前,无所不包造就了唐朝的繁荣,最终又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将这种气势保持。

但不论怎么讲,浪漫的唐朝终归成为了后人杯中那一轮明月,一口饮下,千年的豪迈尽在胸间。

结语:唐人们敢于突破传统,放下偏见,融万族于一体,汇百家于一筳。

这样的胸襟不能不让后人向往与学习。

但封建王朝的繁荣总有周期,如今打破历史周期律的我们则应该以比千年前更自信,更开放的胸襟去迎接世界。

从分餐走向合餐,唐朝将各地百族的文化融汇于一张小小的圆桌,这张古老的圆桌上有过达官贵人的谈笑风生,也有过普通百姓的其乐融融。

如今,这斑驳的圆桌传到了今人手上,以汉唐为傲的文明将拭去桌上的尘埃,使其重焕昔日的光彩。

liumeiling

ZxID:3002419


等级: 派派版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07 0
已审核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