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俗文化-明朝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回收鲜花鸡蛋
银行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天赐良缘
万年历
管理操作原因
工资领取
邀请码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大富豪3
清宫无间斗
皇上吉祥
魔灵军团
妖怪宝可梦
崩坏手游
派派小说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手机触屏版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派派小说论坛
写作素材
宫俗文化-明朝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阅读:215 回复:
1
[人文通史]
宫俗文化-明朝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沐晚19
ZxID:1547960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1-07-18
最后登录
2025-01-22
在线时间
11341小时
发帖
57593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2464
威望
16920
鲜花
42603
鸡蛋
0
在线时间
11341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42603
鲜花
0
鸡蛋
等级:
派派文编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6-01
0
【明上元节】
古代宫中及民间都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或元宵节、灯节。是日观灯夜游的习俗很早就已存在。有始自汉代说,然而古文献有明确记载的是在7世纪初开始的唐代。唐景龙四年(710年)正月“丙寅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是夜放宫女数千人观灯。次日又微行观灯。当时认为上元夜天神下降,故从正月十四至十六日3夜均放灯,后增至5夜。到10至13世纪的宋代,元宵节不仅灯火辉煌,且有歌舞百戏填充街巷,“乐声嘈杂十余里”。元宵节吃应节食品“元宵”(当时称圆子)的习俗也早已出现。
明代仍沿旧习,宫中元宵节前后放假3天,并赐文武群臣及耆老宴,午门置鳌山灯,听人纵观,表示与民同乐。大臣们可奉父母来观灯,皇帝并予赏赉。永乐年间一次灯山起火,有不及躲避而死者,帝甚惋惜,以后未再举行,但放假、赐宴如故。《明宫史》载,正月十五日上元,内臣宫眷,皆穿灯景补子、服蟒衣。灯市十六日更盛,天下繁华咸萃于此,勋戚内眷登楼玩看,了不畏人。
据晚明人记载,自明初始,“上元十夜灯”,正月初八始至十七日罢。北京的灯市在东安门外迤北(今灯市口一带)。做灯者,皆各持所有,到灯市出售。“灯之名不一,价有值千金者。”是时四方商贾云集,珠石奇巧,罗绮绸缎,古今异物毕至。更有技艺百戏,于市上演出,观者男妇交错,挨肩擦背,热闹非凡。乡村人则扎秫稭作棚,周悬杂灯,门迳曲折,长三四里,入游者一时迷不能出,谓之“黄河九曲灯”。有的家人,以小杯子108个盛油夜灯之,遍置井灶门户各处,聚如萤,散如星,颇有趣味。夜间并放烟花炮竹,有响炮、起火、三级浪、地老鼠、花盆、花筒等多达数百种。有的烟火则架高一丈,盒分五层,各处燃放,通宵不尽。此外尚有走桥、摸钉以祛百病等习俗。正阳、宣武、崇文各门皆不闭,任民往来,校尉巡守,通宵达旦,其盛况亦不亚于唐宋。
【正旦】
正旦即元旦——每年的正月初一日,是明代汉族社会的三大节之一。届时百官有年节之假,无论朝廷百官抑或民间士庶都有热烈的庆贺礼仪及文体娱乐活动。
朝廷要举行百官朝贺天子、内外命妇朝贺皇后的礼仪活动,太子、亲王以及他们的妃子也要分别向皇帝、太后进行朝贺,同时,太子亦要接受百官的朝贺。在地方上,有“天下大小衙门拜阙”的礼仪,即正旦当天,除京官之外,全国各种大小衙门官府的官员身着官服,前往所在衙门举行“望阙遥贺”之礼。官员们舞蹈山呼,行14拜礼,在口头上遥向天子拜贺新岁。各地的藩王也要行“望阙庆祝”之礼。朝廷和地方的官员们在朝贺、望阙礼结束之后,彼此之间也互相往来,行“拜年”礼仪。
在宫中,据刘若愚《明宫史》记载,元旦早晨五更起要焚香放纸炮,并有“跌千金”、“饮椒柏酒”、“吃饺子”等习俗活动。有时会在扁食里面包上银钱,吃到的人预示着来年将会大吉大利。当天宫内之人相互拜见祝贺,称为贺新年。正旦后,当月宫中所吃的食品有叫“百事大吉盒儿”的,主要由柿饼、荔枝、圆眼、栗子、熟枣等制成;还要吃驴头肉,用盒盛装,由于俗称驴为鬼,所以又称“嚼鬼”。
在民间,有时因为四处拜年,分身乏术,于是一些不必亲自登门的地方便改用名帖投贺。明代以后,投名帖贺年之风遍及城镇各地,所以很多人都在门上帖上一个红纸袋,上面写上主人的姓氏,名为“门簿”,以便接纳名贴。民间还通行元旦在祠堂祭祀祖先,然后拜家长,亲友之间互相拜节,做椒柏酒,与亲戚邻里结好等,屋内一般还有“旺柏”、“行春”、“节节高”、“百事吉”等喜庆装饰。另外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各处的风俗也有显著的地方特色。自元旦之日起,各地各种娱乐活动陆续展开,在正月里,民间有走桥、摸钉、击太平鼓、跳百索、耍大头和尚、打鬼、摸虾儿、弹射、走解等日常娱乐活动。
【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
宣宗在位的十年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消耗在游乐活动上。他的游乐,从宫中到禁苑,再到京郊和边疆,由内及外,范围渐次扩大,从游园到巡游,动态性逐步增强,游观的环境也由熟悉到陌生,新奇感越来越强烈。不过,从所用的时间来看,宫中和禁苑的宫廷游园活动,是宣宗游乐生活的主要内容。看来,他已被儒家和父祖所构筑的娱乐围城所羁绊。
一、宫中游赏
宣宗在宫中的游乐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如荡秋千、蹴鞠、投壶、弹琴、观舞等,前已述及,此处不赘。本文重点介绍宣宗在紫禁城中对花木、动物、风云、雨水等物象的观赏以及登楼远眺等游赏活动。
宣宗所生活的紫禁城中,可谓是花的海洋,这里一年四季鲜花怒放,牡丹、芍药、蔷薇、蜀葵、水仙、葵花、玉簪花、杨花、荷花、杏花、李花、桐花、梨花、海棠、兰花、石竹花、榴花、菊花、梅花等众花名品,引得宣宗目不暇给。紫禁城里的花木,在清代嘉庆间林清起义攻入禁中后,才被朝廷砍伐殆尽的。明代的紫禁城,一到春天,百花盛开,到处姹紫嫣红。那国色天香的牡丹,令宣宗为之倾倒和讴歌,赋《赏牡丹》诗赞美:“最是画栏欢赏处”“芳名独占万花魁”,明确表示自己对牡丹是“欢赏”的。那双头牡丹,令宣宗赞叹“名花一种逞娇姿”“并蒂相依如欲语”。牡丹的娇姿,引起了游人的诗怀和酒兴,宣宗赋诗称:“国色天香真可爱,诗怀酒量自应宽。”宣宗也把芍药花称作“无边国色”:“无边国色真堪赏,题品谁云次牡丹”。他欣赏的还有白芍药,誉之为“玉砌花同洁”和“东风洒香雪”。灿烂的葵花也引起了他的诗兴,提笔写了《雨后葵花盛开殊可人意》,认为葵花是自古以来人们爱玩的花品:“古来爱玩多题咏”。宣宗把海棠花视为花中仙子:“天上玉人春睡足,花中仙子晓妆迟。”(《垂丝海棠》)他还观赏杨花、杏花、李花、桐花、梨花、兰花、石竹花等花并题诗抒怀。
御花园万春亭
御花园一隅
春花谢了,夏花发了,宣宗又步出门庭,来到宫中的花园观赏榴花、莲花等。当“园林长夏暑风轻”的时候,映入宣宗眼帘的是“几树榴花照眼明”。宫中莲花盛开,月下更觉高洁,宣宗赋《莲塘夜月》诗称赞“菡萏花深露气香,冰轮初上映芳塘”。对于“亭亭净植出涟漪,皎洁天然绝世姿”的白莲,宣宗也特别喜爱。
秋天,宣宗又把玩赏的目光投向菊花、桂花、山茶花和玉簪花。在《赏菊》诗中,宣宗称赞菊花“秋至百卉悴,嘉菊独敷荣”的品格,并把菊花“置之樽俎间,陶然足怡情”。他还认为菊花“由来此物能延寿,持奉慈颜万岁欢”。从他写过的《书窗秋菊》、《书窗菊》、《移菊》、《白菊》等众多的诗中可见,宣宗是十分喜欢菊花的。桂花也在秋天低调盛开,并释出浓郁的清香,这自然引起了宣宗的观赏和赞咏,写下了《桂林秋晓》、《桂花》、《桂香》等一系列诗篇,讲述自己与群臣欢宴赏桂的情景:“良辰美景宜清赏,闲共群臣宴广寒”。山茶花也在深秋凌霜犯雪而开,宣宗禁不住给予热情的讴歌:“秋风已过浑如旧,犹自凌寒犯雪开。”对于“名花一种擅秋光”的玉簪花,宣宗也有意味深长的欣赏和题咏。
冬天,宣宗对凌寒独开的梅花更是赞赏不已,曾赋多篇《梅》、《梅花》、《红梅》、《题梅》等诗,描写他观察到的梅花形态和品格:“疏蕊绽寒枝,溪桥雪后时。香风明月下,冰玉共清奇。”
宣宗对花的欣赏,不仅是正面观察,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和时态去观赏,如着意于花影和落花的欣赏,曾赋《花影》诗:“为爱花香与花影”,“日弄花阴正好看”;对于“落花半落莓苔上,红白纷纷似绣茵”也作了吟咏。
宫中的草木也是宣宗游观的重要目标。对于新栽的环绕北堂的萱草,宣宗觉得“幽姿元自异群芳”。《秋草》、《草茵铺径》等诗是他欣赏宫中青草的寄兴之作。宣宗常常漫步宫中,抬头仰望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树木及其扩大如盖的枝叶,低头凝望树下的浓阴,心中便不由得诗兴大发,写下了《石榴》、《苍松》、《高槐》等篇,抒发了对松柏、石榴树、槐树、翠竹、杨树、葡萄、榆树、柳树、桧树、桐树、梅树等树的欣赏之意和愉悦之情。他从高槐“凌空承日郁苍苍”的伟岸身躯,联想到“抚树不忘保傅良”的责任。他还对榆树和柳树“荫日几株张翠盖,迎风万叶撒青钱”的神态欣赏有加。他还特地在宫中移种了竹子,赞美它“月下纷纷云影乱,风前飒飒玉声寒”的姿势。
高墙深宫,锁不住宣宗对大自然的向往。对于日月星辰、风云雨露、雾霜冰雪等,他都有着极为敏锐的观察和发自内心的欣赏。早朝时观察过日出和朝霞,夜晚举头仰望明月和星辰,写过《远树斜阳》、《新月》、《月夕》、《碧梧秋月》、《松轩对月》、《老人星》等诗。在《玉堂翫月》中对“宫阙深严夜气浮,月轮飞上海东头”的月景,是以玩赏的心情对待的,认为“光辉此夕多清趣,何必春宵秉烛游”。风云雨露或许给世人带来麻烦,但却激起宣宗的审美欲望。曾赋《荇带牵风》、《竹窗闻风》等诗,对穿竹而过的清风形成的天籁之音痴迷不已,认为是“相娱在朝夕”。禁中雨景,也使宣宗的兴致提高,曾赋《三月十七日喜雨》,一个“喜”字,表露了他的娱乐情怀。对于露珠,宣宗也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清赏,在《荷露》诗中描述“池面高荷翠盖擎,亭亭捧露比金茎”,说它像珍珠一样在月下闪着光芒,“风前荡漾或欹倾”,称赞它“娱人别有清香异”。宣宗还喜欢雾的迷蒙和雪的洁白,有《柳丝绾雾》、《霜后薄雾忽晴》等诗为证。冰雪景象则使宣宗感到环境的变化和生活的新奇,通过《御沟冰泮》、《冬夜雪霁明月在庭对景偶赋》等诗,对于“满地瑶华凝皎洁”的景色热情赞美。
紫禁城由御沟(护城河及金水河,与太液池相连)所环绕,宣宗日居禁中,对御沟产生了浓厚的观赏兴趣,写过不少关于它的诗章,如《御沟春水》、《御沟冰泮》和《金水河偶兴》等。他对御沟“旋绕宫墙千万载,谁云江汉独朝宗”的奇特现象作了思索;为“春雨添新绿,潺湲泛御沟”的景色所深深吸引。与御沟紧紧相连的是金水河,金水河被引入宫内。宣宗对“风前桂树晚香飘,红艇轻移过画桥”的金水河景色着了迷。
紫禁城内金水河
宣宗不甘心双目被禁城所限,因此经常登高远眺。翔凤楼是宫中最高楼,宣宗最喜欢登临此楼,从太液池、琼岛直向都城和京畿远处眺望。在《登翔凤楼》、《翔凤楼春望》和《初日照翔凤楼》诗中,描述了翔凤楼“画栋雕楹十二层”的外观,以及登楼观望到的美丽景色:“太液澄波春浩荡,蓬莱积翠晓峥嵘。遥看东岱群峰远,俯视中原一掌平。幽蓟山回围紫禁,云龙地拥接瑶京。”他感到“满目风光随处好”,所以“无端诗思一时生”。
作为有着强烈游乐欲望的年轻皇帝,宣宗并不安于仅在宫中游赏,他的目光早已蔓延到宫城周围的皇家禁苑。
二、禁苑游乐
紫禁城的东、西、北三面,都是皇家禁苑,即东苑、西苑(今北海和中南海及其沿岸,北海与中南海明代称为太液池)和万岁山(今北京的景山公园)。宣宗除了在紫禁城中游观外,还经常漫游东苑、西苑和万岁山。禁苑(东苑、西苑、万岁山)与紫禁城(皇宫)的功能不同,紫禁城主要是皇帝后妃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而禁苑主要是他们的休闲区。因此,追逐快乐的宣宗,便经常徘徊、徜徉和流连在禁苑中,乐而忘返。从《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中宣宗写的诗来看,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抛洒在禁苑的山水林草之间,或登临万岁山,或漫步东西苑,或穿行芭蕉园,或荡舟太液池。
宣宗常与臣属和宫嫔们一起在禁苑中游春。触目皆是杨柳翠色,黄莺在柳枝上欢鸣,“御堤杨柳绿烟深,拂曙新鸎动好音。苑内风清疑奏玉,枝间日出照栖金”,因此宣宗“朝罢时来闲静听,不须理瑟更调琴”。《久雨初晴顿有秋意闲步西苑率然成咏》一诗,是宣宗“襟怀澄澈兼闲暇”的游览写照。他常于“退朝视膳余闲际,西苑从容偶一过”。东苑也经常光顾。在《东苑?集》诗中,宣宗歌咏道:“嘉会不易致,为乐须及时。况此清胜景,雅怀复相谊。”他于朝会后,在此宴集:“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只见“弘开绮罗席,满泛黄金卮”,歌管杂着鸣蜩,舞女映着芙蓉,真是“不闻昼漏传,但见觥筹飞”,“尽饮不成醉”,“所乐良在兹”。东苑中香霭飘浮,笙歌喧扬,令宣宗乐在其中,“禁苑春游兴趣长”。
禁苑中最高的山是万岁山,这座山也是全北京城最高的山。宣宗经常来此登临。宣德三年,“太后游西苑,皇后、皇妃侍,帝亲掖舆登万岁山,奉觞上寿献诗颁[颂]德”(《明史?后妃传》)。宣宗留下了不少游览万岁山的诗篇,如《春日登万岁山》:“广寒宫殿耸天中,春日登临远兴浓。”特别是在秋天重阳节时,宣宗更是频频光顾,有《九日登万岁山》为证:“良辰已及千官宴,清兴还游万岁峰。”他还在晚上从万岁山远眺,曾作《万岁山晚眺》。有时,他从太液池上仰望万岁山,以找到一种新的视角,并赋《太液池上望万岁山》二首。对于这座城中高山,他可以说是四时登临,曾作《万岁山四时咏》,春游时是“和风淡荡暖烟轻,长日流莺送好声”;夏游时是“凉满高台翠满林,南薰不遣一尘侵”;秋游时是“千岩翠树不知秋,丹桂香中玉露浮”;冬游时是“每向腊前看瑞景,瑶花飞绕碧阑干”。
皇家禁苑除了陆地和山林外,还有大面积的湖面和湿地,成为宣宗荡舟和观鱼的极好景观,这就是太液池。他曾作《太液池四景》,春游太液池时的景象是“水影虚涵一镜中,晴光摇荡暖云红”;夏游太液池的感受是“暑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秋游太液池的印象是“新秋凉露浥荷丛,不断清香逐晓风”;冬游太液池的感觉是“池头六出花飞遍,池水无波冻欲平”。他还于《雪后步池上》中描写道:“飞雪初停霁景新,玻璃万顷净无尘。”太液池成了宣宗寄托春梦秋思的理想场所,在太液池上留下了许多动情的诗篇,如《池上小立》、《太液秋荷》、《太液涌浪》、《太液春游》、《太液泛舟》等。他于太液池上“偶乘佳兴泛龙舟”,觉得“锦缆牙樯足胜游”,“天池春水碧于苔,乘兴游观霁景开。
水上游累了,宣宗一行便登上岸边的新亭稍息,“新构华亭太液边,蓬莱山畔小壶天”。然后设宴群欢:“几回箫鼓开清宴,谁谓瀛洲别有仙”。
宣宗的禁苑之游,有时是与太后、后妃、宫女和宦官同行,有时则与大臣们同游,谱写君臣同乐的诗篇。
宣德三年三月的一天,宣宗召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18位大臣同游万岁山。他有意模仿唐太宗与18学士君臣同乐的佳话,欲再谱君臣同乐的华章。宣宗特地允许诸臣乘马,并可带侍从二人。进入万岁山园区后,在北门乘马以行,到乾宁门时下马,步行过桥,由宦官引导登上万岁山巅,放眼四望,北京景色尽收眼底。然后宣宗令蹇义等人登上御舟,泛舟太液池,在船上摆上御赐的茶及珍馐十余品,由宦官荡桨划船。众文臣兴起,相互唱和。不一会儿,抵达新建的圆殿,该殿地势奇胜,金碧辉煌,恍若身在蓬莱宫阙。这时,宣德皇帝乘马到来,慰劳甚周。大臣们皆叩头称“万岁”。皇帝大喜,在殿内徘徊观览了很长时间。皇帝特召杨士奇和杨荣说道:“尽管天下无事,也不可流于安逸。今天于政务之暇,命卿等至此以开豁心目,这也算是古人所说的‘游豫之乐,不在拘束’吧。”杨士奇和杨荣叩头称谢而退。宣宗传谕群臣,令他们凭槛观看宦官驾舟网鱼的表演。然后赐给御酿玉醅酒一坛。饮毕,复命大臣乘马游览小山。刚走一里多,皇上乘马跟至,群臣急忙要下马迎接,特旨勿下。并令宦官陪大臣们到小山饮馔,一定要他们尽醉而归。皇上这才与大臣们告别,乘轿回宫。未行半里,忽遇池中水鸟群飞,皇上亲射一箭,正中一鸟,坠于马前。这时诸大臣刚入小山门,忽然遥见宦官持鸟至,传皇帝命,赐给蹇义等作为烧烤。最后大家皆醉饱而归。
宣德三年七月十一日,宣宗召尚书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同游皇家的另一个禁苑——东苑。沿路都是嘉树成荫。此前,宣宗曾御殿中,召蹇义等人谈论政务良久后,说:“此殿旁还有草舍一处,是朕斋戒之所。非敢比古人‘茅茨不翦’之意,但大概可以表示不忘节俭吧。卿等可遍观。”此时,宦官引他们去参观。沿着迂回的路,他们进入荆扉,前有一河,河岸用石头砌成。河南,有一小桥,桥上覆以草亭,左右还有草亭,可东西相望,宛若台星,草亭枕桥而渡。桥下皆水,游鱼隐约可见。过河后,正中间就是小殿,梁栋椽桷均用山木做成,上面覆之以草,四面栏杆也不加斫削。小殿东西各有斋堂,还有轩亭,作为宣宗弹琴读书之所,也用草做房顶。小殿四围编竹为篱,篱下种的都是蔬茹匏瓜之类。当大臣们参观完毕时,宣宗皇帝来到河边,命宦官们撒网,得鱼数尾后,让宦官备办酒菜,赐给大臣们鱼羹。一会儿,宣宗把大臣们召至跟前,赐以金帛、绦环、玉钩等物,并赐宴于东庑,珍馐异果,不可胜记。接着又令诸臣各尽醉尽欢。像这样的君臣同游,七月份还有一次,那天,宣宗登上万岁山,坐广寒殿中,召翰林儒臣侍命,周览都畿山川形势。既毕,宣宗深有感触地说:“这山这殿,都是元朝顺帝每日宴游的地方,岂不可感!”侍臣叩头说道:“商纣王的昏庸事迹,是周文王的一面镜子。”宣宗深表赞同地说:“正是这样!”表明宣宗时刻以逸游为戒,游必有度。宣德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宣宗以时清气和,特赐勋戚和翰林之臣游西苑。宣宗传令赐给他们内庖酒馔,皆珍奇之品,众臣无不醉饱而归。
黄佐在《翰林记》卷六“侍游禁苑”中,记载了明代皇帝与大臣偕乐同游的事迹。宣宗为了拉拢大臣,而“当时儒臣,每得侍上游观禁苑,而亭台楼阁,靡不登眺,相与笑谈,一如家人父子。凡以通上下之情,而成天地之交也”。
【“蟋蟀皇帝”骄奢与荒唐的宫廷娱乐】
作为拥有帝国最高权力的青年皇帝,宣宗也有放纵自己情欲的一面,一些娱乐活动呈现出骄奢与荒唐的特点,留下了不少可笑和可鄙的“逸事”及话柄。
宣宗的官方形象与其实际形象有较大的差异。据官方国史《明宣宗实录》的《进实录表》称:“至若躬行节俭,力戒骄奢,娱耳悦目之胥捐,寡欲清心之是尚。”显然是在为尊者讳。宣宗实际上是个情欲旺盛的帝王,不过他大部分精力都被祖制及儒臣约束在诗文书画的高雅娱乐之中,没有泛滥成灾罢了。然而,有时候宣宗也管不住自己的逸乐本性,常常超越礼乐规范之外,肆意玩乐,斗蟋蟀、斗鸡和飞鹰走狗,在宝物的玩好上也极尽高级与奢华,致使其宫廷娱乐趋于腐化。据查继佐称,宣宗“斗鸡走马,园情鹢首,往往涉略。尤爱促织,亦豢驯鸽,万姓颇为风俗,稍渐华靡”(《罪惟录》卷32《宣德逸记》)。他的贪玩,连远在朝鲜的史官都颇为知悉:“帝好游戏,一旬不谒皇太后。且后宫争姤,宫人所出,潜相杀之。”(《李朝世宗实录》卷五四,第34页,宣德六年十二月癸巳)由于他整天厮混于宫女之间,处处留春,又没摆平各种关系,结果导致宫女相妒,阴杀对方所怀的宣宗子嗣。除了在宫中与宫女厮混外,宣宗还经常外出游猎,不理朝政,引起儒臣化的皇后胡氏的不满,说了他几句,便被宣宗废掉:“(皇后)尝规上游猎,见忤坐废,贬号静慈仙师。”(《国榷》卷二一,页1342。)显然,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具有多面性的特点。
一、自欺欺人的祥瑞娱乐
宣德间是明朝比较稳定和繁荣的时代,加上宣宗的好大喜功,朝廷上下弥漫着一股追求祥瑞征兆的风气,以进献祥瑞之物并君臣赋诗唱和、歌功颂德以为乐事。虽然《明宣宗实录》卷48曾有宣宗免贺祥瑞的记载,但实际上,他却十分喜好祥瑞之献,并留下了许多赞颂之诗。
作为皇帝,宣宗经常收到各地送来的祥瑞之物。曾有山东地方官送来嘉禾,宣宗大喜,写成《嘉禾》一诗,说“和气冲融海宇清,嘉禾新出鲁郊坰”,这株嘉禾“垂垂珠颗含云动,粲粲金茎耀日明”。他觉得自己不配有如此祥瑞来作征兆,但仍高兴这株嘉禾能够象征农业丰收:“致理自惭躬菲薄,为祥喜兆岁丰登。”他还写过另一首《嘉禾》诗,认为“大田秋熟献嘉禾,欣荷乾坤发至和”。这株嘉禾是连茎的麦穗:“合颖定承甘露润,连茎应爱惠风多”,甚至认为它比灵芝珍贵:“若论瑞麦真堪匹,将比灵芝不啻过。”当然,宣宗喜欢祥瑞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愿年年遂丰稔,四方黎庶有讴歌。”虽说他重麦穗轻灵芝,但当有地方官送来紫色灵芝时,他又忘乎所以地大赞灵芝,赋《紫芝》诗加以称颂。
宣宗并非总以农业祥瑞为喜事,对于各地地方官和藩国使者进献来的祥瑞动物,也是赞不绝口和爱不释手。有人献上瑞免,宣宗竟写了三首《瑞兔》诗加以赞美。云南地方贡来华丽的孔雀,宣宗见后欣喜,在《孔雀》诗中称赞它的不同凡响:“五色(礻离,礻徙,皆左右结构)异众禽,远方持贡经璆琳”;赞扬它的外形美丽:“疏翎映日娇含翠,修尾排星浅缀金”;也称颂它的色彩鲜艳:“彩绣荣登团扇好,画图光映内屏深。”他对藩国贡来的白色野鸡,也颇有好感,认为它代表着自己德被远方的祥瑞。在《白雉》诗中写道:“入献曾闻白越裳,成周德化被遐方。只今远国仍充贡,却愧前贤未足方。时与白鸟同饮啄,人将丹凤比祯祥。愿勤宵旰膺天眷,长共群黎乐治康。”在另一首《白雉》诗中,指出“五彩成章世有之,一姿纯素古来稀”,称赞白雉像玉色一样亮丽;认为是天地嘉祥和国家盛治的表现,不禁沉醉其中,沾沾自喜。
此外,甘露和庆云也被宣宗视为祥瑞现象,赋写《甘露》和《庆云》诗加以赞颂。
当然,宣宗对祥瑞的进献也有所警惕,如对所献孔雀就认识到:“须知臣有夸谀者,指尔为鸾惑主心。”然而,一旦见到奇异的祥瑞之物,听到群臣的阿谀之词,又不禁笑逐颜开,挥毫赋诗了。如此,势必形成上行下效之风,导致各地官府为寻祥瑞而劳民伤财。
二、荒唐可笑的斗蟋蟀游戏
明宣宗喜欢斗蟋蟀,即位之年已27岁,可对蟋蟀却怀着一颗痴迷不已的童心。尽管玩过各种各样的游戏,但宣宗最喜欢的就是斗蟋蟀,可以说是着了迷,上了瘾,遣宦官四出寻找上好的蟋蟀,带回宫中比赛角斗。只见他与宦官宫人围成一圈,将两只蟋蟀置于装饰精巧、锦香扑鼻的圆盆中,令其振翅相斗,上下搏击,直斗得一只败阵逃走,一只得胜穷追,围观的宦官宫女不住地鼓掌起哄,宣宗则像个顽童一样兴奋不已。上之所好,下必效焉,在宣宗的示范下,“万姓颇为风俗”,斗蟋蟀一时成为海内流行的游戏。
宣宗在玩蟋蟀上“精益求精”,嫌北京一带土质瘠弱,养不出好蟋蟀,便特地派宦官到地力肥沃的苏州去采办优质蟋蟀,还密令苏州知府况钟协助办理:“敕苏州知府况钟:比者内官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令他所进数少,又多有细小不堪的,已敕他末后运自要一千个。敕至,尔可协同他干办。”(《弇州史料后集》卷31,《国朝丛记》1)堂堂的大明皇帝竟然为了1000只蛐蛐,正而八经地下令地方官协助采办,颇觉荒唐可笑。君命难违,况知府只得向下民摊派任务,结果江南百姓不得不到处翻墙倒瓦,铲草挖土以寻蟋蟀,不能亲自找寻的,便纷纷出钱抢购,导致蟋蟀的价格猛涨十倍。上好的蟋蟀甚至要十几两黄金才能买到。枫桥有个粮长,在市场上看见一只优质蟋蟀,为了完成上司摊派的任务,不得不用自己的马来交换。回家后,妻妾觉得一只小蛐蛐竟价比骏马,便想窥视一下,不成想刚一打开笼子,那只蟋蟀竟跳了出去,逃逸地无影无踪。妻妾们见闯下大祸,上吊自杀。粮长因既失皇帝贡物,又丧妻妾亲人,也跟着自杀身亡。(《皇明纪略》、《国史唯疑》)清人蒲松龄根据这段史事写成了一篇生动的小说《促织》。卫所军人中,传言有人捕献蟋蟀,可比杀虏立功之事。宣宗在苏州采办蟋蟀,虫比人贵,搞得民怨沸腾,有民谣道:“促织??叫,宣德皇帝要。”(《野获编》卷二四)清人史梦兰在《全史宫词》中还专门讽刺了此事:“秋声满院月黄昏,香尽熏炉闭殿门。欲试江南新进种,罗巾轻拭戗金盆。”他在简释中转引《吕瑟小史》的记载,说“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遗取之江南,价贵至十数金。”皇甫录在《皇明纪略》卷二十一中也有相同的记载:“宣庙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民间呼宣宗为“蟋蟀皇帝”。
宣宗不仅对喜好的蟋蟀追求精益求精,而且对斗蟋蟀的笼盒也追求精美,并不断地更新换代,日臻化境。苏州出产的蟋蟀盆上还有精致的人物浮雕。宣宗在宫中所用的则是戗金黑红混漆的蟋蟀盆,盆底铺的是带有锦香气息的褥垫。蟋蟀的伙食待遇则是皇家宫廷内的高级食品,“玉粒琼浆”,为常人难以想象。清人史梦兰在《全史宫词》中提到过宣宗的蟋蟀盒“罗巾轻拭戗金盆”,吴伟业曾撰写过一首有关宣宗“戗金蟋蟀盆”的诗歌,以讽刺这位蟋蟀皇帝的低极趣味。
明宣德仿汝釉蟋蟀罐
明宣德仿汝釉蟋蟀罐底款
三、成本极高的鹰犬、器物等玩好娱乐
宣宗还喜欢玩鹰犬。由于喜欢游猎,因此他养了许多受过训练的猎鹰,用来捕捉猎物。每次出猎,宣宗都要带上它们。他的猎鹰,大都是朝鲜盛产并进献的。此前,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都曾接受过朝鲜的贡鹰。宣宗即位后,更是每年都派人前往朝鲜索要猎鹰,各种种类的都有,像皂鹰、笼黄鹰,罗黄鹰,儿子黄鹰等,其中较为出色的是海青。朝鲜是大明的附属国,大明皇帝想要猎鹰,朝鲜国王便忙不迭地派人送上,不惜骚扰民间,采用摊派的形式捕取猎鹰。朝鲜每次进献宣宗的猎鹰都有数十只乃至上百只,并派专门的护鹰使负责护送。有些海青鹰死于进献途中,宣宗倒也并不怪罪,还安慰进献使者道:“死了不妨,人能说话又能吃药,尚且病死,何况禽兽。你们不必在意,只要多捕一些佳鹰献来就行。”除猎鹰外,朝鲜的猎犬和其他鸟兽也为宣宗所喜爱,每年都要属国进贡,为此不惜以大量的金钱、御用宝物作为补偿。(赵中男:《宣宗皇帝大传》)对于雄鹰,宣宗盛赞其奋飞九宵、纵横搏击的气概,并拿委琐的鸡鸭来反衬:“鸷鸟异所禀,劲骨挺峭特。锋芒利爪嘴,霜气含羽翮。金眸一侧睨,群鸟为辟易。秋高天宇清,氛翳敛无迷。奋飞云霄上,纵横骋搏击。宁肯安卑栖,空负材与力?纷纷鸡鹜群,饱食竟何益!”(《鹰》)
除了玩蟋蟀、鹰犬外,宣宗还痴迷于玩赏古物和宝器。一方面,他派人到全国各地去搜集各种文物和古玩,另一方面也在皇家手工作坊制造宝器。宣德时期宫廷出产的著名器物,当属宣德炉。其形制像圆鼎,上有几个耳眼,炉腹有雕镂精巧的花纹和云龙纹,样式仿行宋代的瓷炉,但比瓷炉更精致。制作工艺颇为复杂,由金、银、铜、铁等多种金属烧制而成。为了追求炉的精美质量,宣宗要求工匠不计成本。他曾询问铸造工匠,铸造炉要过几道火才能烧制精美?工匠说过六道火就可烧制出珠光宝色。宣宗还嫌不够,敕令铸造工匠要过十二道火。经过精心烧制的炉呈现出栗色、棠梨色、褐色等多种颜色。耳眼和下足为多种走兽的形象,加上炉腹的雕饰,使宣德炉成为高级的皇家手工艺品,富有观赏和收藏价值。后人多有仿制品,但总不如真品那样精美。(赵中男《宣德皇帝大传》)对于宣德炉,《格致镜原》有所介绍:“宣德铜器,以炉鼎为首。入赏鉴者,如‘鱼耳炉’、‘鳅耳炉’、‘乳炉’、‘百摺彝炉’、‘戟耳炉’、‘天鸡彝炉’、‘方圆鼎’、‘石榴足炉’、‘橘囊炉’、‘香炉’、‘高足押经炉’。以上诸款,皆上品赏鉴也。”《明宫杂咏》卷2称宣宗是“帝王能品器物,靡不精好”。但这种爱好,花费可就大了。
宣宗还常令宦官到南方去搜罗奇花异石和鸟兽虫鱼,结果劳民伤财。据陆容《菽园杂记》载:“自宣德年间,朝廷起取花木鸟兽及诸玩好物,内官司道接踵,扰甚。至王振,悉禁绝之。未尝轻差一人,民赖休息。”真是具有讽刺意味,宣宗的这一劳民举措,还是太监王振专权时禁止的。
四、戏耍群臣的荒唐娱乐
明宣宗是一个“好疯”的人,作为一个年轻的皇帝,却喜欢与年长的大臣开玩笑,甚至戏耍他们。这一方面反映了宣德间君臣之间的融洽关系,但另一方面却反映了宣宗践踏儒家礼乐制度和伦理规范的荒唐娱乐行为。
某日,宣宗曾到史馆视察,在群臣簇拥之时,突然从袖子里抓起一把金豆和银豆抛向空中,撒到地上。众臣见金光闪闪,银光亮亮,下意识地扑上前去争抢,现场顿时乱作一团。宣宗见状,笑得前俯后仰。正笑时,忽然见旁边一臣,傲然独立,冷眼相向,自己的笑声不禁嘎然而止,扭头一看,原来是侍讲学士李时勉,宣宗不禁为李时勉这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风骨所感动,将剩下的金豆全部赐给了他。
宣宗还拿大臣的清廉开玩笑。他与老臣夏原吉交情很深,深知夏原吉为人清廉,于是想与这位恭谨廉洁的良臣开开玩笑,便在宣德三年三月的一次赐游禁苑万岁山时,故意让宦官传旨,令夏原吉在苑中随意挑选精巧奇特的天然巨石运回家去,特地嘱咐要多少都行。这让夏原吉十分为难,皇上的圣旨不能不遵,但也不能破坏自己清廉的准则,于是他在苑中走了一圈,只拣了一两块很小的石头,让仆人带走。宦官执意让他多挑一些,夏原吉解释说:“我对这些东西不太喜欢,但君恩难辞,只得略带一二。”宣宗听宦官转述后,一再赞叹夏原吉不失廉洁的本色。
在酒宴上,宣宗还时常戏弄大臣。他常与大臣们欢宴,酒酣耳热之际,就想搞点恶作剧,换上大杯为大臣斟酒,让臣下喝得醉醺醺的,甚至酩酊大醉,以欣赏他们的醉态。一次,在宴请内阁众臣时,宣宗特地用大杯为老臣蹇义倒酒。蹇义当时已有些不胜酒力了,但又不敢不喝,结果喝得醉眼朦胧,走起路来东摇西晃。少年轻狂的宣宗觉得十分开心。此外,有朝臣特别怕老婆,宣宗听说后,觉得很好玩,便在上朝时故意提起此事,戏耍那位朝臣。
宣宗上述的娱乐追求,既有因戏耍和作弄大臣而产生的对儒家君臣伦理的违背,更有因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对无数民脂民膏的搜括和耗费。特别是后者,不仅对大明百姓劳扰很大,而且也增加了藩属国人民的负担。这可不像他在书画诗文上的娱乐,不需太大的成本。这些骄奢淫逸和劳民伤财的娱乐爱好,使宣宗这位诗画并优的儒雅君主,也背负上了荒唐天子的不好名声。
【明宣宗的郊游和巡游】
宣宗皇帝还将游乐的脚步,迈出了深宫禁苑,来到了更加广阔的郊野旷原,和遥远的北方边关,把自己的游乐生活营造得更加丰富多彩。由于与尽孝、观风、习武和国防相联系,使他的郊外漫游和边关巡游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因此在当时没有受到文臣们的反对和抨击,这或许使仿行他的后代皇帝武宗百思不得其解了。
一、京郊漫游
宣宗率领内外臣属和羽林禁卫,浩浩荡荡地穿越北京城门,到郊区的山林河谷去游猎和观览。他们曾到北京的西北郊旅游,经过清河店,并在此游猎,即兴所赋的《清河道中小猎》就是这次游猎生活的写照:“暖日晴风沙草肥,桃花未谢杏花稀。道傍狐兔避行骑,引起苍鹰掠地飞。”他对清河的印象特别好,认为“都城西北好山多,周道逶迤带此河”,清河岸边烟柳环翠,百尺虹桥横跨沧波,河中凫雁鸣叫,红男绿女采撷芰荷,令他龙心大悦。(《清河》)他还于秋天到过清河,驻马高原四处眺望,发现“秋风木叶满林红”,“岧岧山峡见居庸”。时值秋收季节,“喜听老农传好语,全家温饱荷年丰”,宣宗兴起,挽弓射猎,“白日长空看射鸿”。(《秋日驻清河》)
有时,宣宗还向北京的西南方向游览悯忠阁、芦沟桥等景观。悯忠阁遗址在北京西南郊,宣宗游经此地,曾赋《经悯忠阁故址》一诗:“贞观东征动六师,悯忠当日有追思。如今圣德沾遐迩,不断东夷贡篚驰。”他又来到芦沟桥,见河水滚滚,百尺长桥横卧河上。真是“雪浪涨空朝雨急,金波浴日晓光寒”。(《芦沟观涨》)房山在北京西南,宣宗虽然没有亲到其地,但他在西山时曾南望房山,赋《望房山苍翠可爱》一诗,指出“西山尽处见房山,叠嶂层峰百里间”,秀色美丽,祥光常现,应该会有飞仙往来其间。
宣宗有时还向东来到京郊踏青旅游。他曾写过一首《东郊春晓》诗,说他在“青春三月时,芳卉稍已歇”之际来到东郊,“徘徊望东郊,茂树纷胶葛”,这里“山色既清润,川光乍明灭”,而且“落英红似绣,飞絮白于雪”,加上当时骤雨初歇,田野得溉,有利于春耕,觉得“民事良可悦”。
到北京西郊旅游,是宣宗最乐意从事的游乐活动。在《西郊秋兴》中,宣宗描述自己西游京郊的生活,他发现“溪山清趣少人知”,感受到宫中所难以体验的愉悦。宣宗出游西郊,常常是为了狩猎,“纵横猎骑草间飞”。(《霜林晓霁》)有一次,他“乘辇适西郊”游玩,一行人渐渐来到农田遍布的郊外,放眼望去,“蔼蔼多桑麻,芃芃尽禾黍”,宣宗下令沿途不得驰马踏田。他感叹道:“嗟哉四民中,惟农最劳苦。力耕冀丰年,灾旱或失所”,于是觉得自己出来游乐实在是于心有愧,乃下令打道回府:“念此心恻然,吾当德施普。命驾旋城阙,余晖映高树。”回宫后“宵衣坐不寐,恭默思贤辅”,考虑怎样才能找到贤良大臣,为民造福。
京城西边的西山,是一处“层峰叠嶂、清泉曲涧”的旅游胜地。宣宗经常光顾西山,因为这里有他认为风景最美的西山和香山红叶,为此他写了大量的吟咏西山的诗篇。曾赋诗咏颂著名的西山十八景。对于西山之美,他在《望西山》诗中把它与庐山、峨眉、终南、太华等山相比拟:“万仞西山紫翠重,九霄削出玉芙蓉。清如匡阜峨眉秀,势比终南太华雄。佳气昼腾昏作凤,密云春起亦随龙。都畿右拱真形胜,沧海回环近在东。”对于西山的白云,用“挟雨不从龙变化,随风时共鹤飞还”的优美诗句加以赞扬(《西山白云》)。还在雨后观赏西山的风景,只见“天光划开霁,余云犹未远”,层层的山巅像戴着千百髻鬟一样,时隐时现,不禁表白道:“吾心正乐此,相绎一怡颜。”(《雨后望西山见其顶》)他喜欢西山,热爱西山,曾于《秋雨初霁西山如画登楼寓目率尔成诗》中称赞“西山北云连东海,千嶂排空似削成”,说自己“向晚登楼聊纵目,诗怀相对有余清”。雨后的西山,晴空一片,山顶浮现于云上,犹如千叠芙蓉,这时云气渐散,山青如染,霞光映照,翠色愈明。宣宗真觉得西山应该“长作京都万岁屏”。
西山晴雪
宣宗对西山境内的香山红叶很感兴趣,常观览咏赞:“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他在“朔雁南飞秋满天”时来到香山,欣赏“千林红叶色相鲜”的美景。尽管“萧条已是清霜后”,然而“烂漫偏宜落照前”。(《红叶》)宣宗对香山的云树也奉上《香山云树》的赞美之诗:“都城四面多幽胜,惟有香山势最奇。峰顶白云春缥缈,岩前翠树晓依微。”
在香山附近,还有著名的汤山温泉,宣宗也偶尔到这里泡泡温泉,舒松筋骨,在《汤山温泉》诗中,盛赞“汤山蔚灵秀,温泉出其侧”,温泉则是“清涵玉镜影,浅漾桃花色”。它的功用则是“肤疾既能愈,物垢皆可涤”。宣宗可不是玩物丧志之人,以诗明志:“尝闻华清池,天宝几陷溺”,因此决定汤山温泉任由樵牧随时洗浴。由汤山温泉联想到华清池温泉和安史之乱,可见宣宗虽然经常游乐,但却时时以逸游为戒,因此在他统治期间,并没有因为他的游乐而造成社会动乱。
二、边关巡游
宣宗不仅从事京郊漫游,还多次进行过长途巡游。继位前,他曾从南京赴北京,途中免不了游览和观光。途经宿州时拜谒了徐王庙。马皇后的父亲被太祖封为徐王,建庙于宿州闵子乡。宣宗拜访后颇有感慨,撰《闵子乡有怀》诗:“符离山色晓苍苍,山势遥连闵子乡。孝行千年谁不仰,还应下马祀徐王。”这次旅游,杨士奇似乎也随同前往。他在《陪谒徐王庙》诗中讲:“闵子乡中询父老,徐王庙下驻旗旄。庙前山势如鸾凤,万古涂山相对高。”(《东里集》,《诗集》卷三)他还游历了山东东平府的汶上县,赋《汶上》诗,中道“沙草茫茫汶水流,昔年扈跸此经游”,看来他曾随祖父来过这里,这次算是故地重游:“重来立马怀千古,落木萧萧暝霭收”。
继位后,宣宗曾经有过三次巡边的远游活动。第一次,是宣德三年八月二十七日至九月二十四日,历时27天,不足一月。据《明宣宗实录》卷46记载:八月二十七日,以巡边祭告太庙,申戒各位将领在所经道路时不得扰害百姓,违者处以军律,并遣前锋先发。二十八日,宣宗的车驾正式从北京出发,渡潞河,驻跸虹桥。他特地召诸将晓谕道:“朕深居九重,岂不自乐?但朝夕思念保民,才有此次远行。今日渡河,发现所经道路两边皆遭到水潦之害,秋田颗粒无收,朕念农民艰难,心中特别怜悯。你们将士谁敢有一毫侵扰老百姓的,必杀不赦。”宣宗虽自称“深居九重岂不自乐”,但实际上宫中之乐,抵不上郊野之乐。比如他经过潞河时,观赏着“倚岸青旗皆酒肆”的风光,听闻着“临流绿树隐渔歌”的歌声,就不禁赋《晓望潞河》诗,其感受与宫中自是两个天地。二十九日,宣宗驻跸三河县东的草桥。九月一日,宣宗车驾进入蓟州境内,看到郊原平远,山川明秀,田畴收割后,地上多有遗落的株穗,于是感叹道:“如果其他的地方都像这里一样,朕复何忧?”当天驻跸蓟州西的五里桥,接见州里的文武官吏和耆旧父老。
二日,宣宗巡游队伍来到石门驿时,喜峰口守将遣人驰奏,说蒙古兀良哈部万余人侵犯边境,已入大宁,经会州,马上就要到达宽河。宣宗看完奏报后,心中窃喜,说:“这是上天让这些夷寇来送死呀!”并对各位将领分析道:“这些寇虏其实没有实力,只是认为我们没有防备,所以才敢到这里来。如果听说朕在此地,肯定惊骇奔逃了。今天必须擒住他们,不可放纵。不过,从这里出喜峰口路狭且险,骑兵可行,但如果等候各位将领齐头并进,恐怕耽误战机。朕决定带铁骑三千先发,出其不意,必能擒敌。”有将领说三千军队未必够用。宣宗却说:“兵在精练与配和,不在于多。三千精兵,足够擒贼。其他的军队可随后跟进。”遂决策亲征。三日,驻跸遵化县,选择精锐骑士三千人,每人两匹马,各带十日干粮,准备战斗。四日,宣宗只让太子少傅杨荣跟随,其他的文臣都留在遵化,自己率诸将及骑兵出发,驻跸滦阳驿东。六日夜,宣宗车驾从喜峰口悄然出发,军士皆衔枚敛甲,急驰四十里,黎明前抵达宽河,距兀良哈军营二十里。兀良哈望见明军,以为是戍边军士,倾巢出战。宣宗命铁骑分为两翼,夹击敌人,并亲射其前锋三人,两翼军队飞矢如雨,射向敌人,继而神机铳叠发,兀良哈人马死者大半,其余的全部溃逃。宣宗以数百骑勇往直前,敌人望见黄龙旗,知道是大明天子御驾亲征,全都下马叩拜请降,于是被明军生擒。明军并获兀良哈生口、驼马、牛羊、辎重无数。七日,下令将兀良哈的头领斩首。驻跸宽河,并命诸将分头直捣敌人巢穴。九日,宣宗以重阳节,赐扈从文武百官宴,并犒劳将士。这时陆续有将士押着俘虏返回。宣宗大喜,赐之宴,并亲制诗歌慰劳他们,将士们皆“叩首抃舞”。
十五日,宣宗下诏班师,宣称“斩馘虏首万余级,擒其酋长百余人,径捣其巢穴,尽获其人口、兵器、马匹、牛羊、辎重不可胜计”。车驾从铁将军店出发,驻跸摆山站。十六日驻跸偏岭,十七日,车驾入喜峰关。这时,守关指挥奏报,说关隘附近有猛虎,多次出来为害,已命都督率壮士前去围捕。宣宗与群臣前往观战,只见老虎为壮士所围,正在发怒,宣宗拈功搭箭,一箭射去,老虎倒地,遂被壮士所擒。宣宗十分高兴,笑道:“这也是为生民除一祸患呀!”然后,从遵化县东面的双城,经石门驿、蓟州、三河县、虹桥,抵北京齐化门外,只见道路两旁,军民男女聚观,众人见所得虏口、驼马、牛羊、辎重连绵数十里不绝,都喜跃叩首,山呼万岁。二十四日,宣宗车驾最终返抵京师,谒告太庙,朝见皇太后,为太后置酒祝寿,气氛热烈,一片欢腾。
第二次巡边,从宣德五年十月九日至二十五日,共16天时间。据《明宣宗实录》卷71记载,十月九日,宣宗以农事既毕,决定巡游边关,于是车驾发京师,驻跸王河。十日,驻跸龙虎台,命军士皆先出关,令光禄寺赐扈从官酒馔,晚上召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尚书蹇义、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至围幄中,问郊外民事及边备,然后赐张辅等众臣酒馔,宣宗亲自斟酒礼敬群臣。十一日,车驾度居庸关,驻跸岔道。过居庸关时,宣宗诗兴大发,作《居庸清晓》诗一首:“群山万叠晓光寒,记得曾从马上看。咫尺悬崖如虎踞,分明翠巘似龙蟠。天垂绝顶华夷隔,月照重关鼓角残。胡虏风尘今已净,秋风何用此登坛。”十二日,在岔道进行狩猎活动,当时天气晴朗,将士喜悦,宣宗派宦官将所获鹿送回京师,敬献皇太后。十四日,驻跸怀来。十五日,驻跸雷家站,与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等人谈论历史掌故,相谈甚欢。十八至二十日,驻跸洗马林时,宣宗亲至城堡营垒,检阅将士及马匹铠甲旗帜,见关堡森严,心中大悦,召见各位将帅,加以慰劳。二十日,宣宗举行狩猎活动,只见旌旗蔽日,烟尘四起,众扈从驱赶鹿、兔等猎物,由宣宗发箭射之。晚上,宣宗则与杨荣等在帐篷中谈古论今,心情非常舒畅。二十一日,回銮驻泥河,并让将士们围猎,大造声势,以掩护宣宗车驾顺利还京。经过怀来、岔道,于二十五日回到京师。宣宗一路上都觉得这种生活与宫中相比太有刺激性了。
第三次巡边,从宣德九年九月九日至十月三日,一个月差6天,也就是24天时间。据《明宣宗实录》卷112—113载:九月九日,重阳节,宣宗赐文武群臣宴,然后从容上车,从京师出发,当晚驻跸唐家岭。十日,驻跸龙虎台,十一日,车驾度居庸关,驻跸岔道。十二日,在岔道举行围猎活动。十三日,驻跸怀来,夜晚召少傅杨士奇至幄中,问道途所见。君臣二人为一路上所见的人口增多和丰收景象所鼓舞,宣宗还拿出御制诗数篇,告诉杨士奇说:“这是朕在马上遣兴之作。”士奇拜观后,宣宗命左右取楮笔,命士奇赋诗唱和,然后赐给他酒馔。十四日,驻跸雷家站。然后经过宣府泥河、万全、安家堡来到洗马岭,宣宗亲自经历城堡检阅兵备,对兵备严密状态感到满意。二十四日,举行大型围猎活动,随从驱赶禽兽,让皇上引弓射之,以为娱乐。二十五日,宣宗车驾回銮,驻跸沙岭。然后原路返回,经过宣府泥河、雷家站、怀来、龙虎台、唐家岭,于十月三日,顺利地返回京师,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旅游。
宣宗的这三次巡边,除第一次与蒙古兀良哈打了个遭遇战外,其他两次连蒙古骑兵的影子都没见着。这三次巡游,实际上是将巩固国防、观察风俗与远游散心相结合。蓝天白云、高山深谷、沙漠草原、边关长城、帐篷夜话、银亮铠甲、战马奔驰,一派壮观景象,对深居宫中的青年皇帝来讲,的确具有无穷的魅力。
宣宗继位于仁宗下令迁都南京之后,在位十年都不得不沿用着仁宗既定的将北京各衙门冠以“行在”(有临时之义)的制度,然而,在北京的紫禁城内游赏,东西苑中流连,京郊西山里漫游,居庸关外巡边后,他爱上了这座北方名城和数朝古都,感受到她的无穷魅力并认识到她的国防价值,因此一直不愿意正式放弃她的首都地位。正是由于宣宗的决心,使得他的儿子英宗在位时,于正统六年正式定都北京,并去北京“行在”之名。宣宗的游乐关乎着北京的地位和国脉的命运,其事自不在小。
【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
自成祖去世后,明代结束了铁腕人物统治的时代,进入了守成之君持泰保盈的承平之世。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朱高炽即位不满一年便撒手西归,把大好河山、紫禁深宫和锦玉衣食留给了27岁的皇太子、后来的宣宗朱瞻基(1399—1435)。年轻的风流才子朱瞻基会否躺在先人创下的基业上贪图享乐和骄奢淫佚,能否经得住欲望的诱惑和历史的考验呢?事实证明,他虽然有突破太祖和成祖构筑的娱乐围城的冲动,但基本上仍然徘徊在天理(礼乐规范)与人欲(个人娱乐冲动)之间,达到了动态的平衡。他在位十年,登基时不到而立之年,去世时未到不惑之年,如一团火和一阵风一样,迅即而来,飘然而逝,留下了明代宫廷娱乐史上的风流佳话和政治史上的“仁宣之治”。宣宗在北京宫中和郊区的流连和游览,使他爱上了这座北方名城,拖延甚至更改了乃父仁宗迁都南京的决定,导致大明首都在其子英宗时正式定鼎北京。
一、合乎礼乐规范的娱乐行为
娱乐是人追求快乐的活动和行为,但娱乐在传统农业社会却常常受到压制,因为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意识强调“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认为嬉不仅荒业而且败德,尤其是君主一旦沾染游乐的习气,将会祸国殃民。于是,儒家以及接受儒家思想的开国皇帝,便设置了庄重肃穆的礼乐制度与娱乐规范,将帝王的娱乐约束在“发乎情止于礼”的方向上。这种礼乐虽有娱乐成份,但却使后世帝王深感僵化和乏味,极力想突破娱乐围城,寻找个性抒张的途径。然而,明代的第五个皇帝宣宗朱瞻基,却能将娱乐与礼制较好地结合起来。宣宗是儒臣培养起来的儒雅君主,又受到祖父朱棣的喜爱和提携。朱棣在位时,继承太祖遗志,大力推行儒家文化,下令编纂了《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完善了宫廷礼乐制度,设定了子孙娱乐规范。作为仁柔之君的宣宗皇帝,无法突破这种娱乐围城,便转而接受并沉浸在礼乐制度中自得其乐。
宣宗将娱乐与礼制相结合,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在国家典制中寻找娱乐元素,一是在娱乐中寻找政治意义。
宣宗在各种礼乐制度中寻找娱乐,使自己适应这些繁文缛节的国家典制。他对于国家的各种朝会、郊祀、节庆、宴享中的礼乐活动和礼仪项目都满怀兴趣,不像后世其他的君主那样充满厌倦。早朝是任何皇帝都深感沉重的每日功课,而宣宗却时常怀有娱乐的心情。一次他“夙驾上朝堂”时,忽见东方的朝霞孤光独现,继而五色绚烂,灿若锦绣,使得“宫阙皆照耀,金碧互明焕”,他觉得这朝霞“即此足娱目”“予意可以玩”。(《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以下所引诗作,除特殊注明外,皆出此书)。另一次早朝遇雪,宣宗诗兴大发,赋诗描写宫中的雪景和四郊的景致,说自己“瑞雪飞花不厌看”,因为瑞雪兆丰年,所以“洁白人心共有欢”。每临节日,作为大明皇帝,宣宗都要朝会群臣,举行庆祝仪式。如某年元旦,宣宗在朝堂上接受各国使臣和文武大臣的朝贺时,就怀有娱乐的心态,赋《新正》诗描写人人同乐、四海雍熙的景象:“承天继统御华夷,喜值新年事物宜”,“太平有象人同乐,巩固皇图亿万年”。一次,在接见西南边疆来的木邦使者时,宣宗对“骅骝作队衔金勒,驯象成群络翠缨”的阵容感到新奇,继而心升娱乐情怀:“华夷何幸皆宁谧,一统为家乐治平”。南郊祀天是明朝皇帝亲临亲为的重要祀典,具有隆重和肃穆的色彩,但宣宗却能把庆祝祭天礼仪完成的庆成宴办成一次盛大的娱乐活动,只见金銮殿上清风徐来,筵席摆满了殿堂,君臣分享祭品,一片欢声笑语,“箫韶乐奏来祥凤,仙醴香飘出玉罂”,“光禄珍羞兼福胙,教坊鼓吹奏新声”。宣宗不禁诗兴大发:“大祀南郊礼告成,臣工拜舞庆升平”。
宣宗又在娱乐活动中寻找政治意义。首先,他将游乐与巩固统治相联系。作为一个年轻气盛的皇帝,他曾三次出宫游猎,巡幸北边。宣德三年九月,宣宗率师北征,以三千铁骑打败蒙古兀良哈部骑兵,杨士奇把这一战果谱成铙歌、鼓吹曲词十二篇。宣宗对这次北伐,印象很深:“却忆当年曾破虏,三千铁骑凯歌还。”宣德五年及九年,宣宗又两次向北京西北方向巡边围猎。他十分得意于自己亲率六师的壮观景象:“六军分队载旌旄,万骑前驱总属橐”,不过他自道巡边狩猎是为了不忘武备,“暂行田狩难忘武,亲饬边防敢惮劳”。出居庸后,幸临宣府,表白此行的目的是“巡临喜看边防好”,为加强国防而来。尽管多次出宫巡边,却并未像武宗那样受到指责。
其次,宣宗把巡游与尽孝合而为一。宣德元年(1426年)清明节,他奉母亲张太后前往北京昌平万寿山拜谒朱棣的长陵和朱高炽的献陵,既为已故的父祖表达了孝思,又对母亲尽了孝道。宣德五年,宣宗再次奉张太后“谒长、献二陵”,并亲自骑马为前导,到一桥头时,下马为太后扶辇舆。宣宗还带着母亲游玩万岁山等景观,据《明史?后妃传》称:“是时海内宁泰,帝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宣宗的巡游,由于常与母亲同行,而赋上了孝道的色彩。
其三,宣宗还把游玩与沟通君臣感情相结合,表明自己不是“独乐”,而是“众乐”和“与臣同乐”。宣宗曾与大臣张辅、蹇义、杨士奇、夏原吉、杨荣、金幼孜等同游西苑。(《皇明异典述》卷六《赐禁苑乘舆》)。在元宵佳节时,他还与大臣们一起赏灯。宣德八年元旦,宣宗在接受群臣朝贺后,特别降敕,说“上元节近,正当共乐太平”,因此下令从正月一日为始,赐百官节假二十五日,“军民悉听饮酒为乐”,京师大举张灯结彩,取消宵禁。宣宗在西苑彩扎灯山,“诏文武百僚由西安门入,同观之。既夕,赐坐于圆殿万岁山前、太液池之上。环池至于山顶,万灯齐举,光焰烛天,晃焉如昼。命光禄设宴,教坊呈百伎,传宣群臣,乐饮至醉”。(《古廉文集》卷四)
深受儒家伦理教育的宣宗,在娱乐中比较重视天理与人欲的平衡,在纵情娱乐的同时,仍然保持理性的思考,对娱乐怀有一定的戒惧之心,知道以圣人的经典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有一次登楼游观时,尽情欣赏“旷然四郊外,一览山水清”的景致,但很快就觉得不能过于放纵,“安静以养微,予惟体圣经”。他在禁中赏菊时,正“置之樽俎间,陶然足怡情”时,仍然不忘“嗟予忝民上,岂独为己营。所愿及臣庶,餐之同寿宁”。参加过宣宗八年宫中元宵灯会的士大夫,在总结宣宗的娱乐特点时认为:“今皇上嗣登大宝,动法古昔,聿遵成宪,故能隆守成之业,以抚方夏之大。佳时令节,思与民臣同享太平之乐,而必以敬慎为先。”(《古廉文集》卷四)可以说很好地概括了宣宗时代娱乐有度、动必以礼的特点。
二、文体兼顾、动静相宜的娱乐
宣宗的娱乐还具有文体兼顾、动静相宜的特点。在传统社会中,文艺娱乐具有文雅、宁静的特点,一般符合儒家的礼乐规范,而体育娱乐则具有张扬、多动的特点,常为儒家所排斥。宣宗将体育与文艺相结合,使他的娱乐活动基本上符合儒家的礼乐规范,而较少受到臣下们的抨击。
宣宗的体育娱乐,包含巡游、狩猎、骑射、蹴鞠、投壶、围棋等多方面的内容。宣宗虽是儒家体制培养出来的文雅君主,但也受到祖父朱棣的军旅训练,多次随祖出征蒙古,形成了好动尚武的个性。但随着明代对蒙古守势的形成,宣宗不得不把北征蒙古的尚武精神,转化为郊外的狩猎、巡游和宫中的秋千、蹴鞠、投壶、围棋等娱乐活动。
宣宗常常通过游猎活动来转化北征蒙古的精力。《明宣宗行乐图》有一段画的是宣宗率领浩大的游猎团队,在禁苑中围猎的场景。宣宗头戴黑色猎帽,身穿黄袍红袖,骑着大白马,身后两个侍从,各骑一马,帮他背着雕弓和箭囊。群臣则身着红衣绿袍,骑马背负弓箭等候围猎的命令。另一幅《明宣宗射猎图》,画的是宣宗身背弓箭,两手正在搬一只射死的小鹿,准备往站在旁边的黑马背上安放,他的头则向另一个方向远望,盯着一只受惊后拼命逃奔的成年鹿。画面很好地表现出这位帝王得陇望蜀的心态和游猎不倦的精力。另有一幅《明宣宗出行图》,画的是宣宗头戴圆尖黑帽,身着长袍,背着箭囊,手提缰绳,骑在一匹奔跑的黑骏马上,驱马前行,显然也是在外出狩猎。
明宣宗行乐图轴
明宣宗射猎图轴
明宣宗射猎图轴
然而,游猎最易受到儒臣的阻拦和攻击,所以并不能常去,于是宣宗的尚武精神便转化宫中的体育娱乐。每天早朝之后,宣宗都要与宫中的宦官和宫女们一起游戏取乐,或荡秋千,或踢球蹴鞠,或在禁园中骑马驰射,或投壶、下围棋。
明宣宗曾写过一首《春日即事》诗,里面提到了宫中荡秋千的娱乐活动:“秋千架上香风细,罗绮筵中丽日迟。”“秋千架上香风细”,说明当时在荡秋千的是宫女,宣宗从旁观看、技痒难耐的时候,他也会上前显示自己矫健的身姿。
宣宗还喜欢蹴鞠(踢足球)。收藏在故宫的《明宣宗行乐图》,其中有一段是描绘宣宗观赏蹴鞠的场景。他端坐在一个四柱支撑的顶篷下面,全神贯注地望着前面的球场,场内有六位宦官正在踢一只白色的球,其中一人正伸脚将球踢起。在《宣宗御制集》中,有《蹴踘》诗一首,表达他观看蹴鞠时的感受:“密密清阴接贝宫,锦衣花帽蹴东风。最怜宛转如星度,今古风流气概同。”当然,宣宗不会甘于仅仅作一个旁观者,高兴时肯定会上前踢耍一番的。宣宗喜欢蹴鞠,因此特别善于发现“体育特长生”,有一次,看到汉王府军属王敏善踢球,便把他阉成宦官,带入宫中陪他踢球,或表演给他看。(《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三)
宣宗还喜欢打马球(也称为“击球”)。早在做皇太孙的时候,他就被祖父朱棣带到禁苑的球场上,与众人一起打马球。即位后,宣宗在北京宫中经常击球戏耍。《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有一段,画的就是打马球的场面。宣宗坐在一个围成半圆形的帷幕中,面对球场。只见五位马上健将,手执曲头球棍,其中一人一马当先,正挥棍将球向球门击去。球门后一人骑马挥旗,正在裁判球是否击入门中。单从这幅画来看,这场马球不是分朋比赛,而是各人依次击球入门,因此激烈程度比不上分朋厮杀。宣宗并非总是像画中所示那样坐着观赏,激情洋溢之时,他也会下场骑马驰击一番。击球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步打球”,不骑马,只拿着球棍,入场击球。《明宣宗行乐图》中有一段描绘的就是这种场面。球场上设置了东南西北中五个“垒”,各插一面旗帜,宣宗正挥棍将球向正中的“垒”上打,击中为胜。场内外站着几位宦官在观看,或准备捡球。
投壶也是宣宗喜爱的体育娱乐项目。《明宣宗行乐图》中还有一段画的是宣宗投壶的场面。宣宗坐在一个亭子的阶陛之下,正向前面的一个箭壶里掷箭,旁边侍立着一些宦官。壶是细颈宽腹,有三只箭已经投入壶中,另有三只箭落在地上。看来他的命中率只有百分之五十。
明宣宗行乐图卷
宣宗还喜欢下围棋。他曾经让户部尚书黄福陪自己下围棋,但黄福却回敬道:“臣不会下棋。”宣宗问:“何以不会?”黄福冷冰冰地回答:“臣幼时老师严厉,只教读书,不学无益之事,所以不会。”宣宗不快,不久便将他调到南京户部赋闲。(《天顺日录》)
除了体育娱乐外,宣宗在诗文、书法、绘画、音乐等文艺活动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并沉浸其中,优游其间,成为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他经常与“台阁体”文学家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相互唱和,在宫中随时随地地吟诗弄句,盛赞和粉饰太平盛世,在《永保皇图万万春》、《千年景运庆升平》等诗中,通过渲染皇家活动的雍容奢华和宏丽气势,来达到身心上的愉悦。宣宗君臣还作诗盛赞祥瑞之物,以此营造喜气洋洋的氛围。他对白雉这种祥瑞之物很是好奇:“五彩成章世有之,一姿纯素古来稀。”认为是“天地嘉祥昭至理,国家盛治介繁禧。”宣宗从赋诗中获得了快乐,多次表明自己对诗的欢喜之情:“千载明良同燕乐,新诗喜得继嘉鱼”;“共对春光酌春酒,题诗更将续台莱”;“畅怀最喜韶光早,彩笔银笺好赋诗”;“君臣契合皆千载,既醉无忘诵抑诗”。宣宗还喜欢写散文,并练就了很好的文字功力,“长篇短歌,援笔立就。每试进士,则自撰程文曰:‘我不当会元及第耶!’”(《列朝诗集小传》)更令儒臣们欣赏的是,他们的皇上还以读书为乐,这与他们的口味是十分相投的。宣宗在政务之暇,经常书窗诵读,博览群书,曾令人抄录《四书》、《五经》及《说苑》诸书,放置在自己经常游览的皇家殿阁中,以便随时阅览和玩赏。
除了以诗文和读书为乐外,宣宗还特别喜好书画艺术,并作为重要的娱乐活动。根据《宣宗皇帝御制集》中的题诗,可以发现他观赏过很多的绘画作品。如《题柳塘鹭鸶扇面》、《题山水画屏》、《画山水》、《阁中看画》、《兰亭图》、《题竹石图》、《题竹》、《画马》、《题四时小景》、《观画》、《题赵子昂兰石》等。这些画有的是宣宗自己的作品,有的则是前人或同时代画家的作品。
体育娱乐多是动态的激烈的,体现了力的张扬和动态的特性,容易与以阴柔为特征的儒家文化发生冲突,然而,宣宗又是一位儒雅君王,对诗文、书画等文艺娱乐也怀有浓厚的兴趣,这又符合儒臣们的娱乐界限和游戏口味,并进而对他的体育娱乐也能够接受。因此,终宣宗之世,他在娱乐上除了玩蟋蟀受到抨击外,很少有负面的评价。文体相兼、动静相宜的娱乐活动,使宣宗的政治和生活基本上保持在健康的范围之内,没有特别出格的荒唐行径,在明代前期乃至整个明代帝王中,仍然算是个英明之主,保证了“仁宣之治“政治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明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
宣宗的娱乐,除少数既不登大雅之堂又骚扰百姓的游戏如斗蟋蟀外,基本上都还算比较雅致的。由于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和教育,宣宗在书法、绘画、写诗、填词、撰文、鉴赏等方面培植了深厚的艺术根基和功力,渐渐成为大明宫中的书法家、画家、诗人、收藏家和鉴赏家,文艺活动成为他上朝和批阅公文之余的主要爱好和娱乐形式。特别是书画、诗文等娱乐活动,既陶塑了宣宗的艺术人格,又消磨了他在宫中的无聊时间,没有使他过剩的精力泛溢成劳民伤财的行为。
一、丹青绝艺近来稀,看画还令逸兴飞:宣宗的书画娱乐
宣宗是以娱乐的心态和目的去练习书法和绘画的。他的书法“学颜清臣,而微带沈度姿态”。除师法同时代的书法家颜、沈二人外,宣宗又揣摩和学习古人的书法艺术,经常观赏和学习宫中收藏的古人法帖,曾表白道:“朕几务之余,游心载籍,及遍观古人翰墨,有契于怀”。宣宗最喜欢的是王羲之的手迹,时常观摩玩赏,渐渐颇有感悟。看到池里的白鹅,就联想到王右军写的“鹅”字书法。还专门写了一首《观羲之法帖》诗,表达他对羲之书法艺术的欣赏和爱好。
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同时,宣宗还不断琢磨和创新,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见解和艺术风格。宣德二年(1427年),在给侍书蒋晖的《论书句》中,宣宗对书法的运笔方式和草书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明显表达了“玩之有余”的娱乐目的。宣宗在给另一位书法侍臣程南云的诗中,论述了自己对草书艺术的见解:“草书所自何所授,初变楷书为章奏”,“一代精艺才数辈,遗墨千人万人爱。”(《明诗综》卷上,《草书歌赐程南云》)宣宗常挥毫书写具有个人风格的书法条幅,在节日和盛会之际,赏赐给大臣杨荣、杨溥、杨士奇、黄淮、蹇义、夏原吉等人,以此为乐。
令宣宗醉心的文艺娱乐还有绘画。他的画也是从学习古画开始的。宫中收藏了很多古人的绘画精品,所藏珍品之丰富,丝毫不亚于宋朝宣和、绍兴时期。流传至今的许多古代书画作品上面都盖有“宣德秘玩”和“武英殿宝”等印章。宣宗观赏的古画中,包括唐代韩干的《马图》、元代赵子昂的《兰石图》、柯九思(敬仲)的《疏篁古木图》和商德符的《小景》等画作。与此同时,宣宗还通过观赏和揣摩当代宫廷画师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对于这些优秀的画图,宣宗不仅孜孜欣赏,而且情不自禁地在上面挥毫题诗。他曾作《观画》诗表达自己因赏画而逸兴遄飞的娱乐感受:“丹青绝艺近来稀,看画还令逸兴飞。自是良工用心苦,须从妙处识天机。”在《阁中看画》诗中又道“闲看图画兴何如”。
宣宗欣赏过的绘画题材较广。一是历史画。当他看到《张良还山图》,一时兴起,挥毫题诗图上:“伟哉张子房,超卓孰与俦。”他展开《汉高祖斩蛇图》后,也不禁欣然题诗。经他欣赏过的历史画还有《兰亭图》、《袁安卧雪图》和《丙吉问喘图》等。二是山水画。他赏阅《春山小景》,并题有小诗:“长林翠雾湿氤氲,树里谁家隔世尘。草阁柴门闲白昼,落花啼鸟自青春。”他过目并题诗的山水画作还有《秋林图》、《小孤山图》、《青山云图》等。三是花鸟画。宣宗曾在《题梅花寒雀图》中称自己是“展图玩物理,动植皆自然”,是将绘画当作“玩”的对象;《题柳塘鹭鷟扇面》中称“眼前一段西湖趣”,是将画当作清趣来欣赏的。他欣赏的花鸟画还有《枯荷鹭鸶图》、《寒鸦图》等。四是动物画。宣宗欣赏过的动物画,有《画马》、《春牧图》、《胡骑图》、《百马图》、《画牛》等艺术佳品。
除了临摹古画和师从当时的宫廷画家外,宣宗还注意“师法造化”,即观察生活,学习自然,因此他的绘画作品具有一种自然的气韵。他画山水、花鸟、人物和草虫,“往往与宣和争胜”。与诗文、书法相比,他的绘画被认为是最有成就的艺术形式。
宣宗几乎每天都用心观察皇家园林中的猿、羊、狸、鼠、鱼等动物的形态、动势,画了不少生动的动物画幅。如赏给太监袁琦的《五花马图》和《白燕图》,图中“燕上柳叶飘洒,用粉分筋,柳干颤掣”,画法是学南唐李后主的金错刀法。(《戒庵老人漫笔》卷1)题有“宣德六年御笔赐太监吴诚”字样的《金栈鼠茹图》,图中为一金制圆桩,锁一老鼠,老鼠正啃食一个硕大的茄子。《子母鸡图》,上面有宣宗御笔“赐内监王进”,和“斜阳欲没影荒淡,细草乱茁青猗猗”的题句。宣宗还画了一幅《松云荷雀图》赐给赵王朱高燧,图中画有“莲房小鸟如生,湖石水草俱得真趣”。宣宗还常将画作赐给大臣,如《牧牛图》是赐赠杨荣之作,图中平原草长、春流汗漫之态,与牧童嬉戏、牛犊闲逸之状,都刻画入神。再如《文禽图》、《非熊图》、《鱼游春水图》等画作,则赠给了夏原吉。宣宗的动物画还有《三羊开泰图》、《鼠爪图》、《黑兔图》、《戏猿图》、《黑猿取果图》、《花石狸奴图》等。
朱瞻基莲浦松鹰图卷
皇家园林中的植物花卉,也是宣宗皇帝日夜打量和观玩的对象,所绘花石草树形态各异,颇具神韵。宣德六年四月初一日,宣宗为太后画了一幅《万年松图》,松干劲曲盘折,松针蓬勃有力,象征太后的健康和长寿。他还赠送一幅《竹石图》给杨荣;作《秋香图》、《竹梅图》,赠夏原吉;画《竹菊图》赐某翰林学士。宣宗还喜欢在扇面上画一些植物花卉,自己留作欣赏或赠送臣下。其中有一幅扇面为《折枝竹石图》,上画折枝花及竹石,“烘染设色,直追宋人”。(《万历野获编补遗一》,《宣宗御笔》)
宣宗还喜欢画山水,虽然成就不如动物画高,但也颇有意趣,曾作《画山水》一诗,表达自己对山水画创作的感受:“谁道天机所到难,胸中丘壑出毫端。山连云气千林润,水接烟光六月寒。”《西山雪霁图》,画的是雪停之后的西山景物。他还画过一幅画:山溪红树之间,一人骑马行于前,一人执宫扇随其后。山溪红树是此画的主景,而“人马不及寸而意态生动,前有乾卦小圆扇,后有御笔小印”。《春山图》,为宣宗赐大臣杨荣之作,并有题诗,杨荣为此写有“恭和御赐春山图诗”及跋。《寿星山水图》,是长春真人刘渊然回南京时宣宗所赐之作。宣宗的山水画还有《春霁图》等。
朱瞻基寿星图卷
宣宗所画对象还有草虫、兰、桧、葡萄、猿、鹤、鱼、蝶等。曾作《杂画》诗九首,表明自己画草虫时,“妙入霜毫点染中”,所画兰花是“最伴瑶琴有清趣”,对于桧树是“画图写得天风趣”。他还创作了少量的风俗画和历史画。《村田乐图》,是一幅描绘农民秋后欢庆丰收的图画,是宣宗早年在朱棣的指示下到农村体验生活的写照。《武侯高卧图》则画的是诸葛亮隐居时的场景。
朱瞻基武侯高卧图卷
二、畅怀最喜韶光早,彩笔银笺好赋诗:宣宗的诗文娱乐
宣宗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在诗歌和散文上都有较好的训练,因此自觉或不自觉地沉浸在诗文娱乐中,难以自拔。根据《大明宣宗御制集》考察,宣宗几乎每年天都吟咏和挥毫,撰文赋诗,不亦乐乎。
宣宗的诗文受到了祖父朱棣的影响。朱棣除了向孙子讲授治国安邦之策外,还经常要他属文赋诗。某年端午节,成祖给皇太孙朱瞻基出了一个上联:“万方玉帛风云会。”皇太孙随即叩头对道:“一统山河日月明。”成祖大喜,赐物甚丰。继位后,宣宗对诗文的兴趣日趋浓厚,当作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而乐此不疲。他经常与“台阁体”文学家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三杨”赋诗唱和,促进了台阁体的形成和繁荣;又曾与翰林院的学士们谈论诗文。在这样的氛围中,宣宗的诗文进步很快,平时“逊志经史,长篇短歌,援笔立就”。每次考试进士时,就自撰文章,戏言:“我不当会元及第耶!”(《列朝诗集小传》)
诗歌创作在宣宗看来,更是一种娱乐和享受,是一个非常开心和惬意的游戏。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宣宗写下了大量的诗作,所见所闻的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他吟咏的对象。像宫殿、楼阁、金水桥、御沟、园中动植物等,都是他讴歌的事物;宫外和京郊的街市、人群、风景、山川也都是他吟颂的对象;边地的乡村、关隘、沙漠、云天都是他唱颂的风物。他写诗并非为了稻粱谋,而纯粹属于一种爱好,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一种自娱自乐。
宣宗的诗歌,有七言,六言和五言,还有一些歌行体诗及一部分词令,据赵中男统计,宣宗的诗歌“至少在千首以上”。宣宗的诗,不少都是直接记载和反映宫廷娱乐生活的:其一是描写皇家宴席通宵达旦的场面:“弘开绮罗席,满泛黄金卮。鸣蜩杂歌管,芙蓉蔟舞衣。不闻昼漏传,但见觥筹飞。”其二是铺陈元宵节盛大观灯晚会等节庆活动的壮丽景象:“凤城元夜景融融,万点灯光照九重。特诏金吾开夜禁,要将乐事与民同。万朵金莲一色新,鳌峰耸翠接天津。喜看灯月交辉处,民物熙熙总是春。金钥重门夜不关,六鳌海上驾仙山。灯光月色堪游赏,人在蓬壶阆苑间。”类似的诗还有《端阳赐宴诗》等。其三是描写宣宗日常宫廷游乐生活的:“日长庭院睡初醒,袅袅炉熏一缕轻。坐对小山浑咫尺,落花啼鸟总幽情。”类似的诗还有《冬日游西湖》、《舟中偶成》、《晚凉》、《登万岁山》、《柳堤系马》、《秋日郊行》、《谒陵》、《巡边至宣府》、《花亭春宴》、等。
宣宗另外的一些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其娱乐活动,但却间接反映了其娱乐生活。其一是咏花咏鸟诗,虽然是在写花鸟,但却间接表明宣宗是在观赏和游乐。如他写的《蔷薇》诗:“长茎蔓碧刺,翠叶纷离离。因依傍雕栏,蒙密含华滋。花开及春暮,丰色一何奇。深红间浅白,灿若蜀锦机。”表明他观赏了蔷薇花朵。类似的还有《蜀葵吟》、《翻阶芍药》、《垂丝海棠》、《双头牡丹》、《山茶》、《梅花》、《桐花》、《梨花》、《石竹花》、《菖蒲》、《萱草》、《榆钱》等。咏鸟咏虫的诗作更为丰富,如《彩鸳戏水》诗:“五色文禽亚彩鸾,时从曲渚渡清湾。双浮翠鬣青萍上,对浴红衣锦浪间。定偶不随汀惊狎,机心宁共渚鸥闲。彩莲舟上歌声发,几度惊飞云复还。”类似的还有《白鸲鹆》、《上林飞蝶》、《鹭》、《萤》等等。其二,咏史诗。虽然是在吟咏历史事件和人物,但却是在以诗自娱。其三,描写都城郊外西山十八景的诗篇(总名为《都城纪胜诗》),虽非直接描写宣宗游览这些景色,但却间接地反映他曾部分地游览过这些地方,而且通过咏景赋诗,从中得到了快乐。
宣宗还填词作乐,曾奉太后之命,以“乐府词”的形式,将北京八景作了吟哦,总名为《教赋北京八景词》。在前面的序中称:“宣德庚戌秋,农务既闲,祗奉圣母皇太后鸾舆出游近郊。圣母览山河之佳丽,念八景之有名,命为歌词。谨遵命撰进,令侍者歌之,以侑寿觞云。”
诗词之外,宣宗还写过不少散文,在挥毫抒发之间,产生酣畅淋漓的快意。宣宗写的文章分为政论、训词、赋、碑文、游记和杂文等。他那些政论性的文章如《御制帝训》和《东征记》等,基本上都是骈文四六句,追求语言形式上工整浮华,从文句的揣摩和玩味中,感受写作的愉悦。与政论文相比,他的散文和杂文倒写得清新自然,如《石假山记》写道:“苑中旧有石十余,始得之可磵中。石为水冲射激啮而岩窦穴罅生焉,不雕不琢,自然而成。以其废置不用也,乃命移于便殿之外,积叠而为山,高不逾寻,而其势雄峙峭拔,如东岱之日观、西华之仙掌,又如匡庐之五老。……”他有时候刻意模仿古人的句式,如“睹乎此未睹乎彼,夫安知彼之乐之异乎此哉”(《观鱼说》),虽然有损于语言的表达力,却从这种文字游戏中获得快感和享受。
三、南轩坐对竹萧森,拂轸闲调绿绮琴:宣宗的音乐歌舞娱乐
音乐歌舞是大明皇帝朱瞻基十分喜爱的文艺娱乐。宣宗对音乐有一定的造诣,会弹奏乐器,经常在宫殿或花园中演奏,或者欣赏皇家乐师的表演。对于歌舞,他虽非亲自出演,但却喜欢从旁观赏。
无论是在国家大典上按既定程式表演的雅乐和歌舞,还是在便殿宴席上演出的流行音乐和舞蹈,宣宗都怀有极大的兴趣。他在《庆成宴》诗中曾用“箫韶乐奏来祥凤”等句子表达对宫廷礼典式音乐的欣赏,还用“教坊鼓吹奏新声”和“臣工拜舞庆升平”等诗句来描绘和赞美“大祀南郊礼告成”时的歌舞表演的场景。
当然,宣宗更喜欢在便殿休闲时自己演奏萧管,曾在《朝回偶作》诗中讲述自己退朝后演奏古琴的娱乐情形:“紫阁云霞晓霁,碧窗花木春深。图翫先天妙理,琴操太古遗音。”在另一首《春早朝回御书殿阅琴书有作》诗中,说“?古已宜披竹简,娱情还复理朱□。泠然一鼓阳春调,拟续南薰解愠词”。为追求浪漫,他把鼓琴的背景置于花前月下,在《花前鼓琴》诗中描述道:“紫禁烟花覆御阶,冰弦相对兴悠哉。清音时逐香风起,疏影偏依玉柱来。春鸟交飞疑凤舞,池鱼几度跃萍开。云和一曲今千载,笑倚东风泛酒杯。”有时则在环境幽美的竹轩中弹琴自娱:“南轩坐对竹萧森,拂轸闲调绿绮琴。一曲猗兰弹未彻,清风相答翠鸾吟。”(《竹轩弹琴》)有时则在凉亭上拂弹丝竹:“拂拭吴丝与峄桐,小凉亭上奏薰风。满怀拍拍阳和意,散在乾坤六合中。”(《夏日书怀》)有时他一边玩赏池中的月色,一边闲听皇家乐师的箫声:“玉宇无尘夜气清,呜呜何处寻箫声。……月下风前添逸兴,曲中音外有余情。”在晚上纳凉时,也弹琴自乐:“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泝唐虞。晚来弹到南薰曲,不但怡情咏舞雩。”(《晚凉》)“闲暇琴书足自娱”一句,充分反映了宣宗弹琴娱乐的快乐心情。一次,他忽闻笙歌,仿佛“凤翅参差云外下,龙吟凄切月中清”,又觉得“徒闻仙子吹缑岭,曾协韶音上舜庭”。那美妙的歌声让宣宗沉醉其中,悠然神飞。
【宣德间宫廷的节庆娱乐】
宣宗是个动静相宜的人,静的时候,可以书房静读,松亭独坐,月下听箫;动的时候,可以斗鸡走狗,驰骑围猎,惊天动地。正因为他有好动的一面,因此他也很喜欢热闹,在节庆时,常把场面搞得盛大气派,风光红火。宣德间宫廷从新年元旦、元宵节、中秋节到重阳节等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一、华灯远胜上阳宫,午夜光摇百里红:元旦与元宵的盛大娱乐
明朝的节日,最重要的就是新年春节以及随之而来的元宵节。
大年初一元旦前,是旧年的十二月即腊月,腊月三十便是大年三十,新年的倒计时开始了,需要守岁和除夕。宣宗在这个时候已经按捺不住了,开始大摆宴席,在《腊日宴百官》中说“民庶从来逢蜡乐”,因此自己要与群臣同醉一场,并乘兴赋诗:“君臣契合皆千载,既醉无忘诵抑诗”。根据“曙色瞳眬晓正寒”一句,得知宣宗一大早就要在金銮殿设宴,“节逢腊日宴金銮”,这是与群臣同乐,晚些时候,还要与百姓同欢:“时和喜及群臣乐,岁晚还同万众欢”。大年三十夜,宫中还要守岁,直到次日凌晨,是为除夕。宣宗在《除夕》诗中,反映宫中除夕驱傩、换桃符、进屠苏酒的民间风俗和欢乐景象:“击鼓驱傩岁又除,千门光彩绚桃符。华夷玉制陈双阙,歌舞笙箫溢九衢。处处夜灯喧爆竹,家家腊酒进屠苏。履端明发同欢庆,愿播仁恩到海隅。”
新年正月初一这一天,是新年元旦,即大年初一。这一天,宣宗常常要大宴群臣和各国使者,庆祝新年到来。每到此时,宫中便君臣聚会,觥筹交错,欢歌漫舞,丝竹悠扬。赋诗唱和,自是这些“台阁体”君臣们的保留节目。早在朱棣时,宣宗便参与过这种君臣唱和的娱乐活动,曾写了一首《元日朝贺应制》,既然是应制,当然就是应成祖之制而写:“三呼祝圣寿,愿过万年春。”既云“祝圣寿”,显然也不是称自己,而是称成祖。登极后,宣宗将父祖时代的新春庆典搞得更加风光热闹。同样地要与群臣唱和,写过一首《新正》诗:“凤历颁新纪,王正肇此辰”。当正月初一到来时,曙光初照,钟鼓齐鸣,君臣奉觞祝寿,互庆新春。当然宣宗不忘“祈谷及斯民”。宣宗六年(1431年)元旦,宣宗照例一大早便在宫中朝会群臣,接见外国使者,他在《辛亥正旦》诗中写道:“正殿初开澈晓钟,绣帘高卷见臣工。三朝礼乐遵明圣,万国衣冠庆会同。”元旦时君臣唱和,共庆佳节,宣宗赋《正旦》诗,描写各国使臣齐来朝拜和进贡以及新年欢乐的情景:“履端嘉节今朝届,筐篚来朝万国同。楼观瑞华余腊雪,海天旭日动春融。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太史观云知有喜,考占豫报协年丰。”
正旦只是这个农业社会漫长新年节庆的一个序幕,高潮则是在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元宵节,宫中照例要举办盛大的鳌山灯会,搭建巨大的鳌山(彩扎巨龟),鳌身遍布各式灯笼,辉煌灿烂,几如白昼。宣宗恭奉太后,带着后妃宫女,前来观赏,有时则与众大臣共同赏灯。实际上,从正月初一的晚上(“元夕”)开始,已在皇城内张挂千姿百态的灯笼,有的像龙、凤等吉祥动物,有的像桃、李等祥瑞果物,有的像城楼,有的像寿星。入夜之后,东西两苑以及城内各处的灯笼亮成一片,与天上的星月竞相争辉。宣宗敕令朝廷官员入宫观赏皇城中的灯展。当官员赏灯完毕之后,宣宗又下令京城内外的平民百姓也可以入宫观赏。于是百姓扶老携幼,男女杂沓,如潮水般涌入禁苑。只见皇家园林内的花灯“制作精丽,铺张宏大,辉焕繁盛”,令人“目眩心骇”,应接不暇。连续十几天,皇城之中欢腾一片,盛赞宣德时期的太平盛世。(《东里续集》卷61)有时,宣宗则带着后妃,乘坐高大的彩饰龙舟,在太液池中漫游。湖中遍布莲花灯烛,随波荡漾,岸边树上、亭台楼阁上都挂满了灯笼,整个禁苑如同星海和灯火的海洋。宣宗不禁诗兴大发:“今夕何殊泛海游,莲灯万点照龙舟。”正因为宣宗喜欢张灯,因此太宗之子、其叔父汉王朱高煦便乘元宵时节,盛陈灯笼,并派人把新奇的灯笼送到皇宫,以探听宣宗动静。
宣宗送走观灯已毕的其他官员后,总会留下几位台阁体文臣,通宵达旦地宴饮赏灯,相互唱和。这时,宣宗表露诗才的机会到了,于是挥毫写下咏颂元宵的诗章。在《元宵》诗中,宣宗描写元宵之夜是“天上重开不夜城,人间佳节近新正”;元宵节的主打节目鳌山灯火点了起来,“鳌峰万叠排云起,火树千枝赛月明”;与此同时,“紫殿彤楼浮瑞气,凤笙龙管协欢声”,一片笙瑟管弦之声。元宵节这天,“皓月当天夜正长”,盛宴广开,为太后献寿,“九华灯里开琼宴,万岁宫中献寿觞”。鳌山的背景,甚至是波平如镜的太液池:“鳌峰万叠翠巍巍,太液澄波一鉴开”,当时“宝月光随仙乐起,金莲花簇画船来”,看来灯展还延伸到水中,形成动态景观。宣宗在另一首《元宵》诗中还说“万炬遥连泰乙祠,上阳花树忆当时。何如一片天成景,万岁山前太液池”,表明也是以太液池为背景举行灯展的。宣宗在与文臣唱和时,曾一口气写过十首《元宵》诗,极尽华丽的词藻来描写元宵灯会,其中说到“玉泉春水浸瑶台,莲炬光摇画舫开”,表明北海琼岛附近的太液池上,遍布莲花灯,被夜游的画舫犁开一道缝。见此情景,宣宗不禁赞叹道:“总说六鳌来海上,谁知天上是蓬莱。”诗中还写道,元宵节是彻夜进行,笙歌不断,灯火如林:“九阳笙歌彻夜声,禁城灯火万枝明”,“凤城元夜景融融,万点灯光照九重”。花灯不仅繁多,而且照耀很远:“华灯远胜上阳宫,午夜光摇百里红。”鳌山不仅宽广,而且高大,直上九宵,“万仞鳌峰丽紫宵,九成音乐奏云韶”,“万朵金莲一色新,鳌峰耸翠接天津”,甚至灯月交辉,连成一片,鳌山彩灯仿佛神仙从天而降。元宵观灯,当然需要借助夜色,因此宣宗“特诏金吾开夜禁,要将乐事与民同”,结果是“灯城火市人欢集”,“金钥重门夜不关,六鳌海上驾仙山。灯光月色堪游赏,人在蓬壶阆苑间”。宣宗元宵夜大举张灯、“最喜良宵同宴乐”的目的,还是要与民同乐,共庆升平。他在诗中写道:“自是升平多宴乐,年年喜与万方同”,“欲因风景同民乐”,“天意分明庆太平”。
宣宗在位的十年间,最盛大的元宵灯节要数宣德八年的那一次。一般的农历元旦,宣宗都要发布诏令,放假十天,让百官和百姓欢度新春佳节和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然而,宣德八年(1433)的元旦,宣宗却意外地下令延长假日,从正月初一一直放假到正月二十五日,几乎长达一个月。(《皇明诏令》卷8、卷9)并且下令全国各地除正在斋戒的人外,均可饮酒作乐。北京城内张灯结彩,解除夜间不许通行的禁令,让百姓和在京官员们一道欢庆节日。据《明宣宗实录》卷98载,宣德八年春正月乙卯朔,“上御正朝受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丁卯,庆成礼毕,中官奏常岁皆以今夕于皇城门及宫殿门张灯。上曰:‘张灯乐事,虽故事,但明旦方以庆成宴百官,余敬尚在,可以来夕张灯。’”这年元宵节君臣同乐之事,李时勉曾亲身经历,并有生动的描述,宣德八年癸丑正月朔旦,皇上受群臣朝贺毕,乃降敕谕道:“现在国家安宁,边境无事,时和岁丰,兵民乐业,这都是承蒙天地、祖宗眷顾的结果,也是你们文武群臣赞辅所致。现新年将始,上元节近,正当共乐太平。自正月一日为始,赐百官节假二十五日。官员除斋戒日外,与军民一起,都允许饮酒为乐。京师照旧张灯,五城兵马弛夜禁,都要遵礼度,以副朕怀!”正俯伏恭听的群臣,一下子跳起来欢呼。过了十三日,郊祀礼成,次日便赐百官宴,灯山也搭建成了。元宵节这天,“是夕,皇上奉皇太后于西苑,放灯观赏。又明诏文武百僚由西安门入,同观之。既夕,赐坐于圆殿万岁山前、太液池之上。环池至于山顶,万灯齐举,光焰烛天,晃焉如昼。命光禄设宴,教坊呈百伎,传宣群臣,乐饮至醉。既醉罢出,而月当午矣。”(《古廉文集》卷四,《元夕燕集诗序》)
二、海宇清宁百谷丰,重阳嘉节万方同:其他节日的娱乐活动
喜爱热闹和繁华的宣宗,肯定不会只享受元旦与元宵娱乐。他还主持并参与了许多大小节日的庆典活动,如万寿圣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万寿圣节是庆贺皇帝生日的节日。宣宗生于己卯岁(建文元年,1399)二月九日,每年此时,他照例会为自己的生日大举宴乐。宣德元年二月九日的那次万寿圣节,十分热闹。早在正月时,朝鲜国王李祹便遣陪臣李澄等贡马及方物,前来庆贺万寿圣节。到二月五日,正一嗣教真人张宇清也前来朝贺万寿圣节。宣宗赐给他钞及袭衣。八日,以明天是万寿圣节,宣宗遣官谒告长陵和献陵。这一天,宣宗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客人,那就是袭封衍圣公的孔彦缙,他以贺万寿圣节,来朝贡马。九日,万寿圣节来到了,宣宗亲自到奉先殿及太宗皇帝、仁宗皇帝几筵前致祭,完毕后,拜见皇太后,然后来到奉天殿,接受满朝文武大臣的朝贺。由于为仁宗守孝,所以没有办酒宴,但自宣德二年起,宣宗每年的生日都要盛陈宴席,以示普天同庆。一次,庆祝生日时,宣宗写了一篇《生日赐蹇义等四人宴内庭诗》,在《序》中说:“我承继承大统以来,幸遇小康之世,现逢生日初度的时辰,此前甘雨夜降,万物沾泽。及平旦,天复晴朗,人情欢庆,群臣朝贺祝寿。然后我恭奉母后皇太后,也祝她老人家万年之寿,太后圣情悦怿。我不胜庆幸,自思德薄,竟然还能受到天命的眷顾,承欢太后的左右。蹇义、杨士奇、杨荣、胡濙你们四人,赞翼辅助我的功劳很多,我不能忘记,特地在我生日之际,赐宴内庭以表忠勤,并赋诗一章,以寓深意。”他的诗是这样写的:“九天日月绚祥光,万岁慈闱乐寿康。初度喜逢全盛日,赞襄有道赖贤良。”
在元旦与元宵之间,还有一个小的节日叫“人日”,即正月初七,民间传说人日如果天气晴朗的话,将会子孙繁衍。宣宗在这天也开展娱乐活动,曾作《人日喜晴》一诗道:“由来人日取宜晴,共喜今朝霁色明。翠岛霞光连内苑,玉池水彩映层城。三阳新岁初开泰,万物当春总向荣。天地清宁黎庶足,愿同海宇乐升平。”
接着该是清明节了。清明节一般为二月二十二日(今公历为四月五日前后),主要风俗为祭陵扫墓,但渐渐变成了踏青、游春和郊外散心的娱乐活动。宣宗好几次亲往昌平的天寿山拜祭,既展孝思,更一吐宫中郁闷之气,心情自然愉快得很。
上巳节是农历三月三日,民间以出游和水戏为节日内容。宣宗在上巳节更是激情洋溢,临水修禊,曲水流觞,忙得不亦乐乎。曾作《上巳》诗描述自己的娱乐生活:“清明上巳接芳辰,乐事民间日日新。临水正当修禊宴,出郊多是踏青人。桑浓麦秀初沾雨,妇饁男耕各趁春。仰荷皇天沛时泽,独怜何以慰幸勤。”
五月五日,端午节来到了。据说它是为纪念屈原而形成的以吃粽子和划龙舟为特色的节日。《明宣宗实录》卷110载,宣德九年五月五日,“端午节,赐文武群臣扇及宴”,并乘兴赋诗,在《端阳赐宴诗》的《序》中说:“朕思天下安宁,国家无事,也想到你们这些左右贤臣匡助辅翼有功,现在恭遇端阳嘉节,特赐给你们角黍(粽子)蒲醪,以表同乐太平之意。复制诗一章,以咏歌之。”他写的诗是:“南薰殿上日华明,文武衣冠总俊英。角黍蒲醪开宴集,何如往代赐枭羹。”有时,他还在端阳节那天赐群臣扇子,并在扇上题诗,作《端阳赐扇诗》,其《序》道:“端阳节来到了,天气开始转热,朕方向你们这些大臣咨询,敬修庶政,以协天时,以成天气长养之功。现特赐扇,并赋诗一章以勉之。”诗道:“金笺玉藻绚天光,炎景方中化日长。好播仁风弥六合,岂徒怀抱欲清凉。”有时,端午节这天,宣宗还携后妃乘龙舟游于太液池上。
七月七日是七巧节,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是古代的“情人节”。这天,宣宗也与后妃宫女坐在宫中月下,桌上摆着瓜果,举头仰望牛郎、织女二星,等待二星的相会。并题诗抒情,写《七夕》诗:“河汉鹊桥成,年年一来会。”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宣宗这一天夜里,照例要与后妃宫女一起,在宫中或禁苑过中秋。举头望月时,有时会引起诗兴,在一首《中秋》诗中,宣宗写道:“太液池边灏气澄,今宵月色最分明。清虚台殿登琼岛,仿佛笙歌在玉京。”原来,宣宗是带着后妃宫女,来到的太液池边的琼岛(今属北海)上,坐望一轮明亮的圆月,常常赏月到三更半夜:“秋气已知过一半,夜凉不觉坐三更。人间何必非天上,却笑乘空看广陵。”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花喝菊花酒的习惯,也是宣宗登山游乐的大好时机。他在这天或奉太后登万岁山,或与群臣一起宴饮唱和。他写过一首《重阳赐辅臣宴》诗,前面的《序》说:“今年禾黍丰登,人民康阜,又逢重阳节到来,天气晴朗,高空澄明,正是享乐太平的时候。朕念你们各位大臣,辅翼匡助之功很大,所以特赐花糕和菊酒。并赋诗一章,以表达朕的心意。”诗是这样写的:“海宇清宁百谷丰,重阳嘉节万方同。摘萸把菊开芳宴,益励群臣弼亮功。”他还写过一首《重阳》诗:“人间佳节又重阳,秋气将寒已肃霜。为寿共斟黄菊酒,登高还佩紫萸囊。”看到重阳节到,宣宗在宫中又有点坐不住了,他想乘农事已闲时出去围猎,这在明初尚有合法依据,所以在这首诗的最后,他写道:“朝廷岁礼论田猎,宗庙时思有报尝。农事已闲修武事,古人遗意未能忘。”他的三次巡边,都是在秋后进行的。重阳赏菊是不移的风俗,然而有一年九月八日,第二天就是重阳节了,而宫中的菊花尚未盛开,宣宗见后十分着急,写《催菊》诗表达自己的心情:“重阳佳节明朝是,何事黄花独放迟。酝酿寒香知已盛,妆排秋色想应奇。携樽载笔须游苑,叠玉攒金莫后时。固尔由来持晚节,尚无空遗朔风吹。”
明代十一月的冬至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节日,一意游乐的宣宗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机会。规定冬至这一天,要给工匠两天假,而各地官员和各土司都要上表称贺。有些外国国王也派人来庆贺冬至,如宣德元年十月冬至到来前,爪哇国王杨惟西沙便遣使臣亚烈、郭信等来朝贡方物。冬至节这天,宣宗一般都要驾临奉天殿接受文武大臣的朝贺,然后还要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明宣宗实录》)宣宗兴致很高,曾赋《冬至》诗庆祝节日:“旗影连霞彩,钟声促曙光。衣冠朝百辟,筐篚集多方。”
以上众多的节日降临时,宣宗大都会在宫中宴集文武大臣甚至四方使臣,并设宴欢饮,与群臣同乐。席间演奏和表演宫廷音乐和舞蹈,为赴宴者助兴。宣宗还常常挥毫赋诗,记下这些热闹和壮观的场面,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台阁体文臣也赋诗奉和,歌颂宣宗功德,赞美太平盛世。宣宗则在群臣的称颂声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歌舞升平的节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2
条评分
派派币 +10
liumeiling
派派币
+5
2024-06-05
素材整理
茗日暮影
派派币
+5
2024-06-05
素材整理
隐藏
收藏
新鲜事
相关主题
千年前的“中阿合作”:阿拉伯人在长安
古人是如何预测天气变化的
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古丝路上的阿拉伯商队
宋朝的“勾栏瓦舍”是什么地方,平时都用来干嘛的
古代世界除了黄金白银,还有哪些“世界通用货币”
“真理在大炮范围内”国际流行12海里的主权的由来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1-02-25
最后登录
2025-01-22
在线时间
13479小时
发帖
63652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4545
威望
16707
鲜花
145136
鸡蛋
17
在线时间
13479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145136
鲜花
17
鸡蛋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6-05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土生土长的元旦
上元节相关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0
条评分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隐藏
快速跳转
小说相关
品书推荐
广播剧Pai之声
书友联盟
写作素材
派派杂志区
TXT相关工具
手机资源下载
寻书求文
原创文学
原创小说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学习专区
学习&职场
English Corner
oversea
软硬兼施
娱乐生活
♥ 聊天&心情涂鸦
回忆纪念
生活家居
图片展示
体育沙龙
自曝区
音乐无极限
影视天地
趣味乐园
动漫剧场
旅游摄影
网购交流
站务专栏
派派活动区
勋章申请
问题反馈
派派周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