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不敢惹的人:乾隆的“十全武功”他竟占了九个?一代名臣阿桂到底有多牛?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35 回复:1

[人文通史] 和珅不敢惹的人:乾隆的“十全武功”他竟占了九个?一代名臣阿桂到底有多牛?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久川颯

ZxID:18438013


配偶: 久川凪
番外不补❌完结请+1通知❗️求书请到寻书求文版块发帖❤️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02-01 0
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乾隆皇帝在清初诸帝拓土开疆的基础上,继之以“十全武功”,先后平定大小金川、收准噶尔、回部,使我国领土东至库页岛,西达葱岭,北到兴安岭,南抵崖山,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堪称历代之最。细数这“十全武功”,我们会发现,从乾隆十三年(1748)参加大小金川之役,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抗击廓尔喀,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清朝名臣阿桂的身影始终活跃其间,为“十全武功”的实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乾隆,“十全老人之宝”。来源/故宫博物院


让我们回顾历史,一同来领略阿桂的传奇人生吧。
名门之后


阿桂(1717—1797),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因功抬入正白旗。在80年的人生中,阿桂先后历经康、雍、乾、嘉四朝,在乾隆时期最高官至首席内阁大学士和首席军机大臣,权倾朝野,显赫一时,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关键人物。阿桂去世后,嘉庆帝亲临赐奠,赠谥号文成,故后世又称其为阿文成公。


《大学士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像》。来源/故宫博物院


阿桂出身于古老的满州贵族世家。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载,阿桂姓章佳氏,以地为姓,其祖先穆都巴颜屡次迁徙后,定居在费雅郎阿(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旧老城),在清朝兴起时加入八旗,被编入正蓝旗。满族人虽然登上历史舞台较晚,文化水平落后,但在入关后受中原文化影响,逐渐走上了文治的道路。到阿桂的父辈时,其父阿克敦倾心儒学,以科举成名,在康熙年间由举人而中进士,后至侍郎、尚书、协办大学士。他对阿桂教育尤严,既特请儒学名师执教,又常以亲身感悟,用儒家施政理念熏陶阿桂。阿桂也自幼颖悟过人,很早便接受了系统的文化教育。他6岁读家塾,15岁入学,拜著名经学家沈彤为师,后考取了禀生、贡生,19岁时进入国子监,乾隆三年(1738)时中举,虽然没能继续考取进士,但最终也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其父子二人又被誉为“父子大学士”。

除学业外,父亲的遗泽也深深影响了阿桂的仕途。阿克敦做官时,主张轻徭薄赋、宽刑轻罚、与民休息,恰好与乾隆皇帝继位之初的施政方针一致,因此颇受重用,其为人又醇厚多容,清正耿直,为时人所敬重。乾隆十三年(1748)冬,清军首征大、小金川,阿桂也随军出征。当时,川陕总督张广泗围困叛乱头目莎罗奔,却日久劳师,迟迟无功。乾隆帝命大学士讷亲协助经略军务,同时起用岳钟琪为四川提督。然而,几人间勾心斗角,龃龉不断。于是乾隆帝召讷亲、张广泗回京,先后以失误军机罪将二人处决。岳钟琪就此事弹劾阿桂勾结张广泗蒙蔽讷亲,导致阿桂被捕入狱。乾隆帝顾及阿克敦的情面,决定对阿桂从轻处理,下谕道:

“伊父阿克敦因子犯罪,深知惭悔,办理事务,甚为黾勉,且年高仅有此子,拘系囹圄,别无朝夕左右之人,朕为垂悯,著加恩将阿桂从宽释放,交与阿克敦严加约束,毋许稍有滋事。”

阿桂这才逃过一劫。几年后阿桂东山再起,最终出将入相,功成名就,乾隆一朝无人可比,可以说也离不开其父遗泽的深远影响。


《平定金川图册》之《郊劳将士》。来源/故宫博物院

戎马一生


历代官修正史的人物传,多为合传,极少有单为一人立传的情况,只有历史地位极高、影响极大的人物才有这种资格。遍览《清史稿》,单独立传者仅四人:阿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众所周知,曾、左、李均为晚清著名的“中兴功臣”,在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苦苦支撑,为清王朝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寿命。能在史书中获得与曾国藩等人同等的记述规格,足可见阿桂能力之杰出、功勋之卓著。与阿桂同时代的礼亲王昭梿,称阿桂“屡膺挞伐,平定绝域,为近日名臣之冠”。《清史稿·阿桂传》则称赞道:“开诚布公,谋定而后动,负士民司命之重,固无如阿桂者”。

其中阿桂的军事能力尤为突出,乾隆年间朝廷平叛、安边的征战,多有他的身影。他也曾作诗表明心迹:“欲扫妖气净,岩疆战不休”。虽然阿桂首次出征铩羽而归,还被诬入狱,但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蛰伏数年后,阿桂很快等来了复出的机会。乾隆二十年(1755),准噶尔部发生内乱,乾隆帝决定趁此良机出兵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完成康熙、雍正两朝未竟的事业。就在众臣议论纷纷不赞成出兵之际,阿桂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拥护乾隆帝的平叛主张,这便成为阿桂建功立业的新开端。

平定准噶尔部的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平定达瓦齐叛乱,第二阶段平定阿睦尔撤纳叛乱。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分北、西两路进军西北,阿桂随军出征,在乌里雅苏台办理军务,传递军事文件。清军一路势如破竹,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打败了叛军,占领了伊犁,擒获了叛乱祸首达瓦齐,取得了胜利。然而,清军主力仅撤走几个月,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便重新发动了武装叛乱。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再次发兵西北,阿桂又一次奔赴西北战场,率军与蒙古亲王、定边副将军成衮札布追击潜逃的阿睦尔撒纳及残兵。在追击叛军的途中,阿桂屡立战功,先后被授予参赞大臣、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和工部侍郎等职。

就在清朝平定准噶尔部的战斗即将大功告成之时,天山南麓地区的回部首领霍集占兄弟纠集人马也发动了武装叛乱。乾隆二十三年(1758),乾隆帝谕令清军出兵平叛,清军从天山北部转战到南麓。次年,阿桂率军驰赴霍斯库鲁克,与副将军富德一起全力进攻霍集占兄弟的叛军,很快消灭了叛军的有生力量。霍集占兄弟率领少数叛乱分子弃城而逃,阿桂率军穷追不舍,在伊西洱库尔诺尔包围了叛军,溃败的叛军穷途末路,最终缴械投降。霍集占兄弟见大势已去,只好带几百名残兵突出重围,逃往巴达克山。后来,巴达克山首领擒获霍集占兄弟,并把其首级献给了清军。至此,清军彻底平定了天山南麓回部的叛乱。

阿桂在平定新疆准噶尔和回部之乱的军事行动中均立下大功,获得了绘像登紫光阁的殊荣。乾隆帝亲制赞语道:“身不胜衣,心可干城。楚才继出,为国之桢”,将其比作元朝著名能臣耶律楚材。而阿桂也正如同耶律楚材一样富有远略。平定准噶尔和回部的叛乱后,朝中大臣普遍认为新疆地处偏远,环境恶劣,驻守成本过高,有放弃之意。唯独阿桂主张屯田保疆,上疏奏言道:“守边以驻兵为先,驻兵以军食为要”,提出伊犁一带水土肥沃,适合屯田驻守。乾隆帝采纳了阿桂的建议。乾隆二十五年(1760)起,阿桂率领官兵及回人到伊犁开始驻兵屯田垦荒,使西北边疆地区残破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从此,新疆出现了“一如内地,数千里行祗晏然”的富饶祥和之象。


清代伊犁地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就在阿桂忙于伊犁垦荒的时候,清朝西南边疆又迎来危机。当时,缅甸连年滋扰云南边境,为了保卫云南边疆的安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乾隆帝派军征讨缅甸,反击缅甸入侵者。攻打对缅作战共有四次,阿桂受命参加的正是第四次攻缅战争。

乾隆三十三年(1768),乾隆帝任命傅恒为经略,阿桂、阿里衮为副将军,出兵征讨缅甸。同年十一月,阿桂率军到达永昌后,决定与阿里衮军一同攻打缅甸城市木梳。攻下木梳后,阿桂率领一路军队进攻蛮暮、野牛坝等地。然而,清军最大的敌人不是敌军,而是恶劣的地理环境。在深入缅甸的途中,许多清军将士水土不服,染瘴身亡,连经略傅恒和副将军阿里衮也一病一亡,清军陷入进退两难的险境。值此危难之际,阿桂率军奋战,抵御住缅军的多次反攻。缅军统帅诺尔塔迫于清军的压力,遣使前来提出议和的要求。傅恒怕因议和而获罪,强撑病体表示反对。阿桂以三军安危为重,说服了傅恒,又和其他将领研究后,与缅甸达成了两国议和的协定:缅方送回被俘官兵,十年进贡一次,双方互不犯边,开关互市,清朝送回从缅甸逃往云南的土司。达成和议之后,缅军撤兵,阿桂率领清军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平安班师回国,既为清朝保住了“天朝上国”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利益。

第一次大、小金川战役使阿桂遭遇了人生中的首次“滑铁卢”,但最终也成为阿桂一雪前耻、功成名就的军功章。乾隆十四年(1749),清军因战事不利而撤兵,继续由金川土司治理地方。此后,金川各土司并未停止争端,叛乱相继发生。在此背景下,阿桂再度领衔出征。可由于地形复杂,水土不服,清军出师不利,阿桂也因几次失误被降职。但他仍忍辱负重,败中取胜,逐渐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帝命清军兵分两路,从西、南两个方向同时展开进攻。其中西路尤为要紧,非由阿桂统领不可;南路则由明亮,福德负责。经过周密筹划后,阿桂出师告捷,当年九月便攻克小金川,并收复美美卡、木兰坎、鄂克什等寨。十月收复路顶宗、明郭宗和美诺。随后又先后收复板昭,曾头沟等地。南路的明亮也顺利攻下僧格宗,与阿桂会师于美诺,仅用7天的时间就把小金川全境荡平。

乾隆三十九年(1774)八月,金川酋长僧格桑死,其他酋长献尸给清军,以示臣服。阿桂乘胜进攻,大金川首领索诺木老巢被端,逃往刮耳崖。乾隆四十一年(1776),阿桂又率清军包围了刮耳崖,索诺木及其族人、部众二千多人出降,清军最终平定了大金川。阿桂平定大金川的胜利,使乾隆帝大为赞叹,甚至说:“此次平定金川,实皆阿桂一人功绩”。在平定金川50名功臣中,阿桂名列第一,因功受封一等诚谋英勇公、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和军机大臣,绘像紫光阁。清沿明制,以大学士组成内阁,虽然有军机处分权,但大学士仍被视为宰相。因此,阿桂的宰相生涯正是从平定金川之后开始的。

出将入相后的20余年,阿桂又参与了许多重大军政事务,立下了赫赫功勋,也因此4次绘像紫光阁。例如,乾隆四十四年(1779),仪封、兰阳等地黄河决口。阿桂受命赴河南修筑拦河堤坝,接续黄河。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地区的回部叛乱,进逼兰州,阿桂受命率兵剿除。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在台湾以天地会组织起义,乾隆命福康安、海兰察率军出征,阿桂建议清军应该控扼要害,分路进攻,并提出了具体的进兵方案,颇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在千里之外”的意思。乾隆帝令福康安照阿桂的建议行事,果然成功平乱。正因如此,林爽文起义被镇压后,阿桂凭献策之功三登紫光阁。直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已经74岁高龄的阿桂仍旧老当益壮,率军出征廓尔喀(今尼泊尔),也获得了第四次在紫光阁绘像的荣誉。


清军反击廓尔喀。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著《中国战争史地图集》,星球地图出版社2007年版


阿桂一生历经戎马,参与了乾隆朝绝大多数军事行动。因为其忠诚能干,乾隆帝在阿桂的任用上,不但一件事接一件事,甚至还常常几件事同时交叉着令阿桂去办。以致史家记述阿桂事迹,不得不连用许多“又”字。“能者多劳”这个词,用在阿桂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
党争和珅


和珅之名,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他是乾隆帝晚年所宠信的奸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而刘墉、纪昀(纪晓岚)等人与和珅斗争的故事也经《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经典影视剧的传播成为经典,流传已久。

但实际上,无论从旗籍、家世、官职地位、个人能力上看,阿桂才是与和珅抗衡的核心人物。据《啸亭杂录》记载,阿桂与和珅同为军机大臣十余年,且二人关系不和:

“乃除召见议政外,毫不与通交接。凡立御阶之侧,公必去和相十数武,愕然独立,和就与言政事,公亦漫应之,终不移故处也。”

乾隆朝后期,随着年事渐高,乾隆帝本人已经不能事必躬亲,军机大臣的权力逐渐增长。作为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在其父阿克敦“社交朋友圈”的基础上,又通过结交官场同僚、举荐文武人才,构筑起了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如刘墉与阿桂就为世交,阿克敦是刘墉之父刘统勋的受业师,刘统勋也曾向乾隆皇帝举荐阿桂。阿克敦还是纪昀的受知师(科举考试中自己的主考官),二人又为官场同僚,故来往也十分密切。同时,阿桂十分善于发掘人才,提拔了包括海兰察、铁保、吴锡麒等文武大臣,由此形成庞大的党羽势力。

为保证皇权的控制力,乾隆帝欲制衡阿桂集团,于是开始重用和珅。从军机大臣的排位来看,阿桂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成为首席军机大臣,而和珅的排位则不断上升,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时来到第二位,成为仅次于阿桂的军机大臣。二人的办公场所也不在一起,阿桂在军机处,和珅则在内右门或造办处。在权力分配上,乾隆皇帝安排阿桂与和珅二人分管内外两朝。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皇帝令阿桂频繁外任,和珅却久居京师,二人在内廷和外朝之间各司其职,互不统辖。乾隆皇帝令二人权力分散意图有二:一是防止正面冲突,二是防范任何一方势力过大。

除了分权术,乾隆帝还采取制衡的策略,令两大集团势力此消彼长。例如为尽快扶持起后起的和珅集团,乾隆帝任命和珅为文华殿大学士兼任吏部尚书,掌管了人事大权,为其结党起势提供了便利条件。而在重大政治案件的处理上,乾隆帝也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平衡之术:甘肃冒赈案由和珅揭发,由此牵扯出的陈辉祖最初由阿桂提拔;刘墉查办国泰案,而国泰为和珅一党。由此可见,在乾隆后期,刘墉、纪昀等人与和珅的斗争,不应仅看作简单的个人斗争,而应该是以阿桂与和珅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的权力之争。背后更深层次的,则是乾隆帝为维护皇权而施展的制衡之术。

阿桂与和珅两大集团的斗争对清朝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乾隆后期与嘉庆初年屡兴大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惩治了腐败现象,但也导致政治风气日浊,损伤了清朝的政治元气。与此同时,通过政治斗争的方式除掉权臣及其政治势力维持政权平衡,造成清代后期人才不济,由此影响了社会治理。此外,在党争倾轧的政治风气下,社会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萎缩。可见,君臣博弈下的政治斗争虽然表面上维持了皇权巩固与政治稳定,但实际上却衍生出更多问题。

纵观阿桂的一生,20岁入仕,历任显官,出将入相,60岁任协办大学士和军机大臣,进入朝廷权力中枢,又任首席内阁大学士和首席军机大臣长达18年,最终以80岁高龄,逝世于权位巅峰上。阿桂的人生可谓传奇而又精彩,放眼中国历史也实属罕见,不愧为清朝的一代名臣。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2-05 0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