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鲜为人知的江南第一书院,朱熹王十朋在此讲过学,曾走出数十进士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20 回复:0

[转载] 【转】鲜为人知的江南第一书院,朱熹王十朋在此讲过学,曾走出数十进士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低吟浅语

ZxID:11868299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1-18 0


          
转自:搜狐旅游    




提起江南,很多朋友会如数家珍的道出诸如江南第一古镇、江南第一名楼、江南第一名山、江南第一名园、江南第一豪宅等江南名胜,但若提及江南第一书院,又有多少朋友知道呢?



可能有的朋友会想到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万松书院等(历史上的江南范围很广,湖南、江西、江浙都算是江南),其实都不是,而是十分低调的浙江台州桐江书院。



相比之下,桐江书院的名气比不上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甚至知道它的人并不多,用鲜为人知来形容也不为过,那它凭什么称为江南第一书院呢?估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它的历史十分悠久,始建于宋乾道年间,距今已有800多个历史,据说名称来源与晚唐著名诗人方干有关。当年科场失意的方干与唐乾宁间的仙居进士孙郃交谊深厚,后者曾邀方干到台州的仙居做客,这里优美的自然山水让方干留恋不已,于是就带上全家老少在此旅居了一段时间,方干去世后,他的学生们在整理他的诗集时,即以《桐江集》(他曾寓居桐江白云源)名之。后来他的后人方志道为了纪念先祖方干,便将这座书院命名为“桐江书院”,并一直沿用至今。



其次是它的文化十分厚重,桐江书院创办后,在江南拥有极高的声望,"四方之学士文人,负笈从游者常踵相接,"朱熹、吴芾、王十朋、陈庸等历史名人亲笔题写的"鼎山堂"、"桐江书院"匾额沿存。其中王十朋系温州乐清人。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宋高宗赵构御笔亲批“经学淹通,议论醇正,可作第一人”,登榜状元。他与方斫相识时,经常到学院讲学。



不过要说名气最大的,当属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它与桐江书院的交集颇深,因为他曾两度在台州任职,其南宋乾道九年在台州担任祠禄官,南宋淳熙九年在台州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同时兼主管台州崇道观。在任期间,朱熹的足迹遍布台州各地的书院,尤其对桐江书院情有独钟,不仅经常到这里讲学,传播他的理学思想。他挥笔写下了“鼎山堂”三字赠给方斫(至今仍挂在学院),而且还把他的儿子送到书院学习。



此外,桐江书院的影响巨大,据了解仙居历史上曾出过240多位进士,这与桐江书院的教化与引领有很大的关系。根据仙居当地的相当史料记载,仙居籍官员中,有过御史、通判、按察使、提刑等监察官经历的达50余人,境内曾留下正谏坊、都宪坊、台宪坊等多座御史牌坊,故有“御史故里”的美誉。



桐江书院建成800多年间,曾经几次被毁又数度重建,宋末书院一度被毁,元皇庆年间,桐江书院由方志道重建。明代嘉靖三十二年,倭寇入侵仙居,桐江书院再次被毁。清代同治九年,方作梅等人历经三年在原址上重建书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建筑,基本上都是清代的建筑,民国期间,这次曾被改为方氏祠堂。新中国成立之后,里面曾办过小学。



桐江书院主体由正门、鼎山堂、大成殿及东西厢房组成,灰墙黑瓦,周边点缀着牌坊、状元桥、长廊、古戏台等建筑。这里北望永安溪,东临鉴湖,西南有道渊山、眠山、赤山,"三小山峙立其前,状如鼎足",是一个风光秀美、环境优雅的好地方。



在桐江书院的前面,有两棵高大的苦槠树,据说已有八百多年的树龄,见证了朱熹、王十朋等名师大儒的讲学风采,也陪伴了世代学子们的朗朗书声,历经风雨洗礼,如今依然苍翠挺拔,郁郁葱葱。

Tips: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桐江书院景区(35省道北50米)

门票:20元

交通:除自驾与打车外,也可乘坐仙居-横溪线到山下村站下车,再步行约250米到达
开放时间:08:00-17:00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9
  • 海笑0126

    派派币 +19 2024-01-21

    感谢转载,图片优美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