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姜这个人物我看不懂。
《郑伯公克段于鄢》多年前看的时候,只记得郑伯公与母亲武姜和好如初。现在再看一遍,就一直怀疑武姜是真的和好,还是假意和好。
因为郑伯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生他是受了惊吓,所以讨厌这个大儿子。我本想指责武姜,既然可能不爱孩子,何必要生。又转念一想,她是个古代贵族,又是个女人,生孩子大概也是必须的流程,哪有选择权。既然是命定的程序,被迫接受的命运,确实会有生下不爱的孩子的可能。
但在丈夫传位前,请求丈夫把位子给小儿子叔段。这也太阴了,身为一国之母,毫无原则,完全凭好恶行事,未免太草率了。还好她丈夫郑武公心里明白,没同意。
就这样大儿子郑伯公上位,小儿子只能当个大叔了。咋办呢?既然成了定局,就请个好地方待着吧。
我暗自揣测,这个请地策略不简单。
先要个险要的地界,伯公果然没同意。伯公愧疚,就说任君选个别的地儿,指哪儿给哪儿。这不正中武姜和叔段的下怀。他们就要了一个地方,叫京。
有了根据地了,就开始准备造伯公的反。
先是让京城领地内西、北两地的首领听叔段的,明面上听从伯公,暗地里还是听命于我叔段吧。后来,直接收了西、北两地,人全归叔段了。接着,还想着扩张地盘。再者,修我甲兵,囤好粮草,准备造哥哥的反。
郑伯公一直智商在线,气定神闲,一副稳操胜券的模样。一直监视到叔段的小动作,也一直放任不管,就想着登高跌重,让弟弟摔个大跟头,再也不能东山再起,余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一辈子不敢回国。
叔段收买的手下肯定有假意归顺的,实际上还是听命郑伯公,属于是郑伯公放在叔段身边的监视器,这些卧底将叔段要与武姜里应外合,一个举兵一个开都城门配合造反的事,以及造反的日期一五一十全告诉郑伯公,郑伯公派200乘的军队杀过去,就杀得弟弟片甲不留,狼狈鼠窜,先逃到鄢国,军队围鄢,叔段就逃去了共国。
其实看这段,我就有些疑问。200乘,不过1.5万兵,还大多是步兵,人是不是少了点。转念一想,郑国所在地就是如今的河南新郑,本身也不大,倒也合理。我又疑问,怎么就轻松灭掉弟弟的队伍了?一点没写战斗细节,可能就靠的兵力数量吧。既然伯公轻轻松松派兵就碾压了,弟弟难道造反依靠的是出其不意?这也太险了吧。造反成功简直在赌博,未免太草率了。
武姜给小儿子开城门接应,我是有点没绷住,太狠了,真就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不顾大儿子的死活了?
后来,伯公展现出了渴望母爱的一面,这倒是非常生动的一笔。结局也如愿以偿,重获母爱。
为了重见母亲,又是挖隧道,又是掘泉水,母子重逢的一幕,也让我稍稍不适应。
首先,为什么要一唱一和地相见?唱歌难道是贵族必修课?
我控制不住我的大脑,马上联想到《新白娘子传奇》中船夫与许仙、青儿欢快地对唱的场景。
还有原文写的是“和好如初”,我就纳闷了,你们母子不是一直没好过吗?和好如初真的是HE吗?
其次,武姜之前那么疼爱小儿子叔段,怎么被隔离了之后,不仅不提小儿子,还跟大儿子缓和关系了?到底是真的后悔之前没有善待大儿子,偏心小儿子,还是为了后半生考虑,为权势屈服?
满肚子的疑问,不知道该向谁提。
左丘明省下笔墨,也许就因为这些细节都不重要。它只是个王公贵族兄弟阋墙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