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A股企稳之际,市场格外关注增量资金,公募基金自购既可以向市场注入增量流动性和信心,也有利于引导市场进行价值投资。
华夏时报(
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邱利 陈锋 北京报道
沪指围绕3000点震荡之际,A股传来一积极信号,市场正掀起一波自购大潮。截至目前,已有37家基金、券商及旗下资管密集出手自购,合计出资超34亿元,且自购对象多为权益类基金,以“真金白银”提振市场信心。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市场企稳之际,市场格外关注增量资金,公募基金自购既可以向市场注入增量流动性和信心,也有利于引导市场进行价值投资。在政策引导、信心提振、资金支持等方面,各方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进一步夯实了市场底,A股有望迎来一轮修复窗口。
公募掀起新一轮自购潮11月7日,鹏华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于近期运用固有资金合计不低于1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
与此同时,中欧基金也在当天宣布出资1亿元,投资旗下偏股型基金及基金中基金(FOF)合计不低于1亿元。
实际上,近期易方达、富国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等头部公募接连出手自购,而这波自购也是8月“自购潮”的延续。自证监会8月18日推出了落实“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来,公募基金管理人就积极行动,用“真金白银”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数据显示,自今年8月21日以来,至今已有37家基金公司、券商及旗下资管发布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超过34亿元。据悉,随着头部公募“自购潮”的扩散,更多基金公司的自购计划也正在路上。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作为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纷纷自购,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推动市场早日企稳回升。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保持信心和耐心,做好逆周期布局,将是实现超额收益的关键。
头部机构称“五重底”已出现谈及计划自购的原因,多家基金公司表示,看好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前景,坚信长期投资是分享资本市场价值的合理方式。
公募自购“井喷”,是否意味着市场将迎来转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过往经验来看,公募开启自购大潮,一方面是为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对当前A股市场的长期看好。
“A股市场整体下行风险有限,当前时点具备长期配置价值。”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联席)兼总经理刘晓艳近日发文称,将发挥公募基金专业机构投资者作用,积极行动,把握配置机会,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长期回报。
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表示,增量资金入市正迎来难得的机遇窗口期。“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的逐渐改善,权益资产有望迎来新一轮回报周期。当前,我们怀着极大的热情,积极拥抱A股,静待长期回报。”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也表示,A股“五重底”(经济底、政策底、盈利底、估值底、情绪底)已经相继出现,应该在市场情绪低点买入并长期持有,在黎明前积累更多高性价比的份额。
“A股市场当前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都具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发文称,A股市场已进入中长期配置的价值窗口期,公募基金应当以积极行动来支持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高质量发展,主动把握中长期入市良机,为投资者获取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
重点关注科技和医药随着2023年接近尾声,多数机构依然看好A股后市行情。中金公司表示,随着积极因素继续积累,投资者情绪和预期有望进一步改善。综合来看,对于后续市场表现不必悲观,后市机会仍大于风险。
展望后市,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国内政策环境颇有看点,外部环境同步改善。随着三季报基本确认本轮盈利周期底部,市场有望呈现震荡向上趋势。配置方面,基建、医药、电子产业周期有望触底回暖。
中信证券表示,随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落地,《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有望出台,地方化债和地产防风险政策框架也已逐步清晰。伴随全球流动性环境明显改善,市场情绪有所回暖。配置方面,随着资金重新转向交易机构成长股,建议重点关注前期跌幅较大的科技和医药板块。
鹏华基金副总裁梁浩表示,市场经历加速下跌后逐渐企稳,风险偏好边际提升。“展望四季度,在经济与企业盈利阶段性企稳、中央加杠杆等政策催化以及美债利率回落带来的外部流动性缓和的驱动下,对于性价比回到历史较高位置的A股市场,我们整体持相对乐观态度。”
https://www.sohu.com/a/734521127_116062?scm=1103.plate:611:0.0.1_1.0&spm=smpc.channel_218.block4_113_Mng7qw_1_fd.15.1699422205217GXWnzhT_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