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教招系列汇总及试题总结解析。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回收鲜花鸡蛋
银行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天赐良缘
万年历
管理操作原因
工资领取
邀请码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大富豪3
清宫无间斗
皇上吉祥
魔灵军团
妖怪宝可梦
崩坏手游
派派小说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手机触屏版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派派小说论坛
学习&职场
【转】教招系列汇总及试题总结解析。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阅读:349 回复:
1
[求职必备]
【转】教招系列汇总及试题总结解析。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晏方知
ZxID:2778340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8-12-21
最后登录
2024-12-22
在线时间
10635小时
发帖
70138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1259
威望
14738
鲜花
18355
鸡蛋
0
在线时间
10635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18355
鲜花
0
鸡蛋
等级:
热心会员
时光跌跌撞撞,季节来来往往。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9-21
0
必看!23个招教高频“要素”“因素”考点汇总,上岸的人都背了!
天下无双 2023-09-20
教育学
要素
1、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它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师是构成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是教和学双边活动的中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和学双方发生相互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
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4、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因素
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2、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3、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
总的来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来说如下: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此外,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的因素。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1)智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非智力因素又能支配智力活动;
(3)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方面的弱点。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要素
1、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属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课堂的三大要素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因素
1、决定知觉的整体性的因素
知觉的整体性往往取决于下面四种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
(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
(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影响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包括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以及意义性。有意义的、形象的、比较短的、难度较小的材料遗忘得慢。
(2)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就是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过度学习达到50%时,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效果最好。
(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5)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6)时间因素。
(7)情绪和动机。
3、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与营养、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
4、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5、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6、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主观因素:①需要和目标结构;②成熟与年龄特点;③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④志向水平与价值观;⑤焦虑程度。
(2)客观因素:①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②学校教育。
7、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特点;
(2)原有的认知结构;
(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5)学习策略的水平;
(6)智力与能力;
(7)教师的指导。
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包括:问题情境、定势(即心向,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与功能固着(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
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9、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环境、智力、个性等。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成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
1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因素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认知失调(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和对教师的期望。
12、影响从众的因素
(1)个体的特点。主要包括:①年龄与性别;②知识经验;③个性特征。
(2)群体因素。
(3)刺激物因素。主要包括:①刺激物的清晰性;②刺激物的内容。
1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性和临近性;相似性与互补性;外貌;对等性或互惠性;能力。
此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因素,如个人人格特征、双方的默契程度等,都会影响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程度。
教招面试|说课稿的格式
秀美红河
教师招聘面试除了说课、试讲,有的省份也考察结构化面试试题,小编后期会在文章后出一道结构化试题,助大家备考成功!
教招又有一部分省份进入面试阶段,很多人对面试形式说课不太了解!由于网上、书本上的说课稿都不一样,真正标准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具体写一篇说课稿的格式如下:
一、自我介绍:姓名、课题
二、说课内容
1.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①所授学科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如何?②与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哪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哪些知识的运用?有什么发展?又是后面学习哪些知识的基础?③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有什么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2.说学情
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生活经验、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实际水平状况
3.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识记、理解、运用、 能力目标、思想觉悟
在对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上升到能力。
依据:①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 ②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③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4.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
依据:①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②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 ③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能起到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重点;难点则是因生而异、因校而异的。
5.说教法
依据: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②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和学生实际水平状况 ③教师的教学实际水平,要扬长避短。
目的: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采用哪些教的方法?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的方法?如何运用这种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效果?
6.说学法
依据:①教学内容的性质 ②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和实际水平
目的: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
采用哪些学习方法?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如何运用这种方法?预计达到什么效果?
7.说教学程序
包括:新课导入,新课教学,评价教学效果,巩固新课。
1)导入
故事、歌曲、名言、明知故问。用什么方法导入?有什么好处?会有什么效果?
2)新课教学
① 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问题?如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参与到什么程度?哪些是学生独立完成的?②在新课讲解过程中,要培养学生 哪些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思维结果?有哪些思维定势须克服?如果学生没有按教师的思路去做,有什么补救措施?③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3)评价教学效果
课堂练习和提问如何设置?设置哪些问题?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问题?
4)巩固新课
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一些研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8.说板书设计
板书如何设计?为何要这样设计?
招教重点简答题85 道
krsna5651
招教重点简答题85 道教育学简答题必胜版31 题
1 、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五,终身的多元化。
2 、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第三,学校能有效协调和控制学生的发展
3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第一,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第二,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第三,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对策?
第一,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
第二,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第三,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
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第四,教育要适应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5 、素质教育的内涵?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第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
6 、教师劳动的特点?
长期性和间接性,
主体性和示范性,
连续性和广延性。
复杂性和创造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7 、建立学制的依据?(简答准备多选)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人口发展状况,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8 、教师的职业素养?
第一,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必备的教
育科学知识
第二,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
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
第三,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
第四,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9 、教师如何热爱学生?
第一,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第二,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第三,要全面关爱学生,
第四,要关爱全体学生,
第五,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10 、师生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3
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1 、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简答准备多选)
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12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发扬教育民主,正确处理
师生矛盾。
13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特点?
尊师爱生,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心理相融
14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
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统一,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5 、泰勒的课程目标模式?(简答备考多选)
学校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
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16 、教学的基本任务?
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17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18 、教学过程的基本步骤?
激发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19 、四大教学原则?(备考案例分析)
第一: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
学知识,提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首要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
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第二: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知识经验,通
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包括:实物
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育和教学手段,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
言讲解结合,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第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
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
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贯彻要求和定义吻合)
第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重视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运用
知识的能力,加强教学实践,做到教学与技能训练结合,必要的乡土教材补充。
5
20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要注意讲授的方式,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要讲究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加强与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
21 、运用谈话法的要求?
要做好计划,对谈话的内容充分准备;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
程度;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谈话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归纳和总结。
22 、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依据?
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
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3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
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不足:最大的不足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不利于学生主体
作用发挥。
2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两个三);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5 、一节好课的标准?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准确、
教学结构合理、
方法恰当、
讲究教学艺术、
板书有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6 、布置作业的要求?
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
分量适当,难度适宜;
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教师要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6
27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8 、考试中常出现的德育原则?
疏导原则(导向性原则)、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29 、班集体的特征?
明确的共同目标、
一定的组织结构、
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尊重、
心理相容的氛围
30 、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
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爱护后进生;
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
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培养学习兴趣;
抓反复、反复抓
31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简答备考多选)
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
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增强教师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
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提升,
促进教师反思意识
7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必胜版 25 题
32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第一,培养学生注意紧张的品质,
第二,扩大学生注意的范围
第三,发展学生注意分配的能力
第四,对学生进行注意稳定性的训练,培养学生形成坚韧、沉着的个性,是形成注意稳
定性的有效手段
第五,培养学生注意转移的品质,训练学生遵守严格的作息习惯
33 、注意的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
无关动作的停止,
呼吸运动的变化
34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合理组织活动
对兴趣的依从性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35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创设良好的环境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采用启发式教学
36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
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变成活动的主体
培养学生抗干扰的能力
37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前:明确目的,提出方法
观察中:个别指导,一一培养
观察后:整理结果,交流汇报
8
38 、如何合理组织复习?(如何指导学生科学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及时复习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把握复习的量
39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40 、创造性想象产生的条件?
强烈的创造愿望
丰富的表象储备
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原型启发
积极的思维活动
灵感的作用
41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概念的掌握?
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充分利用“变式”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应用于实践中
9
42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43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
培养学生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44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45 、如何依据性格倾向对学生因材施教?
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对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
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
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检查,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
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
对于粘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培养开朗的个性特点
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关心、爱护
46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部分第一大题)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10
47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部分第二大题)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48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部分第三大题)
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认知结构的特点
学习的策略和水平
49 、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部分第四大题)
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50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深度加工材料
有效运用记忆术
适当过度学习
合理进行复习
51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
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点
1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2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确运用变式
科学地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5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情境
定势与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
已有知识经验
情绪与动机
54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55 、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是什么?
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56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一道大论述)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2
57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教育心理学部分第五大题)
保护好奇心
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重视逻辑思维能力
法律法规简答题必胜版2 题
58 、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
有损害事实
损害行为必须违法
行为人有过错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59 、教育法律法规作用?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教育作用
预测作用
强制作用
师德必胜版 3 题
60 、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
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
可以为社会造就人才
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
促进了人类的自我完善
61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书和育人);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标准要求高);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示范性);
(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
(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13
6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磨练健全的职业道德意志
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新课改必胜版 22 题
63 、教学过程本质?
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反思过程、社会过程复合的整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以交往互动、平等对话为表现形式的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
教学过程是生命力量呈现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
64、 、 “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的内涵?
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面向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65 、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简答备考多选)
是教师自我反思重新学习、不断调整和改善知识结构的过程
是教师与他人沟通交流、扩大视野的过程
是教师挑战自我、提高教育研究能力的过程
66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
公正的前提是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
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67 、现代教学观的变革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从教师中心转向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14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68 、新课程提出转变学习方式的意义有哪些?
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寻求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69 、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70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1)整体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
71 、为什么新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72 、新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任务是什么?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
念。
(2)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3)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73 、新课程的教学观包括哪些内容?
(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不但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4)教学不但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15
74、 、 “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在教学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1)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75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应
努力做到:(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加强师
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应努力做
到:(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
喜悦。(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
76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77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78 、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79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16
(3)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4)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80 、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评价有什么启示?
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其次,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再次,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81 、新课改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8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怎样来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呢?
(1)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
(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4)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5)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理解。
83 、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原则是什么?
(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84 、试论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2)重视基础学科知识的结构化
(3)重视能力的培养
(4)重视个别差异
17
85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基本结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建立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
招教考试,教育学 所有问答和论述题的整理
dengjiaxin
【1】教育: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其主要表现有三点:
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因素得到发展,使心理生理素质得以呈现
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
3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认识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应自然地发展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4】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1历史性2永恒性3相对独立性
【5】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阶段3马克思主义教育阶段4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那些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中青年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分配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
4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资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8】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9】试述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实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即考虑稳定性,不随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10】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道德 有理想 有文化 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我国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2】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机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3】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基础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1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5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15】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行
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16】简述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17】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18】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3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9】如何建立教师的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0】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1首先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修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
【2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22】教学应该遵循哪些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3】教学的基本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4】教学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5】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
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4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26】论述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
1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
2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巩固知识并不是期末复习阶段的事,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复习要抓住两点①复习要及时,要抓住基本的,规律性的知识,②复习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多样化要把经常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末复习结合起来,使复习成为体系,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教会学生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很多如,提出明确的记忆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注意调动多种感官等,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并加以运用。
【27】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除受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年龄特征的影响外,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的制约
【28】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29】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
【30】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3自主学习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
【31】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的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
【3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3】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民主与法治观念的启蒙教育
【34】简述德育教育新形势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德育基地4创办业余党校
【35】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6】试述德育的任务
1培养少年儿童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37】试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 知、情、意、行的提高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1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行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2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3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性及外部表现,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
5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排斥,其中 知 是基础,行,是关键
6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品德教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38】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
【39】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有助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40】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1】论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42】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3】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①学校与宣传部门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②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联系
③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44】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文娱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
7课外阅读活动
【45】试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46】课外,校外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7】简述教育研究的意义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48】简述研究方法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
宏观方面:1要考虑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是要考虑研究方法的可行性3要考虑研究者本身的研究能力,凡研究者力所能及,能胜任的方法,才是适当的方法
具体来说:综合与分析研究课题;归纳与演绎的研究思路;因素的控制程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情况。
【49】什么是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教育研究是人们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检验性
【50】试述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鉴于时间融为一体,将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环渐进的四个环节
1计划:主要是明确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行动计划
2行动;主要是实施行动项目,对行动的监控、调整
3考察:主要是观察、记录、访谈、问卷、收集背景资料
4反思:主要是调整描述结果、分析解释原因、评价行动、构想纠正失误克服困难的新行动计划
行动研究的优点在于:活跃,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对行动研究的批评在于: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况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司凌。
派派币
+10
2023-09-21
感谢分享
隐藏
收藏
新鲜事
相关主题
【转】应届生求职:校招流程总览,从投递简历到签三方
【转】你准备好面试了吗?史上最全面试问题技巧及禁忌
【转】职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转】职场新人如何应对「职场倦怠感」
【转】常见的职场PUA现象
【转】让你醍醐灌顶的28个职场生存法则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司凌。
ZxID:9742737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09-11-19
最后登录
2024-12-21
在线时间
29548小时
发帖
91201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6782
威望
38629
鲜花
2429874
鸡蛋
36
在线时间
29548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2429874
鲜花
36
鸡蛋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此微夜
原名:独爱穿越。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9-21
0
已审核,感谢分享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0
条评分
隐藏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隐藏
快速跳转
小说相关
品书推荐
广播剧Pai之声
书友联盟
写作素材
派派杂志区
TXT相关工具
手机资源下载
寻书求文
原创文学
原创小说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学习专区
学习&职场
English Corner
oversea
软硬兼施
娱乐生活
♥ 聊天&心情涂鸦
回忆纪念
生活家居
图片展示
体育沙龙
自曝区
音乐无极限
影视天地
趣味乐园
动漫剧场
旅游摄影
网购交流
站务专栏
派派活动区
勋章申请
问题反馈
派派周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