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孩子的开学装备来了解一下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2 回复:1

[趣味科普] 古代孩子的开学装备来了解一下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素月無心

ZxID:54204907


双字ID:素月,单字ID:無,10.3周年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9-08 0

古代孩子的开学装备来了解一下


来源:海南日报

开学了,不少学生家长正在给孩子准备开学装备,入学需要准备什么,对新生而言,书包、笔、笔袋、橡皮、尺子、涂改液等肯定少不了。不论古今,孩子入学都是家里的大事。那么古代的开学装备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负笈求学拜师

书包是装书的工具,古代没有书包,但古人也会给家中的学子准备装书工具。



资料图:《玄奘负笈图》

在汉代以前,古人读的书大部分是竹简,往往一本书需要很多竹简才能写成,有时一本书就有一车竹简,可以说“车”(牛车、马车)是书包的早期形态。《庄子》载:“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战国时期的惠施好学博闻,每次外出身后都跟着五辆装竹简的车,据此后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其实,五车竹简并不是很多书,大致相当于当代的五至二十本书。

汉代之后,竹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更轻便的纸质书籍出现,装书工具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使用书箱、书箧等工具装书,其中木质的书箱应用较为普遍,箱内有三层或两层,分区放置书籍、笔、墨、纸、砚等。学生提着家人准备好的书箱去私塾、书院上课,或去县城、省城甚至京城赶考,有点像当代人提着拉杆箱出门。海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民国时期的海南黄花梨书画箱,高17.5厘米,长53.3厘米,宽19.6厘米,做工十分讲究。

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叫“笈”的装书工具。笈一般用藤条或竹子编成,可以背在背上,相当于现在的双肩书包。汉语中有不少含“笈”的成语,如负笈担簦、负笈从师、负笈往游、负笈前行等。古代的学子经常背着笈出门拜师或请教学问,笈内通常装有书籍、衣巾、文房四宝、药物等。正因如此,在文献记载中,负笈者通常都有好学的人设。成书于明末的《幼学琼林》记载:“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其中的“负笈千里”,便勾勒出苏章拜师求学的决心和毅力。因为用笈携带物品比较方便,古时也有学子负笈外出和好友一起踏访山水,这有点类似如今的研学游。

唐代以后,随着民间纺织工艺的发展进步,一些读书人开始使用布制书袋、书囊。《南唐书·彭利用传》记载:“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言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意思是彭利用平日里和家人、仆人说话,也喜欢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世人说他“掉书袋”。这里的“掉书袋”含贬义,指读书人卖弄学识。

纸和笔是开学标配

装书工具有了,除了书籍,里面自然还要放入笔、墨、纸、砚、笔筒、笔架等文具,以备课堂之用。

纸张是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在人类历史上,书写载体先后经历了甲骨、石壁、铜铭、竹简、缣帛、麻纸等形态,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方法,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但在宋代以前,总体来说纸一直是比较稀缺的资源。据史料记载,东晋医学家葛洪年少时家贫,为了学习,他去捡柴火卖,然后拿钱去买纸,每张纸都反复使用多次,上面的字层层叠叠,别人难以辨认。在各类纸张中,数宣纸最为有名,它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易蛀腐,享有“纸中之王”的美誉。在宣纸上写字,墨韵清晰、层次分明、气势溢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用得起宣纸,品质差一些的棉纸、竹纸等,是古时更为常见的开学刚需品。

毛笔起源于战国时期或更早的时期,《庄子》中有“舔笔和墨”的记载,秦代蒙恬对毛笔进行改造,使笔杆上细下粗、中间镂空,笔毛纳入腔中固定成笔,让毛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于是就有了“蒙恬造笔”的典故。

毛笔自出现之日起,就与文字书写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元人方回有诗云:“世言善书不择笔,此物岂可不精择。空弓难责养由射,快剑始堪孟贲击。”读书人手中的笔好似射手的弓、武士的剑,是他们手中的武器。我国古代毛笔产地很多,按笔毛可分为兔毫笔、狼毫笔、羊毫笔等类型。不论家贫家富,古人都会在开学前给孩子精心挑选一支毛笔。

笔筒起源较早,很可能在毛笔出现后不久就应运而生了。三国时期的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中说:“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这是关于笔筒较早的记载。从考古挖掘来看,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管(内藏毛笔),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笔筒。据此推断,最早的笔筒可能为竹制,之后演变为紫檀木、铜、陶瓷、象牙、紫砂、黄花梨、玻璃水晶等材质,样式也越来越丰富。海南省博物馆藏有清代青花开光花卉纹寿字笔筒、清代青花花鸟纹笔筒、清代竹雕赤壁夜游图笔筒、清代黄花梨笔筒、民国时期雕花纹木制笔筒、民国时期青花绿龙纹笔筒等9件笔筒。这些笔筒不仅实用,也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小文具也有妙用

除了常见的笔、墨、纸、砚,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古代学生也会使用一些精巧的小文具,它们的用处也不小。比如看起来有点像个小枕头的臂搁,在伏案书写的过程中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古人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往左,无论在竹简上还是在纸张上,他们着长袖服饰书写,袖子都很容易沾到墨迹未干的文字。怎么办?聪明的古人于是发明了放置在竹简上或纸上的臂搁。

臂搁一般由竹子、檀木、玉等材料制成,中间有一定的弧度,这个弧度正好可以用来遮盖刚刚写好的字。读书人每写完一行字,就把臂搁罩在字上,这样就可以避免袖子拖到墨,既弄脏了衣服,也毁了辛苦写成的文章。因为放于手腕之下,也有人称臂搁为“腕枕”。细细观之,臂搁与如今“键盘侠”们铺在电脑键盘下的护腕垫,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让作业本和卷面干净整洁,现在有不少学生使用橡皮擦、涂改液、修正胶带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时也有功能类似的修改工具。在以竹简为书的年代,古代读书人一般会在案头放一把书刀。书刀通常是用铁片做成的小刀,一旦写错字,伏案者便将其取来,把错字刮掉,然后重新写。

感想:看看现在孩子们五花八门的文具,有的好看得自己都想买几套。古人们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是也想方设法给自己整了许多好看的文具,看来古今人们对文具的热爱都是相同的呀~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33



aamaio

ZxID:14175459


等级: 素材组
庸俗的懒人ᓚᘏ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9-08 0
古代的书包文具呀,感觉也不输现在的精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