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从文史看盛世长安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09 回复:2

[原创首发] 【长安三万里】从文史看盛世长安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暨风至

ZxID:10847604


等级: 派派文编
配偶: 挽风鱼
周年2.19生日6.3结婚10.28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9-02 0
— 本帖被 倾世慕情 执行加亮操作(2023-09-03) —











































































































﹎○﹎。文史观后影。﹎○﹎

◇◆◇◆◇◆◇◆◇◆◇◆◇◆◇◆◇◆◇◆◇◆◇◆◇◆◇◆◇◆◇◆


《长安三万里》在我看来,这部动画适合10岁以上人群。本以为能看到一部不逊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国漫力作,谁曾想,却看到了这样的李白,这样的盛唐……

李白、高适、唐诗、盛唐气象等等,对我而言,是耳熟能详的。而将盛唐的诗人及诗歌拍成一部动画,还是颇具创新的。影片借老年高适的口吻,展开了回忆,追溯起自年轻时与李白交往的故事,向观者徐徐阐述了李白的一生。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这是极为新颖的。影片中出现了共计48首诗歌,给观者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相信很多年轻的观影者将由此爱上李白,爱上高适,爱上唐诗,爱上那一个璀璨的盛唐。


​影片中的高适与李白相识于弱冠前后,血气方刚的两人偶然相逢于江湖之上,不打不相识,两人自此成为了好友。之后的李白诗名远扬,纵情于诗酒歌舞、犬马声色之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可谓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而高适则居于乡野,学习诗文,苦练熗法,静待有朝一日能捐躯赴国难。二人的人生轨迹时而交叉,但终究是离多聚少。后来,高适成为节度使,平定了永王李璘的叛乱,而李白因为追随永王 ,成了死罪之身。最后高适平定了吐蕃大军,解救了长安的危机,事了拂袖去,深藏功与名,而李白则于流放的途中被赦,“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影片中的高适是一个再普通不过凡人,我看见了他通过努力,从而成就不凡的历程:自幼苦练高家熗法的他早早地失去了双亲,无依无靠,学习能力远低于同龄人,还有明显的口吃。他为人忠厚老实,又木讷寡言。尽管一次次遭遇失败,他却始终没有放弃。他选择了独善其身,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等待有朝一日能够兼济天下。不通文墨的他在学童的帮助下,日复一日,努力学习,终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皇天不负有心人,文武兼修的他成为了一名儒将。身逢乱世,既是高适之不幸,也是高适之大幸,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高适经历的苦难与努力,给了每一个平平凡凡的我们巨大的心灵冲击,正如影片中的李白所说:“高三十五,你心中的一团锦绣,终有脱口而出的一日。”


影片中的李白既有仙之飘逸,时而又颇近人情,中年时期大腹便便的李白的形象达到了“袪魅”的效果,看到了“诗仙”作为一个“人”,在生活中不断挣扎的生命历程。影片中的人物形象、衣着服饰、生活用品等还是颇为用心的,很多都取材于博物馆之中,让博物馆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很好地融入生活,为现代人所接纳。

然而,从文史层面看,影片中存在的问题可谓是层出不穷。(嗯,终于到了吐槽环节)不得不说,编创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但想象力过于丰富,必然会很大程度上的架空历史与文学。
在明朝的万历年间,红薯才传入中国。可影片中的李白与高适,却能相对而坐,一起烤红薯,岂不是贻笑大方?再者,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河岳英靈集》,古代多写为《河嶽英靈集》,“嶽”虽是“岳”的异体字,在现代规范汉字中被淘汰,但显然影片的编创者没有查阅《河岳英灵集》,以至出现错误。不仅如此,影片中长安的坊与市混杂在了一起,可历史上直到宋代才打破坊市界限。

影片中,李白说高适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实际上,李白最好的朋友绝不是高适,也不是杜甫,很可能是孟浩然。李白曾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影片中的李白更是不顾高适苦口婆心的反对,听从了孟浩然仅仅一个字的建议,选择了入赘。历史上,李白与高适相识时,二人皆已40多岁。二人的相识,得源于杜甫的引荐,三人得以同游梁宋之地。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在高适追随哥舒翰守卫潼关,抵挡叛军时,高适只是哥舒翰手下一个从八品的掌书记,因为受皇帝赏识,一跃成为了淮南节度史,据《新唐书·高适传》记载:“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高适)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显然,高适并非像影片中着力宣传的那样——由从八品的小官一跃成为了节度使。监察御史的职位已高于从八品,其间高适在朝中还担任了五品的谏议大夫,虽然其中历时较短,可见编创者并未仔细查阅史料,过于宣传高适的“一夜发迹史”。

然而,影片的败笔当然不止以上几处。影片中精忠报国的哥舒翰实际上却投降了安禄山,被俘后,一把年纪的他竟跪在安禄山的脚下苦苦求饶,《新唐书·哥舒高封》记载了这极为滑稽的一幕:禄山见翰,责曰:“汝常易我,今何如?”翰俯伏谢罪曰:“陛下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卢炅在南阳,臣为陛下以尺书招之,三面可平。”活脱脱一个晚节不保的舔狗!影片中的英雄人物竟是此等不忠不义之辈,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大唐不曾负哥舒翰,那些将领也没因哥舒翰的手书而投降,哥书翰舍了晚节,只换来了一年的囚禁生活,最终还是死于乱兵刀下。

影片中,李白看到崔颢在黄鹤楼上题诗后的反应,只能用气急败坏四字来形容。这份气量与格局,不似诗仙,甚至不如市井小民,既不愿承认别人的优秀,也不愿自己采取行动超过别人,只是羡慕嫉妒恨。这个片段中李白的形象是影片中最令人失望的一点,极大的损害了李白作为诗仙的形象,也宣扬了不正确的价值观。据野史笔记所载,李白见到了崔颢的诗后表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来创作了《登金陵凤凰台》等七律,以期超越崔颢,这才更符合李白的形象。在我看来,李白的《长干行》也有与崔颢比较之意。

而且,影片中的李白似乎有健忘症,面对被他写信邀请来的高适却屡屡忘记,真正的友情怎会如此?影片中用了很多诗词 ,很多时候就是刻意地堆砌,落入了俗套,给人造成了一种审美疲劳。正因为这种刻意,很多诗句用的并不恰当,特别是那一段很长的《将进酒》,饮中八仙喝着喝着就到了天堂,跟仙人一起喝酒,看上去十分潇洒浪漫,其实远不如用《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刻意地大量堆砌诗词终不能造就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只会显得呆板生硬,缺乏生气,让人感到作者才力的匮乏,进而怀疑是否编创者有意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度,并且导致了影片过于冗长。大量孩子们无法理解的诗词堆砌于影片中,物极必反,很可能导致孩子们厌恶诗词。

总之,影片中的李白的形象可被概括为:目中无人,狂傲放荡,自以为是,纵情声色,追名逐利,不知进取,不努力奋斗,以清流自持,不正视现实。看似豪放潇洒,实则让人只觉得吵闹。没有潇洒达观,只有风流疯癫。影片中并未交代少年时的李白是如何努力读书学习,给人以一种李白的才华是天生的、是不需要努力就得到的错觉。然而,阅读李白的诗歌,不难发现,其中有很多典故。或许李白有高于常人的诗才,但绝不能忽视他背后的努力,影片中的李白可能正中摆烂人的下怀。

之前有幸读过程千帆先生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一书,影片中着力展示了李白行卷的场面,并交代了“行卷”的概念。但李白作为商人之子,他无法参加科举,也似乎不屑于参加科举。古代的商籍是“贱籍”,商人之子无法参加科举考试,所以李白想得到重用,只能用自己的诗文去干谒达官贵人。干谒虽与科举行卷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对李白而言,只能用干谒,而非行卷。

影片中女扮男装的裴十二也于史无载,李白曾作《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影片中的裴十二很可能就是李白的朋友裴十三。本来我就不喜欢这种女扮男装的俗套,或许一个女装的裴小姐更能显出盛唐文化的包容与开放。假如再去查阅一下程公公的历史人物原型,则更是感到荒诞可笑,如此美化宦官的行为,让人不禁将宦官与流量鲜肉相联系。

或许,这部影片的优点只在于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诗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展现了盛唐背后的遗憾,会让人感慨人生的磨难与不易。是的,看完这部有着无数遗憾的影片,我感到的更多的却是失望。

◇◆◇◆◇◆◇◆◇◆◇◆◇◆◇◆◇◆◇◆◇◆◇◆◇◆◇◆◇◆◇◆









































































































﹎○﹎。影评。﹎○﹎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90
  • 倾世慕情

    派派币 +40 2023-09-03

    ヾ(o・ω・)ノ 影评补分。感谢分享。

  • 倾世慕情

    派派币 +50 2023-09-03

    ヾ(o・ω・)ノ 影评基础分。


倾世慕情

ZxID:31223943


等级: 派派版主
时间不语,岁月不言,心亦安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9-03 0
【长安三万里】从文史看盛世长安
已审


rainlxsh

ZxID:3206502


等级: 素材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9-03 0
写的太好了,这个动画片魔改历史,误导青少年,刻意拔高高适,贬低李白、杜甫,王维等大唐一众诗人。实在是资本利诱下,故意歪曲中华的诗仙,用心险恶。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