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之所以称刘贺为海昏侯,是因为其去世时的爵位是“海昏侯”;但我们千万不要忘了他在历史上更为重要的一个身份,就是汉朝的第九位皇帝——汉废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现在我们一听名字里有个“昏”字,多少总觉得别扭,甚至认为这其中一定是带有贬义。但实际上还真不是这样,海昏侯名字的由来只是因为他被封侯的食邑封地在海昏县,并没有其他贬损的含义在。而至于海昏县地名的由来,很多学者认为“海”在当时指的是“湖”,现在我们也常称一些湖为海,比如北海、中南海、洱海等等;而“昏”则是指日落的地方,也就是西方了。所以海昏连在一起表示的是“湖西”的意思,具体到当地,则是指鄱阳湖以西。
如果说海昏侯这个封号并没有贬义存在;那汉废帝这个称号就不一样了,这可是个地地道道的贬称。
美谥与恶谥,好评还是差评?
我们先来说说皇帝的谥号。给皇帝起“谥号”的传统起于周代,谥号代表着皇帝死后人们对其一生功过的总体评价。最早时候,只有“美谥”和“平谥”,就是要么夸前一任皇帝,要么即使不夸也不能批评皇帝。到了周厉王被推翻以后,由于这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周厉王实行暴政,搞得确实太不像话,所以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对皇帝的“恶谥”,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差评”。
历史上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是“美谥”,比如皇帝有经天纬地之才,或者起码勤奋好学,那么可以给个“文”字(如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等);如果这皇帝有着开疆拓土或者平定祸乱的巨大功业,那么则可以谥号为“武”(如战国时赵武灵王、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等);“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原来长得帅也可以获得“美谥”,比如汉昭帝刘弗陵,虽然21岁就英年早逝,但很可能是因为他“生与众异”(大概是长得英俊魁梧),又没犯过什么大错误,所以最终获得了“昭”的美谥。此外,还有一个人的“美谥”十分特别,这就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孙权,谥号“大”,所以说后来的什么康熙大帝、乾隆大帝都是有戏说的成分在里面,而“吴大帝孙权”的称号可是清清楚楚地铭记于历史之中。
最初的美谥一般都只有一个字,后来则越来越长,而越长往往就越容易“溢美”,比如唐代李世民的谥号有七个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清代慈禧太后的谥号竟然是“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美谥足足有23个字,几乎把所有能用上的代表吉祥或夸奖含义的好字眼都用在里面了。
在“平谥”中,如果一个皇帝的谥号是“怀”,那大概是说他性格仁慈,但是没什么能力,搞不好后来还短命早死;如果是“愍”,则是说这皇帝在位时国家遭难,虽然这国难并非由于这任皇帝昏庸而起,但总归他也无力回天,因而后人只能对他表示惋惜和同情。当然,汉代还有一批被称为“质”、“冲”、“少”的皇帝,基本上只是在说这个皇帝死得早,没有更多的评价,所以基本都可以算作“平谥”。
被给予“恶谥”的皇帝,一般暴慢无亲被称作“厉”,比如我们一开始说的那个周厉王。其他比较常见恶谥还有“炀”(隋炀帝)、“哀”(鲁哀公)、“幽”(周幽王)、“灵”(卫灵公)等等。但像咱们这位“汉废帝”被称为“废”,历史上还是很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