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考古发现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04 回复:2

[物品器具] 全球十大考古发现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蜜桃豚豚

ZxID:24187500


等级: 派派版主
9.10转正/番外不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7-07 0
狮身人面像之谜:埃及狮身人面像鲜为人知的秘密
在古老的埃及金字塔旁,经常能看到一个矗立在旁的狮身人面像。他是埃及和希腊的艺术作品,也是神话中的怪物名叫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斯芬克斯给人后留下了太多不解之谜。斯芬克斯它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谁猜不中就要被它吃掉,这暗示斯芬克斯是先知先觉者。今天,斯芬克斯仍是智慧的象征。作为艺术雕像,最老、最着名的斯芬克斯雕像是埃及吉萨地区的巨大斯芬克斯卧像。这座巨大的狮身人面像给后人留下了一又一个不解之谜。埃及狮身人面像是在吉萨高原石灰质的岩床上雕出来的,它自成一体。雕像长73.15米,肩部宽11.58米,高20.12米。它从埃及向东方凝视,视线正好与30度纬线吻合,看似力大无比,面容却阴沉忧郁。既似昏昏欲睡,又似淸醒警锡。


  狮身人面像真是依照卡夫拉的脸孔建成的吗
  传统的观点认为,狮身人面像是在埃及“古王国”时期建成的,是第四王朝的法老卡夫拉(其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520年至公元前2494年)依照自己的脸孔建成的。但是我们却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因为没有人亲眼目睹过卡夫拉法老的尸体。考古学家所能做的只有继续研究现存的一些雕像,从中得出一些理论。《剑桥考古》杂志刊出了芝加哥东方学院马克?莱纳教授的文章,他利用“摄形光学数据和电脑图像”证明了伟大的狮身人面像就是对卡夫拉面孔的临摹。他写道:“我们将电脑测绘的结果用数字输人电脑之后就出现了网状结构的3D立体模型(骨架),再用260万个平面点就绘出了骨架图上的‘皮肤’。我们绘制出的狮身人面像的模样可能恰似数千年前的它的原样。有了 卡夫拉的面孔,狮身人面像便获得了新生……”
  与此截然相反的另外一种论点是纽约聱察局法医高手弗兰克提出来的。他20多年来一直在研制一种犯人肖像“鉴别器”,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分析和研究各式各样的人脸。于是,人们要他详细研究狮身人面像和卡夫拉两者之间的异同之处。数月之后,他从埃及冋到纽约自己的工作室,仔细比较了两种雕像的上千张照片。他最后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说:“狮身人面像,从正面看它的五官比例尺寸,特别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其五官的角度和面部突出的尺寸,都使我坚信[/url],狮身人面像不是卡夫拉……‘,
  为什么人们会把狮身人面像与卡夫拉联系在一起呢?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竖立在狮身人面像两前爪之间的花岗岩石碑上刻着的一个音节,这个音节被当成了卡夫拉雕刻狮身人面像的证据。这块石碑是一名探险家于1817年发掘出来的,碑文的第13行出现了卡夫拉这个名字的前面一个音节khaf。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就算碑文的第13行的那个音节是指卡夫拉,也不应该暗示我们就是卡夫拉塑造了狮身人面像。卡夫拉可能还因为其他功绩被铭记着。卡夫拉身后的许多位国王都修复过狮身人面像,卡夫拉怎么就不可能是狮身人面像的修复者之一呢?

  狮身人面像是远古高级文明的产物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学者约翰。韦斯特的发现又引起了新一轮的争论。他发现,狮身人面像除头部以外,整个狮身都出现水浸迹象。狮身人面像的脖颈以下已经侵蚀得很厉害。如果说这种侵蚀是由洪水引起的,那么在整个尼罗河流域至少有18米深的洪水。真是洪水引起的侵蚀吗?如果洪水已爬到金字塔的底座,那么狮身人面像堤道的另一端,即所谓的丧葬庙里面的石灰岩心,也就已经受到了侵蚀,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样看来,就不可能是洪水侵蚀了狮身人面像。为了揭开这一谜底,韦斯特找到了波士顿大学的地质学专家斯利克教授。斯利克本来对狮身人面像建于第四王朝以前的说法还持怀疑态度,但是,当他首次参观了狮身人面像之后,就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斯利克教授将关于侵蚀的研究工作建立在了古气候学的基础上。他认为侵蚀狮身人面像的不是洪水,而是雨水。对此,地质学论点提出一种非常保守的估计,认为狮身人面像真正的建造时间可能”至少在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年之间“。因为斯利克教授认为,比埃及学家普遍认为狮身人面像建的时间更早的几千年之初,引起狮身人面像特殊侵蚀模式的大雨就已经停止了。但是依据埃及学家的考证,在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年的远古时期,尼罗河流域是新石器时代以狩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的聚居地,当时人们使用的工具仅限于磨制的火石和木棍等。在这种情况下,狮身人面像及其周围的庙宇(由一块块重达200吨的石灰石建成)是如何建成的呢是尚未确定的远古高级文明的产物?
  这一切,我们现在都还无法解释。千百年来,经过风蚀、日晒、雨淋,雕像有些地方已龟裂,但这仍然不能削减其雄伟壮观,神圣而又神秘的风采,狮身人面像也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难解之谜。





世界史上的第九奇迹:四川三星堆文明背后的秘密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立刻轰动了世界!被国外媒体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考古发现”、“比着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中国三星堆文明,在世界考古学上素有“世界第九奇迹”之称。三星堆文明自发现伊始就一直牵动着世人的神经,而随其发掘过程而来产生的无数令人费解的谜团更是令人匪夷所思,特别是其中掺杂的外星文明因素。


  谜团一:文明起源于何方?
  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面具、人像和动物,无论从造型还是从铸造技术上看,都不能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这些青铜面具和人像“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根本不像中国人,或者说地球人,所以,很多人都猜测三星堆文明也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和遗迹”。连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陈德安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得不承认,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大陆,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和外星人杂交?)。
  谜团二:与古玛雅、古埃及文化有何联系?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些青铜人像诡异的造型及金杖上神秘的符号和图案,与世界上着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而这些古老文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在北纬30度。难道会有这么多的巧合吗?

  三星堆与古玛雅、埃及文明都处于神秘的北纬30度
  5000年前的玛雅人神秘而辉煌,突然间就消失了;5000年前的三星堆人和玛雅人一样神秘辉煌,也同样的消失了。中国大陆上的其他文明都还存在,仅仅是当时最昌盛的三星堆文明不见了,这不是平白无故的,很有可能是外星人自己离开了地球。最大胆的猜测,5000多年前,在北纬30度附件散落了一些外星人居住,并且教会了当时地球上原始人类很多知识,原因可能是飞船坠毁,无法离开等等,大概5000年前,外星人修复了百慕大通往月球的虫洞,在月球登船离开。
  谜团三:青铜面像原型是不是外星人?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许许多多的神秘之处,世界各国的考古专家争论了半个多世纪,尤其是其中出土了大量的疑似以外星人为形象制作的“青铜面像”至今令人费解。以致不少外国媒体称三星堆遗址是来自“外星人”的文化。中国《光明日报》记者曾把那尊巨大的所谓“青铜面像”,称之为“天外来客”(外星人),因为其相貌奇特,五官呈几何图案,近似商代早期青铜器上的兽面纹。而且睛球突出为圆柱形(最大均外延30厘米),中间还有圈状的“箍”,两只大耳朵向左右翘起,里面有简洁的纹饰。另外阔鼻梁高,鼻翼呈图案状。只有嘴用三条向上的弧线组成,使之面带微笑。
  由於形象奇诡,因此才有人认为他是“天外来客”,成为三星堆遗址中的“大明星”。最起码不是普通人,因为人不可能有那副尊容。但它到底是谁的形象?在祭祀中起什麽作用?似乎还没有定论。有三星堆考古学家指出,“青铜面像”是蜀族所宗的祖先神,或表现了一个神、鬼、人的集合体,是神话中的“烛龙”氏。但为什么要如此崇拜它,它的造型与法力对古蜀人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以及它为什么是蜀人的祖先神……,有待于我们进行认真的探讨后,才能得出符合历史的结论。



  谜团四:出土陶器上的符号有什么含义?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亿计的陶器残片,足可说明当时陶器的种类已颇为丰富。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诸如炊器、酒器、饮用器、食用器等生活用器以及少量的礼器和生产工具,在三星堆古蜀国曾被大量而普遍地使用。古朴的蜀陶向我们展示了古蜀先民日常生活中一幕生动的生活画卷。在这些陶器上可以找到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符号,即所谓“巴蜀图语”。它们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或是地域性宗教符号?也许,其中某些部分具有文字意味?毫无疑问,“巴蜀图语”的破译,一定会对解开三星堆之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谜团五:三星堆文明是如何消失的?
  三星堆文明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三星堆文明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那么,三星堆文明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谜团六:三星堆金杖之谜何在?
  金杖的来源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更是三星堆的一个千古之谜。有的学者认为金杖是一种外来文化,源自西亚或埃及,由遥远的西亚北非传来,但大部分学者否定这种推测,认为杖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学者认为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就有用杖的习惯。在江浙一带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仪仗玉质附件出土。蜀山氏来自山区,用杖助力,更是一种必要的器具。至今,四川剑门藤杖,仍驰名中外。我国历代王朝,都有赐杖与老臣的惯例。从金杖上的图案来看,鱼鸟象征吉祥,箭翎则表示威武,这正是金杖作为权力象征的应有之义。
  因此,一般认为金杖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标志,是王权的象征。或者认为金杖是大巫师手中的魔杖、法杖,是神权的象征。还有人认为金杖集神权与王权于一体,是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不过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问号,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地宫是如何建成的?
为何最先建设排水设施呢?据秦陵地区地下水文资料显示,第一层地下水距地表15米左右,第二层地下水距地表30多米。而最新研究表明秦陵地宫的深度为30米左右。秦陵地区地下水源丰富,如不解决地下水问题,地宫的土圹工程根本无法完成。刘占成说:“要隔断排走地宫周围的地下水,排水渠应该环绕地宫一周,其深度一定要超过地宫深度,其底部则用不透水的青膏泥密封地下水源。所以说在挖掘秦陵地宫时,首先动工的是排水渠工程,水渠四周围陵,地宫范围形成孤岛,以利于下一步施工。”秦陵地宫是竖穴土圹墓,专家利用重力定量技术推算出地宫的开挖范围为东西170米,南北约145米,深约30米,墓室底部东西80米,南北宽约50米。如果把这个口大底小的土圹粗略计算,要挖掘土方约50多万立方。
  挖掘墓圹
  刘占成说:“当排水系统把地下水通过暗渠坎儿井不断排出后,就可以在排水渠以内的范围正式开挖地宫墓圹了。50多万立方的土方量经过墓道和周壁所留台阶而运出土圹,工程量是很巨大的。至于墓圹底部的地下水问题,则可用青膏泥填封,其之上再夯土,夯土表面再铺砖石。”
  布置墓室
  墓圹挖好之后就是布置墓室了。地宫土圹底部约4000平方米的面积,也是经过精心规划布置的。刘占成说,分区或分室是必然的,首先主室的位置要确定,主室要安排铜棺、石椁、黄肠题凑等,文献中还有“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其他一些放置陪葬品的副室或耳室也留有空间,供秦始皇地下享用。



券砌石顶
  一般的竖穴土圹墓都是用土填实的,但是秦始皇陵物探验证结果显示,地宫中存在石质板材。刘占成认为墓室中存在石质板材可能属于地宫墓室顶部的覆盖材料,即地宫应是券砌石顶。“《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上具天文’的记载也就是说地宫顶部有绘制的天文星宿图;至于石材来源,则如晋人张华《博物志》所说‘取于渭(河)北诸山’。”刘占成说。
  墓顶封土
  券顶之后则是墓顶封土,实际上这是地宫建造的最后一道工序。如今实测小山般的秦陵封土,其底部近似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封土全部经过粗夯。刘占成说:“高大的封土堆,象征着秦始皇帝的威严,标志着秦陵营建工程的基本结束。《史记·秦始皇本纪》:‘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就是讲的地宫工程的结束情况。”



回填排水渠
  至于回填排水渠,则是想使秦陵地宫永久性地不被地下水侵蚀。刘占成认为,地宫工程一结束就会及时回填排水渠,排水渠底部应回填有很厚的青膏泥层,其上再用土夯实。“如果我们用考古探铲钻探,打过夯土层,穿过青膏泥,必然会见到地下水,不过深度一定要打过30米才行。由于排水渠的回填密封,秦陵地宫内至今仍然没有地下水患也在情理之中。”他说。考古专家指出,秦始皇陵在历代帝王陵中具有独特位置,弄清其地宫的营建对研究古代帝王建陵思想和中国陵寝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秦陵地宫营建的每一个步骤都是重大的学术科题,都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随着今后更细致的考古勘探与研究,结合物探等最新科技成果,相信对于秦陵地宫的营建之谜一定会得到更科学更确切的结论。






文明毁灭背后的历史:堂堂西夏王朝为何亡国?
  西夏王国的主体民族是党项族,又称党项羌,古羌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代羌族是一个大系,有很多的分支,有因地域划分的,如:白兰羌、宕昌羌等等;也有因族群划分的,如:党项羌、吐谷浑羌等等。而且根据西夏国王自己的叙述,西夏王的祖先是鲜卑的一支――拓拔鲜卑创建的元魏(因为孝文帝搞汉化,把自己的姓该成了元,历史上也有人叫北魏为元魏)的后人。


  根据历史记载,北魏的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大兴改革,改姓氏为元,后行汉化,遭到当时周围不少拓拔贵族的反对,于是很拓拔的贵族远徙代北(回老家),一部分拓拔人则西迁入居了关中一带,并跟当地的羌人逐渐生活在一起。因此,西夏王国就有了复杂的民族成分――统治阶级的王族是鲜卑拓拔人,而广大的国民却是党项羌。


  这种少数民族征服统治多数民族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数量较少的鲜卑拓拔人在中原地区经过与汉民族的接触,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思想,与周边多数民族相比具备更加优越的政治统治艺术。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也屡见不鲜,比如乞伏乾归创造的西秦、秃发氏的南凉、鲜卑慕容的吐谷浑等等,都是鲜卑人利用群羌建国的范例。


西夏的建立,对当时中国北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能够清楚的看到,西夏立国之国际周边环境实在是太恶劣――北方是日益强大的蒙古部落、东方是辽和金、南方是汉民族建立的宋帝国,后来还有西边的耶律大石所建的西辽政权。在强敌环伺中,西夏以武立国,终不能长久,最终在对金对蒙古的战争中耗尽了最后的一点力量。蒙古部落崛起的初期,正是利用了西夏与金的矛盾,西夏与金的战争消耗了双方的实力,为日后蒙古的崛起打下了伏笔。蒙古人自1205年开始,到1227年,用了整整22年的时间,先后经过5次战争,终于灭亡了西夏。
  1、公元1205年,铁木真带领蒙古骑兵向南进攻西夏。攻克了西夏的重要军事基地――力吉里寨,并围攻落思城,蒙古人烧杀抢掠,把能带走的东西全带走了,包括人口与牲口、粮食,后来蒙古人尽兴而去,收获颇丰。等蒙古人退兵之后,夏恒宗(李纯佑)下令重修各地被蒙古人毁坏的城池,下令民众要振作精神,抵御蒙古入侵,并把首都兴庆府改名为中兴府。

  2、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翰难河河畔举行的蒙古人大会上,当选为蒙古老大,号成吉思,公元1207年秋天,铁木真借口夏国不交纳贡品,你纳钱粮,于是发动了第二次对西夏的战争。攻占了西夏的边防军事重镇翰罗孩城。但是蒙古人看到当时西夏的兵力还比较强盛,军容齐整,再加上屯兵5个月,粮草消耗很大,后勤接济出了问题。为避免更大的损失,蒙古人于1208年主动撤退。
  3、公元1209年,铁木真率领蒙古大军亲征,发动了第三次对西夏王国的军事入侵,蒙古大军出黑水城,强攻翰孩罗城,夏襄宗(李安全)派儿子承祯为元帅,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双方死伤惨重,蒙古军经过苦战攻克了翰孩罗城,并且俘虏了西夏太傅西壁讹答(也有人叫“鲜卑讹答”,因为“西壁”与“鲜卑”音近)后,乘胜南进,直抵中兴府外围的的重要关隘――克夷门,蒙军初战不利,后趁夏军松懈之时,设计俘获夏军新统帅“嵬名令公”,蒙古军攻克了关隘,直接抵达中兴府。蒙军引黄河水灌城,夏军死伤惨重,城墙都要坍塌了,夏王派使臣去金国求救,但是金国不予理睬,城危在旦夕,正巧这时候蒙古人自己修的引水堤坝也垮了,大水反而淹了自己,于是蒙军同意了夏王的投降申请,解围走人,临走的时候放了夏军的统帅嵬名令公,和太傅西壁讹答,夏王李安全献出自己的女儿求降战争告一段落。


  德旺是清醒的,他认识到蒙古人收拾完金之后一定会回手灭了夏,于是积极组织抗蒙的同盟。此举大大激怒了铁木真,公元1224年,蒙古总管华北诸军的统帅木华黎的儿子得悉夏人不轨,于是率军从东面进攻夏城银川。夏军数万人战死,人口、牲畜死伤惨重,守城的主将塔海被抓,同年,蒙军攻沙洲(现在的甘肃敦煌),几个月没打下来,于是半夜挖洞想摸进去,没想夏军引火入洞,蒙古人烧死不少。夏城也损失很大,人几乎死绝,牲口也消耗殆尽。到了公元1225年,铁木真回到漠北和林,在那里他解决了4个儿子的封地问题之后,借口夏始终未真心臣服,大举伐夏。1226年,又借口夏不出兵助战,不交质子为理由,东西夹击,一路军由新疆东进攻克敦煌,在进攻肃州时,夏军坚守,但是城里的党项呛人大户做了蒙奸,蒙军屠城,仅仅留下了献城的那一家人几百口。


另一支大军10万人,由铁木真亲自带领,从漠北南征,克黑水城之后进占贺兰山,与西路军汇合,7月,攻克西凉府,夏将投降,夏献宗德旺以夏国城池不能长久,并且敌人日益逼近,终如忧虑而死,年仅46。他侄子南平王拥力即位。11月,铁木真围灵州派遣老将夏军的统帅嵬名令公带领10万人增援。经过死战,灵州失守,蒙军进围中兴府,这一围就是半年。
  5、公元1227年,蒙古伐金,打破金军,6月铁木真重病,夏末帝求降,提出要准备物资迁徙人口给予一个月的宽限,铁木真同意了,但是在夏准备投降事宜的时候,铁木真死了。于是夏王在投降的时候被杀,夏王城遭到屠城,就此灭国。
  但是,夏亡国之后,夏国的拓拔贵族带领部分民众迁徙到了现在西藏甘孜一带的藏区木雅,重新建立了西吴王国。这个历史上的西吴王国,有专家考证出就是西夏王国的延续。至今,西藏甘孜地区来流传着西吴王的传说。这个西吴小国在明朝时期协助朝廷平叛,受到朝廷册封,被封为明正土司,世袭爵位。后来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因为子嗣断绝而停袭。这个西吴与西夏的关系,很类似耶律大石的西辽与大辽。如果把木雅地区的西吴王国470年历史计算在内的话,那西夏的兴起到彻底的消亡,整整经历了800年,这也是历史上的一个延续时间超长的王国。西夏一个辉煌的文明,一直崇拜汉人文化。但是其周围有太多少数民族在窥探它的领土,最终在一次次战争中,消耗掉自己最后的体力。而昔日的文化也随着一起淹没在历史中,我们只能从零星的资料中去了解它的面貌。




史前文明的杰作:揭复活节岛石像戴"帽子"之谜
矗立在智利复活节岛东南海岸和北海岸的雕像,一直是科学家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而他们头上戴着的圆柱形红色大帽子,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这些帽子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有什么含义,什么样的人才能戴帽子呢?日前,一组英国考古学家成功破解了这些大帽子的来源之谜。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林·理查德和伦敦帝国学院的苏·汉密尔顿发现了一条“公路”,这条“公路”连接着复活节岛西面的Puna Pau火山和巨大雕像所在地。Puna Pau火山的火山岩石是红色的,红色代表着高出生率和高贵地位。此外,汉密尔顿等人还发现了一把20厘米长的黑曜石扁斧,这可能是古代波利尼西亚人用来修理圆木的。对于这些人来说,这个红色采石场可能是具有宗教意义的“神圣场所”。


  在复活节岛上的雕像中,只有70到75座戴着红色帽子,这些帽子可能是权力的象征。汉密尔顿认为,这些帽子可能是酋长们头顶的辫子或者头结,代表着权力和威信。汉密尔顿说:“酋长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正是他们的竞争导致复活节岛上资源枯竭。”第一批“帽子”可能是在公元1200年至1300年间建造的。


这些酋长动员大量工人搬动岩石,他们利用滚木将这些雕刻成品运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然后再将其放到三层楼高的雕像上。雕像被放在特殊的平台上,以增加他们的庄严性。哈密尔顿说:“采石场是个秘密场所,岛上其他地方看不到这里,声音也被类似陨石坑的火山口所阻隔。当时的人们都生活在有良好组织性的社会中,500年前的复活节岛还是可居住的。”


  目前,复活节岛巨石像头部的“帽子”之谜已被揭晓,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科学家指出,当时人们可能是使用坡道将“帽子”石块上升至石像头部进行放置。科学家认为,巨石像的“红色帽子”是将石块在向上坡道滚动,达到巨石像12米的高度。帽子代表了权利的象征,而这些红色的帽子有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迄今为止,在复活节岛上发现的大约有100个带有红色帽子的“普卡奥”巨石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深海古城:谁是毁灭亚特兰蒂斯文明的真正凶手?
最近,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刊出了这一惊人发现。美国科学家经过一番考察和研究,把亚特兰蒂斯曾经存在的位置锁定在地中海,具体就在塞浦路斯附近的海底。距今12000年前,拥有高度文明的大陆亚特兰蒂斯于“悲惨的一昼夜”间沉没于海中。亚特兰蒂斯岛位于“海洛克斯之柱”(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亦即“真正的海”之意的大西洋中心左右,而其面积则比北非和小亚细亚合起来还更宽广。至于其地理范围则并不仅限于周边的大西洋诸岛,而是远达欧洲、非洲及美洲(真正的大陆)。那么曾经辉煌的文明为何会走向灭亡呢?这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亚特兰蒂斯岛的海岸险峻,但中央部位却有宽阔肥沃的平原,且在距外海9公里处还有首都波塞多尼亚。这座城市十分富裕繁华,其市中心有王宫和奉祀守护神波塞顿的壮丽神殿。另外,在波塞多尼亚的四周还建有双层的环状陆地和三层的环状运河。最外侧的运河宽500米,可通行大型船只,这些运河都以宽100米的水路和外海衔接。


神殿是以黄金、银、象牙或如火焰般闪闪发光,名为“欧立哈坎”的金属装饰,充分地表露出这座岛屿的富庶。岛屿上的所有建筑物都以当地开凿的白、黑、红色的石头建造,既美丽又壮观,十分吸引来往人们的目光。在两处环状的陆地上有冷泉和温泉,居民可终年享受水浴和温浴。除此之外,还有造船厂、赛马场、兵舍、体育馆和公园等等。在环状都市的外侧上有宽广的平原,历代的王都曾辛勤地加以开垦。平原的四周为深30米、宽180米、全长达1800千米的沟渠所环绕,内侧的运河,则以每段以18千米纵横交错的方式围绕着,就好像是棋盘的格子一样地整齐方正。
 人们就用此水种植谷物和蔬菜,并用运河将产品搬运到消费地区。在水路和海相接之外有3座港口。港口的附近一带密集地住着许多居民,从世界各地前来的船只和商人络绎不绝地往返于此巨大港口间,所以港口一带因此而昼夜喧哗不已。平原被分割成90000个地区,每个地区设有一位指挥官。这位指挥官担负着调度作为军备费用的六分之一的一辆战车、马2匹、骑兵2名、轻战车1台、步兵和驾驶者各1名的义务。柏拉图做此记述以后,理想之都亚特兰蒂斯就成了众人所向往之地。尤其是当哥伦布抵达西印度群岛,发现美洲大陆后,就更加深了柏拉图所记述之事的可信度。因为在“真正的海”的对面,果真是有“真正的大陆”。如此一来,亚特兰蒂斯必定是存在于某处的,这令人们深信不疑。被称为“科学的亚特兰蒂斯学之父”的美国人德奈利,在19世纪提出了“亚特兰蒂斯学”的13条纲领,对后世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远古时代大西洋中有大型岛屿。那是大西洋大陆的一部分,称为亚特兰蒂斯。
  二、柏拉图所记述之亚特兰蒂斯的故事的真实性。
  三、亚特兰蒂斯是人类脱离原始生活,形成文明的最初之地。
  四、随着时代的演变,人口渐增,人民移居世界各地。
  五、宗教及传说中的“伊甸园”就是指亚特兰蒂斯。

  六、古代希腊及北欧的神是亚特兰蒂斯的国王、女王及英雄被神格化而产生的。
  七、埃及和秘鲁的神话中,有亚特兰蒂斯崇拜太阳神的遗迹。
  八、亚特兰蒂斯人最古老的殖民地恐怕是埃及。
  九、欧洲的青铜器技术是传自于亚特兰蒂斯。
  十、字母的原形是传自于亚特兰蒂斯。
  十一、亚特兰蒂斯是塞姆族、印度、欧洲诸族的祖先。
  十二、亚特兰蒂斯因大变动而沉没于海中。
  十三、少数居民乘船逃离,留下了洪水之故的传说。
  19世纪以后,却又出现了同是以柏拉图的记述为根据,却有别于亚特兰蒂斯研究团体的新亚特兰蒂斯团休。他们就是想借透视或与灵魂谈话而找出亚特兰蒂斯的一群神学家们。其中有位英国神学家史考特。艾利欧德曾说,亚特兰蒂斯在100万年前就已到达文明的巅峰期,人们不仅有超能力,且能用化学的方法生产金银,并依生物工程学制造出各种不同的谷类和家畜。更令人惊异的是他们已会使用飞机,甚至后来还开发出了空中军舰。这的确称得上是超文明。美国的大预言家艾德加。凯西也由透视描绘出了会令人想起现代尖端技术的亚特兰蒂斯像。


据他所言,亚特兰蒂斯已会使用各种合金建造飞机、船舶、潜水艇等等,除此之外,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电梯等等也已十分普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是亚特兰蒂斯的能源系统吧!虽然能源是太阳,但他们却拥有用巨大圆筒形玻璃所制成的“火石”来收集阳光,并具有将其转换成能源的机能。他们更进而用此装置,将肉眼所看不到的光(镭射)供给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使用,亦即施行遥控操作。
  于1945年逝世的凯西,早已正确地预言出亚特兰蒂斯人利用雷射来转送能源,但是直到最近科学家们才好不容易预测出这项技术系统,这真是件足以令人惊讶之事。如果亚特兰蒂斯真的具备有此能源系统的话,那么,亚特兰蒂斯就是一个拥有远超过现在地球技术的高度文明的国家了。人类具有100万年的历史,这100万年间有了种种发明创造,促使文明进化。可是,若回顾人类的进化时,就会发现在许多情形下突然发生大变化,而其原因则于现今仍无法解明。我们认为文化也是靠技术、知识的累积,而渐渐进化的。但是事实果真是如此吗?高度的文明突然发生,又突然消灭真的从未发生过吗?亚特兰蒂斯的发现激起了人们对这个理想国的向往,在这样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这些先进的技术是从何而来,又为何消失的如此之快,是谁毁灭了这场文明,种种难解的谜题更加深了亚特兰蒂斯的神秘性。


六大证据曝光:揭历史上玛雅文明毁灭的真相
甚至他们预言2012世界末日,都曾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大恐慌。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文明,似乎却在一 夜之间从这地球上蒸发消失。那么,到底是什么一夜之间摧毁了神秘的玛雅文明呢?下面我们一起奇探索这个玛雅未解之谜吧!
  佐证一:在我们太阳系里,唯独在地球和金星之间有一小行星带(也叫陨石带)。平时闯入地球大气层的陨石大多数来自于这个小行星带。像“谷神星”、“智神星”、“灶神星”等先后被发现的近5000颗左右的小行星,几乎都是在这个区域被发现的。科学家们预测这个小行星带至少有150万颗小行星。除了大行星(比如玛雅星)被炸碎形成这个小行星带以外,还会有什么原因可以如此密集形成这么多的小行星(陨石)呢?没有科学家能够告诉我们。
  玛雅星---在研究玛雅人留下的历法时,人们发现玛雅人的历法中有三种计年法,即卓尔金年、地球年、金星年,它们分别是:卓尔金年260天,地球年365天,金星年584天。现在我们知道玛雅人的地球年、金星年的计算都十分精确,而这两颗天体在太阳系里都能找到,唯独这个卓尔金年使科学家们犯了难。
  有人解释说,卓尔金年是玛雅人的宗教纪年法,每年13个月,每月20天,这个260天日历是用来占卜吉凶的。但也有人不同意,认为卓尔金年与地球年、金星年一样是用来计算-星球运转周期的。


佐证二:太阳系以外,一颗来历不明的大行星“闯”入太阳系,把太阳系里的大行星天王星撞翻,致使天王星至今还“躺”在轨道上绕太阳转。又把木星和土星的 好几个公转方向干扰得与一些卫星相比“背道而驰”;再把金星的自转方向撞反,使金星唯独不同于其它八大行星由西向东自转,而至今还是孤独地由东向西自转。最后彻底撞碎玛雅的,并与玛雅星同归于尽,形成了今天我们知道的小行星带,甚至冥王星也是玛雅星身上被撞飞的一部分(那么远的冥王星为什么那么小呢?)。这不是不可能的。除了不速来客在太阳系里横冲直撞,又有什么因素,能一下改变和影响着太阳系半数以上的大行星之“命运”呢?

  佐证三: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上栖息过的玛雅人,是个神秘而传奇的民族。远古时代,玛雅人就在天文、建筑、医学、历法等方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宫殿富丽堂皇,台阶状的金字塔式 的纪念碑和寺院藏有玄机。最令人惊叹的却是他们推逄出的卓尔金年260天、金星年584天、地球年365.2520天(今天的准确计算是365.2422 天)。卓尔金年(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玛雅人的玛雅星年)一年共有260天(有260个不同的名称和顺序),划分为13个月,每个月20天。根据天文学有名 的“提丢斯-波得”定则,地球与金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如果是一颗大行星的话,正好就是卓尔金年的260天。也就是说,玛雅人不仅准确计算出地球年,金星年, 还在牢记着玛雅年(即卓尔金年)。这说明什么呢?
  佐证四:这意味着地球上的玛雅人极有可能就是玛雅星人。卓尔金年就是他们祖先曾经居住的玛雅星年。他们不仅有自己的卓尔金年,他们还有着左邻居的地球 年,右邻居的金星年。他们在玛雅星居住生存时,同时知道三个行星年。这足以说明他们的文明程度远比我们地球文明高级的多。由于玛雅人的科学水平比我们地球 人高,在不速之客闯入太阳系撞碎玛雅星之前,玛雅人仓促间成功地将部分玛雅居民移民到我们的地球来。这个时间大概是6500万年前。


佐证五:玛雅星被撞碎时,其中蹦出的一个直径10公里以上的巨大陨石撞向地球,致使地球火山大面积爆发、并形成难以想象的大洪水,地球长年被尘云遮盖。统治地球达数亿年的恐龙, 终于难逃灭顶之灾而灭绝。这正好也是6500万年前。而事先匆忙移民到地球的玛雅人,还是没能根本上躲过灭顶之灾,终究造成了玛雅文明的中断。到公元16 世纪,仅仅存活下来的玛雅人只能是机械运用一些科技知识和保存着祖先遗留下来的远古文献,他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祖先从玛雅星带到地球上来的卓 尔金年,就成了如今科学家们理解为的玛雅民族用于祭祀先人的祭祀年。
  佐证六:在玛雅人的口头传说和雕刻中,经常有“白色太阳子孙们”双手喷火,伴随风吼雷鸣来到人间的情景,还有一些身穿连身服(像宇航服)的人,操纵机械 (似飞船)落地的场面。总而言之,小编并不认为这么多的关联事件和佐证,就可以证明玛雅的毁灭,仅仅用“巧合”两字就可以不负责任地去搪塞和敷衍。玛雅星炸碎之说,随着证据的不断出现,终有一天会被世人揭晓。


诡秘文字揭露:复活节岛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大洋中间的复活节岛是一块118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岩石,东北部高出,面对着波利尼西亚小岛群。西南部地势平缓,与智利海岸遥遥相对。三角形的每个角上各有一座火山。左边角上是拉诺考火山。右边是拉诺拉拉科火山,这座火山的斜坡上有岛上最大的巨型石像群。北方角上是拉诺阿鲁火山,它与特雷瓦卡山相邻。岛上的居民几乎都住在靠近拉诺考火山一个叫汉加罗的村庄里。
  复活节岛是迄今唯一一个发现有古代文字的波利尼西亚岛屿,这些文字的意义至今仍是不解之谜。尽管局限于如此之小的地球区域,而且仅被少数的当地居民使用过,但这些文字都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之明证。这些人是谁?他们什么时候来到这座岛屿?来自何方?是他们带来了自身的文明和自己的文字吗?这些深奥晦涩的符号曾经是要表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思想和价值?
  知情者的意外死亡
  复活节岛于1772年被荷兰商船队长雅各布。罗格温发现,厄运从此开始。那时岛上的人口是4000,到1863年减至1800,到1870年只有600人,而5年之后仅有200人,到1911年时也不过稍多一点。复活节岛上唯一的资源就是人力和少数几块农田。1862年,一支贩运奴隶的海盗船队从秘鲁出发,来此寻找挖鸟粪的工人。他们掠走了l000多岛民,包括他们的国王凯莫考,他的儿子莫拉塔和那些能读懂称为“rongo—rongo”的石板文字的老人。驻利马的法国领事最终将100多个被贩卖的岛民遣返回岛。但那时他们都已染上了天花,并且回去之后又传染了其他岛民。或许复活节岛文宇的秘密就是随着这场灾难性的传染病的受害者一起被埋葬了。


神秘木简上的“天书”
  人们最早着手研究这些文字遗迹是在1864-----1886年,那时他们试图把这些符号加以分类或是把他们与其它未经破解的文字,如古印度文字加以比较。这些破译的尝试分为三个阶段,每一段都与一个象征复活节岛一段历史的图形和一个特定的木简相关联。当1866年法国商船坦皮科停泊在复活节岛近海时,岛上约有1000居民。这艘船的船长是迪特鲁。博尔尼耶,随船前来的有传教神夫加斯帕尔。赞博。两年后,迪特鲁。博尔尼耶在岛上定居下来,与岛上女王科雷托。库阿普伦成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挟持了女王——并与一个叫约翰。布兰德的盎格鲁。塔西提混血人结成一伙。

  1868年,赞搏神夫决定返回瓦尔帕莱索。由于他将途径塔西提,岛民请他带给主教德帕诺。若桑一件礼物以表敬意。这件礼物是用l00米长的发辫绕成的一个巨大的球。当礼物解开后,展现在主教面前的,是—块有奇怪符号的木简。传教会里有一位年长的岛民乌鲁帕诺。希那波特解释说,那是“rongo—rongo”,是记录岛上最古老传统的木简。但自从如道这些符号秘密的老人去世后。就再没有人能解释出来了。主教给仍留在岛上的传教士希波利特。鲁塞尔神父写信,要他尽其所能寻找这些木简并送给他。鲁塞尔送了六块给他,随附注记说,上面的符号很可能什么都不表示,岛民也不如道他们表示什么,而那些宣称知道它们含义的人都是骗子。
  但这位主教深信这是个重要的发现,并且他终于在塔西提—个种植园里找到了—个能解这些木简的人梅特罗。陶。奥尔。主教刚把其中一块有几何、人形和动物图案的木简给他,他就开始吟唱宗教圣歌,很明显是在读那些符号,从下往上,从左到右,并在每—行结束的时候把木简翻过来,接着读下—行。这是—种叫“牛耕式转行书写法”的变种(字面意思是说,像牛耕地时那样转换方向),类似于某种古希腊碑文,行与行逆向书写。不幸的是,不管把哪一块木筒给他“读”,这个人唱出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在历史中游荡的拐杖1870年,智利“沃伊金斯”号海船船长伊格纳西奥。加纳抵达复活节岛时,迪特鲁。博尔尼耶把一根刻有符号的当地首领的拐杖送给他,专家们认为这是现存的最好的“rongo—rongo”范例。加纳把这根拐杖,连同两块刻有符号的木简送给了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学者鲁道夫。菲利皮,并解释说,复活节岛民对这些符号如此敬畏,显然这些符号对他们极为神圣。菲利皮立即把木简的石膏模型送给世界各地的专家。但没有一位被请教的专家能找到这些神秘符号的答案。


不可能破译的“灵魂”
  威廉。汤姆森是“密歇根”号美国轮船的事务长,这艘船1885年停靠复活节岛。3年来,美国国家博物馆出版了他的介绍复活节岛历史的着作,那是当时最为详尽的关于该岛的记述。在到达复活节岛之前,“密歇根”号停靠塔西提。在那理,汤姆森拍下了主教收藏的木简的照片。一到复活节岛,他就四处寻找能翻译这些符号的岛民。他遇到了一位叫乌尔。韦伊克的老人,一看到这些木简的照片,老人就开始很快地吟唱。就像梅特罗。陶。奥尔,他似乎不是在“读”这些文字,因为不管给他看什么,他唱的都是同样的东西。
  最后,老人坦白承认,岛上没有人能续懂这些符号。根据汤姆森的记述,乌尔。韦伊克对这些符号的“诗歌翻译”如下:“我女儿的独木舟从未被敌人部落战败。我女儿的独木舟出未曾被霍尼蒂卜的诡计摧毁。所有的战斗中她都凯旋。没有什么能迫使我女儿喝下黑曜岩杯里的毒汁。强大的海洋把我们天隔一方,我如何自 慰?喔我的女儿!我的女儿!无尽的水路伸展到天边。我的女儿,喔我的女儿。我要游过这深不可测的海水找到你,我的女儿,喔我的女儿”
  专家们现在认为复活节岛上的这些符号有些可能是单词,或许它们只是些符号,帮助把口头传诵的传统传递下去,尤其是使家族系谱记录代代相传。在今天,它们仍是奉献给静默之神的待篇。尽管这些失落的古文明对我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读不懂得“天书”却让我们头疼不已。这段文明为什么消失,这些石像塑造的是谁?关于这些谜题我们无从下手,只能寄希望于这些文字。


千古不解之谜:秦始皇兵马俑为何都不戴头盔?
 他们不仅不戴头盔, 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甲片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主力步兵的甲衣只是护住前胸和后背。而站在最前边的弩兵部队身上一个甲片也没有。从俑坑里能看得出来,秦俑都是简装,他着的铠甲防护的面积并不大,都属于轻型的,和我们所了解的当时的魏国的重装部队正好形成一种明显的反差。秦国应该有能力为军队配备足够的铠甲。历史记录显示,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是当时诸侯国中最富有的。《史记》上说:秦,带甲百万。意思是有百万身披盔甲的军队,但眼前这支复制的秦军却让人大感意外。隐藏在这一奇怪现象背后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两千多年前,秦国一位兢兢业业的县法律秘书“喜”为人们探索这个谜提供了一个线索。喜曾经三次从军,他用竹简记录了秦军攻打刑丘时发生在部队中的两起案件。在攻打邢丘的战斗中,士兵甲斩首了敌人一个首级。士兵乙企图杀死士兵甲,据首级为己有,却被第三个士兵发现,图谋不轨的士兵乙当场被捉拿归案。另外几枚竹简上说:两个士兵为了挣抢一个首级也动了手。秦军在战场上为对手的一个首级竟要自相残杀!是什么驱使他们对敌人的首级如此渴望呢?秦统一中国前135年,改革家商鞅为秦国制订了一套任何别的国家都无法忍受的严苛法律。从此后,整个秦国都严格地按照这套法律运转,它影响了六代秦人,直到秦始皇。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你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那么说你整个生活跟打仗挂钩了。这就是商鞅着名的军功授爵制度。2000多年后,“喜”抄写的竹简又让人们得以看到这一制度的大量细节。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这是早期秦人贵族使用的餐具,两、三千年前,那是一个按出身和血统的贵贱分配权力和财富的时代。像秦人的军功授爵这样给平民甚至奴隶向上攀升的机会,明目张胆地鼓励国人追逐功利的国家法律,在当时,似乎只有秦人能够接受。与贵族餐具相比,普通秦人的生活用品显得简单寒酸,可以看出加官晋爵对于一个士兵意味着什么。喜的竹简上说: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的只能吃粗米,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士兵们挣抢敌人首级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可以想象,在秦军将士的眼中,敌人的头颅就是换取地位和财富的等价货币。两千年前的秦国,想必是一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国度,对于千千万万的秦人来说,上战场不仅是为国家战斗,而且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惟一出路。在中国历史上,秦人的文化和秉性是独一无二的,这很可能跟秦人的历史有关。秦人出身于大西北的草莽之间,与游牧民族混居。在当时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原国家眼里,他们是落后野蛮的民族,虽然秦人努力学习中原文明,但他们从未真正接受过中原文明优雅精致、中庸谦让的伦理道德。在秦人看来,尚武、为利益而竞争是天经地义的。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他记录了自己初次接触秦人的感受。秦人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当时一个着名的说客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的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在说客绘声绘色的叙述当中,可怕的秦军令人不寒而罹。在商鞅的着作中,军功授爵制度对一支特殊部队规定了丰厚的奖赏,商鞅称其为“陷队之士”。
  在兵马俑坑,有一队士兵很特别。他们手持白刃格斗的刺杀类兵器;却完全不穿铠甲。在整个地下军团中,他们的形象显得十分特殊。这队士兵究竟是干什么的呢?研究人员一直不清楚。一个可能的推测是:战斗中有一些极其危险的任务,基本上是有去无回,重赏之下,这些完全不考虑生死的人站了出来。这些士兵很可能就是敢死队式的陷队之士。“喜”的竹简上还有这样的记载:秦军在战前和战后,都要大量饮酒。大碗的酒使血流加快、使神经亢奋。作战命令已经下达,战争即将开始。要么战死疆场、要么加官晋爵。在这种时刻,酒使所有的士兵只有一种冲动: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研究人员观察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秦军士兵的腹部都微微鼓起,这大概与长期喝酒有直接关系。


再来看这些不戴头盔,护甲不多的秦军将士,似乎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这种不顾性命的行为,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了他们杀敌晋爵。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这些陶土的战士向后人传递的是秦人强烈的尚武精神。秦人有先进和强大的攻击武器,却不注重装甲,这是全军的规定呢?还是士兵的自觉行为?或许是来自秦人好战本性的一种上下共识?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人们还只能进行推测。商鞅制定的军功爵位由低到高共有20级,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今天的军衔。使用军衔是人类军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军队严格的等级管理制度的形成。军衔也是军人荣誉的标志。那么,两千多年前的秦军实行军衔制了吗?军衔必须是可以识别的,仔细观察这支2000多年前的军队,他们的发式、帽子和装束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跟军衔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考古学家袁仲一和他的同行们在寻找合理的解释。
  军团最前面的三排弩兵,身穿便装,头发统一梳成一个上翘的椎髻。一些身着铠甲的步兵却将头发梳成发辫,贴在脑后;大量的步兵则戴着这种麻布做的尖顶圆帽。从他们的位置和排列来看,士兵装束和发式的不同,并不是生活习惯差异所致,而是爵位级别的标志。秦军弩兵。弩是当时最为精准的射击武器。专家推测,这些梳椎髻、穿便装的弩兵,很可能拥有一级爵位,他们是爵位最低的公士。身穿铠甲、梳着发辫或戴着圆帽的步兵应该是二级爵,他们的名称是上造。在这个巨大的俑坑中,公士和上造占了绝大多数,就是这些普通士兵构成了秦军的主体。秦军军官又是如何划分级别的呢?
  在这些纵队里,胳膊前伸、手握缰绳的是驾驶战车的驭手。他们无一例外都戴着这种版状的帽子,铠甲也比普通战士的精致。驭手的身份很关键,直接决定一辆战车的安全,他们会是军官吗?从兵马俑坑发现以后,我就提出了一个想法,一个车的驾首,头儿,是谁呢?是驭手,而不是像过去说的车左或车右。参照史书记载,驭手的爵位至少在三级以上,这是秦军中最基层的军官,他们的权利是主管一辆战车。仅仅一辆战车还无法构成一个作战单位,统领整个纵队的指挥官又是哪一个呢?这个军官双手按剑、气势威严,帽子的形状十分独特。他的铠甲是所有陶俑中最精致的、甲片细小而规整。前胸和后背都有花结,这种花结的作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现代军官的肩章。专家考证,这样的军官应该是都尉,爵位大致在七八级左右, 他至少掌管一个纵队。
  界于都尉和驭手之间的是这些军官,他们戴的也是板帽,但板帽的中间有一条棱。可能是军侯一类的基层军官,负责纵队所属的一个分队。关于秦军的内部编制,兵马俑揭开的谜团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细节至今仍然无从知晓。在世界军事史上,秦军很可能最早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军衔体系。它的组织和管理已经很接近今天的军队了。这种等级森严、井然有序的体制使秦军的作战效率要远高于其他诸侯国的军队。这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士兵和军官各就各位、整装待发。按照道理,这儿应该有一个最高指挥官,可考古人员发现:俑坑中级别最高的军官只是一个都尉,都尉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团长。


埋葬千年的历史:揭开神秘庞贝古城的前世今生
庞贝城,位于那不勒斯湾附近,距离维苏火山仅有10千米。但是庞贝城注定难逃劫数,公园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庞贝城的灾难降临了。火山喷出的灼热岩浆无情地吞没了庞贝城,到处是一片惨叫声,火山灰整天蔽日,历史将庞贝城定格在那一刻。从此,庞贝城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在地下沉睡了千年。
  千年之城一夜消失
  庞贝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89年与赫库兰尼姆城一同并入罗马。由于地理环境优越,加上气候宜人,很快吸引了罗马的权贵和富豪,从此商贾云集,繁华如梦。他们在这里纷纷投资兴建豪华的游乐场所和宅邸,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街市日益繁荣。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好,谁也没有想到噩运即将来临。公元79年8月,维苏威火山不断冒出股股白烟,似乎是火山爆发的前兆。不过这是以前这里常有的现象,当地的居民以为过一阵子就烟消云散了,所以毫不在意。他们照常生活、工作。可是这一次,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幸运了,历史注定是要将庞贝城永远地埋藏起来。
  24日这天,庞贝城的居民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生活。没想到,中午时分,毁灭性的灾难到来了!庞贝城背后的火山爆发了!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维苏威火山口的岩浆汹涌而出,直冲云霄,遮天蔽日的黑烟挟带着滚烫的火山灰向人们袭来。刹那间,天昏地暗,地动山摇,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就这样发生了。火山爆发后引发了暴雨,雨水扫荡着山上的石块、泥沙、火山灰,形成巨大的泥石流,顺着山势滚滚而下,冲向山麓平原,似乎要将庞贝城彻底地清除。待烟消云散、土地冷却之后,灼热的岩浆、火山灰和泥石流无情地埋葬了昔日繁华热闹的庞贝城,它的历史就此戛然而止。此后,维苏威火山又于公元203年、305年、472年、512年多次爆发。由于火山灰和熔岩的多次覆盖,地下的古城被埋得更深了。人们无法再见到古城的踪迹了,它也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


重现千古奇观
  历史会有偶然性的存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会引发历史的改变,也许庞贝城是需要后人了解的,而它的重现也就是偶然的一锄。1709年,一群工匠在离那不勒斯不远处打造一口水井时,挖出了不少精心雕刻过的大理石块。消息很快传开,于是掀起了一阵挖掘寻宝的热潮。不久,有人在无意间挖出一块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人们这才知道,原来这里就是古籍史册和民间传说中的被熔浆掩埋了的罗马古城——庞贝城。考古人员为重现庞贝城的原貌,他们用生石膏灌进这些壳子进行翻模,再现了遇难者临死时的各种姿态神情:当房子倒下来时,母亲抱着年幼的孩子,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孩子;有一家人在出逃时不忍分离,相互照顾时被硫黄窒息倒地;有的人逃亡时不愿舍弃钱财,手里紧紧搛着钱袋,但还未来得及逃出屋子,便倒在门槛上;还有一群戴着镣铐的奴隶,因无法自由行动,倒了下去。

  现代学者对火山爆发后的古代庞贝人之死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他们是被毒气熏死的。地质学家的研究表明,火山喷发时,空气中会充斥着岩浆和火山灰中所含的大量硫、磷等有毒元素,维苏威火山海拔高于庞贝城,火山喷发后,庞贝城上空的空气成为“毒气”,可能就是这种“毒气”致使庞贝城的居民中毒身亡。这种说法可以从考古学家挖掘出的庞贝市民遗体残骸得到认可,因为这些遗骸大多处于痛苦挣扎的可怕姿势,所以有理由相信,庞贝人是在毒气的渐进作用之下,逐渐失去知觉死亡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他们是粉尘窒息而死的。近年来,法国的两位考古学家惊奇地发现,庞贝的地层呈现出多层颜色不同的“地带”,在不同的“地带” ‘其土壤的成分亦不相同。经过进一步实地挖掘与化学分析,较为靠下的“地带”中有仅属于岩浆和火山灰中所特有的粉尘物质。这些物质有可能就是杀死庞贝市民的真正“凶手”,换句话说,可能人们是死于粉尘导致的呼吸不畅。相对来说,同样在这场火山爆发之中被吞没的赫库兰尼姆城居民似乎比庞贝城居民要幸运。在这个城市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几乎没有见到人的骨头。难道赫库兰尼姆城的居民真的及时逃脱了那场疆运吗?


许多历史学家在开始的时候都认为,赫库兰尼姆城的居民都及时逃脱了,定居到别的地方去了。但是意大利考古学家朱泽普·马志却提出异议。他认为,赫库兰尼姆城的居民并不比庞贝城的居民幸运。因为按常理推测,赫库兰尼姆离海近,火山爆发时,居民会涌向海边求得一条生路。这只是一个大胆的想象,要证实这个说法,需要找到原来的海岸线和港湾,因为火山爆发产生的泥石流一定会把海岸线向前推进不少。在朱泽普·马志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下,旧的海岸线和海湾终于被发现。正如朱泽普·马志所猜测的,赫库兰尼姆城的居民并没有全数逃脱,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切断了他们的生路与多居民葬身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此帖被白日夢。在2023-07-08 18:08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10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7-08 0
已审核

不得不说,古代人民的智慧还是很厉害的!




lininxue

ZxID:143776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7-13 0
又是在论坛长见识的一天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