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Ⅰ》【内容简介】
一部红楼,从古说到今,道不尽假语背后的真事。曹雪芹惯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笔法,那遗失的后二十八回在前文留下隐秘注脚,人物命运其实早已设定。
秦可卿,一个贾府的外来者,看似着墨清淡,背后却秘藏了康熙至乾隆年间激荡政坛的风云变幻,隐喻暗讽了曹家和皇族的恩怨纠葛。
贾元春,高高在上,万众瞩目,哪知高处不胜寒,独自挣扎于宫闱的明争暗斗中,凶险难测,终被湮灭。
妙玉,自称槛外人,大观园中的异数,身世情爱遍布疑云,她最后的结局又将如何?《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精华本1)》中,刘心武先生将带你开始红楼揭秘之旅,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答案将渐次浮出水面。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Ⅱ》【内容简介】
政治风云之外,永恒的人性是曹雪芹更为在意的落笔点。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贾宝玉,赤瑕宫中的神瑛侍者,而非女娲补天余下的那块顽石。他的人格亦非简单的封建礼教叛逆者所能概括,那些不被注意的细节容纳了更丰富的意蕴。
林黛玉,寄居贾府,原本丰厚的家产无端失踪令人费解。这位绛珠仙子原非病死,刘心武先生还原了“冷月葬花魂”的真实情境。
薛宝钗,本无意嫁与宝玉,终嫁宝玉竟是选秀落败后的权宜之策。家族败落、婚姻失败,她终究逃不过红颜命薄。
史湘云,出场即是谜,结局更是谜。书里书外,她和脂砚斋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众说纷纭,真假难辨,在《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精华本2)》中,刘心武先生却耐心平和,娓娓道来,为你一一揭晓!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Ⅲ》【内容简介】
曹雪芹的《红楼梦》原本一百零八回,后二十八回因故迷失,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中,仅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乃高鹗续写。即便是曹雪芹著的前八十回,也并非绝对意义上的真品。
刘心武先生深入研究被大众视野冷落的红楼古本,细细点破通行本的瑕疵之处,读者如梦方醒,方知与作者本意相去甚远。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刘心武先生的红楼心语又作何滋味?古本《红楼梦》的真面目,刘心武先生的心语体悟,《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精华本3)》将带你走入红楼深处。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Ⅳ》【内容简介】
高鹗续本曲解了曹雪芹本意,八十 回后的文字又早已迷失,高鹗续书竟有意篡改,人物命运结局远非如此, 遗恨如何弥补? 刘心武先生研究红学二十余载,在条分缕析的细节揭秘之后,慢慢理 清了脉络,体悟到真谛,又花费心血缀玉联珠,将曹雪芹迷失的后二十八 回修补完整,倾力还原曹雪芹原作。
“八十回后真故事”,刘心武先生令真红楼水落石出,《刘心武揭秘 红楼梦(精华本4)》将曹雪芹前八十回中诸多伏笔预示和透露、逗漏,脂砚 斋、畸笏叟的大量批注与八十回后的结局脉络一一捋清。
原创评论:《红楼梦》这一国学经典,是很久很久之前的故纸堆了,虽然有云“常读常新”,但总归不比现在的流行小说。
为什么我会突然写刘心武的解读红楼的书评呢,因为我是个热爱历史八卦的人。红楼梦最让人着迷的地方也正在于此。
红楼梦虽然是四大名著之一,但是它有其他三部无可比拟的一点,就是它已经形成了一派学问研究,就是大家熟知的“红学”。虽然现在网络段子手们经常调侃自己是“甄学家”(甄嬛传)、球学家(流浪地球),但与“红学”这一切实的研究相比,还是有点小打小闹的小儿科了。
红学有多显著呢?周汝昌、胡适等大家都是其中一员,并且在研究红楼梦的过程中,还形成了不同的方法学派,比如索引学、考据学、原型学、版本学等,甚至还有家具、园林、饮食、诗词等各方面的研究,可谓林林总总,大观具现。
为什么红楼梦和红学长盛不衰?除了文本本身的魅力、曹公的才华之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历史的长河里,如同星辉一样闪闪发光——看着多么迷人啊,但又距离我们这么遥远。门外汉看了一遍,似乎触手可及,但真的把兴趣提起来了,越读越发现其中滋味杂感交织,引人入胜。
红学学问太大,我没法进行解读。但刘心武的这套书(一共4部),我是多年前看过的,当时就觉得有趣。现如今有好朋友对红楼同人文感兴趣,四处搜索之下又把它翻出来了。现在再读,恍然如梦,才惊觉跟着他的思路走,似乎能破解一个红学尽头的迷案——这个“迷案”究竟是什么,我们最后再讲。
刘心武的研究方法,是前面提到的“原型学”,就是将红楼梦里众多主角,与曹雪芹本人的家庭,以及当时的时代风云结合起来。把小说与历史相结合,研究曹雪芹真正的文字与构想。他从秦可卿这个不起眼的配角入手,挖掘出了她本人的真正身世,进而将宁荣二府的家族兴衰、大观园里男男女女、主子仆从的人生波折与曹家的盛极而衰、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斗争有机结合,最终看透小儿女们的真实结局。
刘心武的这番解读,不可谓不用心,不可谓不细致。过往人们不爱看的过场戏、诗词、曲词,他都仔细分解,逐字逐句的抠字眼,而且能前后结合,所谓“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就这么被他发现了。但是我认为有的地方太过于钻牛角尖。尤其是在曹公前80回文字被修改、错漏以及后40回遗失的情况下,妄下断语并不可取。
刘心武的这套解读,成功之处在于他的确把曹雪芹的家族、康雍乾的历史梳理的非常细致,但如果一定要和书中文字一一对号入座,其实意义不大。而且到后面的话,有点虚妄,甚至落入了阴谋论的领域——阴谋论为什么长盛不衰,被人钟爱?因为说到底,它呈现了人们最想看到的那部分内容,可能逻辑是对的,证据也有,但并不匹配。阴谋论者并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看到了自己想看的,那就足够了。红学的一部分研究其实走的就是这个道路。毕竟曹公已逝、文本遗失,他本人写的那部分几经删改(不论是曹公本人还是后人),怎么研读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回到一开始我们留下的那个问题——“迷案”究竟是什么?不是曹雪芹本人和家族的最终命运,不是康雍乾三朝里发生的各种肮脏龌龊,而是《红楼梦》众人最终的结局是什么!之前我们一直提及,红楼梦的前80回虽然基本是曹公主笔,但经历了多番修改,其中有曹雪芹本人的修改意愿和结果(“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有脂砚斋作为第一读者和书评人的意见和指导(脂砚斋评红楼梦),还有在流传和手抄过程中的增删错漏(毕竟清代还有个文字狱),所以,这么精彩的故事,却不能让人一窥其真,着实令人遗憾!
再说后40回,虽然续上了,但真正热爱红楼梦的人,都认为高鹗和程伟元不仅是狗尾续貂,还将曹公的巨著改的乱七八糟。高鹗是续写者,程伟元是排版印刷人,他们这么做,恐怕也有当时时事下的无奈。
刘心武在写完这4部解读之后,号称自己要续写红楼梦,根据前面的蛛丝马迹,找寻出人物和故事的真正结局。然而……他的这本书,结局也并不太好。除了笔力无法与曹公相提并论外,前面我所提到的“阴谋论”和钻牛角尖,恐怕也是把路走歪的一大原因。
或许,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曹公笔下红楼梦的真正结局是什么了。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愿每一个读红楼、爱红楼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所爱,找出自己想要的那个结局。
最后,暑假了不少学生的课外必读书目会有红楼梦,我不建议孩子们看刘心武这本解读。应试教育的话,还是从文本的批判性和文学性入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