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双食记》
作者: 殳俏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3-5-1
页数: 398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20177257
内容简介美食里暗藏杀机,烟火人间里的惊心动魄
人与食物的关系,是爱恋,是治愈,是背叛,是恐惧……
拥有利落味觉的人,到死都会知道自己要什么
除夕夜,一场医院杀人案,把几个有着特殊联系的人聚集到了一起。
作家郑迟陪同身为外科医生的妻子裘柏嘉赶往医院进行紧急手术。面对如此惨烈的场景,郑迟回想起二十年前在郑家老宅继父被砍的那晚,也是一个大年三十夜。令人意外的是,在医院,郑迟见到了当年同他一起亲历了谋杀现场的初恋女友洪柚。洪柚的出现令郑迟陷入对过去的缅怀。比起温柔娇贵却始终有些距离感的妻子,洪柚才是那个让他最有安全感的存在。
然而,洪柚是带着秘密而来,而这秘密正与二十年前的命案息息相关……
《双食记》的初版为短篇小说,是一个讲述食物和背叛的悬疑小品。多年后,作者同样以食物入手,将两个女性的故事更加细化,也让她们的形象更为清晰,创造了一个潜伏着羁绊、执念、猜疑、疯狂,同时也充满食物与爱的“双食”世界。
作者简介殳俏
作家、编剧、美食工作者。悦食中国文化项目创始人,同时担任《悦食 Epicure》杂志出版人、主编,纪录片《悦食中国》制片人。先后在《三联生活周刊》《周末画报》等多个杂志开设个人专栏,其间出版多部文集。短篇小说《双食记》被译成泰文及意大利文,并改编为同名电影,全新创作的同名网剧即将推出。其他影视作品有电影《秘密访客》、网剧《摩天大楼》等。
原创评论作为一个喜爱美食、也愿意DIY美食(好不好吃不保证啊)、更愿意看美食文字的人,这个作者负责的“悦食”公众号文章我之前关注了很久,但自从他们开始为自己和资本爸爸打广告,我就兴趣索然了,忍了很久,决定还是不要委屈自己了,果断取关,关注了其他的美食公众号。
因为在我的观念里,“食物”和“美食”是不同的概念和种类。食物嘛,无论是否好吃,能填饱肚子,保证人需要的营养和能量,能下得了口就行——我想,大部分非厨师出身的家庭或掌勺人,做出来的一日三餐,可能都是在这个范围里的。
但美食不同。美食带有情感情绪,美食能引发情感情绪,人的味蕾口腔在与“美食”接触的时候,是能激发出自己的回忆和故事。但这也不代表美食必须是精致的、高大上的、不沾人间烟火的。恰恰相反,厨子每日与油盐酱醋各类食材打交道,要把人人唾手可得的食材做的好吃诱人,必然不能如小龙女一般不食人间烟火。但它又是纯粹的——因为再好吃的东西,进了口,入了肚,那一瞬间的感动结束之后,终归尘归尘土归土,化作一种回味,像流星划过天空。
因此,在这个公众号变得市侩而狡诈的时候,我觉得我的某些领域被亵渎了,与其留着给我自己添堵。不如取消掉关注,这样,等我日后再回味起它的时候,记住的仍是它最好的样子。
这种“诚”其实也是一种执拗,它让你想起了谁?或许是古龙笔下的西门吹雪。我不知道现在这个公众号做的怎么样了,但看作者简介里那一长串的头衔,我想应该是不错的,毕竟汲汲营营的人愿意花心思讨好谁,那必然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现如今,这个主编开始写悬疑文,作为一种跨界,让人不得不惊讶一下。于是我点开了这本文。可能也是我孤陋寡闻,美食+悬疑的文这还真是第一次见。作者将食物、烹饪、情感、谋杀交织在一起,又撕扯开来,让再好的菜肴也沾染上了毒药,让最真挚的情感也变了质:一段感情,如果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欺骗、算计、阴谋、秘密,那么即使到最后想要经营好,也会有阴影时刻笼罩在头顶。
从悬疑文的角度来说,这本小说的明线是医院里发生的一桩医闹杀人案,但是它牵扯出了二十年前一桩类似的旧案,并且这两起案子都牵扯到了男主和他的妈妈;暗线呢,则是男主妻子的初恋失踪之谜,以及妻妹坠崖(没死)之谜。几桩案子中间全靠男主初恋女友四处“潜伏”收集证据、找寻蛛丝马迹来串联。
从美食文的角度来说,是一新一旧两代女人在厨艺上的较量、碰撞与传承。男主妈妈会做饭、爱做饭,把做饭当做维系家庭的唯一工具;男主初恋女友的妈妈也会做饭,女儿呢,虽然一开始不愿意,但机缘巧合之下,也成为了一个厨师;而男主妻子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外科医生,到主动跟着他的初恋学习厨艺、继承婆婆的菜谱,将做饭的意义延展了——做饭,也不仅仅是为了家庭、为了男人、为了谋生,也为了自己。可能说不清究竟是什么,即使是集中精力、分散压力、打发时间,做饭之于她们也有了意义。
就杀人手法上来说,似乎也有了食物的参与。下毒、捅刀子、下迷药,这些似乎与食物息息相关。但食物又做错了什么呢?它是载具、是诱饵、是帮凶,是人赋予了它无数的借口与罪恶。在小说的最后,男主因为他犯下的罪过付出了代价,在监狱里,不知道是他生命中的哪个女人,做了饭菜送来——你看,食物就是这样,它也可能成为原谅与和解的信使,带着善良与诚意摆到人的面前,给予他最后的温暖。
现阶段很多网红悬疑推理作家的笔触和基调都是阴郁的,一开始描写凄苦之地的日常,接着慢慢引申出各类案件或故事,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就悬疑文来说,这个基调没有错,带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尤其是贝克邦的小说。但这本文也采用这样的描写方式,我认为不必要。因为它没有反馈多少社会痛点,不过是一个不太普通的爱恨情仇而已,社会普适性不高。加上它还有美食的元素在,这样很容易把读着代入心理阴影。
我认为这本书写的还不错,盘剥线索、找寻凶手的步骤如同剥洋葱一样,层层反转、步步设局,甚至里面的一些做菜菜谱和方法,还能当个(没用的)冷知识学习一下。而且,它的出现也为美食文、悬疑文等等各个领域的作者开拓了新的思路:设计可以玩跨界,那写小说是不是也可以呢?
而且其中有一句话,是作者在写这本小说的核心:“吃不到一起去的人,也成不了一家人”。那么套用一下这句话,“小说读不到一起去的人,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好不了”。如果有朝一日在荧屏上见到这部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希望它不要让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