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还是误判:土木堡惨败,谁才是第一责任人?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31 回复:2

[野史八卦] 自负还是误判:土木堡惨败,谁才是第一责任人?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梦唲210

ZxID:17860121


等级: 派派版主
恍惚间,时光停滞,好似回到从前,那个只属于你和我的夏天。。。7.30上任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2-03 0
亲征的决议雷打不动,究竟是什么给了“大明战神”朱祁镇如此强硬的底气呢?《明史·宦官一》中对英宗亲征一事表述为太监王振“挟帝亲征”,这个“挟”字用得很妙,有挟持、裹挟之意,也就是说亲征一事是王振的意思,英宗为其所裹挟。此说最早也是亲历者李贤著述:“权臣(王振)不与大臣议,挟天子率师亲征,百官上章恳留,不从,迫促而行。”

看到了吧,亲历者都说是王振这个死太监又“挟”又“迫”,促成了亲征,遂有土木之变。这样一来,主要第一责任人就不是英宗而是王振了。可事实上,王振“挟帝”之说经不起推敲。首先,王振虽是明朝第一代权阉,但在制度上已决定了明代宦官受制于皇权,不可能凌驾于皇权之上。其次,正统十四年(1449)时,英宗已经22岁,不是小孩子了,况且皇权未曾旁落,如果他本人不愿意亲征,谁人又能“挟”之?关于这个问题,《明实录》中的表述就客观多了:“车驾发京师亲征,是举也,司礼监太监王振劝成于内,故群臣虽合章谏止,上皆不纳。”

归根结底,亲征还是明英宗自己的意愿,加上他极度依赖和信任的王振在他耳边大忽悠、大怂恿,最终促成亲征之举。在决议过程中,王振的确有重大责任,但第一责任人仍是明英宗朱祁镇!从个人角度分析,22岁的明英宗正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年龄。大明朝以武立国,英宗的祖辈、父辈都曾策马扬鞭征战沙场,建立赫赫战功,这对于一个22岁的青年皇帝无疑具有巨大吸引力。朱祁镇年幼时,其父朱瞻基曾问他:“敢有干扰国家法纪犯上作乱的,敢不敢亲帅六师至讨?”小朱祁镇回答坚定而果断:“敢!”如今瓦剌犯边,面对群臣劝谏,英宗对大臣那番激扬澎湃的回复大致也是肺腑之言。



《明英宗像》,明,绢本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有一说一,皇帝亲征之举本身不能说是错误,只是英宗这次亲征是在时间仓促、准备不足、不知彼不知己的情况下,好大喜功,凭一时意气的轻率决定,作为一国最高统治者,这是不负责、不合格的表现,对整个帝国更无异于灭顶之灾。或曰英宗年少轻狂尚可理解,为何老谋深算的王振也极力怂恿促成亲征?这就涉及更复杂的因素,整个正统时期,每当遇到民变、边患时,王振始终是坚决的主战派,很重要的原因是宦官“专征”之权在这一时期迅速扩张,每有战事就是宦官监军,建立战功之机,有益于司礼监巩固自身地位。此外虽然打仗劳民伤财,但此前的战争皆是以“大捷”告终,尤其是长达十年的麓川之战的胜利,也难免让王振膨胀。王振个人自幼深居宫中,精于权谋却不知掌兵,而以往经验告诉他,只要主战就能打,只要打就能赢,赢了就能升级长经验,就和挂机刷怪一样轻松。况且此次亲征是调集六军,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一旦平定瓦剌之乱,无疑能让王振的地位更为巩固,这种低风险高回报的赌局,当然要搏一搏。

总体而言,无论是明英宗还是王振,都错误地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低估了瓦剌的实力,正是对时局的误判导致土木堡惨败。

lininxue

ZxID:143776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7-13 0
明朝开国的几代皇帝都很不错,可惜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12-05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发帖组任务】大事件之土木堡之变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86076&keyword=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