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和清军打了18年的仗,他们的“兵源”是从哪来的?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34 回复:1

[人文通史] 太平天国和清军打了18年的仗,他们的“兵源”是从哪来的?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沐君芊

ZxID:20542791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9-08 0

太平天国战争持续了18年,直接间接遭殃的都是普通民众。而由战争产生的众多“流民”就是太平天国军队最大的兵源。

一、“流民”的产生原因

不同时期的流民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后,晚清的流民问题也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的,兵灾所导致的社会混乱,使许多社会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反而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恶化。

战争爆发后,各地局势日下,民乱愈演愈烈,太平军与清军的交战区内,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大量流民在饥寒交迫下参加太平军,变成反叛力量。

二、“流民”集中产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自太平军定都南京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始终处于战争的影响之下。这些战事从根本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从时间上看,江浙地区几乎每年都有兵事,从空间上看,这些兵事遍布长江下游诸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历次太平军与湘军和地方军队的冲突,翻来覆去,战区总在这一带。两军所经过的地方,军队随处掳掠,社会秩序荡无存。

由于社会残破,这些地区的民众无以为生。处在社会底层的民众要么被拉夫,要么流离他乡,长期的战乱几乎不给他们生路,所以他们只能投军得以保全性命。

三、“流民”为何不加入清军,而加入太平军

当时的军队主要是湘军和太平军,湘军统帅曾国藩注重兵勇的出身,而且多从湖南招募兵勇,这些流民便加入太平军,这对那些无以自存的流民来说,不失为无可选择的选择。

流民的产生是太平军兵源不断的根源,以太平军经营浙江时,台州府参加太平军人数为例,“六邑之中投之者十三万人”。而且这些参军的将士有很多都是社会无赖,“无赖者争投焉”。这仅仅是台州府一例,像太平军活动的皖、苏、浙地区,其兵源大抵都是如此。

四、到战争后期,太平军兵源几乎都是流民

到战争后期,太平军兵源几乎都是流民,“寇自咸丰十年破江宁长围,迭陷苏、常、嘉、湖,上窜江西、湖北,掳胁溃兵、游匪以百万计”。因为太平军后期兵源多为流民,大多数太平军降将也是从士兵升为将领的,所以这些将领在加入太平军前其实也都是因兵灾产生的流民。

社会秩序的混乱使那些本分、老实、安于贫困的社会流民不得已参加太平军。在当时来说太平军是“贼”,是在“造反”,放在和平的环境里,大多数人不会参加太平军,他们深知作为“反贼”不光彩和艰险。但在当时,这些民众对于土地及其他生活资料已经毫无眷恋,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绝望,他们的绝望压倒了成为“反贼”的种种顾虑。

五、在流民心中,不存在太平军是“反贼”这一观念

流民参加太平军并没有一定目的,而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投身其中仅仅是为了一口饭吃。“为吃粮而当兵的流民,鱼龙混杂,在军中的表现是复杂的,其中相当多的流民堕落为兵痞,破坏有余,建设不足。”

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流民大规模产生的原因即是兵灾,可是流民无以生存的时候,在饥饿的驱使下,纷纷加入太平军。这就使得局势一旦变化,这些流民组成的将士便纷纷投降。

六、太平军与流民的界限似乎很难分清

因此流民成为太平军最可靠的来源,甚至在很多地方,全村人都参加了太平军。每逢流民产生,太平军的队伍就壮大。太平军队伍的膨胀与流民队伍的消长完全契合,太平军与流民的界限似乎很难分清。

清军被击败后,以江南大营为例,一些溃兵在兵败后也纷纷加入太平军。当时战乱频繁,形成了底层民众——流民——太平军的循环。

这些现象存在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参加太平军成为流民延续自己的生命而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战争后期,太平天国局势日微,但太平军军队数量却并未减少。正是基于流民遍地的国情基础之上,流民参加太平军,其实是因现实生活的残酷,他们没有谋生的道路,只好到太平军里去寻找生存的道路,这也是太平军后期兵力源源不断的原因。

七、这些军队几乎毫无战斗力可言,投降者众多

在战乱时期,无休止的混战,使流民成了太平军的天然兵源。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各将领对于军队建设毫无章法,他们为了实现个人野心和在军事上的满足感,迫不及待地要招兵,对于流民是来者不拒。但这些军队却毫无战斗力可言,以后期曾国荃围困天京时所见,“忠酋尚住城内,贼不过三十万人,能战者不过十之一”。

流民是整个社会中最贫穷的人,他们的存在是造成社会动乱的原因,而社会的动乱又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他们为吃粮而来,缺乏远见,随风飘摇,更具有动摇性,反复无常,背信弃义,是他们的共性。

这和两广籍的老战士有很大的不同,金田起义的将士,都是自愿加入太平军,“参加太平军是自愿的,没有强迫与拉夫。”随着战争的进行,到后期为止,两广籍的太平军将士已经很少,其兵源“大抵以湘、鄂、皖、赣等籍人,先充官军,或流氓地痞,裹附于贼,或战败而降贼军。”太平军进攻宁波时,“今寇宁数万人中,所称谓老长毛者,实亦无几,大半乃湖北、安徽等处被掳而来。”

这些将领也大多出自于流民。他们在生与义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像童容海与郜永宽这类人他们来自社会的底层但他们好勇斗狠,这在战争中很受上级赏识,逐渐成为太平军的将领。但他们并没有忠于太平天国事业的信念,是太平军中很容易动摇的阶层,一旦局势逆转,他们的本性则显露出来,很容易投入敌方阵营。

虽然我们不能唯阶级出身论,同样是一些出身流民的太平军将领,经过改造,也能为天国战斗到最后一刻。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阶级特性,这些由社会流民组成的太平军将士毫无任何政治觉悟,他们没有信念,不知为谁而战。他们从军的目的无非是求得生存,成为一种职业流向。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9-11 0
已审核。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