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真实的历史境遇比电影还要惨烈,却很少有人记得!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67 回复:2

[人文通史] 《八佰》:真实的历史境遇比电影还要惨烈,却很少有人记得!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rainlxsh

ZxID:3206502


等级: 素材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8-27 0
电影《八佰》根植于真实的历史故事,但真实的历史更加惨烈和无奈,管虎刻意展现了情绪最高昂的部分,然而,那些没有明说的悲壮反而更抓人心,甚至比电影还要感人。


发生时间为1937年的10月27日淞沪会战末期。8月13日打响了淞沪会战,那时的日本还没有向英美等国宣战,预定于11月6日举行的协商会议上,蒋介石一直期望英美等国会要求日本停战,采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争议。


日本在上海安置了14个精锐师团,出动了空军和海军进行海陆空协同作战,三个月的时间内,中国军队可以用“屡败屡战”来形容,10月25日,上海防线即将被突破,可是就在此时,蒋介石对其最精锐的第88师下了一个命令:全师留守,捍卫上海!

第88师是蒋介石嫡系王牌部队,全德系装备,从淞沪会战开打就冲在第一线,面对全员撤退的命令,师长孙元良竟然没有同意,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元良有个外号叫“逃跑队长”,在战争中,如何生存下去是一门学问,孙元良将这种哲学呈现到了极致。这一次依然毫不例外,明知道谁留下就意味着牺牲,孙元良舍不得将自己的心血换做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同情。


孙元良于是找到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的顾祝同哭诉,经过重重协商,最终同意里留下一个营的兵力做一下“面子工程”,这个营就是影片中第524团一营的420人,副团长谢晋元当时暂任代理团长,地点就位于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上海闸北区苏州河北岸,南岸就是英租界,选择这个地方很有讲究,既处于战略高地,还与英租界一河之隔,能让对面的外国人看清中国军队依然处于抵抗的姿态,更因为与租界临近,日军不敢贸然采用飞机轰炸,因此尽管人数少,实际上想要攻破却绝非易事。



谢晋元祖籍广东 ,曾是广东大学的学生,后来考入黄埔军校四期间,从北伐战争开始,从一名排长逐渐做到了副营长,在开战前,他把老婆孩子送回了老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四行仓库一共抵抗了四天,里面虽然有一些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但在撤退前夕带走了不少,英租界的上海市民自发组织捐赠了很多食品和药物,在第一天就送进去两万张大饼和药品。

期间,有一位叫杨惠敏的22岁女孩,当她看到三面包围的四行仓库飘扬着日本太洋旗,南边飘扬着英国米字旗,她很希望能帮助中国军队振奋士气,于是在27日夜晚,她孤身一人,送进去一面中国国旗,这便是影片中那面屹立不倒的旗帜由来。

正如影片所示,日本人看到这面旗帜之后气疯了,中国人在屋顶高喊着“中华民族万岁,打倒日本”等口号激励着两岸的所有中国人,战争也由此越来越白热化。

日本人当时与电影中演绎的方式相同,让每个士兵举着一块钢板,随身携带炸药包,妄图炸开四行仓库底层的一面墙,由此突破进去。


在这个最危险的时刻,郑凯饰演的陈树生站了出来,他在全身绑满手榴弹,拉开导火索之后从窗户上跳了下去,与几十名日本兵同归于尽,只留下一封血书给母亲“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在四行仓库中,这样的遗书一共发现了298封,代表着中国军人信誓旦旦的承诺。

在第四天,日本人开始用37毫米口径的平射炮猛轰四行仓库,甚至违反国际法准则,采用了瓦斯弹等违禁武器,只为了在颜面上取得一丝的胜利。

如果不是因为当天晚上,谢晋元收到了撤退的命令,这四百壮士将以身殉国、无一幸免。至今,对于撤退原因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各国使节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请求中国政府撤退,另一种说法是英租界害怕日本人投鼠忌器,采用更加疯狂的方式进攻,最终殃及到英租界,于是要求蒋介石撤退。总体来说,第二种说法可信度更高一些。


四天下来,中国军人消灭了200余名日军,摧毁两辆坦克,极大振奋了全营士气,而谢晋元全营牺牲了9人,伤28人,300余人全部撤退至英租界。之所以本片名为《八佰》,正是因为他们开战之初谎称800人迷惑日军,八佰勇士至此成名,如此以少胜多的战役也同样值得永载史册。



《八佰》有13分钟删减,结尾处可能就有这样的片段,管虎用“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留白方式让观众去思考最后的结局。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谢晋元一进入英租界就被全员缴械,软禁在一片15亩的场所,一关就是4年。

在谢晋元撤到租界时,经常遭到日本特务的暗杀,但是他们都没有得逞。之后又受到汪伪汉奸劝降,希望他可以出任伪军第一方面军司令。但遭到谢晋元的拒绝,还怒骂这些汉奸,好好的中国人不当,偏要做汉奸。日伪见谢晋元软硬不吃,就便使用下三滥手段,收买他手下的士兵。在1941年4月24日晨5时,谢晋元将军按照往常一样出早操,谁知被日伪收买的郝鼎诚、龙耀亮、张文清、张国顺等4人用锋利的匕首,将谢晋元杀害,终年37岁。

尽管之后蒋介石追封谢晋元为少将,但难掩30万上海市民的悲愤之情,当年12月8日,日本全面接管上海租界,谢晋元剩余士兵全部被抓,有36人发配到了大洋洲的新几内亚,剩余的被发配到了全国各地去做苦役。直到抗战胜利,原本的一营只剩六十七人。为此,谢晋元遗孀凌维诚还曾四处奔走,想要解决他们异常艰难的处境,却无疾而终。




附:四行仓库战役人物小传

谢晋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字中民,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历任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参谋、旅参谋主任、副团长、团长等职。[1][2
著名抗日英雄,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被国民政府授予抗战最高荣誉奖章“青天白日勋章”(第69号)。
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杀害。谢晋元遇害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5月8日,国民政府通令嘉奖,追晋为陆军少将。上海30万民众前往“孤军营”吊唁,瞻仰遗容[8]。毛泽东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蒋介石誉其“精忠贯日”。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立晋元高级中学、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晋元公园、晋元体育中心[9]、晋元纪念广场[10],并以晋元路命名道路、以晋元里命名小区、以上海晋元大酒店命名酒店作为纪念。



上官志标,字升平,福建省上杭县人,中央军校第一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排长、连长、营副、营长等。1937年淞沪会战中,与团长谢晋元一起率部集中于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与日寇激战,击退日军六次进攻,此举在世界引起震动。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团长、上校教官、支队长等职。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余部隆重安葬谢晋元团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方面军政治部第一科科长,1948年赴台湾。1967年在台湾病逝。


陈树生(1916年-1937年10月28日),男,湖北利川人。1934年,陈树生参加国民革命军第88师,被编入补充团第一营。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陈树生升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二连二排四班副班长。1937年10月28日,日军再以坦克掩护步兵进攻四行仓库。危急时刻,陈树生在自己身上捆满手榴弹,从楼上窗口跃入敌群,与多名日军同归于尽。
陈树生牺牲时,年仅21岁。


杨惠敏
为守卫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献旗英雄


杨惠敏,(1915年3月6日—1992年3月9日),女,江苏省镇江市人,女童军、抗战时名人、教师。著有自传《八百壮士与我》。
1992年3月9日,病逝于台北市石牌荣民总医院,享寿78岁。



杨养正
杨养正(1914年—2010年12月16日),原名杨得馀,祖籍湖北随州是抗日“八百壮士”最后一人。1933年入伍,淞沪会战前任88师524团一营一连一排排长。淞沪会战后期,他在谢晋元团长的领导下,坚守四行仓库四天五夜。2010年,杨养正去世。








锦绣花残

ZxID:14306544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8-27 0
是的。看完搜了搜谢晋元的结局,万万没想到
看开头时就想到,世间事能为了正义与理想而战、与背后的人有共同信仰已经是一种光明:看不到希望与方向,漫长的拉锯与反复的折磨,与同行者或你保护的人背道而驰,被迫做孤胆英雄又是另一种消磨内耗。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0-08-31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7541747&keyword=
>>茗日推文手记微博<<https://weibo.com/7804702285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