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后宫只升不降的“常青树”,晚年因争太后之位毁掉儿子一生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37 回复:1

[人文通史] 道光帝后宫只升不降的“常青树”,晚年因争太后之位毁掉儿子一生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梦唲210

ZxID:17860121


等级: 派派版主
恍惚间,时光停滞,好似回到从前,那个只属于你和我的夏天。。。7.30上任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7-02 0
相比清朝其他皇帝的后宫而言,道光皇帝的后宫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数量众多的嫔妃被夺号降位,这其中固然有一些嫔妃是因为犯错而惨遭降位,然而更多的嫔妃则是不明原因而被突然降位。

在道光皇帝的后宫中,有的如同彤贵妃、睦嫔那样被连降四级,一降到底的嫔妃,还有如同佳贵妃、成贵妃、祥妃那样反复升降的嫔妃,但是如果仔细翻看道光皇帝后妃的资料,却会发现有这样一位嫔妃,她在道光一朝后宫嫔妃纷纷遭到降位夺号的同时却一路高歌猛进。从小小的贵人升到了位同副后的皇贵妃之位。最终与又在临终之前与养子咸丰皇帝撕破脸争来了太后之位,她就是道光皇帝的静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历史上称其为孝静成皇后。

嘉庆十七年五月十一日,公元1812年6月19日,清帝国都城北京城内刑部员外郎花良阿的府上生下一名女婴,花良阿是一个保守的封建老学究,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得让这位刑部员外郎大人并没有因为一个女儿的降生而显得多惊喜。然而当时府中上下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女婴竟然会在若干年后成为道光皇帝的宠妃。

道光五年,年仅十四岁的博尔济吉特氏参加了道光朝的第二次选秀大典,在这次选秀大典上,落落大方却又不失端庄的博尔济吉特氏被道光皇帝一眼相中,封为了静贵人。“静”字有安静、娴静之意,熟知汉文化的道光皇帝选择这样一个封号赐予博尔济吉特氏,说明在道光皇帝心中,博尔济吉特氏应该是一位相当不错的姑娘。

入宫之后的博尔济吉特氏并不像许多嫔妃那样向皇帝献媚争宠,大多数时间里,静贵人都是一个人呆在自己的宫中,靠着写写画画来打发时间。然而这样不争不抢的性子在道光皇帝眼中却成为了一种十分难得的优秀品德,因此道光皇帝对这位新入宫的低等妃子十分青睐。在博尔济吉特氏入宫后的第二年,道光皇帝便一道圣旨将其擢升为静嫔,入宫不到一年的博尔济吉特氏从此升为一宫主位。

就在升嫔的同年,博尔济吉特氏生下了道光皇帝的皇次子奕纲。多年不得子的道光皇帝大喜过望。然而很遗憾的是,这位皇次子由于先天不足,仅仅活了一岁多便夭折了,道光皇帝痛失爱子的同时,为了抚慰失子的静嫔,在皇子夭折后的一个月,将年仅十六岁的静嫔升为静妃。

虽然静妃唯一的儿子夭折了,但是她却盛宠如故,而之后的静妃,似乎也特别幸运,六宫独宠的她先后在道光九年、道光十年和道光十二年里先后生下了皇三子奕继、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和皇六子奕䜣。道光皇帝为了表彰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家绵延子嗣、开枝散叶的功劳,在皇六子奕䜣满周岁时将年仅22岁的静妃升为贵妃。

静贵妃从道光十三年获封贵妃之位后,便成为了道光皇帝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孝全皇后钮祜禄氏的二号人物。在这期间,静贵妃目睹了身边同为道光皇帝嫔妃的姐妹们纷纷被贬的遭遇,因此更加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然而道光皇帝对静贵妃却不同于旁人,这也让静贵妃在贵妃之位上稳坐七年之久。

道光二十年,道光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在睡梦中突然崩逝,年仅三十三岁,中宫猝然升遐,而后宫不可无主。因此在孝全皇后去世百之后,道光皇帝下旨,将年仅29岁的静贵妃升为皇贵妃,并授予其“摄六宫事”的权力。

孝全皇后是道光皇帝挚爱的妻子,因此在孝全皇后崩逝后,悲痛的道光皇帝发誓不再立后,所以从道光二十年到道光三十年的十年间,静皇贵妃以摄六宫事皇贵妃的身份代行皇后职权,成为道光一朝最后十年的“无冕之后”。更为重要的是,静贵妃在升为皇贵妃之后,道光皇帝还将孝全皇后的不满十岁的儿子奕詝交给其抚养,奕詝就是日后的咸丰皇帝,而静皇贵妃也因为这段抚养奕詝的经历而在咸丰一朝备受礼敬。

道光三十年,六十九岁的道光皇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静皇贵妃的养子奕詝在灵前继位,次年改元咸丰元年,道光皇帝临终前将静皇贵妃的儿子皇六子奕䜣封为恭亲王,而即位的咸丰皇帝则将养母静皇贵妃尊为康慈皇贵太妃,同时宣布康慈皇贵太妃按照皇太后规制奉养。

尽管咸丰皇帝即位后将这位养母按照皇太后的规制和待遇奉养,但是博尔济吉特氏却始终为自己没能得到皇太后的封号而耿耿于怀,她多次向咸丰皇帝暗示,希望这位自己养育了十年之久的养子能够将自己尊奉为皇太后,但是咸丰皇帝因为清朝开国以来没有这样的先例而不愿意尊奉康慈皇贵太妃为皇太后。除此之外,咸丰皇帝还有一个不能宣之于口的原因,那就是他不希望那位才华、能力均高于自己的六弟借生母地位尊崇而提升威望和地位。因此,面对康慈皇贵太妃的要求,咸丰皇帝总是喏喏不言。终于,事情在咸丰五年时得到了转机。

由于在道光年间多次流产,以至于康慈皇贵太妃博尔济吉特氏的身体一直不好,咸丰皇帝登基之初,皇贵太妃便因体亏气虚,多次生病,到了咸丰五年六月,康慈皇贵太妃已经病入膏肓,然而此时的博尔济吉特氏仍然不忘为自己争得太后的封号。

一天咸丰皇帝前往寿康宫探望太妃病情,正巧遇到刚从里面出来的恭亲王奕䜣,奕䜣在行完礼之后,咸丰皇帝关切地问道:“皇额娘的病怎么样了?有没有好转?”恭亲王奕䜣则答到:“额娘就在这一两天了,之所以还强撑着,是因为在等皇兄封她为太后啊!”咸丰皇帝听奕䜣这样说,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是怔怔的说了一句:“哦,哦!”恭亲王奕䜣听到咸丰皇帝这样说后,便刻意认为咸丰皇帝已经答应将其母康慈皇贵太妃封为太后,因此直奔礼部,向礼部官员宣布了咸丰皇帝的所谓晋封康慈皇贵太妃为太后的圣旨。

当礼部的官员将拟定好的圣旨交交由咸丰皇帝面前时,眼见木已成舟无法改变的咸丰皇帝却也只能照办,博尔济吉特氏在咸丰一朝争了五年之久的太后之位终于在其行将就木的时刻得到了。咸丰帝为康慈皇太后拟定的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但是同时宣布孝敬皇后不系道光帝谥,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谥号——“成皇帝”中的“成”字,不称“成皇后”,神位不祔太庙。博尔济吉特氏因此成为有清一代唯一一位既非前朝皇后又非本朝皇帝生母的皇后。

咸丰皇帝虽然违心将养母封为皇太后,但是却对恭亲王奕䜣这种先斩后奏甚至是假传圣旨的做法极为不满,因此在皇太后的丧事办完后的第二天,咸丰皇帝便以恭亲王奕䜣在办理皇太后葬礼过程中礼仪疏略为借口,罢去了他的军机大臣、宗人府令和正黄旗满洲都统等所有职务,实际上等同于削去了实权。

更为重要的是,博尔济吉特氏为了争夺一个徒有虚名的皇太后的封号,使得原本就对恭亲王心生猜忌的咸丰皇帝对其更加忌惮。六年之后,弥留之际的咸丰皇帝在为他年仅六岁的接班人同治皇帝选定为数八人的庞大辅政大臣集团时,却故意将才华能力出众的恭亲王排除在外的,这也间接为后来慈禧太后的上台和崛起埋下了伏笔。博尔济吉特氏为了个人的虚名和利益,毁掉了儿子恭亲王的一生,甚至改变了晚清的政治走向,不知博尔济吉特氏在天之灵会作何感想呢?
liumeiling

ZxID:3002419


等级: 派派版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7-02 0
已审核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