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悲剧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39 回复:1

[其他]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花卷树

ZxID:12476690


等级: 派派版主
纪念:耽美公会6.7散文上任6.8周年6.24水区8.10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5-04 0
窦娥冤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作者:(元)关汉卿
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  -约1300年左右   ),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 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 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简介:《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我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创作背景:
故事来源:《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时代背景: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剧情介绍:《窦娥冤》 元●关汉卿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壬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关汉卿戏曲的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极富性格,评论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

人物介绍:
窦娥
窦娥是不幸的,幼时丧母,七岁又被卖为童养媳,婚后不久丈夫去世。但她是善良的,她只想一心一意服侍婆婆,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即使受到流氓张驴儿的胁迫时她也坚守着妇德,不畏强权,明辨是非。即使是在行刑的途中,她怕婆婆伤心,请求侩子手从后街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善良、柔弱、需要人保护的女子,竟然被当时的官府任意枉杀。
蔡婆
蔡婆的运气相对较好,如遇到赛卢医加害时被救,羊肚汤被下毒后作呕没吃,面对官司能保全自身,最终又被窦天章收养家中等。这虽然存在外部偶然性,但也有其内在必然性,即蔡婆的性格、观念、经历、处事经验等。在楔子中,蔡婆便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因此,世故苟且的蔡婆在死与再嫁的问题上选择再嫁,在官休与私休的问题上选择私休。
张驴儿
地痞张驴儿对蔡婆和窦娥的威逼、霸占,完全是一种对人身掠夺的行为。张驴儿为了企图达到霸占窦娥的目的,在羊肠汤里灌下了毒药想毒死蔡婆,结果却毒死了老张,从而诬陷窦娥为杀人凶犯。张驴儿这个人物形象,正是当时社会上谋财害命、横行霸道的流氓典型。

汉宫秋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简称《汉宫秋》)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创作的杂剧。被称为元曲四大悲剧之一。

作者:(元)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简介:《汉宫秋》为元•马致远作的历史剧。写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全剧四折一楔子。
创作背景:《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从西汉到元初,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大致情节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改编于昭君出塞的故事,但与正史相差甚大。正史中,这时期则是西汉巅峰时期,而匈奴经过汉武和昭宣轮番打击早已元气大损,是汉强匈奴弱。实际上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在汉宣帝时期就已经归降向汉朝称臣,成了汉朝的属国,并且呼韩邪单于曾三次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也是第三次朝觐天子时“自请为婿”元帝遂将宫女王昭君赏赐于他。  而北匈奴郅支单于也在不久前被汉朝远征军陈汤、甘延寿等人诛灭,所以不存在“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和“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这种情况。而且汉元帝也并没封王昭君为“明妃”,这是晋代时避司马昭讳而改称“明君”或“明妃”。
自汉朝以来,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都经常提及昭君的故事。其中,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昭君故事时,增加了毛延寿、陈敞、刘白等多位画工,因受贿作弊而同日弃市等情节。但是,比《西京杂记》稍后的《后汉书》并未采用这一传说;而此后的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不仅采用这一传说,而且还把受贿作弊的画工,集中到毛延寿一个人的身上。唐代敦煌的《王昭君变文》是昭君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重大发展。《王昭君变文》一反正史的记载,把汉元帝时期民族矛盾的形势描绘为匈奴强大、汉朝虚弱;把昭君出塞看作朝廷屈辱求和的表现。其中,叙述了画工画图,单于按图求索,以及昭君到匈奴后,因思念乡国,愁肠百结,终不可解,直至愁病身亡等情节。
马致远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显然不是取材于正史,而是在《王昭君变文》的基础上,汲取历代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文学的成就,然后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构思剧本的情节和人物的。

剧情介绍: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流传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甲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曲大观》本、《元曲四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从西汉到元初,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大致情节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主动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

人物介绍:
汉元帝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男主角。作品通过他对文武大臣的谴责和自我叹息来剖析这次事件。作为一国之主,他连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护,以致演成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在描绘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思念中,渗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流露了深沉的忧伤情绪。
王昭君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女主角。她深知摆在面前的将是难以承受的塞外风霜,而为了汉室江山,不得不出塞和番。她临行留下汉家衣裳,在汉番交界处投江而死。这些情节着墨不多,却有力地点染了她崇高的气节,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毛延寿
中大夫。原先他的罪名只是贪污索贿,在《破幽梦孤雁汉宫秋》中却发展到祸国殃民的程度,先是教唆汉元帝沉迷于美色,不理朝政,后又投降于匈奴,帮助其反对汉室,更成了逼迫昭君出塞的主谋。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冤报冤》,简称《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全剧五折一楔子。该剧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 意大利、法国、德国的剧作家都有根据该剧改编的剧作上演。

作者:(元)纪君祥
纪君祥 [元] (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元代杂剧、戏曲作家。字、号、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年间在世,名一作纪天祥。《录鬼簿》记他与郑廷玉、李寿卿为同时人。现代研究者考知李寿卿为至元(元世祖年号)间人,由此可推知纪君祥的活动年代。著有杂剧6种,现仅存1种:《赵氏孤儿冤报冤》,一作《赵氏孤儿大报仇》,简称《赵氏孤儿》。另《陈文图悟道松阴梦》1剧,仅存曲词1折。

简介: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代杂剧作品,纪君祥著。故事取材于《史记•赵氏世家》。

创作背景:该剧以春秋时晋国的一段历史为背景而进行加工创作。据《左传》《史记》等史籍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景公在位之时。孤儿先是被藏在宫中,后隐居山林,长大后韩厥为他请封。现在的山西省盂县太行山深处,还有传说中程婴与孤儿隐居过的“藏山寺”。 [4]  纪君祥从《左传》《史记》等史籍取材,并据历代流传的程婴保存赵孤的故事,进行加工创造,写成了该剧。 [5]  该剧基本上是按照历史事实编写的,但在情节和人物安排上,也作了一些比较大的改动。

剧情简介: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後患。20年後,孤儿长成,程绘图历教史实,终报前仇。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元杂剧《赵氏孤儿》被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于1775年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人物介绍:
韩厥(正末):下将军。出于对屠岸贾的义愤和对赵氏的同情,故意让程婴将赵氏孤儿带出府门,并自刎而死。
公孙杵臼(正末):初为中大夫,后罢职归农。与程婴定计,假装收留赵氏孤儿(实为程婴之子),被屠岸贾杀死。
程勃(正末):因过继与屠岸贾,又名屠成,也即赵氏孤儿。二十岁时,得知事情的真相,替亲人报仇雪恨。
程婴(外):驸马赵朔的门人。为救孤儿,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又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将孤儿养大。
屠岸贾(净):晋国大将。因与赵盾不和,竟设计害死赵家三百余口。最后被幸存的赵氏孤儿送上断头台。
赵朔(冲末):赵盾之子,灵公驸马。被逼自杀。其遗腹子即为赵氏孤儿。
公主(旦儿):灵公之女,赵朔之妻,赵氏孤儿之生母。为打消程婴救孤儿的顾虑,生下孤儿之后,即悬梁自尽。


琵琶记

《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即高则诚)创作的一部南戏,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传奇之祖”。全剧共四十二出,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

作者:(明)高则诚
高明(约1305~约1371),即高则诚,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

简介:《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高明于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官处州录事、绍兴路判官、庆元路推官等。后辞官隐居于宁波城南二十里的栎社,寓居于沈氏楼中,闭门谢客,埋头于诗词戏曲的创作。《琵琶记》即创作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到二十五年(1365年)之间。
《琵琶记》就戏剧文体来说是属于宋元南戏的范畴,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的专名。它最初起源于南方的温州地区,原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据明人祝枝山《猥谈》记载道:“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徐文长的《南词叙录》则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可见南戏发源于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之后,经历南宋前期的酝酸,至光宗时(1190—1194年)盛行起来,这符合于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规律。 [3]  
社会背景:书生发迹变泰后负心弃妻的现象,与宋代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科举制度规定,不论门第出身,只要考试中式,即可为官。这为寒士发迹提供了一条捷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便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书生初入仕途,需要寻找靠山,权门豪贵也需要拉拢新进以扩充势力。联姻便成了他们利益结合的手段。而当书生攀上高枝,抛弃糟糠之妻时,便与原来的家庭以及市民阶层报恩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导致一幕幕家庭和道德的悲剧。市民大众厌恶书生这种薄幸的行为,不惜口诛笔伐,这就是宋代民间伎艺产生大量谴责婚变作品的原因。宋代婚变故事一般都把矛头指向书生,是因为当时他们不仅有着优渥的社会地位,而且作为知书达礼的道德传承者,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地位和行为的反差,自然使他们成为人民大众特别是市民阶层谴责的主要目标。
在元代,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生的处境,从天上跌到地下。元代科举一度中断达七十馀年,终元之世,考试制度时兴时辍。这使许多士人失去进身之阶,社会地位急遽下降,以至出现“九儒十丐”的说法。与此相联系,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悲剧作品,逐渐失去了现实的针对性。地位低下的书生,反成了同情的对象。所以元代戏曲里的书生形象,或是平庸怯懦,或是迂阔拘谨,尽管多半缺乏光彩,但很少作为被鞭挞的对象。到元代后期,人们对地位得不到改善的书生愈加怜惜,正面歌颂书生志诚的作品渐渐成为戏曲的主流。高明的《琵琶记》,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划蔡伯喈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剧情介绍: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应试及第,中了状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人物形象:
赵五娘
赵五娘,是全剧中最为光辉的人物,是一个光彩照人的贤孝妇形象。“仪容俊雅”、“德性幽闲”的赵五娘是个美丽端庄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知经书,能书,善画)的姑娘,嫁与同郡(陈留郡)蔡伯喈为妻。故事发生的时候,她结婚才两个月。丈夫进京赶考,她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婆,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饥荒年间,她把可怜的救济粮留给公婆,自己却在背后偷偷吃糠。公婆死了,无钱买棺材,她剪下头发,沿街叫卖。无钱请人埋葬公婆,她麻裙包土,自筑坟墓。然后描容上路,进京寻夫。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中,她含辛茹苦,任劳任怨,悄悄地作出自我牺牲,以柔弱的肩膀,承担起生活重担,既尽了心,又尽了力。在赵五娘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多方面的优秀品德。赵五娘这一形象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民间创作的特点,另一方面她又体现着高明的道德理想。这就决定了这一形象的两重性,赵五娘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的优点:吃苦耐劳、孝敬温顺、克己待人、勇于自我牺牲。同时也集中体现出下层妇女的弱点:过分的温顺屈从,而缺乏自主意识。过分的忍受而缺乏反抗意识,逆来顺受,从一而终。剧中的赵五娘在重重困苦中苦苦挣扎,确实表现出一种惊人的坚韧性格和自我牺牲精神,但她对自己的悲惨命运怨而不怒,悲而不愤,从未有过抗争之举,显出一种十足的奴性。赵五娘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
蔡伯喈
蔡伯喈,被塑造成贤孝子的形象,又是一个有情的丈夫。他在京城,处于富贵生活之中,并没有忘掉父母的养育之恩。他还时时想到父母的衣食冷暖,担心父母在家挨饥受饿,还设法给父母寄钱寄信,处于锦衣玉食之中,他还有一颗对父母的爱心,还保存有骨肉之情。比之于那些投靠权贵,认贼作父,忘恩负义的衣冠禽兽来说,他确是一个有品德,有孝心的儿子。他被迫招赘牛府,生活在温柔之乡,但他时时想着家中的妻子赵五娘。他并没有因赘入牛府就忘却自己的糟糠之妻,还是那样一往深情的爱她。他是一个忠于爱情,有良心,有善心的丈夫。蔡伯喈的形象,也是颇为感人的。不过这只是表面现象,面对他的岳父大人,他连据理力争一下都不敢,则显得有点懦弱。
张广才
张广才,也是一个成功的形象,他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义”的化身。饥荒年间,他将得到的救济粮分一半给赵五娘,帮助她一家度日。蔡公蔡婆死后,他又赠送棺材,帮助这个弱女子葬送公婆。他救人于危难之中,有恩于人还不图报答。他那颗同情苦难之心,救人危难之心,助人为乐之心,是中华民族的善良之心,仁爱之心,无私之心在闪闪发光。因此,张广才的形象就成了千百年来人们歌颂的形象。

精忠旗

作者:李梅实、冯梦龙
(明)冯梦龙《精忠旗》署“西陵李梅实草创,东吴龙子犹详定”。对于原作者李梅实,我们别无所知。修订这个剧本的龙子犹,是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冯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室名墨憨斋,因此又号黑憨斋主人。江苏吴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754),卒于清顺治二或三年(1645或1646)。崇祯时曾为福建寿宁知县,不久退职家居。所作传奇有《双雄记》、《万事足》,经他改编、修订的戏曲有《墨憨斋新曲十种》,《精忠旗》是其中的一种。他的戏曲主张接近吴江派。经他收集、改编、整理和创作的还有小说“三言”、《新列国志》、《平妖传》,散曲《太霞新奏》,俗曲《挂枝儿》,笑话、笔记《古今谭概》、《智囊补》、《情史》等,诗文集有《七乐斋诗稿》、《春秋衡库》、《中兴传略》等,在中国俗文学史上有杰出地位。

剧情相关:《精忠旗》写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谋害的故事,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比较优秀的悲剧作品。岳飞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在宋元戏曲中就有《秦太师东窗事犯》和《宋大将岳飞精忠》;明代传奇有《东窗记》、《精忠记》等作品。清中叶以后,花部勃兴,地方戏曲中出现了许多岳飞故事戏,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当民族矛盾加剧的时候,岳飞形象更起了鼓舞人们团结抗敌的重要作用。

娇红记

《节义鸳鸯冢娇红记》 (简名《鸳鸯冢》、《娇红记》)

作者:(明)孟称舜
孟称舜(约1599年-1684年),字子塞,又作子若或子适,号小蓬莱卧云子、花屿仙史,是明清之际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他被认为是戏曲“临川派”继汤显祖之后最重要的作家,倪元璐称他为“我朝填辞第一手”。他编撰的《古今名剧合选》,是公认元明杂剧的一部重要选集,收录元明杂剧五十六种(包括他自己的《眼儿媚》、《桃源三访》、《花前一笑》与《残唐再创》四种),按照婉丽、豪放不同风格,分为《柳枝集》、《酹江集》,并详加评点,有眉批六百零二条,旁批四十七条,内容深刻,见解精湛,是古典曲论的重要典籍之一。

剧情介绍:汴州人申纯,字厚卿,居成都,聪明卓异。宋徽宗宣和年间,到舅舅王通判家走亲戚,对表妹娇娘一见倾心,日夜思慕。后来二人常以诗词往来,传情达意,最终剪发为誓。过了一段日子,申纯不能老是赖在舅舅家不走,只好回自己家。申纯相思成病,借求医之由,又来到舅舅家,与娇娘相会于卧室,终成姻缘。如此月余,被舅舅侍女飞红窥见,娇娘略施小惠,让飞红千万不要说出去。
申纯这次回家,吃了定心丸似的,虽相思更烈,却不再生病,因为只须假以时日,即可迎娶入门。申纯派人上门求亲,但舅舅却以朝廷规定内亲不得通婚为由,不答应此桩婚事,二人绝望。申纯原与妓女丁怜怜交好,此时婚姻失意,重至丁怜怜处,丁告知曾见到娇娘画像,并求申纯问娇娘讨一双花鞋。未几,申纯又来到王家,又与娇娘幽会,私下偷娇娘花鞋,被丫环飞红发现要回,交还娇娘。娇娘怀疑申纯与飞红有点不清白,辱骂她。飞红又恼又恨,故意让娇娘母亲发现申、娇二人私会,申纯被迫回家。
不久,申纯高中进士,重至舅舅处,欲图婚姻。但申纯母亲监视太严,无法相见,日夜思想,遂被鬼魅,娇娘与飞红和好如初,飞红主动为申、娇之事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安排二人相会,又请巫婆驱赶鬼魂。而二人行动不秘,又为娇娘母发现,申纯再度离开娇娘家。娇娘父母抓紧将娇娘许配给府尹之子。娇娘郁郁而病,婚期渐近,病情日重,估计不久于世,终与申纯诀别,不久去世。申纯闻讯,一病而亡。两家合葬于濯锦江边。飞红梦见二人成仙。第二年清明,娇娘父亲来到女儿坟前,见一对鸳鸯嬉戏于坟前。后人慕名而来,凭吊感叹,名之为“鸳鸯冢”。

创作背景:该剧题材来源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元人宋梅洞曾将它写成了传奇体小说《娇红记》,长达两万余字,以漫长的篇幅、曲折的情节展示了委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明朝初年,刘东生将小说改编为杂剧《金童玉女娇红记》,但增加了神仙道化的色彩。刘东生也是浙江人,是孟称舜的同乡前辈,他的杂剧当然为孟称舜所注目。在前人创作基础上,孟称舜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以这一题材,写了他的第一部传奇《节义鸳鸯冢娇红记》。

人物介绍:
娇娘
娇娘,申纯的表妹。她本是官宦人家出身,但她没有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成为一个逆来顺受的纤纤弱女子,而是大胆地思考并勇敢追求纯真的爱情,形成了自己独立不群的思想和观念。她从“古来多少佳人匹配非才,郁郁而终”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自己的一条经验: “与其悔之于后,岂若择之于始?”为了追求“死同穴,生同舍”的“同心子”即理想配偶,她发誓即使“身葬荒丘,情种来世,亦所不恨”。在她经过反复的试探和考验,认定申纯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意中人之后,便“全不顾礼法相差”,毅然与申纯形成事实婚姻。其追求理想爱情的勇气和胆略,比之她之前在追求爱情方面最大胆的女性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6]  
申纯
申纯,娇娘的表哥。他公然宣布“我不怕功名二字无,只怕姻缘一世虚”,非常明确地将爱情放在科举功名之上。后来被迫前去应考,也不是对世俗功名观念的屈服,而是将科考高中作为获得理想爱情的一种手段。一旦他们的爱情遭到摧残,他便毅然放弃科考及第的“锦片儿前程”,选择与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毫不妥协的极端手段,在娇娘被封建礼教迫害致死之后自杀殉情。他对理想爱情的执著追求,亦使他之前许多在爱情方面随波逐流或“始乱终弃”的男性相形见绌。


清忠谱

《清忠谱》是清代李玉创作的传奇(戏剧),刊行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是李玉晚年的代表作,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作者:(清)李玉
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吴县(今属江苏)人。约生于明万历末(1610~1670),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以后。出身低微,其父曾是明朝大学士申时行府中的奴仆,他也因此受到压抑,不得应科举。崇祯末年中乡评副榜,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入清后无意仕进,毕生致力于戏曲创作和研究,剧作见于各种曲目书中著录的有42种。其中《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清忠谱》、 《眉山秀》、《两须眉》、《太平钱》、 《千钟禄》、 《万里圆》、《牛头山》、《麒麟阁》、 《七国记》、 《昊天塔》、《风云会》、《五高风》、《连城璧》、《一品爵》等18种,如今存有全本;《洛阳桥》、《埋轮亭》(与朱佐朝合作)2种存有散出;《千里舟》仅存佚曲数句。

戏曲相关:中国明末清初传奇作品。李玉著。反映明代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等人对东林党人的迫害史实,成功地塑造了颜佩韦等“五人义”的市民形象,他们舍生仗义,毫不畏惧,可歌可泣,与胆小怕事、迂腐可笑的请愿书生形成鲜明对照。特别是剧中描绘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抗争的场面,在舞台上展示了市民暴动的壮烈景象。这在中国戏曲史上尚属首创。

创作背景:据祁佳彪《远山堂曲品》记载,清代之前,写周顺昌狱案的剧本就有《清凉扇》《不丈夫》《冤记》《孤忠记》等。但留存下来的只有《清忠谱》《磨忠记》《喜春来》三种。李玉对前人所作传奇似乎并不满意,所以创作了《清忠谱》。 该剧付刻前,苏州作家群中的毕魏、叶时章和朱素臣帮助编订,吴伟业为之作序。

人物介绍:
周顺昌
周顺昌的形象是人民理想中的清官和忠臣,他为奸党所不容,削职回里,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国事的关心.所以当他听说阉党的种种罪行时,便愤怒得“槌胸岸帻”。当魏大中被捕过吴时,他前去诀别,主动把女儿许给魏家,还对押解的校尉说:“你同去就说与魏阉狗知道,我周顺昌不是怕死的人。”当魏忠贤的爪牙庆贺其,七利落成时,他走到祠堂痛骂一番。这都说明了他是不怕权势,不惜牺牲的人。果然,他终于被奸党逮捕,下了刑狱。虽遭酷刑。却毫不屈服。公堂受审时,他不肯下跪,并且踢翻案桌,痛击审他的两个奸党。最后被害死于狱中。
颜佩韦
颜佩韦是领导群众斗争的人民领袖。他光明磊落,敢作敢为,重义气,有见识,藐视官府,粗豪而天真。他“生平任侠。意气粗豪,闪烁同光,不受尘埃半点;淋漓血性,颇知忠义几分”。他“年年花酒阖间城,不爱身躯不爱名。说到人间无义事,槌胸裂皆骂荆卿”(《书闹》)。他和周文元、马杰、沈扬、杨念如等五人都是”一生落拓,半世粗豪,不读诗书,自守着孩提真性;略知礼义,偏厌那学究斯文”的市井人物。

长生殿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二卷。该剧定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全剧共五十出。

作者:(清)洪升
洪昇(1645年8月21日~1704年7月2日),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中国清代戏曲家、诗人,与《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
洪昇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年)北京国子监肄业。历经二十年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他的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国子监监生之功名,其诸多好友亦受牵连。后人有“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叹。
洪昇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江宁织造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
洪昇著有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杂剧《四婵娟》,传奇《长生殿》、《回文锦》、《回龙记》等。戏曲仅存《长生殿》和《四婵娟》两种。今人辑有《洪昇集》。

剧情介绍: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创作背景:
《长生殿》的故事来自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史实。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在安史之乱以后便开始在民间流传,并经常为文人的创作所采用。晚唐的诗人白居易就写过长诗《长恨歌》,同时的陈鸿写过传奇《长恨歌传》,这些都是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 [6]  
元明以来,无论诸宫调、院本、杂剧、南戏、传奇、弹词、鼓词中,都有有关这个故事的创作,例如明人吴世美有传奇《惊鸿记》。在这些作品中,有的着重描写他们荒淫的宫廷生活,有的侧重描写他们的爱情,具有浓厚的悲剧意味。元杂剧在清代已无法直接演出,而《惊鸿记》中“涉秽”的情节让人不满,所以,为这样一个人所熟知的历史故事编写一种较为完美的演出剧本,是《长生殿》创作的主要动因。 [7]  
《长生殿》取材广博。主要取材于:(1)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 (2)元白仁甫之《梧桐雨》。(3)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
洪昇在作《长生殿》前,先写《沉香亭》一剧,取明皇贵妃事(中间有李白事)。其后又去李白,加入李泌辅肃宗事,改名《舞霓裳》。更删杨妃、安禄山秽事,增其归蓬莱、唐明皇游月宫事,专写两人生死之情,遂定名为《长生殿》。前后增改,十余年凡三易稿(见《长生殿》作者《例言》)。足见其辛勤、严肃,不轻易如此。《长生殿•自序》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据说《长生殿》剧本的创作,是受庄亲王世子所请。

人物介绍:
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长生殿》中的男主角。在剧中是一个政治上开明而又昏庸,感情上风流而又深情的帝王形象。
杨贵妃:唐明皇李隆基宠爱的贵妃杨贵妃,《长生殿》中的女主角。是一个才貌双绝的佳人,深情妒忌的妃子形象。
杨国忠:杨贵妃之兄,靠着杨贵妃的关系做了唐明皇的丞相,与安禄山内讧,是一个挟势弄权、骄奢淫逸、心胸狭窄、专权误国的奸臣形象。
安禄山:本是边关将领,后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野心勃勃,奸诈险恶,狂妄自大,起兵反叛朝廷,造成了“安史之乱”,在剧中是一个反面角色。
高力士:唐明皇身边的宦官,灵活圆滑,善于随机应变,回旋于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
郭子仪:武举出身,授天德军使,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军平定了“安史之乱”。是一个满腹经纶,忧国忧民,拯救天下的英雄形象。
雷海青:唐明皇“梨园”中的乐工,安禄山占领长安时因痛骂安禄山被杀,是一个忠肝义胆、慷慨激昂的义士形象。
李龟年:唐明皇“梨园”中的伶工,“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是一个忧心国事的宫廷艺人。

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  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该剧作问世三百余年来长盛不衰,已经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多个剧种,频频上演。

作者:(清)孔尚任
孔尚任(1648年11月1日~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孔尚任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主要作品有: 传奇剧《桃花扇》《小忽雷传奇》(与顾彩合作)、杂剧《大忽雷》等。
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昇并论,称为“南洪北孔”。是康熙时期照耀文坛的双星,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剧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奇葩。

剧情介绍: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提诗扇,而和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坚决不从,撞头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创作背景:
明朝灭亡之后,不少明朝的遗老不时聚会,抒发亡国之悲和人生愤慨。孔尚任的父亲孔贞播就是其中的一位。孔贞播重气节的品格、忧世的心肠、归隐的行为,无不对孔尚任产生了重要影响。
贾凫西是另一个对孔尚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贾凫西是孔贞播的友人,是位刚直不阿的明朝遗老。孔尚任幼年时曾为贾凫西的座上宾,而且受到贾凫西的优待。贾凫西的思想对孔尚任也有重要影响。比如《桃花扇》中的柳敬亭说《论语》即是从中贾凫西处得来。
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正是他为孔尚任创作《桃花扇》提供了素材,他就是明末遗老孔尚则。他是孔尚任的族兄,在弘光朝做过刑部郎中。秦光仪是孔尚任的岳父,他因为在崇祯朝曾避乱于孔尚则处,故而从他那里得知大量的南明遗事。明亡后,孔尚则闲居曲阜老家,与同族的孔贞播、孔尚达以及贾凫西等遗老,不时来往,时常聚在一起痛饮狂歌,抒发忧乱之慨。再加上孔尚任的岳父秦光仪经常向孔尚任讲述弘光遗事,终于使孔尚任萌发了创作《桃花扇》的动机。
1690年,孔尚任还京,任国子监博士,过了很长一段冷局闲曹的生活。他的剧本《桃花扇》,正是经过了长期酝酿,于1699年左右写成的。
据孔尚任自己说,他早就有过把南朝遗事形诸笔墨的想法。“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出仕后,经过十余年的辗转奔波,返京多暇,“乃挑灯填词”,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桃花扇》的胚胎,虽萌发于作者的青年时期,但硕果却是结聚于作者经历种种曲折,思想成熟之后。作者眼界扩展了,思想开阔了,对现实的认识深邃,当他搦笔研墨,创作历史剧时,就使作品包藏了更巨大的容量。

人物介绍:
李香君
《桃花扇》的女主角。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身为妓女的李香君虽处在社会最底层,其人格却散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芒:善良、正直、勇敢,不贪慕虚荣,不畏惧强权,对国家、民族忠贞不二。为了抗拒自己不喜欢的婚事,她不惜以命相搏,以致头撞桌子,鲜血飞溅;为了抗议无道的阮大铖等人,她可以冒着生命危险,在舞台上当众痛斥他们;她和侯方域历尽悲欢离合,辗转多年才又重逢,侯方域身为须眉男子,都选择了投降清廷,她一个柔弱女子却斩断情丝,至死忠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这样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令其余男性角色全都相形逊色。 [2]  
侯方域
《桃花扇》的男主角,字朝宗,香君的恋人,他对待香君恋其风貌,更尊重其品格情操。能够克服阶级的偏见,对青楼妓女李香君产生始终不渝的深挚的爱情。作为一个复社文人,在拥立问题上,侯方域主张拥戴贤君;在调解四镇争执中表现出他能顾全民族危亡的大局,也出了一些好主意,始终反对权奸,具有欲挽狂澜的爱国思想。但他又显得软弱无力。最后与香君栖霞山相逢,国破家亡,别人劝他出家,他还想着夫妻一同还乡。张薇的话提醒了他,也批判了他。由于扣紧了他的出身、教养、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他的软弱和气节并存便显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9]  
杨龙友
杨龙友,马士英的亲戚,阮大铖的盟弟,又是侯方域的好友。杨龙友与阮大铖类似,但与之又有不同,他有怜香惜玉之心,有时也良心发现。杨龙友身份和性格上的二重性,这也使他左右逢源,往返于尖锐矛盾的两派人物之间,在人物关系中起着穿插的作用。

雷峰塔

《雷峰塔》是清代方成培创作的传奇(戏剧),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板刊行。共三十四出在世界戏剧史中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

作者:(清)方成培
方成培生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约卒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字仰松,号岫云,安徽歙县苏坡村人,该村被誉为“苏坡管钥”,是成正等正觉的最关键位置的意思,有传说其 方家旦 是方腊的故里。方氏精通诗词,酷爱戏曲,一生著作甚丰。据《安徽文献书目》记载,其著作有《雷峰塔传奇》四卷、《香研居词麈》四卷、《香研居谈咫》一卷、《听奕轩小稿》三卷、《方仰松词榘》十六卷等。此外,还著有《双泉记传奇》、《诵词记疑》、《镜古续录》、《记后岩学诗》等。方氏所有的著作中,《雷峰塔传奇》最为著名,后人改名为《白蛇传》。
作品介绍:《雷峰塔》为中国清代传奇作品。今存两部,一为黄图珌撰,一为方成培撰。据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辑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 ,使早在民间流传的白娘子故事最后定型。《雷峰塔》传奇增加了《端阳》《求草》《水斗》《断桥》《合钵》诸出,奠定了全剧的悲剧冲突基础。

剧情介绍:《雷峰塔》以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波折为主线,展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由于白娘子的所作所为是违反和破坏封建统治秩序的,因此,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和神权势力视她为“妖邪”,必欲翦除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样,一切冲突涵盖为反封建力量与封建势力的冲突,《水斗》就是两种势力之间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最终以白娘子的失败而告终,同时也完成了白娘子这个具有优美品质和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的塑造,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

创作背景:
《雷峰塔》源自白蛇的故事。白蛇故事在《山海经》、唐代的《博异志》都有记载,《清平山堂话本》选辑的宋元话本《西湖三塔记》对白蛇故事有了发展,明代中叶以后,白娘子的故事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在文学创作方面,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收录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是白蛇故事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
清代《雷峰塔》传奇可考的有三种版本。最早是黄图珌的看山阁刻本《雷峰塔》传奇。其二是乾隆中叶出现的梨园本《雷峰塔》。其三则是方成培水竹居本《雷峰塔》。方成培《雷峰塔》传奇是在黄图珌本和梨园旧抄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
方成培改编《雷峰塔》是盐商迎接乾隆帝具体需要的结果。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据《清史稿•高宗纪》载,“本年皇太后万寿圣节,上诣寿康官,率王大臣行庆贺礼”,此当为《序》中所谓的“璇闱之庆”,“淮商得以共襄盛典”。为讨好乾隆帝:盐商大肆操办娱乐以示庆祝。“大学士中丞高公语银台李公,令商人于祝嘏新剧外,开演斯剧,只候承应。”选《雷峰塔》传奇进京上演是朝廷中懂文化的高官亲点的。《清稗类钞》记载道:“南巡时,颁演新剧,两淮盐商乃延名流数十辈,使撰《雷峰塔》传奇。然又恐伶人不习也,即用旧曲腔拍,以取唱演之便利。若歌者偶忘曲文,亦可因依旧曲,含混歌之,不致与笛板相忤。当御舟开行时,二舟前导,戏台即架于二舟之上,向御舟演唱,高宗辄顾而乐之。”为迎接乾隆帝,盐商们十分隆重,而《雷峰塔》是比较重要的演出剧目。盐商要演《雷峰塔》给皇太后祝寿和给皇上看,必须要改编剧本,为了把这件事办好,李公和盐商找到方成培。方成培改编《雷峰塔》传奇时为58岁。当时方成培已有多部著作付梓,其文名远扬;在高官与士大夫中有一定知名度。且方成培又是歙县人,与他们有密切联系,他本人又精通曲律,是理所当然的改编人选。
方氏在《自叙》中,介绍了改编情况。即:改本较原曲改其十之九,宾白改其十之七。《求草》、《炼塔》、《祭塔》等折,皆点窜终篇,仅存其目。《出差》、《审问》、《剪发》、《描容》等折,因繁芜异常,乃予以廓清。只有《水斗》一折,曲、白可观,稍加润色,原样尚存。

人物介绍:
白娘子
白娘子本是修炼千年的蛇妖,她不听师兄黑风仙的劝告,执意“往凡间度觅有缘之士”,在西湖邂逅许宣,结成佳偶。但是他们的爱情、婚姻一再受到外界环境的打压,最终白娘子被法海镇压在西湖边的雷峰塔下。
许宣
许宣是个小市民形象,但他身上并没有新的因素。可见,千余年的礼教道德、伦理在市民们心上也同样形成了十分坚固、厚重的积淀恳祸起萧墙,许宣与白娘子的爱情堡垒主要是从内部被攻破的。与李甲一样,孙富的一番“说教”使李甲下决心出卖杜十娘,许宣被法海一“点悟”,马上跳起来痛骂待自己情深意重的白娘子是“妖怪”,不承担责任,一味地逃避,以求明哲保身,儒家“独善其身”的教义在许宣身上得到了最萎缩的表现。 [8]  
法海
法海在故事中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出家人本应诵经理佛,却偏偏要拆散人家夫妻,除了嫉妒,更深层的原因是他属于佛教代表,驾驭着人的精神世界。他不容许蛇妖这样的异类僭越为人,享受人的生活,更不允许白娘子那纯洁真挚的情感广播人间。法海是空有人身而无情的化身,他不是不懂得爱情,也不是不知道什么是美,恰恰是最懂得、最知道,才要破坏它,所以说他是邪恶的。不知者不为过,而知者为祸者,乃是真正的罪恶。说法海是佛教代表也好,是封建卫道士也罢,总之他是造成白娘子爱情悲剧的一个最直接的罪魁祸首。 [9]  
小青
小青是个忠肝义胆的人,她有武功,有胆略,对事情也有明白清楚的认识,但她甘居白娘子之后,一切以白娘子为中心,委屈求全,不逞己意。许宣的薄情、法海的恶毒她都认识得很清楚,但她也深知白娘子陷入情网,不能自拔,规劝不了,只好从旁保护。小青把自己的光辉、锋芒都掩在白娘子之后,显现出她的善良和善解人意。若没有小青做帮衬,恐怕白娘子为情为爱坚贞不移、奋不顾身的形象也会打了折扣。小青是剧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她的泼辣、刚强、善良与白娘子的温柔、坚韧、多情交相辉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10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5-09 0
已审核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