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院士团队联合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
研究所,克隆了一个水稻粒宽粒重基因TGW2,并开展功能分析,阐明了水稻粒形的遗传
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新植物学家》
(New Phytologist)。
团队成员、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高振宇介绍,水稻产量主要由其有效穗数、每穗
实粒数和粒重三大要素决定。水稻粒形指标包括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前三者与
粒重密切相关,同时还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学界至今虽已克隆了一些控制
水稻籽粒大小的重要基因,但水稻粒形粒重调控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克
隆新的水稻粒宽粒重基因,推动水稻籽粒大小的分子机理研究和水稻高产优质育种。
研究团队基于前期构建的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重组自交系和高分辨率遗传图
谱,检测到3个控制粒宽的遗传位点和2个控制粒重的遗传位点,并克隆了一个控制粒宽
粒重的基因TGW2,该基因编码细胞数目调控因子。研究发现,亲本品种培矮64s的等位
型基因在孕穗期颖壳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另一亲本93-11的等位型,颖壳的细胞数目
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TGW2蛋白与调控细胞周期的KRP1蛋白相互作用,负责调控
水稻的粒宽和粒重。将93-11的等位型基因导入培矮64s背景,产量可提高12.3%而不影
响其他农艺性状。
团队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水稻种质资源的基因序列后推测,培矮
64s等位型基因最初出现在印度和孟加拉国,随后传播到中国等邻国,并揭示该基因受
到了育种驯化选择。(记者瞿剑)
转载:科普中国
感想:看到了能提高产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