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攀登者》上映之后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尴尬硬煽情,感情戏僵硬无意义,最后落在感情戏上是不是跑题了?也有人觉得感动,感谢导演重现当年历史,所以到底怎么样呢?
坊间流传着一句话:有吴京的片子质量一定不会差,《攀登者》
“含京量”百分百,绝对的主角,电影路演阶段就被预测票房要爆炸。
而且题材是绝对的好题材,
真实事件改编,1960年中国登珠穆朗玛峰但不被世界认可,于是十五年后再次登峰,1975年成功登顶。那时候我们国家历史阶段特殊,登顶事件带来的影响巨大,不仅重新测量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最重要的是获得了世界的承认。
这个题材从哪个角度来拍都不会差,可以单纯拍攀登为国争光,可以拍摄我们国家当时的
集体主义现状,可以反思当时的历史事件,可以拍当时集体主义下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融合。
如果要写高考作文,这绝对是绝佳好题材,从各个不同角度入手都能拍出四五部片子。
《攀登者》只从攀岩入手,但也足够了,攀岩时的极端环境,人类和自然之间之间的较量突破生理极限,美国早就把这一套玩的炉火纯青。比如
豆瓣8.1的《127小时》,虽然只有爬山一件事,但全程无尿点,比一般商业动作片还好看。
《攀登者》拥有这么绝佳的题材,有票房爆款演员
吴京,大满贯影后
章子怡、演技派
张译、偶像派
胡歌和井柏然,就连客串都是
成龙这种大咖级别的。这电影一看就是冲着票房冠军去的。
然鹅,最大的bug在于导演
李仁港,他是美术指导出身,他上一部作品是
4.7分的《盗墓笔记》,再上一部作品是
5.9分的《天将雄狮》,评分最高的作品是个
武侠片。翻了翻他的履历表,他近十年的作品只有一部6.3分的《鸿门宴传奇》及格了,没有错,仅有一部及格,可以被叫一声烂片专业户。
而且他没有任何拍摄真实题材电影的经历,拍的虚构片偏多。
果然,《攀登者》的评价
毁誉参半,有人被攀登者的激情燃到了,也有人觉得尴尬,主要矛盾点都集中在导演李仁港身上。
果然成绩出来之后,三部国庆档《攀登者》最差,
豆瓣6.7,十一当天统计
票房2亿,最高的《我和我的祖国》都5亿了。也是
唯一掉队的电影,剩下两部都20亿打底,只有攀登者还没破10亿。果然群众的目光是雪亮的啊!
看完之后表示,
导演被骂真的不亏。太可惜了,上好的食材,天时地利人和,就是厨师手法有问题,导致离好好电影的基准线差了口气。
《攀登者》最重要的戏份都在吴京身上,他是片子里
绝对的主角,第一次1950年登珠峰是他在下面当人梯送队友上去才登顶成功,第二次登珠峰的时候也是他带队登顶。
而且吴京拥有一条
完整的感情线,和章子怡之间的老干部式纯情爱恋一路贯穿了爬珠穆朗玛峰前后,有人觉得尴尬,但也有人觉得在其中穿插爱情线很有创意。
但吴京的
力量设置跟别人拉开了不是一点两点,感觉跟其他演员都不是一个次元的。其他队员稍微吹个大风就生命垂危,但吴京在戏中拥有各种
跳悬崖、攀登炼钢厂、只凭借两个手指支撑自己全身的戏码。
你就觉得吴京要么是从
武侠片片场穿越过来的,要么就是从超英片场穿越过来的。
这个锅跟吴京本人没什么关系,很多吴京黑说看吴京演什么戏都像是《战狼》里的冷锋。但这片子里吴京尽力了,
锅是导演本人的无疑,导演说想拍出不一样的攀岩电影,设计动作的时候加入了一些
武侠元素,而这些动作戏份都加在吴京身上了。
比如下面这个爬工厂烟囱的镜头,没有给任何往手上涂磨石粉的交代,也没有他测量攀登路线的交代,就这样嗖嗖嗖窜上去了。商业动作片这么拍当然没问题,问题是这是个
现实片啊。
动作戏夸张还好,吴京和章子怡之间的感情戏让人摸不着头脑,当吴京登顶的时候,章子怡说:“你登的不是珠穆朗玛峰,是我们之间的山,我终于跟你谈了一场恋爱。”(原话忘记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我当时就喵喵喵?这不是爱国主义大片吗?最后的走向怎么是
纯情老干部爱恨情仇?
而张译演的松林就要有看点的多,第一次登珠峰他为了登顶脱掉鞋子导致冻伤了一只脚,半个脚掌被截断。当时他负责摄影,在危急关头,吴京选择保护张译的生命而放弃摄像机。
也就是因此第一次登珠峰没有留下图像资料导致不被世界承认,这个事件一直是张译心里的一个坎,他15年来的心魔,每天都在挣扎当时他就算是死也应该完成任务。
长时间的自责让他
特别极端,当气象员说前面十级暴风雪不能前进,他也要求队员冲冲冲,在他眼里登珠峰这件事比人命更重要,他把登珠峰看的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也要求别人把登珠峰放在同等的位置。
直到他的一次错误指挥让年轻的队长丧命,他开始自我反思,承担责任,把人命放在第一指标。
这个人物完成了一次成长,特别真实,同时如果你把张译这个角色当做当时的中国,从集体主义里反思成长改正错误,不再把所谓的指标放在第一位。
他个人成长和我们国家反思是同步的,以个人角度反衬出国家,这才是绝佳的电影叙事策略,这是整个电影里最出彩的地方,绝对是最佳亮点没有之一。
大家最有争议的地方在于
强煽情,这片子BGM特别满,看的时候感觉
太“吵了”。 他几乎没有一个可以让观众可以喘息的时候,感觉啥时候都特别绷着,章子怡的死、井柏然的牺牲、胡歌失去一条腿,你觉得惨,觉得惨之后就没了,走出电影院就几乎不怎么记得了。
如果你之前看过《烈火英雄》估计会有一样的观感,两边都情绪给的特别足,电影煽情好直接塞给观众,跟那种细水长流观众自己体悟出来的感动肯定不一样。国产主旋律电影已经开始懂得煽情,但
还没有学会克制。
有人说这片子是几位主演演技发挥最差的时候,章子怡堂堂一个影后不知道在演什么,但这个锅还是导演的,毕竟章子怡在李安、张艺谋和王家卫镜头下双眼都写满了故事,她在李仁港的镜头里,你都能感觉到她马上就有情绪了,镜头马上就切走了,就没了!
导演也根本没给演员有什么发挥的余地,胡歌和井柏然就跟过来演电视剧差不多,几个演员之间的戏份特别撕裂,就是一段拍一段,最后大家拼起来就是一部电影。
我至今不理解,为什么登珠峰这样的题材,这样的爱国主义片子要找
香港导演来拍?不是说香港导演不能拍爱国片,林超贤拍《红海行动》把自己擅长的炸炸炸跟主旋律融合的天衣无缝,至今都是我心中主旋律电影最佳。
而是香港人根本不懂我们当时经历的集体主义,我们当时大家那种为了同样一个信仰奋战,集体目标比个人性命更重要的年代我觉得香港导演根本拍不出来。导演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大概
隔着一个珠穆朗玛峰。
《攀登者》是一部演员演技在线,题材好,但就是差一口气的电影,如果你专门挑他的错处才来还能再写三千字,但毕竟是第一部攀登题材,我们也不像好莱坞那么经验丰富,我们主旋律电影起步时间也不长,还是给他们一些成长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