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和了解会毁了你对一部电影的看法,点映果断选择了一部自己最期待的电影,看完我感慨,果然不能对一个能拍出盗墓笔记的导演抱有期待,特别他还是编剧……
攀登者主要讲1960年和1975年国家两次派人登顶珠峰的故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刻,从珠峰切入祖国的发展,有意义又很新颖。电影整体来说,一般般,冗长的感情文戏像附在喉咙不能咽下去的某些物质,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难受啊。
其实我能感受到影片想表达出的那种“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精神,从60年登珠峰没有影像而被质疑,到75年登珠峰拼死保护摄影机,国家的主权和骄傲是需要争取和维护的。这一段也是我觉得写的很好演得更好的一段,尤其是曲松林到李国梁的传承,命在攀登过程中不重要到很重要,张译演得太好了,一句我错了解了十几年的心结。
至于其他,尤其是感情戏,不论是李国梁和黑牡丹的未开始已结束,还是方五洲和徐缨的有情却被时事误,还是杨光的向父亲证明,都让我觉得好……尴……尬……,特别是徐缨牺牲那里,壮志需要牺牲,但徐缨的殷切和不顾一切,都让觉得,她的志,只是为了一个男人而已,两个人把无线电台当传情电话用,有点不分场合吧,而且太降格局了。
还有,后期改了多少台词啊,好多台词和口型都对不上,嘴里说着伟光正的话,脸上却是啊平淡的表情,很怪的。
但,我最想吐槽的,不是感情戏,不是配音口型,而是两次成功登顶都是刻画遇见雪崩
作为登山最后的艰辛。我爬过雪山,比珠峰危险性小太多的雪山,我明白那种攀爬的过程中,是一步一步的挑战着自己的生理极限,前行的每一米都是努力,高原缺氧的环境是背着氧气仍然会觉得呼吸吃力。导演把攀登珠峰会遇到的危险,暴风,冰缝,低温,雪崩,没有方向都拍出来了,分段的来了一遍,偏偏雪崩来了两次,刚好刻画在成功登顶的那两次,看完后,我的第一感受成了,不遇雪崩,不登珠峰……还有遇见雪崩两次都活下来了的方五洲,电影人是需要主人翁精神的,但有历史原型的登山,能不能尊重一下人家嘛,徒手跳峡谷那里,也真的太夸张了点吧,这真的不是杂技的嘛。
还有,1975年登顶珠峰测量珠峰高度,当年登山队峰顶作业1个多小时,在缺氧大风的极限环境下的种种,电影结果一笔带过,给那里的方五洲来了个回忆徐缨的镜头,我觉得这个登顶都变味了,干嘛呀,不儿女情长都不能登珠峰了嘛。
总的来说,攀登者我很失望吧,我期待看到一部把首次从珠峰北攀登珠峰的艰辛展现出来、把登顶珠峰对国家重大意义表现出来、把汉藏群众和军人携手登顶珠峰还原出来的电影,但事与愿违,它展现得不够全面,表现的不够深刻,还原的有点扯淡。
剧本,真的太重要了,那么多的好演员,那么好的演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