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前面几楼,实在忍不住要来反驳一下……
明兰还在扎双包头的幼童末期就有意识避开齐衡并拒收一切礼物,齐衡和第一任妻子“被相亲”时,有意找明兰说话,这是他们长大后第一次见。明兰回的是:
“以后不要再来寻我,便是碰上了也不许与我说话,非得说话也请以礼相待!这世上,女儿家活的何等艰难,若有个风言风语,我便只有死路一条!你可得记住了!”第二次则发生在第一任妻子已死,齐衡已经娶了申氏,他质问明兰为何一直对他装傻充愣,冷若冰霜,是否
“觉着我是那不堪重信的,觉着我会连累你,害了你,避我如毒蛇猛兽,这,这到底是为何?!”
在这里齐衡的重点是问明兰不回应他半分是否是因为你就认为我不可信。而此时的情况是齐衡已经娶了两任,明兰也已经定给顾廷烨了。
那么请问,这种情况怎么回答最合适?如何既安抚一个并不坏甚至本人还很优秀的追求者,同时又能表达咱俩一点可能都没有的决绝?明兰是这么说的:
“咱们从小认识,恐怕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其实与郡主很像,看着风轻云淡,内里却极好强。你明明已有了大好家世,却依旧勤学不缀,洁身自好,在京中锦衣子弟中,可算首屈一指的好儿郎。你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刚学了几天汉赋,又想着钻研诗。”(你很好)
“你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刚学了几天汉赋,又想着钻研诗经;练着馆阁体,却也不愿放弃颜体柳体;庄先生刚夸你写字略有小成,你又去调色作画。你也知道贪多嚼不烂,便日日起早贪黑,生生把许多学问技艺练出些名堂来。”(但你什么都想要)
“你太好了,事事都想做最好,我要不起,你心太大了,也放不下。”(你什么都想要,而我只想好好活着)
说的非常婉转,留了各自的体面,表明了各自早就做出选择的原因。她并没有明确说任何自己的身不由己,因为这个时候她主要是想让齐衡释怀,我们都有各自的选择罢了。我觉得这个回答是很合情合理的,未尝没有考虑齐衡心情的意思。
看看她真实的反思吧~
婚后顾廷烨不解她为何对齐衡总有些避而不谈,她逼急了袒露了自己的伤疤。这一段是我全书最喜欢的桥段之一,摘录如下:
引用
明兰淡然道:“很早之前,我就知道我与齐衡绝难成姻缘,既然如此,何必还啰嗦许多。我不是话本子里的那柔情多意的小姐,我断不会叫不该之事发生的。”
顾廷烨冷笑道:“夫人倒明智。枉费齐衡一番痴心,倘叫他听见这番话……”
“我之前对他说过更难听的话。”
明兰昂首道:“就因为有人喜欢我,我就一定要喜欢他么?哼!天下哪有那么简单的事!”
这番话她闷在肚里十几年,此时也顾不得什么,索性都说了出来。
“我六岁没了生母,家中姊妹,太太宠爱五姐姐,父亲喜欢四姐姐,若非祖母垂怜,我还不知会怎样。似我这样的,何尝能有半点行差踏错!”
“平宁郡主连盛家嫡出的女儿都看不上,何况我!齐衡明知如此,还想要我如何?与他花前月下互诉衷情,还是私相授受?等到他日他另娶名门淑女,而我暗自伤怀,感痛一生?!”
顾廷烨默了半响,才道:“早先,我就听说齐衡与郡主为婚娶之事吵过许多次了。”
“那又如何?”明兰尖利的反问,“在登州时,老太太带我去乡间避暑,我见过用来沉塘的笼子,见过被族里祠堂关起来的女子。齐衡若真有本事,就别叫我担惊受怕,顺当的把我娶过去。倘若不成,他还非把事情闹出来,一个‘私相授受’就能要了我的命!”
明兰蓄着泪水,一字一句道:“顾侯爷,这世上男子与女子是不同的,不能男子付出多少情义,也叫女子回报一般。你可以荒唐十几年,然后浪子回头,功成名就。可是女子呢,只要一步踏错,这辈子就算完了一半!又叫慈心抚育我的老太太如何自处人前!”
胸膛剧烈的起伏,她冷笑道:“是以,侯爷大可放心。恁怎样的青梅竹马,都叫那阵子的惊惧担忧给淹过去了。我怕还来不及,哪有功夫想什么男女之情。这种金贵玩意,我一个小小庶女,消遣不起!”
……
明兰仿佛被触及心底最深处的地方,心中隐匿的那一处轰然塌方,被掩藏住的丑陋无处躲藏。她一手撑着桌子,哀戚道:“……我心虚,是因为,当一个人待我真心真意时,我却只想着自己。”
顾廷烨倏然抬头。
明兰泫然欲泣:“他待我很好,不计较得失脸面,没因我是庶出就瞧不起我,只是想待我好。并真心想娶我,为此辗转耗力。可我……我只顾着自保。只要自己能安安稳稳的,我从不曾顾惜过他半分。”大颗的泪水滚下精致的面庞,她泣不成声,
“你疑我的没错。这辈子,我从来只爱自己。”
这一段吵架精彩至极,这才是明兰真心的回答。她的家庭身份再加上沉重的礼教束缚,使她在男女关系上时刻受着死亡威胁,她根本从未喜欢过齐衡。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在这个男女极度不平等的社会里,不先考虑活着而要强求感情平等才是强盗逻辑。可即使是这样,明兰保留着现代人姚依依的那部分,还是让她心怀愧疚,她说着只爱自己,看似理直气壮,实则自我厌恶,觉得自己辜负了别人的好意,这份愧疚于是一直折磨着她。
我喜欢盛明兰的一点就是,她会把自己被这个古代社会束缚衍生出的丑陋的一面剖开来看,并用“姚依依”的现代人视角去自白,去批判。我一直认为知否是部从“反套路”切入,最后深挖到有一定批判性的小说,让人对代入自己穿越古代社会后的生活没甚期待甚至感到讨厌才是它“反套路”的意义,就像书中描述的生女的悲惨,到底是墨兰自认是悲惨才成为悲惨,还是那个社会塑造的悲惨才是它给人以反思的地方。楼主说“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很是了。但同时它又通过盛明兰和顾廷烨在没有完全放弃的相互批判反思中得来的不错结局,给人在外部环境极端不友好时也要积极生活的鼓励,这不失为平凡生活中能汲取的另一种温暖力量。
[ 此帖被sherrysmith2在2019-09-11 20:5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