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出去吃饭的时候,给老板娘打包了一份云吞。
云吞是独立放一个碗的,汤另外装在胶袋里。
我盯着服务员行云流水的打包动作,突然在想:
假如老板娘不喝这“袋”汤的话,她要先把汤倒进下水道,
然后用东西把汤汁擦干,才能将胶袋扔在干垃圾桶里。
如果擦汤汁的是纸巾,那也要一起扔到干垃圾桶,
如果是毛巾的话,嗯,可以洗洗继续用……
突然就觉得自己有点“中毒”了,哈哈~
虽然广州目前还暂时不用强制垃圾分类,可是貌似也不远了。
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听到、知道垃圾分类这个词的呢?
应该是在小时候看日剧时吧。
对于日剧中的主妇或上班族一脸懊悔地边嚷嚷错过扔塑料瓶的时间了、
边急匆匆跑回家拿垃圾的举动,总会感到莫名的好奇与不解:
错过了,会怎样?
不按照规定时间扔,不行吗?
前不久,乍一听垃圾分类的分法时,我也曾暗暗咋舌——
什么假如粽子发霉了不要,要将粽叶和粽肉分成干湿两种垃圾扔;
纸巾无论前世是干还是湿都是干垃圾;
小排骨是湿垃圾,大棒骨是干垃圾,但前提是要把肉啃干净-_-||
等等……
对很多人来说,垃圾就等同于废物,是不要的、没用的东西的代名词。
谁会花心思关心一堆垃圾?
关心它的流向、关心它的最终归属。
扔了就扔了。
可是,当一天这些垃圾重新以另外一种面目回到我们身边时,
这将是谁也承受不起的一天。
我在工作上有一个特别深刻的经验:
越是开头嫌麻烦、越是想逃避躲懒耍小聪明的,在后面出错越多,要做的补救也越多。
相反,本着无论多繁琐也要做好的心态,在“源头”就细致勤勉地对待,以后只会越来越轻松。
你看,世间真的很公道的。
所以垃圾分类,开始一定会觉得很麻烦的,一定会不习惯的,
但是坚持下去,一定会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