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
唐代长安人。出身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30岁后隐居浙东天台山,享年100多岁。
直到18世纪前,他一直默默无闻,少人关注。到了19世纪70年代,他才作为唐代三大白话诗人之一,被世人接受和认可。
令人惊奇的是,即便被国人遗忘千年,他的作品还是传到了国外,并产生巨大影响——
他被日本人尊称为中国最杰出的诗人。日本著名小说家森鸥外以其为原型,创作了一部著名小说;
他被美国斯奈德、凯鲁亚克等众多现代诗人奉为先师,成为美国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的理念英雄;
好莱坞大片《冷山》,其原著被指向他致敬……
他,就是唐代最神秘的诗人。
他,是寒山。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寒山 《人问寒山道》)
这首诗清奇雅致,又明自如话,尤其体现了佛家心灵世界的宽广与自在,在《全唐诗》中被列为释家诗之首。
然而,它的主人却一直是个谜。
作为与王绩、拾得齐名的唐朝三大白话诗人之一,寒山的身世,正如莎士比亚或曹雪芹一样,具有神秘性。历史上现存的文献资料中,几乎没有关于寒山生活的记载,据说最早关于他生活的资料收集,是从19世纪开始整理的。
寒山,富有文学意蕴,显然是个笔名。在中国,寒山被排斥在正统的传统文学之外长达600多年。从12世纪到18世纪,没有任何政府官员或负责人收集整理寒山的诗歌,也没有相关人员把寒山的诗歌,归入唐代重要的诗人选集中进行出版。寒山诗歌被诗人效仿是在宋朝,如王安石、朱熹、陆游等人,但这些诗人仍没有将寒山诗作为正统诗歌,而是当做打油诗。
幸运的是,寒山诗歌最终存留了下来,因为在每一个阶段,寒山诗歌都拥有大量的佛教徒和道教徒的读者。
事实上,寒山诗歌最早广泛流行于九世纪。从9世纪到12世纪,关于寒山的传说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多。
有一种说法,寒山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灵魂转世,他装扮成一个疯子,拜访了一座寺庙。后来,他成为了禅宗佛祖,凭借他深邃的、风趣机智的对话给人们以深刻的启发。还有一种说法,寒山被证实为是一个流芳百世的脾气急躁、性情狭隘的道教徒。传说中的寒山,掌控着道教魔法的转换:他首先作为一个穷人出现,后来变成一个富人。
如今,关于寒山的身世,又有了另一种说法。严振非指出,寒山实乃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
寒山的身世,就像莫迪亚克在《暗店街》中所说:我的过去一片朦胧……
但无论如何,他的诗歌最终以《寒山子集》的方式,流传百世,更走出国门。在被国人“雪藏”千年之后,寒山终于在国外绽放闪闪光芒。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癫。
貌不起人目,身为不求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译《寒山诗歌》)
因为寒山诗歌在佛教徒和道教徒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人们甚至不再在意诗人是谁,而将其名字看做一种文化标志。寒山诗歌不再是个人诗集,而成为一种诗歌流派。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苏州修建了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正是它。
与中国传统文学强调精炼、含蓄不同,寒山诗歌更加口语化,通俗直白、直言不讳,甚至一些诗歌用粗俗的俗语写成。但正是这种风格,让寒山诗走出国门,收到日本人的推崇。在日本,寒山被拥戴为最杰出诗人和神圣的人。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随着白话文运动的推进,作家们开始把寒山的诗歌奉为通俗诗歌的先驱。
寒山诗歌最早被引入美国是在1954年,阿瑟·韦利在那年出版了《寒山诗歌27首》。加里·斯奈德的“寒山诗歌”出现在1958年的秋天。韦利发现寒山诗歌,可能是通过他阅读的日本的出版物。与此同时,斯奈德对于寒山的兴趣也是由日本的寒山绘画所唤起的。
斯奈德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1953年的日本艺术展上,有一幅小的用烟灰墨块素描而成的画卷,上面画着一个拿着卷形饰物,长头发的,穿着破烂的长袍风衣的男人,他面带微笑的站在山顶的峭壁上,这是“关山樱”,或是寒山。
诗人杰克·凯鲁亚克在《法丐》中,对寒山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描写,把美国人理解的寒山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法丐》前半部分描绘的是寒山的贡献,对于一个国外的离世千年的诗人来说这份贡献是特别的。
“我在山上呐喊寒山,但是没有回应。我在晨雾中呼唤寒山,仍是一片寂静。突然,我似乎看见一个难以置信的中国乞丐站在这儿。大雾中,在他略带皱纹的脸上显现出诙谐的表情。”正是由于凯鲁亚克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得寒山成为美国“垮掉派”一代心中的偶像,赢得了比李白、杜甫还要高的声誉。
还是让我们回归到唐诗本身——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寒山 《杳杳寒山道》)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寒山 《凡读我诗者》)
从这两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寒山诗的特点。其最大特征就是口语化。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认为,寒山、拾得是七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三五个白话大诗人”之一,是继王梵志之后“佛教中的白话诗人”。钱学烈认为,寒山诗真实反映了当时的语言面貌,对于了解唐代口语、研究中古和近代汉语,是极其珍贵的资料。
蕴含丰富的禅机哲理,是寒山诗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寒山诗中出现了驳杂的儒、释、道思想,有人认为其诗从内容上看“似儒非儒,非儒亦儒;似道非道,非道亦道;似僧非僧,非僧亦僧;似俗非俗,非俗亦俗”。更有论者指出,他是唯一一个糅合了儒释道精神的诗人。
台湾黄永武指出:唐人中以诗来写禅理,写得最多,写得境界最精湛的,应该是寒山。
2004年在国内热映的好莱坞大片《冷山》,根据查尔斯·弗雷泽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美国内战时期,一个名叫英曼的南部士兵身受重伤生命所剩无多。他逃离部队,历尽千辛万苦返回故乡冷山,只为见上心爱的意中恋人艾达一面。艾达则在山影交错的乡间,度过了独立的蜕变期,学会如何与粗粝尖锐的生活对抗,并与山区女孩露比在战乱期间的冷山相互取暖,艰难而快乐的生活着。
弗雷泽在原著小说的首页,引用了两段话,其中一段就是寒山的诗: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据此,有人认为,影片《冷山》应翻译成《寒山》,这实际上是原著作者向寒山致敬。
无论如何,这位连真实姓名都没有的唐代诗人,用心灵写下数百首禅诗,意外在沉寂千年后,受到世人疯狂的追捧和膜拜。正如其诗所写——
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
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