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号
年号指皇帝刚登基时,向全天下发布的一个名号,在古代用来纪年。在汉武帝之前没有年号的名目,他的年号“建元”,一般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年号。年号通常选用吉祥的字眼。比如:汉朝汉武帝时期年号是建元,唐太宗时期年号是贞观。明代以前,皇帝往往一时兴起就会改元,导致一位皇帝在位,却留下了多个年号的情况。比如汉武帝在位44年,就用过11个年号,平均4年一换。到了明清两朝,才使一帝一号成为常态,也出现了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比如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在位年号康熙,史称康熙皇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在位年号雍正,史称雍正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皇帝等等。
2.谥号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君主、诸侯、大臣甚至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都会有谥号。谥号制度起源于周朝姬发,死后谥为“武”,所以他也被后人称为“周武王”。从唐高祖李渊开始,打破了皇帝一、两字谥号的旧例,使用了“神尧大圣大光皇帝”的谥号,谥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惋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明成祖朱棣的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清圣祖玄烨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用恶谥的皇帝最著名的就是隋炀帝啦。
3.庙号
庙号是皇帝去世之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才能使用“祖”,继嗣君主必须有治国才能才为“宗”。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唐太宗、宋太宗等,都是凭本事挣来的名号。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 此帖被ifanqiong在2019-03-29 17:1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