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
李延年这首唱词本是为自己的妹妹--汉武帝之妃李夫人所赋,但放在杨玉环身上,却也是十分合适的。
说起这位杨玉环--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与唐玄宗的恋情更是被传成了多种版本。
就我个人来说,我倒真不赞同杨玉环的人生选择,尽管她也是无奈的。她原来是寿王瑁的王妃,有儿有女,小日子过得不知有多滋润。郎才女貌不说,还可白头偕老。而自从她入了宫,她就不再是从前那个小王妃了,她已经是贵妃了,大唐皇帝的妃子。
有的时候会纳闷,玄宗与杨玉环岁数差的那么多,怎么就会演绎出一段爱情故事。但细想来,玄宗并不仅仅是一个糟老头,而是五十多岁仍旧风度翩翩,多才多艺 ,一生创立无数丰功伟绩的皇帝。也许玉环初时并不大情愿,但以大唐国力来讨一个女子的欢心是很容易的。于是,杨贵妃陶醉了。
三千宠爱于一身,绫罗绸缎,山珍海味,完全满足了一个女人的虚荣心。她甚至常常与玄宗李隆基扮作平民夫妇,她唤他“三郎”,他叫她“娘子”。她可以为他吃醋,大肆撒泼;他可以为她遍寻荔枝,不理朝政。看似多么美妙的爱情,羡煞了多少人。然而,他们都忘了,忘了身份,忘了身处何地。终于,安禄山叛变,惊破了霓裳羽衣曲。于是,马嵬之变随之而来,杨贵妃被赐死。曾经多么坚不可摧,多么轰轰烈烈的爱情在现实面前轰然倒塌。
其实,杨贵妃太过沉溺这样的爱情,是很不理智的。她太天真了,以至于对李隆基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生世世为夫妇”这种哄女孩子欢心的情话深信不疑。玄宗时爱她,但更爱自己,更爱权力。不然在马嵬时,他就不会处死杨贵妃。不知一代红颜将死时,对这样的爱作何感想?
死了,便死了罢。但这玄宗让位了,曾经那般英明图治的皇帝怎么会沦落到哀哭失权的地步?史官们不好写了。干脆,杨玉环抬出来,大肆渲染她的美及对皇帝的诱惑,于是,红颜祸水的帽子就扣在了玉环的头上。
依我看,唐玄宗沦落至此,功劳大多半都属于他自己的。英明神武,励精图治--那是曾经。后来他也愿意享受安逸,认为现今太平盛世,歌舞生平。他还曾经向高力士提出“让位于太子”,后来被驳回作罢。杨贵妃只不过是作了一个催化剂。他若真有心英明,又怎么沉溺于女色而不自拔?当年他对武惠妃,梅妃江采萍,爱的却十分理智。一个小小的杨玉环又怎能翻天覆地?
其实,杨贵妃本不必死。玄宗错就错在给了杨家太多荣耀。杨家的奴才连公主都打,可见一斑。而杨贵妃本人也不够聪明,不懂得像长孙皇后一样劝谏皇帝,不要给外戚太多荣宠。这就为杨贵妃的悲剧之死埋下了伏笔。若不是杨国忠等人太过猖狂,甚至逼到了太子李亨的切身利益,兵变之时,也不是非要她死不可。
本就不是平民百姓,如何能做那样的鸳鸯夫妻?两人的身份注定了他们无法长相厮守,更遑论“生生世世为夫妇”?
这个选择,唐玄宗并未后悔过。他绝对不可能舍自己利益而保一个微不足道的女人。再来一次,他还会如此。他更不可能为了所谓“上穷碧落下黄泉,誓与君同”而以死追随。她死后,唐玄宗日日感慨最多的还是自己无权之苦,偶尔作两首诗,却还不只只怀念她。什么秋雨梧桐叶落时,不过是在说他的晚年之凄凉罢了。想想他们曾经的爱,真是十分讽刺。杨贵妃至此,何其可悲也!
最是无情帝王家。
当“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还有谁记得,彼时,家宴上初见时的惊艳,还有谁能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红颜未老恩先断”,徒剩“此恨绵绵无绝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