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成长的三个原则
原则一:选择工作的时候,牢记 " 头部效应 "。
头部效应,也即 " 二八定律 ",即 20% 的人可以获得 80% 的收益。从商业上来讲,行业 top3 的公司往往垄断了 80%-90% 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公司瓜分仅剩的 10% — 20%。
具体在职场中,如果在一个领域中能成为头部,你就能得到这个领域中最高价值的回报与最高势能的加持。同理,公司之间的选择与判断也是一样的。
假设,现在有一个岗位,有两个竞争者 A 和 B。A 毕业后去了阿里,B 去了一家创业公司,但是 A 在阿里处于非核心业务部门,B 是创业公司的核心产品负责人。两年下来 A 在阿里做了很多不痛不痒的事,而 B 前后主导了很多项目,甚至有一两个产品做出来以后在行业及用户里都有非常不错的口碑。
那你觉得这两个人谁更值钱?谁的成长空间、行业价值更高?毫无疑问是后者。所以头部效应在职场里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原则二:终极的职业出口有且只有两种,即专家和业务管理者。
职业发展,往往是先在技能方向有成长,再在思维、认知方向有成长,而进一步往下走,职业的终极出口,是专家和业务管理者。
专家是指,在某项技能上出类拔萃,具有 " 匠人属性 ",比如行业大咖如小马宋、吴秀波等,他们以技能出众而在 " 江湖 " 上拥有一定地位。
业务管理者是指,将一项业务交给这类人之后,他们能通过自己的管理动作、资源整合能力、战术和战略的制定等能力,去驱动业务发展,比如王兴、马云等。
明确了两类出口之后,对于我们而言,有必要去思考自己的出口是哪类。
专家的成长看重以技能之长带动思维和认知的成长,当技能精进到一定程度,你自然会慢慢渗入到一些业务当中。
而对于业务管理者,则不用追求绝对的技能的专精,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重点在于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
原则三:在一个商业组织里,可能存在四类不同的业务部门。
1)核心业务部门:
指的是在一家商业组织里,直接影响、决定这个组织的生死的部门,比如百度的搜索产品部门,或腾讯的核心游戏工作室等。
2)探索型业务部门:
这种指的是创业公司,或大公司的新兴项目、新产品线。这类型的业务部门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和风险并存。你可能从中获得巨大收益,但同时也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3)成长型业务部门:
成长型业务部门是探索型业务部门的下一个阶段。到了这阶段,一些基础的业务结构和模型已经搭建起来了。底层的业务模型是相对稳定的,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增长速度和成长速度。
4)非核心业务部门:
这类部门是指对一家商业组织有些锦上添花的、甚至可有可无的存在。当这家商业组织出现危机需要裁员的时候,往往第一时间会从这个部门开刀。比如支付宝、微博上面的公益频道等。
二、职业选择的四个建议
建议一:在职业生涯的前 5 年,最应该看重的是成长速度。
对于 0-5 岁的职场人来讲,如果没有太大经济压力的话,那么,建议你的思考和判断应该完全以自己的成长速度为导向,在这个阶段,收入并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将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看做一条价值增长的曲线,对应的是三十年的时间,那么对于职业生涯的前五年,最应该看重的是这条曲线的加速度。如果你在 0-5 岁拥有非常好的加速度,十年以后你能获得的回报,可能都是几十万量级的。
当然,这前面有一个前提:你是否愿意去追求远超他人的成长速度,并且短期内有多大的经济压力?
建议二:思考自己是否有核心的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指,这项技能你能比 70% 以上的人做得更好,如果你能比大多数人都做得好,那么建议你的职业选择围绕着加强或放大这个职业长板而展开。当你将这项技能发挥到极致,你就更有可能成为一个领域的头部。
如果不幸没有技能长板,建议优先考虑是否有机会让自己在思维、认知方面(前提是基本技能不错)有更深的理解。当你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时候,长板也必会慢慢浮现。
建议三:如果进不了大公司,在小公司成为头部也是一种选择。
当你无法在一个一线战场快速成为头部的时候,可能最佳的策略是退回二线,先成为一个头部,再带着你获得的势能和加持,重返一线。
比如当你在 BAT 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时,可能你更应该去一些创业公司,快速成为头部,然后再带着收获的能力和行业认可重返一线的互联网公司,那你的职业发展路径可能会更加顺畅。
建议四:可以专精一个领域,也可以在不同领域切换,但要考虑迁移成本。
选择行业,首要考虑的是自己有没有明确感兴趣的行业,当前的决策应该与感兴趣的方向靠拢。如果你没有明确方向,想在领域间切换,那么要考虑迁移成本(即跨行的成本)。
例如一位同学擅长做内容,但之后想做不同的内容形态。
首先应该评估当前专注在做的内容形态(比如文字、视频、音频等),3 年左右不应该有太大变化,而是应该专注一种形态。因为内容形态之间的迁移成本是比较高的,比如从做文字到做视频的成本就比较高。
但如果你已经干了两三年,摸透了一个行业的内容运营机制和分发渠道,那就还是有一定成本的,因为你要考虑资源、渠道的可复用性。
以上,我们针对职业发展理清了几个基本原则,还给出了一些建议,但还只是针对手中有一些选择的求职者。对于有些手里还没有 offer 的求职者,可能面试本身就是个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经验,更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那么对于这类情况,我们的建议是:补齐你的经验,用过程而不是结果去说服对方。
拿运营公众号这件事举例。假如你从来没有管理公众号的经验,但你想找这样一份工作,那么你至少可以试着做一些相关的事。比如你每天用微博给自己的公众号导粉,一个月下来真的导了一千粉,这就是有说服力的事情。
行胜于言,这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理念。
文章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当你看不到未来的时候,用你的双手,去创造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