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石电影
“就这样结尾了?!”
“天啊这结尾,真是细思极恐。”
以上是芋头看完电影的真实感受。
我们喜欢悬疑,喜欢它的层层反转,享受抽丝剥茧最后露出真相的快感。可这部电影却是“反套路”,剧情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以为接近了谜底,结局却是——没有结局。悬而未决的疑案,看完让人陷入深深的无力和绝望。
电影的名字是《杀人回忆》。
这部2003年的电影在韩国电影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根据 “华城连环杀人案” 事件改编,凭借极高的社会意义和完成度被影迷认为是一部“完美”、“毫无破绽”的犯罪片
目前豆瓣评分8.7,好于97%的悬疑片,好于97%的犯罪片。
2019年,刚好是韩国电影诞生100周年,韩媒《体育东亚》对100位韩国电影业内人士发起了问卷调查,本片就以第一名的分数获封韩国电影100年最佳影片。
不止是情节的成功,几位主演的演技也是十分细腻。男主是韩国国民影帝宋康昊,影片最后他情绪复杂的眼睛凝视前方的镜头,更是成为了一个经典。宋康昊也因此被评为韩国电影100年最佳男演员,这个奖项是业内人士评选出来的,可见其含金量。
一场场夜雨,伴着广播台一次次播放的“死亡”情歌,凶手将残忍而变态的魔爪伸向一位位独行女子……好几次芋头都是想看又不敢看,只能默默捂眼睛。
连环凶案开始于1986年10月23日,男主朴斗满接到报案。他在水渠中发现了一具女尸,受害者双手被绑在身后,尸体已经腐烂,身上满是飞虫。
一段时间后,铁轨旁荒草中又发现一女性尸体(李香淑),双手被绑在身体背后,头上被内裤罩住,死状与水渠中的女尸十分类似,因此,这两件案件被定为连环杀人案件。
根据一些传言,朴斗满很快锁定了案件的第一个嫌疑人——白光昊。
白光昊有智力障碍,但朴斗满凭借自己“巫师”一样的眼睛,一眼认定,白光昊就是凶手!
由于是小镇子,再加上政治上的压迫环境,警察的素养并不高。斗满凭“直觉”断案、伪造物证,他的副手勇古采用暴力逼供,这些都让人不免觉得有些愚昧。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当时的韩国正处于高压之下,百姓生活怨声载道。所以在芋头看来,斗满、勇古只是当时普通警察中的缩影,他们对待案件的方式确有不妥,还一味追求结果,但他们却还是执着又充满正义的。
白光昊在威胁下认罪,但在还原现场时,面对记者,光昊却手足无措,大喊冤屈。这使得舆论一片哗然,光昊被释放。
新来的苏警员与二人形成了极强的反差。
他来自汉城,警校毕业,办案讲求证据,思路清晰。
他逐渐进入破案状态,找出了两个受害者的共通之处——雨天被杀害,身着红色衣服。并找到了穿红色衣服失踪的第三具受害人尸体。
面对“红衣”魔咒,他们派出警局的女警官,在雨夜身着红裙子引诱犯人,但凶手当晚将目标定为了一名给丈夫送伞的女工。从这第四名死者开始,红衣魔咒被打破。
案件第二名嫌疑人是因其在案发地行为怪异、举止极其符合嫌疑人特征被抓获的。
他受不住勇古的拷打,承认杀了人,但供述的细节丝毫经不起推敲,很明显也不是行凶者。
案件中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是:有一个神秘男人,在每次凶案发生的日子都在广播台点了一首《悲伤情书》的歌。
点歌,可能这是一种“杀人仪式”。
这个推论让人头皮一阵发麻。
凶手到底是经历过什么,才会心里扭曲成这样子?
又是雨夜,“死亡音乐”再次响起,连环案件的第六起,还是发生了,凶手的手法愈加可怕。
峰回路转,广播站终于找到点歌者寄的明信片,案件锁定了第三名嫌疑人——朴兴奎。
朴兴奎俨然一副正人君子的形象,其实按照套路,这种人畜无害长相的人一般就是凶手……而且他从作案时间、个人行踪等方面嫌疑都极重。
但他似乎确信自己没有留下证据一样,坚决否认杀人。
案件只得重回原点,他们此时才发现,白光昊极有可能不是凶手,而是目击证人!
可光昊在辨认朴兴奎照片的关键时刻又弱智起来,更不幸的是,神志不清的他跑到铁轨上,被火车撞没了。
目击者死亡,朴兴奎被释放,所有人心里都十分压抑又愤然不甘,他们认定,朴兴奎是本案确凿无疑的凶手。
最后的希望是在死者身上发现的精-子,但需要送去美国进行DNA检测。在这段时间,朴兴奎被24小时监视。
某天,苏不小心将朴兴奎跟丢。恰巧当晚又发生了命案,遇害者,竟是和他们相识的女高中学生。
一向冷静的苏彻底崩溃,他无法忍受如此凶残的凶手继续猖狂下去。他将朴兴奎带到外面,对他拳脚相向,将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在他的身上。
芋头觉得,大概是一次次重新燃起的希望都给他带来了更痛苦的绝望吧。无助而崩溃到极点的苏,成了比勇古还要可怕的人。
就在苏想要杀了朴兴奎时,斗满带来了美国的检验报告。结果显示,死者身上的精-子与朴兴奎的DNA并不一致,朴不是凶手。
最后的一点寄托也失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绝望和无力。
是啊,调查了这么多,投入了如此多的精力,现实却一遍遍地告诉你:你又错了。拼尽全力、奋力追求,却始终得不到一个结果,甚至都没有改变什么,再执着的人,有再多的热情,可能也早已消失殆尽了吧。
可生活中啊,又有谁说过,又哪有那么多事情,是一定有结局的呢?
这件案子,从此成为一桩悬案。
多年后,2003年某天,已经改行的斗满再次经过那片金黄色的麦田,他走到水渠旁,又去看了一眼那个故事展开的地方。
他遇到一个小女孩。
巧的是,小女孩前两天发现有一个人也在看这个水渠。那个人告诉女孩,因为多年前他在这里干了某件事情,所以回来看一下。
所有的回忆瞬间涌向斗满,他假装不经意地问女孩“你看见他的脸了吗?他长什么样子?”
女孩想了很久,答道“就是……正常人……普普通通的样子啊。”
斗满眼眶有些湿红,他直直地盯向前方,有些惊愕、有些愤恨又有些茫然。
真相,普普通通的,是如此近又那么远啊。
他的眼睛中,藏了太多太多了。
导演表示,最后安排主演宋康昊看向镜头,其实是看向凶手,他相信凶手一定会看这部电影。
而凶手是谁?一个普通人。
我们日常生活中匆忙一瞥的、擦肩而过的任何人,都可能是这个“普通人”,他或许当时就坐在影院里,回想着自己的杀人经过。这可能就是电影的细思极恐之处了吧。
当然,电影给人的震惊之处远不止这个结尾,以至于芋头回看第二遍的时候有些抗拒,抗拒凶手凶残的作案手法,还抗拒电影的真实。
它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真实的结果就是杀人犯至今未被逮捕,成为未解决的疑案。
它似乎有些戏谑:勇古习惯于对嫌疑人“飞踢”,但他的腿最后被误伤截肢;苏警员一向理智冷静,可他最后几乎将朴兴奎打死;斗满本有些鲁莽无知,可他最后却阻止了苏的冲动。人生中,巧合、偶然、反转等等等等混杂在一起,岁月啊,能造人,也会伤人。
电影总在我们看到希望之时给我们一记重击:现场仅存的证据被拖拉机破坏、支援军队关键时刻被派去镇压活动、唯一的证人被火车撞死……这些都让人不得不深深叹一口气,原来,很多时候,真的没有什么救世主会悲悯你的。然后那些过不去的事情又如电影中多次出现的火车一般轰隆隆地驶过,被尘封起来。
人生兜兜转转其实就是一个圈,你所做的事情,都并不那么容易抹去,就像最后的那个镜头——总有人会注视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