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将安慰”)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提出。
二战期间,美军在攻占意大利南部海滩的战斗中,镇痛剂很快就用完。当不断增加的伤兵痛苦的嚎叫着要镇痛剂时,当时的军医H. K. Beecher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让护士给他们注射生理盐水并骗他们说里面加了强力镇痛剂。结果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这些注射了生理盐水后的伤兵,居然真的停止了哀嚎,疼痛止住了。
起初医学界认为安慰剂效应只是一种心理作用,影响的只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并不会真正影响身体上的生理指标。但随着后续研究的进展,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大脑的神经元活动和免疫系统有着一些很密切的关联,这个关联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在胸腺和骨髓中都发现了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而这两处是免疫系统非常重要的部分,这就证明大脑神经元的活动确实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工作。
“安慰剂效应”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暗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学》中,对“潜意识”下了一个精确的定义。他认为,潜意识是在我们的意识底下存在的一种潜藏的神秘力量,这是一种相对于意识的思想;而意识与潜意识具有相互作用,意识控制着潜意识,潜意识又对意识有重要影响。
可以说,潜意识具有无穷的力量,它隐藏在心灵深处。能够创造奇迹。1910年,法国心理学家爱弥儿▪柯尔利用潜意识发明了一套简短有效的“柯尔疗法”。他要求那些因为萎靡不振而导致出那各种各样身体状况的患者,每天早晚闭上眼睛坐在(或躺在)安乐椅上,让全身肌肉放松,然后小声地念出一句话:“每一天,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这段话必须早晚重复二十遍。柯尔指出,在说出这这段话的时候,人们的潜意识会把它们记录下来。这时,不要让任何具体的事情侵扰自己的思想一一不论是疾病还是生活中的麻烦,它们必须变成一个被动的受体。只保留这个“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的愿望,从而让身体真的慢慢接近最好的状态。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及个人图书馆、简书(阳光点津心理)
我的感想: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安慰剂效应的存在,比如买了某种保健品吃了或是用了之后确实感觉到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其实就是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虽然保健品并不起实际效果,但是确实给人以安慰是没毛病的,这个效应了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暗示其实是可以影响我们的身体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暗示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好虚弱,好倒霉”那么你可能就真的不行,不可以很虚弱了,不如我们也学习柯尔实验中一样每天告诉自己“每一天,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从今天开始就试试,说不定生活真的可以变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