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一点小常识和个人见解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05 回复:3

[其他] 养生的一点小常识和个人见解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怀特先生家的兔子

ZxID:22166852


等级: 文学大师
大王叫我来巡山,巡完南山巡北山。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20 0
养生的一点小常识和个人见解
养生 health maintenance

通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行为。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的生命现象与宇宙生生不已的造化过程紧密相联,并形成一种具有思想、理论与许多独特方法的体系。在早期,这一体系既带有它天然的合理成分,也含有一定的原始思维的幼稚性。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与经验积累过程中,其合理的成分不断得到加强与丰富,而幼稚的和违反科学的地方(如服用五石散)则不断地被扬弃。中医学的养生主要有调神、服食(食养、药养)、吐纳、导引、房中术等几方面内容。

源流 健康、长寿是人类自古以来所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大自然中日月经天、亿万斯年不改的现象,启发人们效法自然、返回自然,希望用仿效自然的办法使生命永在。《周易·象上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又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这种期望虽然难以实现,但追求长寿却大有人在,汉末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明确提出了运用医药的办法进行养生的观点。华佗授其弟子的五禽戏是导引练形以养生的早期重要记载,而华佗授其另一弟子的漆叶青粘散则是延年益寿方剂的早期记载,可知华佗在养生研究方面有相当的造诣。以恬淡虚无为主导的精神养生或精神调养,出于老庄之学,与儒家有异,后世亦主要发展于佛、道两家,这与两家倡导脱离红尘、斩断世缘、清静无为以修炼长生的主张分不开,而这种思想也正是气功修炼的重要前提,故而气功亦以此两家为主,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更被视为气功学术的经典性作品,其地位几与老庄相并列。至晋隋时期,矿物药养生达到顶点,服食五石散几乎成为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时髦,流传甚广,遗祸亦烈,伤身、殒命者比比皆是,这从隋代《诸病源候论》有关记载中可以想见;唐以后亦衰而未绝,帝王豪门因之亡命者代有记述。房中术则在秦汉以前似乎较为开放,这从古时记述中及晚近出土的马王堆汉墓的残存帛书中可以看出,宋以后可能由于程朱理学的发展及影响,对性及性生活的压抑排斥日趋严重,谈房中术者不被采录,或被视为禁书而遭封删,故流传后世者极少。辟谷养生术自创立至今也逾千载以上,代有流传,只因遵行不易,一般人难于接受和施行,因而始终没有较大的发展,仅局限于佛、道教的少数流派中传播。与此相反,不禁食的饮食调摄养生法则因符合社会上下各层的需要,故日渐发展,代代深入;四时调摄养生、环境养生等则日积月累,渐趋深入。

近来国内外对养生学的研究日趋活跃,国外重点在于理论及实验室的探究,探索衰老的形成原因,可分为生物自身的内在决定与生物生存过程中的错误或有害积累两大类说法;国内则重点在于理论整理,对抗衰老的各种具体方法的探索。

文献 延年益寿,人同此心,故而养生文献不限于医家,诸子百家均有所探讨。中国现存养生类著作约数百种,还不包括涉及养生内容但并非养生专著的书籍。养生书籍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通论类 主要从养生的大旨、理论、指导思想等立论,全面分述各种养生方法,有助于了解养生理论,指导人们进行一般的养生,如汉代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梁代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唐代孙思邈著《孙真人养生铭》、宋代陈直著《养老奉亲书》、元代李鹏飞著《三元延寿参赞书》、明代胡文焕著《寿养丛书》、清代曹庭栋著《老老恒言》等。

食养类 主要从饮食物性味、补泄滑涩的效用与人体状态、天时气候、地理方域等的关系论述养生之道,也包括节食、辟谷等内容。如元代忽思慧著《饮膳正要》、《道藏精华录》收载《服气长生辟谷法》(著者佚名)、清代简缘老人著《节饮集说》。

导引类 主要从论述气功、导引练形的理论及具体方法上阐明祛病保身、益寿延年之道,内容包括各种门派、形式的气功,各种导引练形(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著述。如后人从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辑出、编著的《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明代尹真人著《性命圭旨》,明代朱权著《臞仙神隐》,清代马齐著《陆地仙经》以及明代袁黄的《静坐要诀》,南北朝达摩祖师的《易筋经》,清代娄杰的《八段锦坐立功法图诀》等。

炼丹类 主要是各种炼制丹药的有关记述,古人曾希望通过对各种矿石药物的复杂烧炼过程制造出令人长生不死、霞举飞升的灵丹,虽说设想荒诞、近于幻境,但却也得到了一些有疗效的治病丹药,开人类化学制药之先河。疗疾者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临床已有定论。这类著作主要收藏于道家的汇编类道书《道藏》中,如宋代吴悮著《丹房须知》、金陵子著《龙虎还丹诀》以及著者佚名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记载炼丹术最早、最著名且传世者则是晋代葛洪的《抱朴子》。

目的要求 养生的目的是延年益寿,康健无疾。人自胎元初孕,直至婴幼、丁壮、老迈,一息尚存,均要养生,且养生的要求亦因其情况不同而异。

对寿命的要求 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大致的正常寿命,蜉蝣之短、灵龟之长,物种使然。人类正常寿命有多长,说法不一。据《内经》记载,除掉去世离俗、积精全神的真人、至人寿无穷期,与天地永在外(归于道家的幻想),世人的正常寿命应达百岁,与现代对人寿命的认识基本一致,但至今只有少数寿星可以达到。现今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尚在80岁左右,可见养生确是全人类面临的一大课题。

对健康的要求 健康包括体质与精神两方面,植物人、白痴等,其身体的生机可能正常,而神识阙如,失去了人为万物之灵的特征和自我生存的能力。另有羸弱病残、衰颓老迈、辗转不离床褥而兼呈聋、盲、失语需人照料方能生活者,亦不算达到养生的要求,必须是活动自如,视听不衰、神智正常,即《内经》所谓“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才算达到了养生对健康的要求。健康长寿才是养生的真正标准。

不同年龄的养生要求 ①胎儿期。依于母体,长于子宫,亦能感受外界及母体自身的影响,此期养生又称胎教。各种要求均对母体,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诸如行动稳重、饮食丰富平和、精神安定愉快、耳不闻恶声、目不睹恶事、睡眠充足、节制房事等。②婴儿期。已离母体,哺乳赖母。此期为稚嫩之时,体气未充,神气未定,易饱易饥易惊,病则传变迅速,故此期养生在于母子同养,养母以防止母病及子,养子以保证其各种需求:适其寒温,多见风日,合理饮食,待之慈祥,使婴儿发育结实、稳定。③幼儿及青春期。此期已完全脱离母体,养生主要在于自身,但又需父母的指导和关怀,此期特点是生长迅速,智力、体力大增,生殖力亦渐成熟,是精神与形体变化最大的时期。精神方面应对其和蔼,关怀、指导其明事理、辨善恶,失教将导致性格孤僻、行为怪诞,甚至为害社会;身体方面倡杂食不偏,生活自理,手脚勤快,要充分保证其成长发育的营养需要,避免发育迟缓、发育不良等。④壮年期。此期为人智力体力的顶峰阶段,达到肌肉隆盛、筋骨劲强、精力充沛的最佳时期,但也是自顶峰回落,开始走向衰老的时期。常由于自恃盛年,饮食劳逸皆失节制,当时不觉,实际体质已损,迈入暮年后迅速衰老,故而此阶段的养生重在保持和谐适度,虽精力盛壮但不做竭力之事,不任彻夜之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把体力精力保持在旺盛的水平,可延长青春、延缓衰老。⑤老年期。生命的最后阶段,人之衰老为自然规律,故精神上要想得开。此期人生大事多已了却,心无羁绊、悠游自得、访友话旧、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一凭己性为取舍;注意起居规律、食饮适宜、锻炼有常,使阴阳平衡、气血顺畅,精气神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老而不衰,益寿延年。

理论 养生的理论均从维持人的正常状态出发,把减少消耗、加强再生、保持通畅、维持稳定作为重要环节。

-调和阴阳 《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以,调和阴阳,使其阴平阳秘,则精神充旺、邪不能侵、得保健康;调和之道,不妄耗以保持,须时以养阳,调味以养阴,使阳气固密、阴气静守,达到内实外密、健康有寿。

-流通气血 气由血化,血随气行,二者相伴,贯通周身,熏濡百节,流通则生机正常,滞塞则瘀结病生。流通之道有二:一是以形体动作促进气血流行,即华佗授弟子五禽戏时所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劳动则气血周流,比于流水不腐之意。二是以意念来导引气的运行,气行则血行,身体虽或动或止,但气血之流通、经络之舒畅是一样的,此即气功吐纳之术。二者均是通过气血流通而养生。

-培补精气 人始生,先成精,先天之精源于父母,藏于肾,为生命之本,繁衍之源。后天之精由生化而来,亦藏于肾。故精乃阴气之本源,精盛则本壮,气化之源旺故生气勃勃,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阴精,故而用药食培补精气,补精以滋源、补气以助化精,延年之药食虽多,不外乎培补先后天精气之大要。

-节欲保精 七情六欲乃人之性,然多欲则伤精,故须节欲以安精神、房室有节以保肾精,使精常满盛而体健寿延。

方法 养生方法很多,依进行的角度可分为几类。

-调神养生 精神乐观,则气舒神旺;精神抑郁,则气结神颓;喜怒不节,则气耗神消。故清心寡欲可使心气平和、血脉流畅、精神安定,虽有大惊卒恐而不能害。调神之法,或参禅入定,或心有所持,或弦歌自娱,或山林探幽。气度从容、心思安定,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则神调。

-吐纳养生 即今之气功。气功之要,一是静心,静而不思,若能无外无我,可以长寿;二是以意引气,以气行周身,通达经络,包括通任督、通小周天、通大周天等各种方法,达到养气养神、经脉流畅、保健强身。

-导引养生 又称为练形养生。导引吐纳,自古即用于描述气功及形体强身,未有细致确定的区分。这里则专指以形体动作为主导方法的养生,所谓“主导”,即这种方法本身也要求有呼吸动作的配合。这类养生术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以及被动的推拿健身等。

-食饵养生 通过控制食物的品质、数量及进食规律,回避有害等方面的养生,也包括饵药养生(古称神仙服饵),其内容包括食性、食养、食疗、食节、饮食禁忌及药养等。

-保精养生 精气神为人之三宝,精化气、气生神,故精又为人之动力源泉。保精之法,开源节流。节流有二:一是养神,神安不乱,精不妄耗,清静无为,恬愉自保;二是节房事,古人将男女好合、房事伤精看得很重,认为精生有限而性欲无节则过耗,将致疾短寿。开源即促精生长,吸引采补。前者有食饵、药物、修炼等可以试行,后者则主要与房中术有关。

-环境养生 人的生活必不可免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因而对水土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均有所选择,主张在高爽、幽静、向阳、背风、水清、林秀、草芳、便利之处结庐修养,故多以名山大川、优美僻静处为理想,实则只要适宜即可。

与其他学术思想和学科的关系 中医养生学的指导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主旨在于效法自然。

寿命的无限延长说,即源自哲学特别是老庄学说。庄子在《天道篇》中说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其动也天,其静也地。《内经》在谈到两种寿无穷期的真人、至人时说他们能把握阴阳或和于阴阳,即掌握了自然规律,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仅能达到年百岁而动作不衰、度百岁乃去的一般符合养生之道的人,也要恬淡虚无,这都是道、释二家清虚为保、清静无为思想的体现。

除思想上的要求外,具体的养生原则包括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及行不欲离于世等,又与孔孟注意饮食的规律、数量、品质,强调精神愉快、兼善天下的积极干预社会的主张相吻合。结合《内经》的成书年代来看,是明显地受到上述诸家有关养生主张的影响,将其吸收融合而成的。

养生学与相关学科的异同:①与老年医学。二者都研究衰老的原因,探索延缓和控制衰老的途径、方法,保持老年人的健康,防治老年性疾病等内容;不同点在于老年医学局限于老年这一特定的人生阶段,以此期间的疾病及诊疗为其研究内容;养生学则不包括治疗部分,也不局限于老年这一年龄段。②与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特指疾病已被控制而其造成的影响尚未得到完全纠正,如病愈后衰弱体质的复壮,骨折愈合后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的恢复,脑出血停止后丧失功能的恢复,人工替代部分(如假肢等)的功能锻炼等。其中仅体质的复壮属于养生学的内容,其余则更接近于中医治疗学的内容。至于人工肢体及其功能锻炼,则属于现代医学中出现的伴生问题,古养生学中无此内容。③与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更重视如何预防疾病,如各种预防药物的研制与应用,各种控制病因的手段等;养生学虽也包括强身防病的内容,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养生学虽然涉猎广泛,但不如预防医学针对性强。④与体育锻炼。应该说,一般的体育锻炼不问其形式和内容,都是为了强身健体,如游泳、登山、骑马、射箭、下棋、打拳,也均是养生的内容。但体育中的竞技则更在于胜负、在于体能的最高表现,已与养生目的不同,也不一定能达到长寿的目的。另外如武术、技击等虽与太极拳相近,但重在打斗、制敌取胜,是防止被武力伤害意义上的预防,而不是防止被疾病伤害意义上的预防,故而不属于养生的范畴。正如同弦歌自娱可以养生,而音乐、戏剧不属于养生学一样。

文献来源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8年

个人的一点理解:我们看的很多文里,为了突出穿越者的医学技术,通常会将古人的生活写的蒙昧不堪,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从很早之前,就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养生学体系知识。就养生这一点来说,我们不如古人,不是技术不如古人先进,而是自我认知不如古人克制。
我们经常依赖于我们先进的医疗技术,当我们身体出现问题,才开始认真的对待自己的身体,然而养生的确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自律,分享这些知识愿与诸君共勉。
Auterm

ZxID:11541925

等级: 小有名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3-20 0
诶,原来论坛里还有这么一处地方,我本着看楼主怎么解说养生,吃什么做什么锻炼来的,一进来看完后我觉得被楼主洗脑了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3-21 0
已审核

理论派
  • 际遇之神

    惩罚 2019-03-21

    在网上冲浪时,突然被霸天虎侵入了电脑,损失派派币5





vrafa

ZxID:17860566

等级: 文学大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9-03-21 0
还是要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