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悬疑实验室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天生就是一个政治家,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当大家都喜欢喊她武则天的同时,有一个人肯定不喜欢别人叫她武则天,这个人就是武则天自己。
【历史学家陈弱水在《初唐政治中的女性意识》一文中,对武则天的名字,是这样解释的:
“武则天”是现代中文世界对创建武周的武曌的通称。这个称呼起源于武氏的最后一个皇帝称号“则天大圣皇帝”以及她的谥号“大圣则天皇后”。“则天大圣皇帝”是武则天被迫退下帝位后的尊号,而不是在位时的称呼;“大圣则天皇后”更不能反映她的意志。唐史名家陈寅恪一贯以“武曌”来指称“武则天”,可能就是认为后者有所不妥。】 可见,则天是武曌失去皇权后的一个安慰性质的称呼。随着武曌的离世,“则天”的规格与含义,一降再降。“则天”先被定位成皇帝,再被定位成“皇后”。皇帝是统治者、主宰者,皇后则是皇权的附庸。一字之差,所体现的含义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唯一一名称帝的女性,武曌虽没有直接反对封建礼教,但不可避免地对纲常伦理造成了冲击。
武曌在位期间,曾通过发布各种政策,提升女性的地位。在她统治期间及离世后十数年,唐朝女性参与到政治事务的热情被点燃。说到底,武则天的出现,亦可说武则天专权的出现,才真正是她自己女性主体意识的主观迸发——男人能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能?——才是对几千年后以男权为核心父系社会发出的庄严挑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武则天当上皇帝客观上虽然冲击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但是实质上她只是想【“……革天姓,改去钗钏,袭服冠冕,……大家始今日能屏去男妾,独立天下,则阳之刚亢明烈可有矣。如是过万万世,男子益削,女子益专,妾之愿在此”】不过,说到底封建社会是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父权社会。在太平公主与唐玄宗斗争失败后,女性的身份与地位回归到传统。
“则天”背后是历史的嬗变,可以说是文化层面的“拨乱反正”。武曌统称为武则天,是重新定位武曌,是让武曌回归到李家媳妇的位置上。
参考资料:《隐蔽的光景》,陈弱水。[ 此帖被C仔的猫耳朵在2019-03-19 11:2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