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曼将人大脑做决策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它依赖于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能够对大部分的问题做出决策,但正是由于这种快思考,我们的思考经常出现漏洞,系统1经常被欺骗,此时需要有意识的“系统2”登场,它通过调节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进一步做出判断,它不容易出错,但是“系统2”是懒惰的,经常走捷径。因此我们常常只会快思考,靠直觉做出一些判断。
我们觉得未来之所以可以预测,第一是因为“系统1”通过联想记忆对未来有一个具体清晰连贯的描述,同时,因为连贯的事物总能引起我们愉悦的感情,而且我们喜欢这种愉悦的感情,所以“系统2”采纳了“系统1”的决策,因此,我们觉得未来是可见的。
第二是因为,我们误以为“黑天鹅”事件是可预测的。小概率,事前不可预测,冲击性强是“黑天鹅”事件的三大特征。我们思考过去发生的“黑天鹅事件”,觉得“黑天鹅事件”是可以预测的,只要我们做出一定的努力。这是因为我们站在现在的立场上,第一我们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现在所发生的事情对我们已经产生启发式影响,第二,我们的大脑习惯寻找因果关系,即便是两个不相干的事件以一定顺序发生,我们也会通过强制性因果关系将其联系到一起,从而产生叙述谬误。第三,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实生活远比我们印象中的生活更加复杂多变——我们的头脑倾向于将历史以更平稳更线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使我们低估了随机性。但一旦小概率事件出现,我们会产生过度反应与过度关注,因为情感和生动性会影响顺畅性、可得性以及对概率的判断,因此也就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过分关注那些没有被自己忽略掉的罕见事件。于是,一些人类建立的系统往往会打乱事物的隐性逻辑,或者打乱不那么明显的逻辑,结果导致“黑天鹅”事件的发生,而且几乎得不到任何收益。因此,我们觉得“黑天鹅”事后是可预测的,但不代表它事前可预测,历史上,很多事情都具有偶然性。正是因为这些“黑天鹅事件”使我们的未来变得不确定,我们当初的预测在之后看来是愚昧的。
当然,卡尼曼在书中也提到,有些“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即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直觉判断来预测,但他必须满足一下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和一次通过长期训练学习这些规律的机会。然而在我看来,环境在变化,自己也在变化,以上两个条件是很难满足的。我们对未来的直觉性判断基本是无效的,所以未来对我们来说依旧是不确定的。
我们身处于一个极端斯坦的世界,而不是处于平均斯坦中,这个世界是非线性的,是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我们依靠于传统的钟形曲线,依靠于过去的经验而预测未来,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做法。回顾历史,“911”事件,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股市浪潮等都逃不过“黑天鹅”的左右,。它以极低的概率存在, 但一旦出现,冲击力便是无穷。对于现在和未来,这个世界正趋向于多元化,是越来越复杂的,“黑天鹅”事件出现也会越来越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