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独立战争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11 回复:1

[军事战争] 芬兰独立战争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lengzichen

ZxID:10454712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倾听回忆
I'm lazy,and I'm fat,and I'm proud of it.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9-01 0

1917年7月18日,由社会党领导的芬兰议会制定了一项法律,规定“尼古拉二世君主的权力既已不复存在,芬兰议会特决议实施下列规定:惟有芬兰议会有权制订、批准和颁布所有芬兰的法律……”,并赋予自己任命芬兰政府的权力。11月7日,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芬兰议会于是立即着手行使自己赋予自己的那些权利。12月4日,新组成的芬兰政府把关于宣布独立的建议交给了议会,议会于12月6日以以100:88的比例通过该决议,宣布制定新宪法,其中包含芬兰是一个独立共和国的原则。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政府于1917年12月31日率先对芬兰的独立给予承认,到1918年1月23日,德国、瑞典、法国、挪威、丹麦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承认了这个新国家。

       然而独立之后几星期内发生的事态表明,芬兰事实上不能自由地走自己的路。国内和国外正在出现反对独立的阻力,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发展为1918年的芬兰内战。这场战争的起因发生在1917年  
11月12日,当时在芬兰成立了由35人组成的中央革命委员会,他们早就在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合作和支持下,为发动一场旨在推翻政府、代之以马克思主义“新秩序”的革命做好了准备。

       11月13日,革命委员会宣布举行全国大罢工,在罢工的一星期中,大规模的违法行动和暴行在芬兰全国很多地方蔓延。自行成立的赤色“纠察队”任意逮捕了几百人,征用财产,还犯了几十起谋杀案。11月16日,中央革命委员会以微弱多数决定立即夺取政权,但为了等待俄国运来的援助,这个决定后来又取消了。

       总罢工只是6个星期后开始的“革命”的一次演习。在11月27日芬兰革命分子的一次会议上,来自俄国的斯大林鼓吹为了“社会主义政权”需要采取坚决而大胆的行动,并且许诺由俄国提供武器和其他援助。1918年1月24日,芬兰工人赤卫队接到了“准备待命”的命令。

        从1917年秋季以来,芬兰很多地方成立了志愿的民防团,成员主要为平民和农民,以对抗赤色纠察队破坏财产和法律的暴行,但这些民防团 既不够用,也还没有置于政府直接控制之下。直到1918年1月12日,议会才授权斯文胡伍德内阁建立一支强大的警察力量。1月25日,地方民防团被交给政府指挥,但是当3天之后革命党人发动意在推翻芬兰政府的政变时,这支武装力量还没有有效地组织或统一起来。因此,政府手中没有军队或其他武装来对付赤卫队的行动。但是它有一个总司令,曼纳海姆将军(Carl Gustav Emil Mannerheim)。他在俄军中有一段出色的服役经历,于1917年12月18日回到祖国芬兰,当时距暴动开始仅有六星期左右。1月10日,斯文胡伍德说服他接受组建一支政府军队的任务。  


       1918年1月18日,曼纳海姆带着四名军事委员会成员和几名参政院委员乘坐夜班火车离开赫尔辛基,前往西部的瓦萨,开始了组建军队的工作。当时仅有两万两千人口的瓦萨成了芬兰军队的诞生地,在战争期间,它又成为政府所在地。在很短的时间里,曼纳海姆成功地把地方民防队以及大批工人、农民、农业工人组织起来,并收缴了当地5千名俄军部队的武器。芬兰还向德国派出两名参政员,请求将在德国组建的第27皇家普鲁士猎兵营调往芬兰,作为建军骨干。

       1月27日,曼纳海姆被正式任命为政府军总司令。1月28日,芬兰革命执行委员会决定采取行动,宣布工人赤卫队进入总动员状态。赫尔辛基工会大楼上升起了红旗,宣布推翻政府的暴动开始。只有四名参政员参政员在暴动开始几个小时前成功地逃出赫尔辛基,前往瓦萨组建流亡政府。斯文胡伍德总理则惊险地躲过了赤卫队的搜捕,登上被志愿人员夺下来的“塔尔莫”号破冰船,穿过芬兰湾,逃到德国占领下的爱沙尼亚城市雷法尔 ,然后前往柏林,与已在那里的两名参政员会合,请求德国提供军事援助。  

       1月29日,赤卫队迅速占领了芬兰的各个重要国家机构和银行,组建了“人民委员会”。苏俄政府没有正式参加芬兰的战争,但俄国人和俄国的援助在暴动中起了重要作用。赤卫队是由俄国人武装起来的,其中一部分由俄国军士率领,还有相当数量的俄国“志愿军”参加了若干战斗。赤卫队的大炮也是俄国人提供的,完全由俄国人指挥。虽然卷入战争的苏俄军人数量不大,但起了重大的作用。赤色军队在芬兰重要工业城市坦佩雷的防线中包括约1千名俄国人,在战争结束时起决定性作用的腊乌土战役中有4百名俄国人被击毙,约7百人被俘。  

       曼纳海姆克服了建军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后,认为发动决定性攻势的时机到了。3月15日,芬兰政府军向赫尔辛基西北200公里的芬兰最大工业城市坦佩雷发动进攻,那里麋集着赤卫队的主要力量,有俄国士兵和大炮支持。政府军从北、东、西三面切割包围了敌人的外围阵地,随后于3月20日展开了第二阶段的攻势,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坦佩雷至赫尔辛基的铁路,同时从北东两面向坦佩雷市区发动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4月5日,赤卫队成员死伤和被俘者达两三万,几占赤卫队总兵力的三成。


       4月3日至5日,约9500人的德国援芬军队在赫尔辛基以西的汉科半岛登陆,由戈尔茨伯爵(Reudiger von der Goltz)指挥;4月7日,另一支2500人的军队在赫尔辛基以东的洛维萨登陆。坦佩雷战役分散了赤卫队在其主要盘踞地点芬兰南部各省的力量,从而大大有助于德国军队向赫尔辛基迅速推进,并于4月13日夺回这座城市。政府军随后向东推进,在维堡地区再次与赤卫队激烈交战,但“人民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成功地在攻陷维堡前逃到了彼得格勒 。

        4月29日,历时三个月的芬兰内战结束。5月4日,政府军西路部队在德军配合下攻占了赤卫队占领的最后一个工业城市拉赫蒂。虽然赤卫队和苏俄援军在芬兰军队的攻势下节节败退,但是曼纳海姆没能挥师向东卡累利阿和彼得格勒继续进军,因为德国已于3月3日同苏俄签订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当时的局势和德国的政策不允许他这么干了。

       5月4日,瓦萨的芬兰参政员迁回赫尔辛基。5月16日,芬兰政府军在首都举行了祝捷大会和阅兵式,参政院在赫尔辛基大教堂广场向曼纳海姆表示谢意。芬兰著名作曲家西贝柳斯还为他谱写了一曲《轻骑兵进行曲》。

       曼纳海姆和许多芬兰历史学家把这次战争称为“芬兰的独立战争”,因为芬兰的革命完全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煽动的,对工人赤卫队的战争就是把芬兰从俄国布尔什维克手中解放出来的独立斗争 。芬兰革命分子后来辩解说他们也在寻求芬兰的民族独立,但是他们发动暴动时芬兰已经独立了四个星期,而且获得了俄国的完全承认,激进分子所称要达到的“独立”目标已经充分实现了。实际上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进行一场社会的和经济的革命,虽然他们对此没有任何详细的蓝图或目标。赤色运动只是在芬兰南部的工业省份获得支持 ,而且还得同当地众多的“内部敌人”作斗争。

        如果芬兰革命成功,这个国家只能自愿地或被迫地沦为第二个蒙古,或者更糟,沦为第二个格鲁吉亚。1918年2月初,赫尔辛基赤色政府提议签订俄“芬”条约来调整两国关系,赤色芬兰的代表打算以“芬兰共和国”的名义签字,但俄国人坚持说他们“只能对一个工人阶级统治的国家让步”,要求芬兰的名称应为“芬兰社会主义工人共和国”,芬兰代表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接受。这样一个连国名都要别国指定的国家,是不可能实现完全的、真正的独立的。  

       1918年芬兰独立战争的伤亡数字,与1939年至1945年同俄国的两次战争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生命损失之重大,至今仍被芬兰人视为民族悲剧。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在芬兰内战中一共有36640人死亡,其中赤卫队“红军”(Punaiset)27038人,政府军或所谓“白军”(Valkoiset)5179人,俄国干涉者4423人。

       虽然苏维埃政府没有正式与芬兰作战,但两国之间事实上存在着战争状态,只有缔结和约才能使之正式结束。苏维埃政府起初拒绝接受两国曾经交战的论点,因为双方都没有向对方宣战,但还是在苏芬独立战争结束三个月后提出了缔结条约的建议。在德国的斡旋下,谈判于8月2日在柏林开始,但因芬兰坚决要求取得东卡累利阿地区的土地而告中断,德国投降后于1919年在爱沙尼亚的多尔帕特(Dorpat) 重开谈判,最后以1920年10月14日的《多尔帕特和约》而告完成。 '

      《多尔帕特和约》终止了双方的战争状态,苏维埃俄国承认芬兰在从前大公国疆界内的独立地位,并以大公国的边界作为两国的疆界 ,同时做出了一项有利于芬兰的领土变更,即把与芬兰最东北边界接壤的贝柴摩地区正式割给芬兰。这项割让是对1864年芬兰大公国把卡累利阿地峡的两块土地割让给俄罗斯帝国的补偿,当时帝国政府曾同意把北冰洋附近的某块土地(未指明位置和面积)移交给芬兰作为补偿,但该协议后来在沙皇时代一直被俄国置之不理。条约规定芬兰不得在北冰洋水域建立舰队、配备潜艇和飞机,但可保有不超过15艘的排水量400吨以下的军舰。芬兰湾诸岛屿在中立化后划归芬兰。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9-02 0
已审核

相关推荐:
【素材收集】芬兰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