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古籍-《平谷县志》《夏邑县志》《盘山志》《固安县志》《巴东县志》《灵台志》简介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86 回复:1

[人文通史] 【地方志】古籍-《平谷县志》《夏邑县志》《盘山志》《固安县志》《巴东县志》《灵台志》简介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小秋问

ZxID:13876280


等级: 热心会员
不想干事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4-14 0

【《平谷县志》】

  《平谷县志》,3卷,清项景倩纂修,清雍正六年(1728年)刻本,半页9行,行19字。上下双边,白口,双鱼尾。版框18.9×13.5cm。全书共4册,约5.8万字。
  书前有康熙六年(1667年)任在陛《重修志书弁言》,李柱明《重修县志序》,以及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项景倩补修序。
  平谷县位于北京东北的燕山南麓,县城距北京市70公里。平谷县在唐虞时属幽州,夏商时属冀州。有史以来,平谷县共进行过20余次县名的更改和地域划分,至1958年10月,平谷县划归北京市。
  平谷县修志始于明代。入清之后,清廷多次下诏修志,知县任在陛、邑教谕李柱明鉴于前代县志残缺不全,纂成《平谷县志》3卷,刊行于康熙六年(1667年)。雍正六年,项景倩在“康熙志”基础上作了增补;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朱克阅再作增补;民国年间,又曾多次续修。
  雍正《平谷县志》各卷内容如下:卷一为地理志(内有山川地理图、城乡屯社图、县治公署图、景致图)和田赋志;卷二为秩官志、选举志和人物志;卷三为艺文志。在“秩官志”、“选举志”和“人物志”中,增补了康熙六年至雍正年60余年间平谷县的官宦人物。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此本仅存2 部。

【《夏邑县志》】

《夏邑县志》,10卷,首1卷,清尚崇震修,关麟如纂,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刻本。版框19.4cm×14.5cm。半页9行,行18字,左右单栏,白口,单黑鱼尾。书前有方立桢重修夏邑县志序、牛克长序。全书约8万字,8册1函。
  夏邑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元明清三代属归德府(州),民国历属豫东道、开封道、第二行政区,现属商丘地区。
  夏邑县志始修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现存2部。嘉靖三十年(1551年)曾补刻,刻本现存较多。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重修,但已不存。清康熙朝重修后,民国年间也曾续修。
  本书记事起于宋代,止于清康熙朝。各卷内容依次为:总图、沿革、天文、四至、建置、山川、古迹、风俗、土产、陵墓、寺观、赋税(户口、田赋、徭役、盐税、均田)、职官、人物、科学、传(流寓、附忠烈)、孝义、烈女、隐逸、方技、艺文上(附诗、赋)、艺文下(附序记)。其中,灾难、河防、城池、学校、乡村诸目最为突出。书中还收录了顺治朝旧志文四篇,是研究佚志的珍贵资料。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此书现存3部。

【《盘山志》(清康熙)】

  《盘山志》,10卷,补遗4卷,清智朴纂,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刻本。版框18.9cm×13.8cm。半页10行,行20字,四周单边,黑口,双鱼尾。卷前有王泽弘、王士慎、宋犖、高士奇等7人序。4册1函。
  盘山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部,距蓟县约15公里。原名四正山,据传因古时田盘先生隐居于此,故又称田盘山,后省去田字,称为盘山。魏、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有皇帝至此地巡幸,并大兴土木,劈山建寺,清圣祖和高宗并在此建行宫。
  此志为首部《盘山志》,内容分为:名胜、人物、建置、物产、游幸、文部、诗部、杂缀等。书中收入了魏、晋、唐、辽、金、明至清康熙年间的大量资料。
  清乾隆时续修《盘山志》是在此志的基础上扩充增补而成。

【《固安县志》】

  《固安县志》,8卷,卷首1卷,卷末1卷,清郑善述修,潘昌纂,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刻本。版框24cm×15.6cm。半页9行,行19字,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单栏。书前有清郑善述序、徐炯序。4册1函。
  固安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商时属幽州,战国属燕上谷郡,汉设方城县,属广阳国。至元朝先后改属北义州、涿州、霸州。元中统四年(1263年)升为固安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州为县。1941年后又经过几次地域和县名的更改,至1961年恢复现名。
  固安县志创修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系以明崇祯朝秦士奇及清康熙朝陈祝开所撰两志为底本纂修而成,记事起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止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本书内容丰富,依次为卷首巡幸志,下分记事、诗等4类;卷一封域志,下分星野、疆域等8类;卷二建置志,下分城池、公署等14类;卷三赋役志,下分户口、田赋等6类;卷四官师志,下分知县、县丞等9类;卷五选举志,下分进士、举人等6类;卷六人物志,下分文治、武功、戚畹等11类;卷七艺文旧集,下分赋疏、箴2类;卷八艺文志(新集),下分奏疏、碑文等6类;卷末为拾遗。此外,书中详细记录了郑善述任职期间康熙帝五次出巡途经固安县的时间、地点及当地官员迎送的情景,并附赞颂诗文。此志为固安县较为完备的一部志书,体例合理,资料详实,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此书现存4部。清咸丰、光绪朝和民国年间,本志又曾多次续纂。

【《巴东县志》】

  《巴东县志》,四卷。清齐祖望纂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刻本,白口,单鱼尾,四周双栏。版框16.7cm×11.3cm。4册1函。
  书前冠宫梦仁序,末钤“瀛洲宫梦仁字定山”等印记。以下依次为修志凡例、目录及舆地图。版心上镌“巴东县志”及类别。
  巴东县位于今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东连兴山、秭归、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临建始、四川巫山等,北界神农架林区。县境地处长江三峡中段,南北狭长,重峦叠嶂,地形复杂,据鄂西门户,扼川鄂咽喉,历来为经济、军事要地。西周时为夔子国地,秦、西汉属巫县,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置归乡县,北周改名乐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巴东,唐隶山南东道归州,清雍正十三年(1725年)隶宜昌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隶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1983年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县。
  清以前,《巴东县志》曾三修:明正德七年(1512年),知县何山等曾修县志二卷,今不见传本;嘉靖三十年(1555年),知县许周与训导杨培之重纂《巴东县志》三卷,内分舆地、政教、艺文三志,同年刊行。记事自明成化八年(1472年)至嘉靖二十年(1541年),今仍存世,为稀见之本;明万历时,知县李光前又修辑《巴东县志》四卷,前一、二卷已佚,今仅存人事、艺文两志两卷。入清以后,《巴东县志》又两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齐祖望莅任湖广巴东知县后搜寻旧乘前闻,独立补修,至二十二年(1683年)书成;同治年间,专门设局修纂,又有所增益,传本较多。
  此书共九志,志下再分细目。卷一:《舆地志》分沿革、分野、山川(附形胜)、图经4类;《建置志》分官署、学宫、坛庙、仓库(附养济院供田)、铺递、坊表、津梁、古迹、亭榭、寺观10类。卷二:《经制志》分祀典、官制、户口、田地、赋役、潗稞、兵防、邮政8类;《风土志》分土风、民俗、方言、物产4类。卷三:《职官制》分题名、宦绩2类;《选举志》分甲科、乡科、荐举、贡监、恩历、援纳、武贡7类;《人物志》分献征、孝子、节妇、神仙(附高僧)4类;《事变志》分寇乱、灾祲、瑞应、纪异4类。卷四为《艺文志》,上分诰、敕、记、说、赞、铭、详、咨、略9类。下分诗、志余2类,近8万字。除沿袭旧志外,新增分野、图经、官制等17类。其中,山川、形胜附以图经;学校无志,仅以“学宫”附建置志;《艺文志》以诗居多,末附志余实系遗文。书中记事大部分自明成化八年(1472年)至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是志以土粉连纸印制,因书版经多次刷印,致多数行格、字迹洇渝漫漶。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除此本外,另有湖南师范学院、台湾藏本,天津图书馆仅存残本(卷一)。作为稀见之本,其文献价值更令人关注。

【《灵台志》】

  《灵台志》,4卷,清黄居中修,杨淳纂,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刻本。版框20cm×13cm。半页9行,行22字,白口,单鱼尾,双边栏。书前有清顺治十五年戊戍仲春黄居中重修灵台县志序、平凉知府李遇昌灵台县志序、顺治十五年杨淳灵台志后跋及重刊明万历张凤池撰灵台县志序等。4册1函。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商代为密须古国,秦、汉以后曾置鹑、阴密、三水县,隋、唐置灵台县迄今。
  灵台县最早的志书为明代万历年间张凤池修纂的《灵台县志》,已佚。此顺治年纂修本应是现存年代最早的版本。以后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本,与清顺治本相隔270多年。
  本书记事从清顺治九年(1652年)起至顺治十五年(1658年)止。分为五纲,以汇命名,每汇均有小序。卷一为方舆汇(内有县境舆一幅),卷二为建置汇,卷三为赋役汇,卷四为职官汇、人物汇。志中多记载该县政令,可以考见民生利弊。凡人物未入乡贤者另立纪绩一目。本书对研究灵台县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此书仅北京、上海、台湾等地有收藏,《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

(╯‵□′)╯炸弹!•••*~●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4-14 0
已审核

地方性的古籍真的是记录了很多啊!
>>茗日推文手记微博<<https://weibo.com/7804702285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