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伪君子被歌颂,曹操挖人家祖坟抢别人老婆被枭雄。西凉的董卓可悲,不知道是否真有那些事,反正一抹黑.
徐荣系西凉军系,在三国演义中仅仅出现几次,虽然出场次数少但每次出现必然天翻地覆,是西凉军系中不折不扣的硬茬子。即使是改动巨大的三国演义也因其战绩不得不付之笔墨,本人个人以为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陈寿的三国志,后汉书在对待西凉军系方面均有偏见,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均以东汉或者曹魏为正朔,相反的西凉董卓系自然而然的就是乱臣贼子,作为正统文人的陈寿,罗贯中自然而然不能为离经叛道的西凉军系详尽的立传,换言之有董卓,吕布的传记已经天高地厚了。于是,这位先后败魏武(现在许多人都诟病魏武的武功,皆因其曾败于徐荣),再破孙坚的汉末名将只能躺在历史的尘埃中叹息明珠暗投。作为一将领,忠于主公本无错(现在看来),董卓废幼帝,乱后宫,祸乱朝政为世人不耻,而恰恰恨屋及乌的转嫁到其他西凉军将领身上,纵使其洁身自好,纵使其挽狂澜于既倾,纵使其为朝廷战死沙场,亦不被时人认可。
读三国喜欢魏武的雄才大略,刘备的韬光养晦,孙权的挥斥方遒,荀彧的沉着冷静,在三国时代他们堪如皓月,但没有如徐荣一般的群星亦会显得乏味单调,他们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用自己的坚持,机智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初露锋芒
由于作者的吝啬,属于徐荣的笔墨不多,即使有也是躺在别人的传记里,有心找到也是只能拼凑出一个关于徐荣的轮廓,徐荣辽东襄平人(一说幽州辽东玄菟人),首先没有字(一般古人相互称呼用字,没有深仇大恨一般不直呼其名,一般只要有点名头的字都留下了,说明史学家对他的态度),为董卓中郎将时举荐过公孙度(老乡),然后其在董卓帐下任职直到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的二月,期间他做了什么史书没有记载,但从后面的战绩推测他应该深受董相国的信任,当时天下诸侯并起,董卓为避众诸侯兵锋将天子从洛阳胁迫至长安,董卓自恃西凉铁骑留驻洛阳,当时各路诸侯虽然在名义上共举义旗,诛戮董贼,兴汉安邦,实则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名义讨贼实则观望(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屯颍川,馥在邺。),唯有曹操一针见血指出董卓外强中干,(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觽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其实从这一点看出魏武大帝当年虽兵少将寡,但他的战略眼光独到,针针见血,可见其雄才大略,袁绍自恃四世三公却目光短浅,迟疑观望,他缺少的是逐鹿中原的大局观。所以他只适合躺在列传里。)好了,现在开始西凉名将的第一战,这一战注定要名垂青史,是西凉董卓生死攸关的一战,是月曹操将兵于荥阳汴水,目的很明确给予董氏集团以致命打击,一战定天下,想来一定气势如虹,而徐荣作为将领的第一战,面对的是初露锋芒的曹操,双方均是被水一战,一方为一战定天下,一方为延续董卓的专权。经过激战,曹操死伤甚多以至于本人被射伤,坐骑战死,如果不是曹洪关键时刻救主恐怕就没有以后的魏武帝,最后乘夜色逃跑,狼狈至极,徐荣一战成名,保住了董氏一脉。很多人质疑这次战争的规模,其实在留下的记载中可见一斑,三国志记载是邈遣将韂兹分兵随,资治通鉴记载是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酸枣,鲍信很欣赏曹操,想来指定助战,因而曹操一方兵力不下于一万,作为雄才大略的曹操万余人已经足够曹操排兵布阵,玩点花样了,但结果是大败于徐荣,可见其谋略(有设伏的可能,但我估计曹操应该能想到),还有就是大败曹操后,他没有贸然轻进,而是通过对于敌我的分析,放弃了攻打酸枣的打算,从这可见其头脑,绝非一个末流将军拥有的素养(在《三国演义》中徐荣被刻画成末流的将军)。
击败孙坚
如果说击败曹操是偶然的话,那么击败孙坚该算是本色演出了,徐荣战孙坚是典型的遭遇战,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群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烹之。这次战争比较具有代表性,遭遇曹操时徐荣以逸待劳,况且西凉军骁勇,但这次徐荣,李蒙分兵劫掠,故兵力指定不能太多,而且孙坚所部豫州兵作战极为骁勇。董相国原话是这样的卓谓长史刘艾曰:“关东诸将数败矣,无能为也。唯孙坚小戆,诸将军宜慎之。”可见孙坚所部作战之顽强,但孙坚还是败了,这充分说明了其指挥水平和谋略,决不能以等闲视之,同样这次大战之后孙坚收拢残军,击败来犯的吕布所部,斩华雄(《三国演义》为突出关二哥的英姿飒爽特意安排了温酒斩华雄,其实版权是孙坚的)(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以吕布为骑督。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虽然有将相失和的原因,但也充分证明了徐荣的军事才能。
名将之殇
对于徐荣的记载,三国志和后汉书记载极少,出场次数仅限于击败曹操,大破孙坚,举荐公孙度和战死新丰。徐荣的最后一战是面对从西凉杀回长安的李傕,郭汜,昔时的同僚,现在的仇敌,想来徐荣心里五味杂陈,这次的战斗他没有延续当年的辉煌在胡轸的背叛下,独自面对西凉虎师,最终血洒疆场,徐荣的演出到此为止。对于将军来说,马革裹尸何尝不是一种归宿。在别人的传记里闪耀着自己的光辉,即使自己不为世俗所容,毅然用自己的一腔热血青史留名,我一直以为历史委屈了西凉军士,虽然他们荼毒京城,但不能因此掩盖他们的勇略,在乱世中他们参军的目的或多或少不那么厚道,但对于生存来说他们确实别无选择,西凉军祸乱京畿,但中原诸侯何尝不想如董卓般横行无忌,目标是一样的只是手段不同罢了,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世,谁又能不改初衷的维持那虚无缥缈的道义,因而就此埋没西凉的将才太不公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