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中日兵力及伤亡考-兼与张宏志商榷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21 回复:2

[军事战争] 台儿庄战役中日兵力及伤亡考-兼与张宏志商榷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远山见月。

ZxID:37456505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蜜桃豚豚
风卷流云,玄浪破礁   发书番外不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8-06 0
台儿庄战役中日兵力及伤亡考-兼与张宏志商榷
[align=center][table=600,#ffffff,#1a202c,1][tr][td]
[table=590,#1a202c,#ffffff,1][tr][td][align=center][table=570,#ffffff,#ffffff,1][tr][td][color=#000000]
台儿庄战役中日参战参战兵力及伤亡考-兼与张宏志先生商榷

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论述已有很多,对此战中国获胜日本失败这一结果,相信除了日本国内为了面子而极力掩盖真相的极右翼分子外,是很少有人否认的。但对该战役中日参战兵力及损失,即便该战役亲历者,也众口纷纭。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有军队编制的不确定因素,有战争特殊性的影响,也有对战役范围认识的不一致等。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亦试着就此问题作一解析。算是抛砖之言罢。

一、中方参战部队兵力及伤亡

对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狭义的理解与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认为只包括台儿庄城寨内外的战斗;广义的理解,认为该战役是从1938年3月中旬滕县和临沂战役始至4月7日国军追击逃离台儿庄日军为止,包括以台儿庄为中心的滕县战役、临沂战役、及峄枣、临城、韩庄、济宁、汶上等战斗在内的整个鲁南会战。而笔者根据整个徐州会战的起止时间1-5月,把4月6日前的徐州会战前期作战统称为台儿庄战役。
期间,中方主要参战并有重大伤亡的部队为庞炳勋第3军团、张自忠第59军、孙震第22集团军、汤恩伯第20军团、孙连仲第二集团军,下面主要就这几支部队的人员编制及伤亡情况加以分析。

(一)    参战部队兵员编制

1,庞炳勋第3军团

庞任第3军团长兼第四十军军长,辖一个直属特务营、第三十九师(师长马法五)。第三十九师下属两个步兵旅(朱家麟第115旅,李运通第116旅),一个补充团(团长李振清)和炮兵、工兵、辎重、通讯各一营,另有骑兵连及手熗连各一个。

据时任国民党山东省第三区专员公署秘书兼临沂、郯、费、峄四县边联办事处处长及代理峄县县长的李同伟回忆文称,庞部第四十军“总兵力不过六、七千人”,时任第59军第180师第39旅参谋长杨遇春也称庞部“仅有5个步兵团,7000余人”,与此数据接近的还有《五十九军临沂附近第1次战役战斗详报》的说法:约8000人。以上数据皆出自战役亲历者之口,且言者当时还担任不算太低的军政职务,再加上59军的战斗详报,确切性似可见一斑。因之,这一数据被台儿庄战役相关著述广为引用。

但是,庞部总参议(执行参谋长职务)王瘦吾回忆文却称庞部“全军合计一万三千余人”,文中并列出庞部装备:“步熗共约8000枝,各种手熗约900枝,轻、重迫击炮约六十门,重机熗约六十挺,轻机熗约六百挺,掷弹筒约二百个,山炮四门,战马约三百匹。”从武器装备看,庞部战斗兵员当在万人以上。王瘦吾文中称第39师是调整师,不确,不过从该师武器配置及编制(二旅四团制)看,似是参照了调整师。

若非明显记忆失误或有意误导,王瘦吾的数据似更为可信。(1)王瘦吾与庞炳勋关系非同寻常,且担任庞部重要职务,对庞部武器装备及人员编制情况的了解显非李同伟及第59军的杨遇春等人能及;(2)庞部于1937年10月于河北沧县抗击日军后即调至东海、连云港等地整补,历时三个月,人员及武器大体上得到补充。庞部第39师仿调整师编制,而标准调整师人员有一万一千余人,即便有缺编,也当在万人左右,加上军团直属部队,庞部合计一万余人应该不会夸大;(3)杨遇春的数据和59军战斗详报的数据应是同一来源,皆属于外部对庞部兵力的了解,李同伟的数据亦类同,是第59军3月12日到达临沂战场时庞部现存战斗兵数量。而在第59军到达临沂战场前的2月底至3月初,庞部即与日军在莒县、汤头镇、垛庄等地发生激烈战斗,第229、231、232团皆有重大伤亡,损失两千人左右是有可能的。

如此,则庞部全军13000余人,战斗兵万人左右,在第59军到达临沂前伤亡两千,剩余为杨遇春和第59军战斗详报所称的七八千人,应是战斗兵数量。

2,张自忠第59军

辖黄维纲第38、刘振三第180两个师,黄师辖第112、113、114三个旅,刘师辖第26、39两个旅。

不少著述在提到张部人数时往往采信2.1万这个数据。笔者认为,2.1万人是张部战斗员数量,包括非战斗员在内,张部人数应有约2.5万。原第38师第113旅参谋长刘景岳和第112旅副旅长于麟章回忆文称“(第59军)全军连同军、师直属部队共约三万人。”此数据是指淮河阻击战之前的人数,且姚景川骑兵第13旅在1938年2月另调他部,未计在内。在2月的淮河阻击战中第51、59军伤亡4000余人,根据战斗情况推测,两军伤亡数应相当,张部约伤亡2000人左右,至临沂战役,未得补充。即便如此,第59军在参加临沂战役时的人数亦远不止2.1万,张自忠本人在与庞炳勋、徐祖贻会商作战方案时曾说:“我第五十九军两师十个团(加上军直辖之安克敏特务团应为11个团-笔者注),有二万五千人”。时任第180师作战参谋、后任第五十九军副参谋长顾相贞在回忆文中采信此数据,“当(第59军)三月进军临沂时,有战斗员2.5万人”。顾认为这2.5万人全部是战斗员,可能不确,《五十九军临沂附近第1次战役战斗详报》称五十九军共2.1万人,这个2.1万人才是战斗员。

3,孙震(代理总司令)第22集团军

辖第41(孙自兼军长)、45(军长陈鼎勋)两军,合计虽为四个师,而实际自山西战役后,伤亡迄至滕县保卫战时未得补充,“每旅不过一团之众,总兵力不过两万员名”。时任第41军122师727团团长并在滕县保卫战中任城防司令的张宣武在回忆文中也说:“全集团军实际只有两师四旅八团,总兵力不过2万人而已。”

4,汤恩伯第20军团

辖第13军(第张轸110师、独立骑兵团)、关麟征第52军(郑洞国第2师、张耀明第25师)、王仲廉第85军(陈大庆第4师、张雪中第89师)三个军。

时任第110师师长的张轸在回忆文中称该师“全师官兵共为11340人”,独立骑兵团约1500人。第2、4、25、89四个师皆为全面抗战爆发前建设的20个调整师之列,满员时为11400余人,但上述四个师基本都缺编一个师属炮连、高炮连,团属四个战防炮连(参加台儿庄城寨附近战斗的每个师几乎都配属有一个连或一个排的战防炮部队,但战防炮部队自1937年5月编入新成立的陆军装甲兵团,至1938年1月15日装甲兵团扩编为第200师,在建制上一直属于独立部队,多是在战斗中配属使用,而不属于任何调整师编制之内)、团属小炮连等,因此,每师实际兵员约为1万人左右。加上军团、军直属部队,第20军团约有6万人左右。

5,孙连仲第2集团军

辖田镇南第30军(张金照第30师、池峰城第31师)、冯安邦第42军(黄樵松第27军、吴鹏举独立第44旅)两个军。

第2集团军总部参议孟企三回忆文称孙部“共有兵力约二万四千人”。而著名的57人敢死队队长、时任第27师第158团7连连长王范堂在回忆文中却称,“(孙部)所属三个师一个旅,总兵力约34000余人”,全部投入台儿庄方面战斗。第2集团军第40军军部副官倪志本在回忆文中也提出了与王范堂相近的数据:娘子关保卫战后,孙部把剩余士兵编入第31师,“其余各师均到河南渑池接收新兵,共接收约30000人。”虽说整个抗战期间国军新兵逃跑现象比较严重,但抗战初期尚不至此,王、倪的说法似乎可以相互印证。但综合多种因素分析,此数据似有所夸大:(1)王、倪二人虽系孙部人员,但职务较低,其数据来源不可靠;(2)国军(尤其地方军队)单位多有虚报兵员冒领空饷的传统,下层官兵很难了解所部真实兵员数;(3)由台儿庄战后孙部伤亡、剩余人数相加得出的数据(下文会提及)看,孙部总人数不会超过三万。而孟企三作为第2集团军总部参议,就在孙连仲身边工作,其数据来源应该比王、倪更可靠,可信度更高。

6,其他各部

在台儿庄战役序战中,参战池淮阻击战的部队有李品仙第11集团军(辖刘士毅第31军)3个师,于学忠第51军2个师及上文提到的张自忠部2个师;参加鲁南反击战的部队为孙桐萱第3集团军5个师;参加零星战斗的廖磊第21集团军(辖周祖晃第7军、韦云淞第48军)4个师。

台儿庄地区作战末期,另有周碞第75军2个师、李仙洲第92军2个师、黄光华第139师、第57军王肈治第333旅、张德顺骑兵第9师一个旅参加作战,此外尚有炮兵第4团、第7团及杜聿明第200师战防炮部队4个营。

其中,周碞、李仙洲4个师为甲种师,约4万人;其余均为乙种师,每师按8000人计,除上文提到的张自忠部2个师,共16个师约12万人;加上王肈治旅约4000人、2个炮兵团及4个战防炮营约3000人,共约16万余人。

3月中旬至4月7日参加广义台儿庄战役的主要部队人数为:庞炳勋部约1.3万人,张自忠部约2.5万人,孙震部约2万人,汤恩伯部约6万人,孙连仲部约2.4万人,合计15个师又1个旅,约14万余人。

合计以上,不含民团、游击队及其他民间抗日团体,徐州会战前期作战(台儿庄战役),国军投入陆军34个师另2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2个炮兵团、4个战防炮营,约30万余人。

(二)参战部队人员伤亡

1,庞炳勋第3军团

截至3月26日,庞部已伤亡殆尽,庞炳勋致蒋介石密电称“总计战斗兵,现不满千人”。结合徐祖贻致李宗仁电“庞军兵力损失过巨…已失战斗力”,即便考虑到庞有保存力量夸大伤亡的因素,按庞部战斗兵万人计,亦可约略看出庞部伤亡当在8000人以上。

2,张自忠第59军

刘景岳和于麟章在回忆文中称,该军在最初三天(3月14、15、16日)的激战中,大量毙伤日军,但自身“伤亡也不下六、七千之多”。顾相贞证实此说,至17日晨,该军统计伤亡人数,“第三十八师自投入临沂战役以来,伤亡近四千人,第一八0师也伤亡了二千余人”。《山东省志.军事志》采信此说,称“至17日,(第59军)伤亡7000余人”。郭汝瑰《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一书亦采信此说,称“至17日上午,第59军已伤亡6000余人”。迨至21日临沂战役第一阶段结束,于麟章称“伤毙敌军约六千人…我军伤亡人数也在八千人”,顾相贞称第59军“伤亡官兵近九千人”。第59军战斗详报则证实了此数据,24日,再次增援临沂的第59军在城西北一带集结时,全军可战之兵仅有1.3万人,而该军一战临沂前却有战斗兵员2.1万人,减员8000。

通过下属单位的伤亡也大略看出第59军伤亡之惨重。原第38师第113旅旅长李致远在回忆文中称,仅在15-18日的刘家湖战斗中,“第二二八团原有两千余人,损失半数以上;第二二四团也伤亡近半数。”从3月14日至19日,59军成建制战死者计有第26旅第678团(团长崔振伦,在进攻朱陈镇战斗中,该团另有一营人牺牲过半)第2营,第113旅第226团第6、10连,114旅227团第12连。时任第59军军部参谋处作战科少校参谋的王丕廉在回忆文中称:“经过三昼夜的激烈战斗,我方仅连长就伤亡一百余员,士兵伤亡五分之二”。

考虑到第59军伤亡过重,早在3月16日,徐祖诒即建议该军撤出战斗,转往郯城修整,被张自忠拒绝。如果真如张自忠19日14时致李宗仁电所称该军自14至19日伤亡3482人,约占张部兵力七分之一,徐应该不会有此建议。

让人奇怪的是,同是张自忠19日14时致李宗仁的那份电稿,其中还有这么一句:“共计阵亡官兵3474名”,如果是“伤亡”误写为“阵亡”,则数字对不上;如果是确指阵亡,与前文所说伤亡3482人,又大相矛盾,就大多数战斗而言,阵亡人数往往要低于受伤人数。

第2次临沂战役后,于麟章称第38师“减员万余人” ,张自忠遂决定将该师合并编成一个旅,约千人,归军直接指挥。于麟章在与刘景岳合写回忆文中又称“(第38师)作战前约有一万五千人,临沂战役之后,所余不足三千…第一八0师尚有六千余人” 。于麟章关于第180师剩余人员的数据应该不确,据180师39旅参谋长杨遇春回忆文称,该旅“只剩下200多人,其余3000余人皆伤亡。”杨作为旅参谋长,提供的本旅战斗伤亡人数数据应该是可信的,如此,则180师作为两旅制编制的师,在一旅只剩下200多人另一旅(26旅)伤亡惨重而又不算补充的情况下,怎可能会“尚有六千余人”?

关于第59军两次临沂战役的伤亡,张自忠本人在3月29日4时致李宗仁电也曾透露,“伤亡达万余人”。这个数据弹性很大,不少著述干脆直接引为1万人。不过,通过相关资料来推算,第59军的伤亡要远超过1万人。

3月25、26日张部第38师在解救庞炳勋部的三官庙、桃园之战中,伤亡2000余人;又张自忠29日4时致电李宗仁称,27、28两日以来伤亡两千余人。二者合计就是四五千人。另据刘景岳、于麟章回忆文章称:“先后两次临沂作战,我(59军)伤亡各级官佐八百余员,士兵万人以上。”如果参照张自忠19日14时致李宗仁电中所列官、兵伤亡比例:伤亡军官209人、士兵3273人,则第二次临沂战役结束时张部军官伤亡800余,士兵伤亡应在13000人左右。

这样,第59军在两次临沂战役中伤亡数约在1.3万-1.4万之间,加上在淮河阻击战中伤亡的2000人,整个台儿庄战役,第59军伤亡约在1.5万人以上。

张宏志先生在《三部曲1》P213(此处为电子书籍,页码不同于纸质图书。下同)说“张自忠、庞炳勋两军伤亡,虽无材料可资查证,但根据战斗的激烈程度估计伤亡也很大。”甚为可笑。有材料,你没去找或没找到,跟无材料是两码事。套用一句俗语:生活中不是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发现。

3,孙震第22集团军

张宣武在回忆文中称:“第四十一军守城部队自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以下伤亡5000余人,在滕县以北界河、龙山一带作战的第四十五军,自一二七师师长陈离以下伤亡亦达四五千人。这次战役,共毙敌2000余人。”41军124师741团第2营营长熊顺义也称,从3月9日至18日,川军保卫滕县“牺牲、负伤万余人”,其中第45军“从一二七师师长陈离、一二五师七五0团团长姚超伦(原文误,应为745团。750团团长为陈士俊-笔者注)以下伤亡的营、连、排长等官兵四五千人。”

能证实上述数据的还有李宗仁3月21日致蒋介石密电,称第22集团军在滕县之役中“伤亡官兵不下万人”。

而第22集团军代总司令孙震在滕县战役战斗详报中却称“是役…我阵亡官兵3000余人,负伤官兵4000余人;四十一军占伤亡总数四分之三。”时任该部少将参谋处长胡临聪在回忆文中也称,滕县战役守卫滕县城与外围的第22集团军共伤亡8000余人(阵亡五千余人,负伤三千余人)。

但通读孙震战斗详报全文,战役起止日期为3月9-17日,且主要是叙述14-17日的滕县城战斗。胡临聪文章类似。孙、胡的数据显然未含3月9日之前第2集团军伤亡,而该集团军第45军早在1938年1月即已入驻滕县并与日军发生过数次战斗,如在2月中旬的郭山、两下店战斗中,第125师第750、745两团即伤亡约千人。

因此,第22集团军在整个徐州会战前期总伤亡在万人左右,还是较接近实际的。

果如张宏志先生《三部曲1》P213所云“第122师全师官兵阵亡”,那笔者上面提到的张宣武及下文提到的王志远,是借尸还魂还是被张先生从122师除名了?

4,汤恩伯第二十军团及临时配属部队伤亡

在3月16、17、18日最初三天的作战中,仅第85军2个师即“阵亡营长三员,伤二员,伤团长一员,伤亡连排长廿余员,士兵二千余人。”同期在沙沟阻击日军的关麟征部第2师第6旅伤亡不详,但李宗仁在19日致蒋介石密电中曾说:“我(第6旅)第十一团伤亡甚大”。
在3月31日台儿庄东北方战斗中,第85军与第52军夹击坂本支队,予敌重创,“五十二军与八十五军各伤亡1300余人”;4月3日,第20军团突破坂本支队所据之小王庄、刘庄等阵地,并与敌发生肉搏战,“第85军第4师两日来伤亡约千人”。

汤恩伯4月6日晨致电李宗仁:“(台儿庄)当面之敌经我关(麟征)、王(仲廉)、周(碞)各军彻夜猛攻,肉搏十余次,毙敌三千余人,俘获正在清查。我军伤亡亦大。”汤的电报内容虽未指出所部具体伤亡数字,但从当时中日两军战斗力及“我军伤亡亦大”一语来推测,汤部伤亡即便比敌方少,也应该不会差距很大。

汤部部分将领的回忆文章中有所部整个徐州会战期间的伤亡数据,而未提阶段战斗伤亡。第110师在徐州会战后到达河南唐河整编时,只剩下一个旅的兵力,“在这次会战(指整个徐州会战)中伤亡了五千余人。”
自3月中旬开赴鲁南以来,经过一个多月连续不断的作战,第52军两个师都有很大伤亡,特别是郑洞国第2师,“有作战能力的官兵,已不足原来人数的一半。”其中,第2师在台儿庄战役期间的峄县北大窑附近战斗最为激烈,敌我双方一度展开白刃战,第2师多处阵地曾数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是役敌我都有很大伤亡。师长郑洞国甚至在3月30日上午攻打峄县城东一带时,被敌炮弹击中,只因弹片为其衣袋内银元所挡,郑才幸免伤亡。

以上相加,汤恩伯第20军团及临时辖属各部总伤亡在万人左右,应该不会夸大。

张宏志先生有一妙语曰“唯汤恩伯集团损失极微”,言下之意是汤军团损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一支6万人左右的军队伤亡近万,居然被张先生说成“损失极微”!明显是对抗战英烈的大不敬。

5,孙连仲第2集团军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转述孙连仲本人的报告“第二集团军已伤亡十分之七”,以孙连仲部参战兵力2.4万人计,伤亡约1.7万人左右。而李4月7日致蒋介石电则称“该兵团(指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及临时附属部队-笔者注)自半月以来之战斗,死伤自副师长康法如以下约近万人”。二者相去甚远。

这是怎么回事呢?知道国军这么个潜规则后就不难理解啦:杂牌军将领在战斗进行时为求得增援往往会夸大所部伤亡数字,战斗结束后或为夸大战绩、或为担心压缩编制取消番号往往又缩小伤亡数字。张宏志先生在《三部曲》P213得出孙部“伤亡十分之七,计1万7千余人”这一数据,显系未经考证而直接套用李宗仁回忆录中的说法。张先生号称“抗战史专家”,却置此潜规则于不顾(也可能张专家真不知有此潜规则),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李宗仁关于第2集团军“死伤自副师长康法如以下约近万人”这个说法与其本人之前致军令部电稿内容是自相矛盾的。早在4月5日晨,李即致电军令部:“廿七师现仅余战斗员约二千名,卅一师一千四百余名”,另,台儿庄守军6日伤亡亦“在二百名以上” 。至日军从台儿庄退却时,第30师师长张金照称所部“全部兵力只剩下四千多人”。也就是说,台儿庄战役结束后,第2集团军所辖第27、30、31三个师所余战斗员仅七八千名左右,加上独立第44旅,最多也就在万人左右。该集团军损失应在1.4万人以上。

6,其他部队伤亡

池淮阻击战中,刘士毅第31军、于学忠第51军合计伤亡近6000人,孙桐萱第3集团军之谷良民第56军(1938年3月缩编为第22师,隶属孙桐萱第12军)参与的济宁战役,“自进攻到退却,历时约半个月,我军伤亡约2000余人,但亦予敌以重创。”

综合以上,在台儿庄战役期间,中国军队伤亡合计约6.5万余人。而在3月中旬-4月7日,伤亡约5万余人。

张宏志先生在《三部曲1》P213-214煞有介事地说:“估计国民党军队(台儿庄一役)伤亡总数当在3万5千人左右”。虽然张理解的台儿庄战役范围是3月中旬-4月7日,不过,那也应该有5万余先贤的伤亡啊!经张先生这么一“估计”,其他一万多抗战英烈将魂归何处?

二、日方参战部队及伤亡

(一)参战部队

1,第13师团。该师团参加池淮河战役,为装备山炮的四单位制驮马师团,满员时兵力为2.85万人(该师团在进攻上海、南京作战中有伤亡,但考虑到侵华战争初期日军补充十分迅速,甚至作战时随队带有补充兵,故以满员计算),加上华中方面军(2月14日后改称华中派遣军)配属给该师团的部队:后备步兵1个半大队、独立机关熗1个大队、战车1个大队、15公分榴炮1个联队、105公分加农炮1个大队、高炮1个中队、航空兵1个大队、独立工兵2个联队、渡河及架桥中队各2个、铁道大队、汽车2个中队,总兵力不下4万人。

2,长濑支队。以第10师团第8旅团长濑武平指挥的步兵约4个半大队,野炮兵2个大队为基干,自2月17日开始对济宁、汶上方面孙桐萱部进行反击,26日越过大运河占领嘉祥后,主力集结于济宁。

4个半步兵大队(每大队1091人)约4900人,野炮兵联队(辖4个大队,缺2个大队,每大队634人)为1626人,加上工兵、通讯、运输、卫生等辅助人员,长濑支队应不低于7000人。

3,濑谷支队。该支队3月初编成时,下属部队及兵力:第33旅团司令部及野战重炮兵第1旅团以下指挥机关一部约100人,步兵第10联队(缺1个半大队)约2500人,步兵第63联队3747人,野炮兵第10联队(缺1个大队与2个中队)约2000人,临时野炮中队128人,临时山炮中队195人,工兵第10联队第1中队286人,其他部队如独立机关熗第10大队、独立轻装甲车第10及第12中队、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缺第2大队)、中国驻屯炮兵联队第3大队、工兵第10联队第1中队、师团通信队与卫生队各一部、师团第1野战医院、兵站汽车第15中队等,编制不详,但合计不下于5000人,濑谷支队总计约15000人。

4月1日,矶谷廉介又调第10师团驻济宁的第8旅团第39联队第1大队配属给第10联队,以加强濑谷支队的进攻能力。
总计台儿庄战役期间濑谷支队约有16000人。
4,坂本支队。下属步兵第11联队(缺1个大队)、第21联队(缺一部)、第42联队1个大队、野炮兵第5联队主力(缺2个大队)、山炮兵1个中队。

按极力否认日军在台儿庄战败的日本防卫厅教官森松俊夫的说法,坂本支队共辖6个步兵大队,合计应为2个整联队,因此,第21联队缺一部之说即便属实,也所缺极少,故应按满编计算。则坂本支队人数为:步兵2个联队(每联队3747人)7494人、炮兵部队1626人、山炮中队195人,加上后勤辅助部队,应在1万人以上。

5,补充兵(或预备兵)

一些台儿庄战役亲历者的回忆资料中,曾提到除第5、第10师团以外多个番号的日军部队。如庞炳勋部第40军副官处长李凤鸣称,汤头镇作战时,曾“发现日军第一0五预备师团番号”。李凤鸣提到的“日军第一0五预备师团”,与黎东方先生《细说抗战》一书说的“日军在三月十九日又调来了酒井旅团四千多人”,应是同一支部队,但二者关于日军部队番号的说法,皆未必准确。徐州会战结束前,侵华日军中能称为“酒井旅团”的,只有第14师团酒井隆第27旅团和关东军酒井镐次独立混成第1旅团,笔者翻阅多部战史,未能查到这两个旅团参加临沂战役的记录。如果黎东方书中指的是酒井镐次旅团,则可能是受李宗仁1938年4月6日致何应钦密电“关东军从关外向津浦线北段增援3000余人”的影响。

不管日军增援部队番号几何,可以确认的是,台儿庄溃败前的临沂作战期间,坂本支队得到了原编制外的增援。

日军在发动稍大规模的战役时,一般都保留有相当数量的补充兵,即便在抗战末期兵力捉襟见肘时亦然,如1944年的长衡会战前夕,日军还预定每个步兵中队增加50人。以此推算,则濑谷、坂本两支队共48个步兵中队,补充兵应有2400人。前文提到的第2集团军总参议孟企三在回忆文中也证实,“由缴获之敌人日记本上记载,敌一师团,实有兵力二万八千余人(预备兵在内,配属之特种部队尚不在内)。”

据上推断,增援坂本支队的日军补充兵约有3000余人。

6,日军其他参战部队

在淮河阻击战期间,孙桐萱第3集团军于2月12日夜袭济宁、汶上,一部曾攻入济宁,并以一部对津浦南段之敌施行侧击。台儿庄战斗期间,第3集团军以有力部队渗入到兖州以北地区进行游击作战,以牵制日军、配合台儿庄作战。3月23日,第12军第81师夜袭兖州,歼敌一部;26日,第55军第29师炸毁大汶口铁路多处,使日军列车脱轨;29日,第81师又夜袭大汶口机场,炸毁敌机8架。此外,据第21集团军第7军副军长兼第170师师长徐启明回忆文称,日军于台儿庄陷入包围时,曾“新增一个旅团,企图会同原有津浦南段之敌第九、第十三师团北进,解救台儿庄之敌”,因第48军与第7军分段拦腰截击,“迟滞了沿津浦路北上之敌”。白崇禧回忆录也称:“津浦南段之战事,因敌被我廖磊集团军与李品仙集团军牵制,不能北上参加台儿庄战事,形成对峙之势。”

第3、第11、第21集团军主要任务是于津浦路南段拦截敌军,阻其北进,既然将他们视为台儿庄战役国军参战部队,则此间他们攻击、牵制的日军,亦应视为参战部队。考虑到被牵制日军部队中有前述第13师团和长濑支队,为避免重复计算,此外被牵制的日军只以5000人计。

综合以上,徐州会战前期日军参战部队约8万人。这与郭汝瑰所称“日军前期投入陆军3个师团,约7.6万人”是较为接近的。

(二)日军伤亡

1,池淮阻击战

自1938年1月24日起至30日,在历时7昼夜的池河之战中,第31军歼敌近2000名,其中在池河真歼敌三四百人;在三河集、马家岗两处歼敌二三百人;在明光方面歼敌约千余人。

第31军自池河撤退后,于2月上旬配合第48军对刘府、考城、蚌埠之敌攻击,“经剧烈战斗之后,毙敌千余”。

2月2日至20日的淮河阻击战,尽管未能将渡河日军全部歼灭,但“却使其付出了死伤3000余人的代价。”

以上,日军伤亡约6000人。

2,滕县战役

孙震在战斗详报中称“是役毙伤敌军官佐320余员,击毙士兵1500余名,击伤士兵5700余名。”以川军武器装备而言要取得如此战果,是不可能的,且当时进攻滕县之敌亦不过数千人,若孙震的数据属实,无疑是全歼日军。孙的歼敌数据显系夸张。

第122师代师长王志远在战斗详报中称所部“击毙敌共约千余名”,第124师370旅旅长吕康称所部“毙敌约七八百人”,372旅旅长曾甦元称所部“毙敌寇约六七百人”,三者相加,与张宣武所说的“这次战役,共毙敌2000余人”相近,但应为毙伤而非击毙日军数据。

加上3月9日之前第45军歼敌数,则日军在整个滕县战役中伤亡不下2500人。

3,两次临沂战役

第一次,截止到3月19日,张自忠致电李宗仁称,临沂战场“敌(日军)伤亡达四千余名”。[67]而一些著述如韩信夫《鏖兵台儿庄》则认可“此次临沂作战,歼敌3000余人”。

第二次,截止到3月31日,中国军队共歼敌2000余人,俘虏1人。

自3月14日至31日,前后两次临沂战役,日军伤亡应在5500人以上,加上之前庞炳勋部与沈鸿烈海军陆战队歼敌数,日军伤亡应不下6000人。

4,台儿庄城寨附近战斗

关于台儿庄战役歼敌数据,众说纷纭,从七八千人到三万余人不等。之所以相差如此之大,笔者认为,这其中主要是对战役范围理解的不同,前者为狭义台儿庄战役即台儿庄城寨附近战斗,后者为徐州会战前期1月中旬-4月7日战斗累加,当然,也有广义台儿庄战役即3月中旬-4月7日战斗累加。即便对台儿庄城寨附近战斗,也说法各异,笔者此处提供两组数据:中共《新华日报》1938年4月7日、8日报道歼敌万余人;陈诚的说法是9000人左右。史界如孔蕴浩先生则认同《新华日报》数据,认为台儿庄一战中方“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而整个鲁南地区,“日军死亡的人数超过16000人”。

5,其他局部战斗

包括第20军团在临城、官桥、枣峄等地,第3集团军在汶上、济宁、兖州等地战斗,日军损失2000人是有可能的。

综合以上所列,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伤亡在2.6万人以上。在3月中旬-4月7日,伤亡约2万人。

三、日军战史记载的伤亡

1938年6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三课对台儿庄战役日军伤亡有一个统计,第5、第10师团合计伤亡11984名。此数据并非日军整个台儿庄战役的损失,且即便作为第5、第10师团损失,亦不可信。

1,此数据未包括第13师团在池淮河战役中的伤亡。

2,此数据不包括临时配属部队的伤亡。仅第10师团濑谷支队临时配属的部队就有:第2军直辖(配属)的临时野炮中队、临时山炮中队、独立机关熗第六大队、独立轻装甲车第10及第12中队、野战重炮兵第1旅团之第2联队(欠1个大队)、华北方面军直辖的中国驻屯兵团炮兵联队第3大队及临时战车中队等。

张宏志先生对日军公布的伤亡数字很是纳闷,但又无法给出合理解释,于是只好在其《三部曲1》P213注释中称,日军“公布的材料与实际情况有矛盾:台儿庄战役主战场不在第5师团方面,而在第10师团方面,故第10师团的损失应大于第5师团。”张先生敢于大胆假设,着实精神可嘉,却未能小心求证,当属功力缺乏。基于此,其纳闷自在情理之中啦。

3,日军战史夸大战绩、缩小伤亡的事例屡见不鲜。比如,《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1939年4月,日军第104师团在广东江门一带与国军交战,国军遗弃尸体2336具,日军仅战死14人;同年9-10月进行的赣湘会战(主要是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国军战死约4.4万人,日军战死仅850人。公然置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大败而退的事实于不顾!

如果有人认为国军战斗力弱本就不堪一击,与日军作战伤亡如此悬殊亦在情理之中,不能以之作为日军战史造假的依据,那么,同样是《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卷三第2册P59记载:1940年度华北方面军伤亡总数为战死5456名、负伤12386名,伤亡合计才17842人。而该年度仅百团大战(1940年8-12月)即毙伤日军20645人、俘日军281人。另据《华北治安战》记载:1940年6月6日-7月8日,在山西西北部的“肃正作战”中,共军遗弃尸体3418具、俘虏219人,日军死89人、伤79人;百团大战期间的察南南境(涞源、灵丘等地)作战(1940年9月23日-10月12日),共军战死1926人(遗弃尸体1199具,运走尸体727具),日军仅战死133人。而共军战史的记载是,涞灵战役“歼敌1100余人,我军伤亡1400余人。”尤为甚者,日军插剑岭一个中队的守备队面对优势共军的包围攻击,交战156小时,六天七夜,居然仅战死1名、负伤5名,而共军则战死约250名、负伤约300名!

百团大战结束后,1940年12月10日,第十八集团军政治部在总结战绩时称:“遭我打击最大者,则为(日军)第四混成旅团,计已消灭殆尽”,而日方战史却宣称独立混成第4旅团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3日的整个百团大战期间仅战死276名,该旅团战斗详报并称第二期晋中作战该部战死71名,共军遗弃尸体1204具。

诺门罕战争刚刚结束时,据日军第6军军医部的统计,共出动人员58925人,其中战死7696人、战伤8647人、生死不明1021人,总损耗17364人,损耗率约30%左右。日陆军当局在当年10月3日,发表了一个笼统的伤亡数字:日军战死战伤合计18000人。直到27年后的1966年10月12日,靖国神社举行“诺门罕事件战殁者慰灵祭”,第二天的报纸上发表出来的战死人数是18000人。据战后苏联资料表明,关东军出动人员为67257人,战死18868人、战伤25900人,死伤合计44768人,损耗率大约为66%。

4,日军部分战史否认台儿庄战败。日军有些战史甚至连台儿庄日军战败这一基本史实也不承认,如《大本营陆军部》一书认为:“以上所说的台儿庄败退,是濑谷支队在尚未完全占领台儿庄时,接到误以为台儿庄已被占领的邻接友军坂本支队转进的报告,由于未能充分联络,濑谷支队不得已也返转回来。纯属战场上的差错,并不是被击退的。”[82]既然连这个基本史实都要否认,那么,掩盖伤亡就更不在话下。并且,要否认战败,就必须要掩盖真实伤亡。

结语: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以伤亡6.5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毙伤日军2.6万余人的战果。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次伟大胜利,这一点,无论何人、出于何种目的,都是掩盖不了的。中国军队除予日军以巨大打击外,更是首次造成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撤退,局部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国内某些治史者将日军战史数据奉若神明,曲意迎合日方说法,其动机或史学修养是让人怀疑的。

[/color][/td][/tr][/table][/align][/td][/tr][/table][align=right][color=#000000]有间店铺-筝制-[/color][/align][/td][/tr][/table][/align]

十夜凉

ZxID:1415594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zy32593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8-07 0
已审核。

战争不管对谁都是灾难啊,看看这些死亡人数。
云柒梦筝

ZxID:19554057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8-14 0
死的大部分都是老百姓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