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拖延症患者告诉你:如何高效地拖延?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36 回复:3

[职场之道] 资深拖延症患者告诉你:如何高效地拖延?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小白兔和积木

ZxID:54271495


等级: 派派版主
925周年520转正620复活,小说素材诗词合金心情海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7-15 0
资深拖延症患者告诉你:如何高效地拖延?
[align=center][size=3][table=80%,#ebf1dd,#ebf1dd,1][tr][td]


[b][align=center]资深拖延症患者告诉你:如何高效地拖延?[/align][/b]

[align=center]拖延可以有正面效果吗?
[/align]



    著名的《拖延心理学》的两位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本身就是拖延症重度患者。由于她们的拖延,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比跟出版社约定的整整晚了两年。

    这还没完。

    就在这本书终于完稿之后,两位作者如释重负,决定开车到市里去浪一浪。

    结果发现她们的车被拖走了,因为一直拖着没有交停车费。

今天想探讨的是:作为资深拖延症患者,我们可以如何高效地拖延?

一直以来,我们对拖延的理解,基本都是负面的。尤其是将事情拖延到 deadline 前最后一刻,才开始行动。尽管同样能搞定任务,但我们总会认为:

这种「临阵抱佛脚」是不对的,靠的主要是运气,如果一开始就着手去做的话,会好整以暇,做出来的效果也会更好……

我们会觉得,很多优秀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有自控力,能更快地将事情付诸行动。

但真的是这样吗?


组织心理学家 Adam Grant 在他的 TED 演讲「The surprising habits of original thinkers」中,提出一个观点:

那些优秀的「原创者」(比如画家,作者,电影人等),其实,大多数都是拖延症患者。

他把拖延症患者分成三类:零拖延者(总是立刻行动),中度拖延者(总是先把任务拖一阵子,再去行动),以及重度拖延者(拖到不得不做)。经过实验和观察,他的结论是:在许多领域,那些拔尖的佼佼者,往往不是零拖延者,而是中度拖延者。

为什么呢?


他认为,立刻行动的人,总是处于一种匆忙的状态中,他们的行动往往是欠缺思考的;重度拖延者则处于压力和焦虑之中,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表现。只有中度拖延者,有足够的时间和闲暇去检验他们的想法,找到更好的方向,从而做出更好的作品。

正如时间管理专家阿兰·拉金所说:你以为我在拖延,其实我是在思考。

这个观点,是有理论支撑的。


2005 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Angela Hsin Chun Chu 和麦吉尔大学教授 Jin Nam Choi,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传统对于拖延的认知,其实是片面的。拖延其实有两种,一种叫做「积极拖延」,另一种叫做「消极拖延」。只有「消极拖延」会对效率造成损害,「积极拖延」不但不会降低工作效率,反而是有利的。

他们认为:积极拖延者并不是真的在「拖延」,他们只是特别喜欢在压力之下工作。换言之,他们享受那种肾上腺素狂飙的感觉。当手头上的工作紧张、迫切、时效性强的时候,他们的表现会更加出色、专注,产生的正反馈和快感也会特别强烈。

因此,当手头上的任务不够紧迫时,他们去完成的动力就会非常低。他们会倾向于先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发呆啦,玩游戏啦,闲逛啦,哪怕这些事情都不重要,也要把任务拉到 deadline —— 只是因为他们喜欢那种「在 deadline 前赶工」的感觉。

我身边很多拖延症患者,其实都是这样。

无论手头上有多少事情,总要等到 deadline 前才开工。不是因为不愿意做,而是因为,一来,高度的压力会迫使他们更专注、更投入,他们得以摒弃平时容易分心和走神的状态,做出来的效果更好;二来,在相同的效果之下,这样耗费的时间更短,节省下的时间,就是赚到了。

对他们来说,拖到 deadline 再开工,有种长跑时跑过极点的感觉:虽然非常疲劳,但精神上却有着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我自己就深有体会。

拖延,本质上是大脑的一种天生缺陷:大脑本来就是喜欢安逸的,不喜欢消耗资源。那么,既然拖延无法避免,为何不与拖延和解?

只要自己能够将工作掌控在手中,能够保证不出篓子,适当的「积极拖延」,其实是有利的。这可以使我们发挥出比平时更好的能力,将结果推上更高的层级。

实际上,许多效能专家和企业高管,都论述过「[b]积极拖延[/b]」对工作的正面影响。




总结起来,主要有下面三点。

[b]1. 积极拖延,能帮你用「发散思维」,找到更好的想法
[/b]
「发散思维」是《学习之道》(芭芭拉那本,不是乔希那本)中提到的一种思维模式,与之相对应的是「专注思维」。如果你全神贯注在眼前的事务中,按部就班地进行思考和执行,你用的就是「专注思维」。反之,如果你让大脑放空,让碎片化的思绪和念头在脑海里漂浮,经过,让它们自行组合,构造出一个个联系和模块,你用的就是「发散思维」。

很多时候,把一件事情做好,用专注思维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发散思维。

这是因为,专注思维,可以帮你理清事物的逻辑,帮你对事物进行剖析,关注细节,按照流程去执行。但是,它也同样会带来负面效果:将你局限在「现有」的思维框架和模式中,束缚你的视野。

只有当你将思维放空,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每个节点,找到它们之间新的联系,你才能发现之前所看不到的可能性。

如同 Adam 所举的例子:有位电影编剧看着她手上的剧本 —— 超过半个世纪以来,它都是一个老套的模式:故事的主角是个邪恶的女王,最后被争正义打败了。但这位编剧不满足于这个模式,她开始思考:能否有一些不同的东西?经过思考,她重写了故事大纲,把女王写成一个悲剧英雄。

于是,《冰雪奇缘》诞生了,一举拿下了12亿的票房。


我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这样做。每次写作的时候,我会先写下梗概,列出信息点。然后,我不会马上开工,而是先把它放一放,利用碎片时间,不断地在脑海里思考:我还可以写点什么?如何论证我的观点?如何使文章结构更严密?如何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

将所有相关的信息点,在脑海里过一遍,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发掘新的链接。

等到时机成熟,再一气呵成,把文章写出来,效果往往会更好。

写书的时候,也是这样。好几次,不知道如何安排信息点之间的脉络、结构,迟迟未能动笔,一拖就是许久。某天,突然翻到某本书,瞬间得到启发,打通了所有障碍,于是兴冲冲地将它记下来,重新梳理。这样的经历有过许多次,每一次,都觉得自己的书稿又完善了不少。

当我们脑海中带着一个念头时,会在潜意识中将它跟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联系起来。有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得以打破陈规,找到一种全新的可能性。你会感到紧闭的大门打开了,所有想不通的东西全部被贯穿,带着一种电击般的颤栗。

所以,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障碍,不妨先放一放,将它暂存在大脑里,让它慢慢酝酿,翻滚,发散。也许,一条更好的路径,将就此开启。



[b]2. 积极拖延,能有效提高你的投入产出比
[/b]
一个事实是:有些事情,无论我们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它的结果都不会有很明显的波动。

举个例子。有研究表明,对于数十个企业家的采访得出,大多数战略和市场决策,其实都是短时间内快速作出的 —— 结果表明,它们都是正确的。

原因是,这些企业家的脑海中,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种高度详细的数据库。对于外界的关键信息,他们能够在数据库之中进行对比、计算,迅速找出可能性最大的情况,并作出应对 —— 这种现象,我们就称为「商业嗅觉」。

对他们来说,进行严密的分析和推演,以及凭借嗅觉进行应对,选对的可能性,其实是差不多的。但如果是后者,他们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上面,实现更高的效益。

当然,这是指在他们熟悉的领域而言。不熟悉的领域,这种嗅觉很容易失灵。

对我们而言,也一样。花费一星期写一份报告,跟花一天时间写一份报告,质量的差距往往不会太大。原因就是,写报告跟商业决策一样,更多的是依赖内在的积累、逻辑和分析。对于论据和数据,我们往往已经了然于心,只是需要将它们整合组织成文而已。

这种情况下,与其提前开工,让自己一直处于工作的压力和忙碌之中,不如留到 deadline 之前,保证充足的时间,用最专注的状态,一气呵成将它解决。

这不但能有效节省你的时间,让生活更加高效、从容,也可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现阶段最紧迫和重要的事情上,帮助我们优化事项的优先级。



[b]3. 积极拖延,能提高任务的效果[/b]

前面已经讲过,积极拖延者,往往是什么样的人呢?大多数,是压力偏好者。面对适当的压力,他们不但不会崩溃,反而会更容易激发起兴奋,提高唤醒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做出来的成果,很可能比时间宽限的情况下,质量还要好。

心理学家 Sophie Leroy 对此也有过研究:在时间压力较强的情况下,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往往会更佳。他们对自己的决策和选择会更自信,更不容易感到后悔,同时,对手上即将进行的下一项工作,也会有更好的状态。

他做过一项对比:在较强的时间压力下,人们会更加专注,「认知残余」和「多任务负载」的情形会更少,受到的干扰也会相应减少,或者说对干扰的抑制能力会大大增强。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任务的效果。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上面讲的这些,亦即[b]「积极拖延」和「消极拖延」最主要的区别[/b],在哪里呢?

在于:积极拖延,只是把「完成任务」的期限往后延,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它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对任务有确切的把握和掌控,确保自己能够完成;

第二,它需要对任务进行前期的规划和思考,以期在最终执行时,能够摒除一切干扰,直接上手。



也许你会有疑问:许多讲拖延的文章(包括我自己的文章),都会提到,对抗拖延,最佳的方法就是立刻行动。这跟「积极拖延」是不是矛盾了呢?

其实并不矛盾。这里,「对任务进行前期的规划和思考」,其实就是一种行动。它并不直接执行任务,但要求你将任务纳入考虑,为「发散思维」提供原材料,也让自己得以全面掌握任务的概况。这样,等到 deadline 临近时,才能够毫不犹豫,立刻动手。

(如何将任务纳入考虑,利用碎片时间去处理?可以后台回复 AFD,获取我提出的「AFD时间管理法」)

如果你完全不去思考,只是等到最后一刻,才着手开工,连任务要怎么做都不清楚 —— 这就不是「积极拖延」,而是「消极拖延」了。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强调过很多次的「掌控感」。你一定要了解任务的不可控性,想办法去降低和减少这种不可控性,确保你是可以掌控它的。

这就是「积极拖延」最重要的前提。

到了这里,也许你已经松了一口气。你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拖延,其实并不一定是坏事。相反,它也许在无意之中,为你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但是,让我们再深入思考:「积极拖延」是不是万能的?是不是所有的任务,都能用「积极拖延」去对付?

显然不是。

积极拖延无法应对的,就是没有明确时间截止的任务。

举个例子:背单词,读书,写作,健身……有多少次,你写下这些计划,言之凿凿,也践行了两三次,但最后依然坚持不下去?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计划,没有时间压力。

你会在心里想着:就算不做好像也没关系嘛,明天再做好像也没事,反正又不会死人……



[b]那么,如何用「积极思维」的原理,应对这些没有明确期限的任务,避免自己无限期地将它们拖延下去?[/b]

[b]1. 创造一个足够有诱惑力的前景[/b]

积极拖延的本质是什么呢?

对于被分配到的任务,人会有两种动力:外在驱动力和内在驱动力。Angela 和 Jin 认为,「积极拖延者」的特征是:具备很高的外在驱动力,但内在驱动力很低。

这导致他们不断地把事情搁置。随着时间推移,两者慢慢上升,直到超过警戒线时,他们才会去做。

相比之下,「消极拖延者」,则是外在驱动力和内在驱动力都很低。因此,他们拖延的目的是「不去做」。

即使最终不得不做,在缺乏足够驱动力的前提下,效果往往会不如「积极拖延者」。

所以,我们能够介入的,就是通过创造一个美好的前景,来强化内在驱动力,从而将「愿意去做」的信念提前。

为什么在项目立项的时候,都要开一个动员大会,并在会上向大家描绘未来图景?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通过描述未来的期望,提高士气,强化整个团队的内在驱动力,让每个人将目标调适到跟团队一致,从而能够齐心协力地为项目奋斗。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攒钱去旅行,可以把对于目的地的一切美好想象视觉化,把海报、照片、街景等打印出来,贴在房间里、手账上,时时翻阅,让这种美好期望,成为你去攒钱和开源的支撑。这就是一种通过强化内在驱动力,来迫使我们采取行动的方法。



[b]2. 找到令你兴奋的东西,将它们跟任务联结起来[/b]

我最常用的方法,是问题导向。亦即问自己一个问题,然后尝试去解决它。

遇到缺乏动力的事情时,我会将它转化成问题,向自己提问。这样一来,我的行动就从「完成任务」,变成「去解决这个问题」。

而「解决问题」,是人天生的兴奋点。意识到问题存在时的不稳定感,解决一个问题、将不确定变成确定的满足感,都会成为强有力的驱动力。

同样,如果工作涉及一些我不熟悉的领域,我就会对自己说,这是一个学习新领域、获取新知识的好机会。无论是搜集信息,还是请教别人,抑或是通过项目执行去做尝试和摸索,都能使我去了解和深入接触这个新领域。

这样一来,就能将不熟悉的工作、亦即「舒适区」之外的工作,转化成「学习」,从心态上降低阻力,提高内在驱动力。


[b]
3. 跟随感性决策[/b]

我提到过无数次理性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实在不想做,可以参考英国作家 Mark Forster 提出的一套方法 —— 他称其为 [b]AF System(AutoFocus,自动聚焦)时间管理法[/b]:


这套方法怎么用呢?非常简单。

1)将你所有需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列成清单。不要做任何考虑,巨细靡遗地列出来,尽量细一点。

2)从第一项开始,问自己:完成这项工作的意愿有多高?从1到10打分。

3)重复(2),直到最后一项。

4)找出分数最高的一项,动手去做。在结束之前,不要考虑别的事情,也不要转移注意力。

5)完成之后,把这个事项划掉。

6)重复(2)到(5)

这样可以保证,你每一天都在完成一些事情,始终都在保持行动 —— 并且完成的,是当下意愿最强烈的事情,至少是可以保证效率的。

其实,无论积极拖延还是消极拖延,最需要避免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为了拖延,而让自己无所事事,这是最可怕的。

如果在拖延的同时,能够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哪怕并不是特别重要,但能稳定推进项目,保证一定的产出,也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提一点,如何跟拖延和解?

在对付拖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良好心态。千万不要把拖延看得太重,不要对自己产生负面想法 —— 诸如自控力差啦、一事无成啦……

记住,拖延并不可怕,它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状态,甚至是对效率有利的。

最简单的调整心态方法,就是让自己看到拖延的正面效果。

张佳玮提到过这种方法。他说:我那么多短文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其实都是拖延拖出来的。当我面对一个约稿,突然犯懒,不想写的时候,为了给自己一个借口,我就会去写点别的,让自己处于「一直都有事情做」的状态中……这样拖着拖着,约稿没出来,短文倒写出了好几篇。

这是一个非常行而有效的方法。

当我不想写稿的时候,为了减轻这种罪恶感,我就会去读书、查资料……常常半天过去,稿子没动笔,记了一大堆笔记。这些笔记,后面经过梳理、加工、内化,都会成为新的创作源泉。这些,就是可视化的「拖延的正面效果」。

如果你时常拖延,不妨问问自己:拖延的时候,都在做些什么?有没有一些能够让自己安心的成果?

如果没有,就调整一下状态和行动,让拖延成为你的另一种动力。



[color=#3f3f3f]Lachel,互联网经理人、高效管理达人;知乎 8 万关注、24 万赞作者;LinkedIn / 36 氪 / 插坐学院特约作者。[/color]



转,侵权删。
[/td][/tr][/table][/size][/align]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鲜花 +1
  • 独爱穿越

    鲜花 +1 2017-07-15

    撸勋章,要多帖合发,相同内容的主题帖整理到同一个帖子里发,标清楚小标题,通常大于3个就能获得5分及5分以上优秀加分

司凌。

ZxID:9742737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此微夜
原名:独爱穿越。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7-15 0
已审核,感谢分享


云柒梦筝

ZxID:19554057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7-21 0
我是做完了任务不交,领导急了再说

楼主留言:

哈哈哈,那领导也是好说话啊

美丽的大南瓜

ZxID:78392560

等级: 文学俊才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11-29 0
我是在淘宝上喜欢的东西先加入购物车里放上一段时间,然后才能判断出是不是必需品,这个习惯让我尽量做到理性消费,减购物少冲动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