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世界和仙境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60 回复:5

[鬼神幻境] 神仙世界和仙境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小白兔和积木

ZxID:54271495


等级: 派派版主
925周年520转正620复活,小说素材诗词合金心情海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6-13 0
神仙世界和仙境
[align=center][table=85%,#ffffff,#0070c0,4][tr][td]

[align=center][size=3][b]神仙世界/仙境

[size=2]神话和传说中神仙的居所[/size][/b][/size][/align]



[b]一.昆仑山 - 又称昆仑虚[/b]


现实中的昆仑山简介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2d4414973494539b0c9f783b60520.jpg[/img]

昆仑山脉 Kunlun Mountains 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从东向西绵亘2,000公里(1,250哩),西起塔吉克的帕米尔,东至昆仑山口和毗邻的青藏诸山脉——布尔汗布达山脉、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昆仑山宽度变化相当大,很少超过201公里(125哩)。在西部边际,该山形成中国西部西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一个内亚壁垒。北部支脉阿尔金山继续延伸这一山脉组合。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 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祖之脉”。如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美诗,毛主席的“横空出世,莽昆仑”的华章,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和金庸的《天龙八部》等多部通俗小说都提到昆仑山。


神话中的昆仑山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376d1497348618460802bdafef756.jpg[/img]

奇峰亭亭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玉珠峰、玉虚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路。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山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槐江山向西南四百里的地方是昆仑山,是黄帝在下界的都邑。昆仑山由神陆吾主管,他还管理着天上九域。陆吾人面虎身,虎爪,九条尾巴。山中的土蝼,喜欢吃人。土蝼生有四只角,安静时像只大山羊。山中还生长着一种叫做钦原的大鸟,形状像马蜂,大小类似鸳鸯,钦原如果螫了其他鸟兽,这些鸟兽就会死掉,如果螫了树木,这些树木也会枯死,人遇上它凶多吉少。还有一种鹑鸟,它管理黄帝的各种器具和服饰。山上有一种名叫沙棠的树,形状同棠树相似,黄色花朵,红色果实,果实的味道像李子,但没有核。沙棠可以用来防御水灾,如果人们吃了它的果实就不会淹死。山中的薲草形状像葵,味道像葱味,吃了它可以解除疲劳。河水发源于此,向南流去,然后再向东流入无达。赤水也发源于此,向东南流去入汜天之水。洋水也发源于昆仑山,向西南流入于丑涂之水。黑水也从昆仑山中流出,向西南流入大杅。这里生长着很多奇异鸟兽。〔神陆吾,据郭璞注释,就是肩吾,庄周曾说:"肩吾得之,以处大山。"形体象虎一样的陆吾神,说就是《海内西经》中的开明兽。鹑鸟,是凤凰之属的鸟类,《海内西经》中说,昆仑开明西北皆有凤凰,就是指的这种鹑鸟,《禽经》中说:“赤凤谓之鹑。”
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祖龙”,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91aa1497348758fa28ca9307dd137.jpg[/img]

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奇峰亭亭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

根据《封神演义》记载,三清之一,阐教教主元始天尊的道场玉虚宫也坐落于昆仑山。


  

[b]二.玄圃[/b]

玄圃又称县圃、平圃、元圃,是神话传说中的“黄帝之园”,昆仑山顶的神仙居处、黄帝之下都。玄圃之下有清凉山,四季都刮著清爽的凉风。凡人一旦登上了此山,即可马上成仙而长生不死。尽管“圃”的本意是种菜之地,但玄圃在传说中却充满奇花异石,“登之乃灵,能使风雨”内有奇花异石与各式美玉。出自《山海经》等古籍中。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35c81497348650a5dec2cfd63e923.jpg[/img]
轩辕黄帝


[b]引证解释[/b]

1、传说中 昆仑山 顶的神仙居处,中有奇花异石。玄,通“ 悬 ”。

《文选•张衡》:“左瞰 阳谷 ,右睨 玄圃 。” 李善 注:“《淮南子》曰:‘…… 悬圃 在 昆仑 阊阖之中。’‘玄’与‘悬’古字通。”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登玄圃者,悟丘阜之卑;浮溟海者,识池沼之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昆仑 之山三级: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松 ;二曰 玄圃 ,一名 阆风 ;三曰 层城 ,一名 天庭 。是为太帝之居。”

唐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夕宿紫府云母帐,朝餐 玄圃 昆仑 芝。”

宋 陈韡 《哨遍(陈抑齐乞致仕)》:蓬莱自古元路,玄圃何时到,只消曲几薄团,镇日闲庐打眭。这乾坤日月,更远游、问他王子。

宋 苏轼 《题潭州徐氏春晖亭》诗:“勿嫌步月临 玄圃 ,冷笑乘槎向海滩。”

罗惇曧 《文学源流•列子》:“ 玄圃 之珠,求焉而不竭; 昆山 之玉,采焉而不枯。”

2. 魏 晋 南北朝 时 洛阳 、 建康 (今 南京市 )宫中园名,时作讲经之处。

《梁书•简文帝纪》:“ 高祖 所制《五经讲疏》,﹝ 简文帝 ﹞尝於 玄圃 奉述,听者倾朝野。”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法航下 匡庐 ,讲室临 玄圃 。”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d3051497349277bd641713344dbdc.jpg[/img]
昆仑山想象图





[b]三. 瑶池
[/b]
瑶池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诗文解释】
瑶池西王母把绮窗打开,黄竹哀怨的歌声响遍尘埃。八匹骏马能够一天飞奔三万里,周穆王因为什么事不再来。

【词语解释】
绮窗:雕花窗轩。

【诗文赏析】
晚唐好几个皇帝迷信神仙之道,服食丹药,妄求长生,以至中毒死去。讽刺求仙,本来是颇费议论说理的主题,但此诗却不着一字议论。诗人的用意,完全融化在西王母的动作和心理活动中,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露,构思极为巧妙。诗人讲述了西王母与周穆王的故事,揭示出神仙也不免一死的事实。讽刺了当时的求仙行为。全诗明白酣畅,含蓄幽默,余味无穷。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89171497348674cc50b4006139aa1.jpg[/img]

瑶池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美池;位于昆仑山上。高大雄伟的昆仑山就好像来自九天之外,白雪皑皑的慕士塔格峰更是高耸擎日。在《山海经校注》上曾经记载,“西王母虽以昆仑为宫,亦自有离宫别窟,游息之处,不专住一山也。

天界第一重天,极南之尽。乃王母颐养生息之天庭别府,名为——别有洞天,此亦是瑶池之所在。


释义
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

《史记•大宛列传论》:“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

《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觞西王母於瑶池之上。”

唐太宗 《帝京篇》诗序:“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丰镐可游,何必瑶池之上乎?”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瑶池谪降玉天仙,今夜高门招状元。”

郭小川《昆仑行》诗:“据说,西王母兴建瑶池,一古脑--用尽山中的流泉。”

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位于昆仑丘上。在《山海经校注》上曾经记载,“西王母虽以昆仑为宫,亦自有离宫别窟,游息之处,不专住一山也。”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居住地点,也就是所谓瑶池,应该不止一处。

瑶池上空矗立尖垂巨乳,名为【凌云钟乳】,色彩瑰丽,下方池水平静如镜。凌云钟乳吸收天地精华,百年方得凝聚一滴圣水。圣水经过百年过滤,纯洁无瑕,瑶池之水先有圣水炼化,洁净成云,广布天地之间,成为天地之界。亦视为一重天。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c39514973486176ffea4776eb54f2.jpg[/img]

[b]传说[/b]

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地方,位于昆仑丘上。

传说中的西王母瑶池有多处。因为“西王母虽以昆仑为宫。

传说三千多年前,西周天子周穆王姬满,曾坐八匹日行三万里的骏马,由京城出发,千里迢迢,沿天山到瑶池来会见西王母。

当西周天子周穆王和他的卫队来到时,盛装以待的西王母站在瑶池边上,以最隆重的部落礼节迎接来自远方的尊贵客人。瑶池如镜,绿草如茵,人们“吹笙鼓簧,中心翱翔”。周穆王将随行带来的大量丝织品和圭、壁等珍贵礼物送给西王母,主人则捧出各色丰盛的西域名肴、特产奶酒和葡萄酒盛情款待。瑶池“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的奇异风光,使周穆王如痴如醉,乐而忘归。

欢乐的日子总是特别短暂,周穆王不得要东归回国了,西王母举行了盛大的告别宴会。席上庄重健美的西王母离席起舞,用婉转如行云流水歌声唱道: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周穆王郑重举酒,即席唱和:
予归东土,和洽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以三年为期相约后,西王母与周穆王依依不舍相别了。走前周穆王还亲手栽下一棵槐树,立了一块石碑,上刻“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

可惜期满周穆王再没有能够来会西王母,只留下这两首千古传颂的佳句,给人无限瑕想。

西域何处是瑶池?记叙周穆王和西王母相会的有关传说都没有明说,后人也各说纷纭。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瑶池圣母又名金母、西王母,在中国人的心中圣母的形象是雍容华贵,地位超然的慈祥女神,仙居于昆仑山的瑶池圣境,境内种有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的“王母蟠桃”,食之长生不老,在中国古藉《汉武帝内传》中,说圣母绝艳惊世,曾赐蟠桃予汉武帝,而在《穆天子传》中记载,圣母言行优雅温婉,曾邀周穆王在瑶池共宴,但在《山海经》中记载,瑶池圣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啸声震天,长发翻飞,承受天命,掌司人间刑罚,专责散布瘟疫病毒、灾难。



[b]

四. 扶桑[/b]


扶桑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名。《梁书•诸夷传•扶桑国》:“ 扶桑 在 大汉国 东二万馀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e41f14973487355e472f0b95bdaef.jpg[/img]

[b]引证详解[/b]

1.神话中的树名。

  《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 晋 郭璞 《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

  《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于 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 陶潜 《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说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 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 颜光敏 《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辇过。”

3.东方古国名,日本或墨西哥。(此处有问题,玉米原产墨西哥,后文提到的史书记载尚无此作物,也无法证明当时中国引进了这种作物,所以未必古人在那个时期到过墨西哥。且美洲大陆各民族在15世纪之前并没有驯养牛的历史,与史书对扶桑的记载不符。另:梁书所记二万余里,或为汉都东二万余里,而非汉疆东二万余里。)。

  《南齐书•东南夷传赞》:“东夷海外, 碣石 、 扶桑 。”

  《梁书•诸夷传•扶桑国》:“ 扶桑 在 大汉国 东二万馀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

4.植物名。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d18114973487418998ac5da4ade09.jpg[/img]


扶桑花

灌木。叶卵形。花冠大型,有红、白等色。多栽于我国南方。全年开花,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明 徐渭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诗之一:“忆别 汤江 五十霜,蛮花长忆烂扶桑。”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卷下:“扶桑花, 粤 中处处有之,叶似桑而略小,有大红、浅红、黄三色,大者开泛如芍药,朝开暮落,落已复开,自三月至十月不绝。”

5.乐名。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 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为含微,其乐曰扶桑。”参见“ 扶来 ”。

6.传说中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也作榑桑)    注:扶桑即日本,并无史可考,仅是世人以讹传讹。


[b]文献记载[/b]

《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郭璞注:“扶桑,木也。”

《海内十洲记•扶桑》:“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太平御览》卷九五五引旧题•晋•郭璞 《玄中记》:“天下之高者,扶桑无枝木焉,上至天,盘蜿而下屈,通三泉。”

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扶桑,亦作“榑桑”,亦称“扶木”。神话传说中木名。生于东方,为十日之居所。《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悲谷,是谓哺时。至于女纪,是谓大还。至于渊虞,时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淮南子》
扶桑与太阳的联系是观测太阳时建立起来的。“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是说“十日”(十天干)依次经过,与羲和生十日相合。“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是太阳从东方(汤谷,扶桑)升起,到西方(禺谷,若木)落下,夜在归墟沐浴,太阳虽是同一个但已是又一天。“皆载于乌”与“禺谷”之观念来自炎帝族,仰韶文化陶器上就已有太阳中的鸟的图案,朱雀、朱鸟为炎帝族的观念。《淮南子》说“日中有鵔鸟”,即三足鸟。《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夸父是太阳崇拜最登峰造极的象征。《山海经》真实地记录了这位炎帝的业绩。禺谷之名得自“禺”--夸父(猴)图腾,当然不一定是从帝榆罔开始,很可能在他之前很久就有了。《淮南子》:“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因为若木是日落之地,十日全在下。

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树杪而升,因谓为日出处。亦代指太阳。

《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王逸 注:“日出,下浴于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晋•陶潜 《闲情赋》:“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逯钦立 校注:“扶桑,传说日出的地方。这里代指太阳。”

明•凌云翰 《关山雪霁图》诗:“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清•颜光敏 《望华山》诗:“天鸡晓彻扶桑涌,石马宵鸣翠辇过。”

扶桑在上古时代,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扶桑代表了中国先民的宇宙观。不但在本土有日出日落之地,而且推广到全世界。三星堆高达3.85米(一说3.94米)的扶桑树,是世界最高的。《左传•文公五年》有鄀国,《定公六年》楚迁都鄀,《昭公十年》有“叔孙婼”。先秦许多字各有从女和从阝的形式,表示人名,地名,与“若”的情形相同,都可以说是中国的扶桑国,其民当为扶桑族。楚缯书上的扶桑树是中国上古宇宙观的直接体现。

《梁书•扶桑国传》:“文身国,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大汉国,在文身国东五千里……扶桑国在大汉东二万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90d1149734891137c117eb06ef76a.jpg[/img]

《十洲记》

“扶桑”也出自汉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
《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是虚构的仙境之地。

《十洲记》中 洲 原文: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污,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万里。上有太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地多林木,叶皆如桑。又有椹树,长者数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仙人。食其椹而一体皆作金光色,飞翔空玄。其树虽大,其叶椹故如中夏之桑也。但椹稀而色赤,九千岁一生实耳,味绝甘香美。地生紫金丸玉,如中夏之瓦石状。真仙灵官,变化万端,盖无常形,亦有能分形为百身十丈者也。

《十洲记》曰:(扶桑)东有碧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不咸苦,正作碧色。(《初学记》)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之中,地一面万里,太帝之宫,太真东王君所治处。(《艺文类聚》)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馀围。两干同根,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初学记》)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尺,一千馀围,两两同根,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太平御览》卷六十•地部二十五•海)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之中,有太帝宫,太真东王所居;有蓬莱山,周回五千里。山外有员海绕其山,海水色正黑色,谓之溟海。(《初学记》)

《十洲记》曰:扶桑叶似桑树。又如椹树,长丈,大二千围,两两同根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之扶桑。(《文选》卷十五•赋辛•志中•张平子《思玄赋》:凭归云而遐逝兮,夕余宿乎扶桑。)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之中,北面一万里有大帝宫,太真东王公所治处。山外别有员海绕山,员海水色正黑,谓之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惟飞仙能到其处。(《太平御览》卷六十•地部二十五•海)

《十洲记》曰: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天帝宫,东王所治,有椹树,长数千丈,二千围,同根更相依倚,故曰扶桑,仙人食根,(《太平御览》九百五十五作椹。)体作紫色,其树虽大,椹如中夏桑也,九千岁一生实,味甘香。(《艺文类聚》)




[b]  五. 建木[/b]

建木是传说是众神登天时当做梯子用的树,连接天界与凡间,传说为黄帝制作。建木高没有分枝,树顶与树底下分别有盘桓曲折的树枝和树根。它的叶子像网一样,为青色。树干和刺榆树很像,是紫色的。花是黑色的。果实为黄色,与栾树的果实很像。整棵树形状像牛,树皮很容易剥落。生长于弱水边。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42611497348820e0f8f51aca23e78.jpg[/img]

“建木”是上古巴蜀先民崇拜的一种圣树,位于天地中心。 传说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由于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梯子上下往来于人间天庭。在广汉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神树上,有枝叶、花卉、果实、飞禽、走兽、悬龙、神铃等,专家认为,这种神树的原型,有可能就是建木。后“建木”在诗歌中用来泛指高大的树木。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090714973488946e25a7125b6ea69.jpg[/img]

出处

《山海经•海内南经》: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苉,其名曰建木。在窫窳西弱水上。

《山海经•海内经》: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嗥爰过,黄帝所为。

《淮南子•墬形训》:建木在都广 ,众帝所自上下。

传说中木名。生天地之中,高百仞,众神缘之上天。

《山海经•海内南经》:“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郭璞 注:“建木,青叶,紫茎,黑华,黄实,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

《吕氏春秋•有始》:“ 白民 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建木耸灵丘之上,蟠桃生巨海之侧。”


圣树崇拜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ffaf14973489046d0671feb226b50.jpg[/img]
三星堆出土铜树

《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海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有膏菽、膏稻、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处有百兽相群爰。此草也,冬夏不死。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焉。……有九丘,以水绕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

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嗥爰过,黄帝所为。”

《淮南子•形训》亦曰:“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这些古文献都不约而同提到“都广”和“建木”两个词。那么“都广”在何处?“建木”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树木?明代学者杨慎《山海经补注》说:“黑水都广,今之成都也。”史学家蒙文通先生结论:“若水即后之雅砻江,若水之东即雅砻江之东,在雅砻江上源之东、黄河之南之昆仑,自非岷山莫属。是昆仑为岷山之高峰。……昆仑既为蜀山,亦与蜀王有关。《大传》、《淮南》皆以昆仑为中央,与《禹本纪》、《山海经》说昆仑、都广为中央之义合。……盖都广在成都平原而岷山即矗立成都平原侧也。”对此,著名学者邓少琴亦称,岷山是昆仑之一臂。“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于《禹贡》仅一见之,于殷墟甲文亦未之见”。

“建木”是上古巴蜀先民崇拜的一种圣树,它深深地融入了巴蜀文化之中。古人何以将位于天地中心的圣树称为建木呢?专家考证发现,建木的得名和初民的“建中”之制有关。初民于居处之地必立木杆旗帜以号众,这种木杆旗帜在甲骨文中被称为“中”。

《山海经》等所描述的“都广之野”据说是天地的中心,传说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由于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梯子上下往来于人间天庭。在广汉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神树上,有枝叶、花卉、果实、飞禽、走兽、悬龙、神铃等,专家认为,这种神树的原型,有可能就是建木。


建木传奇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2c2b149734888707fa08de144958b.jpg[/img]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 久以前。在历史的尽头,在混沌初分未久,在神话都尚未发端的时候。大地上流传着一个故事。故事中说道:有一天,当欲望的风暴摧毁信仰的支柱,新的纪元便会来临。那时,昆仑山会崩塌成废墟,日月将并悬于天上,阴霾从世界的这一头笼罩到那一头。神祇降临人间,或为了重建新的秩序,或为了成就自己的野心,和凡人联合在一起,开始了战争。光与暗之间的战争席卷了一切,神和人的领域都将裹挟其中。
封神新解

朝歌城内正在狂欢。纣王坐在最高处的王座上,看着脚下朝贺的群臣和子民,却显得有些兴味索然

这本应是他最得意的时刻。北方刚刚传来了捷报,太师闻仲率领的大军终于攻克了北海,这意味着大地上最后一块不服王化的势力已被征服,意味着他已然荡平四海,成为了人间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君王。

作为商朝的第三十代君主,成汤六百年基业的传人,力能扛鼎的勇士,纣王平生最大的志向,就是征服万邦,成就万世不拔的基业。如今志向已遂,美梦成真。纣王却忽然觉得乏味和索然。

当一切可以征服的都被征服时,还有什么值得挑战的呢?从此以后,自己的野心该置于何处呢?在欢腾的顶点,纣王却生出了一丝隐隐的怅然若失与不甘。

此时,大夫比干上表,请纣王祭天,感谢神明赐福大商咸平四海。纣王听如此说,骤然生出了一丝无明的愤怒和厌烦。成功是他的,天下是他的,关神明什么事?自己为什么要向虚无缥缈的他们表示敬畏?莫非自己不是这世上最伟大的存在么?

纣王拒绝了比干的提议,拂袖而去。一场狂欢草草收场。

回到宫中的纣王闷闷不乐,比干的提议让他意识到,在自己之上,还有更高的存在,而对于他们,自己似乎是无能为力的。他喝了许多酒,在不快中沉沉睡去。然后,他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站在极高的山顶。极目望去,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侧耳倾听,如雷声般的是四海升平的朝贺。他正陶醉于这俯瞰一切的荣光,忽而一切在瞬间归于寂静,只有苍穹悬在头顶,遥不可及。日月一如亘古旋转不休,仿佛蔑视的眸子,冷冷的盯着人间这个渺小的存在。纵然在梦中,纣王仍然感到了彻骨的羞耻和愤怒。他大声的叫骂和挑衅,然而却无人理睬。天地一如既往,默然沧桑。

此时,一个女神悄然出现,如梦中之梦,美丽而神秘。就在纣王惊诧于她的容光时,她对纣王表示了臣服和尊敬,并讳莫如深的对纣王说出了一个秘密————在商朝国土的中心,大荒山的南隅,一个叫做天造谷的地方,生长着一棵建木。建木是沟通天地的桥梁,是世间灵气之所钟。伐掉它,以其为柱梁,造高台一座,便可向天地彰显纣王的不世功业,让神明折服在大商的威严之下。

女神说出的秘密点中了纣王的心事,她的绝世容颜更让纣王心醉神迷。就在纣王想一亲芳泽的时候,那女神粲然一笑,将手一挥,纣王悚然一惊,大梦初醒。

咀嚼着犹在眼前萦绕的梦境,纣王诏来了自己的宠臣费仲和浑尤。从他们的口中,他确认了建木的存在,并在两人的蛊惑下,对梦中女神的点化坚信不疑。于是他决定伐掉建木,作为自己功业丰碑的基础。然而,纣王并不知道,这个梦境以及梦中的女神,并不是神明示予的吉兆,而是一个仇敌施加于他的诅咒。




[b]六. 鹊桥[/b]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7745149734890116889e57904210c.jpg[/img]

  “鹊桥”来自七夕故事:相传织女为王母娘娘的第七个女儿,而牛郎是凡间的普通老百姓,养有一头老牛,织女因为羨慕人间生活,于是便变成一只白鸽偷偷下凡,因缘际会被牛郎所救,为报恩便嫁给牛郎当妻子,﹝牛郎的老牛去世前告诉牛郎要他将自己的牛皮留下,将来必有用处。﹞两人幸福的生活几年,还生下一对儿女,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派天兵将织女捉回来,牛郎知道后,披起牛皮便飞到天上去找织女,王母娘娘知道后伸手一划,立刻出现一条大河将两人隔开,牛郎不停的追逐,两个小孩也不停喊妈妈,织女望著对岸的牛郎与小孩不停哭泣,哭声感动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心软,便允许两人每年七月初七可见面一次,王母娘娘让喜鹊在河上搭成“鹊桥”,帮助牛郎织女一家人相会。

  传说演变到今日,天河成了现所谓的“银河”,牛郎及织女变成了牛郎星及织女星,隔著银河遙遙相望…,而这个传说也演变成现在的“七夕情人节”。

  


[b]七.蓬莱[/b]

蓬莱,亦称蓬莱山、蓬壶、蓬丘。是中国先秦神话传说中东海外的仙岛。被一片黑色的冥海所包围。

传说海上有五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节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胜数。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返。.......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1afc1497348922795926ecba6bc8b.jpg[/img]
烟台蓬莱仙境

原文
《列子》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闲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千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岱舆员峤二山流於北极,沈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战国。 战国时,民间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a759149734891635003a1edebf52c.jpg[/img]
《山海经》
《山海经•海内北经》:蓬莱山在海中。
《史记》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
《史记•孝武本纪》:“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史记•孝武本纪》: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岳、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
《海内十洲记》
汉•东方朔《十洲记》:蓬丘,蓬莱山是也。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宫,盖太上真人所居。唯飞仙有能到其处耳。
《太平御览•卷三十八•地部三•蓬莱山》引《十洲记》曰:蓬莱山外别有海,谓之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有九气丈人,九天真君宫。
《文选》卷三十五•七下•张景阳《七命八首》:溟海浑濩涌其后,嶰谷嶆张其前。注引《十洲记》曰:东王所居处山,外有员海,员海水色正黑,谓之溟海。
《拾遗记》
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 ,则方丈也;二曰蓬壶 ,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 瀛洲也。形如壶器。”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462014973489936773480ed45b87d.jpg[/img]
清 袁耀〈蓬萊仙境圖〉

[b]文学作品[/b]
唐•李商隐《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沈亚之《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诗:曾在蓬壶伴众仙,文章枝叶五云边。
宋•陈师道《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蓬莱。
明•王錂《春芜记•说剑》:他本蓬莱仙种,偶然寄迹人间。
清•李渔《玉搔头•微行》:假俺几日儿尘世逍遥,再来受蓬壶约。
清•田兰芳《可怜痛仲方(袁可立孙)》:蓬壶当日集群仙,未被长风引去船。





[b]八.神洲 - 又称东胜神洲[/b]

东胜神洲(Purvavideha),又称东毗提诃洲,为洪荒世界中四大部洲(另包括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之一。东胜神州由四大天王之一的持国天王守卫。因该词出现在西游记中,因而被大众所熟知。

佛教阐述

东胜神洲(Purvavideha),又称东毗提诃洲,为佛教传说中四大部洲(另包括西牛贺州,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之一。东胜神州由四大天王之一的持国天王守卫。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阿含经》有言:“东面有洲,名弗婆提,其地纵广九千由旬,圆如满月”,弗婆提即 Purvavideha,其中 Purva意指东方。

地球是南赡部洲这个方位中的一个星球,南西北方各有一洲,一洲内亦亦有一星球,类似地球,有众生止住,只是南瞻部洲中的人类所特具“勇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则优胜于三洲及诸天界。娑婆世界乃无数小须弥山组成的世界。佛说:
「北面有洲,名郁单越,其地纵广十千由旬,四方正等......东面有洲,名弗婆提,其地纵广九千由旬,圆如满月.. ....西面有洲,名瞿陀尼,其地纵广八千由旬,形如半月......南面有洲,名阎浮提,其地纵广七千由旬,北阔南狭。」

郁单越又译「郁单曰」,梵语Uttarakuru,在历代《佛经》中起码有十种以上音译,新译为「北俱卢洲」。弗婆提,梵语Furvavideha,Furva意指东方,因此也译为东毗提诃洲,新译「东胜神洲」,因此洲面积最大。瞿陀尼,梵语Aparagodaniya,新译「西牛货洲」,因梵语有贸易牛之意。阎浮提,梵语Jambudvipa,新译「南瞻部洲」。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838c1497348927ee9cd2720f9adae.jpg[/img]

概况

东胜神洲梵语弗于逮。亦云弗婆提。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瞻部洲故也。又翻为初。谓日初从此出也。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梵语须弥。华言妙高。梵语由旬。亦云逾缮那。华言限量。大论云。由旬有三。大者八十里。中者六十里。下者四十里。肘以一尺八寸为一肘。)

东胜神洲位於须弥山东方的咸海中,本洲的众生人身殊胜,因此以身胜为名。《长阿含经》卷十八说∶「须弥山东有天下,名弗于逮,其土正圆,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圆,像彼地形。」本洲有三事殊胜∶土地极广、极大、极妙。

小说《西游记》演绎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将傲来国立于东胜神洲内,傲来国海外的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诞生地。





[b]九. 方丈 - 又称方壶[/b]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bfa7149734893590b4b75d7d40879.jpeg[/img]

方壶—东海仙山

鼇鱼,在远古传说中鼇鱼负载大山或大地,鼇鱼移动就会发生地震或沧海桑田,山川变迁。神话中天帝治下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远的地方本有五座神山,但五座神山的根部并不相连,经常跟随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动,没有一刻稳定。神人和圣人们都讨厌此事,便报告了天帝。"帝"(这称号早在殷代已见文献)唯恐神山流移到"西极",打破宇宙已有的平衡。使神山居民失其所居,就派北海之神禹强驱使十五头巨鳌分为五组,分别用头顶住神山,六万年一换,这样五座神山才开始稳定下来不再流动,但是龙伯之国有个巨人,抬起脚几步就到了这五座神山所在的地方,一钩就钓上了六只巨鳌,由于龙伯国巨人钓走了六鳌,致使"岱舆"、"员峤"失去了负山的巨鼇,各自飘流到北极,沉入了汪洋大海,从此神山也只剩三座。《楚辞•天问》篇对此而问曰:“鳌戴山抃,何以安之”。《列仙传》中亦有“巨灵之鳌,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戏沧海之中”。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战国。 战国时,民间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先民认为海上有五座神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节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胜数。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返。.......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

东海仙山相传位于山东蓬莱县沿海一带,据《史记•孝武本纪》:“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这种求仙追求长生的思想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历代皇家园林的发展模式,为了更加接近神仙,帝王们在园林里挖池筑岛,模拟海上仙山的形象。汉代出现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建章宫。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里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圆明园中有“方壶胜境”景点。


 


[b]十. 岱舆—神话中的一座仙山[/b]

岱舆,亦称岱屿。出自春秋战国典籍《列子•汤问》。是先秦神话中东海外仙山,后来漂流到北极,沉入大海。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b3b11497348931929e483438ad67f.jpg[/img]

原文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 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神话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战国。 战国时,民间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传说海上有五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节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胜数。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返。.......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

岱舆即泰远,岱、泰音近,故泰山又称岱,上古音舆、远双声,鱼部[a]、元部[an]旁转。《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邻国,南至于濮铅,北至于。 祝栗,谓之四极。”传说最东面的地方叫泰远,从另外三个地名来看,泰远是个专名,不是极远的意思。

《山海经•大荒东经》说: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日大言,目月所出。

泰远(岱舆)亦即东海之外的大言山,大、岱、泰音近,言、远双声叠韵,读音可通。

《山海经》大言山上一条就是:“东海之外大壑”,大壑和大言山在一起,和《列子》的大壑中的岱舆山正相吻合。





[b]十一. 员峤
[/b]

员峤是古代战国传说中海外五仙山之一,后沉没。《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峤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明 杜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袁可立)营菟裘里门外,置身壶峤,烟鬟蜡人,望之以为藐姑射氷雪人也。”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238014973489398914522af8a4dc0.jpg[/img]
明 文伯仁《员峤书屋图》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 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列子•汤问》




[b]十二. 广寒宫[/b]

广寒宫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位于月球的宫殿,月球的居民有太阴星君、月神、月光娘娘、吴刚、嫦娥、玉兔。月宫也称蟾宫,后人将嫦娥奔月后所居住的屋舍命名为广寒宫。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自古以来有玉兔和嫦娥的传说故事。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cb711497348940e49e252765f8592.jpg[/img]

出处
《明皇杂记》记载,唐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前集卷一引东方朔《十洲记》:“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

《类说》卷五引此条又作《洞冥记》。二书所引,今本俱无。

《初学记》卷二三引《曲素决辞经》云:“《高上玉皇辞》曰:‘目即西华馆,意合广寒宫。’”

唐朝鲍溶诗《六宿水亭》:“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云:“明皇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即此。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可称得上是脍炙人口的咏月佳句。


考证
嫦娥住的“广寒宫”,其实在山东寒亭。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478d149734899582e8f957aab7ef7.jpg[/img]
嫦娥在广寒宫

史籍记载中,有一位与寒浞密切相关的著名人物,她便是家喻户晓的嫦娥。嫦娥本名姮娥,后来因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而被改称“嫦娥”,《诗经》称她是“帝喾下妃之女”。有史学家依此推断,姮娥刚开始嫁给后羿,很可能是两大部落的政治联姻。

后来,寒浞杀掉后羿称王,姮娥所在的部落又与寒氏结盟,她本人也改嫁寒浞。“过王”寒浇和戈姓的始祖寒豷(yì),都是她改嫁后生的儿子。山东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员孙敬明介绍,潍坊市有个寒亭区,4000多年前,寒国的都城“寒亭”便位于此处。


寒国的宫殿统称“寒宫”,寒浞为了取悦姮娥,建造了一座规模更宏大的宫殿供她居住。宏大即“广”,这就是“广寒宫”的由来。寒氏又称伯明氏,其部落以月亮为图腾。“奔月”的中国神话传说,其实反映了“寒浞杀掉后羿、姮娥改嫁寒浞”这一史实。


[b]广寒宫的传说[/b]
传说一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传说二
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不详。见《山海经》 。

26
传说三
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经常挂着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玉皇大帝知道后, 一气之下, 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亮树的大树, 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亮树, 便不能重返南天门, 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亮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叼去了。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衣服追回后,吴刚回到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生到树上去了。从此,每当吴刚快要砍光大树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亮树。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谁拾获这片月亮树的叶子,谁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银珠宝。

传说四
吴刚伐桂酿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吴刚每天伐树不止,千万年过去了,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吴刚知道人间还没有桂树,他就把桂树的种子传到人间。

古时候在杭州的两项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冰封雪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中年男子,看样子是个乞丐。仙酒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慈心大发,也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她,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我是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

仙酒娘子为难了,因为常言道,寡妇门前事非多,像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话的。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啊!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果不出所料,关于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后来,人家都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

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到一位白发老人,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老人闭着双目,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荒山坡目哪来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

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来这瘫汉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这事一传开,远近都来索要桂子。

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风光。

对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使他们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

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酒向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当年,吴刚的妻子缘妇由于内心负疚,便叫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一个叫殳斨,飞往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爸爸,度过那漫长无尽的清冷岁月。吴刚的三个儿子叫鼓的变成了“蟾蜍,叫延的变成了小兔,叫殳斨的变了叫“不详”天癸。从此殳斨开始制作箭靶,鼓、延开始制造钟、磬,制定作乐曲的章法。所以寂寞的广寒宫时常仙乐飘飘。后世,唐明皇漫游月宫的时候把这些游乐曲记录下来,回到人间,创作了《霓裳曲》。传说唐明皇漫游月宫的时候,吴刚还接见了他呢!只不过当时他面容疲倦,而且他的斧头已经生满了黑锈,破旧的衣袖也因为没有人缝补而破烂不堪罢了。

[b]
玉兔的来历[/b]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441e149734896931e9cea45e6245d.jpg[/img]

说法一
玉兔本是后羿,因为嫦娥奔月,而又思念后羿,后羿为了和嫦娥在一起,变成了她最爱的小动物,两人最终在月球定居,长久相伴。

说法二
这也源自一个有关后羿和嫦娥的传说。因嫦娥不愿长期过清苦的生活,便偷吃了不死药,奔月后变成丑陋的“蟾蜍”,被罚终日捣不死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失去了从前的自由,寂寞异常。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感叹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玉兔就是嫦娥,但玉兔何以成了嫦娥呢?据考证:“玉兔”源于“於菟”,“於菟”是古代楚地称呼“虎”的土语。上古时代,巴楚一带有的民族崇虎。他们不但自称为虎,而且喜欢将山名、地名、水名以“虎”命名,甚至对几乎所有尊崇的神灵都称为虎神,将月神也称为虎神,用其土语说即“於菟”。嫦娥奔月后成为月精,自然也就成了巴楚崇虎民族心目中的“虎神”了。嫦娥自然也就是“於菟”了。而把“菟”解说成“兔”,是晋代学者王逸注解屈原《天问》时望文生义发生的错误。后人沿用这个错误的解释,便以“兔”代“菟”了。又因“於”同“玉”相近,“於菟”一名也就被后人附会成了“玉兔”。可见,玉兔捣药应为蟾蜍捣药,即嫦娥捣药。

相关诗词
广 寒 宫
郭沫若
天河涓涓水在流,隔河织女恋牵牛。
可怜身无双飞翼,可怜水上无行舟。
可怜水上无行舟,窈窕心中生暗愁。
愁到清辉减颜色,愁如流水之悠悠。
愁如流水之悠悠,悠悠此恨何时休?
织就绢丝三百两,织成鸦鹊十三头。
织成鸦鹊十三头,放入尘寰大九州。
采来地上之香木,采来天上效绸缪。
采来天上效绸缪,天河之上鹊桥浮。
桥头牛女私相会,桥下涓涓水在流。



[b]
十三. 天庭[/b]

天庭为《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小说中描述玉皇大帝所主宰统治的地方,是中国神话中统治三界(天、地、冥)、六道(轮回)、五行(诸天)、阴阳(生死)的最高权利中心。

相传天庭位于三十六重天之中的最高天位,最高处乃是弥罗宫。弥罗宫中的最高处为凌霄宝殿,玉皇大帝昊天陛下在此殿中统领诸天万神。

天庭代表儒家礼教。修仙成神者,若无天庭敕封,便是野神妖仙,不受世人所尊重。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57c314973490017cce9642fb654f0.jpg[/img]

天庭圣境
遥望天际,九天之上紫薇之星与北斗之星遥遥对映的地方就是传说中【南天门】的入口之处。入南天门而入天宫亦是天界入口。天庭以9层浮空云盾承托。仙岛林立,浮云直上。

天庭景象
根据【封神演义】+【西游记】中天宫记载:“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

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 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瑞草。又至那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又至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叠叠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朝王玉兔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

天庭建筑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8cd81497348998d91b33eeccf12bf.jpg[/img]

根据典籍记载:天宫横纵以天罡、地煞之数排列天宫、宝殿主要建筑共计108座左右。

天界36天宫
遣云宫、毗沙宫、三清宫、五明宫、兜率宫(兜率宫名义上为第二天庭的宫殿,实际上为太上老君的住所悬于离恨天之上不在第二天庭范畴之内)、弥罗宫、光明宫、妙岩宫、太阳宫、化乐宫,云楼宫,乌浩宫,彤华宫,广寒宫,朱雀宫、琼花宫、紫霄宫、斗牛宫、玉清宫、瞳卢宫、华乐宫、星月宫、星日宫、净居宫、紫微宫、花药宫、玉明宫、昆仑宫、琼华宫、悬圃宫、阆风巅、天墉城、紫翠丹房、玉英宫、碧玉堂、瑶池宫。
天界72宝殿
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通明殿、初利殿、天王殿、披香殿、灵官殿,凌霄殿、接引殿、太阳殿、太阴殿……

天庭内部
天庭内部结构

天地之间九万里,驾云之上,穿越离卦{火旺之地}的南天门,过接引殿、朝会殿后直达凌霄殿内。此殿为玉帝四时朝臣之地,相当如凡间的金銮殿一般。凌霄殿后到达后宫,左右拥有金龙、彩凤等仙禽异兽守护。四周维护着各种奇花异卉。穿越花园过瞳卢宫而至北天门。穿三十三天兜率宫过封神台而至西天门。过凌霄殿往左首而至斩妖台至初利宫而至东天门。四大天门,轮流四大天王轮流职守。顺带掌管天下四大部洲之风调雨顺。

天庭亦是封神的产物,至此商周交替之际,三界玄学神魔顺应天命,助周伐纣历练仙劫,适才增加天庭人力。此后天庭方有日、月游神、太阳星君、太阴星君、值日神、值时神、108星宿、四大天师,二十八星宿、九耀星官、三清、四帝、五方揭谛、各方战神等等••••

天庭内部官职的大小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闻道有先后,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皆济世度人为宗旨。在中华文化中,玉皇大帝被视为众神之领袖,在道教神阶中威望极高,神权最大。其居住昊天金阀弥罗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简而言之,道教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b]十四. 琅嬛[/b]

嫏嬛,神话传说中天帝藏书的地方。后泛指珍藏书籍之所在。也借指仙境。《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刘东山跨技顺城门 十八兄奇综村酒肆》是我国关于“嫏嬛”最早的记载。中语云:“元(原)来如此,好似嫏嬛。”用来比喻某人藏书众多,亦可比其作嫏嬛。

古今文献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43eb14973490008a1559a44403ee4.jpg[/img]

嫏嬛福地
元•伊士珍琅嬛记:“张华。游于洞宫,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张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也指仙境类如福地洞天的意思。祥云萦回舒卷貌曰糺缦。古字“卿”、“庆”通用,庆云是指五色云。古人以为祥瑞之气。取自传为虞舜所做《卿云》之歌:“卿云烂兮,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秋水长
文/孙友强
西山外,日落微凉,荆河旁,难渡秋水长。秋水长,流尽思量。
借月色,蘸一身秋光,书一纸幽梦,藏入嫏嬛。剪一眼纱裙下酒,放情醉。醉望风里,处处黄柳愁肠。

天龙八部
金庸先生的著名小说《天龙八部》里,就提到过琅嬛福地。那是在无量山下,曾经逍遥派弟子遗留下来的,后被王语嫣之母王夫人搬到了太湖王家。





[b]十五.天池[/b]
(见上文瑶池)

[b]现实中的天池[/b]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6/80650_e95514973490015e5223e138db870.jpg[/img]

天池,高山湖泊名。在中国有数十处高山湖泊,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天池”,如长白山天池、新疆天池、四川华蓥天池、高雄天池、云南碧沽天池、北京燕山天池、青海孟达天池、广西八仙天池、内蒙古阿尔山天池、贵州遵义播雅天池等,其中吉林长白山天池、新疆天山天池、青海孟达天池和四川华蓥天池又被称为中国“四大天池”。


[b]神话中的天池[/b]

很多文献将天池和瑶池互相混用。天山天池古称“瑶池”,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
  
然而,关于天池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每逢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长白山的山峰一定会喷火,浓烟密布,火光冲天,一喷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然后火才慢慢地停下来。等到烟消云散之后,花草树木都被烧得面目全非,山林里的鸟兽也都没了踪影。居住在长白山下的居民,只能背井离乡,搬到别的地方去生活。要想知道长白山为什么会喷火,那就不得不提火魔了。
  
从前,有一个专吃火的妖怪,人们管它叫火魔,哪里有火它就去哪里,去了就把当地的火给吃掉。没有火的地方最后只能变成冰冷的世界。
  
一天,火魔来到长白山,住了下来。它吃光了天上的雷火,人间已经很久没有打雷下雨了。山上的野火被它吃掉了,连人们做饭的灶火都被它吃光了。百姓们吃不到熟食,又冷又饿,死了好多人。
  
大家恨透了这个作恶多端的火魔,便集合起来用雪球砸它。火魔最害怕冰冷的东西,人们抓住它这个弱点,狠狠地用冰块攻击它。很快,火魔就被人类抓住了。为了不让它再祸害人间,百姓们把火魔绑起来,又召集乡亲们在长白山上挖了一个很深的洞,然后把火魔扔下去,把它埋在里面。
  
可是那火魔并没有死,相反,地底下的地火成了它的食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火让它变得异常强大。为了报复人类,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当年被埋的日子,火魔就会喷火,将吃了整整一年的地火全都喷出来。大火弥漫,烧毁了山林、花草、鸟兽,也吞没了村庄和牲畜。喷过七七四十九天后,火魔才会罢休。但这并不算完,第二年的这个时候,火魔会再一次喷火。
  
就这样,长白山变得光秃秃的,生物几乎都灭绝了。遇到喷火的日子,方圆百里热得能把人烤焦,除此之外,长白山都是一片冰冷。

没办法,人们只好离开长白山,躲得远远的。但火魔一再作恶,人们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小。为了能活下去,这年春天,首领将全族的人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我们得商量一个办法来对付火魔,否则我们大家不被它害死,最后也会饿死的。”话音刚落,一位长相清秀的姑娘从人群中站了出来,说:“我愿意去请求神灵帮助,除掉火魔,夺回咱们的宝山。”这个姑娘叫日吉纳,只有十七岁。
  
听了她的话,族长非常开心,但马上又担心起来,这么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能完成如此大任吗?日吉纳看出了族长的心思,对他说:“族长您放心,即使拼上性命我也一定会完成任务的!”在日吉纳的强烈请求下,族长最终答应了她。这天,人们选了一匹最快的马给她,临走时,全族的人都捧着杜鹃花来送行。日吉纳接过花,骑上马,狠狠甩了一下马鞭,离开了家乡。
  
日吉纳一连跑了几天,终于跑到了风神居住的山顶。姑娘勒住马,向风神跪拜,说:“风神啊风神,请您大发慈悲,救救我们族人吧,去把长白山的大火吹灭好吗?”
  
风神答应了她的请求。等到火魔喷火的日子,风神就使劲吹啊吹,吹得气都快断了,火没被吹灭,反而烧得越来越旺。风神没办法,只好对日吉纳说:“姑娘啊,我是没办法了,你还是去找雨神帮忙吧。”

日吉纳没有放弃,她又骑上马,快马加鞭地朝海边跑去。来到大海,等了三天三夜,日吉纳终于见到了雨神。还没等她开口,雨神就说道:“我已经知道你此次前来的目的了,我这就随你去长白山,助你灭了那大火。”日吉纳没想到雨神如此爽快,立刻带着他往家乡赶去。
  
回到长白山,正好赶上火魔又在喷火。只见雨神施展法术,长白山上立刻下起了瓢泼大雨,怎奈火势太大,雨珠一落到火上就化成水蒸气了,而且火越烧越旺,丝毫没有被遏制的迹象。雨神没办法,只好对日吉纳说:“小姑娘,我降伏不了它,你再去找雪神看看吧,也许他能降服了这大火。”说完就消失不见了。
  
接连的打击让日吉纳心灰意冷,不过一想到还在水深火热中的乡亲父老,她就咬紧牙关,又骑上马,前往西北方向的大冰山。她找到雪神,对他说:“雪神啊雪神,请救救我们吧,雨神和风神都没有办法,现在我们只能靠您了,求您把长白山上的火给冻住吧。”
  
雪神答应了她的请求,便在第三年火魔喷火的日子,在长白山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可是雪花没等落到火上就融化了,火还是照样喷着。雪神很惭愧,对日吉纳说:“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你还是找别的神仙帮助你们吧。”

风神、雨神、雪神,连着三位大仙都没有办法,这下日吉纳急了,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她历尽千辛万苦,跑了那么远的路,还是没找到消灭火魔的办法,她该怎么向族长、向乡亲们交代呢。
  
日吉纳无计可施,只好赶回家乡。在路上,她想:“难道就这样放弃吗?不行,我一定要想办法消灭火魔。既然神仙没办法,我就去找玉帝,他是最大的神仙,一定会有办法的。”于是她又跑去找仙鹤,请求仙鹤借她一对翅膀,好让她能飞上天庭见玉帝。仙鹤被她的诚心和毅力感动了,就将自己的翅膀借给了她。日吉纳有了翅膀,便迫不及待地朝天庭飞去。不知道飞了多久,钻过了多少云层,这一天,她终于飞到了天庭。玉帝早将人间的事算得清清楚楚,他接见了日吉纳,并交给她一样东西。
  
日吉纳问道:“这是什么?”玉帝笑了笑,没有回答她,反问道:“如果除掉火魔需要牺牲你自己,你愿意吗?”日吉纳想都没想就点头同意了。
  
“好,既然这样,我就告诉你,你手里现在拿着的正是这世上最冷的冰。你只有在火魔张开嘴喷火的时候,拿着这块冰钻进它肚子里,把它的心冻住,才能将它降伏,大火才能熄灭。”
  
知道了制服火魔的办法,日吉纳一刻也不敢耽误,谢过玉帝后就往回赶。
  
又是一年七月十五,到了火魔喷火的日子,只见火魔张大了嘴巴,正向空中吐着大火。日吉纳早就恨透了火魔,只见她抱着从玉帝那里得来的冰块,纵身一跃就朝下飞去。大火熏得她睁不开眼睛。眼看就快到火魔的嘴巴了,火势越来越猛,烧焦了她的头发,烧伤了她的皮肤。日吉纳没有放弃,她深吸一口气,一头扎进火中,钻进了火魔的肚子里。
  
忽然,天地间发出一声巨响,烟停了,火也灭了,山峰塌了下去。
  
这时,风神赶了过来,他吹了一口气,将漫天的烟雾吹得无影无踪;雨神也来了,他降下大雨,填满了喷火的山口;雪神也来了,只见他大手一挥,烧红的山峰瞬间就冷却了下来。山青了,草绿了,花红了,鸟叫了,老虎在咆哮,梅花鹿活蹦乱跳,一切又恢复了生机。而那个火魔用来喷火的山口,已经被雨神用水填满了。为了纪念日吉纳对人们的贡献,乡亲们给这个地方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天池。
  
其实日吉纳并没有死,她降伏火魔后又飞上了天庭,向玉帝道谢去了。玉帝被她的善良和勇敢打动,收她做了干女儿。那时王母本来只有六个女儿,现在多了一个日吉纳,六仙女变成了七仙女。
  
日吉纳虽然身在天庭,但她的心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地上的父老乡亲。为了能看他们一眼,每年的七月十五晚上,她都带着其他六姐妹,腾云驾雾,悄悄来到长白山,在天池里洗澡。
  
据说有一天,七仙女下凡的时候不小心被一个晚归的猎人看见了。猎人一眼就认出了日吉纳,他兴高采烈地跑下山,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全族的人。于是,大家都点着火把上山看望日吉纳。但是,等他们到达山顶的时候,日吉纳已经走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天池水。原来仙女们听见了人们的呼喊声,便匆忙穿起衣服回天庭去了。
  
王母娘娘怕泄露天机,不准七仙女再到人间,尤其是到长白山的天池去洗澡。
  
日吉纳忘不了长白山的父老乡亲,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怀念,她从天界偷了一袋种子,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撒在了长白山上。于是,长白山长出了千百种珍奇的药材,帮助那里的人们消灾治病。一直到现在,长白山还蕴藏着许多宝贝呢。



转,侵权删。
[/td][/tr][/table]
[/align]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15
  • 晚藏乌

    派派币 +5 2017-06-15

    感谢分享

  • 十夜凉

    派派币 +10 2017-06-14

    感谢分享

熊猫与眠。

ZxID:5481458


等级: 热心会员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3.29周年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8-12-05 0
謝謝樓主分享,圖片蠻美麗的,也跟樓上幾位想法相同,感覺很多都是傳說過度,以訛傳訛,但是崑崙確實蠻常出現這個名字,崑崙兩個字或許也有種神話意味吧。
云柒梦筝

ZxID:19554057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7-07-18 0
这个地方实在是听听便罢了
pototo

ZxID:321766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6-17 0
好神奇的传说。
幽茗墨香

ZxID:7870592

等级: 热心会员
每个男人都是一枚硬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6-14 0
科普贴
http://www.to-fly.cn/?fromuid=12485
十夜凉

ZxID:1415594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zy32593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6-14 0
已审核。

很多都是我们听起来很熟悉但是所知甚少的地方。

相关素材

传说中的仙境——十洲_写作素材_派派小说论坛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86954&keyword=

中国神仙五方五老资料大全_写作素材_派派小说论坛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86996&keyword=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