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方法的探析(七)
一、两首诗歌的比较
(一)现将墨色玄离的《故乡》全摘抄如下:
我在远方眺望
遥看故乡的云
化作滴滴细雨
落在我的心上
何时才能回到那片故地
与我最亲爱的人相互寒暄
你呀你 多么的想再见一面
我啊我 心中止不住的思念
多想 多想 再回到故乡
看看蓝蓝的天 白白的云
瞧一瞧山坡上的小野花
编织花环 送给你
(二)现将笔者的《归宿——故乡之恋》全抄如下:
我何年何月,
才能吻一吻——故乡的泥土?
我何年何月,
才能拜一拜——先祖的坟墓?
我何年何月,
才能看一看——院中的枣树?
我何年何月,
才能住一住——生我的小屋?
大雁啊!
过海过洋,
要飞——千万里路,
请把我做的——这一堆泥土,
捎给故乡——我的妈妈,
看!
像不像——家乡耕耘的——泥土?
大雁啊!
过河过江,
要飞——千万里路,
请把我塑的——这一个坟墓,
捎给故乡——我的妈妈,
看!
像不像——埋葬先祖的——坟墓?
大雁啊?
过山过冈,
要飞——千万里路,
请把我刻的——这一棵枣树,
捎给故乡——我的妈妈,
看!
像不像——院中的——那棵枣树?
大雁啊!
过城过镇,
要飞——千万里路,
请把我扎的——这一间小屋,
捎给故乡——我的妈妈,
看!
像不像——生我的——那间小屋?
叶落归根,
这是叶的归宿。
雪要落地,
这是雪的归宿。
水流东海,
这是水的归宿。
我要回家,
这是我的归宿。
大雁啊!
不管——
百年——
千年,
你也要——把我这海外游子——驮回去,
吻一吻——故乡的——泥土。
我知道——现在——
家乡的泥土——
也变成了——
大棚蔬菜的
——泥土。
大雁啊!
不管——
百年——
千年,
你也要——把我这海外游子——驮回去,
拜一拜——先祖的——坟墓。
我知道——现在——
家乡的坟墓——
也变成了——
山林绿化的
——坟墓。
大雁啊!
不管——
百年——
千年,
你也要——把我这海外游子——驮回去,
看一看——院中的——枣树。
我知道——现在——
家乡的枣树——
也变成了——
千山万岭的
——枣树。
大雁啊!
不管——
百年——
千年,
你也要——把我这海外游子——驮回去,
住一住——生我的——小屋。
我知道——现在——
家乡的小屋——
也变成了——
城镇楼房的
——小屋。
二、简析两首诗歌
(一)简析墨色玄离的《故乡》
全诗共分12句
(1)一、二、三、四句,写“我在远方眺望,遥看故乡的云,化作滴滴细雨,落在我的心上”。“我”在远方眺望,遥看故乡的云,让人感觉,“我”仍是在祖国,离故乡远的地方,而不是在海外。而故乡的云,化作“滴滴细雨”,“落在我的心上”。这实际是不可能的,却表现了作者的想象和对故乡的热爱。
(2)五、六、七、八句,写“何时才能回到那片故地,与我最亲爱的人相互寒暄,你呀你 多么的想再见一面,我啊我 心中止不住的思念”。“寒暄”是应酬的意思,用在这儿不恰当,应该为“亲切交谈”。“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与我的亲人和好朋友亲切交谈。“我”终于回到了故乡,见到了我的亲人和好朋友。在离开故乡的时候,亲人和好朋友说:“你呀你 多么的想再见一面”,而“我”的心情是“止不住”对亲人和好朋友的“思念”。
(3)九、十、十一、十二句,写“多想 多想 再回到故乡,看看蓝蓝的天 白白的云,瞧一瞧山坡上的小野花,编织花环 送给你”。“我”
回到故乡,见到了亲人和好朋友,为了工作,“我”又离开了故乡。“我”想的是,下一次“再回到故乡”,多看看故乡“蓝蓝的天, 白白的云”。同时,到山坡上“瞧一瞧”“小野花”,用小野花和绿草,“编织花环”,送给“我”的亲人和朋友,以表达“我”对他们的友好和思念。
(4)作者在这首《故乡》的诗中,运用了“云”、“雨”、“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山坡”、“ 小野花”、“花环”这些艺术形象,和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意境,总之是不错的。最主要缺点是,没有把时代的气息和时代精神写出来。这一点应该特别注意。
(二)简析笔者的《归宿——故乡之恋》
全诗共分16小节
(1)第一小节,写“我何年何月,才能吻一吻——故乡的泥土”?这一小节,主要写一个在海外求学的游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吻一吻——故乡的泥土”,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2)第二小节,写“我何年何月,才能拜一拜——先祖的坟墓”?这一小节,主要写一个在海外求学的游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拜一拜——先祖的坟墓”,仍然表现了对故乡的思恋。
(3)第三小节,写“我何年何月,才能看一看——院中的枣树”?这一小节,主要写一个在海外求学的游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看一看——院中的枣树”,仍然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
(4)第四小节,写“我何年何月,才能住一住——生我的小屋”?这一小节,主要写一个在海外求学的游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住一住——生我的小屋”,仍然表现了对故乡的怀恋。
这四个小节,“我何年何月”和“才能”,运用了反复的艺术技巧,加强了对故乡思念的感情。
(5)第五小节,写“大雁啊!过海过洋,要飞——千万里路,请把我做的——这一堆泥土,捎给故乡——我的妈妈,看!像不像——家乡耕耕的——泥土”?大雁把“我”在国外做的泥土,捎给故乡“我”的妈妈,表现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大雁捎泥土,运用了拟人的艺术技巧。
(6)第六小节,写“大雁啊!过河过江,要飞——千万里路,请把我塑的——这一个坟墓,捎给故乡——我的妈妈,看!像不像——埋葬先祖的——坟墓”?大雁把“我”在国外塑的坟墓,捎给故乡“我”的妈妈,表现了“我”对故乡的思恋。大雁捎坟墓,运用了拟人的艺术技巧。
(7)第七小节,写“大雁啊?过山过冈,要飞——千万里路,请把我刻的——这一棵枣树,捎给故乡——我的妈妈,看!像不像——院中的
——那棵枣树”?大雁把“我”在国外刻的枣树,捎给故乡“我”的妈妈,表现了“我”对故乡的思恋。大雁捎枣树,运用了拟人的艺术技巧。
(8)第八小节,写“大雁啊!过城过镇,要飞——千万里路,请把我扎的——这一间小屋,捎给故乡——我的妈妈,看!像不像——生我的
——那间小屋”?大雁把“我”在国外扎的小屋,捎给故乡“我”的妈妈,表现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大雁捎小屋,运用了拟人的艺术技巧。
这四小节,都有“大雁啊”、“要飞——千万里路”、“捎给故乡——我的妈妈”等,运用了反复的艺术技巧。
大雁捎“泥土”、“坟墓”、“枣树”、“小屋”,都是不可能的,只不过表达了“我”的希望而已,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9)第九、十、十一、十二小节,写“叶落归根,这是叶的归宿。雪要落地,这是雪的归宿。水流东海,这是水的归宿。我要回家,这是我的归宿”。叶的归宿、雪的归宿、水的归宿。这三个归宿,写出了一个普通的常理,或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朴素的真理。这三个归宿,作为铺垫,自然而然的写到了我的归宿:“我”虽然在国外求学或工作,最终叶落归根,“我”要回到生养我的祖国去,把骨灰埋葬在祖国的土地上。
(10)第十三小节,写“大雁啊!不管——百年——千年,你也要——把我这海外游子——驮回去,吻一吻——故乡的——泥土。我知道
现在——家乡的泥土——也变成了——大棚蔬菜的——泥土”。大雁啊!即使“我”死在国外,也要把我的骨灰“驮”回到故乡,“吻一吻——故乡的——泥土”,仍然表现了“我”对祖国的热爱。 “我知道——家乡的泥土——也变成了——大棚蔬菜的——泥土”。 农民在建造的大棚里,种植各种蔬菜,一年四季的蔬菜,随时都能吃到,表现了农民在改革开放中的创新精神。
(11)第十四小节,写“大雁啊!不管——百年——千年,你也要——把我这海外游子——驮回去,拜一拜——先祖的——坟墓。我知道
现在——家乡的坟墓——也变成了——山林绿化的——坟墓”。大雁啊!即使“我”死在国外,也要把我的骨灰“驮”回到故乡,“拜一拜——先祖的——坟墓”,仍然表现了“我”对祖国的热爱。人死后,土葬、海葬、山葬、树葬都有,表现了人们在殡葬方面深入改革的时代精神。
(12)第十五小节,写“大雁啊!不管——百年——千年,你也要——把我这海外游子——驮回去,看一看——院中的——枣树。我知道
现在——家乡的枣树——也变成了——千山万岭的——枣树”。大雁啊!即使“我”死在国外,也要把我的骨灰“驮”回到故乡,“看一看——院中的——枣树”,仍然表现了“我”对祖国的热爱。 “我知道——家乡的枣树——也变成了——千山万岭的——枣树”。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红枣树不仅大发展,而且冬枣也有了发展——冬枣原来只在山东东营和滨州地区,现在,天津、山西、陕西、河南,也开始引进种植。这是一种改革开放的新变化。
(13)第十六小节,写“大雁啊!不管——百年——千年,你也要——把我这海外游子——驮回去,住一住——生我的——小屋。我知道
现在——家乡的小屋——也变成了——城镇楼房的——小屋”。大雁啊!即使“我”死在国外,也要把我的骨灰“驮”回到故乡,“看一看——院中的——枣树”,仍然表现了“我”对祖国的热爱。 “我知道——家乡的小屋——也变成了——城镇楼房的——小屋”。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许多农民离开原来居住的老村庄,已经住进了乡镇新盖的楼房;高山没有道路的自然小村,也搬到山下新盖的的居民村;草原上的一些居民,也都居住在新盖的房屋,不再住流动的帐篷。这是一种改革开放的新变化。
这四小节,都有“大雁啊!不管——百年——千年,你也要
——把我这海外游子——驮回去”,运用的反复的艺术技巧和积极夸张的艺术技巧,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三、创作联想及其它
(一) 诗歌中材料的来源与说明
(1)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
<1>吴健雄,女,(1912——1997)被誉为“核物理女王”。1958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75年,获得美国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章。
<2>吴建雄,1912年5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浏河镇。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吴仲裔在家乡创办了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吴建雄,1923年,考入苏州市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任一所小学的教师,两年以后,考入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现在的南京大学物理系)。1934年,在导师施士元的精心指导下,吴建雄撰写了一篇题为《证明布喇格定律》的优秀毕业论文。
<3>1934年,吴建雄获得学士学位后,受聘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助教,以后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36年,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1942年,在美国与袁家骝博士结婚。1944年,参加了“曼哈顿计划”(研究原子弹),195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为教授,同年,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称号,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4>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首次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推翻了长期以来被人们捧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吴建雄为了证明杨、李论证的正确性,几乎整天埋头在实验室里,饿了啃个面包,渴了喝杯牛奶,每天睡眠只有四个小时。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证明杨、李的定律是正确的,轰动了整个物理界。有人说:吴建雄揭开了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第一号谜底。正是借助吴建雄的实验结果,杨振宁和李政道能够以革命性的理论成就,荣获诺贝尔物理奖。那一年,对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诺贝尔委员会,没有把诺贝尔奖,颁发给吴建雄,许多大科学家,都公开表示了他们的失望和不满。吴建雄说:“……尽管我从来没有为了得奖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当我的工作因为某种原因而被人忽视时,依然是深深地伤害了我。”
<5>从1972年起,吴建雄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教授,直到1980年退休。1975年,曾担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会长。同年获得了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的国家科学勋章。这是美国最高科学荣誉。1978年,在以色列获得沃尔夫奖。
<6>1982年,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7>1988年,吴建雄回到家乡浏阳,主持父亲百岁冥诞纪念会。他还拿出以近百万美元的积蓄,成立一个纪念父亲的基金,并以每年的利息,供明德学校老师发奖金和学生发奖金之用,亦替明德学校增建楼舍和购置电脑等教学工具。这使得父亲一手创办的明德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
<8>生前,吴建雄多次探访母校南京大学。在南京大学设立“吴建雄、袁家骝”奖学金,以表彰在物理学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1992年,吴建雄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创立了吴建雄图书馆,并设立了奖学金。
<9>吴建雄,1997年2月16日,在美国纽约病逝,终年85岁。遵照她生前的愿望,其丈夫袁家骝亲自将她的骨灰,安放在她的故乡——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浏河镇。人,无论在哪儿工作,总还是落叶归根啊!
(2)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袁家骝
<1>袁家骝(1912——2003)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由于其成绩卓著,他曾两次获得美国科技大奖。袁家骝1972年,曾获得古根海姆奖金。1992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委员会委员,1981年,受聘为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1983年,受聘为台湾同步辐射研究中心董事会主席,1984年,受聘为南京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接受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2>袁家骝,1912年出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行政村,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第三子。袁家骝是袁克文与薛丽清所生。袁家骝的生母,出身于青楼,自然是矮人几分。他沉默寡言。
<3>1926年,袁家骝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一个月后,转入新学书院。在新书学院期间,袁家骝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8年,袁家骝考入法国天主教耶稣教会创办的天津工商学院附中(今天的实验中学)读高中;毕业后升入天津工商学院。两年后,转入北平燕京大学物理系,读完本科,升入燕京研究生院,1934年,袁家骝获得该校博士学位。
<4>在校读书时,袁家骝对刚刚发明的无线电发报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也喜欢研究无线电,再加上袁家骝的身世,所以,司徒雷登也特别注意袁家骝这个学生。
<5>袁家骝研究生毕业后,无钱出国深造。1936年,司徒雷登觉得袁家骝是个人才。他通过美国的关系,为袁家骝申请到了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留学的奖学金。因此,袁家骝到了美国,很快进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研究院研读。
<6>1940年,袁家骝获得该校博士学位,同时,与在美国的吴建雄结婚。从1942年,袁家骝在美国无线电公司研究所工作,任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研究员、高级物理研究员。1979年退休,仍担任该室顾问。其代表作是《物理的本性》、《粒子物理研究与科学技术交互作用》等,主要成就是:参与建立第一台高能质子加速器,证明了宇宙线中子成分的起源,揭开了共振子穿越辐射的原理,首此证明强子共振的存在。
<7>1973年,袁家骝应邀访问中国,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此后,他多次应邀回国访问,非常关心中国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发展,关心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究计划,为中美科学合作,做出了积极的特殊的贡献。
<8>1986年,袁家骝回到老家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行政村,在县委领导的陪同下,他看到了袁氏故居,虽然袁家房屋破败,无人居住,但他仍然看了他出生的房屋和祭拜祖先。
<9>2003年,袁家骝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1岁,骨灰安葬在八宝山。他将自己和妻子的毕生积蓄,全部献给了生养他的祖国。
(二)两首诗歌创作方法的比较
(1)墨色玄离的《故乡》,注意了选取社会生活中的“云”、“雨”、“山坡”、“花环”等艺术形象,但缺乏时代气息,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2)笔者的《归宿——故乡之恋》,不仅注意了选取“泥土”、“坟墓”、“枣树”、“小屋”,而且注意了选取
“大棚蔬菜的——泥土”、“山村绿化的——坟墓、“千山万岭的——枣树”、“城镇楼房的——小屋”这几个具有时代精神特点的艺术形象。同时,笔者运用了积极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