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何会有这么多“窑”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94 回复:3

[人文通史] 北京为何会有这么多“窑”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伍六

ZxID:11752732


等级: 内阁元老
学习使我快乐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3-20 0
   翻开北京地图,会发现很多老地名中都带个“窑”字,北京需要这么多“窑”吗?难道老北京城是个大工厂?其实很简单,就像新北京地名中许多带“桥”一样,“窑”在过去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亚于今天的“桥”。
  明成祖为“震动北方”,迁都北京,因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山陕工匠涌入,北京的“窑”渐渐多起来,多集中在南城一代,当时这里砖瓦匠较多,形成了“大北窑”、“刘家窑”等。
  “窑”主要生产砖瓦,是旧式建筑的必需品,砖瓦容易损毁,窑厂需不断生产,以满足维修的需要,因此窑厂生存相对容易。比如清末民初,潘家园(原名潘家窑)一代砖窑鳞次栉比,达到了近百家之多。
  然而,烧窑需使用粘土,窑厂开设后,往往就地取土,作为原材料,然而,黏土资源是有限的,一旦周边的黏土被挖光了,窑厂就会被废弃,窑主只能另寻更好的地方开窑。随开随弃,所以北京的窑特别多,而叫“窑”的地方也特别多。
  北京比较著名的“窑”有:
  大北窑:尽管名气较大,但历史并不太长。1939年侵华日军在此挖坑取土、建窑烧砖,称大北窑。日本投降后,一些窑厂仍保留了下来。
  黑窑厂街:明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在北京建造宫殿,修筑城墙时,工部设了5个窑厂,黑窑厂就是其中之一,专门烧制城砖,因烧出的城砖为青灰色,俗称黑砖,故称为黑窑厂。
  刘家窑:自明始,这里开了许多砖窑瓦厂,当时这里是城外郊区,取土、用工相对便宜,周边又有水源,所以是窑主们首选之地,据传一家窑主姓刘,世代烧窑,他家烧出的砖瓦成色好,不易碎,人们慕名而来,以后附近渐形成村落,称为刘家窑村。当年烧窑取土,留下了许多大水坑和洼地,上个世纪60年代后才逐渐填平。
  大瓦窑和小瓦窑:明修北京城时,在此烧瓦。大瓦窑在小瓦窑西南,规模较大,明代成为“瓦窑”,而小瓦窑原称“瓦窑头”,也烧瓦,但规模小得多。
  北京以“窑”为地名的,还有崔家窑、鲍家窑、邓家窑、严窑、魏窑等,都是因窑主姓名而取名。
  延庆县称“窑”的地名最多,目前保留下来的地名有20多个,因为明朝为了防御外敌入侵,在八达岭以北修了许多城堡,城砖就地烧制,推动了窑业的繁荣。
  老北京还有专门烧盆的窑场,俗称“盆窑”,最知名的是延庆的盆窑和丰台的白盆窑。
  颐和园南有“后窑”,修颐和园时,在此烧砖瓦,窑工多来自山东。颐和园竣工后,一部分窑工在此定居,颐和园的正门是北宫门,按“北”前“南”后的顺序,这个窑场得名“后窑”。
  本文资料引自《北京志·区县概要》
云柒梦筝

ZxID:19554057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4-26 0
感觉楼上懂得好多啊。
濯铅华

ZxID:73236190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秦小污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3-21 0
接触过古玩,所以了解一些,说些题外话
唐宋以前瓷器叫做高古瓷
其中宋代瓷器制作相当完善
要知道唐朝那会更多的是唐三彩
那个更多的是陶
不是瓷
然后宋代五大窑口
官  哥  汝  钧  定
其中官窑貌似价值最高(又一说法是汝窑,因为存世量少的可怜)
官窑肯定离帝都不会很远
不方便这些易碎物品长远运输
当时官窑几百上千件瓷器烧制
最后只留最完美那件献给统治者
可见价值之高
往后明清时期官窑也是离帝都不远
像皇宫用的琉璃瓦就是在附近的窑口烧制
后来为了出口创外汇
也是烧制不少瓷器出口
现在很多人收藏瓷器说是从国外淘回来的
是八国联军侵华抢去的国宝
真当别人傻么
那都是当初外国人喜欢瓷器
咱们出口出去的

楼主留言:

懂得好多!膜拜!

十夜凉

ZxID:1415594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zy32593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3-21 0
已审核。

跟他们当时的工业发达度也有关系吧。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