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趣闻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29 回复:2

[人文通史] 古汉语趣闻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八爷°

ZxID:13286336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四和七
离开时才明白,真的只有一个人走。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0-04 0
她和伊

  中古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出现“伊、渠、他”。现代普通话里只保留了“他”,至于“伊、渠”只在某些方言里使用。王力《汉语史稿》:“第三人称的性别区分,最初由少数人提倡,始于1917年;本来希望在口语中造成一种分别,后来失败了。”“五四”前后,文学作品中用“伊”,后来都改为“她”。这个“她”字是刘半农在1926年的创造。可是,这只是书面语的视觉区分,不是口语的听觉区分,在口语中“他“和“她”听起来仍旧没有分别。“文法”改了,“语法”未改.

  何谓“书香”

  原来,古人为防止蠹鱼蛀书,在书中放置“芸香草”,给书留下一股幽香。宁波天一阁书籍不蛀,就是芸香草的功劳。由此,读书人家称为“书香门第”,并引出许多跟“芸”字连接的词语,如“芸帙、芸编、芸签、芸窗、芸阁”等。

  年龄的古称

  出生三天:“汤饼”之期(邀亲友,吃汤饼)。周岁:“初度”。《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幼年:“生小”。《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童年:“龆龀”(换牙),又称“垂髫、总角(扎髻)”。《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九岁:“教数”之年。十岁:“外傅”之年(出外就学)。十三岁:“舞勺”之年(勺,龠也,形似笛)。二十岁:“若冠”(若,弱小)。三十岁:“而立”之年。四十岁:“不惑”之年。五十岁:“知天命”之年。《论语》“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岁:“花甲”之年(一个甲子六十年)。七十岁:“古稀”之年。杜甫《曲江》:“酒债寻常到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八九十岁:“耄耋”之年。百岁:“期颐”(百年为期:颐,颐养)。

  爹爹和哥哥

  “哥”,外来语,起初写作“歌”。唐代称“父亲”为“哥”。顾炎武《日知录》:唐时人称父为“哥”。《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惟有太平”,睿宗行四故也。玄宗子《棣王琰传》:“惟三哥辨其罪”,玄宗行三故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而称之为“四哥、三哥”,亦可谓名之不正也已。敦煌石室发现的句道兴《搜神记》:“年始五岁,乃于家啼哭,唤歌歌娘娘”。“歌歌”(父亲)是唐代早期的写法。这个习惯直到元代还存在。元曲《墙头马上》:“我接爹爹去来……你哥哥这其间未是他来时节”。这里“爹爹”和“哥哥”都是指“父亲”。

晚藏乌

ZxID:41410505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眸渊若潭
9.11转正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10-04 0
已审核。

古汉语其实非常有意思的。
伍六

ZxID:11752732


等级: 内阁元老
学习使我快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10-27 0
唐朝对父亲的叫法好奇怪,不知道是从哪里衍生出来的,难道是少数民族语言?突然很想知道汉朝是怎么叫的,我记得木兰赋里面是叫阿爹的吧…

小说里面小孩出生第三天是要洗三…
一直很喜欢书香门第这个词,但是才知道这个词的来源╮(╯_╰)╭

我觉得女她还原成伊多好啊,还能跟男女叫法分开,这个字又好看又好写!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