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讲究王公才有“府”宰相最多称“邸”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97 回复:5

[其他] 古宅讲究王公才有“府”宰相最多称“邸”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lllers

ZxID:62093781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8-17 0
古宅讲究王公才有“府”宰相最多称“邸”
只有王公的房子才能称“府”
[attachment=13235565][attachment=13235566]
  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是明代逐渐遗留下来的,几百年来一直在逐渐建、逐渐拆改,留下来这么一个北京的框架。今天常常管北京的代表性民居叫作“四合院”,实际上这个叫法并不是很准确。

  朱家溍先生在世的时候,经常和我谈到这个问题,他不太赞成把北京的民居都叫四合院。他说从规制上来说,基本上属于“四合房”。为什么说不都是四合院,而是四合房呢?四合房是一种四合规制,就是四面围合的一个房子,很多四合式的房子,往往是两三进的院落,有的甚至更大。四合院是一种四合式的院落,实际上都是四面合围(当然,有的时候不见得是四合,也有三合的),这是两个不太相同的概念。笼统地把北京房子都称为“四合院”,朱先生不太赞同。

  从规制上来说,住房最高的等级自然是皇宫,这个我们就不去说它了。故宫既是皇帝管理朝政办公的地方,又是居住的地方。从一般居住的房子来说,第一等是王府,仅次于皇宫,从规制上来说也是不允许越制的。老百姓管皇帝办公的地方叫“金銮殿”,王府里面正殿叫做“银安殿”,其实这都是老百姓的俗称,实际上是没有这种称呼的。王府里的“银安殿”,也就是王府里最大的正房是不能够重檐的,只有一层檐,不能够像故宫那样有两层檐。宫里面可以两重檐,敕建的庙宇可以两重檐,但是从王府以下都不能够重檐。

  北京有很多有名的王府,比如说礼王府、豫王府、郑王府等。哪个王府的规模格局比较大,说明这个王爷在当时的地位显赫。到了清末,比较重要的就是醇亲王奕譞的醇王府、恭王奕訢的恭王府,还有庆王奕劻的庆王府。老醇亲王府在鲍家街,就是今天中央音乐学院的所在地。慈禧借助恭王的力量发动辛酉政变,但是辛酉政变以后,恭王势力衰弱,醇王越来越得到宠幸,醇王府就从原来鲍家街那儿搬到了现在的积水潭,叫做“北府”,在宋庆龄故居那个地方。比一般意义上的王府规模更大,建制更为宏伟。

  王府的等级依次是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镇国公府、辅国公府。王到公能够称为“府”,其他的不能够称为“府”。现在电视剧里有的人家里姓李,李家人挂一个匾是“李府”,这个根本就是开玩笑。即使做到宰相,严格说也不能称为“府”,只能称为“邸”或“第”,比方说“大学士第”、“中堂第”等,比如白米斜街张之洞的房子,那也是邸。王府什么样?王府一般来说是三开间的大门—只有王府是三开间的大门,中间有柱子。到宅邸,不管建的大小,大门一般就是一开间,不允许有三开间的大门。

  宅子大门区别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

  宅第里面,从宅子的大门就能看出它的等级。最高的等级叫“广亮大门”,广亮大门是一个误称,实际上是“广梁大门”,就是房梁很长,门洞很大,但是约定俗成,都叫“广亮大门”。广亮大门的特点是,门楣上有雀替,门洞向外延伸,内外都有门道,门口可能还有上马石、拴马桩。年龄大一点的,或者是身体不太好的,还有非行伍出身的文人,不能一抬腿就能上马,他都是先要蹬在上马石上,有一个台阶,这样既安全又舒适。上马石是一个阶梯形的东西,上面有雕花。

  比广亮大门稍微次一点的叫做金柱大门,和广亮大门的区别不是太大。但是它的门楣上不一定有雀替,或者说有的时候门口也没有上马石,它的两边敞开,叫“金柱大门”。这两种大门,一望而知,都是大户人家,非富即贵,很多宅邸都是采用这种门。民国以后有些人把门缩小了,为了不太招摇,也有这种情况。

  普通人家的房子大约分成两种,一种叫“蛮子门”,北方人管南方人叫“蛮子”,大概是指淮河以南的人。蛮子门比较小,一般来说没有外门洞。广亮大门或金柱大门是有内外门洞的,外门洞里可以停车,停什么车?不是停汽车,是停洋车,下雨了怕把洋车淋湿了,停在门洞里。但是蛮子门,从街面上看没有外门洞,进了门以后里面有一个空间,就是内门道。还有一种是如意门,如意门跟蛮子门相差不是太大,也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建筑。这两类是比较一致的民居,一般是一进或两进的院落,有这种门也算是比较殷实的人家。

  民国以后出现了一种小门楼,这就是再差一点的,它的街门是和院墙平行的,刚才我说的蛮子门和如意门,基本上它们也是平行的,但是它有内门道,进门以后有内门道,在内门道里会有左右两条“春凳”。一般小门楼多数没有内门道。

  举个大家都有印象的例子,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小羊圈胡同里面,就分别有这几种不同社会等级的人家。冠晓荷家是比较阔气一点的大门,像钱家就是比较小一点的如意门或者蛮子门,主人公祁老太爷他们家的门就是小门楼,内外无门道,门与院墙平行。但是在门上面用瓦叠成一个如意形或者花形,也就是在大门上面高出来一块,就是这种小门楼式的。

  再次的是大杂院,穷苦人家的院落的门叫什么?叫“鹰不落”(念lao,四声)。为什么呢?是说这种门太小、太破,连老鹰都不屑于在上头落下来。那就是等于在院墙上掏个门,顶多上面有一个小檐就完了。从临街的大门上就能区别出不同人家,望门而知这一家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

  北京民居的结构与功能

  按照中国的堪舆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水学来说,门不能直对着堂屋,必须是在巽位和乾位上。打开门以后正对着的不是房屋,而是影壁(也称照壁)。进来以后向左手拐才是一个外院,有那么三四十米的地方开始出现了正房,对着正房的门,叫做垂花门。外面的院子可能有一排倒座儿南房,过去的好房子都是坐北朝南。进来的外院这一小个空间,这排房子当然是坐南朝北了,都是一溜南房,这里就叫外院。

  外院一般干什么用?首先紧挨大门的有门房,就是仆人传达事务的房子。还可能有外客厅,也就是不愿意让生疏的一般客人进入内宅,临时接待的这么一个地方。或者有外书房,平常主人在那里接待一些一般的客人,外书房并不是读书的所在。外院还有一些下人住的房子,另外有一些像厨房、饭厅,也有可能放在外院。

  一般来说,这种人家都有男仆,男仆的活动空间基本在外院。除了那些管事的仆人可以进内院回事,一般男仆不进内院。而一般女佣不出垂花门。闲着没事儿,拿着针线活在外门道里头做活儿、和男仆闲聊天,都是不可能的。她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在垂花门以内,进入垂花门以后两侧可能有抄手游廊,廊子里才是她们聊天、做针线活、休息的地方。

  以最通常的两进院落来说,坐北朝南的正房一般称“堂”,我们管那个叫“上房”,或者叫作“堂屋”。一般来说是三开间到五开间,所谓开间就是以梁来计算的。三开间一般来说是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对着屋门的一个明间,作为客厅,两侧是暗间;也有的把整个堂屋作为客厅的,或打通了其中一间,两个明间做客厅,一个暗间做书房。

  要是大一点的五开间的正房,两明作为客厅,一暗作为主人的书房,在它的两侧还有比它低矮一点的两侧的正房,这种叫“纱帽翅”。纱帽翅底下的左右两间可能作为主人的卧房。有的还有耳房,耳房是再往东西两侧延伸的两间,各两间或各一间矮一点的小房子。有的耳房前头还有一个小院,从院子看各有一个圆洞门。中国建筑讲究对称,这边有的那边也有,两边有两个耳房,也可能作为主人的卧房,或者作为主人藏书、读书的地方。鲁迅在阜成门内的书房叫“老虎尾巴”。虽然他的房子不算规整,但是鲁迅的“老虎尾巴”实际上也是一间耳房。

  正房也就是堂屋或上房,都是一家人里边的长辈居住的。比方说一个五六口之家,那么就是老太爷、老太太住在正房、堂屋、上房。东西厢房是儿女住的房子,比方说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住西厢房,二儿子住东厢房。东厢房一般也是三间,比较小一点的也是三间,也是两明一暗,或者一明两暗,这就是两进的院落,为什么叫两进?包括垂花门外边的小外院是一进,加上正院就是两进的院落。

  三进的院落就是后面还有院子,叫后罩房。再大的四进、五进的院落,除了中路以外,还可能有跨院—两侧的院落叫做跨院。跨院也是这样的建筑格局,有正房、厢房,后面可能还有一个院子,或者有后花园,那是规模很大了。

  王府的没落

  当时北京有一个“马家”,也称“营造马家”。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不是房地产商,而是房地产建筑商。马家从明代就开始经营,到了最后第十四代传人叫马旭初,我也见过。他的祖父叫马辉堂,他的父亲马增祺是英国留学的,这是最近的三代。马家经营着兴隆木厂,专门修建北京的房子,是北京的建房商。可以这么说,北京十几处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四处是他们家修的。包括中海、南海、北海、雍和宫、天坛等等,所有重要的王府、花园,几乎都经过他们规划和承包修建的。清代营造据说有四大家,马家是其中最大、最有名的一家。营造马家,最后一代传人要在世的话也九十多岁了。故宫的单士元先生曾经给马旭初写了一副横披:“哲匠马家”。

  马家自己的房子,就在今天东城区的魏家胡同18号,现在已经拆改得乱七八糟,不像样子了,院落的一部分还在。这里边既有居住的正房,谈业务办公的地点,也有内眷居住的房。后面和西路还有很大的花园,一般人称为马家花园。

  像这样的大宅子,北京当时是很多的。后来逐渐不行了,王府逐渐衰落,到民国以后很多王府都在变卖,有的是卖给政府机关,有的是卖给庚子赔款的基金会,也有的是拆了卖,化整为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豫王府卖给了协和医院,因为协和医院是美国用庚子赔款的钱去建的。当时老豫王爷死了,豫王的太太,俗称叫豫王太福晋(“福晋”两个字,电视剧读的都是错误的,不能读成二声,必须读成福晋—fujin,fu是一声,很短促的音),豫王太福晋把豫王府卖给了协和医院基金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造了协和医院。

  顺承王府后来建了政协礼堂,张作霖在北京的时候,顺承王府也做过张作霖的大帅府。张作霖没当过总统,他是中国海陆空军大元帅,他是以大元帅的名义统帅全国的,他的办公地点就在顺承王府。像朝阳门内孚郡王府后来就变成了科学院情报所,当然这都是第二度、第三度卖了。一开始是卖给一些办公机构,卖给一些大学。比方说恭王府当时卖给了辅仁大学女院,庆王府当时也是卖给了辅仁大学。八家铁帽子王从清末已经逐渐在衰落了。民国以后王府几乎一股脑地全在卖。

  一些大的宅邸也经过了很多变迁。我们中国人常讲“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簪缨之家能够延续五代以上的很少,大宅门都是逐渐地变卖,更换主人。比方说今天北京市文物局的院子,明末的时候是崇祯田妃的父亲家,在清代成了尚书致和的房子,后来又变成了中国神学院,现在是北京市文物局。那个房子很大,还只是原来的一部分,我也曾经在里面办公。

  一般的蛮子门、如意门人家的主人也在不断地更换。北京从前有一句俗话,叫“穷搬家,富挪坟”。搬家往往是由大变小,就是说衰落了、潦倒了、穷困了才卖房,以大房换小房,所以叫穷搬家。

  宅邸以下没有特别严格的区分。民国年间,如意门、蛮子门的房子也是后来很多知识分子住的地方,像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北总布胡同24号拆掉的那个也是属于这一类。一般来说一进到两进,基本上是两进的四合院比较多。当然,1949年以后的许多住房是政府分配的,像郭沫若故居、茅盾故居,那不是他们自己买的。老舍丰富胡同的小院倒是他用稿费自己买的,当时很便宜。鲁迅在阜成门内的房子实际上当时来讲也不是很贵,属于两进的房子,但是它有个出名的“老虎尾巴”。(鲁迅阜成门内的书房叫“老虎尾巴”,实际是一间耳房,北京民间把这种凸出于屋子后面的建筑形象地称为“老虎尾巴”。)
pototo

ZxID:321766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8-17 0
这个科普不错,二鱼么么哒
伍六

ZxID:11752732


等级: 内阁元老
学习使我快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8-18 0
这么长,我也看的七七八八了,涨姿势啦…
  • 际遇之神

    奖励 2016-08-18

    偶遇猪GG,传授猪头大法,获得1猪头术


十夜凉

ZxID:1415594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zy32593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6-08-18 0
已审核。

哈哈哈哈,弄个姓就是X府,确实是古装片上常有的。看来编剧的知识量也还是不够啊。
白马骨

ZxID:15674242


等级: 热心会员
瘦海无涯,回头是猪……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6-08-29 0
要是有图就好了
囧菟菟

ZxID:11808639

等级: 才华横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6-08-30 0
涨知识啦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