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诗与美学的亲缘关系(二)
(下)
二、两首诗歌的比较
(一) 现将青年诗人szgcc写的《父亲》,全抄如下:
小时候
我仰望着你
像山一样伟岸
教我学会坚强
托起我的梦想
长大后
我回头看你
佝偻着身躯
鬓边白发苍苍
耳边叮咛仍留
忍不住
泪水夺眶而出
(二)现将笔者写的《父亲的手不朽》,全抄如下:
父亲的手啊!
那是——握镰刀的手。
父亲的手啊!
那是——拿锄头的手。
父亲的手啊!
那是——播种希望的手。
父亲的手啊!
那是——收获理想的手。
父亲啊!
你那双手,
酿出了——一桶一桶的美酒,
栽出了——一片一片的垂柳。
父亲啊!
你那双手,
抓来了——一筐一筐的石榴,
放飞了——一群一群的斑鸠。
亲爱的——父亲啊!
你那双手,
写的歌儿——荡悠悠。
亲爱的——父亲啊!
你那双手,
写的曲儿——飘悠悠。
父亲啊!
你那双手,
赶走了——赤县大地——盐碱的穷愁。
绣出了——中域大地——土山的碧秀。
父亲啊!
你那双手,
燃亮了——中夏大地——片片灯火,
托出了——九州大地——座座高楼。
亲爱的——父亲啊!
你那双手,
托着太阳和月亮——在蓝天上游。
亲爱的——父亲啊!
你那双手,
托着黄河和长城——在大地上走。
天不朽啊——地不朽,
父亲的手——不朽。
山不朽啊——海不朽,
父亲的手——不朽。
三、两首诗歌的简析
(一)简析szgcc的《父亲》
(1)Szgcc写的《父亲》,只有12句,可以说是一首短小的诗歌。全诗可分两部分。
(2)第一部分是前面五句,写“我”小的时候“仰望”父亲,那时“我”感到父亲“像山一样伟岸”,父亲“教我学会坚强,托起我的梦想”。全中国和全世界,哪一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呢?我的父亲也是这样,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3)第二部分是后面七句,写“我”已经长大成人,这时候“我”再看父亲,他已经老了。“佝偻着身躯,鬓边白发苍苍”,虽然我小时候时候,父亲教导我的话语,仍然在“耳边叮咛仍留”但“我”“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4)生老病死这一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抗拒不了的。作者写了父亲从青年到老年这一历史时期。同时,也有父亲像“山”、身体“佝偻”、“鬓边白发”这几个具体的形象。作者是用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手法,来写父亲的,而整首诗缺乏的是社会的意义。倘若作者紧紧抓住“教我学会坚强,托起我的梦想”这两句当中一点:或者是“坚强”,或者是“梦想”,深入开掘下去,就好了。
(5)鲁迅先生说:
选材要严格,开掘要深。
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的每一个作者,都要深深领会鲁迅先生这句话,这是他的经验之谈。特别是“深入开掘”,笔者认为:这是最为重要的。无论写什么题材,一定要好好的想一想,我写的这篇文章或作品,让读者读了,他会得到一点什么收获呢?他会受到一种什么样的启发呢?你写的《父亲》,因为开掘不够,笔者作为你的读者,在“收获”和“感受”方面,都觉得甚微。当否,请你思索。
(二)简析笔者的《父亲的手不朽》
(1) 笔者的《父亲的手不朽》,共有十四个小节。
(2)第一至第四小节,写父亲的手,是“握镰刀的手”,是
“拿锄头的手”,是“播种希望的手”,是“收获理想的手”。从这四小节看,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春播,秋收,是父亲的殷切向往。
(3)第五至第六小节,写父亲是一个勤劳的农民,他一年四季,挥洒汗水,劳动不止。请看:他“酿出了——一桶一桶的美酒”,他“栽出了——一片一片的垂柳”,他“抓来了——一筐一筐的石榴”,他“放飞了——一群一群的斑鸠”。只有忠诚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这是真理。
(4)第七至第八小节,写父亲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农民。他不仅热爱劳动,还能够编歌写曲。他“写的歌儿——荡悠悠”,他“写的曲儿——飘悠悠”,在空闲时间,唱一唱自己编的小歌小曲,驱散了一天的劳累,真乃劳逸结合,劳动中有快乐,快乐中有劳动,难道这不是农民父亲,最美丽的人生?
(5)第九至第十二小节,写父亲那双劳动的手,是了不起的、移山填海、改天换地的手。请看:他“赶走了——赤县大地
——盐碱的穷愁”,他“绣出了——中域大地——土山的碧秀”,他“燃亮了——中夏大地——片片灯火”,他“托出了——九州大地——座座高楼”,他“托着太阳和月亮——在蓝天上游”,他“托着黄河和长城——在大地上走”。这儿,笔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父亲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力量。
(6)第十三至第十四小节,赞美父亲的手不朽。同时,诗歌是多义性的:
<1>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勤劳能干的、多才多艺的农民。笔者礼赞我的父亲,也是对全国勤劳的、能干的、农民的礼赞。诗人在创作,读者在阅读时,也在进行创作。难道读者没有想到,这是笔者对全国农民的赞礼赞吗?
<2>诗歌作者,同其他文艺工作者一样,必需深入生活,了解生活,虚构生活,加工生活。李有源是农民歌手,陕西葭州(佳县)人,出身贫寒,无力读书。13岁在外婆所住的村庄的冬书房,学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此后,他利用去县城挑粪的机会,到县立高等小学听课,并主动给学校烧水、扫院子、筛炉灰,取得旁听。他演唱的民歌和秧歌,得到了教师的喜爱。1942年,他采用陕北民歌“骑马调”的曲子,编写唱出了《东方红》。1952年,他参加了陕西省文艺创作代表会议,获得了奖旗、奖章、奖金,被称为“人民歌手”。李有源编写的歌曲《东方红》,唱出了贫穷劳动人民的心声;后来经过文艺工作者的加工,就成了唱遍全中国的《东方红》。笔者把这个材料,已经揉进了诗歌《父亲的手不朽》。
小结与联想:
(1)szgcc的《父亲》,运用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手法,进行创作,感人的形象也不多。从美学角度来说,艺术美一定要高于生活美。就艺术美来说,作者还要下一番苦功夫,去达到艺术美
——包括阅读别人的比较好的诗歌和学习文学的艺术技巧、政治理论书籍,以及向生活学习(包括加工和提炼生活等)。
(2)笔者的《父亲的手》,从第一小节至第八小节,是用现实主义的手进行创作,第九小节至第十二小节,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进行创作,因此,整篇诗歌,是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创作的。
(3)从艺术形象上来看,笔者选择了“镰刀”、“锄头”、“美酒”、“垂柳”、“石榴”、“斑鸠”、“盐碱”、“土山”、“灯火”、“高楼”、“太阳”、“月亮”、“黄河”、“长江”等这些形象的、动人的艺术想象,就给人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诗歌最主要的“实”的东西,
(4)倘若没有这些实实在在的艺术形象,诗歌便显得空虚了;同时,笔者还加上了一些“虚”的东西,即“希望”、“理想”、“荡悠悠”、“飘悠悠”、“不朽”等。实虚结合,是诗歌经常运用的艺术手法。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诗歌既不显得臃肿,也不感觉瘦弱,有了恰到好处之感和给人一恰切分寸之美。
(5)笔者学习了十七世纪培根、霍布斯的美学思想;学习了十八世纪鲍姆加通、康德的美学思想‘学习了十九世纪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的美学思想。这些西方美学家,都有专门的美学论述。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没有美学专著,但镶嵌在诗歌、杂文、论文、画论中的美学语言,也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
(6)从美学角度来说来说,艺术美永远高于生活美。因为作者对生活的加工、虚构、提炼、锻打,以及艺术技巧的运用是不同的,因此,当读者阅读写同一题材的两首诗歌时,读者对诗歌的艺术冲击力和感受力,在仔细分析和辨别之后,自然而然地也会咀嚼出不同的味道。
2016年11月初稿,12月1日定稿